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经验介绍
丛品教授治疗耳鸣经验
参
考
文
献
1 ]王其瑞 . 复发性 脑胶 质瘤 l 6例再次治疗体 会 [ J 1 . 中 国医 腻, 脉 细滑 。 辨证 : 脑 瘤术 后 , 气 血耗 伤 , 痰 湿 内停 , 痰 [
学创新 , 2 0 1 0 , 7 ( 1 0 ) : 1 6 7 — 1 6 8 .
8.
2 ]李忠. 临床中医肿 瘤学[ M] . 沈阳 : 辽 宁科技 出版社 , 2 0 0 2 : 党参 、 当归 、 赤 芍各 1 0 g , 茯苓 3 0 g , 姜半夏 1 0 g , 陈 皮 [
如下。
作用。 外邪 伤肺 , 肺气 失 宣 , 笼 葱为 邪气 所 蒙蔽 , 则 致
1 宏微 合参 , 辨证 求 因
耳 鸣; 若情志不遂 , 肝气郁结 , 条畅失司 , 上扰耳窍 , 宏微合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宏观症状体 则 致 耳 鸣 ; 饮 食不 节 , 或思 虑 劳倦 损 失 脾 胃 , 水 湿 停
运 用 中医药 扶正 祛邪 理论 ,予 以党 参 、当归益 气 养
敖某 , 男, 2 6岁 , 病案号 1 2 1 1 0 5 9 7 2 。 2年 前 出现 血 , 半夏 、 制南星、 陈皮 、 土茯苓 、 茯苓 、 薏 苡仁 等化 痰
头痛 、 呕吐 , 诊 为脑胶 质瘤 , 手 术切 除 , 术后 病 理 Ⅱ级 祛 湿 , 赤芍 、 莪 术活血 消瘀 , 全蝎 、 僵蚕 、 半 枝莲 、 猫 人 星形 细 胞瘤 。 术后头痛 、 呕 吐 消失 。 2个 月后 , 来 徐 老 参 等 清热散 结抗 肿瘤 , 似 可取 得抗肿 瘤 、 防复发 的作
8 7 0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1 3 年第 2 3 卷第 1 1 期
“一针通”治疗耳鸣耳聋,疗效与众不同
“一针通”治疗耳鸣耳聋,疗效与众不同耳中苦鸣辨治愈一、客邪耳鸣青年徒工乔某,于2004年初冒寒外出,忽觉寒风猛然吹过左耳,耳中嗡然一声,随即噪鸣不已。
言语时耳中鸣响更甚,且觉有气自左耳中出。
耳科未予结论,如此十余日不止,于3月3日就治于余。
夫耳鸣一症原因多端,盖耳者肾之窍,肾虚于下,阳浮于上则耳鸣,治宜滋填镇摄。
若兼见心肾不交者,又当参以菖蒲、远志,以开心火下降、肾水上达之路,此曹仁伯之临证心得也。
相火寓于肝胆,游行三焦,三焦与胆皆属少阳之经,环绕于耳。
肝胆风火相煽,循经上扰,必病耳中苦鸣,清泄之法,又不可废也。
而乔某之症,与此内发之病不同,乃风寒入于少阳经中,闭阻经气而成上述见症,一经解散,病必自除。
治当疏解少阳以达其邪,即以毫针刺左侧听宫及两手中渚,以捻转法泻之,针尚未出,耳中鸣声已失。
二、风火耳鸣打字员徐某,素体康健。
1998年春,已届中年,常觉耳鸣盛于左侧,入夜尤甚。
夜愈静则鸣声愈噪,深以为苦。
急急寻余为开耳聋左慈丸。
余告之曰:耳鸣虽是小恙,治法亦宜分别,或虚或实,最须审辨清楚,否则投剂不确,效必不彰。
无奈其执意甚坚,余思左慈丸即使误服,亦不致酿成大祸,若非事实教训,彼必不肯信服。
即疏方予服左慈丸,凡三阅月耳鸣依旧,复问治于余。
诊得其六脉不衰,反多弦象,舌苔正常。
耳鸣作则如蝉声高噪,止则沓无影踪。
发时以手指紧按耳孔,则按之愈重鸣声愈甚。
平时耳之前下方下关穴处常有胀满不适。
余曰:此乃肝经之风火上扰清空,是实证而非肾虚也。
《经》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为取患侧之耳门、中渚、下关三穴,行捻转泻法,留针二十分钟,隔日一次。
首次针后,耳中鸣声显然减轻。
连针五次,不复再鸣。
按:耳鸣一症有虚实之分:客邪气闭、痰火上扰、肝胆火炽等皆为实证;中气虚惫、肾气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虚阳上僭等则为虚证。
临证之时务宜分别,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余治此证取穴以局部及远端相结合,局部于耳门、听会中选取一穴,远端则取患侧之中渚。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姜岳波,黄 彬,郑志新(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关键词:综述;耳鸣;耳聋;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13)011-0065-02作者简介:姜岳波(198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
耳鸣是指是一种主观感觉,周围环境并无相应声源,患者自觉耳内鸣响或有异常声响。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
耳鸣的发病率较高,约占13%~18%,因耳鸣严重而求医的约占2.4%,而老年人群中33%有耳鸣主诉,其中进行性加重和久治不愈者甚多。
枟医学入门·卷五枠曾记载:“耳鸣乃是聋之渐也。
”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更明显高于其他人群[1]。
耳鸣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常伴随或先后出现,其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同,因此,中医历来将其视为同一种疾病[2],其治疗为当今临床公认的难题之一。
由于耳鸣耳聋的病因多达十余种,西医治疗耳鸣耳聋方法众多,但由于目前机制难以明确,治愈的患者尚不多。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有其独特之处,在于经络辨证及脏腑辨证。
准确的辨证和治疗方法的选取是中医治疗的前提,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笔者查阅近几年文献,总结方法如下。
1 针刺疗法针刺治疗耳鸣在临床应用较广,多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耳周五穴为常用之穴,其分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其中手足少阳经脉均“从耳后入耳,出走耳前”,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与耳关系密切。
针刺耳周五穴正是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辨证理论,现代医学亦证实耳周穴位的作用。
