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第二篇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其特点是心肌血供障碍而致心肌缺血,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
是中老年中常见的严重心脏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三大要素。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决定着临床症状,冠脉轻度狭窄时(<50%)临床上可无心肌缺血表现,重度狭窄时(>50%~70%),可引起心肌缺血发生症状。
冠脉狭窄与闭塞最常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较少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可仅限于一支,也可同时多支受累。
冠心病的临床表明可多种多样,其临床分类也有多种,1979年WHO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5类。
本文主要介绍心绞痛。
心绞痛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氧平衡失调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胸骨后历时短暂的压榨样疼痛为其典型表现,每因劳累、精神刺激、寒冷及饱餐后诱发。
在祖国医学中属“真心痛”、“胸痹”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主干及心外膜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或肥厚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微循环血供,使心肌内积聚了过多的代谢产物或产生不正常的产物,刺激心脏内传入性交感神经末梢,及缺血性心肌的异常牵拉成为引起疼痛的机械性刺激因素。
2.病理 当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发生高度狭窄时,狭窄部位的阻力即对血流起着重要的阻碍作用。
若在平时休息或一般活动状态下,其远端的微动脉几乎充分扩张,血流量尚能满足心肌的需要,但其储备力却较正常人大为减少。
若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对降低动脉部位的阻力起着重要作用,但往往不足以产生充分的代偿作用。
当心脏负荷加重及所需的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即不能进一步相应地提高,以满足心肌的需要,于是出现暂时的血液供不应求,即心肌缺血、缺氧,并由此引起心绞痛发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名词解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
指的是心脏血管中的冠状动脉受到梗塞,也就是血栓或脂肪瘤的损害,从而影响血液流通。
当冠状动脉被堵塞,它们供应给心脏的血液受到限制,而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组织坏死,从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CAD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最常见的是胸痛,因为心脏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成分而受损。
心绞痛也是一个典型的症状,这是一种发作性的疼痛,可能会影响胸部,上腹部,肩膀,手臂或颈部。
此外,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疲劳,颤抖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
CAD的发病率普遍增加,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这使得人
们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例如,饮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缺乏足够的运动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这也会增加患有CAD的风险。
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血糖控制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而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支架置入术(PCI)等。
CABG是指将一条活着的血管移植到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上,以改善血液流通;而PCI则是
把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以支撑开血管,使血液能够流通。
C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尽早采取行动来预防。
应
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合理搭配饮食,控制血压,戒烟限酒,以及定期做心血管系统的体检等,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心脏健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 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因冠状 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 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类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检查有心肌缺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 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
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常规心电图 半数病人在心绞痛未发 作时心电图正常,但也可有st段和t波的非特 异性异常及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导联上常见以R波为 主的导联上st段压低(≥0.1mv)的心内膜下 缺血性改变,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 低平或倒置。
鉴别诊断
心绞痛须与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神经官 能症相鉴别。 不典型心绞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须 注意与溃疡病、胆道疾患及膈疝相鉴别。 心绞痛放射至胸部或肩背部者须与胸膜 炎、肋间神经痛、脊柱或肩关节炎鉴别。
治疗
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治疗外,治疗重点 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减轻心肌耗氧,制止心绞痛 的发作及防止其复发。 长期服用Aspirin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梗死的发生 一、终止心绞痛发作 休息、停止活动,舌下含化 硝酸甘油、硝酸酯类。副作用有头昏、面红、心悸、 偶有血压下降,因此首次用药,应平卧片刻,必要 时吸氧,青光眼忌用。
(二)心电图连续监测
让病人佩带慢速转动的磁 带盒。以1-2个双极胸导联连续录下24小时心电图, 然后在荧光屏上快速播放并选段记录,可以从中发 现心电图st-t波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 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照。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 以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 发心肌缺血使其出现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常用 的有踏板和蹬车试验。受检者在活动的踏板就地踏 步运动或在特制的车上作蹬车运动。运动强度逐步 分期升级,观察及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即 刻2、4、6、8分钟的心电图,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 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0.08秒者为阳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鉴别诊断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心绞痛 ❖ 主动脉夹层 ❖ 肺动脉栓塞 ❖ 急腹症 ❖ 急性心包炎
24
.
鉴别诊断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5
.
治疗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AMI病人安全、迅速地转运到
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 ❖ 送达急诊室后应力争在10~20分钟内完成病史采集、临床
❖ 避免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 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治疗。
39
.
