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感悟7
高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哈佛幸福课》读后感等5篇文集
高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5篇篇一:《哈佛幸福课》读后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
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
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
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
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
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
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
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
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
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
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
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导语:哈佛幸福公开课以问题作为推进课程学习的教学方式既耐人寻味又吸引了听课者的兴趣,值得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1)关于差异原则,历来是众说纷纭。
有些人认为,要想社会进步,就得承认差异的存在,只有差异才能激发个人的实现自我的追求。
而有些人则是从社会稳定、公平的原则出发,反对差异的存在,认为因为差异导致了性事件的频发。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是以“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实现共同富裕。
”这就有点符合差异原则的观点。
重点发展东部,重点发展农村,重点发展工业。
因为在那个经济亟待发展的时代,一切应以优先发展为首要目标。
如果你付出了努力,就应该享受你所应获得的成果,这样才会有动力继续向前发展。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很明显的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宗旨。
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还有各次代表大会都将三农问题放在首要议题。
有其是十七大关于分配问题很明确的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种种迹象都表明,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稳定中求发展是首要目标。
为什么纳税按所得收入作为划分依据?正是因为,你比别人更有能力去的更多的`收入的时候,你就应该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为那些比你情况差的人谋福利。
这其实是只承认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差异的存在,否则过犹不及。
这也就是Jonh Rawls 的道德武断原则。
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2)如果抛开一切,只看公平与正义的字眼,我会认为这个东西是绝对的,是不需要讨论的,是可以直接一条一条列举出来的。
然而面对5个人对1个人的讨论,我犹豫了,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却成为了最难的话题。
一列火车行驶在铁轨上,是撞向不守规则的5个人,还是撞向旁边废弃铁轨上毫无关系的1个人?大多数人会选择那1个人,去救5条生命,可是我们要知道那5个人才是真正不守规则的人。
幸福课心得体会
幸福课心得体会篇一:幸福课感想幸福课感想这学期有幸选修了哈佛幸福这门课,看着这个名字觉得很新奇,也觉得很温暖.幸福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有人说是一餐美味的佳肴,有人说是一件垂涎很久的衣服,也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一个人陪在你身边。
幸福就是这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课程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一些对我有用的心理知识。
让我了解了到了一些有关幸福的因素,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幸福。
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看法,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不需要拥有太多的金钱,只要我们去经营好我们的爱情,真诚地对待我们拥有的友谊,珍惜我们的健康,爱护我们的家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好我们的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这条路上会有荆棘,会崎岖,会坎坷,总会有不如意,但是我们还是要乐观的面对,风雨过后,彩虹依旧,也许阴雨连绵,但总会迎来阳光灿烂。
作为即将毕业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离开了学校这样的温室,或许会遇到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乐光向上,相信我们一定会解决困难,让我们的未来,有一个新的开始,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一笔篇二:幸福课总结积极心理学既是一个科研领域,又是一个临床领域。
1.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思诺)孕育了积极心理学2.积极情绪分为三类:与过去、现在、未来有关的。
3.积极情感与人格特质外倾性相关,而消极情感与人格特质神经质相关。
4.幸福分五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5.美国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英国使用牛津幸福感问卷6.消极情绪促使批判性思维和决策。
积极情绪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
7.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和构建理论:用来解释积极情感体验不仅仅反映了个人的幸福感,而且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8.幸福水平的三组决定因素:设定点、境况、目的性活动。
哈佛大学幸福课观后感
哈佛大学幸福课观后感人文学院刘允 100101005观看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知道了人的一生应当积极追求的是幸福,幸福感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每个人应当追求的目标中的终极目标。
没有幸福感的人是可悲的,也注定一生是悲惨的。
只有幸福的人群才会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取得成功,包括荣誉,地位、收入、友谊以及健康。
从明天起我应当积极努力做一个幸福的人,它将会是我一生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
从泰勒·本-沙哈尔的讲课中我了解到幸福是什么,它不是崇高的荣誉,炙手可热的权力,更不是享用不尽的金钱,而是快乐地追求有意义的事情。
幸福是一个持续的状态,不是短暂的快感,是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理想,是需要不断努力追求的结果,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是需要每个人积极地争取,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经营,去打造。
就如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雕琢,敲掉大卫身上多余的石头,摆脱束缚,才会的得到幸福。