王长海等[3]研究发现针刺耳部穴位能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状态,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的恢复。
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还遵循“实证开四关,虚证补肝肾”的原则。
合谷、太冲为原穴,合谷开窍调气,太冲疏肝解郁;补肝肾,乃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针其输穴和原穴之太溪,结合足三阴之交会穴三阴交,可扶正固本。
符文彬经验
一针二灸三巩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来指导痛症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多选用心俞、神门等穴位以宁心安神而缓解症状。
引气归元: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功,能治疗多种疾病,尤适用于虚证。
《素问·刺禁论篇》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肝气从左升,故对于失眠及各种精神疾患,教授常配左侧的气旁、气穴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功。
而对于肾虚的病人,教授常配右侧肾经上的气旁、气穴以补益肾体针多用原穴原穴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
颈椎病可针刺神门、腕骨,两穴分别是互为表里的心经与小肠经的原穴。
神门穴能镇心安神而止痛住晕,即缓解颈椎病患者的颈痛及头晕症状;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疾患:神门、丘墟以心胆同调,或合谷、太冲以疏肝解郁、开窍醒神。
列缺、照海除可治疗咽喉、胸膈及肺部疾病外,还可治疗虚症失眠、精神疾患及肾虚耳聋耳鸣。
照海能司眼睑开合而调整睡眠帕金森病时,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多阳气不足,经脉失养而肢体震颤,治疗上应重用灸法以补阳气而止震颤。
《百症赋》曰:“内关配建里,扫除胸中之苦闷”头痛可灸至阴;虚火上炎,口干口苦,可灸涌泉引火归原,灸足窍阴泄胆火而祛口苦;瘀血诸症可灸四花穴(双侧的胆俞、膈俞)活血化瘀;腰痛可灸“腰四穴”(双侧的脾俞、膀胱俞)腰痛可埋“腰三针”,即腰阳关及双侧腰眼(腰阳关旁开3.5寸的凹陷中) ,补肾健腰抑郁性神经症(疏肝调神)症候: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满,2.气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玄数。
3.痰气郁结:情神抑郁,胸部闷塞,胸胁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玄滑。
4.心脾两虚:头晕神疲,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5.心肾不交: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6.心胆失调:多疑易惊,心悸胆怯,舌质淡,太白,脉玄。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诊疗案例女性患者,32岁。
主诉右耳10个月前暴聋。
当时怀孕4个月,中西医治疗,听力改善不明显。
首诊10天前左耳也听力急剧下降。
8月22日求诊程老师,听力几乎全失,无法交流,只能文字书面对话。
她面灰黄暗,无神焦虑。
孕期甲低。
察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近期无咽喉不适。
查颈肩以辨经,触有形而明结构改变。
选穴:丰隆、胰腺点、阳陵泉、气海、外陵、肩井、颈六夹脊、翳风、耳前三针和健耳穴。
两天后复诊,左耳听力明显改善。
8月29三诊,听力提高40分贝,并且病人报告自己感觉天天在变好,交流一点都没问题。
精气神好多了,宛如新生,看起来恢复了阳光和信心。
--(程氏针灸海外弟子朱和明教授记录)今天是第四次来诊,带来了发病10天后的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本次发病的左耳,听力恢复了50分贝,已基本接近正常。
还记得主穴的针刺图么为什么针刺这几个穴位,又如何针刺呢,让我们先看看外耳道周围的解剖结构。
从图上看出,只有这三个位置,可以把针深深刺至外耳道之侧,最大程度上改善耳蜗内微循环,取所谓活血通络之功。
其针刺的角度如图所示。
第一个穴,是经外奇穴健耳穴。
近一年来,马来西亚李晔医生大力推广此穴,为其早年学自程莘农院士学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专家周允娴教授处,许多医生使用此穴治疗耳聋耳鸣,收效明显。
(图为李晔教授在程氏针灸精品小班课中的面授教学场景)(图为程莘农院士与周允娴教授合影)第二个穴,是手少阳经的翳风穴,是老牌的治疗耳聋耳鸣的穴位,我的老师耿恩广教授擅用此穴治聋鸣,但经验是进针时略向风池方向后移0.5寸,在刚刚结束的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培训中,特邀授课嘉宾、山西针灸名医郭廷英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奇穴翳明,体表进针位置约在翳风穴后1寸处,其原理相同。
(图为耿恩广、郭廷英教授与程凯教授在程莘农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上交流讨论)第三个穴,准确的说是三个穴组合形成的组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须张口针刺,针刺时的技巧详见上图,即耳门斜向下刺,听会斜向上刺,听宫进针点自耳门与听会之间中点略向面颊方向前移0.5寸,斜向后刺,于是三针刺至外耳道前方一个共同位置。
陈亦人教授治疗耳聋的经验
陈亦人教授系全国著名伤寒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力倡“六经钤百病”,常言:“《伤寒论》非伤寒外感专书,是伤寒与杂病合论。
六经辨证论治方法对临床各科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显著。
尤其对耳鸣耳聋的诊治,富有独特的经验。
其辨治着意在“通”,习用“菖蒲”以通窍。
然通窍之法,有补泄之不同。
今将其这方面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一、心开窍于耳,滋阴不忘通阳例:伏××,女,48岁,家庭妇女,1994年1月3日初诊。
