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临床急诊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临床急诊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诊护理。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以及并发症护理。

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79.38%,死亡率为6.18%,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患者再通率为50.0%,死亡率25.0%,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两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的胸痛持续了30min以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之后,胸痛症状没有出现明显的缓解;发病时间没有超过24h而且在临床上面没有表现出心力衰竭、休克还有心律失常等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没有出现长时间或者是反复的心绞痛;st段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提升超过了0.1mv。

1.3 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应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的临床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急诊护理。

具体如下:1.3.1 术前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主要有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还有相关的急救药品以及设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先为患者做好抽血的准备,为了更快的满足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肌钙蛋白还有心肌酶等测定的需要,对于造影剂的选择主要以皮试的结果作为依据。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为该病而产生的紧张、恐惧还有烦躁等心理,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2 术中检测护理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候患者因为受到了导管还有造影剂等刺激,会表现出心率减慢、室性心动过速还有室性期前收缩等症状,医疗人员应该尽早诊断并有针对性的处理。

1.3.3 并发症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血肿、造影剂过敏以及心包填塞等。

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是准确的了解该并发症的表现症状,且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

对于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就应该进行相关测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造影剂用量进行控制,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则立即对症处理。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脏疾病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情况,包括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

中国在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制定了最新的实践指南,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实践指南,ACS的诊断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首先,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典型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但有时也会出现非典型症状。

其次,心电图(EKG)的评估是诊断ACS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ST段抬高和(或)心电图动态变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

心肌梗死特异性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也是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

最后,在对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的充分评估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

2. 治疗策略:ACS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分为急诊治疗和后续治疗两个阶段。

急诊治疗阶段:在急诊治疗阶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缓解症状,保护心肌以及减少梗死损伤。

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镇痛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主要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对于ST段抬高的ACS患者,需要进行急诊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完成。

特别是PCI,已经成为中国治疗ACS的主要方式。

后续治疗阶段:急诊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心脏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死亡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管理体重和避免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冠心病风险因素,降低患者的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另外,心理支持也是后续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急诊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急诊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急诊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包括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

急诊PCI治疗广泛应用于ACS患者,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冲击和挑战。

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在急诊PCI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康复过程。

本文将探讨急诊PCI治疗ACS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首先,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揭示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接受PCI治疗之前,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恐惧和不安。

他们对手术的未知和风险充满疑虑,担心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此外,ACS本身的临床症状,如胸痛和呼吸困难,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和抑郁。

因此,通过心理评估和分析,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其次,心理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变化。

急诊PCI治疗是一项紧急的介入治疗,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患者可能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有所担忧和不安。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期望,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并为其提供安全感。

第三,实施护理对策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在急诊PCI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明确护理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首先,护士应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耐心倾听和口头肯定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其次,护士应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效果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此外,护士还可以组织心理干预活动,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疏导等,以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此外,护士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家属在急诊PCI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心理支持,为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总之,急诊PCI治疗ACS是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一次巨大考验。

急诊科常见病例分析

急诊科常见病例分析

急诊科常见病例分析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和最紧张的科室之一,经常收治各种急性病例。

本文将通过分析急诊科的常见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急诊医生应对此类病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胸痛或胸闷,可向左肩、上肢放射。

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出冷汗等表现。

心电图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手段,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治疗上,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含片、硝酸羟胺静脉滴注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如果病情较严重,可考虑急诊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二、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指的是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状。

患者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通常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

治疗上,应当立即降低血压,可以采用静脉给予硝酸甘油、卡托普利等药物来控制血压。

三、中风中风即脑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CT或MRI检查是确诊中风的关键。

治疗上,应尽早转运患者到神经内科进行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急诊医生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四、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石症、阑尾炎等。

对于腹痛患者,应询问病史、查体、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CT等。

治疗上,应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并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常见于严重感染、创伤等情况。

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可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胸部X线、CT、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治疗上,应维持氧合、控制炎症反应,并治疗原发疾病。

六、急性上腹痛伴黄疸急性上腹疼痛伴黄疸可能是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

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管结石等。

急诊医生应询问病史、查体、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该病例为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他主要的症状包括胸痛、气促和出汗。

