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大分子溶液7要点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1.1 分散系统分类
按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介质物态
分散相状态
溶胶名称
实例
液态
气;液;固
液溶胶 (sol)
泡沫;牛奶,石油原油;油漆,Au溶胶,AgI溶胶
固态
气;液;固
固溶胶 (soldsol)
泡沫塑料,沸石;珍珠,某些宝石;有色玻璃,合金
气态
液、固
气溶胶 (aerosol)
14.2 溶胶的性质
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分散系统
粒子直径d/nm
高度x/m (N2/N1=0.5)
氧气
0.27
5000
高度分散金溶胶
纳米物理学 纳米化学 纳米材料学
纳米生物学 纳米医学 纳米药学
纳米电子学 纳米机械学 纳米军事学
14.7 纳米技术与应用简介
14.7.2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粒子(三维) 纳米膜(二维) 纳米丝或纳米管(一维)
纳米金属 纳米氧(硫、碳、氮)化物 纳米含氧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纳米材料 (硅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光敏性纳米材料(TiO2、W2O5等) 增强性纳米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14.2 溶胶的性质
粒子越小,Brown运动越激烈,其激烈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2.1 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胶粒 介质分子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扩散和渗透压(diffusion and osmotic pressure)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cV
4 3 r , 代入上式得: 3
(kg· dm-3),
c 则 v , 再假定 V
Kc 4 3 I K r K cr 3 3
若两份浓度相同粒子半径不同的溶液, 有
I 1 r13 3 I 2 r2
在瑞利公式范围 之内 (r ≤47nm)
② 分散相与介质折光率差值愈大, 散射愈显著, 当 n1 = n2时无散射(对溶液, 离子有很厚的水化层, n1≈ n2, 散射相当微弱). ③ I ∝V粒 即粒子体积愈大, 散射愈显著. 只能 在胶粒范围内达最大, 否则变为反射.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④ 散射光强度与溶胶浓度、胶粒半径的关系 对同一光源, 同一溶胶有 I K v V 2
布朗运动: 溶胶中粒子的不规则运动现象. 产生原因: 布朗运动是介质分子固有热运动的 表现—即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布朗运动尽管复杂、无规则,但爱因斯坦据分 子运动论给出了一定时间内胶粒所移动的平均位移 .
x RT t L 3r
r —是粒子半径 η—是介质粘度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ζ —电动电势. 紧密层(滑动面)和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 该电势在胶粒和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ζ电势对外加电解质十分敏感,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或反 离子电荷增加时, 反离子被压入紧密层次, 使ζ电势下降, 分 散层变薄, 电势分布也下降.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分散层厚度为零, 此时胶粒失去电性, 稳定性减小, 容易发生聚沉. 有时加入某种电解质会改变电 泳方向, 改变ζ电势符号, 一般高价 离子易造成 电泳或电渗速度与ζ 电势的关系:
第十二章 学习小结
第十二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6 + 2 学时本章概略地阐明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质,以及大分子溶液的性质。
▲基本要求:1、了解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
2、了解胶体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与电学性质。
3、了解胶体粒子带电原因、胶团结构、双电层结构和电动电动势的概念。
4、了解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作用。
5、了解大分子溶液性质及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7、理解什么是唐南平衡,如何准确地用渗透压法测定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量8、了解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及粘均分子量。
★基本内容:1、胶体的分类、基本特性、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2、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与扩散、沉降与沉降平衡。
3、胶体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瑞利公式。
*乳光的偏振性、*光散射测分子量4、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和电渗现象、胶粒带电原因、胶团结构、双电层结构和电动电势。
5、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胶体的稳定性、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电解质聚沉能力的规律、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
6、大分子溶液特征:7、大分子溶液渗透压与唐南平衡。
8、大分子溶液几种粘度及粘均分子量测量。
9、盐析与胶凝。
★重点:溶胶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溶胶的制备与胶团结构式表示,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胶粒的双电层结构, ζ电势与电动现象,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规律,大分子溶液的特性,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和唐南平衡及其计算,。
