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5.20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一、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B溶胶和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溶胶能产生丁铎尔效应;D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系统;B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不稳定系统;C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稳定系统;D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属于不稳定系统。

3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移动的是:( ) A胶粒;B胶核;C胶团;D紧密层4.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灵敏的方法是:( )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铎尔效应;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观察ζ电位。

5.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 ) A电泳;B电渗;C沉降;D扩散。

6.当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A一定使溶胶更稳定;B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加入量而定;D对溶胶稳定性没有影响。

7.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B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C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D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8.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 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透过半透膜;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的浓度不同;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9.对大分子溶液发生盐析的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大量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B盐析过程与电解质用量无关;C盐析的机理包括电荷中和和去极化两个方面;D电解质离子的盐析能力与离子价态关系不大。

10.有关胶粒ζ电势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比于热力学电势φ;B只有当固液相对运动时,才能被测定;C与胶粒的扩散速度无关;D不能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胶体结构及性质,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区别。

掌握有关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及有关唐南平衡的求算重点和难点:唐南平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

2.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3.了解胶体的稳定性和胶体的聚沉。

4.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5.掌握什么是唐南平衡,并能用唐南平衡准确求算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教学内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称为“分散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的物质,即分散相存在的介质,称“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被分散的程度,即分散粒子的大小,大致可分为三类:1.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小于10-9m,相当于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大小。

此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形成均匀的一相,属单相体系。

例如,氯化钠或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真溶液”。

2.胶体分有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在10-9m至10-7m范围内,比普通的单个分子大得多,是众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虽然用眼睛或普通显微镜观察时,这种体系是透明的,与真溶液差不多,但实际上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已不是一相,存在相界面。

这就是说,胶体分散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很高的表面能,因此胶体粒子有自动聚结的趋势,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高度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例如,AgI溶胶、SiO2溶胶、金溶胶、硫溶胶等。

3.粗分散体系。

分散粒子的半径约在10-7m至10-5m范围,用普通显微镜甚至用眼睛直接观察已能分辨出是多相体系。

例如,“乳状液”(如牛奶)、“悬浊液”(如泥浆)等。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通过对胶体溶液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结构的研究,人们发现胶体体系至少包含了性质颇不相同的两大类:(1)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憎液溶胶(简称胶液),其中的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各粒子中所含分子的数目并不相同)构成。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若分散相粒子密度ρ, 浓度c 再假定粒子为球形V
cV
4 3 r , 代入上式得: 3
(kg· dm-3),
c 则 v , 再假定 V
Kc 4 3 I K r K cr 3 3
若两份浓度相同粒子半径不同的溶液, 有
I 1 r13 3 I 2 r2
在瑞利公式范围 之内 (r ≤47nm)
② 分散相与介质折光率差值愈大, 散射愈显著, 当 n1 = n2时无散射(对溶液, 离子有很厚的水化层, n1≈ n2, 散射相当微弱). ③ I ∝V粒 即粒子体积愈大, 散射愈显著. 只能 在胶粒范围内达最大, 否则变为反射.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④ 散射光强度与溶胶浓度、胶粒半径的关系 对同一光源, 同一溶胶有 I K v V 2
布朗运动: 溶胶中粒子的不规则运动现象. 产生原因: 布朗运动是介质分子固有热运动的 表现—即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布朗运动尽管复杂、无规则,但爱因斯坦据分 子运动论给出了一定时间内胶粒所移动的平均位移 .
x RT t L 3r
r —是粒子半径 η—是介质粘度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ζ —电动电势. 紧密层(滑动面)和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 该电势在胶粒和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第十四章 界面和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ζ电势对外加电解质十分敏感,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或反 离子电荷增加时, 反离子被压入紧密层次, 使ζ电势下降, 分 散层变薄, 电势分布也下降. 当电解质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分散层厚度为零, 此时胶粒失去电性, 稳定性减小, 容易发生聚沉. 有时加入某种电解质会改变电 泳方向, 改变ζ电势符号, 一般高价 离子易造成 电泳或电渗速度与ζ 电势的关系: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14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复习题

