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9分,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
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关于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
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
然而,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
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
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
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
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
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泗县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注:此卷学科网扫描版名字被改为安徽省太和中学第二次月考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t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
一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
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一不知勤学旱,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
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未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
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 “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 “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泗县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2016届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50分)1.《论衡·效力篇》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A.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统治者对士的依附性增强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2.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3.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4.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
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
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
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
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
”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5.“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
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由此可知:A重商成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其领导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远远高于儒士6.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
安徽省泗县二中高二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布依族民居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
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7000 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
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
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
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
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典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
中厅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无论是传统的木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情况下分上、中、下三层。
由于布依族是田间劳作的农耕民族,所以其居住空间也与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与其思想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中层是房屋的主体,里面包含有火塘、伙房、中厅(堂屋)、卧房。
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生活场所,根据房屋的形式火塘有不同的设置,居住在平地楼的布依族,火塘一般设在一楼,但对于大部分的布依族而言,火塘都设置在二楼堂屋靠里侧一间,在室中间挖小坑,四周垒石条或砖,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般置放三角铁架,用于安放烧饭煮菜的锅具。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18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流——上海抽象艺术大展”,汇集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热衷抽象艺术实验的代表性画家,酝酿时间之久、参展画家之多、绘画形式之丰富与学术气氛之浓郁,都前所未有,引发了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同样,也未见专业的艺术评论相应地跟进。
面对类似新起的艺术样态和各种门类艺术的跨界实验,文艺评论不能视若不见,一味拒斥。
相反,应克服滞后的惰性,主动进行回应,基于一种深入而充分的理解,给出精准而深刻的说明。
为此,批评家需要提醒自己,尽可能地将评论建立在价值理论与交往理论相统一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具备如瑞恰兹所提倡的基于“高度发达的事实感”的敏感。
即在诠释创作现象和作品意义时,能终基于当下的事实,使批评始终保持活跃的“现场感”和“既视感”,而不仅仅做托多洛夫所说的“教条论”或“印象主义”的空谈家。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者,既不能一味放大评论者个人的趣味,也不能只让人听一种声音。
他理应养炼自己的人生洞察力,并懂得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以便能让自己真正深入作品的内里,由对艺术家“精神前史”的追索,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
但从客观现实所见,差距显然存在。
有的评论家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很难摆脱惯常的陈词与套路。
一旦隐去姓名,根本看不出是他在写;待隐去所评论的对象,又几乎看不出他在写谁。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语文】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届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A项,以偏概全。
由原文“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和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可知,读者不是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问题。
C项,缺少前提条件,对象错误。
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就必须……”可知。
D项,无中生有。
原文无“知识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的说法。
)2.C(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3.D(A项,假设关系不成立。
由原文“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说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
B项,绝对化说法错误。
由原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C 项,曲解文意。
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4.【C】C项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1节,原材料表述为,“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
”C选项,漏掉了“仅芯片”这个重要的信息点。
以整体代部分,理解有误。
故选C。
5.【B】材料三图表“2010—2019 E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芯片产业需求与国内芯片供应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A项“提供全覆盖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一的第2段,原材料表述为,“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选项A是“全覆盖”,以偏概全。
C项“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3段,原材料表述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选项C,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
D项“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就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四的第3段,表述为,“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泗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月考试卷答案1.C【解析】“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能对夏文字的横空出世抱有希望”错,原文是“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
2.C.【解析】“夏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未阐述3.D【解析】A“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错,原文是“甚至有可能”。
B“晚商前的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错,原文为“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早期文字…之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错,据原文“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不存在条件关系。
4.D (“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原文没有依据。
)5.A (“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原文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6.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7.B. “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错,“天色渐渐亮了”是对漫长的等待时间的具体化描写。
8. 爱子心切。
为了儿子.六十五岁的爹愿意徒步一百八十里去取高考复习资料。
信心十足。
父亲不惧路途遥远,表示一定能找到书并准时回来。
坚强倔强。
长途跋涉以至于双脚都走出了血泡,他却不以为意。
(每点2分)9.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通过“一只血脚”等从侧面表现出老人一路跋涉的艰辛,表现出一片深沉的父爱。
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老人路上的艰辛“我”并未亲见,这样处理更真实自然。
(每点2分)10.B11.D12.B13.(1)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
