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关联探讨

合集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高 。笔者 统计 1年连续 住院的 全部A 患 者 12 ,对 6 岁以上 的老 1 MI 7例 0 年人A 住 院患者 的临床特点进 行 回顾性分 析 ,旨在提 高老年人心 肌 MI
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1资料 与方 法
1 . 1病例 选择
按统 一表格 逐 项登记 1年 住 院的全 部A 患者 共 12 ,男 12 1 MI 7例 3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0 0年 5月第 8卷 第 1 4期
Gud f hn ieo C iaMe iie Ma 0 0 V 1 , .4 dcn , y2 1 , o. No1 8
临床研 究 I 1 11
号 丰富 ,血流 阻力 指数低 。 由于子 宫瘢痕 妊 娠彩 色多普 勒超 声检 查 具有 特征性 ,特 别是 经阴道 彩超 其诊 断敏感 性更 高 ,结 合血 H G C 化 验 ,能 降低子 宫瘢痕 妊娠 误诊 率 。但需要 与 官颈 妊娠 、难免 流产 和 子 宫动静 脉瘘相 鉴别 :宫 颈妊娠 超 声表 现子 宫颈膨 大 呈桶状 ,超 声
6 0岁)和对 照 组 ( 6 < 0岁)进 行 总结 分析 。结 果 老年 女性 中,AMI 发生率 为 2 . 9 %, 明显增 高 6
< O0 ) . ,老 年 组无痛 性心 肌梗 死 明 5
显增 高 ( ,< O 5 , 高血 脂 、束 支传 导 阻滞 、心 力பைடு நூலகம்竭 、 心脏破 裂 ,死亡 发生率 增 高 ( < 00 ) . ) O P . 。结 论 老 年人 心肌梗 死 呈 现 非典 型性 5 心绞 痛或 无痛 ,严重 并 发症 多 ,且 病死率 高。 【 关键词 】 老年人 ;急性 心肌梗 死 ;临床 特点
闭 。难免 流产超 声表 现为 子宫 下段 孕囊 下移 ,孕囊 及周 围无 血液 供 应 。子宫动 静脉 瘘超 声表 现子 宫下段 肌层 呈 非均质 改变 ,血 流信 号 丰富 ,但 临床表 现及血HC G不支 持异位 妊娠 诊断 。 由于 子宫 瘢痕 妊 娠彩 色多普 勒频 谱具 有典 型特 点 ,即呈 非均 质包块 内见 丰富 的血 流

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探讨

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探讨
。 。
方 法

A I患者 1 M 0例分为非老年组 7 例 ,老年组 8 6 4 6例两组
每 组再分成无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 分别与 A I M 时三 大并发症 及死亡率对 比,用统计 学 检验 法进行 差异显著性检验 P< 0 0 . 5为差异有 显著 意义 , 尸>O 0 ・ 5为差异无显著 意义。结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 组 比较 S P反 复发作在 心衰 休 克 、 两 年 内 死 A
责任 编辑 : 陈建慧
[ 】 程 水勤. 7 电视腹腔 镜下胆 囊切除 患者的酸碱血
稳 定型 心绞 痛 反 复发作 对 急 心 梗死预后的探 讨 性 肌
李 荣 华 秦皇岛市第一 医院 内科 河北秦皇 岛 0 6 0 600

要 目的 探 讨稳 定型 心绞痛 ( A S P)反 复发 作对急性 心肌 枉 死 ( MI A )预后 的影响

n s i of o S ac te u my car a I i f c o o di ar t i n n
LI on —h a R g u D p t n o Md c n T e i s p o l ’ h s i a o Q n u n d o 。 ar me t f ei i e h f r t e p e s o p t l f i H a g a