本章练习题
4、制备BaSO4溶胶,反应物Ba(SCN)2过量,请写出胶团 的结构并判断胶粒带电情况。
答:胶核是(BaSO4)m,优先吸附相同离子Ba2+,吸附层 中还有负离子SCN-离子。 所以胶粒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中性胶团为[(BaSO4)m· n Ba2+· (2n-x) SCN-]x+· xSCN-。
判断题
1、能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分散系统就是溶胶。(
X )
2、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直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X ) 3、加入电解质有时可以使胶体稳定,有时也可以使胶体 聚沉。( √ ) 4、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X )
选择题
1.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D) (A) 是多相体系 ;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 (D) 2.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粒子大小不同 ; (B) 渗透压不同 ;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 (D)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 和大分子溶液
本章练习题
1、为什么燃烧不完全时烟囱冒黑烟,而燃烧较完全时烟 囱冒青烟? 答:燃烧不完全时,烟灰颗粒较大,属于粗分散系统,对入 射光主要是反射,看到的是黑色。燃烧较完全时,烟灰颗粒 小,属于胶体系统,看到的是散射光。由于蓝光、紫光的散 射强,所以看到的是青烟。
本章练习题
选择题
3. 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 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 dm-3), 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C) (A)不带电 ;(B)带正电 ;(C) 带负电 ;(D)不能确定 。 4. 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 结构可表示为: (A) (A)[(AgI)m•nI-•(n-x) •K+]x-•xK+ ; (B)[(AgI)m•nNO3-•(n-x)K+]x-•xK+ ; (C)[(AgI)m•nAg+•(n-x)I-]x-•xK+ ; (D)[(AgI)m•nAg+•(n-x)NO3-]x+•xNO3- 。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复习题】【1】用As 2O 3与略过量的H 2S 制成的硫化砷 As 2S 3溶胶,试写出其胶团的结构式。

用FeCl 3在热水中水解来制备Fe(OH)3溶胶,试写出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

【解析】 H 2S 是弱酸,考虑它的一级电离,故其胶团结构式为:-+x-23[(As S )m nHS (n-x)H ]xH +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Fe(OH)3]m ·n Fe(OH)2+·(n-x )Cl -}x -·x Cl -。

【2】在以KI 和AgNO 3为原料制备AgI 溶胶时,或者使KI 过量,或者使AgNO 3过量,两种情况所制得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有何不同?胶核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解析】(AgI)m 胶核在KI 存在时吸附I -离子,当AgI 过量时则吸附Ag +,胶核吸附离子的规律为,首先吸附使胶核不易溶解的离子及水化作用较弱的离子。

【3】胶粒发生Brown 运动的本质是什么?这对溶胶的稳定性有何影响?【解析】Brown 运动的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它使溶胶产生扩散、渗透压、沉降核沉降平衡。

【4】Tyndall 效应是由光的什么作用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有什么关系?粒子大小范围落在什么区间内可以观察到Tyndall 效应?为什么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为什么早霞、晚霞的色彩?【解析】Tyndall 效应是由光散射作用形成的。

其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为:222221242212242n n A V I n n πνλ⎛⎞−=⎜⎟+⎝⎠ A 为入射光的振幅;λ为入射光的波长;ν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V 为单个粒子的体积,n 1和n 2为分散相的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可见, Tyndall 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在1~100nm 范围内可观察到Tyndall 效应。

危险信号要用红色灯显示的主要原因是红光的波长较长不易散射。

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总结

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总结
这就是斐克第二定律。
溶胶的渗透压
Π
n RT V
沉降平衡
N2 1 4 3 exp r ( 粒子 介质 ) gL( x2 x1 ) N1 RT 3
高度分布公式
9 dx dt r 2 ( 粒子 介质 ) g
恒定速度沉降速率
Tyndall效应和Rayleigh公式
胶团的结构
例1: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I–,(n-x)K+]x– xK+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核 胶粒 胶团的图示式:
胶团
胶团(电中性)
AgNO3 + KI→KNO3 + AgI↓
[(AgI)m n Ag+ (n-x)NO3–]x+ x NO3–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Brown运
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
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Brown运动的本质
RT t x L 3 r

