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本论文以≤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研究≥为题,对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国债相关风险问题的现状,分析产生国债风险的原因。

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探讨防范、规避国债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国内研究动态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此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术界对国债等多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以下是我国学者对国债风险的主要观点:(一)国债风险分类研究何志刚、刘迪、任春玲、张月华等(2004)对国债风险进行了分类。

何志刚认为国债风险体现为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刘迪认为国债风险可归纳为数量风险、金融风险和使用风险,建议从数量的确定、偿还期限的安排、运行的规范化、国债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方面来防范国债风险;任春玲认为国债风险包括数量风险、使用风险、结构风险,建议从坚持国债适量原则、优化国债结构、加强国债的使用管理、建立国债偿债基金等方面来控制国债风险;张月华认为国债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和信贷资金损失风险,认为防范国债风险,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国债市场体系、调整国债品种结构、合理安排国债的期限结构、统一政府外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国债风险的衡量指标分析研究李健和严华惠(2001)认为国债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偿债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努力降低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稳定国债负担率是防范国债风险的关键;王菱(2004)认为正确认识国债风险需要重新考虑国债的判断标准问题,考虑居民存款持续增长能力、国家隐性负债、或有负债问题及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王春红和曹兴华(2004)用Var的历史模拟法对国债价格的利率风险进行了度量;杨星和郭彩琴(2004)利用1981-2002年的国债数据,对国债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国债风险的原因及防范研究谭畅(2003)分析了形成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利率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张绍宾、齐中英、张亚光(2005)利用ARMA-GJR-M模型对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波动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中国国债市场短期利率行为存在均衡恢复特性,负收益和正收益对利率市场产生的冲击是不对称的等结论。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外债规模和风险对国内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对中国外债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

二、中国外债概况截至目前,中国外债总额已超过X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X%。

主要外债来源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企业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其中,短期外债占比较高,约为总外债的X%。

三、中国外债风险分析1. 外债规模风险中国外债规模庞大,一旦浮现外部冲击,可能导致还款压力增加、汇率风险加剧等问题。

2. 币种风险外债主要以美元计价,一旦人民币贬值,将导致偿还外债的成本上升,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3. 利率风险如果国际利率上升,中国外债的利息支出将增加,增加国内财政负担。

4. 偿付能力风险中国外债的偿付能力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等因素的影响。

一旦这些因素浮现不利变化,中国的偿付能力可能受到挑战。

四、风险规避对策1. 外债结构优化通过增加长期外债比例,减少短期外债规模,降低外债风险。

2. 货币政策调控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稳定币值,降低币种风险。

3. 利率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利率风险对冲工具的运用。

4. 提高偿付能力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外汇储备,促进贸易平衡,提高偿付能力。

五、结论中国外债风险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外债风险的深入分析及相应对策的制定,可以有效降低外债风险,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债风险,确保中国外债的可持续性。

我国债券市场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债券市场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债券市场研究综述与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5)2.1 市场规模与结构 (6)2.2 市场参与者分析 (7)2.3 市场产品与服务分析 (9)2.4 市场风险与监管 (10)三、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3.1 市场透明度不足 (13)3.2 市场效率问题 (14)3.3 市场创新与产品开发不足 (15)3.4 监管体系不完善 (16)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17)4.1 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8)4.2 市场创新与发展方向 (20)4.3 市场风险管理与监管优化 (21)五、结论与建议 (22)5.1 研究结论概述 (24)5.2 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 (25)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对我国债券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研究内容涵盖了债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风险与机遇等多个方面,力求为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信息。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债券市场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多种类型。

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起步阶段到如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逐步完善。

文档还探讨了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和自律组织的作用,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构成和行为特点。

在展望部分,文档分析了当前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市场波动性加大、信用风险逐渐暴露等。

本文档提出了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市场创新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及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债券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内外研究融资问题的综述

国内外研究融资问题的综述

国内外研究融资问题的综述一、国内研究1.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国内学者对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

他们认为,不同的融资结构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发展。

例如,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结构等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2.融资方式与效率国内学者对融资方式与效率的研究也较多。

他们认为,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对公司的融资效率产生影响。

例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混合融资等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对公司的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融资风险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发展。

3.融资约束与投资行为国内学者对融资约束与投资行为的研究也较多。

他们认为,融资约束会对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当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时,可能会减少投资支出、降低投资效率、增加投资风险等,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二、国外研究1.信息不对称与融资问题国外学者对信息不对称与融资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