罹病多年,耳鸣失聪,寐差梦多,昼则精神蒌靡,口干乏味食少,自觉间脑烦乱,记忆力减退,心慌不安,稍动易汗,四末清冷,舌红无苔,脉沉细。
肾主耳,心亦开窍于耳,病乃心失所养,方以桂甘龙汤加味:嫩桂枝6g,炙甘草10g,煅龙牡各15g,净白薇10g,川百合15g,五味子3g,甘松6g,合欢皮15g。
5剂。
1994年1月11日复诊。
药后诸症均减,方证合,前法继进。
原方桂枝改10g,五味子改6g。
5剂。
1月18日三诊。
耳鸣继续改善,食能知味,夜寐尚可,上方去甘松加菖蒲6g。
5剂。
2月1日五诊。
耳鸣已止,舌仍少苔,原方加重百合用量继服,以巩固疗效。
9月中旬,该患者因搓麻将,过度疲劳,耳鸣复作如前,听力减弱。
他医给予熟地、杞子、当归、白芍、五味子等药。
药后耳聋越发严重。
10月25日再次求诊,视其苔净,口中不干不苦,治仍按原法补心通阳,加柏子仁10g,收效。
按:清·张璐云:“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
然心亦寄窍于耳……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
合天地之道,精气无不变通,故清静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聪矣”(《张氏医通》)。
可见,耳虽由肾所主.但也需心阳的温煦。
桂甘龙牡汤即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
出白《伤寒论》,原用于治疗汗出过多.心阳亏损之心悸烦躁证。
虽未言治耳鸣耳聋,但若结合原文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白冒心。
师凶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互参,以桂甘龙牡汤温通镇摄,甚为合拍。
干祖望从心论治耳鸣经验拾零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9 年 1 月 第 54 卷 第 1 期
专家传经干祖望从心论治耳鸣经 Nhomakorabea拾零*李蒙蒙 1,2 史慧娇 1,2 曹铁民 1,2# 李玉堂 1,2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2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关键词 耳鸣 心 名医经验 干祖望 DOI:10.13633/ki.zjtcm.2019.01.009 耳鸣是一种自发的内部产生的噪音,可以在耳或头 部听到。干祖望老先生治疗耳鸣不囿常规思路,由“心窍 本在舌,心为耳窍之客”领悟,从清心火来治疗耳鸣,取 得较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耳鸣较常见的证型实者有风热上扰、肝胆火旺、痰 火郁结等,虚者有肾精亏虚和清气不升等。干老认为,除 常规证型外,心火亢盛者亦为耳鸣耳聋患者中之多见, 其因是现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 力的就业形势,造成人们情绪易激动、睡眠障碍、焦虑抑 郁使然。耳病与心关系密切。生理上,心开窍于舌,《素 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 本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何出“心开窍于耳”之言,对此 《证治准绳·杂病》曰:“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 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同时《管 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视听之 事,则管官得受其分矣。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视, 声至而耳不闻也。”从侧面论述了耳病与心有不可分的 关系。 2 辨治特点 中医治疗耳鸣耳聋,主要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为 主,并结合临床经验。临证所见耳鸣证型颇多,在临床接 诊时要结合四诊仔细辨证,不能拘泥于常规思路,干老 认为,若耳鸣的音量大,音调高,拒绝外来噪音,以心烦, 舌尖红或有芒刺,脉有数意者,应以清心息鸣为治法,多 以导赤散为基本方,再加用白茅根、连翘、灯心草等清心 之药。在经络联系上,耳为宗脉之所聚,手少阴心与手厥 阴心包均与耳有直接联系,手厥阴心包经出耳后,合少 阳完骨之下。手少阴心经则是其络脉循于耳,如《素问· 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 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因此,在经络辨证亦或是脏腑
“脏腑别通”法指导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验案二则
中国乡村医药“脏腑别通”法指导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验案二则郝春花 李 炜 管志敏“脏腑别通”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主要包括“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
一般认为,“脏腑别通”主要是通过调治“六经气化功能”来治疗疾病。
基于此,笔者试从“肾与三焦相通”“心与胆相通”角度指导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现报道如下:一、“肾与三焦别通”指导针灸治疗耳鸣患者男,63岁,2018年6月5日就诊。
主诉:耳鸣定时发作1余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耳鸣。
每天约21时开始耳鸣发作,23时消失,发作时自觉左耳内有持续性“电流”声,安静状态下明显,严重影响正常休息。
无听力减退、眩晕欲吐等不适,查纯音听阈测定、头颅CT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改善。
现为求针灸治疗,遂来就诊。
现症:患者耳鸣未作,听力正常,对答如流,情绪不佳,腰部隐痛,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大便调,小便频,夜尿2~3次,舌淡、苔薄,双关脉弦涩,右尺脉细弱。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