R ui s es t
b n n he ot t e上 y r u a d o tr l r p dl g o p n c n o g ou

cm o pli a o r e s o k a e n mo t i v c ti n at , h c r t a d r al t
m o a al nf t o w r d v d d n o g o ps ycr 1 ac i n e e i i e i t 2 r u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表 1 示 女性 、 龄 、 壁心肌 梗死 、 诊 时间 > 显 高 前 就 6 h的 患 者
A I M 近期预后受 上述多因素的影响 , 加强康复期护 理改 善患者近期预后尤其显得 重要 。康 复护理 程序贯 穿于整 个
期预后 受多因素影响 , 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控制危险 因素、 强康复期护理改善预后 , 高生活质 量。 加 提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近期预后
影 响因素
康复护理
d i1 .9 9 ji n 17 —32 2 1 .20 8 o :0 36 /.s . 6 1 3 X.0 1 1 .3 s
现代 医院 2 1 0 1年 1 第 1 2月 1卷第 1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lD c2 1 o 1 o1 d m opt e 0 1V l 1N 2 a
吸烟、 高脂血 症可 能是 影响 A 预后 的独立 危险 因素 MI
( 0 0 ) 见表 2 P< . 1 , 。
7 4
现代 医院 2 1 0 1年 1 第 1 2月 1卷第 1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nH sil e 0 1V l 1N 2 d r opt c2 1 o o1 aD 1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者 近 期 预 后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及康 复 护 理
吴静 霞 刘 惠玲
8 3 岁 。高血压 2 2例 , .) 1 合并 高脂 血症 19例 , 7 合并 高尿 酸
血症 5 , 4例 合并糖 尿病 9 2例 , 吸烟史 8 5例 , 肥胖 9 3例 , 有 家族史 6 。A 诊 断标 准符合 20 7例 MI 0 2年 中华 医学 会心 血
管 病 学 分 会 制 定 的心 肌 梗 死 诊 断 指南 。

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临床分析

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临床分析
老 年肺 心 病 合并 急 性 心肌 梗 死 1 临 床分 析 3例
吴国林 孙 存 霞
260 55 4山东博兴县第二 人民医院
d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0 06 5. 6
资 料 与 方 法 收治老年肺心 病合并 急性 心肌 梗死 l 3例 , l , 1例 , 均年 龄 7 6 男 2例 女 平 4(5

治疗与预后 : 据病 情选 用抗 生 素 、 根 呼吸兴奋剂 、 张冠状 动脉及 肺动 、 脉 扩 静 药物 以及 低 分子 右 旋糖 酐 , 司 匹林 抗 阿 凝, 氧疗等综合治疗 。胸痛剧烈者选 用强 痛定 、 杜冷 丁止痛 。室性 心律失 常者 , 采 用静 脉注射利 多卡因 , 待控制后改用慢 心 律或 心律平维 持。对 于无禁 忌证 且经 济 条件许 可者 , 发病 1 时内行冠 脉造影 , 2小 并 给予 介入 溶 栓 治 疗 , 组 共 3例。1 本 3 例中痊 愈 4例 , 加重 自动 出 院 4例 , 亡 死 3例 。
可能避免使用 抑制 呼吸 功能药 物并密 切 观察呼吸变化 , 同时兼顾 老年人的生理 特 点, 对用药并发症 积极处 理。对 呼吸衰竭 患者 , 有室性 心律 失常 者 , 药物 的选择 其 及 剂量掌握上 , 应充 分考虑个 体特点。 老年肺心病 合并 急性心 肌梗 死易并 发心衰 、 呼衰 , 甚至 多器 官功 能衰 竭。文 献 报道 , 肺心病并发急性 心肌 梗死住 院病 死率 为 2 . %[ 。本组 1 中 , 94 3 j 3例 6例加
北 京医科 大学 一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学联合 出
版 社 .9 2 1 2 19 :1 . 3 王凤芝. 肺心病合并 急性心 肌梗死 1 7例分 析. 中华内科 杂志 ,9 5 2 ( ) 36 19 ,5 5 :3 .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3 Jc b a o sDG, Sn . T erl fv n a a l r n te ma g me t igRF h oeo e ae v lf t si h nae n i e
3 . 21
2 Hi hJ,L eAY. Ho so l ig o ea dte t e pv i ho o r s e w h udwedan s n ra e entrmb — d
s J .Bod 0 8 9 ( ) 12—3 1 . i ] lo ,2 0 ,9 9 :3 0 s[ 10
子肝素钙 50 U取得 了明显 的临床疗 效 ,且 并发症 少 ,值得 00
临 床 推广 。
参 考 文 献
1 程显声 .肺栓塞全集 [ M].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0 0 5:3 9 1

