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6)(1)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白醋和小苏打时,他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看到冒气泡、听到嗤嗤的响声。
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产生了。
本节课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嘶嘶声。
对这一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经经过实验验证。
【设计思路】1、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2、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求知 . 明理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4课。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
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知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掌握了两种物质混合实验的操作方法,能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变化的现象。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种新物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初步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在试验中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通过与常见气体作对比来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细木条、蜡烛、集气瓶、小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一)预设目标,创设情景。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二)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了一杯神奇的液体,现在将一枚鸡蛋放入这杯神奇的液体,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内化为学习科学固有的知识和技能。
二、互动导学(一)自主学习,合作生成。
探究活动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师:猜猜看,这种神奇的液体是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眼睛看、鼻子闻、尝一尝)。
课件出示小提示2.这种神奇的液体就是--白醋(板书)3.老师还带来了厨房里的另一种物品,你知道是什么吗?猜猜看。
最新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6)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3.让学生感受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4.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器材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火柴、蜡烛、细干木条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做好观察记录。
2.说明观察要求(展示要求)温馨提示(一):1.细心观察,小组共同完成。
2.选取一位同学记录。
3、观察结束后,推选一人到前面汇报。
(观察结束后,物品放回原处)3.进行小组发言、小结。
(板书:小苏打:白色粉末,白醋:透明液体。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猜一猜)2.展示实验操作要求:温馨提示(二):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2.迅速把玻璃杯盖上玻璃片。
(要密封)3.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先摸上部,再摸下部,说说体会。
(不要碰掉玻璃片)4.细心观察,选取一人做好实验记录,并推选一人展示汇报。
(实验后物品放整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记录5.进行小组发言和小结。
(板书:产生了气体)四、产生了什么气体产生了什么气体呢?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看看这种气体具有哪些特点,从而做出判断。
1.燃细干木条后放入瓶中,注意不要碰到杯壁,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展示操作要求、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三):1.点燃一根火柴,轻轻移开玻璃片。
(玻璃杯露一个小口子),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中。
2.现象产生后立刻取回火柴,盖回玻璃片。
3、防止有风,观察的同学不要靠太近。
(实验后物品放整齐)3.点燃一根蜡烛,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向蜡烛火焰,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展示操作要求、注意事项,教师模拟实验过程。
)温馨提示(四):1.将玻璃杯口接近火焰,2.轻轻取下玻璃片,3.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但杯中的液体不要倒出)。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6)
科学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3、让学生感受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4、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火柴、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辨别白醋和水师:大家都玩过猜谜游戏吧?老师这里有两杯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白醋。
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观察,猜一猜哪杯是白醋?哪杯是水?并说出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在观察之前,老师首先要提醒同学们:在我们不知道物质对我们身体是否有害时,我们千万不能直接去摸、闻、尝。
只能隔着瓶子感觉。
明白了吗?不过,今天老师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可以用以上方法来辨别。
(找同学辨别)看来大家想到的方法真多,今天我们所要观察的物质也要用到这些方法。
2、归纳观察方法板书方法:看、闻、摸、尝……3、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师:首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桌上的实验器材,希望同学们在没有做实验之前不要轻易去碰它,现在,请每组同学找到桌上的白醋和小苏打并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观察这两种物质的特点,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并选取一位同学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我们的卡片上1、说明观察要求2、学生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做好观察记录3.学生汇报观察现象4、教师板书白醋和小苏打的特点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也概括了白醋和小苏打的特点,你认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放开想像的翅膀,大胆猜测一下:(1)混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2)我觉得小苏打可能会溶解在白醋里。
(3)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泡沫。
(4)师:刚才同学们都作了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到底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有什么变化,我们还得用实验证明。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6)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由3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教学难点】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火柴,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也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魔术——瓶子“吹”气球(师动手做,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同学们想想,是什么使气球鼓起来的?一会我们再来揭开这个魔术的神秘面纱。
师:不过,老师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点小线索:刚才玩魔术时我用到了这两种材料(出示白醋)和(出示小苏打),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生:小苏打和白醋。
(板书)师:那同学们怎样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呢?生:看它的标签……师:看标签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同学们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样子吗?一会同学们在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比如:看、闻、摸、尝~~~~~师:在不知道物品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生:不可以!(可以。
那你敢不敢尝一口?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
) 师:对!在不知道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只能隔着瓶子感觉,这样用手帮忙闻它的气味,坚决不能尝,明白了吗?师:不过,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
