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共读《静悄悄的革命》
教师关于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2019教师关于《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下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为大家提供的《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2019教师关于《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1正在阅读的《静悄悄的革命》第二章《改变教学》主要说的校内开展教研活动暨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校本主题教研。
感觉我们学校正在践行的就是佐藤学所倡导变革方式,两相对照,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谈到学校变化的第一步要从学校内部开始,要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相互开放教室。
之所以有必要在学校改革的第一年,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是因为必须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判别人的陋习等,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学校改革的前提。
就像佐藤学所说的如果要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只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校长的领导能力,早在三年前学校就明确提出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在教研组内承担一次公开课的任务,此项要求与教师500分考核挂钩,学校基本做到了每个教师课堂开放,一年也差不多能完成30次教研活动,但为什么没有佐藤学所说的效果呢?关键在于第二条:要充实的教研活动。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次数是必须保证的,仅靠两三次的研讨要深入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取长补短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十几次的案例研究,才有可能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而且,在研讨教学问题时,比起事前的研讨来,开展事后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际的事例进行相互学习更为重要。
没有必要在事前花时间,而应该把时间花在事后的充分讨论上。
这里所谈到的研讨问题正是我们平时校本教研的表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教研目的。
接着他谈到的是校内教研的三个原则。
静悄悄的革命分享
我的收获
• 《静悄悄的革命》让我懂得了怎样改变课 堂,让我明白了课堂上倾听比发言更重要, 学生比教师更重要。我还知道了作为一名 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的教学研究。
学 生 比 老 师 更 重 要
倾 听 比 发 言 更 重 要
• 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说: • •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 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否则交流时不可能发生的。”
• 佐藤学先生在还说: • “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 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善于 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 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 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 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 的行为。”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范文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范文导语:《静悄悄的革命》是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
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下面是XX 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颇有启示。
“跨越国界相互学习”,这是作者和译者的希望,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
教师往往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小朋友回答。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解放军驻守一个小岛,好象说到他们每天会给岛上的树浇水等等,集体情节记不清了。
只记得老师要我们描述解放军叔叔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有好几个同学的发言都与老师预想的相差甚远,于是老师责怪我们不专心、不动脑筋,还一个劲得让我们再想“标准答案”。
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真的是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最后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你来说说。
”我从牙缝里小心翼翼地挤出了几个字:“说明解放军叔叔爱小岛就象爱自己的家一样。
”老师一听来了劲:“用四个字来说。
”“爱岛如家。
”老师这才满意得笑了,教室里传出同学们如释重负的叹息声,教学才得以进行下去。
我无意于谴责我老师的言行,只想说明如果我们一味的要求孩子们按我们预想的结果回答,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静悄悄的革命》是国际著名专家,日本的佐藤学教授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写的一本书。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 读了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思想方式的“革命”和课堂实践的“革命”迫在眉睫,静悄悄的唤醒,让课堂回到本真,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并且板书了“坚定的信念”几个字,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在教学中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因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那么不善于倾听的老师呢,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讲话时是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的,也对在场的每个学生能否听到或理解自己的话毫无意识。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该开展哪个活动,对学生的发言没有耐心听。
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建设学习共同体-读《静悄悄的革命》
建设学习共同体·读《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在端午小长假里,静心重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再次审视当下的教育实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本书几乎是伴随着全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同步和全国的教师见面的,十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改革中所碰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和困难,这本书中几乎都有涉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更是具体和明了。
佐藤学为此书的新版专门写了一篇序,他在序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学实践是高度复杂的智慧实践,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会导致教育政策、教育行为上的偏差。
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的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学习的尊严在学校中,教与学始终是整个教育的核心问题。
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改进教与学的状况、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而展开的。
教与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只强调其中的部分要素,而忽略了其他要素,都会导致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比如说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会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满堂灌的现象发生;只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忽视现实生活的意义,会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只强调环境建设、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会导致目中无人的教育产生。
等等。
教与学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每一个教室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教师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联系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社会环境也各不相同,因而每个教室里的风景是各不相同的。
教与学的基础,是对上述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体认过程,当各要素之间关系和谐的时候,学习就会自动发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孩子从出生开始所尝试进行的爬行、直立行走、语言、对身边事物性质的理解……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就会发现,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探讨教育改革的著作,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从“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学校里、教室里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本书所介绍的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一、润泽课堂,愉悦成长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里的革命关乎孩子每一步成长。
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的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心态是开放的,是无拘束的,教室里也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更简单起来。
”读后,我身心愉悦。
是呀!润泽的教室多
么让人向往,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们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老师是温柔的、和蔼可亲的。
孩子们和老师都如沐春风自由自在,多么令人向往。
二、注重倾听,追寻妙趣
倾听“异响交往”的话语。
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诗人坿原资明先生在《词语交往论》一书中对“交往”的四种分类给我们以启示。
他划分的四种交往类型是: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和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
课堂上,我们老师总是按自己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一旦出现“异响交往”我们老师总是想岔开话题,那么一。
我读《静悄悄的革命》
“暴长之物,其亡忽焉”
【清】袁枚《随园诗话》。
我们“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树木和育人都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反思:给了孩子们足 够成长的时间、空间、过程?是否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教育的规律?