他在两小时前出现胸痛,疼痛剧烈且放射至左臂,并伴有呼吸困难。

患者家属注意到他的脸色苍白,并立即将他送到急诊科。

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首先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立即进行了相关检查。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

此外,血液检查显示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或肌酸激酶MB)明显升高,进一步支持了心肌梗死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医生紧急采取了治疗措施。

他立即给予患者亚硝酸甘油,并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冠状动脉阻塞严重。

在导管室中,医生立即采取介入治疗措施,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胸痛大大缓解,并且心肌缺血标志物开始下降。

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继续接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逐渐康复并无并发症。

讨论:临床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通常为剧痛,并放射至上肢、下巴和颈部。

有时还会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和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急诊科,医生依靠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以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表现为ST段抬高。

此外,血液检查中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或肌酸激酶MB)的升高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两个目标,即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和减少心肌损伤。

介入治疗是当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来恢复冠状动脉通畅。

在手术后,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以帮助预防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其他辅助治疗包括镇痛药物、抗心绞痛药物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综上所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因此,临床医生应该熟悉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便能够迅速进行干预和治疗。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

急性心机梗塞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急性心梗,又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种疾病。

急性心梗是一种临床急重症,病情迅速发展,危急程度高,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急性心梗急救的认识和技能。

一、认识急性心梗的表现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喘、出汗、恶心、呕吐等。

常见的胸痛表现为持续性剧烈钝痛或紧缩性疼痛,部分患者还伴有放射痛,表现为肩部、颈部、下颌、上腹或上肢的疼痛或不适。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面色苍白,出汗,焦虑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怀疑可能是急性心梗,及时进行急救。

二、院前急救措施1. 首先要保持患者安静,放松,避免患者运动或劳累,减少心脏负担。

如果患者有服用硝酸甘油的历史,并且有口服硝酸甘油的条件,则可以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片,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

2. 当患者出现严重心绞痛时,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急救车到达前,应告知患者家属不要让患者激动,杜绝精神刺激,保持通风,松解服装,便于患者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服用硝酸甘油的条件,也可让患者含服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

3. 院前急救还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如果有心电图机,可立即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诊断。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心绞痛的类型和范围,指导治疗的方向和措施。

4. 急救过程中,家属或目击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呼吸和心跳情况。

一旦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5. 在急诊抵达之前,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病情和应急救对策。

三、急救的注意事项1. 急性心梗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避免搬动患者,减少乱动,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是诊断与处理的指南:1. 临床评估- 对于有胸痛或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ECG)检查,并进行心脏酶谱(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 对于ECG检查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高度怀疑STEMI,并迅速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流程。

- 对于ECG检查正常或异常但未满足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估UA或NSTEMI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用药治疗- 针对UA或NSTEMI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

- 对于STEMI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直接行冠脉介入手术(PCI)。

- 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应给予患者相关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3. 冠脉造影与介入治疗- 对于符合证据支持的高危或中高危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并考虑进行血管成形术(PCI)。

- 对于在早期治疗过程中无法立即进行PCI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

4. 心脏复苏与监护-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并在需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 在急诊诊断与处理过程中,建议将该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或心肺复苏室,并进行密切监测。

总之,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以实现对该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

