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改革重点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管理

合集下载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在剖析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未来我国改革的思路及原则,给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二次分配一、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贫富分化十分严重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22年的3.13:1。

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2.既得利益群体阻挠改革进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产,最大原因在于它牵涉到了各种利益的博弈。

而在这些利益群体中,收入分配改革利剑所指的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群体这三大公认既得利益群体拥有着巨大的政治活动能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阻挠改革的推进,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3.分配不公危及国家发展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处于900至1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

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阶段。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层平飞状态。

二、未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原则1.基本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根本性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完善市场,转型政府,促进参与,补低、拓中、调高”为基本思路,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提高人力资本参与率;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世界瞩目,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不能忽视,其中,百姓最关注的是社会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一,两极分化的理论定义:两极分化是一个阶级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它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来的论断。

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缘故,这个社会的人们向两极发展,以及形成了富有的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另一极是贫穷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这就是两极分化。

因此,两极分化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作为贫富两极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极为悬殊的现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就是说,两极分化是阶级分化和对立的产物,是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表现形式。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有能力的差别,再加上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机遇不同,所以贫富理所当然就不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明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必须澄清,而且,这些原因是我们老百姓无法改变的。

一、贪腐、富商勾结、黑白勾结以及法制不严,少数人违法致富。

这是主要原因,你可以对照你了解的巨富。

二、政策本身的不公也是一个原因。

我们的政策往往是富了少数人,穷了大多数。

人民的钱用于社会福利和救济的很少,用于投资的太多,投资的结果,资本家拿走了多数,资本家更富了,物价在猛涨,老百姓更穷了。

一些观点值得关注:一、我宪法写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论述“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共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橄榄型——精选推荐

橄榄型——精选推荐

橄榄型四川教育学院“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加快构建“橄榄形”分配格局-------“构建合理的收⼊分配格局”㈠什么是“橄榄形”分配格局?1.“橄榄形”分配格局的特点。

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顾名思义如同橄榄——“两头⼩,中间⼤”的似球状体,它所表明的是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两极”很⼩⽽中间阶层相当庞⼤。

⼜被某些学者成为“纺锤型社会”,取其形似。

中产阶级稳定性最强,⼀个真正现代化的,稳定的国家必然是以中等收⼊阶层为主体,⾼低收⼊者所占⽐重都不⼤的“橄榄型”结构。

-----赖特·⽶尔斯2、“橄榄型”分配格局与其他分配格局的区别⾦字塔型:底座庞⼤哑铃型:(3:2:5)两头⼤,中间细长倒丁字型:20%(⼈)—拥有→80%(财)可是我们现在⼜属于什么分配格局了?2009年,国际通⽤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我国已达0.47,直逼社会容忍“红线”。

专家分析,今年我国基尼系数继续升⾼,超过了0.5。

国际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社会处于可能发⽣动乱的危险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如何降低这种发⽣动乱的危险指数呢?在“橄榄型”分配格局中中产阶层充当了⼀个稳定器,它可以让整个格局处在⼀个稳定的局⾯,同时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格局下会⼤⼤降低发⽣动乱的危险指数。

(⼆)为什么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1、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收⼊分配改⾰精神和既定⼤政⽅针的迫切需要——邓⼩平:社会主义的⽬的就是要全国⼈民共同富裕,不要两极分化(1理顺分配关系,以共同富裕为⽬标,扩⼤中等收⼊者⽐重2“加强收⼊分配宏观调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到2010年“合理有序的收⼊分配格局基本形成”3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

2、解决我国当前收⼊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国:收⼊差距⼤,分配不公。

3、促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内需的迫切需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促进调整经济格局(推动经济积极发展)。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摘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

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彭红利2011年5月23日正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始终不断地在深化。

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仍是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并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本文认为,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来进行。

主题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公平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

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向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应该说,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已经明确,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差距。

但从各方面透露出来的有限信息来看,目前改革的推动步履维艰。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2009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的世界银行报告数据,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1990年代为0.37~0.40,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

二是城乡差距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持续扩大四个阶段,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09年《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报告,2007年,城乡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64.45%。

三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

从城镇内部来看,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这三个因素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二次分配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两极分化问题

