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改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合集下载

第14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第14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4.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5、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

()6、溶胶粒子因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7、同号离子对溶胶的聚沉起主要作用。

()1-5: ××√×× 6-7: √×二、填空题1、溶胶(憎液溶胶)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 多相系统2、氢氧化铁溶胶显红色,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当把直流电源的两极插入该溶胶时,在____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是_____现象的结果。

负,电泳3、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胶体粒子带电符号相_____的离子。

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_____,聚沉值越_____,离子价数相同时,对于正离子,离子半径越小,聚沉值越_____,负离子的情形,与正离子相_____。

(填“同”或“反”“小”或“大”)反,大,小,大,反4.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为⎽⎽⎽⎽⎽⎽⎽;胶体粒子不动,而分散介质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

电泳电渗5. 胶体分散系统的粒子尺寸为⎽⎽⎽⎽⎽⎽⎽⎽⎽⎽⎽⎽⎽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统的有(1)⎽⎽⎽⎽⎽⎽⎽⎽⎽⎽⎽⎽⎽⎽⎽⎽⎽;(2)⎽⎽⎽⎽⎽⎽⎽⎽⎽⎽⎽⎽⎽⎽⎽⎽;(3)⎽⎽⎽⎽⎽⎽⎽⎽⎽⎽⎽⎽⎽⎽⎽⎽⎽。

1~1000 nm;溶胶(憎液胶体);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

6. 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的主要特征⎽⎽⎽⎽⎽⎽⎽⎽⎽⎽⎽⎽⎽⎽⎽⎽⎽。

高度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系统7.当入射光的波长⎽⎽⎽⎽⎽⎽⎽⎽⎽于胶体粒子的直径时,则可出现丁达尔现象。

大于8.溶胶的四种电动现象为(1)⎽⎽⎽⎽⎽⎽⎽⎽;(2)⎽⎽⎽⎽⎽⎽⎽⎽;(3)⎽⎽⎽⎽⎽⎽⎽⎽⎽⎽⎽⎽⎽⎽;(4)⎽⎽⎽⎽⎽⎽⎽⎽⎽⎽⎽⎽⎽⎽。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一、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B溶胶和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溶胶能产生丁铎尔效应;D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系统;B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不稳定系统;C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稳定系统;D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不稳定系统。

3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移动的是:( ) A胶粒;B胶核;C胶团;D紧密层4.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灵敏的方法是:( )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铎尔效应;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观察ζ电位。

5.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 ) A电泳;B电渗;C沉降;D扩散。

6.当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A一定使溶胶更稳定;B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加入量而定;D对溶胶稳定性没有影响。

7.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B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C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D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8.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 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透过半透膜;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的浓度不同;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9.对大分子溶液发生盐析的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大量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B盐析过程与电解质用量无关;C盐析的机理包括电荷中和和去极化两个方面;D电解质离子的盐析能力与离子价态关系不大。

10.有关胶粒ζ电势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比于热力学电势φ;B只有当固液相对运动时,才能被测定;C与胶粒的扩散速度无关;D不能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14-胶体与大分子-1

