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语文课程标准_修订稿_对_实验稿_的坚持与调整_李亮

合集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方框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新魏字体表示。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1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3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件

识字和写字
阅读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识字和写字
❖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 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 内容。
❖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 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 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回应措施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 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 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在 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 规律。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念
5 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使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 和创新能力。
6 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 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 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求。
守正与出新 坚守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重要观念
语文课程一以贯之的五种观念 课程观念 整体观念 实践观念 生本观念 评价观念
语文是什么
文字 文章
语文 = 语言 +
文学 文化
课程观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 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 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 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性质)
2 发现诗歌 语言的奥秘
这首诗中的哪 一句可以概括 “我”的想法? 你发现这首诗中 有哪些写得特别 好的地方?
3 我们一起来 创造
你喜欢这首诗的 最后一节吗?喜欢 的同学可以抄下来; 不喜欢的同学可以 另写几句,也许我 们写得比诗人更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语文课标实验稿》的颁布、实施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内的一件大事.《语文课标实验稿》修订的酝酿准备工作在2004年就展开了,但教育部组织的正式课标修订工作是2007年展开的.修订工作的大致情况是:先组织对29个省、市、区的语文课程改革情况进行大面积调查,课标修订组在征询了对《语文课标实验稿》内容及实验工作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的调研、学习、讨论、修改,最后在2011年形成《语文课程标准》定稿报送教育部.1.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调整和改革育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3)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研制并颁布实施的.(4)近年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各地在使用《语文课标实验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2.《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整体思路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在战略机遇期成功转型的高度着眼,确定语文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外国母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理念,从本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和现实状况出发,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巩固改革成果,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新老问题,修订课程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举措;从善如流,吸纳来自各个方面的有价值意见和建议.研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央有关文件(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更是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作为课程标准修订的思想基础.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在语文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通过改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改革不动摇,同时又注意尊重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努力使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安排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积极慎重地推进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留待进一步实验和研究后妥善解决.3.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语文课标实验稿》相比较,在哪些地方作了修订与调整?4.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结构体例与一些标题也与原来的《语文课标实验稿》有所不同,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种结构体例和标题上的调整与变化,一是为了在表述上更为准确、适切,二是为了尽可能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体例和标题上取得一致.然而,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学科特殊性,所以,根据本学科的特性,也没有在所有的地方机械地与其他学科课标取得一致.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未设“内容标准”这一项,在《语文课程标准》里“内容”与“目标”是融在一起表述的,标题采用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提法,下一级标题也未采用按内容划分出“分目标”,而是按学段提出了阶段性目标,称为“学段目标与内容”;“总目标”则称为“总体目标与内容”.5.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与调整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五是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6.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比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是如何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内容中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本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秉承着育人的宗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例如,在“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中,增写了如下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我们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并不是要在“听”“说”“读”“写”之外再加一项学习内容,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学生语文学习融为一体.7.《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新要求.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要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的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8.《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说“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近年,许多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学习语言文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的老师,特别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只能是语文教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功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有的老师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文字学习中知识点的落实,而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指导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新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课程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课程内容不是语音学、词汇学、语用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开设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9.那么,要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课程基本理念(四)”“课程设计思路”等多处地方增加了关于加强语文积累的表述.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修订最为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内容上,并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因此,此次修订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更多地考虑到了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诗歌学段目标的梯度、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语文课标实验稿》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修订后,删去了“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想”一句,降低了要求,让这个学段的学生更加宽松地学习表达.《语文课标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修订后,删去了“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要求,降低了阅读难度.10.对此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偏差,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采取了哪些措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纠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强调了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在理解课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对课程目标中“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的“教学建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要以对内容的理解调.”在“评价建议”中又提出:“评价‘有感情地朗读’,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对汉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际准》针对近年来汉字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一是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二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三是调整了有关“目标”、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右”);四是特别关注写字过程,强调了书写质量.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五是在汉字教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中,更加重视学习和教学的方法,继续强调“多认少写”的做法.除此之外,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字表的设计,《语文课程际准》又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建议:“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即高频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功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这一字表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11.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提出的“非连续文本”阅读问题是出于何种考虑?这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提法,在教学实施中应如何理解与把握?“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杜会被广泛运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课标修订组因此提出了“非连续文本”概念和阅读要求.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相关学习材料和途径的关注、学习、把握与运用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12.这次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对下一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是否还有我们在目前已有所感知,但却未能明确的问题存在?对此,应该说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有的还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不想提、不想解决,而是这些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和研究要领域中的问题我们至今仍无法对它们作出相对科学适宜的“处置”,留待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去进一步认识与解决.13.您能否具体说一说目前我们认识到的并尚未在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们认识到但要留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应该说还是不少的,这里列举几项.一是关于“语文学科”“语文知识”的问题.语文知识和语文学科的体系是一个需要下大功夫研究的问题: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应该是怎样的?支撑“语文”使它成为一个“学科”的东西是什么?“语文”这个门类,我们暂且以“学科”相称,它与“按照学问的性质划分门类”的“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有着根本的不同.语文学科课程跟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不一样.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都有着由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等构成的逻辑性体系,而中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那些学科的性质特点,它不是由一套抽象的知识和客观的定律规则之类支撑起来的.“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像其他学科有着较为清晰的学科边界,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语文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语文学科要不要强调知识,学科“支柱”和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建设起科学的“语文”学科体系等等都是我们下一步要深入研究探讨的学科问题.二是关于语文教育效率的问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界人士的心病.而摆脱“少慢差费”的困境,努力探索“多快好省”的教学之路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力图想解决的问题,但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太明确的说法和成熟的可咨借鉴与复制的经验,需要我们思考:语文教育症结究竟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究竟该多长,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正常的孩子要达到规定的语文学习目标适宜采用什么方式,需要投人多少个学时才能基本达成语文学习目标等等,我们现在还真有些说不清楚.如果急于催生、急于求成,很可能会破坏和搞乱了语文学科“成长”的正常机制,欲速则不达.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语文生长期”.三是关于语法教学的问题.在实施《语文课标实验稿》过程中,不少老师对该不该让学生学语法感到很困感,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学.值得研究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样的语法内容?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通过怎样的途径去掌握汉语语法?对语法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还有待于我们去作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期望,在各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尽快突破汉语语法方面的一些重大难题,建立起一个能真切地反映汉语本质特征的语法系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语法教学方法.四是关于语文教学序列和学科结构体系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语文课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各个部分的目标和内容,构建起一个个线性的序列,使我们的教学高度有序,使我们能精准地测量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大家都盼望着能建设起一个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那么,。