(课件:温馨提示)好,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仔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并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下来!开始吧!(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生:这瓶液体是醋,味道酸酸的;这包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盐,咸咸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小苏打及白醋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课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小学科学中心修养指出,科学思想是从自然科学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互相关系的认识方式;是鉴于经验事实建构想想、实物模型的抽象归纳过程;是剖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是鉴于事实凭证和科学推理对不一样看法和结论提出怀疑、批评,从而提出创建性看法的能力与质量。
此中科学论证的要点是:使用科学凭证的意识和评估科学凭证的能力,运用(之前的推理)凭证对研究问题进行描绘、解说和展望的能力,以及成立凭证与解说之间关系的能力。
(思想能力)本课是以研究发现法和实验研究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看法的。
经过研究小苏打与白醋发生的反响能否生成了新物质,培育学生的科学思想理能力特别是科学论证的能力,从而建构中心看法。
二、教课背景剖析(一)学习内容剖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隶属于课标“物质世界”板块的内容。
物质世界包括了“物体与物质”“运动和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多半。
此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资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察看和研究,让学生认识物质一些常有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接触过“物质世界”的教课内容主要有:三上《我们四周的资料》《水和空气》单元;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单元;四上《溶解》《声音》单元;四下《食品》《岩石和矿物》单元;五上《光》《运动和力》单元;五下《沉和浮》《热》单元;六上《工具和机械》《形状与构造》《能量》单元;六下《细小世界》单元。
这些教课内容,使学生知道: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矿物等物体的特色,磁铁的磁性,木头、塑料、金属等资料的柔韧性、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特征。
对这些物体的特色和资料特征的研究,其实不是独自的,也不是割裂的,此中隐含着与本课相关的物质的变化,比方使用外力让物体曲折来研究柔韧性、表面刻划研究硬度、改变物体大小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等,所有这些都是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交流得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锥形瓶、广口瓶、小苏打、白醋、小匙、木条、蜡烛、火柴、玻璃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紫蓝色,它们属于化学变化。
它们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知识。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今天老师从厨房带来了两样物质,一小包固体和一小杯液体。
请你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观察,并汇报,老师小结板书,介绍这两种物质的成分特点。
(3)导入新课: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可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一)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认真观察,有哪些现象。
2、用实验验证产生的气体的性质。
(二)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明确实验要求及步骤:2、强调:观察时要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
3、学生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老师板书:(1)气泡;(2)(3)瓶底有沉淀物;(4)液体(5)凉5、分析各种实验现象。
6、老师小结,导入下一教学环节。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冒气泡,这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
(三)研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
1、设计实验:(1)先点燃蜡烛,再点燃木条(用外焰点燃);(2)轻轻打开玻璃片,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锥形瓶中,观察现象;(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个空玻璃杯中,观察现象;(4)象倒水一样,把锥形瓶中的气体倒到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观察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以及这个反应产生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能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是对于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反应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能够观察和描述反应产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反应产生的现象。
2.难点:对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理解反应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实验器材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将小苏打加入白醋中,观察产生的气泡。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反应原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烹饪、清洁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学习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下第2章的第4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
2.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基本概念。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
2.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基本概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6)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认知目标: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如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2.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一节探究性实验课。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采用魔术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验证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什么特性。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集气瓶、毛玻璃、蜡烛、火柴、药匙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激趣揭题1.魔术演示:大家喜欢魔术吗?想不想看老师表演魔术?老师的魔术需要大家的配合,来我们一起吹气。
(产生的气体吹起气球。
)2、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请大家大胆的猜想,因为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
今天,我带来了两样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板书课题)。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提出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是生活中经常见的,首先,我们要对它进行观察,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观察?(看、闻【扇闻】、听,摸)2.请四人小组合作安静仔细观察并填写记录单。
3.小组汇报4.提出问题:关于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些什么?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1.有了这两种物质大家有没有想法,现在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翅膀飞起来了吗?2.学生猜想、汇报。
3.我们的猜想很多,想象的翅膀带我们进入了科学的幻想之中,用什么来验证呢?出示实验要求。
(1)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2)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1)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3、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做出推测。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及所产生气体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四、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火柴、、实验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1.同学们见过火山喷发吗?相信老师会模拟火山喷发吗?下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让我们共同见证奇迹。
模拟火山喷发
这奇迹是什么创造的?科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奇迹需要科学的力量。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科学知识来创造奇迹
(二)、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
刚才我们用到的两种物质,就是我们厨房里常用的两种物质:小苏打与白醋,请你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说说它们有哪些特点?
学生观察并记录
记录表:表一小苏打和白醋
一氧化碳:可燃气体
如何知道属于哪种气体?
