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旗生态存在问题及对策2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破解突出问题。

”近一段时期,我省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治理,创造洁净蓝天,取得初步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努力破解环保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大气和水污染形势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强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

通过持续努力,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河南2015年PM10累计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PM10和PM2.5分别距离目标相差55微克/立方米和15微克/立方米。

今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46.8%(85天),照此推算,距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90天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

地表水距离全年达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016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7%,同时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耕地污染不容忽视。

我省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重金属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

全省除濮阳外,各市调查点均有污染物超标现象。

意识有待增强,制度有待完善我省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观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认识不深入、不全面,仍然坚持粗放式发展的固化思维,坚持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保护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扎旗生态存在问题及对策2

扎旗生态存在问题及对策2

扎鲁特旗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汇报扎鲁特旗环境保护局(2009年8月30日)一、扎鲁特旗生态环境现状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部边缘,大兴安岭山脉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总面积17471平方公里,约占通辽市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罕山山脉斜贯我旗北部,构成了地貌脊梁,北部为中山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是西辽河沙丘沙地平原。

全旗有耕地223万亩,草牧场1700万亩,有林面积8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97%,境内有9条主要河流,分属嫩江水系和辽河水系。

扎旗有野生植物92科、368属、83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7种;野生动物有40目、143科、6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资源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均居全市首位。

全旗先后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共33处,总面积达491万亩,使保护区面积达到了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8.75%。

扎旗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各地区平均降水量变化大致在290—450毫米之间,无霜期中南部较长,平均为147天,北部地区较短,平均为102天。

扎鲁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同时还处在强烈季风带、地层松散带、多灾带、生物低产带、生物区系交错带和经济落后带。

因此,生态环境表现为极大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多样性。

从生态角度看,扎旗北部林牧区是通辽市北部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是嫩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重要水源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扎鲁特旗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整个通辽市的生态环境,搞好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实现通辽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体思路。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扎鲁特旗旗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全旗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课题,提出了“生态立旗,生态富民”的工作思路,用自然的力量让草原重现生机,并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兴旗之策”的大事来抓。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建设现状及反思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建设现状及反思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建立生态保护建设评价体系,定期对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 和改进工作措施。
生态保护建设未来展望
生态保护建设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 优先成为重要政策导向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保护建设, 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成为主流
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生态 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提 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度低:倡导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鼓励更多
人参与生态保护
缺乏科学规划与监管:强 调科学规划与有效监管在
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建设问题解决措施与实施计划
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加大投入,提高生态保护建设的技术水平,推广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
公众参与度低: 公众对生态保护 建设的参与度低 ,缺乏环保意识
生态保护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过度开发与资源 消耗
缺乏有效的监管 机制
生态保护意识薄 弱
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护的矛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生态保护建设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过度开发与资源浪费:反 思过去的开发行为,提出
合理利用资源的建议
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性 提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未来生态保护建设目标与愿景
实现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与生态 环境的和谐共生
提升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加强生 态修复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
创新生态治理体 系:构建科学合 理的生态环境监
测与管理体系
促进生态文明建 设:加强生态教 育,提高全民生
态意识
添加标题

扎旗概况

扎旗概况

扎鲁特旗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扎鲁特旗位于东经119°13′48″—121°56′05″,北纬43°50′13″—45°35′31″,地处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西北端,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

全旗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为西辽河沙丘地平原。

全旗最高点吞特尔山位于罕山林场,海拔1444.2米,最低点位于道老杜苏木的塔拉花牧铺,海拔179.2米。

(二)气候条件:扎鲁特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具有光能资源丰富、干燥少雨,雨量集中等特点。

年均降雨量382.5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

年均气温6.6‴,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以上,年均湿度49%,年均风速2.7米/秒,年均日照时数2882.7小时。

无霜期平均139天,其中,北部91—114天,中南部130—147天。

(三)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

全旗土地总面积17471平方公里,近通辽市土地总面积的1/3。

其中耕地面积189万亩,草牧场面积170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291万亩。

2.矿产资源。

扎鲁特旗矿产资源丰富,约占通辽市矿产资源总量的80%。

目前,全旗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20余处。

主要有铬、铍、锗、铪等稀有稀土金属,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煤、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等非金属矿产。