回到课标上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实验稿”的坚持与调整

回到课标上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实验稿”的坚持与调整

“ 课标实验稿 ” 课标修订稿 ” 已颁布实施 了整整 十个 或“ ) 年头 。十年改革不寻常 !
回顾 这 十 年 ,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在 “ 标 实 验 稿 ” 语 课 的指
“ 语言文化 ” 。而 “ 课标修订稿 ” 的界说告诉我们 : 语文课
程 要 学 习 的是 “ 言 文 字 的运 用 ” 学 会 语 言 文 字 的运 语 要
三 要 回归 课标 的 要 求 。我 们 把 不 同年 级 的 课 上 得 一 个样 , 不 是 没 有 关 注年 是
6 江苏 / 教育
段差异 ? 我们把 阅读课上得 太琐碎 , 不是没有 注意整体感悟 ? 是 我们把 自己的理解和盘托 出, 是不是没有关注到学生
的兴 趣 与 接 受度 ? 们 用 各 种 练 习挤 占孩 子 的 课 余 生 活 , 不 是 忽 略 了课 外 阅读 的价 值 与 规 定 ? … 关 于 这 些 问题 . 我 是 … 其 实课 标 上 都 有 明确 的要 求 与 建 议 。 回 归课 标 的 要 求与 建 议 , 们 可 能 会 少犯 很 多错 误 。 我 少走 很 多 弯路 我 们 试 着 按 照 “ 标 ” 整 体 架 构 开 始 这 一 回 归语 境 的 讨 论 。 “ 言 ” 识 字 写 字 ” 阅 读 ” 习作 ” 口语 交 际 ” 课 的 前 “ “ “ “ 以及 “ 学 建 议 ” 教 材 编 写 ” 板 块 渐 次展 开 , 关 注“ 订 稿 ” 坚 守 , 尝试 理 解 它 的调 整 与 发展 。 这 些 解 读 可 能 蕴 藏 教 “ 等 既 修 的 也 着有益的启示 , 或许不够全 面, 但 亦或 许 不 够 深 刻 , 也 许 不 必 担 心 , 但 因为 这 些 才 仅 仅 是 个 开 始 。

初中语文模块一测试答案

初中语文模块一测试答案

初中新课标解读语文模块一测试答案题目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修订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 c )选择一项:a. 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b.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d. 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题目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公布后,我们接下来要抓好的工作中不包括:(b )选择一项:a. 修订教材,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源和配套措施b. 继续普及新课程的理念c. 研究语文教育中的新老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d. 坚定改革信念,加强研修,明确前进方向e.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题目3我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不包括( b )选择一项:a.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 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播c. 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语文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d. 当代社会语文生活的变化,也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题目4下面哪项不是课程标准修订时依据的原则( b )选择一项:a. 以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b.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为出发点c. 认真研究外国母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理念d. 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巩固改革成果题目5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所作的修改和调整不包括:( e )选择一项:a.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b. 突出强调“口语交际”和“阅读”的教学c. 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d. 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e. 进一步强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题目7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显示出,有哪些方面不需要我们下功夫改进?( c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识字写字教学以及相关的理念存在较大的缺陷b.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只是在起步阶段c. 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d.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崔欣(三中)21:19:41题目8下面哪一项没能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a )选择一项:a.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 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c. 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d.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题目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b )选择一项:a. 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b. 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c. 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d. 遵循“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e. 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题目10下面哪项体现出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调整”?( a )选择一项:a. 提倡教学中的多重对话b. 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c.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d. 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摘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就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