电势。
溶胶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 抗聚结稳定性 由于溶胶粒子小,Brown运动激烈, 胶粒之间有相互吸引的能量Va和相互排 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使溶胶具有动力稳定性
斥的能量Vr,总作用能 为Va+Vr。如图所示:
溶剂化层的影响
0
Va Vr
d
粒子间相互作用与其距离的关系曲线
胶体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存在???
SiO2+H2O→H2SiO3→SiO32-+2H+ [(SiO2)m· nSiO32-· 2(n-x)H+]2x-· 2 xH+ 用NH4VO3和浓HCl作用,可制得稳定的V2O5溶胶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本章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对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制备和净化方法等要有一定的掌握。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什么是电动电位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凝胶的分类、形成及注意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及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和测定方法。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系统,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1.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统:即真溶液,分散相粒子半径r<10-9m2.胶体分散系统: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分散相和分散质不是一相的多相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比表面,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粗分散系统:r (10-7.10-5)m§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一.胶体的分类:1.憎液溶胶:(胶体):由难溶物分散到分散介质中所形成。

分散微粒是很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该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且不能恢复原态,是热力学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2.大分子溶液:(亲液溶胶),大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但它却是分子分散的真溶液,大分子化合物在适当介质中可自动溶解而形成均相溶液,若设法使它沉淀,当出去沉淀剂,再重新加入溶剂又可自动再分散,是热力学稳定,可逆的系统。

胶体系统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沉状态分类,P4.6,表14.2所示。

3.胶体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不均匀(多相)性,易聚集的不稳定性等。

二.胶团的结构如:利用AgNO3和 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若KI过量:[(AgI)m·nI-·(n-x)K+]x-·xK+若AgNO3过量:[(AgI)m·nAg+·(n-x)NO3]x+·xNO3在溶液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的溶胶带电是指胶粒而言,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第14章胶体分散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14章胶体分散系和大分子溶液

1、分子大小达到1~100nm范围 2、扩散慢 3、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相同性质
1、溶质和溶剂间有亲和力(自动 1、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间没有亲和
溶解)
力(不溶解)
2、稳定系统
2、不稳定系统
3、平衡系统、符合相律、有一定 3、不平衡系统、不符合相律、无
的溶解度
一定的溶解度
4、均相系统、Tyndall效应弱
4、多相系统、Tyndall效应强
21
2) 双电层与 ζ 电势 界面双电层结构形成的两种途径:
途径一:固体中的粒子电离进入溶液
途径二: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 双电层结构模型有多种,如亥姆霍兹的平板型模型、古埃和 查普曼的扩散双电层模型以及斯特恩模型等。
22
斯特恩双电层模型
固 体
电φo

φδ
⊕⊕⊕⊕⊕⊕⊕
固体表面
斯特恩面
滑动面
c.胶体不是特殊的物质,而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如硫磺分 散在乙醇中为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则为水溶胶。
d.胶体分散体系由于分散度高,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属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
2
(3)胶体的特征和分类
① 特征
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的、组成和结构不确定的热力学不稳定
体系。
② 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包括溶胶和缔合胶体。但大分子溶液和粗分散体系
法,可分为氧化法、还原法、水解法以及复分解法。
例如:
b.物理凝聚法:将蒸气状态的物质或溶解状态的物质凝聚为胶体状态 的方法。
溶剂更换:松香的酒精溶液滴入水中。
11
(2)溶胶的净化 溶胶制备之后,还必须利用渗析装置以除去多余的电解质或其他杂质。
简单渗析装置
电渗析示意图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一、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这种分散体系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光学、电学和动力学性质,这使得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其分散相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胶体,例如:(1)金属胶体: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Fe(OH)3、TiO2等。

(2)非金属胶体:以非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等为分散相的胶体,如SiO2、Al2O3、Na2SiO3等。

(3)有机胶体: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分散相的胶体,如聚合物、蛋白质、淀粉等。

2、胶体的制备制备胶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物质析出形成胶体。

(2)蒸发法:将溶剂蒸发,使溶质析出形成胶体。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体粒子。

3、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光学性质: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因此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电学性质:胶体粒子可以带电,因此胶体具有电泳现象。

(3)动力学性质:胶体粒子由于其大小限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粒子的动力学性质,例如扩散速度较慢、沉降速度较慢等。

二、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中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子量。

这种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等。

1、大分子溶液的分类大分子溶液可以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溶液,例如:(1)合成高分子溶液:由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

(2)天然高分子溶液: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溶液,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

2、大分子溶液的制备制备大分子溶液的方法有多种,例如:(1)溶解法:将大分子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其溶解。