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801”稀有金属储量2亿吨。

全旗现有矿山企业74家,开采、冶炼一条龙的格局正在形成。

3.水资源。

扎鲁特旗境内较大河流共9条,支流49条,分属嫩江和辽河两大水系。

海日罕山以北,发源于大罕山的霍林河、乌布日昆都楞河和阿日昆都楞河属嫩江水系;海日罕以南,发源于海日罕山的前进河、鲁北河、巴彦巨流河、巴彦塔拉河和源于格日朝鲁苏木境内的艾林河及由阿鲁科尔沁旗流入我旗的乌力吉木仁河属辽河水系。

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作者:吴琼张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从区域尺度定量分析扎鲁特旗的景观空间格局,揭示扎鲁特旗2000—2005年五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景观为草地景观;2000年、2005年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旱地、沼泽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较多;2005年与2000年相比,生态环境指数有所提高。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扎鲁特旗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151-03引言当前,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土地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未来的数十年间,由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等于甚至大于潜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2~3]。

因此,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对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4]。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该项研究计划涉及多项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人的关系 [5~7]。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

近年来,该旗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强度迅速增加[8]。

解决该区的土地退化问题,应从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过大的利用强度入手,逐步实现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9]。

为此,本文通过对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分析,定量揭示扎鲁特旗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旨在为研究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一、研究区概况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部,地貌特征上呈现出从西北部的中山山地逐渐过渡到西南侧的低山丘陵和倾斜冲积平原。

生态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生态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生态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正视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水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生活污水等都成为了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是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限制水资源的开采和过度使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大气污染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空气质量,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是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是加强垃圾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焚烧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土壤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化肥、农药、工业废弃物等都成为了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是加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管理,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其次是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健全的工业废弃物处理系统,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除了上述问题外,生态环境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比如,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森林砍伐;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保 护 措 施 做 出 了积 极 探 讨 。
关键 词 : 内 蒙古 ; 生态环境 ; 保护
内蒙 古 自治 区位于 我 国的j E 部边 疆 , 地域 极其 辽 阔 , 占地 总 面积 内蒙 古地 区的干 燥气候 也制 约了该地 的 发展 。该地 区气候 干燥 , 为1 1 8 万k m , 约 占全国总 面积 的1 2 %, 该 地 区资 源 丰富 , 开 采利用 潜力 蒸 发量 大大 超 过 了 降水 量 , 加之 该 地 区 的浅层 地 下水 一垂 直 排 泄为 大, 对 我 国的 战略 意义 重大 。近 年来 , 内蒙古 自治 区 以资源 优势 为依 主 , 盐分 随着 降水 的蒸 发存 留下来 , 并 随着 浅水 层水 分 的垂直 排 泄积 托, 积 极发展 经济迅 速 , 但 生态环 境 的逐 渐恶 化 , 已经逐渐 成为 发展过 存下 来 , 而 当地 的农业 灌溉 大 多是 重灌 轻排 和大 水 漫灌 , 致 使该 地 出 程 中的言之 因素 , 建立环 境保护 措施 已经迫 在眉 睫。

现 了严 重的 次生 盐渍 化 , 盐渍 化耕 地 已达6 6 万公顷, 占内蒙 古耕 地 总 面积 的 1 2 . 5 %, 主 要分 布在 河 套一 土默 特 平原 、海 拉 尔河 流 域等 , 其

严重的生态环境现状
内蒙 古地 区属 于温 带大 陆性 气候 , 使 得该地 区的 降水少 , 降水年
的9 0 %。
( 二) 草场退 化 , 耕地盐渍化
由于人 为的滥 垦滥 伐 、超 载放 牧等原 因 , 加之 人工 草场 的建设速 度缓 慢 , 致使 内蒙 古地 区 的草场 大面 积退 化 , 退化 总面积 已达2 0 0 0 万
( 四) 森林资源锐 减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防止草原退化,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失衡的现象。

这些失衡现象直接影响到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大失衡现象是资源利用不均衡。

由于很多地方对于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开发,而另一些地区资源利用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利用会导致一些地区的草原退化,而另一些地区草原生态系统过度负荷,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资源使用的权责和义务,限制超过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鼓励和扶持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的地区,使资源利用在区域上趋于均衡。