中医诊断:耳鸣,辨证为肝肾不足,三焦闭阻。
治以补益肝肾,通利三焦。
取穴及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先于双侧中渚、太溪穴扪及压痛点或酸胀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选用0.25mm×40mm毫针,常规刺入,得气后行补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治疗结束后,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嘱患者家属于当天20:30按压耳穴压豆,最少持续30分钟,如能交替按压至23时更好。
6月7日患者前来复诊,诉前两夜耳鸣仍定时发作,但声音较前明显减小,腰痛及睡眠也得到改善,昨晚仅起夜1次,效不更方,治疗如前。
6月10日患者三诊时告知耳鸣已基本消失,不觉腰痛,连续2天未起夜,予前法再治疗1次后停止针刺治疗,并再给予耳穴压豆,嘱每晚继续按压。
2019年8月,笔者于超市碰见患者,得知针灸治疗3次后耳鸣、腰痛等均消失。
按语:从经络来看,本案患者耳鸣的特点在于定作者单位:31400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郝春花、李炜),针灸科(管志敏)通信作者:管志敏,时发作,根据其发作时间,知是手少阳三焦经当令时段,在经络循行上,三焦经与耳部有着密切联系。
盛灿若诊治难治性耳鸣的经验
理
科 临床 常见 病 , 也是 难 治病 。长 不 畅 , 发 为耳 鸣等 。故 《 灵枢 ・ 邪 气脏腑 病形 》 说: “ 心 期严 重 的耳 鸣 , 给 患者 带来 很 大 脉 ……微涩 , 为血 溢 、 维厥 、 耳呜、 颠疾 。” 再者 , 耳鸣 痛苦 。 由于本 病发 病机 制 尚不 明 为一种 令人 厌烦 而难 以摆脱 的感 受 .并没 有器 质性 确 ,故 临 床 缺 乏 特 异 性 治 疗 手 的危 害 , 患者 因 为长 时间受 鸣 响的折磨 , 精神 情 志方
识. 从而 未 能形成 系统 的辨 证论 治体 系 。应该 说 , 耳 3 精细取 穴 . 灵活 配伍 鸣的发 生与 五脏 、 十 二经 络等 均有关 系 , 多数 医者 往 注 重局 部与 整体 , 阴经 与 阳经 的搭 往 根据 经脉 循行 部位 而从 手足 少 阳经 、手太 阳经 论 经取 穴 的基 础 上 . 首 选手 足少 阳经 。少 阳经 循行 于侧 头部 , 耳 及 耳 治. 或 根据 “ 耳 为肾之 官 ” 、 “ 肾开窍 于耳 ” 而从 足少 阴 配, 经 论治 。但 长期 以来 , 许 多医 者基 于 以上思 维定 式 , 周部 位主要 是少 阳经经 脉 的循 行分 布 。手少 阳三焦
段 ,西 医治 疗并 无 特效 方法 , 中 面受 到 影 响 , 这与 中医强 调 的“ 神” 密切 相关 , 而“ 心 医在 治 疗 耳 呜 方 面 虽 积 累 了 丰 主神 明” , 故 心与耳 之间 的联 系 十分紧密 。
升 清 开 窍 富的经 验 , 但久 治 不愈 者并 不 少 2 治 法 之 要 。 耳位 于 头部 两侧 , 属“ 清窍” 之一 , 司 听觉 , 主平 见。 盛灿 若教 授为 全 国著名 的 针
符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思维和方法
符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思维和方法名医简介符文彬,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7年从医经验,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称号,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针灸科主任,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
人群中耳鸣发生率达13%-18%,对于耳鸣的治疗,各家众说纷纭,导师符文彬教授治疗该病多从心胆论治,每获奇效。
符教授从事中国古代针灸研究多年,总结了中国古代经典的针灸治病奇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耳鸣的治疗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理论根据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耳鸣与人体各条经脉、五脏六腑的病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后世医家李东垣在《内经》基础上提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令人头痛耳鸣,九窍不通”,都说明了耳与多脏腑的联系。
符教授在《内经》与各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耳鸣其病位主要在心,其次在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心脉微涩为耳鸣。
”《济生方·耳门》曰:“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
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焮耳,或为焮肿。
”心血不足,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心神失聪,血虚生风化燥[1],都可以导致耳鸣的发生。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云:“肝胆火盛,耳内蝉鸣”,胆失疏泄也是耳鸣的常见原因。
符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思维和方法1认为耳鸣其病位主要在心,其次在胆《古今医统·耳病》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血亏耗必致耳鸣耳聋。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
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
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
(一)风热犯肺型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如下: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5克(后下),淡竹叶12克,桔梗6克,桑叶10克,生甘草3克。
