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十篇

合集下载

2011申论优秀范文

2011申论优秀范文

2011申论热点及优秀范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臵,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环保产业。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资源、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

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一些地区为实现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背景链接】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

“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2011国考申论范文

2011国考申论范文

愿君莫做摇摆人,愿君惜取同源血——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外来人员无根化危机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位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

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限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再也没有一个摇摆人。

城市摇摆人是伴随我们城市化进程、在人口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像农民工,像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市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狐朋狗友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

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

解决无根化危机,消除“摇摆人”现象,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打破户籍壁垒和地域限制,使公共服务普遍惠及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每个群体、每一个人,要将外来人员普遍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普遍保障,要让外来人员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才能促使他们落地生根,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

2011国考申论热点预测及范文.doc

2011国考申论热点预测及范文.doc

2011国考申论热点预测:住房问题新举措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问题,住房不能平稳供应,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稳定因素攀升。

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对住房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房价问题成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热点之一。

最新措施:2010年10月,国家新一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在国庆黄金周的前两天骤然而至,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第三套房贷、首套房贷款比例升至30%及以上、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购首套普通住房契税下调等。

本轮调控除了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还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力度,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

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政府声音:温家宝总理2010年9月13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申了中国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他指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温总理在国庆招待会致辞中再次强调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10年来中国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8平方米。

但2004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方式的变化等原因,各城市房价开始快速上涨。

2007年,由于房价涨势太猛,深圳每周就会发布一次房价涨幅;在北京,当年6月份一月之间北京房价上涨了20%。

在厦门与郑州,甚至因房价高出现了有市民居住在集装箱中和自挖的地下室里的个案。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1-7月,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为每方米3.4万元人民币。

房价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三大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业,一直存在三大突出问题:1.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2.投资增长过快3.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政府历年措施:中国政府及时地发现了这三大突出问题,并于2003年开始,拉开了房地产调控的序幕。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1年国考申论范⽂2011年国考申论范⽂1 新时期,中国经济⾯临新常态,旅游市场却⽣机勃勃,活⼒四射,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数增速居世界⾸位。

然⽽,令⼈瞠⽬结⾆,⼤跌眼镜的是,在有关旅游调查中,中国在“全球最差游客”的榜单中名列前茅。

这实在是每⼀个国⼈都⽆法接受的结果,狠狠戳痛了民众的泪点,引起全民对旅游不⽂明⾏产⽣热议。

因此,带着⽂明上路,需打造综合⼯程,⼴泛动员各⽅参与,推进旅游⽂明建设,⽅才符合我泱泱⼤国的形象。

⽂明旅游,需抓好法律⽜⿐⼦。

《韩⾮⼦.有度》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当前,我国缺少⼀部完善的旅游⽂明素质的法律法规,⽆法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

纵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论是远邦美国,还是近邻韩国,对公民旅游⾏为对做了充分指导和规定,因此,政府需要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法,确保民众⾏为有依据和规范。

同时,需严格执法⼒度,加⼤对不⽂明⾏为的处罚⼒度,重拳出击,帮助形成良好的习惯。

唯有如此,⽅能为⽂明出现予以保障,让各⽅明⽩不⽂明⾏为带来的违法成本,减少此类现象的发⽣。

⽂明旅游,需抓好管理⽜⿐⼦。

当前,部分旅游市场⼗分紊乱,尤其是在假⽇期间,⼀些导游未能对游客进⾏提醒告知的义务,甚⾄胁迫民众消费拿提成;⼀些景区周边物价极不稳定,对游客进⾏坑蒙拐骗,令⼈防不慎防;还有,⼀⾯临放假,景区不仅乱涨价,更经常⼈满为患,摩肩接踵成为常态,旅游质量直线下降。

凡此总总,⼀定程度上于游客不⽂明⾏为息息相关。

因此,政府需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景区的引导⼒度,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树⽴⽂明提⽰标志,做到以游客⽂本,服务游客。