马克思说过:“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概念的源头是需要和欲望。
如果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现实性和人的幸福也就是一句空话。
马克思把人的幸福和人的需要看作不可分离的。
他认为人的自身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就“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
在这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格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幸福———人类一切企求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自然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前,是无法达到的。
”不容置疑,满足人的需要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无不是为满足人的一定的需要而展开的。
由此可见,幸福的基本条件是需要。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是不是就真正幸福了?那么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想幸福的人应当是这样的。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感想
幸福笔记(一)
容器的容量与形状的例子让我有了第一个感悟,那就是改变我们形状的东西是我们自身对事件的认识,而不是事件本省。
任何人都知道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是多数人都会把好事跟坏事分的特别明确,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
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刻意增加容器的容量,而是改变它的形状。
同样的一块石头,有的人只看到了石头,米开朗琪罗却看到了一尊雕塑。
“快乐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而不是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所以需要变形。
大多数人长期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形状,这个形状可以归结为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我们被禁锢在这样一个由自己内心铸造出来的城堡里,认为那是不可攻破的。
我们在不快乐的时候会从潜意识当中禁锢自己,无法从积极的方向去考虑问题,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不愉快的心情。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道理谁都懂。
可是懂道理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按照所谓的道理去做,或者压根就没有行动。
就是Tal教授所说的“常识并非那么平常,特别是运用于实际”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卫,无论哪块石头,只要它阻碍了大卫的诞生,那么就应该凿去,否则我们无法把懂得的常识变成真正的行动上的常识,也就无法拥有快乐的精神状态。
帮助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第一堂培训课做了一分钟的冥想,一分钟过后每个人都想到了让自己幸福的时光,不是那一分钟有什么魔力,而是我们平时都忽略了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
既然一分钟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那么幸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不去忽视,勇敢去做。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The Science of Well-Being)是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幸福和快乐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了幸福并不是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与我们的心态和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课程中,教授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表明,金钱、地位和外部条件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相反,内心的平静、满足和喜悦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感恩和满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
其次,课程还教会了我一些实用的幸福技巧,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追求幸福。
比如,我学会了通过感恩日记来培养感恩之心,每天记录下自己所感激的事物,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增加幸福感。
此外,我还学会了通过行为改变来提升幸福感,比如多做一些善事、多与他人交流、多参与社交活动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和满足。
这些技巧在我实际生活中得到了验证,让我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有效的方法。
最后,这门课程还让我认识到了幸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追求幸福。
幸福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追求,也是我们社会的需要。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幸福,也要关注他人的幸福,通过分享和帮助,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幸福的感受。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比如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过度比较和攀比等,这些都会让我们迷失在幸福的道路上。
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幸福的归属。
总的来说,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让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哈佛:幸福课——养成良好习惯感想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看了这节关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哈佛公开课后,我意识到习惯之于性格的重要性。
坏的习惯可能使我们变得懦弱、拖延,而好的习惯却可以让我们克服恶习,终身受益。
一如约·凯恩斯所说:“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正所谓“三思而后行,”在任何行为动作发生前,都是人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
思想散漫,则人的行为也是拖延的;思路清晰,则人的行为也是自律的,一个人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其行为的好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也是由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行为堆积起来的,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一个冗长而复杂的过程,的确,这就像你用右手写字突然要尝试用左手写字一样困难。
然而,有一条捷径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得养成好习惯,那就是把你需要养成的习惯当做像刷牙一样例行公事,而不是像任务一样来完成。