2.革命
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颠覆传统 的认知,试图摆脱支配其教育一个世纪以上 的划一性与效率化。
5.主义与主张之辩
木心《文学回忆录》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 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最近 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 一要素上……都强调“自己解决”、 “自己决定”、“自我实现” 等……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 绝对化的倾向……
我们 课堂实践缺乏观察与思考:学
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资源 教学文化……
叩问二: 解码之再解码?
解码: 20 1000 7000 120000
20 从事访问学校、参观教室20年 1000 访问学校1000所以上 7000 参观教室7000多间 120000 12万字深入浅出的阐述了课程,观教学观,
教师观,师生互动观
再解码:我们何以成不了大家 敬业精神?研究态度?认真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 陶行知生活 教育思想更丰富博大,里面有我们课程建设、课堂建设、课堂观察的方 法论、思想论。
我们在生活中教育,教育会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从理念认可到行
动的自觉还有多远?
4.学为中心
佐藤学先生追求:①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②每个学生都得到 尊重。③倾听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④学习共同体。⑤综合学习⑥阶梯型课 程—登山型课程
孔子思想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育为首;②《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③《论语·为 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④《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⑤教育内容:六艺。⑥《学记》学不躐等
静悄悄的革命原文摘抄及感悟
静悄悄的革命原文摘抄及感悟1.革命的主角: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静悄悄的革命的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导师;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者在相互尊重、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新型课堂关系。
2.革命的内容:课堂文化的变革静悄悄的革命核心是课堂文化的变革。
在这场革命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摒弃单一的应试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宽松,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革命的动力:主体性和团队合作静悄悄革命的动力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活动。
主体性和团队合作成为推动革命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4.革命的结果: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静悄悄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在这场革命中,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5.革命的挑战:观念转变和持续发展尽管静悄悄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转变是关键。
许多人仍将传统教育视为唯一出路,难以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其次,革命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为教育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静悄悄的革命是一场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教育变革。
在这场革命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主体作用,推动课堂文化的变革。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政策,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静悄悄的革命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静悄悄的革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变革飞速的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这场革命悄无声息,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一、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的变革静悄悄的革命,顾名思义,就是一场悄无声息、不显山露水的教育变革。
这种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这场革命的一些主要表现:1. 教育观念的转变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
2. 教育内容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静悄悄的革命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3. 教育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静悄悄的革命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向“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转变。
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教育评价的变革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静悄悄革命的中坚力量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坚力量,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 爱岗敬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因此,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的努力。
2. 持续学习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应对——四读《静悄悄的革命》
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应对——四读《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先生构想的润泽的教室,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
确实非常的吸引人。
在读第一章第三、四小节的时候,我最大的感悟是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应对。
首先,对学生来说,当然如此。
我们常常说某某同学这个知识点不会因为他上课没有认真听,那么老师抛出的问题当然就接不住。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以“被动的能动性”的应对为基础的。
我的理解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周围的环境。
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允许我们的学生实现主体性神话,简言之,就是谁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种不能自由又不断改变的环境中人的被动的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见到过真实的事例,一些高中生考上大学后放飞自我,有的甚至被退学。
我思考,这些学生在大学以前仅仅或更多的只有被动,而到大学后自主性得以发挥,发挥的太过了。
作为教师,有时我也会跟学生说,跟着老师、家长的箴言做就对了,但是当我们有一天不得不放手时,我们才发现,孩子也许已经习惯伸出手,有人来牵他。
一旦没有了这个牵手的人,会陷入茫然无措,焦躁不安中,这种心情我也体会过。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学生养成了主动倾听、主动思考、主动应对的能力,是否在他们步入社会的那一天,面对一切未知更加从容呢?是否在压力与挫折降临时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呢?以上是我由“被动的能动性”联想到的。
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反馈。
我是感受深刻。
我时常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反思自己的倾听态度。
身为教师,我的身心并没有对每个学生敞开,没有与学生的感情相呼应,就导致我与学生的互不理解、沟通不畅,甚至发生不愉快。
文中“倾听的教师与其说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还不如说在学生说话之前对怎样理解其发言就已经胸有主见了”说的就是我。
尤其是在处理犯错的学生的时候,虽然我会给他们机会向我解释。
但其实我心中早有了自己认为的答案——这来自于我认为的我十分了解学生。
教师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关于“教师静悄悄的革命”的培训,这次经历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革命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
而这场革命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而是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意识到,教育革命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我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的革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被视为权威,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教育革命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开始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我设计了一些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革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都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实践有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今年,学校推荐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样一本书,我在空余时间试着跟随着佐藤学先生对教育研究的脚步,走进校园里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先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教育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此书分了四个章节:1、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2、改变教学——学校改变3、设计课程4、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
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一小节,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
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可是有多少教师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学生呢?这本书正启示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书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书体会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思考:教师的角色1、守望者。