本文则主要讲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关于汉字的学习与书写标准的改革。

新课标就汉字的学习与书写的改革是顺应中国现代教育的潮流的,是适合我国青少年对语文的学习与研读。

将有利于中国汉字的正确传承与发展。

1.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与2011年版内容有不少的改动和不同。

实验稿与旧版相比,着重强调了学习,课程,运用,语言,阅读,能力,理解等方面的比重。

由原先的以学生为中心单一制结构演变为实验稿的以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等要点为中心的辐射结构型。

今就以实验稿与旧版的区别之一进行分析与评判。

旧版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在七到九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而实验稿则删去了书写汉字的数目并新添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一条。

2.关于“识字与写字”方面差别分析:我认为实验稿对旧版的删减和新添体现了今天语文教育对识字与写字方面的重视的加强,减少了对写字数量的要求,加多了对写字质量的要求。

这一方面的改变与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造成的弊端息息相关。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代中国学生对汉字的重视度日益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习字数量的增多,而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虽然会写很多字,却读音不准或者字意不明。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完全不重视。

开始练习写字应该注重的是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

否则,急功近利的思路和做法会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写字的质量与写字的数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质”的获得提供保障.多认是为了尽快的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我的表弟现在在读小学五年级,其老师极为重视学生识字的数量,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老师教育其识字的方法极为简单。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吴云一、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维度”的修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1中说:“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我认为,三个维度之一的“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将“知识”和“能力”的顺序做一个调换,即为“能力和知识”。

做这种转换有以下理由:一、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警示我们,在当今知识社会时代,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背记相应的知识重要。

二、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之最大不同,就在于其与时俱进之特点,而仍将知识放置于能力之前,不能与时代之要求相适应。

我们的教育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的人,而不是将人培养成为知识的容器。

三、将能力置于知识之前,是告诉每一位教师、学生,学得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拥有这些知识更要,让每一位教师能真正从注重知识传授走向注重能力培养。

……三个维度的排列顺序也不符合认知规律,“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终结性目标,而“过程和方法”属于形成性目标,将两个终结性目标之间放置形成性目标,极容易引起人的识知偏差,形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忽视。

我们知道,这次课程改革之重要内容便是关注个性的全面发展,关注创造性的发挥,关注人的自尊、自信等方面,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应受到排列的不公正对待,而应成为首要目标。

因此,三个维度之排列顺序应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

其中缘由还有很多,仅举一点,权做抛砖引玉。

2、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2第二句“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做了呢些修订和调整?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做了呢些修订和调整?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最主要的修改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而且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承担的是母语教育功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同时这门课程又承担着育人宗旨。

因此,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有必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的功能和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及基本特点的表述,对实验稿作了一些补充和调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修订稿里的这段话,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基本实施方式的角度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并从“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两方面简要说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揭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对实验稿的充实加强和增删调整(1)充实与加强。

所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作用。

其二是更好地体现促进学生养成“全面”的“语文素养”的策略,突出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补写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等内容。

(2)增删与调整。

在修订中,删除了实验稿“前言”中少量的内容和词句,有的是出于表达重心调整的需要,把相关内容移到别处,有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交叉,有的是为了在某个位置上突出表达的重点。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李 亮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李  亮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李亮摘要】努力去研究新课标,通过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改;更新观念;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223.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007-0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语文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肩负的重任,远高与其他学科。

打铁先得自身硬。

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

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

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2011 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 6 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课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引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向)整体设计,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 条,第 3 条要求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优秀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本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述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项选择题。

依据新课标,选择切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 2 分,共 10 分)1、对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整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看法是:( 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一致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认识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 7 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粗心,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课过程是:( 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社交能力,应鼓舞学生:(A)A、在各科教课活动以及平时生活中。

B、在口语社交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项选择题。

依据新课标,选择切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 10 分)1、对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适合的表述是:( D)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② 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李亮2012年6月

李亮2012年6月

王尚文精彩言论:
• 以学生为本,必须明确就是以一个个活生生的具 体的富有个性的人为本。离开了一个个活生生的 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人,只是强调所谓一般的抽象 的“学生”,“以人为本”往往就可能是一句空 话,或者简直就是一种忽悠。
• 当前,由于“应试”的绳索愈拉愈紧,功利主义、 专制主义、科学主义几乎无孔不入,到处肆虐, “素质”的空间愈缩愈小,在非人性化的歧路上 愈走愈远,雷人雷语雷事也愈来愈多。
• 最让人揪心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减不 下来,甚至比十年前加重了。课改在竭力 反对竞技式教育,可是“竞技”在不断加 重与提前,提前到小学、学前班,甚至 “胎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担心自己 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成为集体无意 识了。
• 这次改革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 和突破,象“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 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 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 养,等等。
•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 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
• 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 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
• 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主要靠大 量阅读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 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老师讲得太多、 太细、太零碎,不见得好,还可能破坏那 种“涵泳”的感觉。
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
言文字的运用
• 根据儿童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 教学实施的操作性
• 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
陆志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11 组关键词 》
—— 经验
•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的中心是知识和技能, 而课改适应新的形势,着眼于对国民素质的 培养,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