例如,习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把所有的疑问都堆积到考试之前,习惯性的预习、复习、做题,然后当考试来临时,自然会胸有成竹,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当然,习惯之于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隅,关于作息规律,人际交往,个人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性格,而在当今这个“始于颜值,终于才华”的时代中,一个有趣的灵魂可能会更有机会在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改变命运。
哈佛大学幸福课观后感版
2. 学会面对挫折
NO.2 学会面对挫折
成功没有快捷方式,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和挫折。 不要让挫折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3.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
不要等到真的发生悲剧才知道感激,现在的每一天 都蕴藏着无尽的幸福:在房间里、餐桌上、身边的 朋友、远方的父母„„有太多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 只是我们都习以为常。感激带给人类的是最为单纯 的快乐,培养感激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感 激成为性格的一部分。每天把一两件习以为常的事 变成我们感激的对象,可以是看到的第一个人、最 常走过的路或者一次深呼吸。
好的东西就像一粒种子,给它阳光水分它就能发芽 生长,反之只会枯萎而死。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 潜能,但大多数人的潜能都因为没有得到发掘而逐 渐磨灭。 多数人习惯处于疾病模式——如果我感 到抑郁,一定是因为我情绪出了问题,我要做的是 解决这个问题,克服抑郁;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健康 模式:如果我感到抑郁,一定是我不够快乐,我要 做的是让自己更加快乐。疾病模式虽然是解决问题 的有效方式,但仅处于疾病模式还不够,还需要再 往前一步。同样地,仅仅努力避免不幸福并不能让 我们更幸福,想要更幸福,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优点 和潜能,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
15
我们往往夸大了结果的影响,中彩票头奖并不会幸 福一辈子,幸运者在中奖一段时间后会很快回到以 前的幸福水平,有的甚至还会更糟;一次失败的入 学考试并不会让人郁闷一辈子,实际上入学后两周 就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仍然可以像之前一样生活。 享受过程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只是我们往往太在 意结果而忘了享受过程。无论结果是喜是悲,都暂 且将它放下,将自己从对结果的期待或担忧中解脱 出来,享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从来不会体验到消极情绪:一种 是精神病人,一种是死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来 不会失败:死人。除了精神病人和死人,每个人都 会焦虑、抑郁,每个人都会犯错、失败,就像一年 有春季也有冬季,天气有晴也有阴,月亮有圆也有 缺,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准许自己为人,全然接 受自己,接受自己积极的情感也接受自己消极的情 感,接受自己的优点美德也接受自己的缺点过失; 准许别人为人,感激别人的无私奉献也宽容别人的 无心之过,没有人完美无缺、至高无上,也没有人 一无是处、十恶不赦。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幸福不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和精神上的富足。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幸福课应运而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哈佛幸福课,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课程中提到,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这种满足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或物质条件,而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和态度。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从内心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感恩、宽容和乐观,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在课程中,我还学习到了许多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比如每天写下一些感恩的事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这些改变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通过学习哈佛幸福课,我还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中提到,追求幸福并不意味着逃避困难和挑战,而是要学会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从中汲取力量和成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总的来说,哈佛幸福课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实践和追求幸福。
我相信只要我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拥有更加幸福美满的人生。
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观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后有感
观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后有感犹豫过,要不要现在就写下这些东西。
因为原计划,重新看一遍,并系统整理后,才拿出来见人。
但既担心自己日后又因为这样那样的不是事情的事情耽误了懒惰了,又想早日与别人分享这些东西,所以,直接写一点吧,简单,直接,实用。
Tal在讲到这点时,卖了很大的关子,答案揭晓时,哗然——每周四次,每次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每天十五分钟的冥想;每天睡足八小时;每天至少十二个拥抱。
做到以上这些,会更幸福。
体育锻炼。
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似乎所有人都会在身边至友亲朋身体出现问题时,生出锻炼的想法。
又似乎大多数人都不会将这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尽早并切实付诸行动。
Tal 用数据论证了,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的治疗与恢复作用,对学生体重和成绩等的影响和改变。
并用自身作为例证,说明了锻炼和不锻炼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显著差异。
我不想发出一句虚无的呐喊,因为,我不是一个积极锻炼的人。
因此,我怀念,曾经有一段日子,几乎每天跑步。
冥想。
替代方法是,深呼吸。
Tal做瑜珈,所以,我想,他的冥想,更多的是与瑜珈相关的。
其实,佛教里有冥想,气功里也有,太极里?不清楚。
冥想,听起来很神秘,或者说很虚的东西,其实,是可以务实的。
唐德刚在《书缘与人缘》里提过,姐姐曾经受到了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打击,一度很萎靡,但后来,他再见到姐姐时,发现姐姐活力充沛,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岁。
如果这话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我很可能会觉得夸大其辞。