14-胶体与大分子-1

胶体与大分子练习题一、选择题1. 2 分(7205)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A) [(As2S3)m·n H+,(n-x)HS-]x-·x HS-(B) [(As2S3)m·n HS-,(n-x)H+]x-·x H+(C) [(As2S3)m·n H+,(n-x)HS-]x-·x HS-(D) [(As2S3)m·n HS-,(n-x)H+]x-·x H+2. 2 分(7206)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A) 是热力学稳定体系(B)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是动力学稳定体系(D) 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3. 1 分(7210)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4. 1 分(7211)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A) 灭火泡沫(B) 珍珠(C) 雾(D) 空气5. 1 分(7212)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A) 特有的分散程度(B) 不均匀(多相)性(C) 动力稳定性(D) 聚结不稳定性6. 1 分(7213)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7. 2 分(7236)用新鲜Fe(OH)3沉淀来制备Fe(OH)3溶胶时,加入的少量稳定剂是:()(A) KCl (B) AgNO3 (C) FeCl3 (D)KOH8. 2 分(7255)对于大小相同的胶粒,带电时与不带时相比,其扩散速度:( )(A) 前者较慢(B) 前者较快(C) 两者相同(D) 不确定9. 2 分(7301)下列诸分散体系中,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10. 2 分(7302)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子显微镜(D) 超显微镜11. 2 分(7304)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 )(A) 透射光;折射光(B) 散射光;透射光(C) 透射光;反射光(D) 透射光;散射光12. 2 分(7305) (1)超显微镜在胶体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研制是利用的原理是:( )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透射(D) 光的散射(2)超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E) 粒子的实像(F) 粒子的虚像(G) 乳光(H) 透过光13. 1 分(7308)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的反映, 丁铎尔效应是最显著的表现, 在下列光学现象中,它指的是:( )(A) 反射(B) 散射(C) 折射(D) 透射14. 2 分(7312) (1) 在晴朗的白昼, 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2) 日出和日落时, 太阳呈鲜红色的原因是:( )(A) 蓝光波长短, 透射作用显著(B) 蓝光波长短, 散射作用显著(C) 红光波长长, 透射作用显著(D) 红光波长长, 散射作用显著15. 2 分(7316)假定胶粒为球形,其半径为r,则瑞利(Rayleigh)公式适用的范围是:()(A) r=47 nm (B) r>47 nm (C) r<47 nm (D)r≤47 nm16. 2 分(7465)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17. 1 分(7466) 对于Al(OH)3溶胶,逐滴加入适量的盐酸稀溶液,溶胶产生的现象将是:(A) 无明显现象(B) 溶胶先沉淀,然后逐渐溶解(C)立即溶解(D) 产生沉淀,且不溶解18. 2 分(7467) 用三氯化铝AlCl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强?( ) 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弱?( )(A) Na2SO4(B) MgCl2(C) La(NO3)3(D) K4[Fe(CN)6]19. 2 分(7477) 在碱性溶液中,HCOH还原HAuCl4制备金溶胶:HAuCl4+5NaOH─→NaAuO2+4NaCl+3H2O2NaAuO2+3HCHO+NaOH─→2Au+3HCOONa+2H2O其稳定剂是:( )(A) NaCl (B) NaAuO2(C) NaOH (D) HCOONa20. 2 分(7481) 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 )(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21. 2 分(7482) 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22. 2 分(7489)等体积的5×10-3mol·dm-3NaBr与1×10-2mol·dm-3AgNO3溶液制备AgBr溶胶,分别用K2SO4,MgSO4,Ca(NO3)2,KF溶液聚沉,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A) MgSO4>K2SO4>KF>Ca(NO3)2(B) K2SO4>MgSO4>Ca(NO3)2>KF(C) K2SO4>MgSO4>KF>Ca(NO3)2(D) Ca(NO3)2>KF>MgSO4>K2SO423. 2 分(7552) 以下诸因素中, 哪一个不是乳状液呈油/水型或水/油型的主要因素?(A) 乳化剂的性质(B) 两种液体的互溶程度(C) 两种液体的相对体积(D) 温度24. 2 分(7553) 乳状液是由哪个分散体系组成? ( )(A)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 固体加液体(C) 两种互溶的液体(D) 多种互溶的液体二、填空题25. 2 分(7203) 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4.1.1 分散系统分类
按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介质物态
分散相状态
溶胶名称
实例
液态
气;液;固
液溶胶 (sol)
泡沫;牛奶,石油原油;油漆,Au溶胶,AgI溶胶
固态
气;液;固
固溶胶 (soldsol)
泡沫塑料,沸石;珍珠,某些宝石;有色玻璃,合金
气态
液、固
气溶胶 (aerosol)
14.2 溶胶的性质