心绞痛患者急诊内科救治分析

心绞痛患者急诊内科救治分析
1标 准差 ( 蜘) 表示 , 进行 t 检验 , 计数 资料采用
x 检验 。
2 结果
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 4 . 5 8 %( 3例) 、 死亡率 1 . 1 6 %( 3例 ) 低 于
对照组 的并发症发生率 1 8 . 6 0 %( 4 8 例) 、死亡率 5 . 8 1 %( 1 5 例) ,
2 0 1 1 年l 一1 2 月期 间, 急诊科 室共 收治心绞 痛患者 5 5 8 例. 其 中院外救 治的有 2 5 8例 ,院外 救治患者 中男 1 3 4例 。女 1 2 4 例, 患者年龄为 6 2 ~ 8 5岁 , 平均年 龄( 6 5 . 5 + 4 . 8 ) 岁, 患 者发病至救 治时 间为 1 0 ~ 2 2 0 m i n , 平均 时间为 ( 4 8  ̄ 5 . 5 ) a r i n 。2 0 1 2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月急诊内科共 收治 心绞痛患者 6 0 2例 .其 中院外救治 2 6 2例 , 院外救治患者 中男 1 3 2例 , 女1 3 0例 , 患者年龄为 6 1 ~ 8 7 岁, 平均年龄 ( 6 3 . 5 e 4 . 5 ) 岁, 患者发病至救治 时间为 1 5 ~ 2 3 5 m i n , 平均 时间为( 5 8  ̄ 7 . 2 ) m i n , 两 阶段的救治 队伍 均为 同一批 医务人 员组成 , 两 阶段患者临床资料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0 . 0 5 ) 。结论 对心绞痛急诊 内科患者应用预见性 院前救治工作 , 对 降低 患者死亡 率及并发 症发生率 , 有利 于患者 预后 , 提高 患者满意度 。 对促进医护患建立 良好 的关 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关键词】 心绞痛; 急诊 内科 ; 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

次不当的转运就可能危及 患者的生命 , 以在 A 患者转 所 MI
运途 中应注意 以下方 面: 吸氧 : ① 在转运途 中一般用鼻 导管 吸氧的方式 , 氧流量在 2 4 / n — Lmi。以防止缺氧加重心 肌损
短暂的血管收缩反应。冠状 动脉 的舒缩与血管 内皮细胞的 功能有关 。当冠状 动脉缩窄、 心脏缺血时, 内皮 细胞损 可致 伤和 内皮 衍生松 弛因子(D F的释放受 抑制 , D F的减 ER) ER
21 02年 2月 第 4卷 第 2期
Fe r a y 2 2 b u r 01 Vo . No 2 1 4 .
中国 中医药咨讯
J u a f iaTrdt na ieeMe iieIfr to o r l n a io l n o Ch i Chn s dcn nomain ・2 41・
3例病人有腹部 胀痛 阵发性加 剧 , 呕吐频繁 , 脉率增快 ; 腹
部可见肠蠕 动波 , 腹压痛反跳痛 , 闻及气过水 音 ; 可 腹部平 片发现 孤立 、 膨大 、 固定的肠袢 ; 腹部 C T见局 部肠系膜 水
肿 增 厚 , 管 充 血 , 强 扫 描肠 壁 增 强 不 明显 , 系 膜 积 液 、 血 增 肠
少可抑制冠状动脉舒张 ,并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以及血 小板诱发 的冠状动脉收缩 ( 痉挛) 。
害。 ②应持续给予硝酸甘油泵点维持 , 扩张冠状动脉 。 ③转
运途中尽量减少颠簸 , 由医护人员陪送 ,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并 携带 除颤器及抢救药品。只要能够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就 可以安全地把患者送到 目的地 。
考。 、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并发症护理 ; 急诊护理

急性 心肌梗死 fM ) A I 大多数是 由于冠状 动脉粥样 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医学的易发病,大都因心肌持续缺血所致心肌坏死,该病症经常突发,病情进展迅猛,是引发猝死的主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肌损伤、心电图出现变化以及急性功能障碍等。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影响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过程中,就诊急救护理显得非常重视。

探讨该病的急诊急救护理办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常见的护理方式1.1 给氧护理:实施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氧流量2~5 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量,减少疼痛与缺血。

1.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减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有着关键作用。

因发病急、心前区疼痛感异常强烈,患者难免产生焦虑甚至绝望等心理疾病,疾病承受力低下。

因此,当患者疼痛加剧时,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在旁陪伴,增强患者攻克疾病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配合各项护理。

1.3 止痛护理:给予止痛类药物,并时刻监测患者的呼吸及血压变化状况,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药效功能及作用的发挥。

1.4 饮食护理:护理开始后的4~ 12 h以内,给予流质饮食,缓解胃扩张,随后选用低胆固醇、低脂类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理念。

