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学通讯
SCD(科学引文数据库)
湖泊科学 地域研究与开发 人文地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古地理学报 热带地理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中国沙漠 山地学报 冰川冻土 干旱区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 气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报 大气科学学报 气象与环境学报 气象科学 高原气象 气象学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气象科技 气象与减灾研究 热带气象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刊名 气象与环境科学 暴雨灾害 干旱气象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海洋预报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气象研究与应用 海洋环境科学 台湾海峡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学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科学 海洋与湖沼 海洋湖沼通报 应用海洋学学报 海洋通报 海洋学报 海洋技术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震
31-1346/TB 11-1910/O4 51-1147/04 51-1395/O4 42-1180/04 51-1311/O4 11-2121/O4 11-2011/O4 14-1187/O4 51-1151/TL 11-1957/O4 34-1053/O4 62-1125/O4 62-1131/O4 51-1199/O4 21-1185/O6 22-1125/O6 44-1318/TH 11-2979/TH 11-3383/O6 11-1815/O6 11-6005/O692/06 42-1338/O 31-1337/TB 22-1131/06 41-1083/06 11-2051/O6 11-3157/04 32-1185/06 31-1321/O6 62-1039/O6 11-1804/O6 31-1633/O6 11-2637/O7 11-5838/O6 61-1405/P 32-1113/P 53-1189/P 31-1340/P 11-1856/P 11-1848/P 22-1124/P 43-1126/K 65-1103/X 11-3858/P
康氏源流与播迁
康氏源流与播迁康姓出自姬姓,为康叔封后裔,以祖上封邑为氏。
《通志·氏族略》也记载,周武王少弟康叔谥号“康”,后人有以其谥号为氏者,是为河南康姓。
以谥号为氏的说法,早已被古代典籍记载和现当代研究者所否定。
康氏最早的发源地是康叔封地康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康叔因有功,又是文王嫡子、武王之弟,徙封卫地。
当时的卫国,是在今河南省的东北部、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幅员相当广大。
而康叔则居住在黄河、淇水之间商朝的旧都,即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曾几次迁都。
康叔第十四代孙懿公赤在位末年(前668~前661),卫国被北方少数民族狄族所灭,懿公为国死难,戴公即位,收集遗民,在曹邑临时安置,保存了卫国一线国脉,史称“庐于曹。
”戴公在位一年后去世,文公继位。
文公继位后,诸侯封卫,卫国将都城迁到楚丘(今河南浚县与濮阳之间),文公带领臣民,经过近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才使卫国国力得以恢复。
卫成公(前634~前600年)在位时,为改变卫国屡次被北方的狄族、邢国侵扰的局面,又于公元前629年,将都城徙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的颛顼城)。
卫元君在位时,秦以濮阳为东郡,卫国被迫将都城迁野王(今河南沁阳),作为秦的附庸。
卫国都城的屡次迁徙,使得康氏后代在更大的范围内生息繁衍,由黄河以北的淇县、滑县、浚县、濮阳县一带逐步播迁到黄河以南。
而从康氏早期播迁的足迹上,亦不难看出康氏早期播迁主要源于卫都的迁移,当然康氏子孙的活动区域此时期还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
但西周中叶以前,康氏就有向关中迁徙的。
据《周宗卫世家康氏志谱》记载,卫武公右公子翿居雍州关中,当然是由中原西迁的。
传至十六代康鼐时,徙于宋。
传至二十代康鹄时,隐居嵩山。
殆传至三十代康安顺时,秦始皇在位,安顺徙居下邳。
早期徙居关中的,不仅只有康翿一支,还有康季。
1944年前后,在陕西岐山县东北六十里周家桥程家村出土一康季鼒。
鼒是一种口稍微内敛的大鼎。
香农的生平简介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sogsblog图灵的生平简介- -| 回首页| 2005年索引| - -西蒙的生平简介香农的生平简介香农是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
现代信息论的出现,对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没有信息论,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是无法研制成功的。
香农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修过布尔代数课,并在布尔的指导下使用微分分析仪,这使他对继电器电路的分析产生兴趣。
他认为这些电路的设计可用符号逻辑来实现,并意识到分析继电器的有效数学工具正是布尔代数。
1938年,香农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首次用布尔代数进行开关电路分析,并证明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可以通过继电器电路来实现,明确地给出了实现加,减,乘,除等运算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这篇论文成为开关电路理论的开端。
香农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中进一步证明,可以采用能实现布尔代数运算的继电器或电子元件来制造计算机,香农的理论还为计算机具有逻辑功能奠定了基础,从而使电子计算机既能用于数值计算,又具有各种非数值应用功能,使得以后的计算机在几乎任何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对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电子计算机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香农于1916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Petoskey,1936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数学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数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41年他加入贝尔实验室数学部,工作到1972年。
1956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MIT)客座教授,并于1958年成为终生教授,1978年成为名誉教授。
全球化下的多样时间呈现与现代时间反思:凯文
全球化下的多样时间呈现与现代时间反思:凯文•伯斯的时间研究作者:木粲成来源:《民族学刊》2022年第05期[摘要]人类学的时间研究虽然已逾百年,但直至20世纪末才开始系统地探讨全球化下的时间特点。
美国人类学家凯文·伯斯(Kevin Birth)是相关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近30余年来,他从地方社区的多样时间互动及其社会建构、计时方式的认知塑造及其具身后果、现代时间的霸权及其时间多样性遮蔽等层面,深入考察了全球化下多样时间的互动和全球通用现代西式时间的局限。
本文依托时间人类学的基本脉络,梳理了集中体现伯斯成就的三部代表作,并认为,理解伯斯著作中多维综合、情境性、实践取向的时间论,重视地方经验和跨学科的时间研究路径,以及多样性与同一性交织的全球时间景观,对后续研究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时间;全球化;多样性;现代性;霸权;时间景观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2)05-0077-08作者简介:木粲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人类学。
北京 100871时间是人类经验与实践不可或缺的基本维度,[1]也是多学科长期关注的一个关键议题。
[2]人类学的时间研究曾经更注重整体、孤立、差异化地描绘与比较不同社会文化的时间,而今,全球化与现代化下多样时间在具身实践和不同场景之中的交织、冲突、协调已逐步成为其研究重点之一。
①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凯文·伯斯自1989年起投身相关领域,陆续出版了《任何时间都是特立尼达时间:社会意义与时间意识》[3]《时间之物:事物如何塑造时间性》[4]《时间盲目:感知其他时间性面临的问题》[5]三部专著和一系列论文,通过对全球化下多样时间的呈现与现代时间的反思,有力地推动了时间人类学[6]的当代进展。
鉴于其作品尚未引起中文人类学界重视,笔者将依托时间人类学的基本脉络,对集中体现伯斯研究成就的三部著作予以梳理,并指陈其洞见,以资后续研究参考。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第2课时之初步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
资料链接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 向或边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 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他简 陋的日常用品上。
返回
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
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 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 播。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 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在有文字以 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 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 他简陋的日常用品上。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结绳
1.结绳。结绳记事是一种常见的原始信息传递方 法,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在 阶级社会里,结绳的传统被商人继承下来,并在形 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在店铺、茶楼及行商的摊位 上,各种各样的幌子或招牌,往往饰以各种饰片, 成为传递广告信息的新型媒介。
来敌军果真进犯京城,
虽然周幽王及时派人点燃了烽火,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 烽 火
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结果 戏
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从此灭亡。
诸
侯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早在 2700 多年以前,
烽 火
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
戏
诸
侯
速度慢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 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在大自然中,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消息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消息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引言概述: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通过研究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1.1 人类的起源理论- 混合起源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与其他人类亚种的混合而进化。
- 单一起源理论: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非洲的同一个人群。
1.2 人类的遗传变异- 线粒体DNA: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 Y染色体:通过对Y染色体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男性的遗传变异和演化。
1.3 人类与其他人类亚种的关系-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共存于欧亚大陆,存在基因交流。
- 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类存在基因交流,但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关系复杂。
二、早期人类的进化2.1 早期人类的化石记录- 露西(Lucy)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之一,揭示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起源。
- 手斧:早期人类使用的最早的工具之一,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发展。
2.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游牧狩猎:早期人类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迁徙寻找食物和水源。
- 火的使用:早期人类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改善了生活条件和食物处理方式。
2.3 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 小群体生活:早期人类以小群体为单位生活,共同合作狩猎和采集。
- 社会分工:早期人类开始出现分工,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和照顾后代。
三、农业革命3.1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
- 农业的影响: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2 农业革命的意义- 人口增长:农业的出现使得食物供应增加,人口得以增长。
- 城市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为城市的形成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农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加深:农业革命导致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类开始出现不同职业和阶层。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周晓虹①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
十九世纪30 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接近与融合。
③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促成人类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说,这种转变在费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④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上也值得称赞,但危害重重。
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就可能造成研究的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
要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文化自觉。
太平洋隔离群体萨摩亚人的遗传结构分析
ª 现代人类学通讯第一期 2007年 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Issue 1COM. on C. A. 1:e12, 2007 !第十三卷增刊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y Birth & Child Care 13(S):79-82太平洋隔离群体萨摩亚人的遗传结构分析 奚慧峰, 代卡·兰江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健康系,美国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 46267摘要:萨摩亚人群是太平洋上一个有3000年历史的隔离岛屿群体。
对萨摩亚人基因组的研究表明它拥有比较单纯的遗传背景和高的连锁不平衡水平,并且支持波利尼西亚人群起源的“快车模型”。
随着东西萨摩亚的分治,东西萨摩亚的生活饮食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两者在遗传上仍然是一个统一的群体。
所有这些都使得萨摩亚人群成为一个复杂疾病研究的良好对象。