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管理者,因而,我们的教室要么是寂静、沉闷的,要么听到的只是学生们齐声的高呼是、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个体的参与。
我们常常呼喊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是一句空话。
就拿数学教学来说,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从这种个体的参与中获悉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一直只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发展。
对于学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
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思想深度等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想,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真不应该做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关注每个个体的守望者。
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它应该是一个个性的教育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
守望即包含着对每个个体的尊重。
2、倾听者。
回想我们的课堂,常常埋怨孩子们不接应,不愿回答。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倾听。
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
而学生能倾听源于教师的倾听。
《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
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
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8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刚开始还没读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会读不懂,因为我觉得像佐藤学这样国际型的大教育家写的书应该是很难读懂的,然而当我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书中的内容是很容易读懂,也和中国的情况相近,所以读起这本书就觉得十分适合我们基础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书中并没有太多理论性的东西,也没说太多高大上的学校的教育,它就是我们农村学校非常接近的教育,毕竟佐藤学先生这么多年来走访小学、幼儿园等学校,他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写出本书的。
书中的内容很多都比较喜欢,也学到很多方法,比如所谓让学生自学自立的学习是建立在教师的互动中的,若是离开教师和教学环境,谈这种自主性,那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再者让我联想到平时我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太多的手势等形式主义了,比如上课的时候说“上课”,学生说“起立,老师好!”,这种形式是把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只能向教师用这种形式的被操作的对象,这种就把相互对话与日常的互相对话割开来,再者,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只分为“赞成”“反对”,这样就把那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种模糊的学生的思想屏蔽了,而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恰恰能让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思考,才会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讲公开课的一点感受,个人认为公开课是必须开展的,只有打开教室的门,让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样才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然而在我们的学校,公开课总是让那么几个老师来完成,其他老师上过一两次以后,就没上了,原因在于他们除了造成自己的教学内容,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完成公开课的准备,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而经常上公开课的老师,他们的课也是表演课的形式,要上一堂课,总是要和学生私下交流许多次,这样的课就起不到真正的教育意义,课堂出表现出来学生的求知欲自己自主性学习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若是随机这些老师的课,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10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佐藤学很早就提出了“课堂变了,学校才会改变”的观点,力求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突破。
佐藤学把建立“相互倾听关系”作为课堂变革的第一要务,但以“倾听关系”为核心重塑课堂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也是课堂变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1、“倾听”是耳朵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如何能够让学生进行积极的、2、有着高品质思维活动的倾听,而不是“呆坐静听”呢?长期以来教师们已经非常习惯和擅长讲授,如果不采用讲授的方法,而是用“倾听”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如何展开?3、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自我表达,却不愿意倾听,对于发表热烈而倾听不足的情况如何改善? 这些操作阶段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是传统课堂所遗留下来的,可谓积重难返,那么如何打开突破口呢? 这对课堂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第一个挑战:教育观念的挑战。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就得面对教育观念的挑战。
一是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任然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离,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应多把自己变成倾听者,让学生多做点主角,教师尽量变为导演,记得我以前上课的时候总是这样问学生听懂了吗?知道了吗?会了吗?应该改变了,让学生多说、多讲。
二是必须深化办学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例如著名教育家孙小颖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于课堂教学。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7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学习院大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著,没有全部拜读完此书,但是经过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教授的导读与点拨,对此书的两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一是如何理解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二是如何创建学习共同体两方面进行浅薄的阐述。
所谓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老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学生相互学习、成长让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在教室里产生出来,必须准备建立一种联系,即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立,尊重学生在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成长的轨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去影响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的轨迹,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相互学习、提高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
无论怎样的改革,学校里只要有一个教师不上公开课,要取得成功都是困难的。
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三、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
自从家长们参加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后,学生变得更听话了,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地学习。
究其原因,首先,家长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使“参与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其次,随着参加次数的增多,家长们不再局限于对自己子女的照顾,对别的儿童也开始进行帮助。
与家长一起创造课程的做法:一种设定两课时的观摩学习时间,让家长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教室去观摩教学,然后再到其他自己想看的教室去参观,最后家长和教师一起交流教育的状况,另一种是请家长做嘉宾到教室来上课。
那么在理解了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以后,我们如何创建学习共同体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共享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所在,承认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享有作为一个人首要的权利和尊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静悄悄的革命教师读后感范文5篇
静悄悄的革命教师读后感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静悄悄的革命教师读后感篇一最近有幸选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的这本书。
该书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
这是一本没有大理论大叙事的小书。
作者与别的教授不同,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理。
佐藤学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他与校长、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因为长期融入其中,才能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真理。
他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800字》。
”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
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达观的。
在耐心与达观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
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
通过解读一些小故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的心得体会