二次分配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两极分化问题
换 就是 公平 。马克 思早就 揭示 出资本 增 值看起 来是
酬 占比下降》 ,文中认为 ,劳动报酬 占G P 比例 D 的 连 降 了 2 年 。2 0 年 l 3日 《 民 日报 》 记 者 2 09 2月 人
崔鹏 在 《 动报酬 在 国 民收 入 中 占比不 到 4 %,并 劳 2 呈 逐年 下 降趋 势 》 的报 道 中质疑 ,“ 们发 现 ,试 人
求创 造财 富多 的多交 税 ,再把 这些 税 收收入 投 入到
那 些 需要 扶持 的落 后行 业 和 困难 群体 等 ,从 而使 得 社会 各 阶层 收入水 平能 够相 对 均衡 一些 。这 是税 制 改革 成功 的关 键 。 中国改革 开放 以来 税 收改 革 的实 践证 明 ,市场 经济 导致 收入 差距 扩 大 ,一次 分 配造 成 的差距 更 大 。二 次分 配措 施 既轻 且缓 ,在 可 以预 期 的 时 间 内难 以取 得 实 效 ,是 解 决 不 了分 配 不公
通过市场等价交换实现的,但这种增值并不来源于
市 场 ,而 完全来 源 于生产领 域 。工 人 的工资是 劳动 力 价格 ,看 起来是 在 市场上 的劳动 契约 实现 的 ,但
图通过付 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 ,似乎变得越来越 难。 ”中华全 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 国接受
中工 网采 访 时表 示 ,我 国居 民劳 动 报 酬 占 G P的 D
全体成员福利的最大化。
响着 国家经济立法领域 中公共选择的结果 ,这不仅 符 合 社会 利益 格局 中各 类群 体 的势力 日益平 衡并 和
谐 发 展 的 自然 规 律 ,也 契 合 了我 党 保 持稳 定 、持 续 、协 调 发 展 ,建 设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 发 展 愿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1、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2)、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不能作为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只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分配方式,同时还必然存在多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不是以限制或否定其他分配方式为条件。

只有发展其他分配方式,才能更好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贫富差距,要完善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总量的调控,即通过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机制,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分配结构的调控,即通过各种调节手段,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通过分析背景、意义及目的,揭示了该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

在成因探究部分,通过经济、教育、地域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两极分化的深层原因。

而在对策分析中,提出了从政府政策、社会救助、教育公平等多方面入手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方法。

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社会可能采取的措施,以缓解两极分化现象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对策、研究、背景、意义、目的、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两极分化"这一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

在城乡发展、收入分配、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两极分化的存在。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还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两极分化也日益加剧。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批评,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本文旨在对“两极分化”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其成因和对策,从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两极分化"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它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贫富差距更加明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

研究"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源,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任何社会都有两极分化,这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有私有制,就一定有两极分化,除非大家都平均分配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但恐怕实现很难,至少现在还无法实现。

两极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小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样,把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消灭两极分化。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说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充分的调控,避免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积极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国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两极分化现象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张和政治稳定性都有巨大的破坏。

两极分化在我国目前默认是贫富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的起源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根源是我国地理东西南北差距过大,地理方位及其地理优劣差距明显,例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过多等等;还有在近代发展程度等历史原因,再加上改革开放时政府的政策原因,如改革之初邓小平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事实上我们却是"只惟效率,鲜顾公平",这种政策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景象,加剧两极分化;另外不能忽略的一点时东南部华侨积极向故乡投资,这种侨资的作用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还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个人与企业大发横财,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

是贫富差距不是两极分化——关于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现象的思考

是贫富差距不是两极分化——关于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现象的思考

而言 , 丘 的综合 经济 实 力 20 任 0 1年 在 河 北 省 排 位 第 极 分 化 是 两 个 根 本 不 同 的 概 念 。 表 现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二 ,是 一 个 经 济 相 对 发 达 的 县 级 市 , 在 2 0 年 进 贫 富 悬 殊 的 两 极 分 化 , 其 本 质 是 掌 握 生 产 资 料 的 统 但 01 行 的 一 项 关 于 城 市 ( 油 区 ) 民 不 同 收 入 水 平 家 庭 治 阶 级 对 丧 失 生 产 资 料 的 被 统 治 阶 级 的 剥 削 , 是 资 含 居 的 调 查 中发 现 ,在 参 与 调 查 的 5 0户 居 民 中 ,年 人 均 本 剥 削 雇 佣 劳 动 的 结 果 。 而 作 为 社 会 现 象 的 贫 富 差 纯 收 入 10 5 0元 的 仅 有 1户 , 人 均 8 0至 1 0 0 5 0元 的 别 则 存 在 着 合 理 与 否 的 价 值 判 断 空 间 。 在 社 会 主 义 由 多 占 总 户 数 的 1 % , 而 人 均 2 0 至 8 0 元 的 占 了 初 级 阶 段 , 于 实 行 以 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为 主 体 , 种 6 0 0
… …
系 数 测 量 方 法 , 国 贫 富 差 距 17 我 9 9年 0 3 , 9 8年 成 为 基 层 群 众 普 遍 关 注 的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甚 至 一 些 . 1 18 为 0 3 19 . 8, 9 4年 为 0 4 4, 9 7年 为 0 4 5 1 9 . 3 19 . 5 , 9 9年 人 还 认 为 我 国 现 阶 段 出 现 的 日益 庞 大 的 私 营 企 业 主
内部 矛 盾 中 又 一 值 得 关 注 的 新 情 况 。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又要重视解决高收入者收入过高的问题,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只有把这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和协调好了,才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也就可以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的目标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容包括: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国家尽量不参与或少干预生产过程,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家掌握更多的社会财富,集中更多的国民储蓄,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财政金融体系支撑社会保障等福利事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较为宽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不搞平均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保持适当比例的收入差距(最好略高);采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办法,而且分配的办法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相应改革完善。

