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
中国社会分层中的两极分化
![中国社会分层中的两极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06b389f27c1cfad6195fa75a.png)
中国社会分层中的两极分化班级:090852学号:09085203姓名:刘栋中国社会分层中的两极分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是一些社会问题,譬如贫富差距,等级分化等却变得日益尖锐,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关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谓公平和平等都局限在一个相对狭隘的范围内,无论是崇尚人权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还是以民主共和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制度。
公平的实现都会受到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地域最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在致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虽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中国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其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不是说马克思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只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发展到今天还是否与偏离了其初衷?还是这只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进行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恰恰相反,工人阶级不仅不是领导阶级,反而成为了社会的相对弱势群体,在经济、政治、文化层面都处于劣势。
医疗、教育、住房成为了新的三座大山,压在了工人、农民阶级身上。
看不起病、伤不起学、买不起房,这就是现阶段工人阶级的现状。
作为老百姓,也就是社会分层中的底层,他们其实根本不清楚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的区别,也就无法比较哪种制度的更好或更坏,他们要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好的生活。
如果他们的生活、权利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主义再先进再好,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官二代继承权利、富二代继承财富、贫二代继承贫穷。
这样的话也许不够客观但是也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这是一个病态的循环,所以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富二代驾车撞人,官二代打人叫嚣等事件被网友曝光之后,相同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因为在他们看来撞人不是事情,权利或者财富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一再声称改革是自我完善社会主义,从没有人公开宣布放弃社会主义这块招牌。
两极分化原因、解决对策、红色预警
![两极分化原因、解决对策、红色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d7796bf7700abb68a982fb82.png)
红色预警
• 中国现在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危险 的地步。经济学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叫“基尼系数” 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按照国际惯例,系数 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 态,超过 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 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
• 目前中国最穷的中哪些人?最底层的劳动者肯定是最穷苦 的人。首先是农民:农民占中国国民总数的75%,按照中 国社科院的调查,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 96: 4;农民财富 拥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72,用百分比显示是1.388%。 相比城市人,农民构成了我国穷人的主体。 • 其次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数据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近2亿人, 占城镇总人口的45%,非常不满意者约3200—3600万人, 占城镇总人口的7%—8%。原因是他们没有任何生存资源 (农民尚有土地),一旦失业下岗必将面临生存危机。据 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过去几年有约4000万国有及集体企业 的职工下岗。他们中年轻一点的下岗职工还有办法去再就 业或自己创业,而那些女四十男五十岁的人一旦下岗,面 临着最艰难的局面。还有一部分放长假和“内退”的职工, 生活费用和各种保险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保障。
五、过度追求GDP政绩。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国民,而 绝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管社会 财富流向何方。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 加剧了官员的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不 计后果地招商引资等行为,而且严重助长 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
• 1.政策体制不完善。 • 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大体上是比较健全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导致 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及各方面。我国在制定 政策法规时,考虑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要求,对沿海经济开放地 区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且加大了经济扶持,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相对落后;我国的税收制度仍不够健全,在 某些情况下出现了“杀贫济富”的现象,在遗产税和赠与税方面仍有 漏洞存在,从而导致借机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政府财政支 出中经济建设投入过多,而公共服务开支仍然不足;投资体制改革严 重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投资范围界定不清,对竞 争性领域的投资介入过宽,行政干预过多,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益,对 民间投资还存在过多的准入壁垒和审批;土地、环境等资源管理不规 范,价格失真,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成本高昂;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不够健全,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建立一个包含全民的社会保险体制, 并且在扶贫助贫方面的措施实施不力,对社会上广大的弱势群体关心 和帮助不够、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及腐败 (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使得财富“上 流”,越富的越富,贫穷的更穷。这一点 也是最会危害我国政治稳定和民心所向的 因素,应受到特别重视。
我国当前两极分化的现状
![我国当前两极分化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c5ec3b0912a216147929a3.png)
同样渴望学习的他们在不同的课堂
同样的活力散发在不同的操场上
同样的读书声飘荡在不同的校舍
同样的老师站在不同的三尺讲台
多 希 真 望 正 他 的 们 校 也 车 能 ! 坐 上变 命 运 的 希 望
!