栓形 成的溶 解有 协 同作用 J 。与普 通肝 素相 比,其 出血 并发 症和肝素诱导 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 ,是早期抗凝治疗 的首 选药物。低分子肝素能 降低 血液 的高凝状态 ,应用较 为方便 , 无需 特别监测低 。 此低分子量肝素 的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 形成最基本而重要 的治疗 ,它虽不 能直接溶解静脉 内血栓 ,但
心 绞痛 ( rif ci ni ,P pena tnag a A) 与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预 后 的 关 r o n
痛持 续 时 间 >3 m n  ̄ 0 i,含 化 硝酸 甘 油 不 能 缓 解 ; ( ) 心 电 图 至 2
少有 2个相邻 导联 S T段抬 高 ≥02 。梗死 部 位在 下壁 时, . mV Ⅱ、m、a F导联 中有 两个 或两个 以上 s V T段 抬 高 ≥0 1 V; .m

13 0 2・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6例临床治疗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6例临床治疗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6例临床治疗作者:王文臣苑丽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5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年龄58~75岁,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脑梗死是指局部组织由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和或严重低血压发作或暂短性心脏骤停,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供血区域内神经组织坏死引起的病理过程[2]。

患者急性心梗时合并脑梗死加重病史,预后欠佳。

1 临床资料11 患者男性,68岁。

入院时心悸,心前区疼痛,大汗,意识模糊13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维持165~170/100~115 mm Hg,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921 ng/L,心肌酶示 CK 1632 mmol/L,CKMB 224 mmol/L,LDH 587 mmol/L,HBDH 673 mmol/L,体格检查:血压100/60 mm Hg,心率92次/min,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急检头部CT示无出血,梗塞灶未显影。

分析患者合并脑梗死。

治疗给予硝酸甘油10 mg,苦碟子40 mg,疏血通6 ml等药物静点。

治疗7 d心绞痛明显好转,但肢体障碍加重无好转,给予生脉注射液100 ml静点,血压升至140/100 mm Hg,继续治疗3 d后肢体瘫开始恢复。

12 患者男性,72岁。

因入院时心悸,心前区疼痛,大汗,恶心,呕吐7 h入院。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8年,血压平素170/100 mm Hg, 2型糖尿病病史4年,患者自服中药治疗,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121 ng/L,心肌酶示 CK 2248 mmol/L,CKMB 324 mmol/L,LDH 597 mmol/L,HBDH 653 mmol/L。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探析
本临床研究表明 , 治疗组( 针 药 组)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 , 西 药 组) 其对降低 节炎在改善临床 症 状 方 面 优 于 对 照 组 ( 血尿酸的作用强于对照组 , 且 治 疗 组 无 1例 出 现 不 良 反 应, 其安全性 , 明显优于对照组 , 未 出 现 1 例 不 良 反 应 报 道。针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是 指 在 梗 死 胸 痛 完 全 消 失 早期心绞痛多 2 4 小时之后 , 2 8 天 的 急 性 期 内 复 发 心 绞 痛, 不 为未完全坏死的 心 肌 处 在 严 重 的 缺 氧 缺 血 状 态 所 导 致 , 则易出现病情快速 恶 化 为 再 梗 死 , 甚至威胁患者 及时治疗 , [ 1] 的生命 。 本文总结分析 了 我 院 近 年 来 部 分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 料 , 探 析 其 发 病 相 关 因 素、 临床 现报道如下 。 表现及预后情况 , 梗死 经 治 疗 后 存 活 2 均 符 合 WHO 1 5 例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急性心梗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1 女性 8 年龄 5 3 2例, 3例, 3~ ) 平均 ( 岁 。 下壁 梗死 4 前壁梗死 1 7 2岁, 6 4. 9±5. 4 0例, 2 6 , ; 例, 前下复合壁梗死患者1 例 非 梗死 例 心功能 级 9 Q 3 0 I 高血脂患者5 1 0 2例, I I级 7 1 例, I I I级 3 5 例, I V 级 7 例; 1 例, 高血压患者7 糖尿病患者9 例 。 根据是否发生早期 2例, 心绞痛分为观察组 ( 存在早期心绞痛 , 及 对照组 ( 未发 6 4例) 。 生心绞痛 , 1 5 1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2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