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分散系统
粒子直径d/nm
高度x/m (N2/N1=0.5)
氧气
0.27
5000
高度分散金溶胶
纳米物理学 纳米化学 纳米材料学
纳米生物学 纳米医学 纳米药学
纳米电子学 纳米机械学 纳米军事学
14.7 纳米技术与应用简介
14.7.2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粒子(三维) 纳米膜(二维) 纳米丝或纳米管(一维)
纳米金属 纳米氧(硫、碳、氮)化物 纳米含氧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纳米材料 (硅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光敏性纳米材料(TiO2、W2O5等) 增强性纳米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14.2 溶胶的性质
粒子越小,Brown运动越激烈,其激烈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2.1 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胶粒 介质分子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扩散和渗透压(diffusion and osmotic pressure)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若分散相粒子密度ρ, 浓度c 再假定粒子为球形V
cV
4 3 r , 代入上式得: 3
(kg· dm-3),
c 则 v , 再假定 V
Kc 4 3 I K r K cr 3 3
若两份浓度相同粒子半径不同的溶液, 有
I 1 r13 3 I 2 r2
在瑞利公式范围 之内 (r ≤47nm)
② 分散相与介质折光率差值愈大, 散射愈显著, 当 n1 = n2时无散射(对溶液, 离子有很厚的水化层, n1≈ n2, 散射相当微弱). ③ I ∝V粒 即粒子体积愈大, 散射愈显著. 只能 在胶粒范围内达最大, 否则变为反射.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④ 散射光强度与溶胶浓度、胶粒半径的关系 对同一光源, 同一溶胶有 I K v V 2
布朗运动: 溶胶中粒子的不规则运动现象. 产生原因: 布朗运动是介质分子固有热运动的 表现—即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布朗运动尽管复杂、无规则,但爱因斯坦据分 子运动论给出了一定时间内胶粒所移动的平均位移 .
x RT t L 3r
r —是粒子半径 η—是介质粘度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ζ —电动电势. 紧密层(滑动面)和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 该电势在胶粒和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ζ电势对外加电解质十分敏感,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或反 离子电荷增加时, 反离子被压入紧密层次, 使ζ电势下降, 分 散层变薄, 电势分布也下降.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分散层厚度为零, 此时胶粒失去电性, 稳定性减小, 容易发生聚沉. 有时加入某种电解质会改变电 泳方向, 改变ζ电势符号, 一般高价 离子易造成 电泳或电渗速度与ζ 电势的关系: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本章练习题
4、制备BaSO4溶胶,反应物Ba(SCN)2过量,请写出胶团 的结构并判断胶粒带电情况。
答:胶核是(BaSO4)m,优先吸附相同离子Ba2+,吸附层 中还有负离子SCN-离子。 所以胶粒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中性胶团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xSCN-。
判断题
1、能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分散系统就是溶胶。(
X )
2、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直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X ) 3、加入电解质有时可以使胶体稳定,有时也可以使胶体 聚沉。( √ ) 4、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X )
选择题
1.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D) (A) 是多相体系 ;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 (D) 2.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粒子大小不同 ; (B) 渗透压不同 ;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 (D)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 和大分子溶液
本章练习题
1、为什么燃烧不完全时烟囱冒黑烟,而燃烧较完全时烟 囱冒青烟? 答:燃烧不完全时,烟灰颗粒较大,属于粗分散系统,对入 射光主要是反射,看到的是黑色。燃烧较完全时,烟灰颗粒 小,属于胶体系统,看到的是散射光。由于蓝光、紫光的散 射强,所以看到的是青烟。
本章练习题
选择题
3. 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 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 dm-3), 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C) (A)不带电 ;(B)带正电 ;(C) 带负电 ;(D)不能确定 。 4. 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 结构可表示为: (A) (A)[(AgI)m•nI-•(n-x) •K+]x-•xK+ ; (B)[(AgI)m•nNO3-•(n-x)K+]x-•xK+ ; (C)[(AgI)m•nAg+•(n-x)I-]x-•xK+ ; (D)[(AgI)m•nAg+•(n-x)NO3-]x+•xNO3- 。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复习题】【1】用As 2O 3与略过量的H 2S 制成的硫化砷 As 2S 3溶胶,试写出其胶团的结构式。