(二)痰火郁结型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治宜清火化痰。
方药如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陈皮10克,炒苍术10克,茯苓12克,姜半夏10克,杏仁10克,栝楼10克,炒枳实10克,炒厚朴6克。
(三)肝火上扰型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治宜清肝泻火。
方药如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车前子12克(包煎),当归10克,生地12克,柴胡10克,石菖蒲12克,生甘草3克。
(四)肝阳上亢型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
治宜滋阴潜阳。
方药如下:制天麻5克,钩藤15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生煎),生栀仁10克,黄芩10克,炒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益母草12克,川牛膝10克,夜交藤15克,茯神12克。
内外兼治治疗耳鸣耳聋
内外兼治治疗耳鸣耳聋
步思科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5(013)009
【摘要】耳鸣、耳聋在临床属于多发病之一.肾开窍于耳,心也寄于耳,胆络于耳,所以体虚失聪的施治就在于心肾;邪干窍闭,则治在胆经.因耳是空灵之窍,为清阳交会之所在,凡是外因感受风热火郁,与内因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都能失聪.因此,治疗方法,就不外乎通阳镇阴和益肾补心清胆等,使宁静清明之气可上达清窍,耳听就能聪明了.【总页数】1页(P22)
【作者】步思科
【作者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尉峰诊所,13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疗效观察[J], 李瑞红
2.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 [J], 苑明茹
3.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 [J], 陈雯
4.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耳鸣耳聋临证发挥 [J], 张会择;赖宇
5.针刺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研究 [J], 谭林刚;张建涛;马阿苗;王卫刚;王敏;王玲;柯宗斌;周明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文彬运用针灸从心胆论治疾病的临床经验_邓贤斌
符文彬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 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 长,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针灸专科 协作组( 颈椎病) 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 药大学国家重点中医学科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从 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多年,对针灸治疗脑病 和痛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对颈腰腿痛及痛风性 关节炎、中风、帕金森氏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临床 和理论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笔者有幸受教于导师门下,耳濡目染,发现符师临
证,多注重从心胆论治疾病,其处方之精炼,效果之佳, 医者折服,患者称奇。兹将老师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 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 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疾病,求诊者常因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诉来 诊,属中医“痹 证 ”之 范 畴,临 床 上 较 为 常 见 的 有 颈 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目前针对该类病证,大多数医家习惯采用 祛风散寒胜 湿、活 血 通 络、补 益 肝 肾 或 气 血 双 补 等 治 法,疗效反复,常不易巩固。而符师治疗该类病证,常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罹患该类疾病的患者 正日益增多,尤以抑郁症最为常见,且常伴有焦虑、强 迫、睡眠障碍、躯体化等症状,临床表现虽然各不相同, 但均属于中医“郁病”之范畴。
符师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主明则下 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诸症丛生;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 断,其气通于心,“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语出《素 问·六节脏象论篇》) ,胆气不和,则五脏难安,故在神 志方面,心 胆 二 者 往 往 相 辅 相 成,相 互 为 用,如《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说: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 汁,心 下 澹 澹,恐 人 将 捕 之。”就 是 胆 病 及 心 的 最 好 记 载。故此,符师喜用心俞、胆俞、神门、丘墟、足窍阴等 穴,同时结合清·王清任“脑主元神”之论点及现代西 医学研究成果,配合百会、印堂来调理元神,再根据具 体疾病辩证论治,可取得明显效果。
治耳鸣,我用三味药共走肝经,临床40年,...