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融资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股权融资中,投资者往往无法完全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会对公司的估值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效率和长期发展。

2.金融市场与融资问题国外学者对金融市场与融资问题的研究也较多。

他们认为,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会对公司的融资效率和成本产生影响。

例如,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越高,公司的融资渠道越多样化,融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3.公司治理与融资问题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与融资问题的研究也较多。

他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会对公司的融资效率和成本产生影响。

例如,董事会结构、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激励等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效率和成本。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融资问题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

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融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国债研究报告

国债研究报告

国债研究报告国债是指政府发行的用于筹集资金的债券。

由于国债是政府的债务,所以被广泛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

国债的发行主要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获取固定利息收入,并在债券到期时获得本金偿付。

首先,国债的风险较低。

国债作为政府债务,其违约风险相比于其他债券较低。

政府拥有强大的财政背景和税收支持,因此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

这使得国债成为许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首选。

其次,国债具有流动性好的特点。

国债市场相对于其他债券市场更加活跃,因此国债更容易进行买卖。

投资者可以随时将国债出售,以获取所需的资金。

这种流动性使得国债成为短期资金投资和调整投资组合的理想选择。

再次,国债具有良好的市场透明度。

国债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和透明的市场。

政府会定期发布关于国债发行和债务情况的公告,投资者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市场状况。

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此外,国债的收益稳定可靠。

国债通常以固定利率发行,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相比于其他金融产品,国债的回报相对较低,但是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更低。

对于许多追求稳健投资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国债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最后,国债还具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在一些国家,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这使得国债具有更高的实际回报率。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额外的福利,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净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

总而言之,国债作为一种安全、流动性较高、市场透明度较好、收益稳定可靠的投资工具,备受投资者青睐。

尽管国债的回报相对较低,但其较低的风险使得投资者能够保值甚至增值。

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可以考虑将国债纳入其投资组合。

我国国债问题讨论综述

我国国债问题讨论综述

有 的人认为 ,我国当前 的国债负担率 和赤字 比率是不重 本包括发行 成本与 对 经济 的 负面 影 响, 前者 指 利息和 印 刷
要 的,重要 的是国债负担率的变化趋势。在赤 字 比率 一定的 费 、推销 费、发行 费、兑付费等 后者主要 指国债对 财政收 情况下 ,这 又取决 于经济增 长速度和实际利率 的关系 。如果 支和财政风险 的影 响。国债发行 的挤出效 应,国债 引致通 货 我国 能培保持 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实际利率一 定水平 ,则我 国 膨胀 的影响 以及 国债发行对 经济发展的其 他负效应 。国债的 国债 负担率 的变化就不用担心。如果不能 的话。则必须控 制 收益是指 实现 国债 的各 项功 能,包 括弥 补财政 赤 字的功 能, 我 国的赤字水 平。 调节经济 的功能 ,筹 集建设 资金 并取得投 资收益 的功能。在 有的人认为,我 国不能简单地照搬发达 国家 的经验。要 经济理论 上,台理 的成本收益 比较 要求国债规 模增量 的边际 具体 分析发达 国家多年来保持较高 国债水平 的条件 ,如这 些 收益等 于边际 成本 .在 这个基 础上,举债规模 的扩大 是可行 发达国家有较为发达成熟的证券 市场 、规 范的法律 制度,有 的 。 科学高效的发 行方式和合理 的政府债 务持有者 结构及 期限结 第三 种观点.从 国债政策 的可持续性 分析 国债规模。对 构等.而这 些基础性条件我们 目前 尚不完全 具备 。创造这 些 国债可持 续 性 产 生影 响 的 固素 分 为 内部 固素私 外 部 因 素 。 I 基础性条件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我 国居 民大 量储蓄存 款在很 ( )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国愤发行本身引起的可持 续性 及风 险
段,是国家弥补财政 赤字和筹集建设资金 的直接途 径 ;另 一 方面,随着国愤余额规模的快速上升 、国债期 限和品种 的多 样化和记账式国愤在国愤余额 中比例的提高 ,为中央银行 加

国家债务的风险分析

国家债务的风险分析

国家债务的风险分析摘要:国家债务是由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向本国内或国际借贷和债券融资产生的。