知 识 给 他 们 带 来 了 快 乐 ,
2、 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
强势群体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 有加剧的趋势。在重点中学,干部、 有加剧的趋势。在重点中学,干部、 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 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 数的70%以上, 70 绝大多数。 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 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劳动报酬比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国 国 国 士 国 非 国 西 中 美 英 瑞 德 南 韩 斯 巴 罗 印 度
劳动报酬 比
俄
图2
这说明了,我国劳动力的价格偏低, 这说明了,我国劳动力的价格偏低,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实际分配到 的利润较少的。 的利润较少的。
中国基尼系数
0.6 0.496 0.467 0.5 0.4 0.3 0.2 0.1 0 1978年 1988年 1994年 2006年 0.382 0.317 基尼系数
图1
这就表明, 这就表明,中国的贫富差别已大大 越过了警戒线, 越过了警戒线,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 了。
现我们再将这一问题细化成以 下三个方面去讨论一下: 下三个方面去讨论一下: 1、 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2、 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3、 中国东西部的收入差距
3、 中国东西部间的收入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已有13个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已有13个 年中国已有13 城市(不包括直辖市在内) 城市(不包括直辖市在内)的地区生产总 GDP)超过3000亿元。他们是广州、 3000亿元 值(GDP)超过3000亿元。他们是广州、 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武汉、 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武汉、 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大连。 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大连。 我们以青岛市来说, 我们以青岛市来说,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 量相当于五个青海省, 量相当于五个青海省,而广州市几乎相当 个青海省。 于十个青海省。
中国的两极分化
![中国的两极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1fee1e8d680203d8ce2f2408.png)
而貧困家庭、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客觀條件的“先天不足” 而貧困家庭、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客觀條件的“先天不足”, 加之“後天”得不到良好的補給, 加之“後天”得不到良好的補給,就很容易被遺弃在教育大門之 外。踏上社會之後,他們同樣受到各方面的歧視,心理受傷害, 踏上社會之後,他們同樣受到各方面的歧視,心理受傷害, 釀成了惡性循環。 釀成了惡性循環。
5.41 8.66
23.11 21.94 11.85 23.09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对 于很多农民来说, 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 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 调查显示, %的人头痛感冒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20% 调查显示,52%的人头痛感冒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 %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 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57%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 % 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 %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43% 的人不愿意住院。 %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 %的人是因为“ 的人不愿意住院。51%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32%的人是因为“经济困 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 %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83%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所处区 域 东部地 区 中部地 区 西部地 区 全部 20012003年 出生人 数 30.15 34.33 55.52 39.16 在家 出生 在医 院 出生 24.15 23.02 在其 2001- 在家 他地 2003年 死亡 方出 死亡人 数 生 0.34 0.98 1.71 0.97 25.82 27.05 44.47 31.68 20.54 19.44 36.49 24.92 在医 院 死亡 2.68 3.59 1.57 2.67 在其 他地 方 死亡 0.80 0.73 0.83 0.79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aa31b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9.png)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贫富分化---中国不能承受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小组成员主要从政治学角度具体分析、讨论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首先,对于什么是贫富分化,我们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就是: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其次,对于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及其表现,我们小组结合网上所所查的资料和所学的政治经济学有关的知识,我们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
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
论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因
![论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fbfc6bbba0d4a7302763a99.png)
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2010-6-17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着,但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背后,国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态势也逐渐拉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近日,有权威媒体称:称中国基尼系数为0.45,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限度。
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已经达到日趋严重的程度。
1.收入两级分化有其固有的政治空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内门户也逐渐对外开放,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社会经济还处于萧条时期,百业待兴。
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为了使中国经济腾飞得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毅然决定将我国东部沿海的几个出海便利的城市规划为经济特区,其中包括厦门、深圳、珠海等。
并在政策上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以先富带动后富,东部带动西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其初期效果,但带来的结果是使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国民收入也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发展着。
党和国家为了在整体经济上取得较大的发展,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以顾全大局。
但这一切只是暂时的。
目前,政策上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状态,转向以平衡收入分配为主要目标。
如果说旧的政治体制只能适应于旧的社会,那么全新的政治体制将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但在短期内,两极分化的状态还将继续存在。
2.人口过多给收入调节带来巨大的困难2009年我们国家的GDP是335353亿元人民币,按全年汇率中间价计算是4.92万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而同年的人均GDP为3678美元,排在世界第100位,这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庞大。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 369 202 232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特殊时期影响,政策上鼓励多生多育。
但在和平时期,这一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过多。
