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物体自由下落或沿光滑斜面滑下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我们发现,在这些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增加了,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2.动能也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原来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或沿光滑斜面上升,这时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速度减小,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但这时物体的高度增加,表示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具有的动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3.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也能相互转化.图5-8-1小孩松手后橡皮条收缩,弹力对模型飞机做功,弹性势能减少,飞机的动能增加.不仅重力势能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弹性势能也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被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当弹簧恢复原来形状时,就把跟它接触的物体弹出去.这一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得到一定的速度,动能增加.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减少,箭的动能增加,也是这样一种过程.4.结论:从上面的讨论可知,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这里以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讨论这个问题.1.定律的推导我们讨论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如自由落体运动或各种抛体运动;或者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并不做功,如物体沿图5-8-2所示光滑曲面滑下的情形.一句话,在我们所研究的情形里,只有重力做功.图5-8-2 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在图5-8-2中,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位置A,这时它的动能是E k1,重力势能是E p1,总机械能是E1=E k1+E p1.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运动到另一位置B,这时它的动能是E k2,重力势能是E p2,总机械能是E2=E k2+E p1.以W表示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W=E-E k1k2另一方面,从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见本章第4节“重力势能”).即W=E-E p2p1从以上两式可得E-E k1=E p1-E p2k2移项后,有E+E p2=E k1+E p1k2即E2=E1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2.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3.定律适用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系统内弹力做功.4.对定律的理解(1)定律的研究对象(必包括地球)既可以是某一物体,也可以是某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系统.如是由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机械能的增加,必定等于另一个物体机械能的减少,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2)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注重于重力(弹力)之外的力,分析它们是否做功.(3)对研究对象进行状态分析必须选定参考系与零势能参考面,区分初、末状态,但在分析状态时不必考虑物体运动的具体路径.(四)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起始状态和末了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的条件和意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动能公式KE=1/2mv^2,势能公式PE=mgh。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4. 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做功为零。

5. 守恒的意义: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能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如摆钟的上下运动,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如抛体运动、滑块下滑等,引导学生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热能、电能等)之间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计时器打纸带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习重点: 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一、实验原理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设物体的质量为m,借助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由纸带测算出至某时刻下落的高度h及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进而求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和动能的增加量△EK=1/2mv2;比较│△Ep│和△EK,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vn:依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用公式vn=(hn+1-hn-1)/2T计算(T为打下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片),重物(带纸带夹子),导线,刻度尺,铁架台(带夹子)。

三、实验步骤(1)按图装置固定好计时器,并用导线将计时器接到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要接到220 V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到4 V~6 V 的交流低压电源上)。

(2)将纸带的一端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使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5)从几条打上了点的纸带上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6)在挑选出的纸带上,先记下打第一个点的位置0(或A),再任意选取几个点1、2、3(或B、C、D)等,用刻度尺量出各点到0的距离h1、h2、h3等,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_《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八节的知识,这一节的内容与本章的各节内容有密切的逻辑关系,是全章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成立在前方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又是广泛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别状况,教材经过“做一做”小实验展现了与研究守恒量的联系,经过多个详细实例,先猜想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变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研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剖析到定量计算,逐渐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经过应用使学生领悟定律在解决实质问题时的优胜性。

本设计力争经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 , 展现有关情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 , 表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 经过成立物理模型, 由浅入深进行研究 , 让学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 并经过规律应用稳固知识 , 领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术1.知道机械能的含义,理解物体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变。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3.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剖析生活中的详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剖析物理模型理解功能关系,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研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科学谨慎的态度。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合用条件的理解判断四、【教课过程】(一)复习回首指引学生回首复习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作答。

1、动能,动能定理。

2、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3、弹性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企图:让学生对前方的知识进行再回首,再次领会做功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经过展现学生常有的物理模型,比如:小球在斜面上的转动以及物体对弹簧的挤压,领会功和能之间的转变,联合学生的预习状况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 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一。

教学内容: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二。

知识要点: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

重难点解析:1.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别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

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ep=△ek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手握着纸带,让重物静止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3)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选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计数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如图所示。