治疗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的治疗
❖ 右室心肌梗死治疗上与左心室梗死有所区别,宜补充血容量,在24小 时内可静脉输液3~6L,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或PCWP达15~18 mmHg。
❖ 若补液500~1 000 ml后血压仍不回升,应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例如 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
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1.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2. 伴或不伴有病理性Q波 3. R波减低 4. T波倒置
15
辅助检查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背
面
离
对
梗
梗
死
死
区
区
的
的
导
导
联
联
16
辅助检查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心电图动态性变化
.
超急性期改变 • 起病数小时内 • 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T波
.
治疗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 直接PCI注意事项 ❖ 发病超过24小时、无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和心电稳定的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1. 动脉粥样硬化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心绞痛4.心肌梗死5.原发性高血压6.高血压脑病7.心脏向心性肥大8.风湿病9.阿少夫小体10.绒毛心11.心瓣膜病12.瓣膜狭窄13.瓣膜关闭不全14.心力衰竭15.心脏紧张源性扩张16.端坐呼吸17.心性哮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1.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弹力肌型动脉和小动脉。
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均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
3.主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前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5.心绞痛发作常持续数秒钟,经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
6.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病例有血栓形成或粥瘤性阻塞。
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常出现病理性Q波。
8.透壁性心肌梗死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供血区。
9.心肌梗死6小时后,梗死灶心肌呈苍白色。
10.心肌梗死后第4-6周梗死灶瘢痕形成。
11.室壁瘤常发生在梗死的急性期。
12.原发性高血压时主要累及小动脉及弹力肌型动脉。
13.细动脉硬化性固缩肾时,肾皮质变薄,肾盂周围脂肪变性。
14.原发性高血压时,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硬化。
15.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中年,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
16.动脉瘤是指动脉或静脉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
17.风湿病是一种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18.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链球菌胞壁的C 抗原和M 抗原有关。
19.典型的风湿性肉芽肿多发生于脑、皮肤等部位。
20.儿童风湿热患者中,多数有心脏炎的临床表现。
21.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22.风湿性心肌炎时,Aschoff小体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前壁。
23.心瓣膜病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
24.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在心尖区常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5.主动脉狭窄时,X-线检查可见心脏呈梨形。
26.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特征为心肌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变性或坏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胸骨后发作性剧痛。
其特点为阵发性心前区剧痛或压迫感,可放射至左上肢或颈、下颌部。
发作时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恐惧、出冷汗、四肢发冷,疼痛持续数分钟。
多在劳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后突然发生。
如发病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肌梗塞。
【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面色变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3、注意观察用药疗效。
【护理措施】1、心绞痛发作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喧哗。
2、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遵医嘱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监测生命征,直至缓解。
3、患者感胸闷时可予间断吸氧,发作频繁时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满足生活需要。
4、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5、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应用扩血管药物,注意滴速及血压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剂。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掌握活动量:(1)活动量需逐渐增加,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
(2)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可以选择散步、骑车、太极拳等轻柔的活动项目。
(3)在任何情况下,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指导患者随身携带“保健盒”。
3、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
4、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避免饱餐,增加饮食中粗纤维含量,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5、戒烟酒,不饮浓茶、咖啡。
6、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适宜。
7、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服药无效,应立即就诊。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六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管腔狭窄2. arteriosclerosis(动脉硬化)①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②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只有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时,才称CHD4. angina pectoris(心绞痛)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5.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6.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内膜下心肌梗死)①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②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分布的坏死7. 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透壁性心肌梗死)①病灶较大,最大径大于2.5cm,累及心室壁全层;②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8.ventricular aneurysm(室壁瘤)在梗死急性期或愈合期,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在心室内压作用下梗死区局限性向外膨隆,可继发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紊乱及左心衰竭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肌病变10. prim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①原因未明;②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和肌性小动脉硬化;⑤常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病变11. 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心脏向心性肥大)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12.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①高血压患者;②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血压骤升;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④脑水肿或伴点状出血13.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急进型高血压)①多见于青中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17.3kPa(130mmHg);③病变进展迅速,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④较早出现肾衰竭14. aneurysm(动脉瘤)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常见于弹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5 4 1 . 4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2 . 0 1 8 6 , 0 2