★难点: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特性与区别,溶胶的光学性质及自然现象解释,胶团的双电层结构,电动现象与ζ电势计算,胶团稳定的DLVO 理论,唐南平衡的计算。
★ 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 胶体系统及其特点胶体:分散相粒子在某方向上的线度在1~100 nm 范围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体。
对于由金属及难溶于水的卤化物、硫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在水中形成胶体称憎液溶胶(简称为胶体)。
憎液溶胶的粒子均是由数目众多的分子构成,存在着很大的相界面,因此憎液溶胶具有高分散性、多相性以及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点。
2. 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1) 布朗运动体粒子由于受到分散介质分子的不平衡撞击而不断地作不规则地运动,称此运动为布朗运动。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复习题】【1】用As 2O 3与略过量的H 2S 制成的硫化砷 As 2S 3溶胶,试写出其胶团的结构式。
用FeCl 3在热水中水解来制备Fe(OH)3溶胶,试写出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
【解析】 H 2S 是弱酸,考虑它的一级电离,故其胶团结构式为:-+x-23[(As S )m nHS (n-x)H ]xH +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Fe(OH)3]m ·n Fe(OH)2+·(n-x )Cl -}x -·x Cl -。
【2】在以KI 和AgNO 3为原料制备AgI 溶胶时,或者使KI 过量,或者使AgNO 3过量,两种情况所制得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有何不同?胶核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解析】(AgI)m 胶核在KI 存在时吸附I -离子,当AgI 过量时则吸附Ag +,胶核吸附离子的规律为,首先吸附使胶核不易溶解的离子及水化作用较弱的离子。
【3】胶粒发生Brown 运动的本质是什么?这对溶胶的稳定性有何影响?【解析】Brown 运动的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它使溶胶产生扩散、渗透压、沉降核沉降平衡。
【4】Tyndall 效应是由光的什么作用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有什么关系?粒子大小范围落在什么区间内可以观察到Tyndall 效应?为什么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为什么早霞、晚霞的色彩?【解析】Tyndall 效应是由光散射作用形成的。
其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为:222221242212242n n A V I n n πνλ⎛⎞−=⎜⎟+⎝⎠ A 为入射光的振幅;λ为入射光的波长;ν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 为单个粒子的体积,n 1和n 2为分散相的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可见, Tyndall 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在1~100nm 范围内可观察到Tyndall 效应。
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的主要原因是红光的波长较长不易散射。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7要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14.8 大分子概说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大分子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一.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r /0
sp
0 0
r
1
sp
/
c
1 c
0 •
0
[] clim0csp
lim
c0
r
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三. 用粘度法测定摩尔质量
当温度、聚合物和溶剂体系选定后,大分子溶液的粘度仅与浓度 和聚合物分子的大小有关。
特性粘度是几种粘度中最能反映溶质分子本性的一种物理量,由于
溶液类型 性质
憎液溶胶
胶粒大小
1~100nm
分散相存在单元 多分子组成的胶
粒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 系
不是
丁铎尔效应
强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聚沉后再加分散介 质
不可逆
大分子溶 液
1~100nm
单分子
不能
是
微弱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小分子溶液
<1nm 单分子
能 是 微弱 小 不敏感 可逆
数均摩尔质量
质均摩尔质量
Z均摩尔质量
粘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本章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对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制备和净化方法等要有一定的掌握。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什么是电动电位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凝胶的分类、形成及注意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及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和测定方法。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系统,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1.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统:即真溶液,分散相粒子半径r<10-9m2.胶体分散系统: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分散相和分散质不是一相的多相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比表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粗分散系统:r (10-7.10-5)m§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一.胶体的分类:1.憎液溶胶:(胶体):由难溶物分散到分散介质中所形成。