不同于一国国民的债务总量,国家债务只是指一国中央政府的债务。

那么国家应不应该举债,国家债务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是安全的,又存在哪些风险,本文力求全面的分析这些问题,以便读者能对当前国内外主权国家债务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国家债务危机;结构性债务风险; 制度性债务风险一、国家债务问题的由来债务按借贷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债务、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

按国界分又可分为外债和内债。

狭义上国家债务是由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向本国内或国际借贷和债券融资产生的。

公共债务是指地方政府的上述行为产生的。

私人债务是指私人和企业等借贷行为产生的。

广义上的国家债务包括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以及政府担保的企业债务。

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上的国家债务。

国家债务有两种:国家内债和国家外债。

国家内债即一国向本地区发行融资债券或向本国非中央银行的商业银行直接借贷;国家外债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国家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或是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了解这一点对于看清不同国家的国家债务问题是否会引发危机很重要。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借债?一是用来弥补扩张性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带来的赤字或是用来还债(新债还旧债)。

既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为什么要举债呢?为什么不增加税收来收支平衡或为国家活动筹资呢?在增加国家收入来源以弥补支出不足这个问题上,政治家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债的方式。

征税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借债是一种商业信用关系,因而用借债来代替征税就是用自愿的选择代替了强制性的资源分配,从而导致帕累托改进(增加税收既降低投资又打击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在减税情况下举债既然有利于政府又有利于企业和居民。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政府实施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投资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增长。

关于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文献综述

财务与审计矣扌图內外财务风险额警檬塑询丈献探述□昆明李秀雷企业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然而,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往往效率低下,存在缺陷。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分析了模型的局限性,最后对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国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综述1.国外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通常通过财务危机定义财务风险。

Beave需有这种看法:如果一家公司面临破产,或者存在未支付优先股息和无法偿还债务的现象,那么它可以被视为面临财务危机。

Ross等人指出了破产的四个内涵:技术、企业、会计、法律破产。

并认为从危机预防的角度来看,财务危机是指技术破产。

C.VanHome等财务风险的定义更为广泛,而财务风险由两个组成部分,即使用财务杠杆引发每股收益变动和失去偿付能力的风险。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①单变量判别模型。

Fitzpatrick是最早探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学者之-O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他建立一个单变量判别模型来探索财务风险预警问题,通过对破产和经营正常企业财务比率的对比分析,得出产权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对财务风险具有较高的预警精度。

芝加哥大学教授BeaverJF发了一个基于F i tzpatrick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以1954-1966年158家破产企业与正常企业的财务关系为研究对象,得出净利润/总资产指标和净现金流量/总负债指标在财务风险预测方面更为准确。

②多变量判别模型。

Altman是将多变量判别模型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研究的首位开拓者。

他提出的Z-Score模型是国外影响最大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从1946年至1965年期间66家有问题和经营中的公司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它从22个提供最佳预警的备选财务比率的范围内选择了5个,并建立了一个五变量判别模型来计算Z值,并根据Z值的大小确定公司破产或失败的概率。

国外地方债研究现状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

国外地方债研究现状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国外地方债研究现状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刘钧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

即使政治制度不同,存在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国家,都会建立完善的地方债务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地方债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学者植根于财政分权理论,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较为成熟或前沿的分析方法,并结合良好的统计数据展开地方债研究。

关键词:地方债;债务规模;地方债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各国从自身的国情背景出发,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由各国学术界整理并记录下来,以供警示及参考。

一、关于地方债规模以及最优债务规模的研究Barro(1979)[1]构建代表性主体增长模型,认为存在扭曲性税收的情况下政府债务可以用来平滑税收扭曲,若为一次性总付税,政府债务不起作用也不产生福利效应。

稳态时的债务水平取决于最初的债务水平,如果初始时期的资本课税水平已知,最优债务规模是政府消费现值的负数。

Aiyagari et al.(1998)[2]构建由许多家庭组成的模型,这些家庭的储蓄行为受到预防性储蓄动机和借款约束的影响,灵活地提供劳动并交纳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该模型包含政府债务的不同角色并捕获政府债务数量变化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债务虽然增强了家庭流动性用以平滑消费,可以有效地放松借款约束,但是带来的隐性税收不利于财富分配和激励效应,政府债务通过高利率挤出资本投资,降低单位资本的消费水平。