用FeCl 3在热水中水解来制备Fe(OH)3溶胶,试写出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

【解析】 H 2S 是弱酸,考虑它的一级电离,故其胶团结构式为:-+x-23[(As S )m nHS (n-x)H ]xH +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Fe(OH)3]m ·n Fe(OH)2+·(n-x )Cl -}x -·x Cl -。

【2】在以KI 和AgNO 3为原料制备AgI 溶胶时,或者使KI 过量,或者使AgNO 3过量,两种情况所制得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有何不同?胶核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解析】(AgI)m 胶核在KI 存在时吸附I -离子,当AgI 过量时则吸附Ag +,胶核吸附离子的规律为,首先吸附使胶核不易溶解的离子及水化作用较弱的离子。

【3】胶粒发生Brown 运动的本质是什么?这对溶胶的稳定性有何影响?【解析】Brown 运动的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它使溶胶产生扩散、渗透压、沉降核沉降平衡。

【4】Tyndall 效应是由光的什么作用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有什么关系?粒子大小范围落在什么区间内可以观察到Tyndall 效应?为什么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为什么早霞、晚霞的色彩?【解析】Tyndall 效应是由光散射作用形成的。

其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为:222221242212242n n A V I n n πνλ⎛⎞−=⎜⎟+⎝⎠ A 为入射光的振幅;λ为入射光的波长;ν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 为单个粒子的体积,n 1和n 2为分散相的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可见, Tyndall 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在1~100nm 范围内可观察到Tyndall 效应。

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的主要原因是红光的波长较长不易散射。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
但:若介质的极化率或折光指数发生局部变化, 所产生的次级波因振幅不同而不能抵消
A:存在胶体质点,其折光指数与分散介质 不同,差异越小,散射光越强(溶液)
B:分子热运动引起介质的折光指数出现局 部涨落(大分子溶液)
传播介质具有光学不均匀性 是产生散射光的必要条件
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 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 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 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当离心力为重力的104倍时,大分子沉降产生浓差, 同时引起与离心作用相反方向的扩散作用。两种作用 平衡时,离转轴不同距离X处浓度按一定值分布。
沉降产生的质点流动速率 dx/dt 由Fick第一定律:扩散产生的质点流动速率
于是

故代入、积分可得
测定离旋转轴x1及x2处浓度c1、c2,可求出M
优点:不必知扩散系数D 缺点: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有时几天)
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14.2-2 沉降
若分散相的密度比分散介质密度大,则在重
力的作用下,分散相粒子会下沉,一球形粒子
下沉的重力
(粒子所受的
阻力)时,粒子以速度u匀速下沉:
测定沉降速度,可求得粒子半径r,
沉降分析: 利用沉降的快慢来测定颗粒大小
的方法
外力场作用下的沉降平衡
沉降平衡
第14章 胶体分散系统
14.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特征
14.1-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胶体分散系统
1. 分散系统
由均匀的介质及分散在其中的质点组成 其质点大小无一定限制 可以是均匀单相系统,亦可是不均匀多相系统
2. 分散系统分类

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 例如:云,牛奶,珍珠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 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统。被分散的物质称为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而另一种呈 连续分布的物质称为分 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一、分散体系的分类
•真溶液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液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1.憎液溶胶 胶体化学的主要研究体系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溶剂与粒子间亲合力弱。
溶剂蒸发后,再加入溶剂无法再形成溶胶。 不可逆体系。
2.亲液溶胶 大分子溶液
溶剂与粒子(大分子 )间亲合力强。溶剂蒸 发后,产生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 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 •亲液溶胶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真溶液(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的单 相,热力学稳定。分散相粒子半径小于1 nm。
2.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半径1 nm~100 nm。高分散的多相 体系,粒子有自动聚集的趋势,热力学不稳定。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C.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本章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对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制备和净化方法等要有一定的掌握。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什么是电动电位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凝胶的分类、形成及注意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及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和测定方法。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系统,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1.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统:即真溶液,分散相粒子半径r<10-9m2.胶体分散系统: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分散相和分散质不是一相的多相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比表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粗分散系统:r (10-7.10-5)m§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一.胶体的分类:1.憎液溶胶:(胶体):由难溶物分散到分散介质中所形成。