冠状 动 脉 粥样 硬化 性 心脏 病 心绞 痛 药 期 间停 止 服 用其 他 药 物 ; 对 照 组 采 用 用 成 组 设计 秩 和 检 验 。 P < 0 . O 5为差 ( 以下 简称 冠心 病 心 绞痛 ) 是 临床 上常 见 肠 溶 阿 司 匹林 1 0 0 mg口服 治 疗 , 1 次/ d ,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服 治疗 冠 心病 心 绞 痛 患者 , 疗 效满 意 , 现 血脂 及 血 压 的 变化 。
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优 于对 照 组 l _ 2 . 4 7 2 , P = 0 . 0 1 3 ) 。 见表 1 。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 4周后复查, 2 . 2 两 组 血 脂 的变 化 情 况
的心血管疾病,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服药 3~ 4周, 发作 时采用硝酸甘油舌
( A MI ) , 其病 死 率 较 高 , 严 重 的危 害 了人 下含 服 。服 药 期 间 监测 心 电 图 , 观 察 患
2 结 果
们的身体健康 … 。笔者采用辛伐他汀 口 者心绞痛临床 症状有无得到改善, 检测 2 . 1 两 组 治疗 效 果 比较 治 疗 组 效 果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目的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临床分型。
典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特点、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原则与抗心绞痛药物的应用。
2.熟悉临床分型、常用诊断技术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1.概述:冠心病的概念、流行病学,易患因素。
心绞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与病理。
3.临床表现:(1)典型心绞痛;(2)不典型心绞痛;(3)心绞痛的分类:①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②自发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4)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概念。
4.实验室与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糖耐量等。
(2)心电图检查:静息、发作、运动及动态心电图。
(3)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检查。
(5)磁共振及超速CT。
5.诊断。
6.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其他病因所致的心绞痛;(3)急性心包炎;(4)肌肉、骨、关疾病;(5)肋间神经痛;(6)食管、胃、及胆囊疾患;(7)心脏神经症。
7.治疗:(1)发作时治疗:①休息。
②药物治疗: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2)缓解期治疗:①一般治疗。
②有关疾病的治疗。
③抗心绞痛治疗:硝酸酯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④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氯此格雷、双喀达莫)。
⑤其他治疗。
(3)介入性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5)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
8.预防。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病案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2.熟悉并发症及其的抢救措施。
3.了解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1.发病机制与病理。
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主要症状(疼痛、心力衰竭、低血压与休克、心律失常、胃肠症状、其他症状);体征。
3.实验室与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①血象与红细胞沉降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什么具有哪些常见症状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242020年 第29期说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很多人非常陌生,其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冠心病”,这到底是种什么病?有何具体表现呢?希望通过本文分享,可让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进一步的了解。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什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coronary disease),是指一种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一般将冠心病分成5大类,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疾病两大类。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一般划分为:(1)可改变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超重/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社会心理因素等。
(2)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如家族史、性别、年龄等。
很多时候,患者在季节变化、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大量吸烟与饮酒等情况下诱发冠心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何症状?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一般表现为发作性绞痛或者压榨痛,也可伴有憋闷感。
国际上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分级法,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分级:(1)Ⅰ级表示步行、爬梯等日常活动无心绞痛发作;(2)Ⅱ级表示日常活动因为心绞痛受到轻微限制;(3)Ⅲ级表示因心绞痛,日常活动受到明显限制;(4)Ⅳ级表示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表现心痛报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动脉壁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 窄或闭塞的疾病。它是心脏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高血 压、吸烟和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导致动脉壁内层受损,形成斑块,最终导致 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表现心痛报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导致心肌缺血和 心绞痛。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该病的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诊断后的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
心脏病的定义和背景
心脏病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 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它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情表现和常见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和心悸等。这 些症状常常在体力活动后出现。
心痛的特征及其诊断
心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症状之一。它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疼痛或不适。对心痛的诊 断通常包括心电图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 定期运动和控制风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筒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分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冠心病。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家族史,其他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后,进食许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一、心绞痛【概念】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痉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时,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
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酗酒时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肩、左譬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上囊部等。
胸痛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煞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举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临床上男性多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发病率更高。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静息时,约半数患者为正常,也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一)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堵塞,和〔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肌病。