还可以建立资源监管机构,对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监管,确保资源利用的公平合理。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另一个失衡现象是生态补偿不到位。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较高,很多地方对于生态补偿的投入不足。

这导致一些草原地区无法得到必要的生态补偿,无法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生态补偿不到位的问题,可以立法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将生态补偿纳入地方政府的预算,并公开透明地进行资金使用和监督。

可以建立生态补偿金制度,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另一个失衡现象是执法不严格。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执法不严格,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惩罚。

这进一步加剧了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执法不严格的问题,可以加强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执法强有力的局面。

加强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举报机制,让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

扎旗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扎旗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扎旗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水资源组合的极不平衡,严重威胁着全旗的农牧业生产。

十年九旱,粮食产量极不稳定,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依法治水,把水纳入法制轨道进行有偿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改革传统的灌溉模式,推广节水技术,拦蓄地表水,截住天上水,植树造林,蓄水保水。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27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耕地平均分摊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一半,是水资源的贫穷大国。

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供不应求,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范围的持续下降,扎旗的水资源现状也不容乐观,水资源组合的极不平衡,严重威胁着全旗的农牧业生产。

旗委、旗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围绕留住水、用好水这一主线,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合理用水,开源与节流并举,兴利与除害并重,不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努力探索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新路。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边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草原半干旱性气候,主要特点为冬季寒冷,夏季酷热,春季干旱风少多,蒸发量大,降雨量集中但偏少。

扎旗为山区,农田和牧场多数是山坡地,所以一到枯水年,农业和牧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多限制。

农业和牧业是全球的两大支柱产业,农业和牧业欠收,全旗经济就面临危机。

各行业都不景气。

2、扎旗地处山区,降雨又集中(在六、七、八月),又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天上水落下来了,非但存不住,留不下,还把地表层的肥土都冲走了,全年气候的最大特点是多风,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就是“扎旗一年刮两次风,第一次刮半年,第二次又刮半年”,可想而知风有多多,有多大了,致使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越演越烈。

水冲走一部分肥土,风再刮走一部分肥土,风大蒸发量就大,本来降水就少,故扎旗有十年九旱不收之说。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班级:2010级环境监测班学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张圆 2010级环境监测班 2010063104关键字: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问题草地沙化湿地退化对策措施摘要:呼伦贝尔市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等的了解,分析该市生态、水、大气和固废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生态系统中草地和湿地退化现状和原因,提出恢复土壤种子库和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的逆转措施,并希望在规划工作中,根据地域特点有重点地提出治理措施。

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 115°31′~126°04′、北纬 47°05′~53°20′,总面积 25.3 万 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 1.90 亿亩,森林覆盖率49%。

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 40 余种,矿点 370 多处,其中 57 处矿点已探明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 1 400 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 500 种以上。

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

呼伦贝尔市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等的了解,分析该市生态、水、大气和固废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生态系统中草地和湿地退化现状和原因,提出恢复土壤种子库和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的逆转措施,并希望在规划工作中,根据地域特点有重点地提出治理措施。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种养正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农村生态种养的发展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1. 自然资源破坏严重:随着农业大规模种养的发展,农田和草场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草场草原退化现象的加剧,土地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草场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村种养的大规模发展,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

农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3.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村生态种养中以大规模养殖、种植和园艺为主导,而这些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利用不足、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独立经营的小农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导致了市场饱和、价格下降,农民利润不断减少。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农村养殖场生产技术不够先进,零散化、规模小,缺乏环境保护设施,直接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导致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5. 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农村居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盲目开发和生产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生态种养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村生态种养的扶持力度。

2. 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化肥农药的绿色减量利用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产业链培育,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

4. 加强环保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态种养的环保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对于扎赉特旗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对于扎赉特旗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对于扎赉特旗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2010年8月扎赉特旗被农业部列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决定于扎赉特旗雄厚的资源优势,510万亩耕地资源,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

但扎赉特旗处于高纬度地区,无霜期在105—135天左右,对于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就有了较大的局限性。

同时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大面积的山坡丘陵耕地以及农技体系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设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严重制约着扎赉特旗现代农业的发展。