1983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我国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
![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c84593c580216fc700afd09.png)
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二是分配不公较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对提高效率是必要、合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但差距过大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更与“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相悖,会导致弱势群体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客观而深入地探究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两极分化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特点、根源作一些的分析,提出解决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首先涉及的是经济学意义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正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激励,提高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鼓励先进,强调竞争,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收入差距扩大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
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靠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由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成因
![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34c2159751e79b89680226c7.png)
二、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成因为消解贫富两极分化.首先要找到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
促成贫富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市场经济的引入是其产生的外部环境,社会管理则是其产生的内在因素。
从制度的角度来说.收入分配制度是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诱因。
新制度主义者们认为,形塑人的行为的是制度制度影响人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策略,因而在不同个体的行为交互作用下构筑了一定的政治结果。
贫富两极分化正是在拉大收入差距的分配制度的激励下促成的结果。
而这一分配制度是由国人赶超发达国家的心态促成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距甚远。
国人正是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产生赶超发达国家的急切心理。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以新的激励制度激发国人劳动的热情,以此推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备受社会诟病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自然成为改革的首选目标。
平均主义被指是促使个人懒惰的分配制度,它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更不利于中国赶超发达国家。
既然收入差距太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那么,把收入差距拉大必将激励劳动者为获取更多收入而奋力。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之所以得以正式确立并固化。
是因为拉大收人差距的分配制度实质上是凸显精英功能的制度.强调精英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是过度照顾普通民众利益的制度,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是利益向精英倾斜的制度。
既然这一制度维护的是精英阶层的利益,精英阶层自然而然会反过来维持这一制度,并通过国家政策使之固化。
固化后的分配制度若要实现变迁,将遭遇路径依赖的陷阱。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确实能激励有能力和勤奋的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而对能力较差和懒惰的个人形成压力。
迫使其提高能力且改变懒惰的习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
当政府认识到收入差距拉大与国家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时,政府将这一激励制度固化并逐步形成路径依赖。
新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效应使为数不少的决策者逐渐产生“收入差距越大,激励效应越强”的观点。
关于我国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316221ee06eff9aff80708.png)
关于我国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在收入普遍有所提高的同时,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正在逐步拉大,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通过对两极分化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找出其根源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政策一、马克思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概述两极分化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来的论断。
他深刻地阐述到:“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规模和能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
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是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 “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级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再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从马克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极分化在量的规定性上表现为收入分配领域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但这种量的规定性并不是两极分化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来断定一个社会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最本质的规定性是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即一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另一极是劳动力的占有者,二者形成雇佣关系,只有由这种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所决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才是两极分化。
二、我国两极分化原因分析(一)公有经济的地位动摇和削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公有制的主体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些私营经济受到社会主义“普照之光”的影响,其经营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的具体条件显然不同,因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87fca725cfc789eb162dc80e.png)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汪园园10工商1班100070110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范围的扩大,即便是低收入穷困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补助,绝大部分个人家庭在日常生活开支之外还有了多少不等的节余积蓄,至于富裕得晋升为富豪的极少数人也在逐渐增多而形成小群体,总之,中国的脱贫工作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成绩,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收获的是肯定赞扬,不过,致富不平等不均衡的后果却是贫富分化悬殊!一、两极分化的理论定义两极分化是一个阶级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它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来的论断。
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缘故,这个社会的人们向两极发展,以及形成了富有的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另一极是贫穷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这就是两极分化。