结论表明,美国政府最优的无风险债务规模就是战后的平均债务负担率,并且福利成本为零。

Blanchard(2001)[3]运用OLG模型研究不确定条件下动态经济有效时的债务庞氏策略是否可行,认为将经济增长率和平均的债务无风险利率进行比较是判断政府具有持续偿债能力的通常做法,但这样比较可能是错误的,其指出当平均无风险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时庞氏策略可能不可行,或者当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庞氏策略可能是可行的,在动态经济有效时财政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

偿债能力作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综述国外和国内关于偿债能力的研究现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1. 从会计理论的角度看,国外学者对偿债能力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美国,以“债务与权益的比率”作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而在欧洲,倾向于采用“偿债比率”等指标。

2.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和统计分析,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包括行业特征、经济周期、公司规模等。

一些前沿的研究还聚焦于企业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提前预警企业的债务偿还风险。

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国外学者还根据跨国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偿债能力问题,包括外汇风险管理、跨境融资等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1. 在国内,《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了大量关于偿债能力的研究论文。

其中,不乏一些针对我国市场和企业特点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为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学者也研究了与企业偿债能力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调整。

这些研究既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相关法规,也有助于学术界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3. 国内研究也逐渐关注与偿债能力相关的新兴话题,如企业绿色金融、社会责任等,试图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丰富了我国学术界对偿债能力的认识,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国外研究现状方面,我认为国外学者在偿债能力的研究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及与国际接轨,这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标准。

而国内研究虽有所欠缺,但在特定市场和政策环境下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期待国内学者能与国际接轨,更多地开展前沿研究,并结合我国特色,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综述分析与前瞻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综述分析与前瞻

( 1 9 9 0 )在定义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时指出,只有保证未 来国债负担率 ( 国债余额/ G D P ,下同)能最终收敛于 其当期水平, 财政政策才是可持续的。也即,当未来国 债负担率能收敛于其当期水平时,政府债务是可持续 的。B e r n a n k e( 2 0 1 1 )认为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为政府债 务负担率在长期内 趋于稳定或者下降。 基于上述国债可持续性定义,诸多经济学家认为持 续增长的政府债务是不可持续的。因此, 很多学者把研
堕 兰
兰 里 : 兰
经 济 发 展 与 改 覃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 综述分析与前瞻
顾海兵 , 丁 孙 亚
( 中 国人 民大 学 , 北京 1 0 0 8 7 2)
[ 摘
要 ] 本 文 从 理 论 分析 和 指 标 体 系两 个 方 面 ,综 述 分 析 了政 府债 务 可持 续性 研 究 的 历 史 和 现 状 。
析。关于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定义,主要从债务规模演
变和债务偿还能力两个角度进行表述。 ( 一)债务规模演变角度 经济学家们认为持续增长的政府债务规模是不可持
续的,其最终结果是政府可能采取通货膨胀等方式来清
偿债务, B a h ' o n( 1 9 7 9 ) 、M c C a l l u m( 1 9 8 4 )等对此作了

利用数学工具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以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定义的理
解,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一是理论分析角 度,以债务可持续性理论为基础;一是指标体系角
度 ,以经验 知识为基础 。
确定上限时,则不会构成沉重的债务负担。B l a n c h a r d
务可持续性的研究方法 ,以为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

关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政府性债务增加,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面对危机的出现,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化解风险,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国内众多有关地方债务的文献涉及到:地方政府债务分类、债务成因以及化解途径,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为后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地方债务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税制改革以来,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逐渐放开对地方政府财政权力的管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出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和执行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加大投资从而引起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出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集中”的局面。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债务风险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阻碍。

一、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一)地方政府债务分类最早的财政风险研究始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专家汉娜(Hana)的HANDBOOK O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REVIEWS,书中提到“在市场环境中政府不可能避免所有的风险,只能控制并降低风险,并且是在充分认识政府公债中的财政风险前提下完成的。

”所以Hana认为研究并减少财政风险的第一步是能够给财政风险分类[1]。

基于她的观点,财政风险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课题组的成员[2]根据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将债务可以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显性债务主要包括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

隐性债务主要指现存的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担保责任的债务,还包括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以及政策性增支缺口等。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造业日益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已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在过去的20世纪中,是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

