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新探
2022年项脊轩志教案(精选3篇)
2022年项脊轩志教案(精选3篇)项脊轩志教案1【设计理念】《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感情发展变化。
2.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疏通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能够温暖人的心灵?我想,不是明媚的阳光,也不是华丽的衣衫,而是沉甸甸的人间真情今天,就让我们借助《项脊轩志》这篇课文,走进归有光和他的亲人们,去寻找一些温暖,一些感动。
二、情感梳理,整体把握1.课文中哪句话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因何而“喜”?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来?①修葺之乐:“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②读书之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③赏景之乐:“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齐读第一段)3.围绕“悲”作者写了哪些事?写了哪些人物?明确:诸父分家,忆先妣、忆大母,悼亡妻(集体回答)4.从哪些地方能直接或间接地看出作者的“悲”?诸父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说明大家庭内部的不和;“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呈现了一幅杂乱的生活图景,暗示家道败落。
忆先妣、忆大母——忆母亲“泣”,忆祖母则“长号”,对祖母的感情更深,且忧虑更重,担心不能实现她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悼亡妻——作者通过对“室坏不修”以及院中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痛苦。
(齐读最后一节)三、细节品读,小处探究。
讨论:归有光特别擅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传递感情请找一找,回忆自己的母亲、祖母、妻子的句子并予以分析归有光笔下人物哪一个动作、哪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五分钟时间思考)①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以指轻叩,怕惊吓到孩子,慈爱之心可见)②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充满了关爱与轻微的责备)③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用手轻轻关门,怕影响孙子读书;祖母的话中充满了重振家门指日可待的喜悦)④“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充满了对孙子的鼓励与期望)⑤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夫妻二人志趣相投,夫妻关系和睦融洽,归有光不必再“冥然兀坐”)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定是妻子兴致勃勃地向妹妹们描述阁子以及阁子里的愉快生活,妹妹们才会好奇地问起)小结:是啊,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语,母亲的关爱、祖母的教诲、妻子的美好都在眼前了,让我们也跟着归有光一起喜悦,一起悲伤四、拓展延伸,巩固所学。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整体感知篇一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⒉知识点归纳⒊编写结构提纲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项脊轩志》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4.感受亲情5.理清思路二。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1.作者简介:明代:字:号: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2.作品简介:项脊轩 :注解①志:注解①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全班学生朗读全文:自读全文: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朗读第一二段:朗读第三四五段:(四) 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1. 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平缓亲切2. 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特点:小旧破漏暗感情:喜爱3.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不漏不暗 ( 亮 )幽雅(美)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4.思考并讨论:“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六) 背诵练习: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七) 练习1.课本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优秀3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读的根底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学习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学习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地写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所蕴藉的情感。
朗读完了以后,老师提问学生,看读懂了多少。
问:课文题目为“项脊轩志〞,“志〞是记的意思,“项脊轩志〞就是记述项脊轩的意思。
那课文都记述了些什么?记述项脊轩的什么?主要涉及了那些人?明确:记述了归有光的家事、有关项脊轩的人和事。
主要涉及了祖母、母亲、妻子,还有自己。
〔初步感知下,学生的答复是很浅很泛的,但可以通过接下来的解读,使认识变得明晰起来。
〕问:作者通过记述,仅仅想告诉我们他家有个项脊轩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一些事吗?明确:不完全是,还为了把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表达出来,项脊轩只不过是作者用来流淌情感的一个河床。
问:那大家能说说本文流淌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吗?明确:对家人的思念,对项脊轩的喜爱。
〔学生这样答复是很粗糙的,也很片面。
“思念〞太泛,“对项脊轩的喜爱〞不够准确——文章是处处着意写轩,但处处意在怀人,因而,在接下来的课文解读中应重在分析作者怎么由轩而人,外表上看是写轩,怎么从写轩的语句中看出对人的情感。
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就着课文的句子来纠正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有可能学生能答复到“有忧亦有喜〞,这说明学生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句〕二、老师介绍归有光的仕途及项脊轩的来历。
〔可以有幻灯〕要准确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生活遭遇,以及这间书斋——项脊轩的来历,因为项脊轩的来历非凡,使得身处其间的归有光时时都能感受来自家族与亲人的关爱与期盼。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4、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5、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旧知。
(2)接着提出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归有光和书房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2023最新-《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谁也不会想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在诗人眼里看来,燕子,鸥鸟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真是村居乐事。
(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事6儿女之乐,怎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但从结句来看,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看来,古人抒怀,“善假于物”也,借托于景、事、物、人等。
今天要学的课文很有生活气息,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板书:《项脊轩志》)二。
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特点。
2.掌握《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
3.理解并分析《项脊轩志》的文意,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
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项脊轩志》的文意。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项脊轩志》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2.《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
