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①了解农业生产概念、特点及常见分类;②理解区位的含义;③引导学生找出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区位理论知识,树立学生联系的普遍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方法、重迁移)学生学法:因果联系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本书的前两章里我们学习了人口及人口的聚集地城市,那么是谁为人口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毫无疑问是(工农业)生产活动。
[提问]想一想我们一日生活所需,哪些来自农业?我们一日三餐,米、面、肉、奶、蛋、禽、果、蔬等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农业。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名师课件 中图版必修2
[自主学习]
1.形成因素 (1)自然界:包括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水分等 条件。 (2)人类社会: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的生产资料 和生产技术。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迁移农业和初步定住农 业。
(2)传统农业:包括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传统混合农业和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应用: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
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
择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
知识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情景导入]
生产中的地理 2016 年 8 月 18 日,第 16 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 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新疆大力支持红花、番茄、枸杞等“红色产业”的发 展。番茄加工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使我国成为全球 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 上,产量为全国的 80%;枸杞的产量也占全国总产量的 一半左右。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3)政策:各业生产技术: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生产成本 降低。 (5)其他:包括劳动力、地价等。
3.变化 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 的因素经常变化。
兴修水利 工程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
向。
区位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 对农业区位选择
素
响
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 终决定农业生产 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 发展市场需求的 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 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 商品率,扩大农 产品销售的范围
对某一地区而言,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一定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 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从而确定主导 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要体现作物习性与生存 环境的统一。
最新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中图必修2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解析】 第1题,温州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的时间段是冬半年,该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气温低而无法种植西瓜,因而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上市后利润很高,故选C项。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是由于其冬季气温高,适合西瓜生长,而非海南岛西瓜品种优、种植成本低,故排除A、B两项。海南岛冬季生产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而非主要在海南岛销售,故D项错误。第2题,温州瓜农5~8月离开海南岛,是由于该时期全国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生产西瓜;而海南岛远离消费市场,运价高,且地租高,因而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弱。故D项正确。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制约了该地农业生产。第4题,该地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葡萄。
3.掌握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农业生产布局的一般原理。(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阅读教材P48—P50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
(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2)降水:是气候中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3)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件中图版
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如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
域类型分布图,根据其分布判断:A为大牧场畜牧业, B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1
1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稻作农业、 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
为主;大牧场畜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
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 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 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 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1
►探究活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挖泥筑基,种甘蔗、果树和桑树;塘中 蓄水养鱼,甘蔗制糖,蔗渣养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态系 Nhomakorabea,是一种混合
农业。
1
►知识归纳
1.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农业长期历史发 展的产物,其形成原因及主要类型如下图所示。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 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 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所示。
1
1
►方法技巧
“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
差异
1
1
1
►强化训练 1.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 图,回答(1)~(2)题。
1
1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1
1
1
►方法技巧 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根据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生产结构、农业特点及
存在问题等,可分析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具体如下: (1)根据分布来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 显稳定,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 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①小农经营。
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
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
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2.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
(重难点) 3.掌握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农业生产布局的一般原理。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阅读教材P48—P50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2)降水:是气候中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3)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4)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①对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影响更为明显。
②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某些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且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
(3)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成本。
(5)其他:劳动力、地价等。
正误判断:(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 )(3)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提示】(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3)√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因为农产品必须拿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价值,进而赢利。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合作探讨]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
第三章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例分析法。
该学时知识内容较为浅显,基本没有需要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分析可以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案例分析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流程: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引导]你认为什么是农业?[归纳]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展示]农业生产景观图片。
[设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否能交换,为什么?[归纳]提出区位的概念。
[出示] 资料1:不同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及水稻、小麦所需生长条件的文字资料。