(2)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3、大分子溶液的性质大分子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1)粘度:大分子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是因为大分子链较长,运动较困难。

14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共47页

14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共47页

泡沫塑料,沸石;珍珠,某 些宝石;有色玻璃,合金
气态 液、固 气溶胶 雾,某些云;青烟,尘 (aerosol)
14.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4.1.2 憎液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溶胶的制备
溶胶

分散法
凝聚法
净 化
渗析法 超滤法
研 磨法
胶 溶法
电 弧 法
超 声 波 分 散
化 学 凝聚 法
物 理 凝聚 法

14.1 胶体分散系统概述
165一溶胶N,aC电l 解质的43.5 140聚沉值越KC小l ,其聚46 136沉能力K越N强O3。 60
KNO3 50
RbNO3 126
KCNS
67
CaCSl2chulz0e.6-H5 ardCya规(N则O3)2
MgCl2 0.72
MgSO4聚沉0值.81
M1 g(6NO3)2 Pzb(NO3)2
胶团
胶粒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x
F e O H 3 m n F e O n x C l x C l
吸附离子
反离子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14.2.2 光学性质 14.2.3 电学性质
14.2 溶胶的性质
14.2.1 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子大小
类型
系统特性
1nm
分子(离子) 粒子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扩散 分散系统 快,在超显微镜下亦看不见
1~102nm
胶体分散 系统
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 膜,扩散慢,超显微镜下能分辨
102nm
粗分散系 粒子不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不 统 扩散,普通显微镜下能看见

14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4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不能

热力学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丁铎尔效应

微弱
微弱
系统粘度
小(介质)

小(溶剂)
对电解质敏感度 敏感 不太敏感 不敏感
聚沉分散可逆性 不可逆
可逆
可逆
14.4 大分子概说
14.4.3 大分子物质的平均摩尔质量
数均摩尔质量 光端散基射 质均摩尔质量
Mn xiMi
法分测析定 法或
Mm miMi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核心知识点: ➢ 胶体性质与结构 ➢ 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考核目标: ➢ 胶体性质与结构 (理解)
分散系统;胶体性质;胶体结构;溶胶的稳定性 与聚沉现象。 ➢ 大分子溶液 (理解)
大分子溶液的性质;平均分子质量;大分子溶液 的粘度;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与Donnan平衡;盐析 和凝胶。
14.5 Donnan平衡
14.5.3 用渗透压法测电离大分子的摩尔质量
( z2c x )x (c 1 x )2
x
c12 zc2 2c1
3 [ ( c 2 z c 2 2 x ) 2 ( c 1 x ) ] R T
3zc 2 2 zc 2 2 c 2 c 1 2 c 1 z2 c 2 2R T c c 1 1 ? =z zc c 2 2 3 3 ( c z 2 R T 1 )c 2 R T
A14s.23S.32(负电溶解胶质) 对溶胶Ag稳I(定负溶性胶的)影响 Al2O3(正溶胶)
电解聚质沉值m聚m:沉ol使/d值m一3 定电量解的质 m聚m沉ol/聚d值m3沉能电力解:质对于m聚同m沉ol/d值m3

物理化学下课件:第14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下课件:第14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丁铎尔现象
实验表明:各种分散体系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溶 胶体系的丁铎尔效应最显著,故此效应是区别溶胶 、真溶液和悬浮体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
丁铎尔效应本质:分散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条件:入射光波长 > 粒子半径
M 4r3L
3
扩散和渗透压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介质分子或外加 的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 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
Π
n V
RT
cRT
式中c为胶粒的浓度。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
能太大,所以测出的渗透压及其他依数性质都很小。
制备时在两电极上施加 直流电,调节电极之间的 距离,使之形成电弧。
这时表面金属蒸发,是分散过程 接着金属蒸气立即被水冷却而凝聚为胶粒。
分散法
胶溶法 是将新生成并经过洗涤的沉淀,加入适量的
电解质溶液作稳定剂,经过搅拌打散,沉淀重新分 散成胶体颗粒的过程。如:
Fe(OH)3(新鲜沉淀) 加FeCl3
Fe(OH)3 (溶胶)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 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系统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憎液溶胶时,由于胶粒直径 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 乳白色的光柱。
光的散射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时,由于溶液十分均匀, 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入射光波长 < 分散粒子尺寸——反射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粒的形状
例如:(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 (2) V2O5 溶胶是带状的质点 (3) Fe(OH)3 溶胶是丝状的质点