因此,两极分化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作为贫富两极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极为悬殊的现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就是说,两极分化是阶级分化和对立的产物,是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表现形式。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有能力的差别,再加上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机遇不同,所以贫富理所当然就不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明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必须澄清,而且,这些原因是我们老百姓无法改变的。
一、贪腐、富商勾结、黑白勾结以及法制不严,少数人违法致富。
这是主要原因,你可以对照你了解的巨富。
二、政策本身的不公也是一个原因。
我们的政策往往是富了少数人,穷了大多数。
人民的钱用于社会福利和救济的很少,用于投资的太多,投资的结果,资本家拿走了多数,资本家更富了,物价在猛涨,老百姓更穷了。
一些观点值得关注:1、我宪法写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当前两极分化的现状
![我国当前两极分化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d1817d549649b6648d747a7.png)
对策
• 总体思想:“限高,扩中,提低” 。 • 具体措施: • A政策倾斜中低产者,例如解决三农,完善 税收制度,健全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 B政策倾向中西部,增加人才培养投入,来 完善产业结构、拉伸产业链,从根本上解 决行业、地区间的不均衡发展和收入上的 差异问题 ; • C对国有垄断行业工资性收入实施限制 ; • D加强反腐力度
• 在主张二元基尼系数的学者看来,无论是 城市或农村内部,基尼系数都没有超过0.4 的警戒线,因此可以解释中国社会仍然非 常稳定。 • 如果将城乡一体考虑计算,学界的估算值 基本都在介于0.45-0.50之间,提醒着决策 层保持警惕 。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呢?
• 贫富差距普遍存在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明显,而贫困 国家(例如朝鲜),和发达国家中则较不 明显。 • 原因广而杂,有政策,历史,人文,教育 等多方面原因。
结束语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居民收 入差距问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但全民的努力才是大善
我国两极分化现象及其对策浅 析
——10禁六1班
李双江之子开车打人
郭美美炫富
• 官 质疑贪腐现象的声音在网络上不绝 于耳,这种态势足以令我们警醒!
基尼指数变化
图表分析
• 基尼指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某国居民 内部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 超过0.4即为警戒水平。 • 但是,中国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 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 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
成因分析
•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开始,80,90年代 诸多人下海,抓住机遇,成功致富。
• 地理上,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人 口稠密,开发先于西部,总体上东富西贫.
• 但各地均有贫富差距,在各地内部体现更 明显,例如北京的“蚁族”聚居地与CBD, 重庆的棚户区与城区。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b5e2684af45b307e87197de.png)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和表现,具体分析了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关键词:贫富两极分化,成因,调整策略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攀升。
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686b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4.png)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c5a80d5b312b3169a451a487.png)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任何社会都有两极分化,这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有私有制,就一定有两极分化,除非大家都平均分配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但恐怕实现很难,至少现在还无法实现。
两极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小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样,把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消灭两极分化。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说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充分的调控,避免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积极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国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两极分化现象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张和政治稳定性都有巨大的破坏。
两极分化在我国目前默认是贫富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的起源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根源是我国地理东西南北差距过大,地理方位及其地理优劣差距明显,例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过多等等;还有在近代发展程度等历史原因,再加上改革开放时政府的政策原因,如改革之初邓小平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事实上我们却是"只惟效率,鲜顾公平",这种政策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景象,加剧两极分化;另外不能忽略的一点时东南部华侨积极向故乡投资,这种侨资的作用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还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个人与企业大发横财,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
两极分化下的中国
![两极分化下的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be9fdec16137ee06eff91892.png)
两极分化下的中国贫富两极分化下的中
国
在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据统计,全国最高收入10%和最低收入10%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在55倍左右,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呢?我觉的归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我过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某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依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谋取暴利,垄断行业人均收入是其他行业5-10倍;其次,我国法律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贪污腐败逃税漏税现象泛滥;再着,房地产业暴利,国家对房地产投机缺乏有效制约和管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对职权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官员腐败,打击不法商人的投机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二是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改善这些地区的卫生医疗以及交通状况,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只有懂法,才能守法,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两极分化原因分析
![我国两极分化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d89e00cc17552707220829.png)
目前我国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原因分析第一步:提出问题我国目前为什么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两极分化是我国目前收入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隐患,所以深刻研究这个问题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步:分析问题两极分化的特点1.贫富差距特别大2.两极分化特别快3.官僚特权阶层4.大多数劳动群众处于贫困状态5.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从古至今,纵观历史,一直存在着两极分化,这是一种传承,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根源,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进入近代以来的一些变化人民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人民群众当家做了主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没收买办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这样做,迅速地消除了旧中国的两极分化,但不能保证不再产生两极分化。
因为,城市中资本主义还存在,土改后的农村是汪洋大海般的小农个体经济,而小生产每日每时都在产生资本主义。