笔者针对扎赉特旗农业发展现状,经过仔细调查研究,阐述以下几点建议。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经过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赉特旗已开发的农田面积到达了55万亩,但与510万亩的耕地总面积相比,仅10%多一点,且大多数建设项目区只重建设、疏效果,重验收、疏管理,在建设完成得到验收后,严重缺乏后期的管理维护力度,为民造福的工程变成了民生载道的工程。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保证项目实施单位要高质量完成建设,在建设完成后与项目所在乡镇嘎查村做好交接,乡镇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后续检查管护工作,嘎查村由村干部或雇佣专人负责项目的管护、维修及使用,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在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强利用率,使其真正成为为民谋福祉的工程。

二、推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动摇基础上的又一次土地变革,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团结稳定,尤其重要的是,对农业产出率有重大影响。

2011年扎赉特旗开展了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试点工作,在23个试点村流转土地3.5万亩,辐射带动全旗土地流转面积到达52万亩,有效促进了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及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对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扎赉特旗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生态环境对于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扎赉特旗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2. 了解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问题;3. 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扎赉特旗生态文明建设。

三、调研方法1. 参观实地:我们参观了扎赉特旗的自然保护区、湖泊和森林等自然景观,了解其资源状况和保护情况;2. 采访调查:我们对当地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和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期望;3. 资料收集:我们搜集了扎赉特旗的生态环境指标和政策文件等相关资料。

四、调研结果1.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扎赉特旗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片的草原、湖泊和森林。

但近年来,因过度放牧和工业活动等原因,部分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2.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扎赉特旗已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保护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栖息地。

3.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尽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问题。

如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对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五、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扎赉特旗应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确保环境的清洁和生态的稳定。

2. 提高环保意识:应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行为。

3. 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六、结论通过对扎赉特旗的生态文明调研,我们认为其生态环境基础良好,但仍面临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执行、提高环保意识和加强监督管理等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扎赉特旗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旗级行政区划。

该旗地处辽河中游平原的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被誉为“塞北的江南”。

扎赉特旗素有“北国明珠”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和建设旗内的生态环境,扎赉特旗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调研发现,扎赉特旗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好。

旗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旗内的湖泊和河流水质良好,自然湿地保护较为完善。

这些都为扎赉特旗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扎赉特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旗政府加强对重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划定了生态红线,严格限制开发,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其次,扎赉特旗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改善。

另外,旗内还成立了多个环保组织和社会群体,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调研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首先,由于旗境内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地方的环境治理力度不够,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

其次,旗境内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旅游业开发利用不足,没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部分地方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较低,环境保护投入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扎赉特旗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首先,旗政府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修复治理地表水、空气等环境污染。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全面掌握和了解旗境内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另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综上所述,扎赉特旗的生态文明调研发现了该旗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旗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扎赉特旗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力度,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扎鲁特旗土地整治及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扎鲁特旗土地整治及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6·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20No.5文章编号:1003-7853(2020)05-0006-05扎鲁特旗土地整治及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王冬月(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0)摘要:根据对扎鲁特旗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空气质量变化、居民收入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地整治及保护政策在该旗的实施效果,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扎鲁特旗;土地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Consolidationand Protection Policy in Zhalut BannerWANG Dong-yue(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xi Taiyuan,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forest grassland,soil erosion area,air quality,residents'income level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alut Banner,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land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 Banner is analy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elaborated and analyzed,provid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olicy formulation.Key words:Zhalut Banner;Land management;Policy;Implementation effect近年来,国家对土地问题越来越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土地的治理,以达到让土地承载力适应人口增长的速度、生态环境状态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土地治理工作效果如何,是否满足所有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土地治理工作是否存在不足,这是政府政策出台后所关心的内容,本文主要以扎鲁特旗为例,通过资料查询、居民咨询对该旗土地整治及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农业从改革开放历来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带来了高产稳产,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不仅危害土地质量和生物环境,也给农业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农药污染。

我国的农药利用率偏低,很多农药并没有被利用,而是进入了土壤、水体、空气等媒介中,有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危害的潜在危险。

大量不合理的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和其它非目标昆虫,同时也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农业不得不用更大剂量的农药来消灭害虫。