分散微粒是很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该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且不能恢复原态,是热力学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2.大分子溶液:(亲液溶胶),大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但它却是分子分散的真溶液,大分子化合物在适当介质中可自动溶解而形成均相溶液,若设法使它沉淀,当出去沉淀剂,再重新加入溶剂又可自动再分散,是热力学稳定,可逆的系统。

胶体系统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沉状态分类,P4.6,表14.2所示。

3.胶体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不均匀(多相)性,易聚集的不稳定性等。

二.胶团的结构如:利用AgNO3和 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若KI过量:[(AgI)m·nI-·(n-x)K+]x-·xK+若AgNO3过量:[(AgI)m·nAg+·(n-x)NO3]x+·xNO3在溶液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的溶胶带电是指胶粒而言,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2014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真题与解析

2014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真题与解析

图书描述【出版日期】2013年6月5日【教材名称】《2014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精编》全程备考首选精品【编著】硕考官方、南大考研研究中心编【开本】大16开【字数】127千字【页数】267页《2014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精编》《复习精编》是励学南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

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励学南大老师的倾力之作。

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

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

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3.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4.将含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AgNO3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作定向运动(D) 静止不动5.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B) 降低了动电电位(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7.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气体,生成As2S3溶胶。

用下列物质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A) Al(NO3)3>MgSO4>K3Fe(CN)6(B) K3Fe(CN)6>MgSO4>Al(NO3)3(C) MgSO4>Al(NO3)3>K3Fe(CN)6(D) MgSO4>K3Fe(CN)6>Al(NO3)38.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9.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值:(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不能确定10.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11.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A) 布朗运动(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12.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A) 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B) 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C) 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D) 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13.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A) 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 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C)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D) 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然后胶核选择性旳吸附稳定剂中旳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因为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 成反号离子旳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 荷旳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旳反号离子,形成一种电中性旳 胶团。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旳,首先吸附与胶核 中相同旳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胶团旳构造
质点为球形旳,流动性很好;若为带状旳, 则流动性较差,易产生触变现象。
胶团旳形状
例如:(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 (2) V2O5 溶胶是带状旳质点 (3) Fe(OH)3 溶胶是丝状旳质点
§14.2 溶胶旳制备与净化
溶胶旳制备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旳大小落在胶体分 散系统旳范围之内,并加入合适旳稳定剂。制备措 施大致可分为两类:
B. 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 稀溶液) 3HCHO(少量)11KOH 加热 2Au(溶胶) 3HCOOK 8KCl 8H2O
2. 凝聚法
(1) 化学凝聚法 C.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3H2O(热) Fe(OH)3(溶胶) 3HCl D.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 SO2 2H2O 3S(溶胶) Na2S2O3 2HCl 2NaCl H2O SO2 S(溶胶)
A. 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 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 液-气溶胶 如泡沫
§14.1 胶体和胶体旳基本特征
分散系统旳分类 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旳汇集状态进行分类。
2. 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旳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旳固溶胶:
A. 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旳合金
胶粒表面吸附了过量旳具有溶剂化层旳反应 物离子,因而溶胶变得稳定。但是,若离子旳浓 度太大,反而会引起胶粒旳聚沉,必须除去。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一、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这种分散体系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光学、电学和动力学性质,这使得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其分散相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胶体,例如:(1)金属胶体: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Fe(OH)3、TiO2等。