分散微粒是很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该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且不能恢复原态,是热力学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2.大分子溶液:(亲液溶胶),大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但它却是分子分散的真溶液,大分子化合物在适当介质中可自动溶解而形成均相溶液,若设法使它沉淀,当出去沉淀剂,再重新加入溶剂又可自动再分散,是热力学稳定,可逆的系统。
胶体系统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沉状态分类,P4.6,表14.2所示。
3.胶体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不均匀(多相)性,易聚集的不稳定性等。
二.胶团的结构如:利用AgNO3和 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若KI过量:[(AgI)m·nI-·(n-x)K+]x-·xK+若AgNO3过量:[(AgI)m·nAg+·(n-x)NO3]x+·xNO3在溶液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的溶胶带电是指胶粒而言,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课件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应用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药物传递、化妆品、涂料 和食品工业。了解其应用有助于推动科学和工程的发展。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胶体可以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特性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例如凝胶、溶胶和乳液等。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稳定 性、表面活性和光学特性。
大分子溶液的形成与性质
大分子溶液的形成涉及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溶液具有高分子量、粘弹性和独特的输运性 质,对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是由微小的粒子分散在连续介质中形成的稳定体系。它们具有高度的界 面活性和可控性,对于许多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分子溶液的概念
大分子溶液是指由大分子链组成的溶液,这些溶质分子的尺寸通常比溶剂分 子大得多。大分子溶液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与联 系
尽管胶体和大分子溶液都是由微小的分散相组成的,但它们的粒子大小、形 态和相互作用方式不同。胶体和大分子溶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 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特性。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PPT课件
欢迎来到《胶体与大分子溶液》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胶体与大 分子溶液的定义、特性、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课程介绍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世界。您将了解它们的基本概 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胶体的定义和特性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一、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这种分散体系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光学、电学和动力学性质,这使得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其分散相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胶体,例如:(1)金属胶体: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Fe(OH)3、TiO2等。
(2)非金属胶体:以非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等为分散相的胶体,如SiO2、Al2O3、Na2SiO3等。
(3)有机胶体: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聚合物、蛋白质、淀粉等。
2、胶体的制备制备胶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物质析出形成胶体。
(2)蒸发法:将溶剂蒸发,使溶质析出形成胶体。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体粒子。
3、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光学性质: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因此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电学性质:胶体粒子可以带电,因此胶体具有电泳现象。
(3)动力学性质:胶体粒子由于其大小限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粒子的动力学性质,例如扩散速度较慢、沉降速度较慢等。
二、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中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子量。
这种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等。