同时,需加⼤旅游社和周边地区乱象的整治⼒度,净化旅游市场,可以设⽴监督举报电话,⼀经核实予以重罚。

⽂明旅游,需抓好教育⽜⿐⼦。

游客素质不⾼,最好的利器就是通过教化来提升游客的素养。

导致中国式旅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个短板就是政府在宣传教育上有⽋缺。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档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档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校园安全【标准表述】温家宝总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频频发生的杀童案,说明中国社会存在深层次矛盾,而且日趋尖锐化,“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还未长大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安全环节上最薄弱的一环。

在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类似的血案接连的发生,创伤不断地复发,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以及整个社会留下深重的阴影。

基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等现实因素,当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存在着不公平感和压抑感。

要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源头调整社会分配体制,解决好民生问题。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逐步完善。

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构建这一体系,一方面是转变社会心理习惯、推进体系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遭遇类似郑民生一样不幸的人,他们滋生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会被及时疏导。

第三,积极加快实施校园安全立法,防范校园安全。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应上升为“学校安全法”,以提升保护师生安全和强化各方责任的法治威严。

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校园里外均应加强专业保卫力量及其硬件设施等,保安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2011年最新申论热点范文汇总【公务员考试】

2011年最新申论热点范文汇总【公务员考试】

2011申论热点范文高校就业问题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

只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高校教育资源,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

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则不仅提高不了学校声誉,而且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部分高校为谋求高就业率,竟然说服学生与就业单位签订假就业合同。

日前,某高校两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该报披露了所在学校让毕业生签订假就业合同的内幕。

据说,他们班有10多人因为没有找到工作无法签订就业合同,系里老师“积极”为他们奔走,最后都“成功”地与一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虽然就业合同是签了,但同学们却不能到这些单位就业,而且这些单位也不对同学们承担任何责任。

没有找到工作,却签订了就业合同,这当然是假合同。

而据该报记者调查,签订假就业合同的学生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于该校的大部分院系。

尽管从报道中我们无法判断这类行为在该省的高校中占有多大比例,但可以预料,这样的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单位本是好事,但如果让学生签订没有任何保障的假就业合同,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因为,这不仅有违师德,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

因此,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必须想办法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真实性是它的生命。

只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高校教育资源,并据此出台相关政策。

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则不仅提高不了学校声誉,而且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这绝不是长期吸引生源的办法。

同时,不准确的就业率将可能误导学生填写报考志愿,虚假信息甚至还可能影响教育主管部门。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如此造假却是对社会诚信的“釜底抽薪”。

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些人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据悉,原因就出在就业率这个指标上。

报道说,今年,河北省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份对高校评估的文件,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估项目,与明年招生计划直接挂钩。

2011国考申论大作文

2011国考申论大作文

2011国考申论大作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相较于过去的几十年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拥堵、污染、住房问题等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强化对城市规划的管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城市的井然有序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应加强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此外,还应加强道路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再次,我们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城市污染。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政府应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城市住房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居民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牢记人民利益为重,加强规划管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关注城市住房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我们才能使城市化的梦想成为现实。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双赢近年来,从沿海的海岸带到近海的海岛,海洋资源开发范围不断扩大,而其造成的我国天然的海岸线减少、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以及近岸海域污染形式严峻等影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海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海洋生态保护问题,也是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重大的研究课题,人类发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呼声。

首先,保护也是一种发展。

海岸、海岛都要做好保护工作。

目前,国家海洋局正在积极呼吁加快《海岛保护法》出台。

对于有争议的海域,中国一直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前,我们应该提议…共同保护‟。

这样更容易被一些国家所接受,大家更加注意保护海岛,而不只是索取利益。

通过共同保护,更加有利于今后我们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的海岛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触角有待延伸的一片广阔空间。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导致了无序、盲目开发的混乱局面,使得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等。