关键词:西萨摩亚;美属萨摩亚;波利尼西亚;隔离群体;复杂疾病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Samoan: an Isolated Population in the Pacific XI Huifeng, Ranjan DEKA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Health,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45267 USAABSTRACT: Samoan is an isolated population inhibiting in South Pacific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 A consistent genetic background and a high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evel are fou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amoan genome. Genetic evidences are more supportive for the “Express Train” model of Polynesian origin.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living style and incidence rates of various diseases between West Samoan and American Samoan. However, these two populations are genetically homogeneous. All these facts make Samoan to be a model population for complex disease studies.Key words: West Samoan; American Samoan; Polynesian; Isolated population; Complex disease萨摩亚群岛(Samoan Islands)位于南太平洋,地理上位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地带,有“波利尼西亚的心脏”之称。
核心期刊
刊物名称核心排序类别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5安全科学安全与环境学报2/.5安全科学消防科学与技术3/.5安全科学工业安全与环保4/.5安全科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5/.5安全科学税务研究1/.13财政中国财政10/.13财政财经科学11/.13财政中国税务12/.13财政财政监督13/.13财政财政研究2/.13财政涉外税务3/.13财政税务与经济4/.13财政中央财经大学学报5/.13财政财经论丛6/.13财政当代财经7/.13财政财经研究8/.13财政财经问题研究9/.13财政测绘学报1/.8测绘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8测绘学测绘通报3/.8测绘学测绘科学4/.8测绘学地球信息科学5/.8测绘学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6/.8测绘学遥感学报7/.8测绘学测绘科学技术学报8/.8测绘学编辑学报1/.11出版事业中国图书评论10/.11出版事业读书11/.11出版事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11出版事业编辑之友3/.11出版事业出版发行研究4/.11出版事业中国出版5/.11出版事业科技与出版6/.11出版事业编辑学刊7/.11出版事业出版广角8/.11出版事业中国编辑9/.11出版事业课程.教材.教法1/.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人民教育2/.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教学与管理3/.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上海教育科研4/.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教育科学研究5/.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教育研究与实验6/.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教学月刊(中学版)7/.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外国中小学教育8/.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中小学管理9/.9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化学教育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历史教学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生物学教学1/.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生物)数学教育学报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数学通报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中小学外语教学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物理教学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中学物理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中学语文教学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思想政治课教学2/.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大气科学1/.10大气科学(气象学)气象科技10/.10大气科学(气象学)气象学报2/.10大气科学(气象学)高原气象3/.10大气科学(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报4/.10大气科学(气象学)气象5/.10大气科学(气象学)气候与环境研究6/.10大气科学(气象学)热带气象学报7/.10大气科学(气象学)南京气象学院学报8/.10大气科学(气象学)气象科学9/.10大气科学(气象学)档案学通讯1/.10档案学兰台世界10/.10档案学档案学研究2/.10档案学中国档案3/.10档案学档案与建设4/.10档案学浙江档案5/.10档案学山西档案6/.10档案学北京档案7/.10档案学档案管理8/.10档案学档案9/.10档案学地理学报1/.19地理学地球科学进展10/.19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1/.19地理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2/.19地理学冰川冻土13/.19地理学极地研究14/.19地理学山地学报15/.19地理学热带地理16/.19地理学湖泊科学17/.19地理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8/.19地理学世界地理研究19/.19地理学地理研究2/.19地理学地理科学3/.19地理学人文地理4/.19地理学干旱区地理5/.19地理学中国沙漠6/.19地理学经济地理7/.19地理学地理科学进展8/.19地理学干旱区研究9/.19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报1/.11地球物理学西北地震学报10/.11地球物理学水文11/.11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报2/.11地球物理学中国地震3/.11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4/.11地球物理学地震5/.11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学报6/.11地球物理学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7/.11地球物理学地震研究8/.11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进展9/.11地球物理学岩石学报1/.30地质学地质科学10/.30地质学中国地质11/.30地质学地球学报12/.30地质学现代地质13/.30地质学高校地质学报14/.30地质学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5/.30地质学第四纪研究16/.30地质学地质通报17/.30地质学岩石矿物学杂志18/.30地质学地质与勘探19/.30地质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30地质学矿物学报20/.30地质学地层学杂志21/.30地质学地质科技情报22/.30地质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3/.30地质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4/.30地质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5/.30地质学矿物岩石26/.30地质学物探与化探27/.30地质学古地理学报28/.30地质学新疆地质29/.30地质学地质论评3/.30地质学地球与环境30/.30地质学地学前缘4/.30地质学地质学报5/.30地质学地球化学6/.30地质学地球科学7/.30地质学矿床地质8/.30地质学沉积学报9/.30地质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32电工技术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0/.32电工技术电力自动化设备11/.32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2/.32电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13/.32电工技术高压电器14/.32电工技术微特电机15/.32电工技术电化学16/.32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学报17/.32电工技术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8/.32电工技术变压器19/.32电工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2/.32电工技术微电机20/.32电工技术电气传动21/.32电工技术磁性材料及器件22/.32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应用23/.32电工技术华东电力24/.32电工技术绝缘材料25/.32电工技术低压电器26/.32电工技术电瓷避雷器27/.32电工技术蓄电池28/.32电工技术电气应用29/.32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学报3/.32电工技术大电机技术30/.32电工技术电测与仪表31/.32电工技术照明工程学报32/.32电工技术电网技术4/.32电工技术电池5/.32电工技术电源技术6/.32电工技术高电压技术7/.32电工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8/.32电工技术中国电力9/.32电工技术电影艺术1/.9电影、电视艺术当代电影2/.9电影、电视艺术世界电影3/.9电影、电视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4/.9电影、电视艺术电影新作5/.9电影、电视艺术中国电视6/.9电影、电视艺术中国电影市场7/.9电影、电视艺术电影文学8/.9电影、电视艺术当代电视9/.9电影、电视艺术动物学报1/.10动物学/人类学四川动物10/.10动物学/人类学昆虫学报2/.10动物学/人类学动物学研究3/.10动物学/人类学动物分类学报4/.10动物学/人类学兽类学报5/.10动物学/人类学动物学杂志6/.10动物学/人类学昆虫知识7/.10动物学/人类学昆虫分类学报8/.10动物学/人类学人类学学报9/.10动物学/人类学中华儿科杂志1/.6儿科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6儿科学临床儿科杂志3/.6儿科学实用儿科临床杂志4/.6儿科学中华小儿外科杂志5/.6儿科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6/.6儿科学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4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4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3/.4耳鼻咽喉科学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4耳鼻咽喉科学法学研究1/.27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10/.27法律法学家11/.27法律比较法研究12/.27法律环球法律评论13/.27法律当代法学14/.27法律法学论坛15/.27法律政治与法律16/.27法律河北法学17/.27法律法学杂志18/.27法律法律适用19/.27法律中国法学2/.27法律行政法学研究20/.27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21/.27法律人民司法22/.27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3/.27法律人民检察24/.27法律知识产权25/.27法律中国法医学杂志26/.27法律中国司法鉴定27/.27法律法学3/.27法律法商研究4/.27法律政法论坛5/.27法律现代法学6/.27法律中外法学7/.27法律法学评论8/.27法律法律科学9/.27法律纺织学报1/.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产业用纺织品10/.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印染2/.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棉纺织技术3/.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丝绸4/.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印染助剂5/.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毛纺科技6/.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天津工业大学学报7/.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上海纺织科技8/.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纺织导报9/.10纺织工业、染整工业中华妇产科杂志1/.4妇产科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4妇产科学实用妇产科杂志3/.4妇产科学现代妇产科进展4/.4妇产科学高等教育研究1/.14高等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10/.14高等教育复旦教育论坛11/.14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12/.14高等教育辽宁教育研究13/.14高等教育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4/.14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14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3/.14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14高等教育江苏高教5/.14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6/.14高等教育现代大学教育7/.14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8/.14高等教育高教探索9/.14高等教育中国特殊教育1/.9各类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9各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3/.9各类教育中国成人教育4/.9各类教育教育与职业5/.9各类教育职教论坛6/.9各类教育成人教育7/.9各类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9各类教育继续教育研究9/.9各类教育复合材料学报1/.7工程材料学无机材料学报2/.7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3/.7工程材料学材料导报4/.7工程材料学材料研究学报5/.7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6/.7工程材料学材料工程7/.7工程材料学振动工程学报1/.3工程基础科学工程图学学报2/.3工程基础科学工程力学3/.3工程基础科学中国工业经济1/.13工业经济工业工程10/.13工业经济企业管理11/.13工业经济管理现代化12/.13工业经济经济与管理研究13/.13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2/.13工业经济经济管理3/.13工业经济管理科学4/.13工业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5/.13工业经济管理评论6/.13工业经济企业经济7/.13工业经济预测8/.13工业经济软科学9/.13工业经济中国粉体技术1/.2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包装工程2/.2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中国公路学报1/.10公路运输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0/.10公路运输汽车工程2/.10公路运输公路交通科技3/.10公路运输公路4/.10公路运输桥梁建设5/.10公路运输汽车技术6/.10公路运输中外公路7/.10公路运输现代隧道技术8/.10公路运输世界桥梁9/.10公路运输管理科学学报1/.4管理学中国管理科学2/.4管理学管理工程学报3/.4管理学领导科学4/.4管