有人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

同时,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新时代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虽然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生产力,但是制造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发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吸收巨大的劳动力,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对维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创造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先进的制造技术正在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着系统的改造。

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

1.1.2研究意义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虽然我们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从数量到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整体上看,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陷入困境、陷入危机的几率大幅度增加。

出现了多样化的风险与危机,有些企业逐步从财务状况正常发展到财务状况恶化,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出现倒闭、破产,使企业本身、投资者等多方面利益遭受到损失。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摘要:一、引言1.偿债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国外研究现状1.偿债能力指标的选择和应用2.企业偿债能力的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3.国外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三、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2.我国特有的偿债能力影响因素3.国内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四、展望和启示1.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2.对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启示正文: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用其资产对长期与短期债务进行偿还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因此,如何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成为了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关键环节。

在国外,偿债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偿债能力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企业偿债能力的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等方面。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偿债能力指标应该包括企业的负债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偿债风险。

然而,国外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不够深入,对我国企业的适用性有限。

在国内,偿债能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者们不仅对偿债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而且对我国特有的偿债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例如,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较高,这就需要在偿债能力分析中考虑到这一因素。

同时,国内研究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企业的评估模型。

然而,国内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比如研究方法过于理论化,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有限。

展望未来,偿债能力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加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偿债能力评估方法和模型。

同时,研究者们也需要关注我国的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偿债能力的研究内容。

对企业来说,偿债能力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还可以为他们的负债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外债风险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外债风险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外债风险现状分析报告模板一、概述外债风险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偿还外债本息时所面临的风险。

本报告对当前的外债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预测。

本报告以财政、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等多个维度,对外债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

二、财政方面1. 外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外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我国外债已达到XX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XX%。

外债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我国在偿还债务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

2. 债务结构我国外债主要包括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两种类型。

短期外债相对较低风险,但长期外债则具有较高的风险。

当前,我国长期外债占比较高,这意味着在未来偿还债务时可能遇到较大的困难。

三、经济方面1. 债务偿还能力我国经济增速较快,但债务偿还能力仍存在一定压力。

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战等因素对我国债务偿还能力造成了影响。

此外,经济结构问题也可能导致我国在偿还外债时遇到困难。

2.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我国维持外债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相对较高,但存在贬值风险。

如果外汇储备贬值,将对我国偿还外债造成较大的困难。

四、政策方面1. 外债管控政策我国一直在加强外债管控政策,以降低外债风险。

例如,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监管和控制,对长期外债进行合理安排等。

政策的有效执行将有助于降低外债风险。

2. 经济转型政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债务偿还能力。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外债风险。

五、国际形势1.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贸易战、地缘政治风险等。

这些因素对我国外债风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政府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对外债风险也具有重要影响。

外资流入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但也带来了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政府应在促进外资流入的同时,加强对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

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国债;信用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国债最优规模
国债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向法定的债权持有者支付利息和分期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义务(布坎南,1958)。

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国债风险和税收等政府其他筹集资金方式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国债风险就是宏观经济风险。

凯恩斯主义诞生后,国债规模逐年扩大,人们认识到国债兼有融资和金融的双重特性,财政无力还本付息的国债信用风险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大幅下降,赤字高悬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甚至由A+降为C,债务信用风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国债风险既包括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又包括国债的信用风险。

一、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综述
早期人们对于国债的认识并不全面,要么只承认有风险,要么只承认有宏观经济效益,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发行国债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争论的焦点转向是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

1、古典经济学对国债的批判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表达出对国债的系统批判:第一,国家举债是因为当权者奢侈不会积攒积蓄以备不测造成的,偿还时会使人民蒙受损失。

第二,政府举债是把国家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用于非生产性的开支,这样会削弱生产性资本的积累。

第三,国家债务不断增加,使未来还本付息负担加重,损害人民储蓄能力,影响生产。

2、凯恩斯主义的国债思想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诞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通过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而赤字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和货币,但发行货币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社会动荡。

因此,凯恩斯主义的综合观点认为:第一,实现充分就业则必须依靠政府支出扩大有效需求来实现。

第二,国债支出用途是增加投资和消费,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可以更大幅度的创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人数。

3、理性预期学派的国债思想
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现象为当时的凯恩斯主义所不能解释,因而在经济理论界出现了反凯恩斯主义倾向。

以巴罗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对于既定规模的政府支出,政府采用征税方式与采用发行国债的融资方式是等价的,国债在短期内无效,长期内无害。