(2)非金属胶体:以非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等为分散相的胶体,如SiO2、Al2O3、Na2SiO3等。

(3)有机胶体: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聚合物、蛋白质、淀粉等。

2、胶体的制备制备胶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物质析出形成胶体。

(2)蒸发法:将溶剂蒸发,使溶质析出形成胶体。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体粒子。

3、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光学性质: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因此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电学性质:胶体粒子可以带电,因此胶体具有电泳现象。

(3)动力学性质:胶体粒子由于其大小限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粒子的动力学性质,例如扩散速度较慢、沉降速度较慢等。

二、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中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子量。

这种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等。

1、大分子溶液的分类大分子溶液可以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溶液,例如:(1)合成高分子溶液:由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

(2)天然高分子溶液: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

2、大分子溶液的制备制备大分子溶液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大分子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其溶解。

(2)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3、大分子溶液的性质大分子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粘度:大分子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是因为大分子链较长,运动较困难。

第十四章 胶体及其性质

第十四章 胶体及其性质
第十四 胶体分散系统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 胶体、胶体的基本特性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胶体的重要性质(动力、光学、电学等) 动力、光学、电学等)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聚电解质渗透压)
分散系统与溶胶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思考题:为什么胶体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但它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存在? 热运动 双电层结构, 双电层结构,排斥 溶剂化膜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1. 电解质对于溶胶聚沉作用的影响 聚沉值—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 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对同一溶胶,外加电解质的 反号离子的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其 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 沉能力越强。
沉降电位
相对运 动产生 电势差
电渗
固相不动, 液体移动
流动电势
明矾为什么能净水? 不同型号墨水为什么不能混用? 江河入海口为什么易形成三角洲? 长江
东海
溶胶聚沉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溶胶的稳定性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大意 *DLVO理论的一种简化表示式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
+
-
NaC l 溶液 Fe(OH)3 溶胶
界面移 动电泳
电渗测量
用于溶胶净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等。
作用下, 沉降电势— 力场作用下 沉降电势 在力场作用下,带电 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 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 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造 浓度差 产生电势差 电势差。 成浓度差,产生电势差。 水滴在油罐中沉降会形成高电 势差而引发事故。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自测题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自测题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自测题I.选择题1.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b)。

(a) 不稳定、可逆系统(b) 不稳定、不可逆系统(c) 稳定、可逆系统(d) 稳定、不可逆系统2.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洲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种是比色计,另一种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d)。

(a) 透射光、折射光(b) 散射光、透射光(c) 透射光、反射光(d) 透射光、散射光3. 在晴朗的白昼,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b)。

(a) 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b) 蓝光波长短,散射作用显著(c) 红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d) 红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4. 外加直流电场干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做定向移动的是(b)。

(a) 胶核(b) 胶粒(C) 胶团(d) 紧密层5. 甲将0.12 dm3,浓度为0.02 mol·dm-3的KCI溶液和100 dm3,浓度为0.005 mol·dm-3的AgNO3溶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b)。

(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规则运动(d) 静止不动6甲下述对电动电势的描述错误的是(a)。

(a) 表示胶粒溶剂化层界面至均匀相内的电势差(b) 电动电势值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其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势值(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电动电势值变为零7. 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电解质KNO3KAc MgSO4Al(NO3)3聚沉值/ (mol·dm-3) 50 110 0.81 0.095该胶粒的带电情况为(a)。

(a) 带负电(b) 带正电(C) 不带电(d) 不能确定8. 甲在一定量的以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人电解质使其聚沉,下列电解质的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d)。

(a) AlCl3 < ZnSO4 < KCl (b) KCl < ZnSO4 < AlCl3(C) ZnSO4 < KCl < AlCl3 (d) KCl < AlCl3 < ZnSO49. 由等体积的1 mol·dm-3的KI溶液与0.8 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b)。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作业指导第14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作业指导第14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1. 在碱性溶液中用HCHO还原HAuCl4以制备金溶液,反应可表示为HAuCl4 + 5NaOH NaAuO2 +4NaCl + 3H2O2NaAuO2 +3HCHO +NaOH 2Au + 3HCOONa + 2H2O此处NaAuO2是稳定剂,试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标出校核,胶粒和胶团。