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2广播、电视事业电视研究2/.2广播、电视事业世界经济与政治1/.20国际政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0/.20国际政治国外理论动态11/.20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研究12/.20国际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3/.20国际政治世界知识14/.20国际政治外交评论15/.20国际政治当代世界16/.20国际政治日本学刊17/.20国际政治西亚非洲18/.20国际政治太平洋学报19/.20国际政治现代国际关系2/.20国际政治俄罗斯研究20/.20国际政治欧洲研究3/.20国际政治国际问题研究4/.20国际政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5/.20国际政治美国研究6/.20国际政治国际论坛7/.20国际政治当代亚太8/.20国际政治国际观察9/.20国际政治海洋学报1/.13海洋学台湾海峡10/.13海洋学海洋技术11/.13海洋学海洋地质动态12/.13海洋学海洋湖沼通报13/.13海洋学海洋与湖沼2/.13海洋学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13海洋学热带海洋学报4/.13海洋学海洋科学进展5/.13海洋学海洋通报6/.13海洋学海洋科学7/.13海洋学海洋工程8/.13海洋学海洋环境科学9/.13海洋学推进技术1/.18航空、航天飞行力学10/.18航空、航天宇航材料工艺11/.18航空、航天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2/.18航空、航天航天控制13/.18航空、航天实验流体力学14/.18航空、航天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5/.18航空、航天电光与控制16/.18航空、航天航空材料学报17/.18航空、航天中国航天18/.18航空、航天航空学报2/.18航空、航天宇航学报3/.18航空、航天航空动力学报4/.18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学报5/.18航空、航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6/.18航空、航天固体火箭技术7/.18航空、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8/.18航空、航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9/.18航空、航天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26化学分析测试学报10/.26化学化学通报11/.26化学分子科学学报12/.26化学分析科学学报13/.26化学中国科学B辑:化学14/.26化学化学进展15/.26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6/.26化学分子催化17/.26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18/.26化学化学试剂19/.26化学分析化学2/.26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20/.26化学光谱实验室21/.26化学合成化学22/.26化学人工晶体学报23/.26化学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4/.26化学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5/.26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6/.26化学化学学报3/.26化学催化学报4/.26化学无机化学学报5/.26化学物理化学学报6/.26化学有机化学7/.26化学分析试验室8/.26化学色谱9/.26化学环境科学1/.19环境科学环境保护10/.19环境科学环境污染与防治11/.19环境科学工业水处理12/.1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13/.19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报14/.19环境科学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5/.19环境科学水处理技术16/.19环境科学化工环保17/.19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8/.19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监测19/.19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2/.1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3/.19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4/.1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5/.19环境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6/.19环境科学环境化学7/.19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8/.19环境科学环境工程9/.19环境科学会计研究1/.13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0/.13会计财会研究11/.13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12/.13会计事业财会13/.13会计审计研究2/.13会计审计与经济研究3/.13会计财务与会计4/.13会计财会通讯(综合版)5/.13会计会计之友6/.13会计财会月刊.会计7/.13会计中国审计8/.13会计商业会计9/.13会计新美术1/.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中国书法10/.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装饰2/.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美术研究3/.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美术观察4/.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美术5/.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6/.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世界美术7/.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美苑8/.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书法9/.10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金融研究1/.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金融与经济10/.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财经理论与实践11/.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财经12/.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投资研究13/.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新金融14/.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5/.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浙江金融16/.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7/.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经济导刊18/.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南方金融19/.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研究2/.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金融论坛3/.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金融理论与实践4/.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保险研究5/.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导报6/.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中国金融7/.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武汉金融8/.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上海金融9/.19货币/金融、银行/保险中国机械工程1/.27机械、仪表工业机床与液压10/.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传动11/.27机械、仪表工业液压与气动12/.27机械、仪表工业流体机械13/.27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与仪表14/.27机械、仪表工业现代制造工程15/.27机械、仪表工业工程设计学报16/.27机械、仪表工业振动、测试与诊断17/.27机械、仪表工业光学技术18/.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设计与制造19/.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工程学报2/.27机械、仪表工业制造业自动化20/.27机械、仪表工业水泵技术21/.27机械、仪表工业制造技术与机床22/.27机械、仪表工业轴承23/.27机械、仪表工业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4/.27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25/.27机械、仪表工业压力容器26/.27机械、仪表工业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7/.27机械、仪表工业摩擦学学报3/.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科学与技术4/.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设计5/.27机械、仪表工业光学精密工程6/.27机械、仪表工业机械设计与研究7/.27机械、仪表工业润滑与密封8/.27机械、仪表工业仪器仪表学报9/.27机械、仪表工业硅酸盐学报1/.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陶瓷学报10/.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硅酸盐通报2/.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电镀与环保3/.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水泥4/.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电镀与精饰5/.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无机盐工业6/.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电镀与涂饰7/.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耐火材料8/.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中国陶瓷9/.10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中国塑料1/.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合成树脂及塑料10/.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合成纤维工业11/.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聚氨酯工业12/.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弹性体13/.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塑料工业2/.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工程塑料应用3/.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塑料4/.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塑料科技5/.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橡胶工业6/.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热固性树脂7/.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现代塑料加工应用8/.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林产化学与工业9/.1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5基础医学解剖学杂志10/.25基础医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25基础医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2/.25基础医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3/.25基础医学生理科学进展14/.25基础医学中华病理学杂志15/.25基础医学神经解剖学杂志16/.25基础医学现代免疫学17/.25基础医学病毒学报18/.25基础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25基础医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25基础医学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5基础医学国际免疫学杂志21/.25基础医学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2/.25基础医学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3/.25基础医学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4/.25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25/.25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3/.25基础医学解剖学报4/.25基础医学中国免疫学杂志5/.25基础医学免疫学杂志6/.25基础医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7/.25基础医学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8/.25基础医学生理学报9/.25基础医学计量学报1/.1计量学岩土工程学报1/.33建筑科学中国给水排水10/.33建筑科学混凝土11/.33建筑科学空间结构12/.33建筑科学建筑学报13/.33建筑科学给水排水14/.33建筑科学建筑材料学报15/.33建筑科学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33建筑科学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7/.33建筑科学工程地质学报18/.33建筑科学世界地震工程19/.33建筑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3建筑科学暖通空调20/.33建筑科学建筑技术21/.33建筑科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2/.33建筑科学工程勘察23/.33建筑科学建筑科学24/.33建筑科学中国园林25/.33建筑科学国际城市规划26/.33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33建筑科学施工技术28/.33建筑科学规划师29/.33建筑科学建筑结构学报3/.33建筑科学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0/.33建筑科学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1/.33建筑科学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2/.33建筑科学新型建筑材料33/.33建筑科学岩土力学4/.33建筑科学土木工程学报5/.33建筑科学建筑结构6/.33建筑科学工业建筑7/.33建筑科学城市规划8/.33建筑科学城市规划学刊9/.33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3交通运输综合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交通运输综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交通运输综合教育研究1/.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与经济10/.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中国教育学刊11/.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科学12/.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当代教育科学13/.