梗死前心绞痛与溶栓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与溶栓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二 、 栓 方 法 与 观 察 内容 溶 选 择 静 脉 溶 栓 药 物 有 2种 ( 德 国 B er gr[g A) ohi e n e n hl 药 厂 生 产 的 重 组 组 织 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剂 (t a , 药 e m r P )给 — 剂 量 10mg 计 8 0 . 4例 。( ) 东 天普 生化 制 药 有 限公 司 生 B广
LE( V F %) 5 4 1 7’ 4 6 1 1 <0 0 2 1 + 4 4 。 75 + 6 3 5
4 . 9 9 9 4 5 1 6 <0 0 4 8 1 8 ‘ 4 6 1 2 >0 0 8 8 + 4 37+02 5 2 4 +2 3 ‘ 2 9 十 17 .5
( ) 功能 ■ 心 内 SE I 统 计 K l ‘ l级 和 Ⅱ级 以 上病 例及 7d ii s I l p rM I[ 测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 v F 。 c B检 L E )
结果 , 值得重视 的是 近来 的 临床报 道: 死前 4 梗 8 h内的心
绞 痛 可 使 心 肌 处 于 预 适 应 状 态 - 率 文 着 重 对 溶 栓 后再
通组 和 未 再 通 组 有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的 近 期 预 后情 况 进 行 了观 察 并 设 对 照 组 对 比。 就 此 现 象 做 了 一 些 初 步 的探讨 。 瓷 料 与 方 涪

l一) 重心律失常
根据 日本光电 Lf- i 9监护仪 内置 e
2 ot r 4hH le 记录和 E G记 录分 析统计 室速 、 t C 室颤 、 束支传
衰 1 急 性 心肌 梗 死 后 各 组 并 发 症 、 死 率及 C K、 V F 比较 病 P L E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6收 治 的 急性 心肌梗 死 患 者 1 4 2例 , 分为 A 组 ( 梗 死 前心 绞 痛组 )7 5例 ,B 组 ( 无梗 死前 心绞 痛 组 )6 7 例 , 两组 均于 入 院后 定时抽 血 化
Hale Waihona Puke 验血中 c T n I( 肌钙蛋白 I ) 、MY O( 肌红蛋白) 、C K . MB (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 ,记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梗死前心绞痛组
急性 前壁心肌梗死 3 1 例 ,急性 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2 4 例 ,急
评估 心肌损 伤程度 ,给予 多参数心 电监护 ,记 录入 院后 1 N 内恶性心
律失常 (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
1 . 3统计学处理
c T n I 、C K . MB、MY O 均用 均数 士标 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 l恶性 心律失常 发生率用 % 表示 ,采用 检验 P < 0 . 0 5 具有统 计学意义。
圄眶|巨—盈同
2 0 1 4 年 2月第 1 2卷 第 6 期

临床研究 ・ 1 4 3
疗 后无效 ,仍然有约 1 0 %- 2 0 %,需手术治疗处理 ] 。 3 . 4 呼 吸机通 气模 式尽量 使用定 压模 式如 ( B I P AP 模 式 ,p - S I MV 模 式) ,定压机 械通气气流为 递减流速 ,更符合 人的生理通气 要求 ,有 利 于降低气道 峰压 ,减少气压伤 跟气道压力 ,有 利于气胸破愈合 ,促 进肺复 张 ,一般情 况下比定容通气模式降低5 ~ 8 c m H O。此 外在 没有 明显内源性 呼气末正 压 ( P E E P i )的基础上气胸 患者 ,在机 械通气 时 主 张降低P E E P 【 6 J ,以降低加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 。 3 . 5 除 以上情 况外应 加强全身 支持 治疗 ,结合病 情给予肠 内、外营养 保证热卡 和蛋 白的供给 , 可促进气胸破裂 口的愈合 ,同时气胸 闭式 引

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情况下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

心绞痛是AMI的常见前驱症状,多数心绞痛发生在AMI前数天甚至更长时间。

研究表明,心绞痛病程时间对AMI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但由于研究较少,现有数据并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心绞痛病程时间对AMI预后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1.探讨心绞痛病程时间与AMI预后的关系;
2.评估心绞痛病程时间的合适阈值,为AM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至201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资料;
2.研究内容:比较不同心绞痛病程时间的AMI患者在医院内病死率、再发AMI 率、住院时间、心脏功能及临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3.研究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法比较AMI患者不同心绞痛病程时间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