解:胶核(Au)m优先吸附与其有共同组成的AuO2-,因此胶团结构为:6.某金溶液在298K时达沉降平衡,在某一高度时离子的密度为 8.89×108 m-3,再上升0.001m粒子的密度为1.08×108 m-3。

设粒子为球形,已知金的密度ρAu = 1.93× 104 kg · m-3,分散介质水的密度ρ介 = 1× 103 kg · m-3,试求:(1)胶粒的平均半径及平均摩尔质量;(2)使粒子的密度下降一半,需上升的高度。

解:(1)由高度分布公式得到:可得: r=2.26 х 10-8 m(2)设使粒子的浓度下降一半需要上升的高度为x,则:而:两式相除,得到:13 在水中,当所用的电场强度E = 100 V · m -1 时,直径 d=1.0 μm 的石英粒子的运动速度 u = 30 μm · s -1 。

试计算石英-水界面上ζ 电势的数值。

设溶液粘度 η = 0.001 Pa · s ,介电常数 ε =8.89×10-9 C · V -1 · m -1 解: 根据题意,石英粒子为球形,则:15. 在三个烧瓶中同样盛 0.02 dm 3 的 Fe(OH)3 溶胶,分别加入NaC l 、NaSO 4和Na 3PO 4溶液使其聚沉,实验测得至少需要加电解质的数量分别为(1)浓度为 1.0 mol · dm -3 的NaC l 0.021 dm -3 ; (2)浓度为 0.005 mol · dm -3 的Na 2SO 4 0.125 dm -3 ;(3)浓度为 0.0033 mol · dm -3 的Na 3PO 4 0.0074 dm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解 加K2Sn(OH)6
加AgNO3或KI
若沉淀放置时间较长,则沉淀老化就得不到溶胶
(3) 超声波分散法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
备乳状液。
如图所示,将分散相和 分散介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
4
3 1
放在样品管4中。样品管固
定在变压器油浴中。
2
在两个电极上通入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的石
英片发生机械振荡,使管中的两个液相均匀地混合 成乳状液。
3.粗分散系统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系 统,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
三、分散系统的分类
1.根据胶体系统的性质至少可分为两大形
成,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构成,大小不等
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Gibbs 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14.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4.6 双电层理论和 电势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4.8 乳胶液 §14.9 凝胶 §14.10 大分子溶液
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 胶团。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
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1.胶团的结构
例1: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
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
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
物。例如: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As2O3 3H2S As2S3 (溶胶) 3H2O
B. 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稀溶液) 3HCHO(少量) 11KOH 4
加热 2Au(溶胶) 3HCOOK 8KCl 8H 2O
胶团
例2:AgNO3 + KI → 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 胶团
2.胶粒的形状
在溶胶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溶胶 带电系指胶粒而言 胶团没有固定的直径和质量,同一种溶胶的值
要得到分散度很高的溶胶,则必需控制两者 的值,使 v 2 很小或接近于零