农药具有效果迅速、可防治、适用面广、价格低廉的优点而受到农业的大量使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加危险。

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农药等带来高产稳产,以及一定的增产,化学肥料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是我国农业的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药的利用率的问题低在农业化学肥料的使用上也是相同的,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低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大量氮素化肥的浪费使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在农村富营养化湖泊中,大量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了农村鱼塘经济鱼类的生产,水质恶化,使鱼塘鱼苗的存活率低,水质含氧量减少也影响了经济鱼类的生产。

浪费的化肥通过降水,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最终流入大海,使得海洋赤潮问题的经常化和严重化,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同时浪费的化肥也进入当地地下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使土地的肥力不断下降,土壤板结化,有机物含量不断降低,使农业生产更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从而使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最终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3.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农业的相对落后,相当多农业资源得不到利用而被浪费或是成为污染来源,北方农民习惯于小麦玉米收获后焚烧秸秆玉米杆,这些焚烧下的灰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清理土地再耕种下一季农作物的劳动,但是焚烧秸秆和玉米杆带来的农村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同时也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辽阔而美丽的地方。

这次我来到扎赉特旗进行生态文明调研,对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了解。

首先,扎赉特旗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

整个旗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这里拥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绿色植被覆盖率高。

同时,扎赉特旗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栖息着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东北虎等。

这些独特的生态资源为扎赉特旗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其次,扎赉特旗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

调研中,我了解到旗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例如,他们在保护区内设立了专门的巡逻队,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督。

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控制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治理,严禁乱倒废弃物和破坏生态的行为。

这些举措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扎赉特旗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旗政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

此外,扎赉特旗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这些努力使得扎赉特旗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综上所述,扎赉特旗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一个美丽而绿色的地方,相信未来扎赉特旗将继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会组织自治区和盟市部分长期在内蒙古工作的老同志、老专家组成调研组从今年7月-10月对我区草原生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通过座谈讨论、资料分析、现场察看,总体看近年来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以及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项目区草原生态状况呈现区域性好转,草地植被覆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较建设前均有大幅度提高。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全区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

目前处在改善与恶化并存,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原数量逐年减少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草原资源大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总面积达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38%。

据2001年遥感调查资料,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为11.249亿亩,近年来草原的面积仍在减少。

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草原被垦为农田,80年代以前经历了3次大开垦,80年代再一次开垦;二是由于草原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到5%以下,失去利用价值;三是适宜造林的草原变成林地;四是小城镇、工矿及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占用草原。

二是,草原质量不断下降内蒙古草原以水草丰美著称于世,。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草原退化呈快速蔓延趋势。

据资料显示,60年代中后期退化加速;到80年代退化面积达3755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37%;到90年代末,草地退化面积达草地总面积的73%。

草地退化,造成草地质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毒有害及不可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草群平均高度和覆盖度下降,草原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大幅度降低.。

根据内蒙古草勘院资料,50年代内蒙古草原平均产草量为127公斤/亩,到80年代为71.25公斤/亩,30年来平均下降45.08%。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草原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的开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了许多失衡现象。

这些现象已极大地影响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法治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但是,目前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利用超载、滥采滥挖的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严格限制开发利用的规模,对滥采滥挖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草原环境保护的监管与管理亟需加强。

因为草原环境保护的监管与管理一直是一个长期矛盾的问题。

许多地方存在着资料不协调、监管缺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损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草原环境保护的监管与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确保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保护目标的实现。

最后,教育与宣传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公众从根本上重视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

同时,传递正确的生态信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草原环境保护,共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失衡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而在这个方面,法治对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从多个方面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鲁特旗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汇报扎鲁特旗环境保护局(2009年8月30日)一、扎鲁特旗生态环境现状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部边缘,大兴安岭山脉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总面积17471平方公里,约占通辽市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罕山山脉斜贯我旗北部,构成了地貌脊梁,北部为中山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是西辽河沙丘沙地平原。

全旗有耕地223万亩,草牧场1700万亩,有林面积8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97%,境内有9条主要河流,分属嫩江水系和辽河水系。

扎旗有野生植物92科、368属、83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7种;野生动物有40目、143科、6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资源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均居全市首位。