所以,中共中央、毛主席及时地制定和贯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同时,实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杜绝新的两极分化。
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建立;以后又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巩固起来。
在此基础上,不但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而且消除了两极分化。
从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着,而标志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到1984年稳定在0.16的水平,在此之前更不会高于这一水平(一般说基尼系数0.2之下叫“高度平等”)。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8bb1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e.png)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两极分化现象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造成社会阶层分化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探究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并研究对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也是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这导致了青少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机会。
文化差异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往往会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差异,从而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公平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政策的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力,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再分配,从而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的加剧。
对于两极分化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应该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分配。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分配。
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要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认识和认同,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
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经济政策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可以通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均衡。
政府部门还可以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中国两极分化的看法
![中国两极分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05694a767f5acfa1c7cd1d.png)
我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会导致两极分化而不是达到共同富裕。
有以下事实论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终于在去年站上了世界第二的高台。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庆贺。
但与前30年相比,现在遇到了新麻烦。
那就是“不均”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1)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等。
2)再有从相关数据看,在这一系列矛盾与现象后面,其实隐含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就是“不均”的问题,其中包括财富分配的不均和发展方式的不均衡问题。
,近五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0493元,提高到2010年的19109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7%。
3)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是正确的,其奥妙在于“做对了激励”,成功调动亿万人民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
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怎样更好兼顾“效率”与“公平”。
当公平兼顾不够时,就会对效率产生影响,也背离了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改革初衷。
从社会角度看,无论物质生活水平有多高,都无法取代人们对社会公平的需要,民众容易对过大的收入差距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两极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提出了“部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收展望,共同富裕尚未完成,两极分化却已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目录:一、两极分化的现状二、两极分化的根源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正文:一、两极分化的现状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表现非常突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直观地了解到:1、《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
”据此可以计算约有23500万贫困人口,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有穷人。
2、世界银行2006年12月1日发布的《贫困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穷人却更加贫穷了,不是相对贫穷,而是绝对贫穷。
“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这个数据一发表,打破了世界纪录,推翻了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水涨船高”的基本原理。
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
”这就是说,贫富收入的差距达到了32.1倍。
4、衡量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这是一个中性指标,不带意识形态性质,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在使用。
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在0.4以上,过于不平均,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国家统计局机关报《中国信息报》透露, 中国的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二十年翻了一番。
而03年美国为0.408,日本为0.316。
5、人均财富总量在低水平徘徊和奢侈品消费浪潮的汹涌澎湃,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最好注脚——世界银行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公布了一份长达190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人均财富的2%。
同时,安永最新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至2008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年增长率将达20%;2009年到2015年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2%,这个数字证明中国人是普遍清贫的;全球第二,这个数字又证明中国人的高端消费能力是惊人的。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却恰恰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当少数人撑起奢侈品这款市场时,还有更多人在为生活必需品奔忙。
二、两极分化的根源要探究两极分化的根源,首先要辨明“贫富差别”与“两极分化”的概念。
从社会学的概念来说,“贫富差别”是一个大概念,它“差别”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差别”到没有节制发展时,就是“两极分化”。
所以“两极分化”实际上“贫富差别”中的一种,是“贫富差别”极端的表现。
贫富差别是由于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等合理因素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允许接受的;但两极分化更多的是不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社会成员之间贫富悬殊的根源,也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悖的。
既然要探究两极分化的根源,那我们就必须了解“两极”产生的原因。