发病后12h内卧床休养,营造舒适宁静的护理氛围。

2.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患者心肌缺氧以及心肌氧供应量有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和治疗首先应该要加强对患者的早期供养,保证患者的心肌供氧充足。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心电图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不能够食用油腻食物和甜食,尤其禁止食用动物的肝脏等,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当然,排便护理也是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护理的主要措施,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特别重视。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病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这些病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等急性情况,需要及时给予急性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介绍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出现多种急性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

其中,心绞痛是最为典型的表现。

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治疗应当尽早进行,包括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推荐,给予氧气、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导管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此外,应该加强患者的康复,如合理的运动、调整饮食等。

二、高血压高血压急症指血压升高,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情况,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治疗要点是尽快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从而减少体内器官的损伤。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抑制剂。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剂量和类型的降压药物有着不同的降压速度和作用时间,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降压治疗。

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治疗要点是尽早恢复心肌灌注,以减轻心肌损伤。

临床上,可通过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并加强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

四、心衰心衰是一种病理状态,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引起全身周血循环不足。

治疗要点是积极管理病因、控制症状、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严重的慢性病,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对于急诊患者,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是关键,应该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最大化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和动脉硬化等。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严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

1. 突发性疼痛: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常常出现突发性的胸痛、心绞痛或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2. 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

3. 血压异常:高血压危象患者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明显,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

4. 心律失常:心搏过速、过缓或不规则是心律失常患者常见的症状,常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

5. 神经系统症状:中风患者常常表现为突然昏迷、偏瘫、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6. 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血管阻塞导致的四肢或脏器缺血症状,如下肢间歇性跛行、肠系膜血管瘤引起的急性腹痛等。

7. 血液异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常呈现心肌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升高、心肌标记物阳性等病理生化改变。

以上临床特点是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常见的表现,但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

二、临床治疗对策1. 心肌梗死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策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如果患者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对于心肌梗死急诊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行冠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

还应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和镇痛治疗,以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心肌功能。

心力衰竭急诊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淤血、水肿等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可采取利尿、抗生素、洋地黄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高血压危象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迅速降低血压,防止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梗死前心绞痛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梗死前心绞痛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 I ) o r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y r b y p a s s g r a f t i n g( C A B G) or f v a r i o u s r e a s o n s , w e r e d i v i d e d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i f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e f f e c t o n p a t i e n t s ’p r o g n o s i s t h a t w h e t h e r o r n o t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m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o l o g y p e a k , l e t f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 f r a c t i o n( L V E F )a n d c a s e — f a t a l i t y r a t e w i t h i n o n e mo n t h s i n c e
将 未能 及 时行 急诊 再灌 注 治疗 且 后期 因各 种 原 因未 能行 择期 P C I 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G术 的 1 2 2例 A MI 患 者分 为梗 死 前 心
绞 痛组 ( A组 ) 和无 梗死 前 心绞 痛组 ( B组 ) , 比较两 组 Q R S积分 、 心肌 酶学 峰值 、 L V E F及 起病 1 个 月 内病 死 率情

有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行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对比

有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行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对比

(0 17医院心血 管 内科 , 东烟 台 24 0 ) 山 60 2
【 要】 摘 目的 分析伴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M ) A 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并评价梗死前心绞
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C ) P 1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连续观察 27例行直接 P 1 A 患者 , 4 C 的 M1 根据 A 前 2周 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和非梗 死心 绞痛组 , M1 分析其临 床和造影 特点 , 并评价
p en a ci n a gn p co i,a d o e a u t h f c f p ma y C o a l uc meM e o s 2 7 r i fr t n ia e trs n t v ae t e e e t o r r P I n e r o to . t d 4 o l i y h
其 对直接 P 1 C 近期疗效的影 响。结果 梗塞死心绞痛组共 17例 (33 , 0 4 .%) 比非梗死前心绞痛组年龄较 大 ( 分别为 6 . 6 . )左室射血分数较高 (08 23和 o 8岁 , 6 .%比 5 .%,= . 3 。两组住 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 72 P 00 ) 4
[ 文献标识 码】 A
Co p rs n o t e a e t e e t o e r e c P f r t e p te t wi o wih u m a io n h r p u c i f cs f me g n y CI o h a i n s t h r to t p e n a ci n n i a p c o i S F - h n r i f r t a g n e t rs o UN u c u .De t f Va c l r Di a e ,t e 0 t Ho p tl f P , p .o s u a s s s h 1 7 h e s i o LA a