1、大分子溶液的分类大分子溶液可以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溶液,例如:(1)合成高分子溶液:由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
(2)天然高分子溶液: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
2、大分子溶液的制备制备大分子溶液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大分子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其溶解。
(2)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3、大分子溶液的性质大分子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粘度:大分子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是因为大分子链较长,运动较困难。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及特点1.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新物质。
其中,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称为溶质,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称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共同组成的溶液称为多组分溶液。
2. 溶液的特点(1)均匀性: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溶液。
(2)透明性:溶液是透明的,因为溶质和溶剂的颗粒大小相仿,不能散射可见光。
(3)不能析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因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析出溶质。
(4)不可过滤:溶质颗粒尺寸小,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分离。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最大量溶质,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通常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常常用曲线表示。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溶质再原料形成颗粒,导致溶液过饱和。
(3)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 按溶剂的性质分为气体溶液和固体溶液。
气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不稳定,易溢出和失去溶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固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常见的金银二十合金等。
三、溶液的制备方法1. 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将固体溶质加入至液体溶剂中,搅拌并加热或者冷却,待溶质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2. 液体溶解于液体中:两种液体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液体。
3.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气体呈溶解状态,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改变溶液的浓度。
四、胶体的概念及特点1. 胶体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新形态的分散系统,是由微粒或宏观大分子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一种新物质。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1. 丁达尔效应
光线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看 到一发光的圆锥体——丁达尔效应。 此现象虽然并非溶胶独有,但是溶胶的这一 现象特别明显。
2. 雷利散射定律
我们称引起丁铎尔效应的散射为雷利散 射,又称经典散射或弹性散射。
24 CV n n I I 0 4 n 2n
多孔塞法
将溶剂与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用 孔径为5-15微米的烧结玻璃板上下分开,浓 的在上面。由于玻璃中的液体是不动的,所 以溶质通过玻璃板全是由扩散过程完成的, 没有对流。一定时间后可用任何方法观察浓 度的变化。 但是要注意,只能用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和形状的物质来求A/l值;同时多孔玻璃孔内 不能有气泡。
3 2 2 2 2 2 2 1 2 1
C——单位体积中质点数
V——单个粒子的体积
n1、n2——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
由雷利散射定律可知:
•散射强度与单个粒子体积成正比,入射光波长成反比。因此溶胶的 散射光强,可用于鉴别真溶液和溶胶。 •散射强度与单位体积的粒子数成正比,故溶胶的浓度越大,散射强 度越大。浊度计就是按此原理设计的。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因此波长越短,散射强度越大。可 以解释雾天用黄色灯,天空呈蓝色,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乳光计原理
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等条件都相同时,雷 利公式可改写成:
2 νV IK 4 λ
当入射光波长不变:
c /(V )
代入上式可得:
4 V r 3 3
I K'cr
3
保持浓度相同: 保持粒子大小相同:
I1 r13 3 I 2 r2
I1 c1 I 2 c2
如果已知一种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和粒 子半径(或浓度),测定未知溶液的散射 光强度,就可以知道其粒径(或浓度), 这就是乳光计。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学习目标.pdf