四、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通过对心绞痛病程时间与AMI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明确AM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同样也可以为心脏疾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预计的研究期限内,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实用的结论并发表学术论文,为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借鉴,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预后的影响
维普资讯
J 0U RNAL 0F PRACTI L ELECTR0CARD1 0GY S( 0 7 V o. 6N o 4 CA 0L J 2 0 ) 11 .
2 6l

论 著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对 预 后 的 影 响
【 章 编 号 】 1 0一7 O 2 0 ) 60 -2 10 文 0 8O 4 ( 0 7 1-40 6-2
急性心 肌梗死 ( I者 的临床研 究表 明[ , 病 ) 1发 ] 前的心绞痛 ( P 史对 心梗 面积 和冠 脉侧 支循 环等 有 A ) 影 响 , 与患者的近期预后 有关 , 并 而反 复 、 暂 的缺 血 短
察I P对 A 者所起 的保护作 用 。 MI
l 资料与方法
1 1 对 象 本 组 2 6 均为 19 . 6例 9 7年 1月" 2 0 - 0 5年 1 -
月 收治 的 AMI , 者 诊断依据 按 WH0诊 断标 准 , 明确 诊 断为初发性 A 者 。根据梗 死前 4 h内有无 心绞 MI 8 痛发生分 为两组 。A组 18例 , 性 16例 、 8 男 3 女性 5 2 例, 平均年龄 6 ±l 1 2岁 ; B组 7 8例 , 性 5 男 8例 、 女性 2例, O 平均年龄 6 ±l 岁 。均接受 常规扩冠 、 凝等 O 4 抗
有心绞痛史者 的心 电图 ( C 、 酸激 酶 ( K) E G) 肌 C 峰值 、 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MB 、 室功 能等 的改变来 观 C )左
溶栓等均 相似 ( >O 0 )详 见表 l P .5 , 。
表 1 有或无 A P两 组 AMI 基 本特 征 的 比较 者 例( )
值 浓 度 、 脉 侧 支循 环 和 左 室 功 能 的 影 响 。 结 果 有 AP组 ( 组 ) 1 8 与 无 AP组 ( 冠 A 的 8例 B组 ) 7 例 的 严 重 心 律 的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附78例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附78例分析)
Sh ng i2 01 5, Ch na a ha 0 3 i
[ src] Obe t e Toa ss h eain hpb t e I a dt eciia uc meo lel ainswiha uemy — Ab ta t jci v s esterlt s i ewen P A n h l c l to fed ryp t t t c t o o n o e
a d t ert fM ACE ( j ra v rec r ice e t) d r g h s i l n 0d y olw pweeo s re . Re ut M ena e n h aeo mao d e s ada v ns u i o pt d 3 a sfl n aa o u r b ev d sl s a g
( 7 附 8例 分 析 )
上 海 市浦 东新 区公 利 医 院心 内科 ( 0 1 5 203) 【 摘 要】 王 海容 邱 建 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 评 估老 年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AMI 患 者 梗 死 前 心 绞 痛 ( I ) P A) 与 l 预 后 之 间 的 关 系 。方 法 临床
o he s u po ft t dy pulton a i wa 7 .5 e s, a t r wa a s 1 y ar nd he e s pr do i nc o m ae (6 .7 ) H y re i n e m na e f ls 6 . pe t nso w a pr s n i s eet n
结 果 7 8例 患者 平 均年 龄 7. 1 5岁 ,男 5 2例 ( 6 7 ) 6. ,女 2 6例 (3 3 ) 伴 随 高 血 压 患 者 6 3 . 。 2例 (9 4 7 . %) ,糖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it r u sb sdi a igtpc l n iap coi 1 8h u s e oea uemy c r i f c. 1ed t r not g o p a e h vn ia gn e trs 14 o r fr c t o a da i a t11 aawee wo n y a i b l nr
.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 12 分 组
状 ,目前认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 发生 心肌梗死 前4 内是否心 绞痛发 作分成 8h
时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不但影响心肌梗死的面 2 ,发病前有心绞痛症状者 为 I ,发病前无心 组 组 积和心功 能,而且与患者 的预后有关…,其作用机 绞痛 症状 者 为 Ⅱ组 , I I7例 , 占 4 .% l I 组 4 54 I组
pin h d y i g a et ii4 or bfr au y c d l f c w ud eue n r g o t aetw o a pc a i c r hus e e ctm o a i a t o l r c j i fI l s h t an n p o sn 8 l o e r ai r n d iun f e l
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患者心功能近期的影响。方法 根据发病前 4 8h内是否心绞痛发作将 患者分为 2 组,所得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功能显著高于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组。结论 心 肌梗死前心绞痛可减轻患者心肌损害 ,具有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my cri frt a e e atu c o a ept ns oh dn pc gn e tf o cu in 始e o ada i ac h db t r e rfn t n nt ai t wh a ot ia a ia c i C n ls ln t h i h e y ln p os o