资料2:我国江南和日本茶叶生长状况差异。
资料3:丘陵地区立体农业示意图。
[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何影响?[板书归纳][出示]资料4:山东大葱滞销,农民种植类型调整。
资料5:棉花收购价格的调整与产量变化统计图。
资料6:山东寿光县蔬菜生产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文字资料。
资料7:温室大棚、袁隆平水稻试验田、农田机械化生产图片。
[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如何影响?[板书归纳]除以上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因素还有劳动力、地价等。
[课堂活动]读P48探索和P50阅读,对比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的差异及变化原因。
[归纳]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对农业的理解,并相互补充。
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分析、归纳、回答分析、归纳、回答阅读图文资料,比较分析,回答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展现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了解区位的含义。
学生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
学生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
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小结]见板书。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二、教学重点说明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对不同地域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即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混合农业的耕作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的特点观察、阅读不同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分布图、结构图,感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教师设问与内容学生问题与活动设计意图地图归纳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能力(地理技能的常规训练)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对前一节内容的支持)通过列表比较,提高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体会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联系,人地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以及追求人地间和谐发展的思想。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一一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①小农经营。
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
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
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⑵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1)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农作物的生长之地,是农作物所需多种养分的主要来源。
(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
(3)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5)其他:劳动力、地价。
3.变化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形成(1)自然界的基本投入: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
(2)人类社会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2.分类(1)原始迁移农业:①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②生产过程:砍伐和焚烧→种植→收获↑↓另选新地块土壤肥力耗竭③影响: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低。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①生产特点: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
②生产方式: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牲畜。
③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
(3)现代混合农业:①特点:a.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
b.人力使用较少,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
②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
具体如下图所示:③优势:a.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
b.时间互补,忙闲错开。
c.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案2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部分:教学分析4.在案例分析中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方法,形成人地观念,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农业区位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读图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教学环境及媒体设计PPT教学课件,编写了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最终师生通过总结本节课知识共同完成板书。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农业区位”四个字包涵着丰富的内涵: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区位、怎样分析区位因素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农业、区位、区位因素的分析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环节一清理概念障碍1.以学生的营养餐为例,分析农业的概念及分类。
2.出示武夷山茶园图片。
提问:能不能交换茶树、水稻、速生林的生长地,为什么?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
区位、区位因素、及因地制宜的进行区位因素选择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节二分析农业自然区位出示教师办公室的一盆绿萝。
提问:帮老师养好这盆绿植需要关注哪些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分析: 1.分析出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得出农业区位因素。
小结并板书环节三以昌平草莓生产为1.提问:“目前,超市里的草莓多来自于哪儿?”——昌平出示材料1,提问:草莓生长的 1.结合材料分析:草莓生长的自然条件?运用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具体案例例进行区位分析自然条件?2.出示市的地形、年降水量、7月气温等图,提问:昌平草莓种植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出示图文材料,提问:除去良好的自然条件外,昌平生产草莓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2.读图分析总结昌平草莓种植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俱佳3图像、材料分析:影响昌平草莓种植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中分析农业区位的选择。
总结并完成板书环节四探究练习探究1:展示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是农业高产稳产的保证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降水。
2020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件中图版必修2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 的提高及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 (3)政策: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生产成本 降低。 (5)其他:包括劳动力、地价等。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掌握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理解各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了解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 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知识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生产中的地理 2017 年 8 月 18 日,第 17 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 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疆大力支持红花、番茄、 枸杞等“红色产业”的发展。番茄加工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使我国成为全球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红花种植 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为全国的 80%;枸杞的产 量也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 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 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 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见下表)
(3)材料二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 导因素是什么?
(4)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答案:(1)气候、地形、土壤等。
(2)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地价、农业技术等。 相对自然因素来说,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因 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 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件中图版必修2
第九页,共28页。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nóngyè)区划的因素--影 响农业(nóngyè)的区位因素
我国东耕西牧的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 东南丘陵盛产(shèngchǎn)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
(shèngchǎn)花生,原因是什么? 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着把
济会
区 位
劳动力
条 件
地价
资金
技术
第十三页,共28页。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nóngyè)区划的因素 --影响农业(nóngyè)的区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 蔗地--鱼塘(yú tánɡ)--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是什么区位 因素造成的?