全旗先后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共33处,总面积达491万亩,使保护区面积达到了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8.75%。

扎旗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各地区平均降水量变化大致在290—450毫米之间,无霜期中南部较长,平均为147天,北部地区较短,平均为102天。

扎鲁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同时还处在强烈季风带、地层松散带、多灾带、生物低产带、生物区系交错带和经济落后带。

因此,生态环境表现为极大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多样性。

从生态角度看,扎旗北部林牧区是通辽市北部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是嫩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重要水源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扎鲁特旗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整个通辽市的生态环境,搞好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实现通辽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体思路。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扎鲁特旗旗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全旗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课题,提出了“生态立旗,生态富民”的工作思路,用自然的力量让草原重现生机,并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兴旗之策”的大事来抓。

抓住我旗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机遇,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号召和动员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来。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扎鲁特旗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确定“生态立旗”的指导方针和“小面积建设治理,大规模保护恢复”的工作原则,从退耕退牧、草畜平衡和生态移民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走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

将牧业生产从传统的放牧改为舍饲、半舍饲的科学养畜。

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上,树立减少人为干扰,强调以自然的力量恢复自然为主的观点,全面提升农牧交错带群众在脆弱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通过建立高效的政策导向机制、法律调节机制、投资机制,保障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来,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全力打造生态扎鲁特的发展战略,做到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常抓不懈。

根据扎鲁特旗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等特点,旗委、政府勾画出了推进“三区建设”、实施“七大工程”的整体生态保护与建设框架。

“三区建设”即:推进北部中低山天然林水源涵养保护区、中部低山丘陵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与保护区建设。

“七大工程”即: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工程(300万亩);中南部低山丘陵区山杏林保护与建设工程(天然山杏355万亩、人工山杏20万亩);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改造工程(585.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工程(保护农田187.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00.5万亩);南部科尔沁沙地麻黄草、甘草基地保护与建设工程(60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工程(233.5万亩);天然草地保护工程(600万亩)。

(二)扎实做细草畜平衡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禁牧舍饲政策。

2006年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扎鲁特旗草畜平衡工作管理办法》。

每年都同养殖户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公示适宜载畜量,并对超载养殖户予以警示。

12月1日以后,对超载牲畜予以强行出售,仍未出栏的按每个羊单位100元标准予以罚款。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目前已得到全旗广大农牧户的普遍认可,饲草料贮备、窖池建设数量,特别是牲畜出栏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006年年底完成出栏超载牲畜115万个羊单位。

2006年,北部牧区禁牧3个月(3月15日---6月15日),中部农区全年禁牧,南部半农半牧区禁牧4个月(2月15日---6月15日);在北部牧区和南部半农半牧区实行季节性休牧;对植被保存完好、承包面积较大的草牧场,经旗草原部门鉴定符合划区轮牧要求的,实行划区轮牧。

对北部牧区和南部半农半牧区的国家及地方投资建设的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只允许打草利用,禁止放牧;对已划定的旗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一律禁止放牧和打草;对已划定的山杏保护区和承包到户的山杏林,只允许打草利用,禁止放牧;对304国道沿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和牧区、半农半牧区严重沙化的草原实行全年禁牧,2007年又对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实行全年禁牧。

同时,按照全年禁牧面积逐年扩大,季节性禁牧时间逐年延长的总体思路,对2006-2008年的禁牧时间和范围进行了长远规划。

尤其是今年我们在加强对抢牧、偷牧、滥牧等日常监管的同时,特别强化了对全年禁牧区的监管措施,对没有充足饲草料储备和窖池的养畜户进行登记造册、挂牌公示、重点监控,一经发现偷牧的予以加倍处罚,并对非法移场放牧的牲畜进行强行出售。

2008年,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为标准,采取人工增草和强制出栏相结合的办法着力解决超载过牧问题。

2008年,北部牧区禁牧5个月(2月1日---7月1日),中部农区全年禁牧,南部半农半牧区禁牧6个月(1月1日---7月1日),不断扩大全年禁牧区范围,在中部地区全年禁牧的基础上,对11个农林渔场、304国道两侧1000米以内、306省道两侧500米以内、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及小流域治理项目区、霍林河夏营地严重退化沙化区,从今年开始实现全年禁牧。