(二)病因1血脂异常2三高高血压糖尿病肥胖3吸烟4缺少活动5家庭史6其它新发觉的危险因素: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胰岛素抵抗;凝血因子增高(三)分型无病症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四)心绞痛概述1概念: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导致心肌急剧的、临时的缺血与缺氧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2临床特征: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于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延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消逝。
4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及肥胖等危险因素。
有无劳累、情绪冲动、饱食、严寒、吸烟、心动过速以及休克等诱发因素。
了解病人的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法、工作性质及性格等。
(2)身心状况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范围约手掌大小,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
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锋利,不像针刺或刀割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病症缓解。
诱因:常由体力劳动、情绪冲动、饱食、严寒、吸烟及心动过速等诱发。
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冲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劳累之后。
诱因:常由体力劳动、情绪冲动、饱食、严寒、吸烟及心动过速等诱发。
缓解方法: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体征:发作时常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冷汗,局部病人有临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舒张期奔马律及交替脉。
(3)心理-社会状况-----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
(4)辅助检查----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发作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有确诊价值5医治要点:发作时医治马上休息;应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 克等
4、 持 续 时 间 : 每 次 逐 渐 加 重 , 3 ~ 5min 内 消 失 , 很 少 超 过 15min
5、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缓解
h
19
体征
体征 平常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心率↑,血压↑,表情焦虑 皮肤冷或出汗 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
非闭塞性血栓(白色血栓)
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
ST段压低和/ 或T波倒置
ST段抬高
不稳定性心 绞痛 (UA)
ST段不抬高的心 ST段抬高的急性 肌梗死 (NSTEMI) 心肌梗死 (STEMI)
h 急性冠脉综合征
7
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内皮细胞
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和基质)
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
动力性狭窄(痉挛)
h
14
心绞痛
心率 加快
心肌收缩 力加强
心肌张 力增加
心肌耗氧
冠脉 痉挛
循环血 量减少
冠脉狭 窄固定
冠脉供血
h
15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
心肌耗氧
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
心肌一过性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多肽 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鞘,经 胸1-5交感神经节→大脑
心绞痛(APh)
h
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h
3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
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 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h
4
冠心病分型(1979年世卫分型)
脂核
外膜
h
中层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
8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并扩展进入管腔
lipi脂d c核ore
血栓
→
外膜
h
9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绞痛: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 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分型:主要分为: 稳定型(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稳定型(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 观证据
心绞:呈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 心肌梗塞: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 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
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
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
h
5
冠心病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慢性冠脉病 (CAD)
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正常的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衰
h
6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性斑块和脆弱的斑块
管腔
脂核
纤纤维维帽帽 中中层层
管腔
脂核
稳定性斑块
稳定性心绞痛
易损斑块
破裂出血
h
10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定义: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主要 在胸骨后部,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 发生在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 硝酸甘油后消失
h
20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最常用 心肌缺血——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发作间歇
恢复正常 ⑴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1mV,T波改变 ⑵静息心电图:多无异常 ⑶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1mV持续
2分钟 禁忌症:AMI,UAP,HF,严重心律失常,急性疾病者 ⑷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24小时心电图 ST-T改变,心律失常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力) 心肌从血中提取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血流量的增加
h
13
心肌供氧
冠脉口径 ※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 剧烈活动时 可增加6~7倍 缺氧时亦可增加4~5倍 但冠脉狭窄时,冠脉扩张性↓→血流量↓(相对固定)
冠脉流量 灌注压=主A平均压
2.放射性核素检查:201TI-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血池扫描,PET。 可逆性改变。
男多于女,多40岁以上
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
受寒、急性循环衰竭
h
11
发病机制
机制:冠脉供血--心肌需血不平衡 心肌氧供与氧耗失衡(氧供、氧耗)
氧供:冠脉直径--冠脉狭窄、痉挛→供血 →氧供
氧耗:心脏负荷增加→氧耗 心肌收缩力、张力、心率决定心肌耗氧的多少 二重乘积:心率×收缩压
h
12
心肌耗氧
第二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h
1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2.熟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 3.了解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 肌病型以及猝死型冠心病的概念及其处理原则
h
21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 >
0.1mV
h
22
运动前
运动心电图
运动中
运动后
h
运动中 V3、 V4、V5导联 ST段水平型 下移 ≥0.1mv持 续2min以 上
23
动态心电图:纪录24小时,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 的心电图变化。
h
24
辅助检查
16
病理解剖
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直径减少>75%: 有侧支循环者左冠脉主干有更严重狭窄 无显著狭窄:15%,提示冠脉痉挛、 冠脉微血管病变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
h
17 17
病理生理
发作前
心肺顺应性降低:血压↑,心率↑,肺动脉压和肺毛 细血管压↑ 发作时
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左心室收缩力及收缩速度↓
射血速度↓,左心室收缩压↓
心搏量和心排血量↓ 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血容量↑ 左心室壁收缩不协调、部分室壁收缩减弱
h
18
临床表现
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1、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常 向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压榨样、紧缩性、闷胀性、窒息性,烧灼痛、刺痛、 绞痛,偶伴恐惧、濒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