梗死前心绞痛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梗死前心绞痛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 I ) o r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y r b y p a s s g r a f t i n g( C A B G) or f v a r i o u s r e a s o n s , w e r e d i v i d e d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i f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e f f e c t o n p a t i e n t s ’p r o g n o s i s t h a t w h e t h e r o r n o t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m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o l o g y p e a k , l e t f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 f r a c t i o n( L V E F )a n d c a s e — f a t a l i t y r a t e w i t h i n o n e mo n t h s i n c e
将 未能 及 时行 急诊 再灌 注 治疗 且 后期 因各 种 原 因未 能行 择期 P C I 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G术 的 1 2 2例 A MI 患 者分 为梗 死 前 心
绞 痛组 ( A组 ) 和无 梗死 前 心绞 痛组 ( B组 ) , 比较两 组 Q R S积分 、 心肌 酶学 峰值 、 L V E F及 起病 1 个 月 内病 死 率情

初发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初发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发心肌梗 死患者是否具 备同样 的意义 , 业界 尚存 在争论 。此 外, 大量 的临床实践证 明 , 心肌梗 死 的预后 效果 同患者的年 在心 肌梗 死发生后的第 2 — 7 天对 患者进行超声心动 图测量 患 龄大小存在直接关 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初发心肌梗死前心 者 的左心功能状况 , 并记 录患者的左室 的射 血情 况 。对患 者
在 心肌损伤程度 的大小上不存在 明显差异 , 进 而说 明心绞 痛 对 于初发心肌梗 死的高龄 患者 无积极意义 。总之 , 心肌 梗死
龄患者 的预后 不具 备积极意义 , 不 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 【 关键词 】 心肌梗死 ; 心绞 痛 ; 心律 失常 ; 心力衰竭 相关研 究指 出 , 初 发心肌梗死前 心绞痛能够在一定 程度 上减小梗 死的 面积 , 提 高患者的 预后 质量 , 但是对 于高龄初 2 . 1 研究 方法 患者入院后 了解记录其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4 讨 论
的负面影 响 , 本研究 中 , 研究组 患者发 生广泛前 壁梗死或 多
C K — MB的最大值之间不存在较大差异 , 由此可知 , 两组 患者
异无统计学意义 ) > 0 . 0 5 ) 。 通过检查 两组 患者的 L V E F 值 可知 , 处梗死 的患者数量 明显少 于对 照组 。对照组和研究组 患者 在