(4)依步骤(3)所测的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l、h2、h3…,根据公式vn=计算物体在打下点l、2…时的即时速度v1、v2…。

计算相应的动能(5)比较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8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8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教材分析〗学习本节内容注意回顾前面学习的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已经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的机械能守恒条件,把前后结合统一起来。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

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简单问题,但对守恒条件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对条件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树立能量观念,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科学思维: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体会它与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之间的统一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对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思考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喜爱。

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功能关系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伽利略曾研究过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发现: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的速度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变为0,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基本相同。

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你能找出不变的量吗?(播放动图)阐述速度是变化的,高度和质量是不变的。

也许还有一个量也是不变的,那就是能量,——追寻守恒量。

二、新课教学(一)追寻守恒量伽利略的这个实验,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也就说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这说明存在一个与高度相关的物理量。

这个量是守恒的,后来物理学家就把这个量叫做能量。

其实,伽利略已经走到了机械能守恒的大门口,只是当时还没有“能量”的概念,因此,伽利略没有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

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教案

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教案

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 掌握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的概念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 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4. 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条件、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械能守恒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验证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计算:讲解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性计算。

4. 应用:分析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守恒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守恒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机械能守恒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机械能守恒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介绍机械能守恒在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如天体物理学、生物力学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学生使用的教材,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3. 案例分析:分析多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演示: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教案编写:教案编辑专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3. 熟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

难点:1. 判断系统中哪些能量是守恒的。

2. 处理复杂的机械能转化问题。

3. 在实验中准确测量和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机械能守恒现象的理解。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4. 应用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PPT、实例分析、练习题。

3. 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应用实践(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反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需要研究机械能?2. 讲解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实验环节: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2. 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幼儿园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幼儿园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幼儿园1. 引言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能的守恒现象。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中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能够观察和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介绍机械能的概念(15分钟)-通过图片、模型或真实物体向幼儿展示机械能并解释其定义-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解释机械能有势能和动能两个方面3.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即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总是保持不变的3.3 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30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例如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或挂钟摆的实验-向幼儿演示实验过程并解释其中的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鼓励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因3.4 实践活动(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利用积木或球进行滚动实验-鼓励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引导幼儿总结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和规律4.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通过幼儿的回答问题或进行简单绘图,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5. 教学延伸-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例如滑梯、秋千和车辆运动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例如选择正确的力量推动玩具车行驶-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能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规律。

必修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必修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根底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结实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本节是这一章的核心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根本概念,在高中又进一步进展深化、系统学习,在本节之前又学习了动能定理,为本节理论探究奠定了根底。

教材中仅以定性实验探究就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认为这样处理在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深化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开展才能方面有欠缺,因此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验探究,初步得出规律,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导,阐释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再详细应用。

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才能、分析归纳才能和探究发现才能,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进步创造性思维才能。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的开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流程,力求到达最优化的组合。

本设计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展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稳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理论的作用。

〔三〕建议:3--4课时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3--4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目的㈠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会分析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实例。

2、理解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4、会断定详细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消费中的有关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脑筋,只要利用实验、动画等媒体增强直观性教学, 让学生感到有劲、有趣,有意思,能够使学生在头脑 中产生一定的想法就可以了。
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好探究性。如果课中能结合 实验开展讨论式教学那效果会更好。
第2节 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理解功的两个要素和正负功的意思。 2、通过例题的示范掌握公式W=Flcosα的使用和几 个力总功的求法。
①F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②v可以是瞬时速率,也可以是平均速度大小
③α是F与v的夹角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机械或用电器长时间工作时的最 大功率叫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器重要的性能指标,一 个动力机器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2.实际功率: 机器工作时实际输出的功率
实际功率正常应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但可 以短时间大于额定功率,长时间会损坏机器
1.在额定功率下运动:
功率P 速度v
一定 F P v
阻力Ff 牵引力 不变 加速度
F
a F Ff a
m
1.当F=Ff时速度最大 2.先变加速再匀速 3.速度-时间图象
添加到第九节问题与练习
二、教法建议
第1节:追寻守恒量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他能 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 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引入问题]如图所示为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
使用液压机为什么能够省力?
S2
F1
探究1
h2
h1
S
F
S
α
甲F正,S方两答向案矢的:量夹α键角尾重乙合时答案:π- α
S α
α
S
F
丙 答案: α
F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经历理论推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从能的转化和守恒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提出问题: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否保持不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1、机械能的概念结合实例,讲解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2、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设物体的质量为 m,下落高度为 h,初速度为 v0,末速度为 v。