“富极”:一种是劳动致富的人群,如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工程师,像已经站在信息产业制高店的CEO,像巩俐、伏明霞这样的大牌文艺界、体育界、影视界的明星……对这样的人,人们什么话都没说的,他们靠的是本人才能、本领致富,他们在自己富的时候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积累了财富,所以他们富起来是应该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遗憾的是在“先富裕起来的人”中还有一群“暴富者”,靠的是权力,靠的是贪污贿赂,靠的是官商勾结,靠的是偷税漏税,靠的是机会不平等,靠的是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而必须指出的是,这部分恰恰是“富极”中的最最重要组成,“暴富群体”或“暴富阶层”的出现,的确是“两极分化”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贫极”:贫极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被腐败现象“腐”出来的。
“国企改制”的“改革”我国社会结构中一下子“改”出了5500万失业工人;“农村圈地运动”的“圈地”一下子“圈”出了4000余万的“三无农民”;“城市拆迁运动”的“野蛮拆迁”一下子“拆”出了没有统计数字、但是数量惊人的无房城市居民……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反思。
二是被分配不公“分配”出来的。
二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而在职工工资中,占大多数的工人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大体在七、八千元左右,而国企高管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大中型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现在还无法统计。
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如上所述,仅有两千多元,处在最底层。
三是失业人数的增加和杯水车薪的社会救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失业人口迅速增加,而社会救济却没及时跟上,这势必加剧贫富差距。
四是不平等的机遇,社会上层已经形成稳定的关系网、利益圈,降绝大部分人排挤在外,使社会底层平民“上位”难度增加,两极差距不减反增。
总的来说,社会的不公,导致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使贫的更贫,富的更富,这才是两极分化且两极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
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1、两极分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情况来看,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但实际生活质量反而有所下滑。
这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的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而两极分化则会严重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2、两极分化影响社会风气与社会稳定非法致富甚至是违法致富而造成的贫富差距,会加剧大众社会心理的价值冲突,如出现的拜金主义、笑贫不笑娼等不良社会风气; 另外,这种靠非法手段或圈钱关系导致的巨大贫富差异,会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不患贫而患不均”,这种分化无疑会加剧社会阶层间的冲突,引发社会动荡;更严重的是,这种现实使人们心理上所感受到的贫富差距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又进一步放大,从而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现象。
使一部分人甚至怀疑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怀疑"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从而会降低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支持程度。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公平原则得不到实现,而且最终也会葬送改革的大业。
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目前党和国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那么调整当前的分配关系,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缩小地域、行业、居民收入间的过大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已经成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迫切要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1、实事求是地正视两极分化只有承认矛盾,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常识。
两极分化也是一个矛盾。
矛盾的双方是两极,一极是极少数的暴富阶层。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当前我国有千万富翁三十多万人,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
另一极是占社会大多数的收入在国际贫困线之下的贫困群众。
温总理在前几天的答记者问时承认,穷人和弱势群体,“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社会大多数不会只是几千万,也不会是两三亿吧。
有些人只承认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却极力回避两极分化问题。
殊不知国家财政部的调查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2007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473。
2007年以后仍然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就是说不会小于0.473。
这种收入差距“高度不平等”的状态,还不是两极分化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仍然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证明。
2、适当的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可对贫困人口的集中地区,如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等偏远地区进行适当的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
如改善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这些地区利用市场机制的能力;加大扶贫力度,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企业、个人支援和开发中西部地区;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贫困人口的竞争能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办各种长、短期职业培训班,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拥有一技之长;另外,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将第三产业当成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产业来抓。
3、改革和完善公有经济,促进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只有确保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确保劳动者的整体利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为此,应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国家要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对国有小企业,要加快搞活开放步伐,鼓励他们根据生产力水平、自身特点和市场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加快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振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雄风,提高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这是解决城镇贫困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
4、全面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在我国低收入人口中,农民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证农用资金到位。
大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次,要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把农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再次,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育,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预测、信息提供、协调引导、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服务。
最后,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机制,对重要农产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用于补偿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动员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增强对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抗逆能力。
5、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普及高等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使大部分人拥有和分享进入中上层的社会资源,从而减轻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也可以改善并带动中底层收入者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