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中国电化教育14/.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学报15/.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电化教育研究16/.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探索17/.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中国远程教育18/.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评论19/.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比较教育研究2/.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开放教育研究21/.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导刊22/.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学术月刊24/.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全球教育展望3/.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北京大学教育评论4/.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育理论与实践5/.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教师教育研究6/.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外国教育研究7/.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8/.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9/.2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金属学报1/.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0/.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热加工工艺11/.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塑性工程学报12/.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13/.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中国表面工程14/.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工程材料15/.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铸造技术16/.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锻压技术17/.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材料科学与工艺18/.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表面技术19/.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轻合金加工技术20/.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焊接21/.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腐蚀与防护22/.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焊接技术23/.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焊机24/.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轧钢25/.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6/.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3/.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4/.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金属热处理5/.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铸造6/.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焊接学报7/.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8/.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材料保护9/.26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科学学研究1/.10科学、科学研究科技导报10/.10科学、科学研究科研管理2/.10科学、科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10科学、科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4/.10科学、科学研究中国软科学5/.10科学、科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6/.10科学、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7/.10科学、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研究8/.10科学、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9/.10科学、科学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5口腔科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5口腔科学实用口腔医学杂志3/.5口腔科学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4/.5口腔科学口腔医学研究5/.5口腔科学岩矿测试1/.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矿业安全与环保10/.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工程爆破11/.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矿山机械12/.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化工矿物与加工13/.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4/.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爆破3/.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金属矿山4/.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5/.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中国矿业6/.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矿冶工程7/.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非金属矿8/.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矿业研究与开发9/.14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力学学报1/.13力学力学季刊10/.13力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1/.13力学机械强度12/.13力学振动与冲击13/.13力学力学进展2/.13力学应用数学和力学3/.13力学固体力学学报4/.13力学爆炸与冲击5/.13力学计算力学学报6/.13力学力学与实践7/.13力学实验力学8/.13力学应用力学学报9/.13力学历史研究1/.25历史(除文物考古)史林10/.25历史(除文物考古)安徽史学11/.25历史(除文物考古)抗日战争研究12/.25历史(除文物考古)史学史研究13/.25历史(除文物考古)民国档案14/.25历史(除文物考古)中华文化论坛15/.25历史(除文物考古)文献16/.25历史(除文物考古)。
统计源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统计源核⼼(中国科技核⼼)期刊⽬录2019-10-02指编制某种检索⼯具(数据库)时提供来源⽂献的那些期刊.这⾥所说的源期刊是指由ISTIC依据⽂献计量学⽅法评价和推选出的能较客观反映和展⽰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平的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ISTIC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员在国内外数量和被引⽤情况进⾏统计分析,并利⽤统计数据建⽴了中国科技论⽂与引⽂数据库CJCR就是以科技论⽂与引⽂数据库为基础,选择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学、化学、天⽂学、地学、⽣物学、医药卫⽣、农业科学、⼯业技术、电⼦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300余种中国⼤陆出版的中英⽂科技期刊作为其来源期刊,并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数据,进⾏统计分析、编制⽽成,并每年举⾏新闻会.A001 复旦学报⾃然科学版A002 浙江⼤学学报理学版A003 安徽⼤学学报⾃然科学版A004 华中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05 北京⼤学学报⾃然科学版A006 四川⼤学学报⾃然科学版A007 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A008 南开⼤学学报⾃然科学版A009 安徽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10 北京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11 河南科学A012 海南⼤学学报⾃然科学版A013 南昌⼤学学报理科版A014 ⼭西⼤学学报⾃然科学版A015 应⽤科学学报A016 兰州⼤学学报⾃然科学版A017 浙江⼤学学报⼯学版A018 湘潭⼤学⾃然科学学报A019 郑州⼤学学报理学版A020 ⼭东⼤学学报理学版A021 华侨⼤学学报⾃然科学版A022 西北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23 ⾸都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24 武汉⼤学学报理学版A025 南京⼤学学报⾃然科学A026 内蒙古⼤学学报⾃然科学版A028 湖南⼤学学报⾃然科学版A029 福州⼤学学报⾃然科学版A030 东北师⼤学报⾃然科学版A031 河北⼤学学报⾃然科学版A032 西北⼤学学报⾃然科学版A033 四川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34 ⽢肃科学学报A035 吉林⼤学学报理学版A036 中⼭⼤学学报⾃然科学版A037 苏州⼤学学报⾃然科学版A038 云南⼤学学报⾃然科学版A039 湖北⼤学学报⾃然科学版A040 科技⼤学学报A041 天津⼤学学报A042 ⼴西⼤学学报⾃然科学版A043 上海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44 曲⾩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45 暨南⼤学学报⾃然科学与医学版A051 浙江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52 华南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53 云南师范⼤学⾃然科学学报A054 华东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55 湖南师范⼤学⾃然科学学报A056 上海⼤学学报⾃然科学版A058 河南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61 南京师⼤学报⾃然科学版A062 ⼴西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63 厦门⼤学学报⾃然科学版A064 西南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66 陕西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67 河南⼤学学报⾃然科学版A072 辽宁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75 科学通报A076 河北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77 贵州⼤学学报⾃然科学版A078 福建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080 ⾼技术通讯A081 中国科学基⾦A082 ⾃然科学进展A083 科技通报A084 ⿊龙江⼤学⾃然科学学报A087 新疆⼤学学报⾃然科学版A098 中国科技论坛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院学报A103 中国科学GA105 中国科学AA106 中国科学BA107 中国科学CA108 中国科学DA109 中国科学EA110 宁夏⼤学学报⾃然科学版A111 内蒙古师范⼤学学报⾃然科学汉⽂版A112 江西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121 解放军理⼯⼤学学报⾃然科学版A133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A201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A501 烟台⼤学学报⾃然科学与⼯程版A502 徐州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512 重庆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A514 扬州⼤学学报⾃然科学版A515 深圳⼤学学报理⼯版A535 ⼴西科学A537 科学技术与⼯程A580 应⽤基础与⼯程科学学报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A615 ⽯河⼦⼤学学报⾃然科学版A645 科技导报A656 济南⼤学学报⾃然科学版A658 青岛⼤学学报⾃然科学版A905 ⾃然杂志B001 应⽤数学学报B002 ⾼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B003 ⾼校应⽤数学学报B004 数学年刊AB005 数学研究与评论B006 数学学报B007 数学进展B008 应⽤概率统计B009 ⽣物数学学报B010 NORTHEASTERN MATHEMATICAL JOURNALB011 应⽤数学B012 数学杂志B013 运筹学学报B014 计算数学B015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B016 南京⼤学学报数学半年刊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B018 系统⼯程学报B020 应⽤数学和⼒学B021 系统科学与数学B022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B023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B024 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025 系统⼯程理论与实践B026 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B027 系统管理学报B028 系统⼯程B030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B031 ⼯程数学学报B522 运筹与管理C001 ⼒学学报C002 ⼯程⼒学C003 计算⼒学学报C004 岩⼟⼒学C005 岩⽯⼒学与⼯程学报C006 物理学报C007 强激光与粒⼦束C008 应⽤⼒学学报C009 实验⼒学C031 低温与超导C032 量⼦电⼦学报C033 声学技术C034 质谱学报C035 红外与毫⽶波学报C036 数学物理学报C037 光⼦学报C050 光学学报C052 应⽤声学C053 物理学进展C054 声学学报C055 低温物理学报C056 ⾼压物理学报C057 原⼦与分⼦物理学报C058 CHINESE PHYSICS CC059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060 波谱学杂志C07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C071 发光学报C072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C073 ⼯程热物理学报C090 物理C09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C092 核聚变与等离⼦体物理C094 计算物理C095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C096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C100 噪声与振动控制C101 ⼒学季刊C102 ⼒学进展C103 固体⼒学学报C104 ⼒学与实践C105 ACTA MECHANICA SINICAC106 CHINESE PHYSICS BC108 原⼦核物理评论C109 应⽤光学C110 量⼦光学学报C503 液晶与显⽰D001 物理化学学报D002 燃料化学学报D003 ⽆机材料学报D004 分析试验室D005 分析化学D011 化学试剂D012 ⾊谱D013 催化学报D014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D015 分⼦催化D016 应⽤化学D017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D018 