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进展

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进展

可明显降低在体大 鼠心脏持续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 的发生
率, I P明显降低缺血 , 再灌注诱发的室早 、 室速及室颤发生率。
这与消除跨膜折返 、 缩短单 向动作电位时程、 消除心肌复极 不

的内源性保护方法。P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使其成为近 2 I 0年 来心肌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 , 作用机制未明, 目前 已发 现多种介导 I P心脏保护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 I P可上调 内 源性保护介质 ( 苷、 甲肾上腺素 、 腺 去 缓激肽等 )激活细胞膜 、 相应受体及离 子通道 ( 如细胞膜钙通道和线粒体 A P敏感钾 T 通道 )经多种与细胞存活有关的信号分子如丝裂素活化蛋 白 , 激酶家系、 蛋白激酶 c和磷脂酰肌醇 一 3激酶诱导 内源性保护
患者 的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 MB 峰值 、 C— ) 室速 、 心力衰竭发 生 率及心源性病死率与无 P A患者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机 制可能为 : 1 ( )糖尿病使人类离体冠状动脉线粒体 A P敏感 T 钾通道性状及功能受损 ,线粒体 A P敏感钾通道开放 障碍 。 T
致及改变单个一 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有关 , U 其离子基础可能与 5P . A改善微血管功能及 无复流 :微血管损伤的 A 患 MI
I P促进线粒体 A P T 敏感钾通道开放、 减轻钙超载有关 。 者 , 肌损伤 严重 ,A可通过 I 心 P P限制 心肌损伤 , 于保存 微 利 血管完整性 。 陈小林等【i实 P 正 l A患者左室功能较好与微血管 灌注 良好相关 , 而与 C C无关。T siio ohhk 等报道 P A通过早期 I P改善微血管灌注 , 减小梗死面积 。王荣英等【 出缺乏 P 指 A 是发生无复流 的高危因素 ,无复 流与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增加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评估的临床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评估的临床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诊断与评估的临床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及早的诊断和评估对于AC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中国地区ACS患者的急诊诊断和评估工作,制定了以下的临床指南。

1. 既往病史询问在进行ACS患者的急诊诊断与评估时,医生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

特别需要关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心律失常等。

2. 疼痛特点评估ACS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或其他相关症状。

医生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的性质、程度、放射至其他部位的情况等,以协助进行初步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评估。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评估ACS患者的重要工具。

急诊医生应该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心电图异常的情况。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都可能是ACS发作的指征。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起搏心电图。

4. 心肌生物标志物检测除了心电图检查外,心肌生物标志物也是ACS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是常用的心肌生物标志物,其升高水平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生。

医生应该及时进行心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5. 影像学检查对于ACS患者,在进行急诊诊断和评估时,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辅助诊断和评估工作的进行。

6. 心血管危险评估在完成ACS急诊诊断后,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工具通常包括计算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发作率的算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生物标志物的检查结果等,可以对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急诊护士对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的早期发现