海岛一定要规划好,保护好。

其实保护就是一种发展。

保护好了海岛和海岸,就是保护了亲鱼产卵地和幼鱼栖息地,保持了鱼类的再生能力,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渔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保障。

其次,统一规划,有序利用。

在强调保护海洋资源的同时,如何实现合理利用呢?海岛、海岸都是珍贵的资源,我们一定要有序利用,高效使用,不能很粗放地开发利用。

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它们都是宝贵的蓝色国土资源,不能盲目开发,无序利用,国家要做好统一规划。

要做好边界工作。

目前界限不清的情况主要是三种:一是河口跟海域的界限不清,或者说根本没有确定一条分界线,目前是哪个单位强势就归哪个管;二是省份之间管辖的河口、海域要划清界限。

由于界限不清,沿海地区之间的争端时有发生。

三是由于海域划界不清,引起与边界国家的海洋资源争端、岛屿归属等争议问题。

建议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保护我们的岛屿。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范文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范文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买房贵问题<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有什么解决措施?一、买房贵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

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

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

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

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权为民所用)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权为民所用)

2010年国考申论范文:怎样确保“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用”是2002年胡锦涛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

这一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本质认识的高度自觉和对权力行使目标的鲜明态度,对中国社会政治权力的健康运行具有极其重大的示范与规范意义,也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回避,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警觉的现象,口头上讲“权为民所用”,实际中却是“权为己所用”。

像最近发生的领导干部的孩子为在高考中加分而改民族成份、经济适用房分配竟然摇出千亿分之一概率的六连号、领导干部及其亲友低价购买商品房、政府官员入股房地产公司牟取暴利等等,这些事件的背后没有一件是“权为民所用”,无一例外的是“权为己所用”。

诚然,这只是少数人、少数地方的个别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让“权为民所用”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要求变成行为?就需要我们双管齐下,标本兼治,通过制度设计让党员干部必须“权为民所用”,通过高扬信仰让党员干部自觉“权为民所用”。

先讲制度设计。

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愿意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也都认为自己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

但这种代表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中,必须体现在行动上。

只有体现在行为上的代表才是真正的代表。

科学的制度安排正是让这种代表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必由之路。

它可以让权力必须为民所用,权力不得不为民所用;让权力不能为己所用,权力不敢为己所用。

这样的制度设计,主要着眼于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录音录像等数码产品的广泛普及与使用,使得权力透明运行具备了实现的手段。

前一段时间公务员海外奢侈考察,房产局长抽天价烟等等问题被曝光,充分说明权力再想在暗箱中操作越来越不容易。

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的举报网站由于点击人数太多,导致网站瘫痪,而举报电话12309也几近被打爆,这更是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有监督的积极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一、真题分析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的社论题。

这是一个涉及社会政策、公共管理、个人权益等多个领域的话题,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

该题要求考生审视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总体来看,此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对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相互关系的理解;2.对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与价值的观点表述;3.对个人责任的重要性、范畴和实践的说明。

二、参考范文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当代社会,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我们不断追求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个人责任对于社会和个人自身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既有互补关系,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社会保障的存在和实施是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不稳定的需要,也是体现国家公共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通过社会保障,能够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降低个人在面对意外事故和风险时所承受的风险和负担。

社会保障的存在,可以实现社会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然而,单纯依靠社会保障来解决一切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个人责任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感是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基本力量。

个人责任需要体现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方面。

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在行动中不断追求个人的价值和发展。

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保障需要依靠个人责任的实践来体现其效力。

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履行个人责任,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加有力地发挥作用。

而个人责任的实践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机制来保障。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大大低于近几年 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仅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简介: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一、时政背景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

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

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汇总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汇总

目录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2.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4.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规范执法树立执法公信力5.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大学生当村官意义重大6.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7.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8.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严厉打击手机色情营造健康网9.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10.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明确职责抵制低俗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