化学通报D019 结构化学D020 ⾼等学校化学学报D021 ⾼分⼦学报D022 分析测试学报D023 ⽆机化学学报D024 环境化学D025 有机化学D026 分析科学学报D027 煤炭转化D030 化学学报D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D035 分⼦科学学报D036 电化学D037 化学研究与应⽤D062 分析仪器D501 化学研究D506 化学进展D602 合成化学E001 ⽓象学报E002 东华理⼯学院学报E003 海洋学报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E005 ⾼原⽓象E006 海洋科学进展E007 极地研究E008 海洋与湖沼E009 地质论评E010 地质学报E011 成都信息⼯程学院学报E012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E020 ⼲旱区地理E022 古⽣物学报E023 天⽂学报E024 地球化学E026 地质⼒学学报E027 现代地质E046 ⼼理学报E051 铀矿地质E052 微体古⽣物学报E053 岩矿测试E101 ⼭地学报E102 成都理⼯⼤学学报⾃然科学版E103 华南地震E104 内陆地震E105 ⼲旱区研究E106 矿床地质E107 武汉⼤学学报信息科学版E108 海洋预报E109 ⼤⽓科学E110 热带⽓象学报E111 湖泊科学E112 地震研究E113 沉积学报E114 天⽂学进展E115 地球科学进展E116 吉林⼤学学报地球科学版E118 地震⼯程与⼯程振动E119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E120 南京⽓象学院学报E122 应⽤⽓象学报E123 台湾海峡E124 中国沙漠E125 西北地质E126 ⽯油实验地质E127 地质通报E128 探矿⼯程岩⼟钻掘⼯程E130 地理科学E131 海洋⼯程E132 地质找矿论丛E133 地层学杂志E135 冰川冻⼟E136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E137 ⾃然灾害学报E138 物探与化探E139 地质科学E140 空间科学学报E141 华北地震科学E142 地球科学E143 地震学报E144 ⼤地测量与地球动⼒学E145 海洋科学E146 ⼤地构造与成矿学E148 灾害学E149 海洋学研究E150 地震地质E151 地质与勘探E152 测绘学报E153 地球物理学报E154 ⽔⽂地质⼯程地质E15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E157 岩⽯矿物学杂志E158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E159 新疆地质E300 地球学报E301 第四纪研究E302 湿地科学E303 中国岩溶E304 古脊椎动物学报E305 地理学报E306 地震E307 西北地震学报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E309 岩⽯学报E310 地理研究E311 海洋通报E312 海洋湖沼通报E313 中国海洋⼤学学报⾃然科学版E315 地理信息世界E350 矿物学报E351 中国地震E352 ⽓象E354 矿物岩⽯E355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台年刊E357 地学前缘E358 ⾼校地质学报E359 ⽓象科学E360 ⼯程地质学报E361 ⽓候与环境研究E362 地质科技情报E363 世界地震⼯程E500 盐湖研究E504 矿物岩⽯地球化学通报E510 测绘通报E525 地质与资源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E540 ⽔⽂E543 测绘⼯程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E548 世界地质E549 地球与环境E563 热带地理E578 国⼟资源科技管理E584 地理科学进展E591 国⼟资源遥感E599 经济地理E600 测绘科学E601 古地理学报E626 CT理论与应⽤研究E642 热带海洋学报E654 中国地质E656 地球信息科学F001 ⽣理学报F002 中国⽣物化学与分⼦⽣物学报F003 ⽣物⼯程学报F004 微⽣物学报F005 昆⾍分类学报F007 云南植物研究F008 武汉植物学研究F009 植物⽣态学报F010 ⽔⽣⽣物学报F011 微⽣物学通报F012 ⽣物物理学报F013 遗传学报F014 动物分类学报F015 昆⾍学报F016 ⽣物化学与⽣物物理进展F017 动物学报F018 菌物学报F019 植物⽣理与分⼦⽣物学学报F020 西北植物学报F021 分⼦细胞⽣物学报F022 动物学研究F023 植物学通报F024 遗传F025 细胞⽣物学杂志F028 ⼴西植物F02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F030 ⼯业微⽣物F033 兽类学报F034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F035 昆⾍知识F038 植物⽣理学通讯F039 植物分类学报F041 ⼈类学学报F042 ⽣命的化学F043 动物学杂志F044 氨基酸和⽣物资源F045 激光⽣物学报F046 ⽣命科学研究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F048 中国⽐较医学杂志F049 ⽣物多样性F050 植物研究F100 应⽤与环境⽣物学报F203 ⽣理科学进展F204 ⽣物加⼯过程F213 ⽣物学杂志F215 ⽣命科学F224 ⽣物技术通讯F225 微⽣物学杂志F255 中国⽣物⼯程杂志F257 实验动物科学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G002 北京⼤学学报医学版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G004 北京⽣物医学⼯程G005 第⼆军医⼤学学报G006 ⽣物医学⼯程学杂志G007 中草药G008 药学学报G009 中国药学杂志G010 中医杂志G011 癌症G012 安徽医科⼤学学报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G014 吉林⼤学学报医学版G016 北京医学G017 北京中医药⼤学学报G018 病毒学报G019 成都中医药⼤学学报G020 ⼤连医科⼤学学报G021 第三军医⼤学学报G022 第四军医⼤学学报G023 南⽅医科⼤学学报G024 福建医科⼤学学报G025 ⼯业卫⽣与职业病G026 ⼴东医学G027 ⼴东药学院学报G028 ⼴西医科⼤学学报G029 ⼴州医学院学报G030 ⼴州中医药⼤学学报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G032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G033 哈尔滨医科⼤学学报G034 航天医学与医学⼯程G035 河北医科⼤学学报G036 郑州⼤学学报医学版G038 武汉⼤学学报医学版G039 中南⼤学学报医学版G041 湖南中医药⼤学学报G043 华西⼝腔医学杂志G044 华西药学杂志G045 四川⼤学学报医学版G046 江苏医药G047 江西医学院学报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G049 解剖学报G050 解剖学杂志G052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G053 昆明医学院学报G056 免疫学杂志G057 东南⼤学学报医学版G058 南京医科⼤学学报⾃然科学版G059 南京中医药⼤学学报G061 青岛⼤学医学院学报G062 ⼭东⼤学学报医学版G063 ⼭东中医药⼤学学报G064 ⼭西医科⼤学学报G066 上海交通⼤学学报医学版G067 现代免疫学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G069 上海医学G070 神经解剖学杂志G071 沈阳药科⼤学学报G072 ⽣殖与避孕G073 ⾸都医科⼤学学报G074 苏州⼤学学报医学版G076 天津医药G077 华中科技⼤学学报医学版G079 卫⽣研究G081 西安交通⼤学学报医学版G082 中国新⽣⼉科杂志G083 ⼼肺⾎管病杂志G087 药物分析杂志G088 医⽤⽣物⼒学G089 营养学报G090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G091 浙江⼤学学报医学版G092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G093 针刺研究G09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G095 中国病毒学G096 中国病理⽣理杂志G09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G098 中国地⽅病学杂志G099 中国地⽅病防治杂志G100 中医学杂志G102 中国公共卫⽣G103 中国⾻伤G104 中国海洋药物G105 中国寄⽣⾍学与寄⽣⾍病杂志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G107 中国抗⽣素杂志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G110 中国⿇风⽪肤病杂志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G112 中国⼈兽共患病学报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G115 中国⽣物医学⼯程学报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G117 中国⼼理卫⽣杂志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G119 中国循环杂志G120 中国药科⼤学学报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123 中国医科⼤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126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29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G130 中国应⽤⽣理学杂志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G132 中国中药杂志G133 中国肿瘤临床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G137 中华创伤杂志G138 中华⼉科杂志G139 中华⽿⿐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G143 中华⾻科杂志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G145 中华核医学杂志G146 中华护理杂志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G148 中华⼝腔医学杂志G149 中华劳动卫⽣职业病杂志G150 中华⽼年医学杂志G152 中华流⾏病学杂志G153 中华⿇醉学杂志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G156 中华内科杂志G157 中华⽪肤科杂志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G164 中华外科杂志G165 中华微⽣物学和免疫学杂志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G168 中华消化杂志G169 中华⼩⼉外科杂志G170 中华⼼⾎管病杂志G171 中华胸⼼⾎管外科杂志G172 中华⾎液学杂志G173 中华眼科杂志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G176 中华医学杂志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G179 中华肿瘤杂志G180 中⽇友好医院学报G181 中⼭⼤学学报医学科学版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G183 中药材G184 肿瘤G185 肿瘤防治研究G186 重庆医科⼤学学报G18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G188 细胞与分⼦免疫学杂志G189 ⽛体⽛髓⽛周病学杂志G190 世界华⼈消化杂志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G202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G203 中国⼼脏起搏与⼼电⽣理杂志G204 临床检验杂志G210 微循环学杂志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21 中国临床⼼理学杂志G222 临床⿇醉学杂志G223 现代医学G224 实⽤⼝腔医学杂志G225 重庆医学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G228 中国实⽤妇科与产科杂志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G230 临床⽪肤科杂志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G232 中国胸⼼⾎管外科临床杂志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G234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G235 中华⾼⾎压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G238 听⼒学及⾔语疾病杂志G239 中国介⼊⼼脏病学杂志G240 中国中医⾻伤科杂志G241 中国急救医学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244 中国⼯业医学杂志G245 西北医学杂志G246 ⼝腔颌⾯外科杂志G247 中国⽼年学杂志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249 中国⾻与关节损伤杂志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G252 中国微循环G253 中国卫⽣统计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G255 中国肿瘤⽣物治疗杂志G256 临床外科杂志G257 临床内科杂志G258 中国⽣物制品学杂志G259 诊断病理学杂志G260 ⼼脏杂志G261 临床⼼⾎管病杂志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G263 中国⾏为医学科学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G265 医学影像学杂志G266 ⼝腔医学研究G267 中国实⽤内科杂志G268 中国⽣化药物杂志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G270 中国⽿⿐咽喉颅底外科杂志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G272 中国实⽤外科杂志G273 中国实⽤⼉科杂志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G275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G276 临床⽿⿐咽喉科杂志G277 中国内镜杂志G278 NEUROSCIENCE BULLETING280 ⼝腔正畸学G281 医学研究⽣学报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G283 上海⼝腔医学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G287 临床⼝腔医学杂志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G290 中痨杂志G291 临床⾻科杂志G292 寄⽣⾍与医学昆⾍学报G293 临床⾎液学杂志G294 华西医学G295 解放军药学学报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G298 中国斜视与⼩⼉眼科杂志G299 中国组织⼯程研究与临床康复G300 现代妇产科进展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G302 疾病控制杂志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G305 中国实⽤护理杂志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G308 医学与哲学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G311 中国⽪肤性病学杂志G312 西南医药G313 中国医师杂志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G315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G318 中国药房G31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G320 中国肺癌杂志G322 创伤外科杂志G323 中国康复G324 实⽤医学杂志G325 ⼝腔医学G326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G329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G330 上海护理G332 ⽣物医学⼯程研究G333 医学分⼦⽣物学杂志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压医学杂志G336 护理管理杂志G337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G338 腹腔镜外科杂志G339 中国病原⽣物学杂志G340 华南医学杂志G341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G343 上海精神医学G345 临床急诊杂志G346 ⾎栓与⽌⾎学G350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G358 解剖学研究G361 临床神经电⽣理学杂志G367 实⽤诊断与治疗杂志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G384 河北中医G387 实验动物与⽐较医学G389 上海中医药杂志G392 感染·炎症·修复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G397 江苏中医药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G401 ⽣物⾻科材料与临床研究G402 中国分⼦⼼脏病学杂志G403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G408 