急诊护士对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的早期发现
0 0 s诊断 ; .4 ,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 死。门诊 留观发现 头痛频繁 , 于次 日晨 5时突然剧烈头痛 , 大汗 、 伴 四肢 厥冷 , 持续 3 缓 h未 解 , 一V V 导 联 s T段抬 高 呈单 向曲线 , 现病 理 性 Q波。 出
G T: 0 C K: 8 。诊断 : O 3 U, P 2 U 2 5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常规治疗
心态 。控制各种危 险因素如 高血 压 、 高血糖 、 血脂 , 议定 高 建 期随诊。
12 以髋关节疼 痛为 表现 的心 绞痛 : . 患者 男 ,O岁 , 2 0 7 于 04 年 1 2日晚餐后 突然两 侧关 节剧烈疼 痛 , 大汗 , 死感 , 1月 伴 濒
通过 护士 的 敏 锐 观 察 , 供 诊 断 的 相 关 信 息 , 患者 提 使
后 , 元头痛症状发生 。 再
2 讨论
心绞痛症状 比较 隐匿 的多数 是老年 人 , 老年患 者机 体反 应力差 , 现症状 明显、 表 不典型 , 因此对 老年人 来就诊要 提高
警觉性 , 重视 主诉 和病史 ¨ 。平时做好健康指 导和宣教 , j 对稳
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 极改善 其生 活方式 , 烟 、 积 戒 运动 、 饮食 、
效果 比较 好 。
电图示 窦性 心律 。 左前 分 支传 导 阻滞 , T波 Ⅱ、 aF倒 置 , Ⅲ、V
S’ s 1 V 近侧水平下移 的0 1 T波倒置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 .mV,
0 6 g约 1 i .r , r n疼痛缓解 。s T恢 复正常。留观第 2天6 0 a a T— :0
层 医院溶 栓治 疗 比较普 及 , 治愈 比较 高 。在 院前 急 救 舌下 含硝 酸甘 油 和急 诊 中的 镇 痛 、 栓 和 高 压 氧 舱 的 治 疗 , 溶 都 为抢 救患 者生命 赢得 了宝 贵 时 间 。临床 9 0例 早 期 溶 栓调 查 , 活率7 . % , 次补 救溶 栓存 活率 6 . % , 存 O1 再 8 7 早期 溶栓

心绞痛院前判断及急救效果分析

心绞痛院前判断及急救效果分析
分组的原则分 为高( 中) 危险组和低 危险组两组 , 诊 断其所属 的组别后 , 对每组 患者按急诊先后顺序编号 , 单号为分层 治疗组 , 双号为常规 治疗组。分 层 治疗纽按 照病人 的高( 中) 、 低等级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而常规 治疗组则无论 高( 中) 、 低危 险等级, 均采取 常规 治疗的方 法。对 两种危险 等级的病 人, 分别观 察其新 旧两种 疗法病人 的临床表现及心电 图变化情况, 得出有效例数 , 用S P S S 1 7 . 0软件 包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 高( 中) 危险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
《 中西 医结合心血管病杂 志》 ( 电子版 ) 2 0 1 4年第 2卷第 6期
心 绞 痛 院前 判 断及 急 救 效 果 分 析
张建 慧 北 京市朝 阳 区延静 西里 甲 1 8号总政治部朝 阳干休所卫 生所 1 0 0 0 2 5
【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心绞痛病人 院前按危 险分层进行急救 , 病人的临床症状及 ・ 心电图改善情 况。方法 将 符合纳入标 准的病人按 先分层再
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 词】 心绞痛 ; 院前判断 ; 急救
【 中图分类 号】 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 】 B
1 . 3 . 2分层疗法
心绞痛是危重症之一 , 具有发 病急 的特点 , 发病早 期在 现场 对心绞痛患者进行 危险 分层评 估 十分 重要 , 这 将关 系 到下一 步
先现场急救后再将转送 医院 。转 运过程 中给予 B一 阻滞 剂 类药 物, 全程 都应有心电监护。立即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 0 . 5 mg , 嚼服 水溶性阿 司匹林 1 5 0 r a g ~ 3 0 0 m g , 吸氧 , 有左 心衰竭硝 酸甘 油静 1 . 1临床 资料 脉滴 注 , 肌 肉 注 射 呋 塞 米 ( 长 白 山 制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选择在本所急救 的心绞痛 患者 中, 年龄 在 5 5— 9 O岁之 间 的 0 m g ~ 4 O m g 。血压 不稳 定 者用 多 巴胺 ( 长 白 山制 药股 份 有 限 男性患者 1 0 9例。平均 年龄 ( 8 1 . 5土1 . 9 ) 岁。符合 心绞 痛 诊断 2 1 ( k g・ m i n )~3 1  ̄ g / ( k g・ m i n ) 。血压 稳定 , 心 率偏 快 , 标准 , 急救时按照判 断标 准进行分层 , 分为高 ( 中) 危 险和低危险 公司 ) 5 m g 。缓 解胸 组 。对两个危 险组 的患 者均 按 照其 就诊顺 序 编号 , 单 数为 分层 而且肺部并无 明显 湿性 哕音 患者服 用美 托洛 尔 2 m g~ 5 mg 静脉 注射 , 5 ai r n~1 0 ai r n一 次。静脉 治疗组 , 双数 为常规治疗组。高( 中) 危 险组 内分层治疗组3 O例 , 痛用盐酸 吗啡 3 注射安定 ( 长 白山制药 股份 有限公司) 5 mg 协助止痛并缓解 紧张 常规治疗组 2 9例 ; 低危险组 内分层 治疗组 2 5例 , 常规治疗 组 2 5 情绪 。待收缩压稳定 9 0 m mH g以上 , 肢端转暖后运送患者 。胺碘 例 。两组年龄无 明显差 别 , 其他 合并症 无 明显 差别 , 急诊 观察 的 酮( 华中药业 股份 有限公司生产) 静脉 滴入可 防治运送途 中心率 时 间最长 9 d , 最短 1 l h , 平均 4 6 h 。