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一个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强调公平的社会而言,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建设: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整个社会的每个群体。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救助体系不是为某一部分人准备或在某一个局部展开的,它应该让人人知道,只要是达到救助标准的,都可以接受它的救助,不管是农民、打工者、教师还是其他人,坚决做到人人平等。

第二,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

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全覆盖。

可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1国考申论范文一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它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怀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路子,比如浙江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苏开展了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川等省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此外,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渐向农村延伸,越来越多的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提高的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突出、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畜禽粪便和秸秆等生产废弃物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加剧、乡村旅游污染逐步凸显。

为此,在今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一是要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

二是要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

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以奖促治”,并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2011年国考范文

2011年国考范文

2011 年国考范文范文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得申论者得天下,赢申论者赢公考。

”随着 201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这最后的冲刺时刻,我们将从背景材料、题目、范文、点评这四大方面来入手,以当前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申论写作方法、技巧、经验的传授,通过深入透辟地点拨,以帮助考生找出自己在申论写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巩固申论写作知识,提高申论写作技能的目的。

【背景材料】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新世纪我国进入矛盾的凸显期,种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和威胁。

无论是台风、洪涝、干旱、地震自然灾害,还是火灾、交通事故、化学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威胁。

近年来,抗击汶川地震、应对甲型流感、处置矿难、查处黑砖窑和“三鹿”问题奶粉等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各级政府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的必然选择,更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题目】阅读以上材料,并从当前实际出发,围绕“以人为本”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范文】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之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受经济领域矛盾尖锐化和各种观念交错影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具有“贞观之治”美誉的唐太宗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大学生当村官意义重大 (1)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2)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3)手机漫游话费上限 (4)创新就业观念,抓住就业机遇 (5)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6)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7)问责机制 (10)体面劳动 (1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12)大学生当村官意义重大针对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一事,社会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叫好的,认为这是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视,开辟了就业新渠道;也有质疑的,觉得大学生在农村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埋没了大学生的所学;更有甚者,认为当今农村最需要的不是大学生,这项政策没有多大意义,等等。

我认为选聘大学生到农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现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更是当务之急。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内不少地方已经涌现出一批比较先进的农村,在这些村子里农民生活水平比城里的还要高,各项事业发展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这些毕竟是星星之火,并未形成燎原之势。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之外,更需要当地农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发展,而这离不开高素质的村领导。

选派大学生任村官,正好可以适应这一需要。

其次,目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拓宽就业渠道也是势在必行。

随着高等教育连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就业压力成倍增加。

在农村开辟大学生就业岗位,虽然不能彻底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大局面,但毕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为大学生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

并且还可以从此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再次,大学生村官能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拔干部需要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特别是在基层一线锻炼过的年轻干部,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成长,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储备大量的人才。

最后,大学生当村官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

中国的农村社会很复杂,中国的农村现在也很落后,到既复杂又落后的农村当干部,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一种历练。

当大学生村官们干出一番成就的时候,就会感知到村干部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娇生惯养,不能担当社会的主角。

大学生村官下基层,正好弥补了他们长期徜徉于校园没有吃过苦的缺陷,为他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面镜子。

在基层的农村将迎来更多大学生村官的同时,我们也必将迎来一个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而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单位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非常令人担忧,已经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危险因素。

政府机关单位的作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自由主义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认真贯彻上级领导的决策和意图,政出多门,缺少“一盘棋”的理念和大局观念;对待下级群众态度粗暴,工作中以权谋私;工作敷衍,推诿拖拉,工作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机关单位的整体形象,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威胁。

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政府机关作风不正,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提速期、改革攻坚期,这个时期具有矛盾多发、集中而复杂等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抓得不紧,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机关干部对企业、对基层反映的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诉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各种矛盾不能做到主动防范、及早处置,社会就难以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就只是一句空话。

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政府机关作风不正,容易使群众对政府机关单位失去信任,产生矛盾,不利于开展群众工作,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失去强大的生力军。