并试图通过拉姆齐(1928)的无限期界模型以及巴罗对该模型的修正来证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成立。

该模型假定消费者有为子女留遗产的利他动机,人们不但能从自身消费获得效用,还能够从子女消费中获得满足。

在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通过一次性征税还是发行国债对资源配置都没有影响,证明了财政政策的无效。

4、新凯恩斯主义的国债思想
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延续了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的假定,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并为其提供微观基础。

该学派将代际交叠模型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债的长期经济效应,对理性预期学派予以回应。

布兰查德和费希尔将死亡概率的假设运用到代际交叠模型中,建立起连续时间的代际交叠模型。

他认为拉姆齐模型不过是随机死亡概率为0时的一个特例,有限期界是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能成立的最主要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经济系统存在由过度积累所带来的动态无效,国债政策是能促进社会福利的。

根据西方国债有关理论,国内众多学者对于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展开研究,如谢建国、陈漓高(2002)则认为在乘数效应作用下,通过举债增加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跨期替代的居民消费模型显示短期内举债增支可以起到增加总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则会完全挤占居民的消费支出。

郭宏宇、吕风勇(2006)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85-2002年间的数据,发现我国居民将国债视为财富,因而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若将其视为未来的税收,则会出现金融挤出效应,且居民对国债的态度与国债存量相关。

曾康霖(2001)认为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不得不向国有企业及政府投资倾斜,这会挫伤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因而会产生挤出效应。

发行国债是否会带来宏观经济风险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

综合各学派的观点不难发现,发行国债对宏观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发行国债规模过大则会造成私人资本挤出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影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而国债发行规模如果过于保守,发行规模过小则在短期不能实现扩大需求、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在长期不能够集中社会闲置资本、促进社会资本积累,进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

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国债的发行存在着一个最优国债规模。

这个最优规模与人们对待国债的态度相关,与现行的财政制度相关,这可以视为是政府发行国债的需求。

二、国债信用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既然国债是一种债务,就可能产生偿债风险,即国债的
违约风险。

如Barro(1976)认为,如果政府发行国债的规模,即国债余额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那么就会出现持续的赤字,就会引发通胀,进而使得政府未来的课税能力变得越来越糟。

Jha (2001)延续Barro提出的约束条件,在明确政府名义预算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债实际利率与GDP增长率出现不同速度时候国债的具体政策。

国内有关国债信用风险的研究则偏重于判断当前我国国债规模下信用风险是否可控,如刘立峰(1999)研究发现,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从经济总量或金融总规模的角度来看,其规模并不算大;但若从从财政收支角度分析,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则相当巨大,从而得出我国政府发行国债的特点是应债能力强,偿债能力弱的特点。

魏陆(2001)利用我国国债的动态变化方程,分析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变化,并预测了我国国债规模的长远变化,结果显示我国国债负担率增长过快,国债规模发展不可持续。

而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才(2003)根据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的动态可持续性,得出我国财政赤字政策可持续的结论。

三、评述与总结
从国债风险文献梳理的结果不难发现,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对应的国债规模,不一定是政府有能力承受的,特别是在经济形势较差的时期,往往在最需要发债的经济危机时期,政府的税收收入也较少,加之,偿还旧债的压力使得政府的承债能力可能会小,即国债的供给能力可能会低于宏观经济对国债的需求。

迫于压力或錯误的作出决策超规模发行国债,就会产生违约风险出现主权信用危机。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债的发行规模尚未达到宏观经济效益视角下的最优规模,这也就是说我们有增大国债发行规模的需求。

但从国债的供给能力来看,当前我国国债的信用风险已经有所显现。

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适度控制国债规模,以实现在保持信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行国债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Buchanan,J.M. Public Principle of Debt,Homewood, 1958.Ⅲ.;Richard D. Irwin.
[2] Blanchard O.Fisher S. 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J]. MIT Press, Cambridge,1989.
[3]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才.我国财政赤字过大吗?[J].财贸研究,2003,(08):37-41.
[4]魏陆.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分析[J].财经研究,2001,(09):52-56.
[5]刘立峰.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讲座会综述[J].宏观经济研究,2001,(05):49-50.
[6]谢建国、陈漓高.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一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06).
[7]曾康霖. 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应评价[J].财贸经济,20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