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14章_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3) 超声波分散法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
备乳状液。
如图所示,将分散相和 分散介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 放在样品管4中。样品管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变压器油浴中。
4
3 1 2
在两个电极上通入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的石
英片发生机械振荡,使管中的两个液相均匀地混合
成乳状液。
超声波分散法
1.石英片 3.变压器油
2
2.电极 4.盛试样的试管
分散 介质 液体
固体 气体
分散相
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 液体
名称
例子
溶胶,悬浮液 乳状液 泡沫 固溶胶 凝胶 固体泡沫 气溶胶 气溶胶
Fe(OH)3,泥浆 牛奶,石油
肥皂水 有色玻璃
珍珠 馒头,泡沫塑料
烟,尘 雾,云
憎液溶胶的特性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 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简称溶胶,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 成,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构成,大小不等
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Gibbs自 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
聚沉之后往往不能恢复原态,因而是热力学 中的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本章主要讨论憎液溶胶
(2)亲液溶胶
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常属于亲液溶胶 它是分子溶液,但其分子的大小已经到达胶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的, 是一个多级分散系统。
1. 分散法
(1) 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
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 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胶体磨的形式很多,其分散能力因构造和 转速的不同而不同。

1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的大分子溶液

1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的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的大分子溶液引言:分散体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体系。

分散相:在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的物质,即分散相存在的介质。

⎪⎪⎪⎪⎪⎪⎩⎪⎪⎪⎪⎪⎪⎨⎧⎪⎪⎪⎪⎩⎪⎪⎪⎪⎨⎧⎩⎨⎧>⎩⎨⎧<<⎩⎨⎧<⎩⎨⎧悬浮液乳状液)(粗分散体系大分子溶液(憎液)溶胶)胶体分散体系(电解质溶液小分子溶液)系(分子(或离子)分散体(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分散介质分散相定义分散体系电解质溶液m 10r m 10r 10m 10r 7-7-9-9-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能反映出不同体系的一些特性,但是片面的只从粒子的大小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其他许多性质的综合,并非是恰当的。

例如,大分子溶液,分散相以分子的形式在介质中,而粒子的半径又落在10-9∼10-7m 的区间内,它既具有胶体分散体系的一些性质,但又具有与胶体不同的特殊性。

胶体分散体系由于分散程度较高,且为多相(具有明显的物理分界面),因此它的一系列性质与其他分散体系有所不同。

胶体分散体系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普遍存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在石油、冶金、造纸、橡胶、塑料、纤维、肥皂的工业部门,以及其他科学如生物学、土壤学、医学、气象、地质学中都广泛的接触到与胶体分散体系有关的问题,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① 1861年 格雷厄姆提出“胶体”概念。