中华创伤⾻科杂志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G412 肿瘤学杂志G4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G417 中国护理管理G419 ⼼⾎管病学进展G422 中国脑⾎管病杂志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G428 中国美容医学G429 中国⾷品卫⽣杂志G431 中国误诊学杂志G433 浙江临床医学G437 中国听⼒语⾔康复科学杂志G438 现代临床护理G439 脊柱外科杂志G440 药学实践杂志G441 中国⼝腔颌⾯外科杂志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G448 热带病与寄⽣⾍学G451 现代消化及介⼊诊疗G453 江苏⼤学学报医学版G454 中国医院管理G455 疑难病杂志G456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G457 实⽤⾻科杂志G458 传染病信息G481 癌症进展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G491 岭南⼼⾎管病杂志G492 郧阳医学院学报G500 北京⼝腔医学G502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G503 护理学杂志G507 解剖科学进展G508 天津医科⼤学学报G511 ⼭东医药G512 实⽤癌症杂志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G514 药物⽣物技术G517 中国微⽣态学杂志G518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G524 中国中医急症G525 华南预防医学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G531 中国医药⽣物技术G534 实⽤放射学杂志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G538 中国癌症杂志G542 毒理学杂志G543 中国⽿⿐咽喉头颈外科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G545 医学临床研究G549 癌变·畸变·突变G550 ⽩⾎病·淋巴瘤G551 中国中医药科技G554 眼科新进展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G575 四川医学G580 ⽴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G586 实⽤妇产科杂志G588 西部医学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G597 中西医结合⼼脑⾎管病杂志G599 中南药学G600 中国针灸G601 外科理论与实践G603 ⽣物医学⼯程与临床G604 中国实验⽅剂学杂志G605 医疗卫⽣装备G607 临床⼉科杂志G608 放射学实践G609 热带医学杂志G610 胰腺病学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G615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G624 ⽣殖医学杂志G625 中国医院⽤药评价与分析G626 天津中医药G627 循证医学G628 ⽼年医学与保健G629 中国热带医学G630 陕西医学杂志G631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G633 中国⾎液净化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G638 检验医学G639 中华⽼年多器官疾病杂志G642 中国肿瘤G653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G654 护理研究G658 临床荟萃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G663 中国⾻质疏松杂志G667 中国综合临床G675 中国⾎吸⾍病防治杂志G677 颈腰痛杂志G681 中医药导报G685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G687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版G690 肝胆胰外科杂志G700 实⽤⽼年医学G701 组织⼯程与重建外科杂志G702 温州医学院学报G706 中国优⽣与遗传杂志G707 武警医学G709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G713 中国药物应⽤与监测G734 护⼠进修杂志G740 中华卫⽣杀⾍药械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G742 ⼭东⼤学⽿⿐喉眼学报G743 中华⽿科学杂志G746 实⽤肝脏病杂志G747 中国新药杂志G755 中国药业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肤性病学杂志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G765 中国⼩⼉急救医学G768 实⽤预防医学G771 武警医学院学报G773 眼科研究G776 中国全科医学G784 中国健康⼼理学杂志G787 中国健康教育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G796 中国输⾎杂志G797 临床输⾎与检验G800 胃肠病学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G803 肝脏G805 ⼈民军医G809 中国医刊G824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G825 中国⼉童保健杂志G826 现代肿瘤医学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G833 中华⽼年⼝腔医学杂志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G844 医药导报G845 中国⼩⼉⾎液与肿瘤杂志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G847 现代护理G848 中华⼿外科杂志G849 中国现代应⽤药学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G857 中国⾻肿瘤⾻病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G872 中国实⽤眼科杂志G873 眼视光学杂志G875 实⽤⼉科临床杂志G876 中华⽼年⼼脑⾎管病杂志G877 药物流⾏病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879 肝胆外科杂志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G881 临床军医杂志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G883 中国实验⾎液学杂志G884 职业与健康G885 中国现代⼿术学杂志G886 介⼊放射学杂志G889 国际⽪肤性病学杂志G890 实⽤肿瘤杂志G892 中华⼼律失常学杂志G893 放射免疫学杂志G894 ⼝腔颌⾯修复学杂志G898 河北医药G900 中华烧伤杂志G901 中国当代⼉科杂志G902 中国基层医药G90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G908 中国学校卫⽣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923 ⼭西医药杂志G936 国际⼉科学杂志G938 国际呼吸杂志G939 国际脑⾎管病杂志G943 中医药信息G945 中国职业医学G946 上海中医药⼤学学报G9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G952 中国⾎液流变学杂志G953 精神医学杂志G957 腹部外科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G96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G962 眼科G963 现代预防医学G973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G974 中国临床医学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G977 药学服务与研究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G985 中国艾滋病性病G987 护理学报G988 中国卫⽣检验杂志G990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G996 皖南医学院学报G760 实⽤医院临床杂志H001 茶叶科学H002 安徽农业⼤学学报H003 华中农业⼤学学报H004 西南⼤学学报⾃然科学版H005 ⼤连⽔产学院学报H006 东北农业⼤学学报H008 ⽔产学报H009 蚕业科学H011 河南农业⼤学学报H012 ⼟壤学报H013 华南农业⼤学学报H014 植物保护学报H015 ⽔⼟保持通报H016 扬州⼤学学报农业与⽣命科学版H018 西北农林科技⼤学学报⾃然科学版H019 浙江林学院学报H020 中国⽔稻科学H021 南京农业⼤学学报H022 上海交通⼤学学报农业科学版H023 畜牧兽医学报H024 沈阳农业⼤学学报H025 北京林业⼤学学报H026 ⽵⼦研究汇刊H028 果树学报H030 中国农业科学H031 ⼭东农业⼤学学报⾃然科学版H032 华北农学报H033 南京林业⼤学学报⾃然科学版H034 作物学报H035 浙江⼤学学报农业与⽣命科学版H037 棉花学报H038 ⼤⾖科学H039 园艺学报H040 淡⽔渔业H041 特产研究H042 核农学报H043 ⼟壤H044 中国⽣物防治H045 ⼲旱地区农业研究H046 PEDOSPHEREH049 昆⾍天敌H051 福建林学院学报H052 植物病理学报H053 中南林学院学报H056 ⽔⼟保持研究H057 ⼟壤通报H059 安徽农业科学H060 湖南农业⼤学学报⾃然科学版H061 西南农业学报H070 ⼭地农业⽣物学报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H103 种⼦H199 江苏农业学报H201 浙江农业学报H202 作物杂志H203 湖北农业科学H204 中国沼⽓H207 中国蔬菜H208 中国烟草科学H209 中国糖料H210 中国农业⽓象H211 中国棉花H212 中国⿇业科学H213 中国草地学报H215 中国果树H216 浙江农业科学H217 陕西农业科学H218 畜牧与兽医H220 渔业现代化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H223 热带作物学报H224 西北林学院学报H225 中国兽医学报H226 灌溉排⽔学报H227 吉林农业科学H231 湖南农业科学H233 中国⼟壤与肥料H234 草业科学H237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H238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H240 家畜⽣态学报H241 中国草⾷动物H242 中国畜牧杂志H243 吉林农业⼤学学报H244 河北农业⼤学学报H245 ⼴西农业⽣物科学H261 辽宁农业科学H262 东北林业⼤学学报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H265 福建农业学报H266 经济林研究H267 莱阳农学院学报H268 福建农林⼤学学报⾃然科学版H269 云南农业⼤学学报H270 西南林学院学报H271 内蒙古农业⼤学学报⾃然科学版H272 ⼴东海洋⼤学学报H273 中国南⽅果树H275 贵州农业科学H276 新疆农业科学H277 浙江林业科技H278 农业机械学报H279 农业⼯程学报H280 林业科学H281 林业科学研究H282 上海农业学报H283 江西农业⼤学学报H284 海洋渔业H286 农业⽣物技术学报H287 ⽔⼟保持学报H288 西北农业学报H289 河北林果研究H290 中国⽔产科学H292 上海⽔产⼤学学报H293 杂交⽔稻H294 中国畜牧兽医H295 中国⽔⼟保持科学H326 中国兽医科学H350 中国⼟地科学H356 河南农业科学H385 西部林业科学H397 中国⽠菜H404 农药学学报H410 作物研究H417 现代农药H525 草地学报H527 草业学报H555 中国⽣态农业学报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H577 植物保护H584 植物检疫H700 江苏农业科学H701 江西农业学报H740 林业科技开发H748 麦类作物学报H784 ⽣态环境H804 ⼭东农业科学H864 饲料研究H89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H893 ⼴东林业科技H908 新疆农业⼤学学报H909 ⽟⽶科学H939 中国稻⽶H958 中国农学通报H989 杂草科学H998 海洋⽔产研究I04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I06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I063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I072 CELL RESEARCHI090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I105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I120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I139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I170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I20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I202 CHINA PARTICUOLOGYI282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J001 清华⼤学学报⾃然科学版。
肤纹揭示四川木雅人可能是西夏国党项人后裔
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2011, 5, 4-10/ e2doi:10.4236/coca.2011.5100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4, 2011X Y ZREPORTDermatoglyph reveals that Muyag people in Sichuan may b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Western Xia KingdomJie Liu1,2,3*, Shuang Wang2,3, Dongbo Peng1,2,31. MOE Key Laboratory of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3.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Email: * jliu1011@Received: Feb. 24th, 2011; revised Mar. 12th, 2011; accepted Mar. 14th, 2011.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Muyag (Minyag) people in Sichuan and Dangxiang people of the Western Xia Kingdom has been concerned by many scholars. However, only linguistic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nd no genetic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Here, we verified three hypotheses of the origin of Muyag. 1) Muyag peopl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Dangxiang people. 2) Muyag peopl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original Dangxiang people in Sichuan. 3) They are admixed by both origins. Fingerprints and palm prints of 12 individuals from Muyag people were collec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dermatoglyphic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Muyag people and the 56 Chinese ethnic groups. Dendrogram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uyag people was closest to the populations from Ningxia and Qinghai, not close to the Tibetan peop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ed Muyag with the populations from the Northwest China (once of Western Xia), not with the Southwest population. Thus, we concluded that Muyag people might be the descendants of ancient Dangxiang people of the Western Xia Kingdom.Key words: Dermatoglyphics, Sino-Tibetan, Muyag people in Sichuan, Western Xia Kingdom, Dangxiang people现代人类学通讯2011年 第五卷 第4-10页研究报告肤纹揭示四川木雅人可能是西夏国党项人后裔刘杰1,2,3,王爽2,3,彭冬铂1,2,3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3.并列作者.摘要:四川木雅人与党项人的关系已经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基本上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并且二者的关系依然扑朔迷离。
文化人类学第三章
返回
三、族群