(2)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呢!”14.C(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B 选项张冠李戴,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艺术家,而非文艺评论者.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析】A 选项“得出文章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滞后”,理解有误;B 选项文中列举歌德说及自己读莎士比亚的感受论证了“有些评论喜欢玩术语,说黑话”,分析有误;C 选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特别强调”,表述有误.3.【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A 选项“主要原因是对大众一种不当的傲慢”中“主要原因”,表述不当;C选项“这些都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表述绝对,强加因果;D 选项说明现代人“精神的匮乏和对艺术的不敏感”于文无据.4.D(“实际上是母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错。
也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母亲不习惯城市生活也完全可能是真的。
)5.①美好的生活不再以及即将亡命天涯所引发的内心的酸楚之情。
②不能再见到母亲、不能再对母亲尽孝的愧疚之情。
③听到母亲拍死蚊子说的话后,内心忽然产生的恐惧之情和自首之念。
(其他情感言之成理亦可得分,)6.①结构上,照应了文章标题。
②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开始时说“明天要去趟更远的地方”,但母亲的话使他内心受到触动,动摇了“他”出逃的打算,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最终返回龙城自首。
③主题上,深化突出反贪腐的主题。
“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予人警示,意味深长。
7.B【解析】“母夜梦异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以绀莲华与元吞之”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8.D【解析】D项,“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错误,“谒”作名帖讲时,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常是在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
泗县一中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翻箱倒柜(fān)B. 荒无人烟(yān)C. 喜出望外(wàng)D. 惊涛骇浪(h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场篮球赛,他跑得满头大汗,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B.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
C.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见提高。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再看。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B. 春天的阳光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暖着大地。
C.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D.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由于它经过春雨的滋润。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老李头儿瞪大了眼睛,好像要把那对老花镜瞪出眼眶来。
(眼眶:眼睛周围的眼窝)B. 他瞪大了眼睛,想看个究竟。
(究竟:最终的结果)C.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独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D. 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一定要考好!”(念叨:心里想着)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你一定要看看。
”他对我说。
B. “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我问。
C.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小说。
”他回答。
D.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他问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兰亭集序》中,作者对“天下第一行书”的评价是什么?8.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怎样的情感?9.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0. 《春》中,作者用“一切生物都像春天一样有生气”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春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要概括《岳阳楼记》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泗县二中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荒谬(miù)恣意(zì)震慑(shè)B. 融化(róng)嘈杂(cáo)混沌(dùn)振聋发聩(kuì)C. 蹒跚(shān)嫉妒(jí)谨慎(jǐn)融会贯通(huì)D. 考验(yàn)憔悴(cuì)突兀(wù)沉鱼落雁(y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我们学校决定对所有考试试卷进行加密处理。
B. 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明白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但是还是不会做。
C. 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失常,与冠军失之交臂,让人惋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的语言流畅,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B. 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同学们都感到压力山大。
C.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丽影绰约:美丽的身影柔美动人。
B. 纵横捭阖:形容言辞锋利,能言善辩。
C.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D. 雕虫小技:指微不足道的技艺。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变换:他勤奋好学,因而成绩优异。
B. 原句:这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变换:全校师生对这次活动热烈欢迎。
C. 原句:我国科学家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变换:在太空探索领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原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变换: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答案】1.A2.D3.C【解析】1.A项曲解文意。
依据第1段第1、2句判断。
2.A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项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项以偏概全,“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3.A项“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
B项“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文无据。
D项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论述类【难度系数】4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
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
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大学》,其言高明,诸父惊焉。
嘉定十三年,举进士。
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进左司郎官,未行,移福建兼知.建宁。
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
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而尊畏之若是。
”众感悟,为之衰.止。
兼转运判官,以侍御史周坦论罢。
光州布衣陈景夏上书云:“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
”又四年,起为广东转运判官,寻为大理少卿。
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
嘉兴吏因和籴受赇百万,恢被旨虑囚,减死。
景定初,为中书舍人。
林希逸奏恢守法奉公,其心如水。
权刑部侍郎。
豪有夺民田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为以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事,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
召赴阙.,辞。
度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
郊祀礼成,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恢历仕所至,破豪猾,去奸吏,政声赫然。
尝因轮对曰:“此臣心恻隐所以深切为陛下告者,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
”参知政事董槐见而叹曰:“吾等有惭色矣。
”他日讲官因称恢疏剀切,愿容纳。
理宗欣然曰:“其言甚直,朕何尝怒直言!”经筵①奏对,诚实恳恻,未尝不从容谆至。
度宗至比恢为程颢、程颐。
恢侍其父疾,涤濯拚除之役不命僮仆。
年八十有七,临终,举卢怀慎卧箦②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③,作书别亲戚而后卒。
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谥文肃。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有删改)【注】①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②箦:竹编:床席。
③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
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福建兼知.建宁知:主管。
B.众感悟,为之衰.止衰:懈怠。
C.召赴阙.,辞阙:朝廷。
D.遗表闻,帝辍.朝辍:停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B.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C.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D.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恢少有才华,后考中进士。
包恢年少的时候就为父辈们的门人讲《大学》的内容,见识很高明,父辈们很惊异;他在嘉定十三年时考中进士。
B.包恢善于揭示本质、说服百姓。
闽地祭祀“五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恢说,五个孩子一起出生只有猪狗能做到,人这样应该不是神而是祸害。
C.包恢为官刚正,受到百姓好评。
包恢因为与侍御史周坦争论太过激烈被罢官,光州有一个布衣陈景夏上书称赞包恢刚正不屈,说周坦污蔑了包恢。
D.无论是上疏还是廷对,包恢都敢于直言,受到皇帝的喜爱。
比如理宗就说,包恢直言,他从来没有生气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
(5分)(2)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
(5分)【答案】4.B5.A6.C7.(1)当时,海盗作乱,包恢自身乘车上路,调遣军队屯驻、安营扎寨,一天之内,汇集各路军马镇压了他们。
(2)陛下的同情之心就像天地日月一样,而那些封闭它并且蚕食它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亲信啊。
【解析】4.“衰”在句中是“减少”的意思。
5.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也”一般用在句尾,“者”之后常有停顿,“则”之前经常停顿等等。
6.“以侍御史周坦论罢”中的“论”的意思是“控告、举报”,引申为“弹劾”,这句话的意思是包恢因为周坦的弹劾而被罢免官职。
7.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
(1)“是”,指示代词“这”;“为”动词,作;“就”,上;“一旦”,一天(2)“如”,如同、好像;“闭”,封闭;“食”,蚕食;“近习”,身边的人。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难度系数】4(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8.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试作简要赏析。
(5分)9.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潮湿而显得厚重凝滞,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2分)。
创设了潮湿阴冷、朦胧迷茫意境(1分),表现了作者凄凉、沉重的心情及内心的迷惘(2分)。
9.①用典。
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