把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杯杯口上部和下部,看看火柴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4、用火柴检测
5、确认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四)、总结
你认为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白醋—————→二氧化碳气体+ 醋酸钠+水(化学变化)白色固体无色酸味不助燃
比空气重。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7-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7-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现象,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科书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需要老师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学生对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可能较难理解,需要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现象,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现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原理,学生实验操作的细节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讲授法:老师对实验步骤、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生活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苏打、白醋、试管、滴管、实验桌等。
2.实验药品:适量的小苏打和白醋。
3.课件:实验步骤、中和反应的概念、生活中的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并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后查阅。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部分 33 页教材中不能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
教师拓展延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 既能让学生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这一下现象,很容易记住了二氧化碳还有这一特性。同时也是为了本单元
37 页《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沉淀物”做铺垫。实验仪器的改装
4. 用抽滤瓶、乳胶管、气球和玻璃管替代了原实验中烧杯、玻璃片进行。组装如
2. 师巡视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实验现象
蜡烛马上熄灭
各组交流后汇报:这种气体 能使蜡烛马上熄灭。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结论
让学生知
道这种气 体除了能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生仍
演示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 使 燃 着 的
然不是道是什么气体 . 只知 浑浊。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二氧化碳
木条熄灭
道能使燃着的蜡烛马上熄
趣。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 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 例如看到气
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 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 当
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就生成了。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
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 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 课后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 最
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 让学生们在观察中
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 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 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
产生什么现象, 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 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 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
1.交流、说出实验现象,完 成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6)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对产生的气体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四、教学准备:集气瓶、锥形瓶、蜡烛、火柴、气球、小苏打、白醋、烧杯、玻璃片、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激发兴趣1.导入:老师手里有个气球,如果想让它鼓起来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今天老师不借助人的力量来吹气球,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演示实验)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二、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1.过渡:其实老师使用了厨房里最常见的两种物品,小苏打和白醋。
想不想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观察小苏打和白醋?3.温馨提示:(1)细心观察,与小组同学交流,记录员作好记录。
(2)气味应采用扇闻的方式。
(3)观察时忌口尝。
4.学生开始观察,完成记录单填写。
5.交流汇报、相互补充。
三、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1.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小苏打和白醋的基本特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呢?[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2.把小苏打和白醋在集气瓶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想一想,猜测一下。
3.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4.操作提示:(1)将小苏打倒入集气瓶中。
(2)小心地将锥形瓶中的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集气瓶中,细心观察混合后的变化。
(3)用手触摸集气瓶壁,先摸上壁,再摸下壁,然后盖上玻璃片。
(4)整理仪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完成观察记录单。
5.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6.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实验发现。
先请一个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补充。
7.小结:我们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气泡,发出“嗤嗤”声,集气瓶下壁有点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醋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集气瓶、玻璃片、蜡烛、火柴、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 引入魔术师:同学们,都看过魔术吧,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开始表演了,看好了。
师将紫甘蓝液倒入三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中,让学生说其中的奥秘。
生说2、揭秘(出示课件)师:紫甘蓝内含有一种受酸碱影响会改变颜色的染料,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看到这些,你能大胆地猜测一下吗?这两种液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生猜测,说理由。
师出示课件,揭示谜底。
二、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1、师:今天我就为大家准备了小苏打和白醋(板书)。
我们各组的同学现在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物质,观察时要注意选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啊!最后将特征记录在记录表上。
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直接对着鼻子闻,这样用手扇闻它的气味,坚决不能尝。
2、生观察。
3、生结合记录表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4、师出示课件----小苏打白醋观察记录表师:请看老师填写的表格,完善你的记录。
小苏打白醋观察记录表5、指导学生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师:那谁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作用呢?生:(在厨房做面点,一般要用小苏打来做面点的蓬松剂,蛋糕里放的就是小苏打。
它还可以擦洗器皿,去除油腻污垢。
白醋用于烹调,腌制酸辣菜、酸萝卜等风味小吃,也可用做家用清洁剂。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1、师:刚才看到苏打水和白醋被倒入紫甘蓝液,颜色发生了改变,如果让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呢?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 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1)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猜想,
导入新课
1.出示厨房常见的两种物质:小苏打和白醋;
2.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猜猜,这两种物质是什么?
3.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有什么特点?