治⽿鸣,我⽤三味药共⾛肝经,临床40年,...治⽿鸣,我⽤三味药共⾛肝经,临床40年,我才明⽩:李可⼊狱,倪海厦赴美,是我们最⼤的悲哀。
李可治了⼀辈⼦病,光附⼦的⽤量就达5吨,很多⼈不相信他,可没⼈记得,他曾治好了多少病⼈。
还有倪海厦,在中医最受排挤的年代,毅然决然远赴美国,在⽣物科技最发达的西⽅,让美国48个州为针灸⽴法。
中医,起源于中国,也会灭亡于中国,就像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今⾮昔⽐,依然有很多⼈选择⼊外籍,因为在他们看来,外国的空⽓都是甜的。
这就是我们最⼤的悲哀。
我们今天要说的⽿鸣,很多⼈明知道去医院治不好,但是依然选择去医院,因为中医在他们看来,只是愚昧和⽆知的代名词。
西医怎么治疗⽿鸣呢?他们会先让病⼈吃三环抗抑郁药或者抗焦虑药,再不⾏的话,就只能做⼄状窦缩窄术。
之前,门诊就来了⼀位患者,⽿鸣3年,先是蚊⼦叫,最后变成蝉鸣,最后彻底变成机器轰鸣,吃了⼀段时间西药,没有效果,最后只好四处打听中医,最后找到了我这⾥。
我仔细看了他的情况之后,拟⽅:柴胡,⾹附,川芎。
他⼀看只有3味药,就不愿意吃,我对他说:既然来治病,就要相信医⽣,这个⽅⼦,你先拿回去⽤,有问题的话⼆诊再说。
结果,患者⽤了半个⽉,⽿朵⾥⾯的声⾳就⼩了很多,有些失眠,我在原⽅的基础上加了合欢⽪、夜交藤等药,让他继续⽤。
前后历时⼀个多⽉,⽿朵⾥的声⾳已经基本没有了,整个⼈的⽓⾊也好了很多,好像年轻了好⼏岁。
治疗这位患者,我是怎么考虑的呢?很多⼈以为,肾开窍于⽿,要⽤补肾的⽅法来治⽿朵的病,但是他们不知道,世间百病都要分虚实,⽿鸣也分虚实。
虚是因为⽿朵缺⽓缺⾎,失去濡养,不⾜⽽鸣,就像肚⼦饿了会咕咕叫⼀样。
实则是因为⽿窍被堵住了,中医常说,九窍要通,通则⽆病。
⽿窍作为⼈体的孔窍之⼀,它应该是很通畅的,既不能被⽓机堵住,也不能被痰湿堵住,更不能被瘀⾎堵住。
⽽这位患者,就是被机器堵着了⽿窍,因为他是和邻居⼤吵⼀架后,开始出现⽿鸣的症状。
符文彬教授从疏肝调神论治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经验
符文彬教授从疏肝调神论治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经验周忆蓉;符文彬(指导)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24(33)2
【摘要】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因其对激素治疗无效易转变为终身性耳聋,其治疗措施选择少,难以到达理想的疗效,而针灸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的疗效。
符文彬教授认为肝失疏泄、神机失常、耳窍失聪是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病机所在,并进一步提出以“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灵活运用针刺、艾灸、刺络、耳针等中医特色疗法。
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符文彬教授的临证经验,旨在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提供新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思路。
【总页数】4页(P324-327)
【作者】周忆蓉;符文彬(指导)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
【相关文献】
1.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经验
2.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
3.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4.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心开窍于耳”理论从心论治耳鸣医案举隅
基于“心开窍于耳”理论从心论治耳鸣医案举隅岑悦;孙刚;郑涛【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9【摘要】“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首载于《黄帝内经》,其强调心与耳在生理及病理上密切联系,认为耳相关疾病的产生与心之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耳鸣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认为耳鸣作为心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心血管病呈正相关,对罹患心血管病人群的心理、生理及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该类患者,临床诊疗时既要考虑原发疾病,亦需要减轻由此而产生的耳病困扰,中医药的优势则能从中体现。
中医诊疗主张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通过中药多功能、多层次的特点,兼顾患者原发疾病及相关并发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诊疗。
现今临床上对于耳鸣的论治,多从肝肾入手,常忽略心之功能失调在耳鸣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所载之“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理论的研读,并结合当地地域、饮食、环境气候、个人体质等因素及相关病例探讨从心论治耳鸣的可行性,并从深研“心开窍于耳”以识耳鸣之因、平衡心之阴阳以祛耳鸣之弊两个方面展开对从心论治耳鸣,进一步探讨心血管疾病与耳鸣之间的关系,强调心之气血阴阳功能失调在耳鸣的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为临床论治心血管病合并耳鸣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总页数】5页(P113-117)【作者】岑悦;孙刚;郑涛【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6.1【相关文献】1.国医大师刘志明从心肾论治室性期前收缩医案举隅2.王行宽依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理论治疗心系疾病验案举隅3.基于"耳为肺之用"理论治疗耳鸣验案举隅4.周福生教授运用“心胃相关”理论治疗情志疾病验案举隅5.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医案举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善斌循经辨证取穴治疗耳鸣耳聋经验