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

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

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发表时间:2016-09-27T14:17:30.54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作者:汪慧[导读]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 311700 【摘要】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0例,心源性休克0例,心脏事件发生率21.4%;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脏事件发生率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急诊处理【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74-01为了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方法和效果,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符合WHO梗死前心绞痛诊断标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复性、持续性、发作压榨性疼痛,伴随语塞、气短、心悸、恶心等症状。

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6±3.8岁;男15例女13例。

对照组28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2±4.3岁;男16例女1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
【摘要】目的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病例7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

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合理的临床急诊治疗可降低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关注。

【关键词】
梗死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诊;临床分析
在临床上,梗死前心绞痛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后果,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梗死的发生。

经临床研究发现,梗死前心绞痛一般包括不稳定型、恶化型以及各型自发性心绞痛,临床需展开急诊治疗[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其急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9例。

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3例,女16例,年龄36~82岁,平均(58.7±14.5)岁;观察组中包括有男24例,女15例,年龄35~83岁,平均(59.2±13.7)岁。

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双号患者入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等。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在接诊后保证患者平卧,给予其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或者是消心痛片(10 mg),针对重症患者给予肌注强痛定(0.1 g)或者是盐酸杜冷丁(50 mg)注射剂治疗。

若是患者精神紧张则给予其肌注安定(10 mg)展开镇静处理。

选择复方丹参注
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葛根素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悦安欣注射剂对患者展开静脉滴注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送入专科病房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即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并开辟另外一条静脉通道,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在对比分析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梗死前心绞痛类型包括有不稳定型、恶化型、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几种类型。

研究证实,梗死前心绞痛处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其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梗死前心绞痛诱发而来[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而言,其发作时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无法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从而诱发心肌急剧的缺血、缺氧,且由短暂性变化成持续性。

其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血小板或者是白细胞会因此而被激活,功能发生亢进,致使凝血因子含量发生显著增加,甚至是被活化,抗凝因子含量因此而降低,有时还会出现结构异常。

机体促凝以及抗凝机制之间失去平衡。

造成患者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发生明显增加,增加了血栓的发生危险性。

除此之外,患者出现梗死前缺血性胸痛持续性发作后,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致使内皮素出现强烈的缩血管作用,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流缓慢甚至是郁积,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3]。

现阶段在临床上,针对该类患者需要展开急诊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急诊措施展开治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抗凝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降低。

由此可知,针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应加强扩冠、解痉、抗凝综合治疗,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4]。

参考文献
[1] 姬兰云,王向征,张小顺.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梗患者直接PCI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13(18):456457.
[2] 王家标.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2(6):345346.
[3] 张小瑜,周健,龚红武,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11,14(6):531533.
[4] 陆明起.梗死前心绞痛治疗56例临床分析.首都医药,2012,2(2):231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