1 0 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2 , q 笫8 卷箍3 里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F e b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3
初 发 心肌梗 死前 心绞痛对 高龄 患者 预后 的影 响探讨
率 、心力 衰竭发生 率以及病死 率进行对 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分析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 2 0 0 7年一 年 共 收 治心 肌 梗 死 的病 例 5 8例 ,将 5 8 例 病按 照 梗死 前 有无 心绞 痛分 为 有 心绞 痛 组 和无 心 绞痛 组 两 组 ,两 组患 者 在年 龄 、性 别 和 病程 上 无 明显 差 异 ,具 有 可 比性 。其 中有 心 绞痛 组 2 6人 ,男 1 4人 ,女 1 2人 ,年龄 在4 6 7 8岁 。无 心 绞痛 组 3 2人 ,男 1 9人 ,女 1 3人 ,年 龄在 4 3~ 7 9岁 。心 肌 梗死 的诊 断 标 准 『 2 】 : 必 须 至 少具 备
下 列三 条标 准 中的两 条 : ( 1 )缺血性 胸 痛 的临床 病史 ; ( 2 ) 心 电图 的 动态 演 变 ; ( 3)心肌 坏 死 的血 清 心 肌标 记 物 浓度 的动态 改变 。本组 所有 患者均 记录 详细病 史 , 心 电 图改 变 比 较典型 、血清 心肌酶谱 也有所 改变 ,完全 符合诊 断标 准 。
表 二 两组在 心律失 常 、心 力衰竭 和病死 率等进 行 比较
疼 痛 ,亦可 波及 大 部分 心 前 区。疼 痛 时 间 ,一 般 不超 过 1 5 分钟 ,休息或 含化硝 酸甘油 片 ,在 1—2 分 钟 内消失 。多见 于4 0岁以上的男性 , 常在体力劳累、 发怒 、 焦急、 过度兴奋 、 受寒 、 饱 食 、吸烟时发 生 , 贫血 、 心动过 速或休 克亦 可诱发 。 大 多 数病 人 ,尤 其 是稳 定 型 心绞 痛 病 人 ,经 治疗 后 症状 可 缓解 或消失 。初发 型心 绞痛 、 恶化 型心绞 痛 、 卧位型 心绞痛 、 变 异 型 心绞 痛 和 中 间综合 征 中的 一部 分 ,可 能 发生 心 肌梗 死 ,故 又 称 之 为 “ 梗 死 前 心绞 痛 ”口 J 。现 将 我 院 自 2 0 0 7年 至2 0 0 8年 收治 的 5 8例 心 肌梗 死 患 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临床表现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临床表现分析
可发生心 源性 休克 . 3。在本 文 中, 观察 组心 功能 Ⅱ级 、 Ⅲ级发 生情况 显著 无统计 学意义( 00 ) P> .5 。具有典型心 绞痛 患者观察 组发生 率为 7 .% (7 竭 , 9 7 4/ 5) 9 与对照组典型心 绞痛患者发生 率为 9 .% (54 ) 57 4/7 比较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患者更加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甚至突发心源性休克
医学信息
临床集锦
ME IA F R _ IN DC LI 0 M TO N A N. 00 0 21 7 ・1 7 ・ 77
[ ] 袁萍. 2 浅谈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 中华临床 医学研究杂志,06,2 ( ] 骆传江, J. 20 i 5 徐龙华. 中医推拿与西药治疗高血压各5 0例临床观察[ ]按摩 J. (7 :34 1)28. 与导} , 0 , ( )1 7 i2 2 1 1 : 0 7 6—1. [ ] 傅秋彤. 3 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病4 5例f床观察[ ] 北京 中医,01 [ ] 孙洪. J 缶 J. 20 , 6 自拟中药足浴方 治疗 难 治性高血 压 6 3例 疗效观 察[ ] 中国实用 J.
大于 6 岁 , 以上 患者分为两组 , o 将 大于 6 0岁患 者为 观察组 , 小于 6 为对 照 部位、 0岁 性质 、 持续 时间 、 物的反 应 等不典 型 , 随着年 龄 的增加 , 痛者逐 对药 且 疼
组 。其中观察组 18例 , 7 , 4 1 男 2例 女 6例 。对 照组 9 4例 , 中男 5 其 2例 , 女 渐减少 , 性心肌梗塞是 老年人 心肌 梗塞 的重 要特 征。真 正的无 痛需 要具 无痛
()4 . 2 :4
[] 陈 4 务贤 高血压病的非药 . 物疗法[] 医学文选, 0 , ()3 1 J. 2 62 2 : 2 . 2 5, 6 : 0 1 5 [] 徐田. 7 桔子皮药枕治疗高血压[] 中医外治杂志, 9 ,( ) J. 1 885 . 9

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进展

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进展

可明显降低在体大 鼠心脏持续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 的发生
率, I P明显降低缺血 , 再灌注诱发的室早 、 室速及室颤发生率。
这与消除跨膜折返 、 缩短单 向动作电位时程、 消除心肌复极 不