孙善斌循经辨证取穴治疗耳鸣耳聋经验
杜庆豪;孙善斌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3(31)2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孙善斌教授循经辨证取穴治疗耳鸣耳聋经验。
孙善斌教授认为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无外乎虚实两个方面,实者多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蒙蔽耳窍所致;虚者多因肾精虚衰,精气无以养耳,或因脾胃虚弱,升降失运,气血津液生化输布失常,耳失所养而发病。
孙善斌教授根据患者病机之虚实,辨证论治,采用耳周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耳鸣耳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疗效。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杜庆豪;孙善斌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
【相关文献】
1.三焦辨证结合循经取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循经辨证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06例
3.孙善斌辨经论治结合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眩晕经验
4.整脊手法配合循经辨证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5.辨证循经取穴联合舒经正颜汤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G)示: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
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7年。
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组成:党参15g,丹参15g,苦参30g,黄芪15g,当归9g,川芎9g,地龙12g,三七粉3g(冲),郁金9g,生地9g,炙甘草12g。
水煎服,1剂/d。
药服7剂,心悸、头晕较前明显好转,但稍劳后仍觉胸闷、气短,夜寐欠佳,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涩。
查:脉率82次/min,早搏约4-5次/min,BP130/80mm Hg,将前方党参加量至30g,加炒酸枣仁15g,续进7剂,心悸,胸闷基本消失,余症亦减,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
脉率78次/ min。
上方继服2周,自觉无明显不适,继以复方丹参滴丸巩固。
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总之,陈美华教授主张积极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往往疗效较高,副反应很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0-10-12编辑:蔡铁如)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经验介绍
张绍华1,朱晓平2,指导:符文彬2(通讯作者)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耳鸣;心胆;符文彬
[中图分类号]R2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51X(2011)01-0006-02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
人群中耳鸣发生率达13%-18%,对于耳鸣的治疗,各家众说纷纭,导师符文彬教授治疗该病多从心胆论治,每获奇效。
符文彬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针灸科主任,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
符教授从事中国古代针灸研究多年,总结了中国古代经典的针灸治病奇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耳鸣的治疗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理论根据
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耳鸣与人体各条经脉、五脏六腑的病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后世医家李东垣在《内经》基础上提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令人头痛耳鸣,九窍不通”,都说明了耳与多脏腑的联系。
符教授在《内经》与各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耳鸣其病位
主要在心,其次在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心脉微涩为耳鸣。
”《济生方·耳门》曰:“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
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焮耳,或为焮肿。
”心血不足,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心神失聪,血虚生风化燥[1],都可以导致耳鸣的发生。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云:“肝胆火盛,耳内蝉鸣”,胆失疏泄也是耳鸣的常见原因。
2符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思维和方法
2.1认为耳鸣其病位主要在心,其次在胆《古今医统·耳病》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血亏耗必致耳鸣耳聋。
”这就说明耳鸣的产生与忧愁思虑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藏神,为君主之官,胆主决断,为中正之官。
两者共主人之情志。