1、定义 从族群这个概念演进历程看,在早期具有歧 视性内涵,指少数人群体,也有异教群体之 义。 族群是与其他共存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语言、 文化乃至种族等方面特征的一群人。 族群和民族
2、特性
族群现象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不管这 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族群有以下 属性: (1)是一个居住共同体,共同体内的人们分享 共同的风俗习惯; (2)是一个人口较多的群体中的一部分; (3)其文化认同可以是后天形成的; (4)族群首先是自我认同的,同时是被别人认 同的。 (5)是一个文化携带单位。
现代的种族歧视事件
美国警察殴打黑人少年
反种族歧视大会的示威群众
返回
二、民族
“民族”一词是清末从日本借进来的,在该词借 入之前,汉语用“人、人种、族类、部落、种 落”等词代表周边族群。 1、定义及特征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心理素 质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有共同语言、 共同聚居地、相似的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认同 意识的共同体。(费孝通)
问题:民族和种族 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种族”描述的是人 的生理特征,种族主要是自然科学尤其是生 物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则是人的重要社 会归属之一,民族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 象。 两者的联系:一个种族包含多个民族,一个 民族也可以包含多个种族的成员。
2、中华民族的含义和起源: (1)含义: 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这是由于 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 中华自称。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 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 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 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 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
ª 现代人类学通讯第一期 2007年 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Issue 1COM. on C. A. 1:e3, 2007 !第十三卷增刊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y Birth & Child Care 13(S):7-21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陈晶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中国 南宁 530023摘要: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广泛分布的泰老族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研究中地位非常特殊。
然而,由于壮民族缺乏通用的本族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壮民族内部人群的迁徙融合及交流状况很难在现有的文字资料中有所发现。
仅有的材料是从语言上将壮族人群区分为壮语北部方言组和南部方言组。
为了解壮族人群的内部遗传结构,我们从父系遗传物质Y染色体入手,根据东亚人群特异的18个Y染色体双等位标记,7个Y-STR标记,对壮族各个支系共八个人群的DNA样本进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酶切、荧光PCR确定SNP、STR等实验技术分析,及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分子方差分析等多种遗传学分析技术,调查了壮族各个支系的DNA多样性,分别确定其Y-SNP、Y-STR,揭示壮族的内部遗传结构。
结果发现,壮族的主要Y染色体单倍群为O*、O2a、O1。
壮族的遗传结构中有几个层次,最早的O*、O2a成分普遍出现在各个支系中,第二层是由东部来的百越核心成分O1,第三层是北方来的汉族成分O3,与壮族的历史事件和其他人类学研究基本一致。
壮族支系遗传结构体现出以红水河支系为中心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
传统的对壮族按方言分为南北二组的分类方法并没有在遗传学上获得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Y染色体;壮族;内部遗传结构;多起源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of Zhuang Analyzed by Pa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CHEN JingSynthetic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Guangxi, Nanning 530023, ChinaABSTRACT: The Zhuang nationality, the largest minority in China, is quite close to the Thai and the Lao in culture, and therefo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tic structure study of the East Asian population. However, without a formal written language,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trace the origins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the Zhuang with the existenting Chinese records. The only classification of Zhuang populations is by language. Zhuang peopl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northern and southern groups based on their dialec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Zhuang's in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the DNA diversity of eight Zhuang branche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determining their Y chromosome haplotypes that represent paternal inheritance with 18 East Asia specific Y-chromosome biallelic markers, 7 Y-chromosome STR markers. RFLP, fluorescence-PCR techniques and detail genetics analyse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d AMOV A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 As a result, on Y-chromosome, O*, O2a and O1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common haplogroups in Zhuang populations. Here O* and O2a were the native component; O1, the core component of Baiyue from eastern China, was brought to Zhuang later; and finally, O3 from northern Han was introduced. This result is quite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and other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a Hongshuihe-centric, east-to-west gradient change rather than an expected south-north profile was observed in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Zhuang, whereas various gene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dicating that the traditionally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Zhuang groups is short of genetic support.Key words: Y chromosome; Zhuang; In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Multiple origin在中国南部,从古至今屹立着一群人,他们今天是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
人类学之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
• 书写工作系列:各种笔及替换笔芯、铅笔刀、橡皮、胶条、别针。 • 技术设备系列:录音、照相、摄影设备,电池、胶卷、标签纸、编号册。 • 食宿用品系列:衣物、洗漱用具、卫生用品、手表、闹钟、简易被套、防雨
调查地点和对象、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 • 价值,含选题的创新程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
究的意义、社会效益、应用价值。 • 研究基础,已完成的相关成果,中文和外文的参考书目、地方文献、口头资料
和田野报告。
续编侨乡网:福建树兜村的社会变迁和海外华人网络
• 封面 • 概述 • 学术回顾 • 田野点的选择-树兜村 • 研究主题 • 本研究的理论趋向 • 研究方法 • 时间安排 • 预算
防潮用品、药品、照明用具、少量食品、饮品、水果。餐刀、胶带、指甲刀。 • 礼品系列:给调查对象的小礼品。 • 通讯系列:通讯录、手机、电话卡。 • 现场办公用品系列,笔记本电脑、复印机。
• 仪式的传统与变迁的基本资料 • 所有制、传承史、民间存藏资料 • 官方与地方文献 • 管理方式及变迁(制度、经费、选举) • 村落其他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农耕灌溉、灾害时期、社会制约) • 民间纪念物(建筑纪念物、象征镇邪物)
• 仪式的民间信仰基本资料 • 民间解释(传说、故事、歌谣、戏曲、祖训、风俗) • 本地人的文化中心观 • 民间教育知识 • 禁忌语社会问题和村落经济类型的关系 • 仪式与治病、健康、财富
• 根据对象的要求选点 • 根据课题随意选点
三、案头准备
(一)阅读文献
人类文明是如何发展的?
⼈类⽂明是如何发展的?有⼈希望了解我的⽂明学主线框架,综述如下。
关键是记住这四幅图。
研究⽂明起源的许多学者⼤多数都坚持全球⽂明各地独⽴起源论,这⼀观点建⽴在旧的⼈类学理论之上。
进⼊21世纪,⼈类出⾮洲的分⼦⼈类学逐渐普及。
“出⾮洲说”从根本上撼动了旧的各地⽂明独⽴起源学说,为⼈们认识⽂明的起源和传播带来了新的话语体系和⾔说范本。
在旧的体系下,全球⽂明发展没有规律可寻,新的视野下,⼈类⽂明发展的规律像游动于历史长河中的⼀条红线,虽历经各种扭曲和撕缠,但其中的脉络昭然若揭。
基于分⼦⼈类学意义上的⼈类⽂明传播动⼒和传播路径的研究,正风起云涌,在这个基础上之上我有以下的⼀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明传播规律路径⼈类中国加速度⼤历史1 农业时代⽂明传播路径与长线压制效应⼈类⽂明有⼀条清晰的传播发展路径,其初始阶段与⼈类出⾮洲的分⼦⼈类学路径基本⼀致。
学者们的全球化视野诞⽣不⾜100年。
传统史学⼀般发轫于⼤约5500年前的西亚⽂明。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我们把旧⽯器时代结合进来,甚⾄是重点考察旧⽯器时代对今天的影响时,会发现我们看待中国与世界的眼光与结论会发⽣重⼤变化。
著名的莫⽒线⾮常清晰,宏观上看,中国⾃古就落后于西部旧⼤陆,⽽欧洲⾃古就是先进地区。
进⽽考察新⽯器时代、⼯业时代,乃⾄到今天互联⽹时代的⼏个宏观⼈类发展的突变节点,可以说,以中华⽂明为代表的东⽅⽂明⼀般都是处于⼀个中等发展地位。
换句话说,以中华⽂明为代表的东⽅⽂明发展可能⼀直存在⼀个“长线压制效应” (LTSE),这在200多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并都没有明显突破。
从“长线压制效应”的视⾓来看当代所谓的“中国崛起”、亚洲崛起和太平洋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个值得特别认真对待的事件。
也许,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观看东西⽅不平衡的钟摆从此倾向于东⽅?这种历史转折的形成⼀旦成功,其中蕴含着什么给我们以启⽰的原理和规律呢?这都是⽂明学要⾯对解决的重⼤问题。
人类学如何揭示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
人类学如何揭示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人类学以揭示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历史为重点,包括人类的演化、社会结构、艺术创造以及性别和种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人类遗物、语言、思想和习俗,可以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和社会组织。
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揭示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包括人类演化史、人类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方面。
人类演化史人类学家利用化石证据研究人类演化历史,揭示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较早的化石记录是从非洲地区发现的,证明了人类的起源地并追溯到600万年前。
人类学家通过人类的进化历程研究揭示了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移动方式和生存策略等。
例如,阿尔达冈与哈比尔人是现代人类的普遍祖先,劳伦西亚人和荷比素人是对抗环境压力演化而来的人类枝条,中新世晚期的扁鼻异瞳猿则显示了始祖猿的特征,一系列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类的演化受到了环境的制约,人类选择适应环境的方法会反映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上。
人类社会组织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社会结构的研究,揭示了祖先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社会组织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例如,母系氏族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助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女性赋权并强化性别平等的地位。
在毒蛇教祖传统的社会中,祖传宗教的信仰和实践是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它影响了人类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如崇拜的地方、崇拜的神明以及控制天气的儀式等等。
人类学家也可以从土地和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的环境和地理条件下,人类在土地管理、科技开发和食品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文化传承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成果、语言和文化遗产等方面,揭示了祖先的文化传承方式。
文化传承是人类演化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同时反映了个体和社会的认知机制以及社会关系的途径。
人类学家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研究,可以揭示文化的演变历程,比如人类在科技发展、语言交流和思想的传承上的进化过程。
信息交流名词解释
信息交流名词解释(1)传递信息的方式。
指消息、情报从发送者到接受者所采取的途径。
一般分为:口头、书面和电子等三种。
(2)指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人们利用各种设备和媒介将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并通过通讯线路或各种网络将这些记录通过各种手段迅速而准确地传递给有关部门或个人的整个过程。
(3)指消息、情报从发送者到接受者所采取的途径。
它既包括消息从发送者向接受者转达所经过的通道,也包括接收者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条件所决定的传达时间。
(4)消息的发送者把已知事实的来源、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结果,由何人所作,以及他如何得知等事项通过语言文字告诉接受者的过程。
(5)又称信息流、信息通道或信息管道。
是指在组织内,以改善组织结构和协调行动为目标,将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加工、储存,再传递和使用的过程。
(6)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或提供服务的行为过程。