但一个专于口述历史的学者,一名国外大学的教授,胡适先生的弟子,尤其是,当你读过他那本称不上是历史文献的集子时,你会相信,唐德刚的文字。
有时,看起来很虚的东西,不见得不起作用。
有时,对待国内传统的东西,不该戴着有色眼镜。
睡眠。
睡觉?谁不睡?睡觉?不浪费时间吗?仔细想想,每天能够睡足八小时的,好像并不普遍。
我自认为做学生以来,时间较以往宽松许多,心情也较以往放松许多,但算下来,也很少有睡够八小时的时候。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二篇)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哈佛幸福课》是一本由哈佛大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所著的心理学书籍。
通过分析科学研究和心理学理论,作者试图探索人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增加幸福感。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并有很多的感悟。
首先,这本书明确指出幸福感不是外在因素所决定的,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大量的科学研究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如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有限的,一旦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金钱的增加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人际关系对幸福感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交网络可以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慷慨乐施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等等。
这些结论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认识到幸福感是可以从内心培养和掌握的。
其次,书中提到了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用来增加幸福感。
作者提出了“满意感三明治”、“感恩日记”、“积极心理的实践”等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幸福。
通过试行这些方法,我发现它们确实有助于提升我的幸福感。
尤其是感恩日记,每天晚上写上几个自己当天感激的事情,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物,提高了我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此外,我也认同作者对幸福感的定义。
在书中,作者提出幸福感是由满足感、快乐感和意义感组成的。
这个定义对我来说非常合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追求满足感,我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经济需求,使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通过追求快乐感,我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愉快和享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追求意义感,我能够找到生活的目标和价值,让自己感到有意义和有存在感。
这三个方面的平衡是幸福感的关键。
总的来说,读完《哈佛幸福课》我对幸福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幸福感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因素,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态度去培养和追求的。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去提高的,并且对于我个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会继续努力去追求幸福,并将书中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更加幸福和满足。
哈佛幸福课心观后感
哈佛幸福课心观后感《哈佛幸福课》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下面小编收集了哈佛幸福课心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一:哈佛幸福课心观后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
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
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
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
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
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
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
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
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
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范文
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范文篇一:哈佛幸福课读后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寒假,读了《哈佛幸福课》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这种幸福的课堂真谛真是感人至深。
想起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
这也时刻告诫这我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这种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衡量幸福的标准可能是,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建立美满的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这个人就是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
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他从梦想的幸福起笔,到幸福是什么,再到测测你的幸福感,最后落笔于幸福其实很简单,六部分层层递进,阐释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书中讲到连体的双胞胎,她们认为连体没什么,不影响彼此的生活,她们觉得生活的很快乐,心情愉悦、兴高采烈和积极向上,当人们问起她们是否愿意进行外科分离手术时,她们断然拒绝,而我们却觉得她们不幸福,因为彼此不能独立的生活。
这也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
从书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观后感
放假回来这几天总是有一种闷闷不乐的感觉,很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按理说过年应该开心才是,父母和往常一样在家张罗一切,作业的完成和生活也一切顺利,可是这几天总是有一种焦躁感。
于是带着“如何更加幸福快乐”的疑问把Tal教授的幸福课视频看完,不能说看完就变得快乐幸福了,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得到了启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讲师——Tallben Shahar老师,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重新认识到了什么是幸福。
在词典中,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候的状态。
但幸福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