的内源性保护方法。P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使其成为近 2 I 0年 来心肌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 , 作用机制未明, 目前 已发 现多种介导 I P心脏保护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 I P可上调 内 源性保护介质 ( 苷、 甲肾上腺素 、 腺 去 缓激肽等 )激活细胞膜 、 相应受体及离 子通道 ( 如细胞膜钙通道和线粒体 A P敏感钾 T 通道 )经多种与细胞存活有关的信号分子如丝裂素活化蛋 白 , 激酶家系、 蛋白激酶 c和磷脂酰肌醇 一 3激酶诱导 内源性保护
患者 的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 MB 峰值 、 C— ) 室速 、 心力衰竭发 生 率及心源性病死率与无 P A患者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机 制可能为 : 1 ( )糖尿病使人类离体冠状动脉线粒体 A P敏感 T 钾通道性状及功能受损 ,线粒体 A P敏感钾通道开放 障碍 。 T
致及改变单个一 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有关 , U 其离子基础可能与 5P . A改善微血管功能及 无复流 :微血管损伤的 A 患 MI
I P促进线粒体 A P T 敏感钾通道开放、 减轻钙超载有关 。 者 , 肌损伤 严重 ,A可通过 I 心 P P限制 心肌损伤 , 于保存 微 利 血管完整性 。 陈小林等【i实 P 正 l A患者左室功能较好与微血管 灌注 良好相关 , 而与 C C无关。T siio ohhk 等报道 P A通过早期 I P改善微血管灌注 , 减小梗死面积 。王荣英等【 出缺乏 P 指 A 是发生无复流 的高危因素 ,无复 流与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关联探讨
发表时间:2016-05-25T14:58:24.4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范惠贞[导读]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人民医院老干部科河南驻马店 463100)缺血预适应属于内源性保护机制[3]。

简单来说,患者出现短暂反复缺血后,因长期缺血损伤,使患者耐受能力不断降低。

范惠贞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人民医院老干部科河南驻马店 4631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关联。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45例存在梗死前心绞痛,作为观察组,35例无梗死前心绞痛,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衰、心绞痛等情况,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8例(17.8%)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存在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对照组7
例(20.0%)患者存在胸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为6.7%,低于对照组的14.3%,梗死后心衰为2.2%,高于对照组的11.4%;不良反应率为4.4%,高于对照组的2.6%。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13-02 近几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联,选取80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经确诊。

观察组45例患者均存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照组35例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

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0~83岁,平均(68.5±4.5)岁;3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2~84岁,平均(67.6±3.5)岁。

排除标准:存在心肌梗死病史;存在血运重建病史。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前48h内出现肩背部不适、胸痛、胸闷,持续时间小于0.5h为梗死前心绞痛,即观察组;未出现不适则为对照组。

将两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史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类型与部位、心肌酶峰值、心电图情况、入院时血压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等一般情况。

通过上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与心衰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其出院后一个月时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就诊时胸痛症状比较
在45例观察组中,有8例(17.8%)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已经存在胸痛症状,并且该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对照组中有7例(20.0%)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存在胸痛症状,且同样不少于12h。

由此可见,80例患者均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经分析,观察组45例患者梗死后心绞痛为6.7%,低于对照组的14.3%,梗死后心衰为2.2%,高于对照组的11.4%;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高于对照组的2.6%。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详情如表所示。

表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数持续上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与此同时,AMI的不典型性使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重重[1]。

高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展迅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研究日渐深入,有学者认为心肌预缺血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具适用性,尤其是对高龄患者、女性患者等保护作用并不显著[2]。

经研究表明,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极高的原因与心肌预缺血的保护作用的降低息息相关,由于高龄患者本体释放的保护因子逐渐减少,自身保护能力也相对降低。

缺血预适应属于内源性保护机制[3]。

简单来说,患者出现短暂反复缺血后,因长期缺血损伤,使患者耐受能力不断降低。

通过心电图实时监测发现,由运动所致的心肌缺血患者可对再次运动导致心肌缺血病情产生影响,使缺血阈值提高,但该理论并不适用于高龄心肌梗死患者。

本次研究选取80例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和无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比较后发现,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中有8例(17.8%)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存在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无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有7例(20.0%)患者存在胸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前者梗死后心绞痛(6.7%)低于后者(14.3%);梗死后心衰(2.2%)明显高于后者(11.4%);前者不良反应率(4.4%)明显高于后者(2.6%)。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无明显关系。

【参考文献】
[1]雷江文.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06(11):143-144.
[2]刘自波.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3,11(09):23-37.
[3]杨佳庆.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与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0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