熟悉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扩散双电层概念;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了解胶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溶胶的 DLVO 理论;大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表示法,
黏度表示法。
能力要求
能在实践中应用胶体的若干重要性质(Tyndall 效应、Brown 运动、沉降与沉降平衡、
电泳和电渗)。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能写出胶团的结构。
知识链接 人工肾
人工肾是一种透析治疗设备。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应用膜分离技 术和膜平衡原理,用半透膜将引出人体外的血液与专门配制的透析液隔开。由于血液和透析 液所含溶质浓度的不同,在膜两侧产生渗透浓度差,使包含代谢产物的溶质(如尿素、肌肝、 尿酸、以及废物硫酸盐,酚和过剩离子 Na+,K+,Cl-),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从浓度高的 血液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透析液一侧移动(称为弥散作用);而水分则从渗透浓度低的 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移(称为渗透作用),最终实现动态平衡,达到清除人体代谢废物和纠 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目的。
知识拓展 靶向给药
靶向给药是将药物与合适的载体结合,制成某种剂型,借助载体对靶组织的亲和性和特 异性使药物在靶部位集中,或通过控制微粒的大小使药物到达靶部位,从而达到降低剂量, 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靶向给药中的很多载体,如乳剂、混悬剂、微囊、微球、
脂质体等都属于胶体或粗分散体系。
化学凝聚法:是将化学反应中生成的不溶物分子在适当条件下聚集在一起, 使其粒径达到胶体范围以制备溶胶的方法。凡生成不溶物的复分解、水解、氧化 还原等反应,皆可用来制备溶胶。例如:将 H2S 通入足够稀的 As2O3 溶液中,可 以制得高度分散的硫化砷溶胶。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实用物理化学
第13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例如:云,牛奶,珍珠
返回
2019/9/16
分散体系分类
分散体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液溶胶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憎液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亲液溶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 胶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9/16
K+
胶
K+
K+
K+
团
K+
I- I- I-
构
I-
I-
K+
造 示
I-
K+
(AgI)m 胶核
I-
胶 粒
胶 团
I-
I-
意
I- I- I-
K+
图
K+
K+
K+
K+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9/16
胶粒的结构
自从1903年Zsigmondy和Siedentopf发明了超 倍显微镜,第一次成功的观察到溶胶中粒子的运 动,证明了溶胶的超微不均匀性。认识到溶胶中 存在相界面的重大意义。也认识到胶体化学和表 面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9/16
胶体化学的应用
胶体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所研究的领域是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生物化学等诸学科的交叉和重叠,是这些学科 的重要基础。胶体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胶体及其研究方法对于浮选、冶 金、材料、食品加工、水质的净化、废水处 理、石油化工等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018/10/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14.8 大分子概说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大分子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一.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溶液类型 性质 胶粒大小 分散相存在单元 憎液溶胶 1~100nm 多分子组成的胶 粒 不能 大分子溶 小分子溶液 液 1~100nm <1nm 单分子 不能 是 微弱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a(NaCl, 左) a(NaCl, 右)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返回
2018/10/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即
(aNa aCl )左 (aNa aCl )右
设活度系数均为1,得: 即
2 c1 x zc 2 2c1
(zc2 x) x (c1 x)
•
•
上一内容
粘度的类型
用粘度法测摩尔质量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一. 聚合物摩尔质量的表示法
由于聚合过程中,每个分子的聚合程度可以不一样,所以聚合物 的摩尔质量只能是一个平均值。而且,测定以及进行平均处理的方法 不同,得到的平均摩尔质量也不同。常用有四种平均方法,因而有四 种表示法: 数均摩尔质量 质均摩尔质量 Z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3. Z均摩尔质量<Mz>
它的定义是:
ZBM B M z ZB
式中:
Z B mB M B
mB N B M B
光散射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4. 粘均摩尔质量<Mv>
用粘度法测定的摩尔质量称为粘均摩尔质量。 它的定义是:
返回
2018/10/5
2. 金值(gold number) 当憎液溶胶中加入足量大分子溶液后,大分子吸附 在胶粒周围起到保护溶胶的作用。用“金值”作为大分 子化合物保护金溶胶能力的一种量度,金值越小,保护 剂的能力越强。 齐格蒙弟给出的金值定义: 为了保护10cm3 0.006%的金溶胶,使之在加入1 cm3 10% NaCl溶液后不引起聚沉,所需高分子的最少质量称为金值,一般 用mg表示。
c 0
c
c 0
c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三.
用粘度法测定摩尔质量