心胆失调,常导致耳鸣并抑郁的发生发展。
通过对44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中发现其中有大部分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胁胀,头痛(两侧为主),口苦,咽干等心胆失调症状[2]。
2.2在对耳鸣的选穴治疗上提出首选内关、阳陵泉
6
万方数据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通阴维脉,《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散络心包……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心包络为心脏之外围,有代心受邪的作用。
又云:“小肠手太阳之脉,……络心……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即是说该经循行路线联络心脏,其分支又退行至耳中(听宫穴)。
既然心脏与耳在经络上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针刺内关穴不仅可以调理心神,安神定志,而且可以通过三焦经和小肠经的气血运行治疗耳鸣等耳部疾患。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阳陵泉为胆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为调理胆经的主要穴位,又为胆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可以疏泄胆经上逆之气,对于治疗胆气上逆所致耳鸣、口苦、咽干、易怒失眠等症有奇效。
内关、阳陵泉配合使用,调节心胆,治疗耳鸣,相得益彰。
2.3
主张治病必须重视调神《灵枢·大惑论》曰:“心者,神之舍也”,督脉的运行“入络脑”、“上贯心”,李时珍又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符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调神要首先选用督脉上的穴位,百会位居巅顶,乃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与脑的功能密切相关,是调节大脑功能之要穴,《针灸大成》“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具有明显的调神作用,印堂为督脉循行线上的经外奇穴,针之可醒脑调神,宁心益智。
操作方法:二穴均常规针刺,针后通过鼻道深呼吸6次,休息1min 后再深呼吸6次,直至出针。
2.4
注重灸法的运用
符教授认为耳鸣多在自身
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感受外邪所致,心胆气虚为本,外邪阻遏为标,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耳鸣或如蝉鸣,或如风雨,或如潮声,少气懒言,乏力,腰酸腿软,头晕,口干,口苦等。
因此,符教授通常选用腹部的引气归元(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以补先天之元气与后天脾胃之气,再选用背部膀胱经之心俞、胆俞,背俞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腰背的特定穴位,与相应的脏腑之间有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特殊联系,灸之能调节人体脏腑之气血,从而达到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操作方法:先令患者平躺,在腹部引气归元四个穴位上涂以少量万花油,既可以起到粘附作用,又可以防止
烫伤,再把麦粒大小的艾柱置于其上,然后用线香点燃,待其快要燃到接近三分之二,患者有温热感时,用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绒拿掉,每穴灸5壮,然后让患者俯卧或坐起,在心俞和胆俞以同样方法各灸五壮。
2.5
注重疗效的巩固
符教授认为针灸治疗疾病
疗效显著,但是疗效的巩固也很重要,皮内针是在古代针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式,当针刺入皮下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可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施灸结束以后,要在心俞和胆俞穴埋置皮内针。
操作方法:施术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的皮肤向两侧绷紧,右手用镊子夹住麦粒型皮内针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将针尖平刺入穴位的真皮,然后在针柄和相应的皮肤之间贴一小块胶布,再用较大的胶布覆盖在针柄上,以防针具移动或脱落,3日后患者自行将胶布撕掉,取出皮内针。
3验案举例
王某,男,55岁,工人,2009年11月19日初诊。
耳鸣6年余,加重3个月。
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未予治疗,近2年时轻时重,近6个月自觉听力有所下降,伴腰痛乏力,气短,时有头昏。
3个月前到某医院就诊,予耳周注射药物及内服中药、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症状减轻不明显。
近来又出现了口干微苦,急躁易怒,难以入睡,早醒、多梦、幻听等症状。
纳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微黄稍厚,脉弦细。
中医诊断:(1)耳鸣;(2)郁证。
西医诊断:(1)神经性耳鸣;(2)焦虑症。
证属心胆气虚,治宜补益心胆,舒经和络。
治疗方法:体针:百会、印堂、内关(双)、阳陵泉(双);艾灸:引气归元(上脘、中脘、气海、关元)、心俞、胆俞;埋针:心俞、胆俞。
每周治疗2次,6次为1疗程。
经2疗程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情绪稳定,睡眠明显好转。
随访3月未复发。
参考文献
[1]丰庆华,纪泽.从心论治耳鸣耳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23(6):41-42
[2]符文彬,樊莉,朱晓平.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多中心随
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1):3-6
(收稿日期:2010-09-20
编辑:蔡铁如)
7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