教师读《静悄悄的革命》的心得体会《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滕学博士的作品,久闻大名已久,但一直都没有找来阅读过,这个学期,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了这本书,我才得有机会可以学习。
说实在的,初读时有几次都读不下去,因为翻译不够畅达,我猜作者原本的意思一定会有更恰当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可惜自己不能直接读原版书,只能将就着读译本。
但即便是这样,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来还是有很大的启发。
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课程设计”、“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我对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很感兴趣。
感受一:倾听的重要性“在教室的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老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
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21页“有不少教师对学生身体所传达的信息漫不经心,麻木不仁,当学生不听讲时,大多数教师是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有教师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极少有教师认为以自己的‘倾听方式’或‘身体姿态’为轴心所构成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有问题。
也可以说,教师的全身心还没有对每个学生敞开,没有与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情感相互呼应、相互应答。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24页这里摘录的这两段话从学生的倾听习惯和教师的倾听习惯两个角度入手,提醒我必须认识到倾听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有意识地接纳未知的东西开始的。
反思我的教学,也存在着非常重视爱发言的同学的倾向,虽然也常常教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等等道理,但在教学实际中,对沉默寡言的同学的忽视是一定存在的。
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向阳学校王卉玲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运动,革命烈士的壮举,可是这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么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
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
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
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心得作为一名革命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革命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因此,作为一名革命教师,我始终坚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革命教师应该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作为革命教师,我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参与在线讨论来学习。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革命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和变革速度极快,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革命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革命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品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然而,作为一名革命教师,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重要。
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交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
通过这些革命方法的应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读《静悄悄的革命》
——二年级教研记录
主题:
共读《静悄悄的革命》
目标:
借鉴《静悄悄的革命》,变革二年级的课堂教学
地点:
SPR咖啡馆
内容:
常老师领着我们一起学习了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写了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
时间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我们非常之敬仰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那该是一个怎样朴实、认真、讲究实效的学者?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精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
”读着这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极品冻顶乌龙茶,甘甜隽永、回味无穷。
书中介绍了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
理的、反思的学习。
这种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师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时间活动。
作者为我们提出了许多的命题,给了我们很多触动。
一、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所谓学习,是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和对话,是与新自我的接触和对话。
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人际交往和完善自我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
作者把通过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学习的特性称为“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活动的、合作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
这个反思的学习又该如何体现呢?在新课标中建议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能在回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和失,并总结经验。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想一想,你是怎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你为什么没有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你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更多地是追求那种热闹的,积极发言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上一时的沉默,总是担心因此会浪费时间,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觉得这样的课一定是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参与面寥寥无几便是自己教学工作的最大失败。
于是,便总是追求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响应的热闹气氛,全然忽视了相互间地用心倾听。
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发现大多老师也是如此,好像课堂气氛是否热闹便是一节课成败的标志。
于是,往往一个问题的设计造成课堂上的暂时沉默,教师就会很急躁地给予适当的提示,或直接给出答案,随后在一连串的“知道了吗?”“明白了吗?”的询问声,在学生频频地附和声中,满意地继续去上自己的课。
如今
“主体性”神话的提出,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仔细回味佐藤学教授的话。
是的,从表面上看,课堂显得异常活跃,气氛相当热闹,学生是在积极地配合,实际上是教学中的一种假象。
教师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机会。
二、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
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学生的看法,而并不是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
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
其实,对那些不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
”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预期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由此可见,看来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
要做到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师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
复的努力。
其实,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倾听,是一种理解。
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
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
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成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三、互惠合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
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
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
本学期以来我校进行了开放式教学观摩课,还有教学开放周和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学校都有专门的摄像师给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精心刻录成光碟,这样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改进教学之
用.在这期间,我们认真准备课堂教学活动,先是同课头老师相互发表对此课的见解和看法,然后相互听课和评课,家长也被邀请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并请他们谈谈对此课的看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我想课程建设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充满活力的躯体,是和同事们合作、亲手共建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也许不是一本能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疑问的书,但应该是一本能引起不满足于操作化教学的教师们心中共鸣的书。
书中用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
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
因此,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201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