第十四页,共28页。
例:90年代初衢州的芦柑非常(fēicháng)的畅销,因此当 地农业大面积种植,到1998年当地出现芦柑大量积压, 几毛钱一斤。非常(fēicháng)多的芦柑腐烂造成重大的损 失。
的)
第二页,共28页。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n获ó得n所需要(xūyào)的产品。
水g稻y种è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第三页,共28页。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 出现(chūxiàn)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
第四页,共28页。
我国的农业分布(fēnbù)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影响(yǐngxiǎng)农业区
位的因素
市场
气候
交通
农
社
土壤 地形
业
政策经 条济 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本章主要讲述了农业和工业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的地域联系。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与信息要通过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
本章首先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和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接着介绍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介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以及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的影响。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主要自然条件(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2)土壤:肥沃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3)地形⎩⎪⎨⎪⎧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3)政策: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5)其他:包括劳动力、地价等。
3.变化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形成因素(1)自然界:包括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
(2)人类社会: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迁移农业和初步定住农业。
(2)传统农业:包括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和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3)现代农业:包括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和大牧场畜牧业。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如砍伐森林、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造成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等后果。
2.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教材P57思考:1.在英国的东南部、法国的东北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德国北部一带分布着农业饱和度最高的高产中心区;由此向外,农业饱和度逐渐变小,离中心越远,饱和度越小,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由内向外大致呈圆环状的分布规律。
2.欧洲的农业模型大致符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这种分布本质上是杜能理论在宏观尺度(大洲或国家范围上)的体现。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C)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A.①③B.③④C.①⑥ D.②⑤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图中的(C)A.气候 B.土壤C.市场需求 D.政策3.2011年,财政部发放农资综合补贴986亿元,比上年增加14%。
这反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是(A)A.政策 B.市场C.交通 D.社会生产力1~3.解析: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
第2题,最终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是市场的需求。
第3题,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种粮利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总产量下降。
故政府发放种粮补贴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体现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鲜切水果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即食需求,对新鲜水果进行处理,使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鲜切制品。
鲜果切从加工到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6小时,以确保用户能食用到最新鲜的果切。
读图完成4~5题。
4.影响鲜切水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B)A.原料 B.市场C.交通 D.技术5.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依靠(D)A.大型商场 B.超市C.水果摊 D.电子商务平台4~5.解析:第4题,据材料可知鲜切水果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即食需求,从加工到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6小时,只有广阔的市场,才能发展鲜切水果业,交通条件虽然重要,但没有市场,既使交通再便捷,也不能发展鲜切水果业,故鲜切水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本题选B。
第5题,因为该产业从加工到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6小时,故不能是通过正常销售渠道如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去销售,顾客只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网络上下订单,然后果切企业才能进行生产、包装、配送,故本题选D。
读以下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
完成6~7题。
6.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B)A.甲——美国现代旱作谷物农业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C.丙——亚洲稻作农业D.甲——城郊农业7.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B)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6~7.解析:第6题,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农业地域类型为稻作农业;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各占一定比重、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丙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很高,可能为大牧场畜牧业或乳畜业。
第7题,甲地生产的优势条件包括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015·邯郸一模)下表为2011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七种作物种植面积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8~9题。
8.已知丙为美洲,那么甲、乙、丁、戊依次为(C)A.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C.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D.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9.表格反映丙洲的最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C)A.热带种植园农业 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8~9.解析:第8题,表中甲地没有热带经济作物,玉米和小麦面积大,可判断为欧洲;乙的各种农作物除小麦外,种植面积不大,可判断为大洋洲;丁比戊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稻米的面积低,可判断是非洲,戊是亚洲。
故C正确。
第9题,丙为美洲,表中资料显示其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谷物类种植比重大,是商品谷物农业。
故C正确。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
完成10~11题。
10.由图中咖啡产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A.热量 B.地形C.水分 D.土壤11.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B)A.交通 B.科技C.政策 D.市场10~11.解析:第10题,由图中可看出咖啡产地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所以热量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
第11题,在科技的影响下,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交通的发展可扩大市场的影响范围,政策可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但是不能改变其种植的范围。
12.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序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简述布局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镇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经济技术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关知识,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第(1)题,从四地的影响条件看:A靠近城区市场,交通便利,有河流流过,可布局易腐烂、需保鲜的农产品。
C地处于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水果种植业。
第(2)题,由于城市发展,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增多,使河流水质变差,处于城市河流下游的E地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
第(3)题,由于该城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光热、降水条件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该地交通运输发达,再加上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该地可以成为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1)②③④①蔬菜园艺等产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2)E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_______。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解析:甲图表示的农业区为美国中部平原,应为商品谷物农业;乙图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属混合农业。
这两种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征,这两种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都是家庭经营的,但农场规模很大。
美国为了提高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率和科技含量,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澳大利亚为了促进东南部混合农业的发展,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修建了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家庭小麦(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5)修建水利工程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D)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产。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地处丘陵,受地形影响,发展立体农业。
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则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发展的影响。
山东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
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
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得益于改善了下列区位因素中的(A)A.热量 B.光照C.地形 D.水源3.寿光蔬菜得以在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市场销售,主要得益于(C)A.优越的自然条件 B.过硬的产品质量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完善的市场体系2~3.解析:第2题,蔬菜大棚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