因此,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切实政府转变机关单位工作作风,需要落实和完善各单位现行党政领导班子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行承诺服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和群众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树立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务求实效的思想,使领导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切实政府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加强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建设,切实改善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才能形成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

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一个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强调公平的社会而言,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建设: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整个社会的每个群体。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救助体系不是为某一部分人准备或在某一个局部展开的,它应该让人人知道,只要是达到救助标准的,都可以接受它的救助,不管是农民、打工者、教师还是其他人,坚决做到人人平等。

第二,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

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全覆盖。

可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

第三,拓宽目前的社会救助资金来源。

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救助资金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刚性约束,并逐年增加。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加强宣传和引导,募集更多资金。

城镇、社区可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随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

第四,加强对申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这种监督不全是来自上级政府的监督,而必然需要包含来自民众,尤其是低保户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做好。

手机漫游话费上限信息产业部今年3月公开表示将对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的上限实行评估,以降低手机漫游资费,这一事实表明,电信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降低运营成本,打破行业垄断,这也是中国电信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点题所谓手机漫游费,是指本地用户离开服务区到达另一个服务区所应缴纳的使用资费,应该说在网络建设之初,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收取漫游费有利于补偿网络成本,扩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但是,随着技术进步,使网络维护成本的降低,再收取漫游费不利于电信企业深化改革,所以手机漫游费的收与不收,基症结不在于该不该收和收多少,而在于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打破行业垄断,推动电信业向前发展。

当然,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全部取消漫游费,那么手机通话费便与固定电话通话相关,这将对固定电话的经营产生强烈冲击。

为了平衡电信企业的竞争,打破行业垄断,推进电信事业改革,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主面采取措施:1、逐步开放市场电信资费,为进一步市场化创造条件,目前电信市场处于双重垄断,表现为:移动+网通对抗电信+联通,目前市场基栖属于政府监管下的垄断竞争,应当进一步受权各经营分公司,根据各地市场需求的状况实行垄断向市场过渡。

2、实行对电信行业的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建全电信资费法律监管体系,维护消费者利益,对于乱收费、乱涨价的不法分公司实行法律制载。

3、借助市场手段,解决电信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可以考虑把经营权授予国内较大的几家特许经销商,让他们借助市场手段,通过互惠互通,实行区域网络互连互勇,降低经营成本,降低手机收费。

总之在民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公路铁路纷纷让利于民,我们的电信行业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改进网络技述,改善经营水平,把实惠让给消费者,而不是一味强调行业的补偿成本和竞争平衡格局,而使手机资费长期居高不下,从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行业发展机遇。

——再次点题,回应主题。

创新就业观念,抓住就业机遇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随着高举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剧增,然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穷国,这就使得社会并不能为每个大学生都提供令他们满意的就业岗位,而对事实上的供求矛盾,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更新创业观念,抓住就业机遇,在新的环境中实现学以致用。

——点题从中国经济形式与大学生毕业数量的趋势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市场供求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的择业观念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受挫感。

其次是狭窄的学科结构,陈旧的专业知识,以新型市场岗位需求不相适应所产生的结构性失衡。

最后,单一的学科知识建构与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适应社会而产生的摩擦性失衡。

针对上述三大衡,我们认为,它产生的原因可以追朔为:1、大学生对社会职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平等的劳动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只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凡的人也能小中见大,反之,即使做了高官也会腐败渎职。

2、学校的高等教育体制应当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分清基础学科、综合学科和新型尖端学科,拟定新的教育大纲,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尽可能以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结构相一致,并通过市场信息监督反溃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3、目前、学生普遍重单一的专业学习,轻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这与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必不可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择业误区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更新创业观念,抓住就业机遇上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以下思维创新改变自身的就业理念,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市场需要。

以平常心面对择业要求以祖国需要定位自已的未来职业人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采用专修与选修相结合,调整学科结构,适应社会需求,主动走出象牙成长空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应对风险职业人生的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