在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工资收入由企业职工按照岗位职责、技术能力和劳动贡献,凭借市场竞争获得的货币报酬组成,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按劳分配原则。

另外,对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都必须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三、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各类分配关系的调整,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doc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doc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任何社会都有两极分化,这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有私有制,就一定有两极分化,除非大家都平均分配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但恐怕实现很难,至少现在还无法实现。

两极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小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样,把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 ,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消灭两极分化。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说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充分的调控,避免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积极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国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两极分化现象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张和政治稳定性都有巨大的破坏。

两极分化在我国目前默认是贫富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的起源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根源是我国地理东西南北差距过大,地理方位及其地理优劣差距明显,例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过多等等;还有在近代发展程度等历史原因,再加上改革开放时政府的政策原因,如改革之初邓小平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事实上我们却是"只惟效率,鲜顾公平",这种政策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景象,加剧两极分化;另外不能忽略的一点时东南部华侨积极向故乡投资,这种侨资的作用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还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个人与企业大发横财,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内涵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控制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内涵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控制
4、取缔各种非法收入,加大反腐力度, 消除财富占有的不平等。坚决依法惩处、取 缔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 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各种非法收入,对腐 败分子彻底查处,严惩不贷,从根本上遏制 腐败行为,彻底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中 作者单位:王丽娜 河北农业大学
常忠武 廊坊师范学院 王 宁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张 红 河北省邮电器材机械厂 路 斌 河北农业大学
Politic s the ory 政治理论
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本质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我 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实现 先富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更好的发展起来,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也是同 样的道理。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帮助没有 富裕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
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允 许一部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 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的地区帮助落后 的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根本目是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一 论述告诫我们,让一部分、一部分地区先 富裕起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现共同 富裕的手段和必由之路。
3、对高收入者实行必要限制,防止个 人收入差距拉大。(1)积极运用税收杠杆,加 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尽快开征遗产 税、赠与税与利息税用以调节高收入。(2)加 大整顿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 的个人额外不合理收入如电信、铁路、航空、 金融保险等行业。(3)逐步建立和完善转移 支付制度,通过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 和利息税的收入,应全部用于提高城市低收 入贫困阶层的收入水平,真正实现一部分先 富起来的人帮助还未富裕起来的个人。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的目的是要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近年来,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之所 以能够先富起来,既有自己主观努力的因 素,也有地域环境和历史积累方面的原 因,同时也与国家、集体的支持和全国各 地,全国人民的提供的许多条件分不开, 有的还直接受益于国家的某些优惠政策。 因此,要求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 要忘记国家和集体,不要忘记帮助还没有 富裕起来的个人和地区。既要对尚未富裕 起来的地区和个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 要对落后地区和个人进行经济上的扶植 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促进这些地区 的人民尽早脱贫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和收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分布。

贫富两极分化状况越来越严重,国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穷,中产阶级面临被贫穷淹没的危险。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不仅是常识和逻辑,而且也是事实。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存在,财富是一种商品,它可以被买卖和交易,人们在财富的获取方面就可能出现差异。

二、贫富差距的影响
贫富分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贫富差距越大,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就会拥有更多的权力,使民众陷入一种弱势地位,影响着社会公平性。

即使实行同等教育,贫富两极分化状况也会影响人们的受教育机会,将导致社会的不平等。

此外,贫富分化还会对政治自由、社会安定以及社会活动发展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减轻贫富分化的措施
在解决贫富分化问题上,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丰富保障类政策,真正实现扶贫补贴、就业补贴、医疗补贴等政策,让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受益。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和完善社会行政制度,有的针对土地、教育、税收等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政府的合理支出,限制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此外,政府还
要提倡公正合理的方式实施改革,考虑到贫富双方的利益,建立起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