重力做功:WG = mgh动能的变化:ΔEk = 1/2mv² 1/2mv0²根据动能定理:WG =ΔEk可得:mgh = 1/2mv² 1/2mv0²又因为 v0 = 0,所以 mgh = 1/2mv²即:mgh + 0 = 1/2mv²这表明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机械能守恒。

推广到一般情况,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那么如果还有其他力做功,机械能是否守恒呢?通过分析实例,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或者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
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比较符合人们对功和能的认知过程。
从教育理念方面看
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 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 技。教师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实施新课 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就好象x既可以表示x轴上某点的坐标,又可以表示这点对于原点的位移。
由于力F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实验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 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 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 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例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化的关系。 例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 系。
增 加 6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三、功和能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八、伯努利方程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原来放在学生实 验中移至课内
增加的: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增加“追寻守恒量”这一节是为了强调能量和能量转化守恒思想的 重要意义,不在于知识上。现在人们认识到的功、能和功能关系正是在研 究能量转化和守恒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教材这样安排也还原了人类认识历 史过程的本来面目,同时使全章内容有一个高起点。 (2)增加两个探究性内容的目的不在于探究出的结果上,而在于探究过 程上,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尝试解决问题,亲身经历这种思考过程、经 历实验操作过程,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探究的 热情和意识。 (3)增加的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这一节是把过去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的第五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七 节:能源环境和阅读材料: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的部分整合以常识性的水 平给出,目的在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方向性的意识培养上,增强节约能源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在知识上。 (4)在重力势能一节中增加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证明,目的是让学 生再一次体会分割求和的微积分思想,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熏陶;本节中 还增加了重力势能系统性的讨论,弥补了过去教材的不足。 另外新教材在功率这一节中增加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增加了汽车牵引 力和速度关系的讨论,目的在于强调功率概念在现实机械中的重要性,激 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节能意识(与能效结合)。
2007考试大纲
主题 内容 要求 II II II II 说明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 定律及其应用
新、旧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最新教材
1 追寻守恒量 2功 一、功
旧教材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阅读教材 变力的功 二、功率
在新教材中 不要求或以 不要求或以 不要求,或 隐性的方式 四、动能 动能定理 隐性的方式 以隐性的方 渗透 渗透 五、重力势能 式进行渗透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 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 使知识线索更系统、更流畅。对教学活动不大 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旧教材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 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举例说明: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结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
似乎定义功是为了定义能,先有功的概念,才有能的 概念。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 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 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例5 评价核能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2.活动建议 (1)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2)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 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删去的:阅读材料“变力的功”;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选修内容伯 努利方程。 (1)删去阅读材料:变力的功,一是因为不要求用公式计算变力功,二是求变力 功的思想方法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已经有所体现 (2)关于功和能,旧教材专门有一节阐述功能关系,表达了两个观点:一个物体 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新教材没 有专门安排一节,仅仅在一个自然段和三个图片表达了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教 材这样处理并不是淡化了功能关系,而是通过学习重力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弹力功和弹性势能变化关系等内容要学生自己领悟总结出功和能量变化关系,从 过去的一般抽象地给出,到现在的具体形象地给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功能关系。 (3)删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一节,是因为此部分内容变成了上一节的例题 与习题。 (4)选修内容伯努利方程本来不应该在必修中出现。
新增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探究与体验 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 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 趣味性更强,可读性更好。
最新课本的变化
第七章
最新教材基本未变,只是让不很严谨的部 分叙述得更加严谨,让一些说法更加合理
①国家标准没有规定唯一的专用符号。本书中,在需要明确位移与坐标关系 的场合,例如研究质点沿坐标轴的运动时,用x或y、z(指相对于原点的位 移),在其他场合用l、s等符号。 ②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于或等于的角,它的余弦是负数。这个结论在数学课中可以学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