(Q s ) (Q s ) v1 k v2 DA s (Q s) 当 的值很大时,有利于形成溶胶 s (Q s) 当 的值较小时,有利于生成大块沉淀 s (Q s) 当 的值很小时,也有利于形成溶胶 s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
有 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系 统,不属于胶体范围。 A. 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B. 气-液溶胶 如雾,云
四、憎液溶胶的特性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的电
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1)渗析法 简单渗析
将需要净化的溶胶放
在羊皮纸或动物膀胱等半 透膜制成的容器内,膜外 放纯溶剂。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的电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
透,经常更换溶剂,就可以净化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如将装有溶胶的半透膜容器不断旋转,可以加快 渗析速度。
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
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
例如:
Fe(OH)3 (新鲜沉淀) Fe(OH)3 (溶胶)
加FeCl3
AgCl(新鲜沉淀) AgCl(溶胶)
SnCl4 SnO2 (新鲜沉淀) SnO2 (溶胶)
电超过滤
有时为了加快过滤 速度,在半透膜两边安 放电极,施以一定电压, 使电渗析和超过滤合并 使用,这样可以降低超 过滤压力。
溶胶的形成条件和老化机理
溶胶形成的过程中要经历两个阶段,即:晶核的 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晶核形成过程的速率决定于形成和生长两个因素
(1)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速率即晶核形成的速率 (Q s ) v1 k s (2)晶体长大的速率 (Q s ) v2 DA
度太大,反而会引起胶粒的聚沉,必须除去。
(2)物理凝聚法 蒸气骤冷法 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罗金斯基等人利用下列装置,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 后适当加热管2(苯)和管
4(金属钠),使钠和苯的蒸
气同时在管5 外壁凝聚。 除去管5中的液氮,凝 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化, 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
二、什么是胶体分散系统?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通常有三种分散系统
1.分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 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在1 nm 以下 。
2.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目测是 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系统。也有的将 1nm ~ 1000 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
一、溶胶的制备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落在胶体分
散系统的范围之内,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制备方
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用这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粒子。 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这些粒子又可以聚集
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的,
果是小者愈小,大者愈大,直到小颗粒全部溶解为
止。 而大颗粒大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沉淀,这就是产
生老化过程的原因。
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可能制备出形状相同、 尺寸相差不大的沉淀颗粒,组成均分散系统。颗粒的 尺寸在胶体颗粒范围之内的均分散系统则称为均分散 胶体系统 Perrin用大小均匀的藤黄粒子作悬浮体,证明了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五、胶团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
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 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
电渗析
为了加快渗析速
度,在装有溶胶的半
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 场,使多余的电解质 离子向相应的电极作 定向移动。
溶剂不断自动更换,
可以提高净化速度
(2)超过滤法
用半透膜作过滤膜,利 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胶粒 与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 用下迅速分离。
将半透膜上的胶粒迅 速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再 次分散。
聚沉之后往往不能恢复原态,因而是热力学
中的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本章主要讨论憎液溶胶
(2)亲液溶胶 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常属于亲液溶胶 它是分子溶液,但其分子的大小已经到达胶
体的范围,因此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扩
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Tyndall效应等等) 若设法去除大分子溶液的溶剂使它沉淀,重 新再加入溶剂后大分子化合物又可以自动再分散, 因而它是热力学中稳定、可逆的系统。
即使是经过纯化后的胶粒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慢 慢增大,最终导致沉淀,这一过程称之为溶胶的老 化,老化过程是自发过程。
固体的溶解度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半径与 其相应的溶解度之间服从Kelvin公式
s2 M 2 ln s1 RT
1 1 ' ' R2 R1
若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同时在一个溶胶中,较小 颗粒附近的饱和浓度大于较大颗粒的饱和浓度,结
2.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 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 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 液-气溶胶 如泡沫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 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B. 固-液溶胶 如珍珠,烟水晶 C. 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是一个多级分散系统。
1. 分散法
(1) 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 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 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胶体磨的形式很多,其分散能力因构造和 转速的不同而不同。
盘式胶体磨示意图
转速约10 000~20 000 r/min
A为空心转轴,与C盘相 连,向一个方向旋转,B盘
是分散过程,接着金属蒸气立即被水冷却而凝聚为胶粒
(5)气相沉积法 在惰性气氛中,用电加热、高频感应、电子束 或激光等热源,将要制备成纳米级粒子的材料气化 处于气态的分子或原子,按照一定规律共聚或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纳米级粒子,再将它用稳定剂
保护.
2. 凝聚法
(1)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
超声波分散法
4
3 1
1.石英片 3.变压器油
2.电极
2
4.盛试样的试管
(4)电弧法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