四、结论
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让社会发展更公正合理,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只有贫富差距越来越小,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机会,实现资源公平的分配。

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

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

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两极分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地区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

以下是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

首先,两极分化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条件的有限性,社会资源无法平等分配,财富累积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了早期阶级的出现。

这种社会分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然而,两极分化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少数拥有大量土地和农业手段的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控制着生产资源和社会财富。

而大多数农民则在贫困中艰难生活,形成了明显的贫富差距。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资本家通过工厂、矿山等生产手段大量积累财富,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而工人阶级则面临剥削和贫困,劳动条件恶劣,生活困苦。

这种阶级对立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

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两极分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发达国家和拥有技术、资金、经验等优势的群体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资源,财富不断积累。

另一方面,落后国家和弱势群体无法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贫困和经济落后问题日益严重。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分配,进一步拉大了全球贫富差距。

而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剧。

经济的市场化、私有化过程中,一些先行地区、行业和个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形成了一批巨富。

而农村地区、传统产业、低技术工种等相对较弱势的群体在经济发展中收益不均,贫困问题突出。

面对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的解决之道。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调节,实施公平的税收和财富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应该普惠全民,使得基本权益能够平等享有。

同时,加强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循环。

完善分配政策 更加注重公平

完善分配政策  更加注重公平

完善分配政策更加注重公平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次序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等等。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这就是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坚持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被调整和完善为“效率和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的地位得到合理提升,重要性更被适时强调。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的比率,主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效率是追求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即把蛋糕做大;公平是企求追求分配的合理化,即把蛋糕分好,所以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是实现财富增长是大化和分配公平化的关系。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只有实现财富增长最大化和分配公平化两流一,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和谐。

问题是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我们应适时地有所偏重,什么时候该强调效率,什么时期该注重公平,必须作出正确选择。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效率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人成先位置。

“效率优先”是指在收入的初次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和贫富分化问题(初稿)

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和贫富分化问题(初稿)

贫富差距是正常的现象,这个社会每个人的付出不一样所以获得的也就不一样,因此贫富差距目前为止必然存在,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解决,如果真的要解决那就等到"共产主义"的到来吧剥削与两极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与两极分化所赖以存在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还依然存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相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富分化究竟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扩大这一难题,一种思路认为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另一种思路认为关注社会公平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这两种思路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将效率和公平自然而然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存在6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1倍左右;三是有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4倍以上;四是行业内部一些企业经营者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超过了20倍;五是从城市财富分布来看,10%的财富多的人占有城市全部财富的45%,10%财富少的人占有城市全部财富的1.4%;六是从财政分配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14年时间下降了4个百分点。