他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时,按其扩散能力,将物质区分为两类:⎪⎪⎩⎪⎪⎨⎧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如状物-胶体透膜,蒸去水份得到胶难扩散的-不能透过半蔗糖、无机盐类如-晶体膜,蒸去水份析出晶体易扩散的-能透过半透 Al(OH)Fe(OH) : : 33 格雷厄姆另一方面的工作是关于胶体溶液的制备,他发现许多通常不溶解的物质在恰当的条件下可以分散在溶剂中形成貌似均匀的溶液,从其外表来看和通常的真溶液无甚差别,但从其扩散速度、渗透能力等来看则属于胶体物质的范围,因此它称之为溶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设法去除大分子溶液的溶剂使它沉淀,重新 再加入溶剂后大分子化合物又可以自动再分散, 因而它是热力学中稳定、可逆的系统。
溶胶的特性(憎液溶胶)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 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 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 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胶体分散系统——牛奶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目测是 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系统。
粗分散系统——浑浊的石灰水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系 统,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胶体分散系的分类 胶团的结构
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
按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 (P407表格)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溶胶的光学性质是指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等 特点的反映,主要是Tyndall 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 侧面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 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 溶胶显著。
2HAuCl(4 稀溶液) 3HCHO(少量)11KOH 加热 2Au(溶胶) 3HCOOK 8KCl 8H2O
C.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3H2O(热)噲 垐 ?? Fe(OH)3(溶胶) 3HCl
D.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 SO2 2H2O 3S(溶胶)
Na2S2O3 2HCl 2NaCl H2O SO2 S(溶胶)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 的电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 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1)渗析法 简单渗析
将需要净化的溶胶放在羊皮纸或 动物膀胱等半透膜制成的容器内,膜 外放纯溶剂。
利用浓差因素,膜内的离子或其他能透过半透膜 的杂质小分子向膜外迁移,电解质多余的电解质离子 不断向膜外渗透,经常更换膜外溶剂,就可以降低半 透膜内的溶胶中杂质的浓度,达到净化的目的。
1. 分散法 (1) 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韧性的 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 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2) 胶溶法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 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这种 稳定剂又称胶溶剂。
(2) 胶溶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 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 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
(2)物理凝聚法 (3)更换溶剂法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备 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溶 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酮 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溶胶的净化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 质,如制备 Fe(OH)3溶胶时生成的HCl。
增加半透膜的面积、提高浓差、升高温度等可以 加快渗析速度。
(1)渗析法 电渗析
为了加快渗析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两侧 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向相应的电极 作定向移动,此法称为电渗析。
此法特别适用于普通渗析法难以除去的少量 电解质。
(2)超过滤法 用半透膜作过滤膜,利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
Brown运动的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
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胶体 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溶胶的渗透压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介质分子或外加 的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 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
Π n RT
(1)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复分解、水解、氧化还原反 应等)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 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反应物的过量。例如: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As2O3 3H2S As2S3 (溶胶) 3H2O
B. 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V
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 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
但是亲液溶胶或胶体的电解质溶液,可以配制高 浓度溶液,用渗透压法可以求它们的摩尔质量。
沉降和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系统,胶粒一 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一 方面由于Brown运动促使浓度趋于 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 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浓 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如 图所示。
Fe(OH)3(新鲜沉淀) 加F eCl3Fe(OH)3(溶胶)
AgCl(新鲜沉淀) 加AgNO3或KIAgCl(溶胶)
SnCl4 水解SnO2 (新鲜沉淀) 加K2Sn(OH)6SnO2(溶胶)
若沉淀放置时间较长,则沉淀老化就得不到溶胶
2. 凝聚法
先制成难溶物分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互相 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Gibbs自 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
聚沉之后往往不能恢复原态,因而是热力学 中的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2)亲液溶胶 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常属于亲液溶胶
它是分子溶液,但其分子的大小已经到达胶 体的范围,因此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扩 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Tyndall效应等等)
胶粒与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动力性质主要指溶胶中粒子的不规则运动以 及由此产生的扩散、渗透压、及重力场作用下浓 度随高度的分布平衡等性质。主要包括布朗运动、 扩散和渗透压、沉降和沉降平衡。
布朗运动即分子的热运动。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Brown运动 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 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 同电荷的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 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 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胶团的结构
例1:AgNO3 + KI→KNO3 + AgI↓
Tyndall效应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 的方法。Tyndall效应的另一特点是,不同方向观察 到的光柱有不同的颜色。
光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分散系统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 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 400~700 nm之间。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 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系统呈现混浊。
气溶胶:气体作为分散介质,雾、烟、尘 液溶胶: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悬浮体、牛奶、泡沫 固溶胶: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泡沫塑料、有色玻璃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的结构
憎液溶胶 亲液溶胶
根据胶体系统的性质至少可分为两大类:
(1)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溶胶 ,
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构成,大小不等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 胶团
§14.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溶胶的制备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落在胶体分散 系统的范围之内,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制备方法 大致可分为两类: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用这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粒子。
分子溶液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 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
溶胶是多相不均匀系统,在胶粒和介质分子上产 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观察到散射现象。
如果溶胶对可见光中某一波长的光有较强的选择性 吸收,则透过光中该波长段将变弱,这时透射光将呈 该波长光的补色光。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 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 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光散射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溶胶时,分子中的电子 分布发生位移而产生偶极子,这种偶极子向各个方 向发射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这就是散射光。
(3)易聚结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 不稳定系统,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 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胶团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 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 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另一种物质 称为分散介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通常有三种分散系统 1.分子分散系统 2.胶体分散系统 3.粗分散系统
分子分散系统——溶液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 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在1 nm 以下 。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图示式: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团的结构
例2:AgNO3 + KI → 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胶团的图示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