(7)接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后,反馈给发送者,以期作出适当的决策的过程。
(8)又称作“信息传播”或“通信联络”。
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是一种消息,即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思想和感情。
在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
因此,个体之间必须相互了解,才能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只有了解别人的愿望,认识别人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更好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传递信息的三种主要方法: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是指个人以外的信息交流。
组织传播是指个人以外的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是以人际传播为基础,以大众媒介为渠道,以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组织传播是以大众传播为基础,以组织为单位,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进行传播。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最初就是通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进行交流的,现代社会中的交往活动和信息传播主要是依靠大众传播来实现的。
现代人类学通讯
现代人类学通讯
现代人类学通讯是一份致力于推动现代人类学研究和交流的学
术期刊。
我们关注全球各地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人类行为、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努力探寻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共性。
本期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人类遗传学、人类地理学等。
我们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学者贡献文章,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本期刊将定期出版,内容涵盖学术论文、综述、访谈、书评等多种形式,以及重要学术会议的会议纪要和学术动态。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学术严谨的交流平台,欢迎广大人类学爱好者和学者关注和支持。
- 1 -。
人类学名词解释大全
马林诺斯基:原籍波兰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创始人之一。
早年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及心理学、哲学等,1908年获物理学、数学博士。
后入德国莱比锡奥斯华理化实验室,从马特学习民族心理学,因病终止,在病中读了弗雷泽的《金枝》,遂对人类学发生兴趣,并于1910年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1916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起开始在该校教书,历任社会学讲师、社会人类学讲师、人类学特别讲座高级讲师,1927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一位人类学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曾在日内瓦、维也纳、罗马、奥斯陆等地讲过学,并4次访美,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讲过学。
1938年访美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留下,1940年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42年被聘为该校终身教授。
他还是波兰科学院院士、意大利人口研究委员会通讯委员、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院士,并于1936年被哈佛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调查,除1914年-1918年在大洋洲做长期调查外,还先后在美国、墨西哥、肯尼亚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创立了参与观察法。
他认为文化是个整体,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应从整体上分析器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尤其要分析文化对个人生理及社会生活上的需要所起的功能,从而,他也十分强调人类学应该更多的为实际工作服务,甚至认为社会人类学即为一门应用的科学。
他的学术思想和实地调查方法,对西方人类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他去世后,美国应用人类学会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斯基”奖,他的主要著作有:《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1922)、《野蛮社会只犯罪与风俗、《野蛮社会的性别与抑制》、《珊瑚礁财院及其巫术》、《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变迁的动力》等。
文化:在人类学中,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包括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内隐和外显的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的产物及观念和态度。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适应环境,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环境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ª 现代人类学通讯第一期 2007年 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Issue 1COM. on C. A. 1:e6, 2007 !第十三卷增刊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y Birth & Child Care 13(S):42-52东亚及东南亚地区G6PD缺陷的地域分布以及疟疾的正选择作用潘尚领广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中国 南宁 530021摘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是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能量代谢磷酸己糖途径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昆虫、细菌、真菌等几乎所有高等和低等生物中。
G6PD酶活性的缺乏直接影响到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可导致溶血性贫血、蚕豆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病患,是人类最常见的酶缺陷病,全球范围内约累及4亿人。
目前已发现400多种G6PD变异体,由150多种G6PD基因的突变引起,突变的类型和频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或群体特异性。
此病主要见于非洲、地中海沿岸、中东、亚洲、太平洋诸岛、南美洲等疟疾曾一度流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认为与疟疾的抗性选择有关,但一直缺乏足够和必要的直接证据。
本文综合各方面文献,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各群体G6PD缺陷发生率和基因突变数据及各地疟疾流行情况、东亚和东南亚人群历史人类学、分子人类学资料,分析疟疾对东南亚人群G6PD 缺陷的影响,为疟疾对G6PD缺陷的正选择作用假说提供更多的旁证。
关键词:G6PD缺陷;发病率;基因突变;东南亚;疟疾;正选择G6PD Deficiency: Distribution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Positive Selection by MalariaPAN Shangling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ABSTRACT: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is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that catalyses the first step of the 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for pentose phosphate synthesis in cells especially in red blood cells. It exists in almost all microorganisms and higher lives including mammals, insets, bacteria and yeasts. The deficiency of G6PD, which migh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red blood cells and result in haemolytic anemia, favism and neonatal jaundice, is the most common enzymatic deficient disorder in human and affects about 40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To date, more than 400 G6PD variants and 150 mutations have been defined in the world and the type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mutations are highly region or population specific. This disorder is mainly found in Africa, Mediterranean area, Middle East, Southeast Asia, Pacific islands, and South America where malaria was once or is still epidemic. Therefore, the malaria-oriented G6PD deficiency hypothesis had been put forward for decades. Nevertheless,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direct evidences are not yet available till now to support the theory. Herein, basing on literature from several fields, especially form data demonstrating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G6PD deficiency and malaria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historical and molecular anthropology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groups, the contribution of malaria to G6PD deficiency in the populations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find possible indirect evidences which are in favor of the malaria selected G6PD deficiency hypothesis.Key words: G6PD deficiency; incidence; Gene mutation; Southeast Asia; Malaria; Positive Selection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是几乎所有高、低等生物重要看家(house-keeping)酶之一,分子量为59kDa,其活性形式由2个或4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515个氨基酸[1]。
该酶催化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磷酸己糖旁路途径的限速步骤,并在此过程中把NADP还原为NADPH,后者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成所必需,是红细胞抗氧化反应中的重要因子。
此旁路途径是红细胞中NADPH的收稿日期:2007年5月19日修回日期:2007年5月24日联系人:潘尚领 S.Pan@潘尚领:东亚及东南亚地区G6PD 缺陷的地域分布以及疟疾的正选择作用表1 东亚和东南亚主要人群G6PD 缺陷发生率Tab.1 The incidence of G6PD deficiency in main ethnic group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民族地点出处样本量G6PD 缺陷频率(%)男女合计 ChineseDai South Yunnan [5]50417.4016.9017.26Jingpho Western Yunnan [5]19215.9716.4416.05 Bai Yunnan [5]5292 1.13 1.53 1.25 Yi Yunnan [5]442 6.14 3.36 5.20 Hani Yunnan [5]4957.72 6.607.27 Jinuo Yunnan [5]32214.29NT 14.29 Han Dali, Yunnan [6]22800.600.540.57Han Liuzhou,Guangxi [7]30278.23 Zhuang Liuzhou, Guangxi [7]15287.66Zhuang Guangdong [5]525513.96 5.519.40 Yao Pingnan,Guangxi [8]3739.12NT 9.12 Yao Gongcheng, Guangxi [9]2050 5.75 1.95 3.85Han Guangdong [5]133752 4.71 3.73 4.21 Hakka Xingning Guangdong [5]2607 6.16 2.09 5.50Yao Guangdong [5]3056 1.57 2.12 1.77 Li Hainan [10]61811.57 6.578.74 Li Hainan [11]139 6.47 Sui Guizhou, [12]109011.54 5.998.99 Miao Guizhou [13]431 6.50NT 6.50 She Fujian [5]1962 6.05 4.70 5.50 Han Hengyang, Hunan [14]2330 3.62 3.16 3.45Han Sichan [15]3330 3.90NT 3.90 Han Shanghai [16]50200.860.640.78 Han Shandong [5]1000000Taiwanese Taiwan [17]21271 2.75 2.49 2.63 Taiwanese Taiwan [18]2971192 3.10.92.1 Hakka Taiwan [19]16510.31 Ami Taiwan [20]99 6.06 Saisiat Taiwan [20]678.96 Yami Taiwan [20]540 Vietnamese Kinh Vietnam [21]2020.50NT 0.5Muong Vietnam [21]26131.0NT 31.0 Dao Vietnam [21]1659.7NT 9.7 Thai Vietnam [21]57519.3NT 19.3 Tho Vietnam [21]10622.6NT 22.6 Mong Vietnam [21]2900.3NT 0.3 Thai Thailand [22]247149.13 1.66 5.13 Burman Myanmar [23]85511.639.6510.64 Laotians Laos [24]2917.22 CambodianKhmer Cambodia [25]32212.5612.2012.42 Tum Pun Cambodia [25]208 1.080.880.96Cha Ray Cambodia [25]135 3.20 1.48 FilipinoPhilippine [26]3278 3.9NT 3.9 Singaporean Singapore [27]22830 3.150.11 1.62 Indonesian Ende Flores, Indonesia [28]363 3.95 4.84 4.41 Bajo Flores, Indonesia [28]360 4.98 2.52 4.17 Javanese Java, Indonesia [23]1286 5.02 3.45 4.12Sikkanese Indonesia [23]979 4.53 3.18 3.88 Amboinese Indonesia [24]696 6.03 Korean South Korea [29]140 3.5 Korean South Korea [30]25940.04<0.9 Papuan Papua New Guinea [31]512 6.25NepaleseDanuwarNepal [32]255 3.1 Parbate Nepal [32]1960.5 Tamang Nepal [32]1880 IndianVataliya Prijapati Surat, India [33]164427.9212.7521.84 Indian New Delhi, India [34]24792.831.052.02唯一来源,有缺陷的G6PD 将不能产生足够和有效的保护反应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甚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