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文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巴比伦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就离开了,但是阿摩利人却留了下来。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汉谟拉比的统治
1、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他总揽全国立法、司法、行政和宗教大权,并把自己神化,称自己为伟大天神的后裔。任命中央和地方的官员。
(图)乌尔纳姆兹格拉特神庙是奉献给月神的圣地中心,用干泥砖修建,外层包有厚达2.4泥的熟砖,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神庙。修建于公元前3000年末期。
<BR>苏美尔人在造型艺术上早期以小型雕塑和镶嵌艺术为主。出土的面具、祭司组雕、公牛头(牛头竖琴) 、“乌尔军旗”等,堪称当时的典范。后来,苏美尔人偏重于较大型的雕像和浮雕(纳拉姆辛石碑)。
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西亚最长河流。源于土耳其东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内托罗斯山脉。入叙利亚境内、伊拉克境内,后又分为两支,东支称希拉河
,西支称欣迪耶河。在两河分流处筑有欣迪耶大坝,控制两河水量,形成伊拉克重要灌溉农业区。两河在塞马沃附近汇合,继续东南流,于古尔奈附近与底格里斯河汇合,改称阿拉伯河,于法奥附近入波斯湾。从河源到塞马沃,河长2750千米,流域面积67.3平方千米。主要靠高山融雪和山区降雨补给,水量较为丰富,但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至中下游流量骤减。入平原后,河流沿岸形成伊拉克重要灌溉农业区。
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人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意思是两河之间。这一地区现在基本上属于伊拉克地区。它的北部主要称亚述,南部从巴格达到波斯湾古代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的北部称苏美尔,南部则称阿卡德。
两河流域的居民
旧石器时代北部地区就有人居住。
公元前5000年南部居民苏美尔人。
公元前3000年,游牧的塞姆族人从叙利亚进入巴比伦尼亚,被称为阿卡德人。
2、 上面条款适应的范围只限于身份相等的人之间。法典将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犯相同的罪时处罚也较轻。
5、建筑与艺术
苏美尔人在建筑方面也达到了古代很高的水平,最主要的建筑遗迹是塔庙。由于两河流域没有巨大的花岗石,苏美尔人以用泥砖块建造塔庙。乌尔王朝时期的苏美尔人习惯于在旧神庙原址上建新庙,因历代续建,神庙地基变成了多层塔形的高台,顶端供奉着神龛。这种高台建筑,叫“吉古拉特”(Ziggurat)。
。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由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加快了,到公元前 3100~前 2800年,两河流域南部已经形成了数以十计的城邦即城市国家,主要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乌玛、苏鲁帕克、尼普尔、基什、西 帕尔等。
右的伊朗轮子就已用于制陶业了,并在大约五百年后由伊朗传入苏美尔。车轮的发明让人们能够搬运或移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重物,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二)太阴历。他们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创立了设置闰年的办法。
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亚述学主要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性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4、 苏美尔人的科技发明和成就:
(一)车轮的发明者。它发明于苏美尔时代初始之际(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可能是受陶轮的启发突发此想的,因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
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综观这部法典的全部条文,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 遵循“以牙抵牙,以眼还眼”的原则。打瞎别人的眼睛,就必须被打瞎眼睛作为处罚;被别人打断人的儿子,则他自己的儿子也要被处死。
4、制定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真正令汉谟拉比名垂千古,历经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户晓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以晓谕天下。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前后,逐渐被人遗忘了。
19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西亚地图)
古代西亚是最早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王国、乌尔王朝到古代巴比伦,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相继经历了自己的繁荣昌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西亚的奴隶制经济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最后波斯帝国征服了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2、发展农业,大力兴修水利。在他统治期间,两河流域的南部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青铜已经广泛使用,曾经多次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建立常备军。当时的士兵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到份地,士
兵死后只要他们的儿子替他们服兵役,份地就可以继续耕种,但不得随意侵占和买卖。这种份地和军事义务相连的兵役制度使得国家有一支随时可以征召的常备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6、宗教
苏美尔人的宗教发展程度不高,但宗教在他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许多神,如天神(安努)、地神(恩利尔)、水神(埃阿)、太阳神(沙马什)、月神(辛)、女神(伊什塔尔)等。苏美尔宗教有一个令人值得注意的特点:它不主张有什么极乐的和永恒的后世。由于宗教在苏美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祭司在当时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祭司和管理人员(这两个词往往意义相同)需要学习楔形文字,因而神庙区内附设有学校,教授楔形文字和祭司等级需要掌握的其它知识,苏美尔的这些学校是现知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学校。
苏美尔的城邦都是由几个农村公社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所组成,地不过百里,人不过数万。城市中心建筑物是神庙。城邦的首脑平时为最高的行政长官和祭司,战时为军事统帅。
3、 文字的发明
苏美尔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考古学家在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发现了一块约在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这是两河流域南部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两河流域书写的材料是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笔是用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做的,削成三角形尖头,用它在半干的泥板上刻压,留下的字迹笔画很自然地成了楔形,因此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
公元前3000~2000年,巴比伦尼亚周围还住着很多其它部落。北部的亚述人、东部的加喜特人、东南的埃兰人、西边的阿摩利人、迦南人和希伯来人。
苏美尔文明
1、 苏美尔的政治演进
公元前7000年,两国和流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定居的氏族部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是苏美尔人,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个文明。到距今50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最后迫使他们臣服于塞姆人。闪米特人的著名领袖萨尔贡(意为真正的国王)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国(前2371~2230年),苏美尔文明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王国时期。但它的寿命短暂历时280年)。来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败了萨尔贡一世的孙子,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又一个个重新出现,直到乌尔城邦崛起,再一次统一各城邦,建立起一个纯粹的苏美尔人的帝国(史称乌尔第三王朝)。这一帝国从公元前2113到2006年,维持了一个世纪,公元前2006年,在埃兰人和阿摩利人的夹击下,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2、 城市文明
苏美尔文明实际是城市、城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早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内部平原上建立了不少城市,如欧贝德、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捷姆迭特?那色等。城市的建立,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向文明时代的过渡
第三章 西亚文明
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 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
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0多万。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种的原产地。
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的东托罗斯山南麓,向东南流,入叙利亚,然后流入伊拉克境内,并直抵首都巴格达。自巴格达以下,两岸湖泊成群,沼泽密布,与幼发拉底河汇合,改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自河源至古尔奈,河长1950千米,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近400亿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每年3月涨水,5月水位最高。因沿山麓流动,沿途支流流程短、汇水快,常使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形成沿岸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美尔人、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