延长季节性禁牧区禁牧时间,南部地区禁牧时间由上年的4个月延长到6个月。

从2009年开始,中部农区和南部半农半牧区实行全年禁牧,北部牧区禁牧时间由上年的5个月延长到6个月(1月1日---7月1日),从2010年开始全旗实行全年禁牧。

(三)重点公路沿线生态治理。

旗委政府非常重视304国道和306省际大通道两侧的生态问题,在2006年出台了《304国道和省际通道扎鲁特旗段沿线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方案》,并以扎政字(2006)12号文件下发。

2007年把全年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和国家生态项目尽可能向这一区域倾斜,采取项目拉动、招商带动、财政补贴、社会投入等多种措施,完成沿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生态综合治理20万亩。

旗财政安排资金380万元支持生态建设,其中,100万元用于304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280万元拨付14个苏木镇场用于生态建设。

扎旗环保局抓住个这个有力契机,以304国道和省际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了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

按照《304国道和省际通道扎鲁特旗段沿线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方案》要求,与相关部门多次深入304国道沿线两侧进行了环境执法检查。

对沿线的石料厂、旅游区进行了调查摸底,现304国道和省际通道沿线鲁北镇北有旅游区9家,鲁北镇南石料厂9家,有旅游区3家,建筑施工场3处。

通过环境整治,对企业(项目)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对原定14处取土点全部进行了生态恢复,304国道沿线共围封17.4万多延长米,栽树5200多亩,种灌种草2200多亩,土地平整累计动用土方8万余方。

2007年秋季,投资160万元,在304国道新干线两侧打井33眼,造林整地1150亩,2008年春季已经进行造林绿化。

(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

多以来,旗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立旗思想,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举,以保护为主的方针,制定全旗防沙治沙总体规划,按着土地沙化程度进行分类保护、分类治理、合理利用,并按照“禁、封、退、建、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全旗“七条沙带”进行逐年综合治理,每年都治理100万亩以上。

我旗坚持以抓科技、出精品、见成效为原则,在平原沙化地带和沿河两岸宜林地带实施了“双百万亩”工程,重点在南部沙区和乌力吉木仁河沿岸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在中部农区建立以山杏、锦鸡儿为主的防风固沙灌木林草基地。

两年来共完成“双百万亩”防沙治沙示范工程20万亩,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五)实施“收缩转移“战略。

收缩转移战略是通辽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脆弱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以收缩生态脆弱地区农牧业生产活动,转移农牧民人口、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采取转(转移农牧民)、封(围封转移、建设若干无人区)、禁(禁牧舍饲)、退(退耕还牧、还林还草)等综合措施,减人减畜与发展二、三产业并举,转移人口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并进,引导农牧民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转移,向非农非牧产业转移,实现农牧民增收、生态环境恢复的双赢目标。

今年旗委政府把实施”收缩转移“战略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出台了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专门机构抓此项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进行重点投入。

到2015年,全旗将完成生态重点保护区和脆弱区内2551户、9510人(包括9个整体嘎查村和1302户散居户)的搬迁转移任务。

2008年重点完成了罕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186户农牧户、41个牧铺和304国道两侧209个散居户整体搬迁和拆迁任务。

投入8370万元,建立了140万亩的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

2009年我们把妥善解决好罕山及周边遗留问题,做为收缩转移工作的第一重点,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巩固好2008年的建设成果,充分体现这一地区在今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实施荷叶花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围封禁牧和生态移民搬迁转移重点工作,是今年收缩转移工作的第二重点。

荷叶花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0万亩,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要用两年时间,完成荷叶花湿地自然保护区和304国道沿线,共100户382口人的搬迁转移和80万亩的围封禁牧工作任务。

同时,在荷叶花嘎查南坨子严重沙化地区,建设集中连片14万亩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对已按“双权一制”政策承包到户的草牧场,给予每年7元的标准进行舍饲补偿;对该地区的移民,采取在荷叶花嘎查奶牛小区从事养牛业的办法进行安臵,按照统一规划设计,自行建设住宅、院套和棚圈等基础设施,旗政府结合土房改造等项目给予每户3万元的建房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