1.学生猜想。
2.学生仔细观察,汇报白醋、小苏打的特点。(从状态、颜色、味道等方面)
通过猜想、观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出课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一)猜测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二)学生小组实验:
1.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思考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组分工合作
(三)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小结。
学生思考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分工合作,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组内交流,得出探究结论。
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并高效地完成实验,减少设计中的不必要的失误。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课程学时
第1课时
所属学科
科学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来自种气体。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教师小结。
学生分享收获。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化学反应)
小苏打+白醋气泡+白色沉淀物+透明液体
(气体)
验证产生的气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6)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材分析】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有三个,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重点在于通过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不断寻找证据,判断其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培养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醋是学生对较为熟悉的物质,小苏打曾在溶解单元中出现过,但对两种物质全面的细致的进行观察是以往并未进行过的,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则知道得更少。
可以说学生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没有经验的。
但这一过程反应速度很快,现象明显,对学生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至于用火检验二氧化碳的特性,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让他们认识到原有的知识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会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
此外学生前三课刚学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理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对于两者的区别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为本课学习中正确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属于哪种变化的奠定了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确认小苏打和白醋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初步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完成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确认其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能对于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想和论证。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小苏打回与白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1)分组实验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证据并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个科学结论需要严密逻辑推理。
(2)培养学生重视证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需要全面,不能局限于气泡,还有温度,此反应是个吸热反应2. 通过实验能观察,实验证据的收集,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前准备1.分组材料:烧杯、木棒、玻璃板、记录表(10组)2.演示材料:蜡烛、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物四、教学过程1.观察认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①导入: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你们在厨房就能找的到的东西,大家看看这些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认识它并且能很快说出他们的名字呢?各位组长来领取你们的实验材料。
注意你们的工作是观察并且记录下来它们的特点(发放白醋与小苏打)②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学生的记录情况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①导入:大家都知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大家想想如果老师把这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那么怎么混合,会有什么现象?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强调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需要观察并且记录现象(气泡、温度变化)}②实验:小组长1领取大烧杯。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操作2、记录3.汇报4.探究产生的气体的特点导入:同学们都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有气体产生了,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气体呢,大家想不想一起研究研究呀?现在问题就来了,我们要怎么研究呢?①首先我们可以先观察这种气体的特点是什么?(无色无味)②这种气体还有什么特点呢?第一:(有同学想到了)是否支持燃烧好,老师这里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带了木条,你们猜猜看我让你们拿这个木条干什么?木条可以在空气里燃烧,那么木条能不能在我们瓶子里内的气体内燃烧呢?我们该怎么样设计实验呢?对,可以把点燃的木条放进去看还是不是在燃烧?同学们记住观察火焰的变化,随时记录实验:下面各小组按照操作步骤来实验,注意用火安全!小组长领取木条和火柴等材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材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时通过两种物质的反应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产生的变化现象,来探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怎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为后面学习探究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做铺垫。
本课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起到启迪的作用。
让学生能用探究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们的物质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日常生活也有一些了解。
在本课学习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对我们的生活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掌握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实验现象,知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明白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探究精神,对于生活中的奇特现象能够本着找足证据才能得出正确判断的态度,从小树立自己严谨治学的价值观四、教法本课时是以实验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针对六年级这一学龄段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学法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逻辑推理等手段,教会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总结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观察能力。
六、教学设计(一)小实验引入课前配制好一杯浓度较高的食盐水。
上课时,老师用中指蘸取少量液体后用嘴巴尝尝食指,并告诉学生没有任何味道,然后让学生上台来照做,做完后告诉同学是什么味道(很多同学会觉得是咸的)。
这是由于学生观察不仔细造成的。
通过这个实验来告诉学生要学会认真观察并告诉学生认真观察的重要性,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2、通过实验了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药匙、玻璃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演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
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
1、自学提示(课件展示)
(1)自学书本32页,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老师播放的演示图片,弄清怎样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的这个实验过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每样物质放多少、分别在什么时候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感知杯子的温度变化)?猜一猜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自学书本33页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及教师演示的实验图片,在研究杯中产生了什么气体,课本中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注意什么事项?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这种气体有什么特性?是什么气体?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一)
(1)学生汇报自学信息
(2)课件展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
学生有计划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4)学生交流、记录并且汇报实验现象。
4、汇报交流(二)
(1)学生汇报自学信息
(2)课件展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
学生有计划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4)学生交流、记录并且汇报实验现象。
(如果某小组成员汇报错误或不完整,可让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更正或补充)。
三、议一议
1、通过实验分析这种气体有哪些特点,会是什么气体?
2、并阅读教材33页正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回答神秘气体的名称。
(实验结论)
3、课件展示:小资料观察反应后杯中的液体是醋酸钠溶液。
四、课堂练习
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二氧化碳?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吗?
2、填空
①、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这种变化属于()变化。
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使玻璃杯的外壁变得(),说明这种气体有()的特性。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这种气体的特性是()。
④、蜡烛燃烧有()气体产生,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有
()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气体。
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有什么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的什么特性来灭火?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吸热
白醋
(3勺) 不支持燃烧
冒气泡(气体)使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杯壁更凉
比同体积空气重
小苏打
(1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