当温度、聚合物和溶剂体系选定后,大分子溶液的粘度仅与浓度 和聚合物分子的大小有关。
特性粘度是几种粘度中最能反映溶质分子本性的一种物理量,由于 它是外推到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性质,已消除了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 影响,而且代表了无限稀释溶液中,单位浓度大分子溶液粘度变化的
由于离子分布的不平衡会造成额外的渗透压,影响大分子摩尔质量的测 定,所以又称之为唐南效应,要设法消除。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18/10/5
2. 膜平衡的第一种情况
(1)不带电的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如:等电点的蛋白质) 由于大分子P不能透过半透膜,而H2O分子可以,所以在膜两边 会产生渗透压。渗透压可直接使用范霍夫渗透压公式计算,即:
人工合成大分子: 如合成橡胶、聚烯烃、树脂和合 成纤维等。 合成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有:光敏高分子、导电性高 分子、医用高分子和高分子膜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14.9 大分子相对摩尔质量
• 聚合物摩尔质量的表示法
•
•
数均摩尔质量
质均摩尔质量
•
•
Z均摩尔质量
粘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4. 膜平衡的第3种情况
(3)外加电解质时的大分子溶液 在蛋白质钠盐的另一侧加入浓度为 c1 的小分子电解质,如上图。 达到膜平衡时(如下图),为了保持电 中性,有相同数量的Na+ 和Cl-扩散到了左边。 虽然膜两边NaCl的浓度不等,但达到 膜平衡时NaCl在两边的化学势应该相等, 即: (NaCl, 左) (NaCl, 右) 所以:
粘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1. 数均摩尔质量<Mn>
有一高分子溶液,各组分的分子数分别为N1,N2, …, NB ,其对应的摩尔质量为M1,M2,…,MB。则数均摩尔质量的 定义为:
N N 1M 1 N 2 M 2 BM B M n N1 N 2 N B
式中 K 和 为与溶剂、大分子 物质和温度有关的经验常数, 有表可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
KM
返回
2018/10/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14.10 Donnan平衡
• 大分子电解质(如蛋白质)的膜平衡
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
c1 (2) zc ,与 的情况类似: 2
2 2 zc2 2c2c1 z 2c2 3 RT zc2 2c1
3 (c2 zc2 )RT ( z 1)c2 RT
3 c2 RT
c1 (1) zc的情况类似 ,则与 : 2
加入足量的小分子电解质,消除了唐南效应的影响,使得用渗透 压法测定大分子的摩尔质量比较准确。
NBM B NB
数均摩尔质量可以用端基分析法和渗透压法测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2. 质均摩尔质量<Mm>
设B组分的分子质量为mB,则质均摩尔质量的定义为:
mB M B M m mB
mB N B M B
质均摩尔质量可以用光散射法测定。
分数。
实验方法是用粘度计测出溶剂和溶液的粘度 和增比粘度
上一内容
和
。
r
回主目录
计算相对粘度
0
sp
返回
2018/10/5
下一内容
cc 作图,得一条直线,以 以 sp / 对 将直线外推至浓度 ,得到特性粘度 [ ] 从如下经验式求粘均摩尔 M 质量 。
对c 作图得另一条直线。 ln r / c 。 c 0
返回
2018/10/5
二. 粘度的类型
设纯溶剂的粘度为 ,大分子溶液的粘度为 0 到不同的粘度表示方法: 1.相对粘度 2.增比粘度
,两者不同的组合得
3.比浓粘度
4.特性粘度
上一内容
r / 0 0 sp r 1 0 0 1 sp / c c 0 sp r [ ] lim lim
返回
单分子 能 是 微弱 小 不敏感 可逆
能否透过半透膜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 不是 系 丁铎尔效应 强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聚沉后再加分散介 不可逆 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18/10/5
二. 大分子分类
Staudinger 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4的物质称之为大分子,主要有: 天然大分子: 如淀粉、蛋白质 、纤维素、核酸 和各种生物大分子等。
1 c2 RT
2 其中 c 是大分子溶液的浓度。
必须注意: 由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本身易凝聚,所以其浓度不宜配得较 高,产生的渗透压也就较小。显然,由此测定的大分子的摩尔质量误差 较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3. 膜平衡的第2种情况
(2)大分子带电情况(非等电点P),但无外加电解 质 以蛋白质的钠盐为例,它在水中发生 如下离解:
[Na ]左 [Cl ]左 =[Na ]右 [Cl ]右
2
+
-
+
-
解得
由于渗透压是因为膜两边的粒子数不同而引起的, 所以:
3 [(c2 zc2 2 x) 2(c1 x)]RT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返回
2018/10/5
将 x 代入
3 计算式得:
(A)当加入电解质太少, (B)当加入的电解质足够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5
蛋白质分子Pz- 不能透过半透膜,而Na+可以,但为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平衡时,Na+也必须留在Pz-同一侧 。
Na z P zNa P
Z
这种Na+在膜两边浓度不等的平衡状态就是唐南平衡。因为渗透压 2 ( z 1)c2 RT 与溶质粒子的数量有关,所以: 由此测定的摩尔质量较小,仅为蛋白质离子 应有值的1/(z+1) 。
N B M B M v NBM B
( 1) 1 /
mB M B m B
1/
式中 是与溶剂、大分子化合物和温度有关的经验 常数。 mB N B M ,为分子的质量。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1.敏化作用
当加入的大分子物质的量不足时,憎液溶胶的胶 粒粘附在大分子上,大分子起了一个桥梁作用,把胶 粒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容易聚沉。 例如,对SiO2进行重量分析时,在SiO2的溶胶中加入少量明胶, 使SiO2 的胶粒粘附在明胶上,便于聚沉后过滤,减少损失,使分 析更准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