Tall老师坚定的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这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想要成功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幸福吗?他在课程中说到:是不是幸福的人不会有失败,不会有挫折?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幸福的人从来不回避失败,他们把失败作为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失败去发现自己潜在的弱点,去寻找弥补自己薄弱环节的方法,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幸福课程中,Tal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Fail to learn orlearn to fail”(从失败者学习),成功者并不是生来就成功的,他们往往是那些失败最多的人。
所以在追求我们自己的目标时,永远记住我们学会走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爬行,不断摔倒练习,最后才能够优雅地迈步。
而在这个过程中,迈出的勇气至关重要。
而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前行。
(Courage is not having no fear but having fear and go ahead anyway)。
在心理安全的组织中,可以安全地讨论过失,不会害怕告密,不会害怕摔倒。
这样的组织才可能会是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因为员工有机会从失败中学习。
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世界在改变,人也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只会盲目的追求自己那所谓的幸福,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
Tal老师的幸福课能让我们重新定义幸福,能让我们对幸福有更多的了解。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哈佛幸福课读后感范文一这本书名很山寨,但绝对值得一读!正如我的一位女性老师所说的,能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这样的一本书,何曾与网上热播的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相关呢?出版商们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将这本《tumblingonHappine》非要硬译为《哈佛幸福课》〔也许他们是正确的,因为这本书曾以《撞上快乐》发行过不成功的一版〕。
在对沙哈尔教授表示敬意的同时,对吉尔伯特教授来说,这又是何等地无奈啊!《哈佛幸福课》读后感范文二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开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
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
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局部。
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
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开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
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
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
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
《幸福课》观后感
《幸福课》观后感《幸福课》观后感(精选3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幸福课》观后感(精选3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幸福课》观后感篇1幸福是什么?按专业的术语来说——幸福,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
而在大部分人口中——幸福,是个人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是短暂的,是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
在看了“幸福课”的公开课视频后,我对幸福又有了新的定义——幸福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只要做着令你快乐、使你投入、拥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幸福。
幸福并不是一种随机现象,一切都只是角度问题,对于相同的一件事,不同的角度,能产生不同的感受,所谓的幸福就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只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任何事,你就会感觉到快乐、感觉到幸福。
而我们要怎样才会拥有乐观呢?如果想改变不好的事物,不妨想想这些事物的好处。
就好像当我们想改变自己的某些品质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想——不想冷酷,但这说明我们严肃认真;不想太容易相信别人,但这说明我们善良;不想拥有罪恶感,但这说明我们有责任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
成功的经验能增加人的自我效能,没有什么比成功本身对成功更好的催化剂,对自我的认识和感知使人们进入了良性的循环、并保持这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要先塑造习惯,才能让习惯改变我们。
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因为我们在追求自己在意的事,还可以解决内在的心理冲突,如果我们有选择,那就是快乐的预示。
十九世纪的WilliamJames说,“我时常觉得定义一个人性格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特定的心理,或道德态度,他们出现时,他觉得自己最为积极和活跃,在这种时刻,他内心有一个声音说,‘这就是真的我!’”当你按照你的人格力量行为时,你会觉得充满活力和动力。
运动与冥想。
实验表明,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培养人乐观、积极向上用于进取的精神;可以收获乐趣,找到信心,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冥想不仅仅可以使人感觉舒畅,心情平和,还可以改善脑结构,实实在在地健脑,有实验表明,冥想者的大脑皮层在一些地方比普通人更厚;除此之外,时常深呼吸,也能增加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压力与自我和谐的目标
自我和谐的目标,乃是发自于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
这些目标既可以“整合自我”,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选择。
这些目标必须是被选择的,而不是被加附在我们身上的,是产生于想散发自我光辉的心态,而不是为了去秀给谁看。
因为我们在追求自己在意的事,更加增加了人生旅途的乐趣,增加了幸福感。
追求这个目标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内在的心理冲突。
它可以帮我们解决焦虑、疑惑,解决有关存在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在这儿?"我们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的时候,这就是不快乐出现的时候。
制订了自我和谐目标,能集中精力于我们十分想做的事,同时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会更有动力。
同理,解决人际间或组织间的冲突,最好办法就是制定一个协调的目标,使得冲突的双方都参与其中,并内在地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