怎么来看待这组数据?总体而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在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以及财富差距明显扩大,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如果追究收入差距因何产生,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既要看到绝大多数人是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通过合法手段富裕起来的,也要看到确实存在因分配机制不科学等原因而产生了不合理的收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 富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 民经济的政策”。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在 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原因:
•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 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中国在世界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不到1/5,但在世界老年人口中却占1/465岁 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亿人左右.这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 1、谁来养活?中国传统是靠儿子.但20年后达到退休 年龄的夫妇将1/3没有儿子赡养.即使有儿子的也不可能 养起4至8位的老年人.靠政府财政也不堪负担.
3. 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4.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 、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 营体系;
5. 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 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6.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 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 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
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政策
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政策
解决垄断问题,还必须重视 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建白: 规定上市公司公布高管
薪酬方案,对企业高管收入 的“超高额”部分征收重税。
中共十八大关于 贫富差距 的措施:
1.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年型国 家,白发浪潮正迅猛发展。预计2040年 65岁以上比重将超过20%,每5人中就有 1个65岁以上老人。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 下降,自我生活能力下降,经济能力下 降,老有所养已成为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应是解决分配公正问题,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分配如何改革,才能实现分配公正,下面笔者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目标: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真正实现按劳分配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要让来自劳动的收入占收入的绝大部分。这里笔者认为,收入分配理想的格局应当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应当是社会最高的;而社会一般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等,平均收入应为中间水平;最后是一般简单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为什么要让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为社会最高?理由是:一是符合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二是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也就是这样做,对个人,对社会既符合公正原则,也符合效率原则。
三、重点:腐败和垄断。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和深层原因就是腐败和垄断。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来自行政权力的腐败,如审批权集中在个别人手上,又缺乏有效监督,最终导致产生一些暴富者。比如土地征用,政府拥有的土地价值高达20万-35万亿,这么大规模的财富被政府控制,这就为一些政府官员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二是来自经济权力的垄断。垄断是导致经济竞争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型的垄断企业,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占取了市场过多的收益,这对其它企业是不公平的。三是来自学术权力的寻租和腐败。目前,学术腐败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专业技术人员内部,贫富分化也是较为严重的。如何解决上述三种形式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手段外,另外一个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进行有效制衡。这里笔者认为,在制度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多元、协商、公开等特点。多元,就是要为各个社会阶层都要提供利益表达渠道,尤其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好利益表达渠道。协商,就是提倡对话和辩论,提倡客观思考和理性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就采取暴力和不合作态度,要反对偏激和偏见。公开,就是有关决策和有关收入分配等措施,都要尽可能公开。公开是实现公正的有效途径,凡是有阳光的地方,就容易激发正气,腐败就不容易产生。同时,中国是一个面子大国,公开也有利于发挥面子的制约作用,这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资源的一种有效利用。这里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与原有文化的有效对接和相容问题,否则,制定出的制度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比如在中国,笔者认为在制度设计时,就应尽可能少用匿名的制度,而应多用一些公开的制度设计。
第五,分配改革,改革主体和主要操作者是政府,而实现公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和市场,二者有不同的运行原则。市场运行的主导原则是个人效率,而政府运行的主导原则是社会公正。什么是政府,简单说,就是实现公正之府。一般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提供良好和公正的秩序;保护好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等等。在这些政府的职能中,公正是始终如一的主题。
从长远看,实现分配的绝对公正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可以至少做到相对公正。另外,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动态问题,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应当向前看,不能只看到目前。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已经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历史不是简单,历史是复杂因素的结果,我们应当既要看到相对量,也要看到绝对量。目前,虽然分配不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但只要各部门和各行业,能够抛弃利益偏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和谐社会,一切问题就都是好办的。
第六,分配制度的公正也可以有效弥补由制度外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现象。从实际看,导致出现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偷懒、天资愚笨、自身不努力、犯罪等;有自然的因素,如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等;有家庭的因素,如亲人出现重大病故等。但公正的分配制度可以通过有效的转移支付等手段,缓解这种不利情况,并最终防止出现贫富两级分化。
其次,若分配符合公正原则,就是贫富出现较大差距,这差距也是合理的,同时社会也是可容忍的。比如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特殊贡献,很可能得到巨额奖励,这种情况不但社会容忍,而且也是受到社会和政府鼓励的。
再次,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手段也应符合公正原则,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第四,生产问题重点是效率,分配问题重点是公正。生产和分配,二者各自的重点是不同的。生产主要要体现效率原则,要利用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而分配则核心是要体现公正原则,就是要让对生产有实际贡献的人得到其应得的收入,这样,也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效率。否则,若分配不公正,人心就不顺,生产就是被迫性的,而不是主动性的,劳动者就是劳动的奴隶,而不是劳动的主人,劳动就属于他人,而不属于自己,劳动过程实质就是剥削过程,并且劳动时间越长,受到的剥削就越严重。
二、手段:1。税收手段。要对来自财产的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利用自身特长的明星收入,要征收重税。严格来讲,财产因素、垄断因素、自身的天赋因素,都具有先天的因素在里面,而与自身的劳动努力是有较大距离的。而先天的因素,按照一些学者关于公正的看法,如罗尔斯等人,就认为,其收益,理应是社会平均分享,而不仅仅属于个人,当然,也要考虑个人努力的情况。所以,按照公正原则,国家一方面要对来自财产的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明星的收入等要征收重税;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要保护来自个人努力方面的收入。2。行政计划手段。国家要对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收入要加大计划控制的力度。包括行政、国企、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人员收入,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收入标准,要限制地区和行业差距过大。比如,同是公务员,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就应基本一样,不能差距太大,并且落后地区的公务员收入要更高一些。所以,在收入调节方面,国家要加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再比如,国企管理人员与一般劳动者收入差距,也不能太大,要限制在1--10倍以内。要限制有关单位变相搞福利,要建立更加透明的分配监督机制。在专业技术行业内部,要制定公正的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制度。等等。3。法律手段。对体制外劳动者,除了税收手段外,国家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收入分配调节。要对私营企业等,要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要保证一般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针对体制外劳动者,国家可考虑制定《劳动工资法》进行劳动权益保护。
有的同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重点是防止贫富两极分化(见《光明日报》2011年2月18日张宇“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防止贫富两级分化”一文)。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的观点是:分配问题,核心是公正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虽然也要解决贫富的两级分化问题,但重点和根本应是解决分配不公正。
首先,贫富两极分化是果,不公正是因。分配不公正,时间一久,最终结果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若解决分配问题的重点只放在解决贫富两极分化上,而不解决公正问题,就是治标不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