3.《项脊轩志》的文化内涵。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2.分组研读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掌握《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
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并分析《项脊轩志》的文意,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2.学习环节(3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阅读《项脊轩志》。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文意,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讨论,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教材和教案。
2.学生课本。
3.黑板或白板。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研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课堂氛围活跃。
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文归纳篇一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篇二马新桥个性实用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
二。
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
正音,正义,解题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㈣在朗读过程中正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精选6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精选6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文知识点2.寻找文章的“动情点”“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姚鼐)⑴研读细节描写,注意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内敛的感情;⑵研读景物描写,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二、教学步骤1.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内容与情感。
2.检查预习:文章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3.在预习字词意义的基础上,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目标实现方法: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列出两个模仿的句子:假醉翁之亭(景)欧阳(作者)绘山水相映(内容)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感慨及基调)托鄙陋之室(景)禹锡(作者)寄仙龙之说(内容)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感慨及基调)参考答案:借项脊之轩有光写三世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借项脊之轩有光忆家庭琐事言时世变迁之感慨4.疏通词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第一段:⑴词类活用:下上前垣墙⑵实词:顾胜⑶古今异义:方丈三五⑷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分析内容: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是什么?用几个形容词表达。
寥寥数笔,却已经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出一种颓败、阴冷的凄清氛围。
接着作者并没有马上抒写自己的感伤情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
他喜的是什么?修葺之时,劈窗置墙,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学设计9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9篇项脊轩是作者成长的重要见证,《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明线,以自己对亲人的深挚感情为暗线,展开叙事抒情,《项脊轩志》以第一人称叙事,翔实生动,如身临其境,运用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寄托了对“对自己人生成长有过深刻影响的女性”(如母亲)的诚挚缅怀。
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篇一《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也是传统的古文篇目,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堂备课组的公开课进行了讲授,在教授这一课中,我有几点体会,现归纳如下。
读:研读文本,赏析品味是教读重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下载了视频朗读,在和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视频带动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十分浓厚,从这次教学中,我发现朗读也是发现问题、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应该结合分析贯穿始终。
通: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由于我们已经经过必修的训练,所以针对选修文言文,我采取了请同学自读自释,相互交流的处理方式。
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针对高考文言阅读为课外篇目,必须加强学生的自读能力的训练需要而设计的。
从课堂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练:在疏通了文意之后,我设计了当堂练习,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就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发现缺漏并及时的补充上,以练代讲。
析:由于本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在对文本的赏析上时间分配的较短,我计划是从散文的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学生找到并不困难,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得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
以此为线索,首先向上延展。
体现“可喜”之情的其实这里有三小层:。
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写了几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让经典文学重焕生命力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让经典文学重焕生命力。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理解作者借助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发掘其在当代的意义2.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思考的习惯3.让学生养成多角度的阅读理解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路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阅读课堂、综合分析课堂和创新拓展课堂,具体设计如下:1.阅读课堂(1)自主阅读环节老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受韩愈的叙述方式和艺术魅力,同时了解文本整体的结构与情感走向。
(2)学生提问环节学生自己提出对文本的问题或疑惑,老师在此环节辅助阐述和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3)学生分享环节学生们分小组的形式讨论《项脊轩志》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相互分享学习成果。
2.综合分析课堂(1)文本解读环节老师在此环节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一字一句”的带领整个课堂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2)情感分析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韩愈描绘景物时所流露出的情感,开展三次共读,结合细节注释与语言表述,从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3)文学特点分析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项脊轩志》的写作特点,如描写技巧、概括方式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文学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艺修养及文学欣赏能力。
3.创新拓展课堂(1)思维拓展环节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和研究,发散思维和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
(2)文学创作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基础上,以“项脊轩与我”为主题让他们撰写文章、画画、拍照,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受到启发到产生自己的创作感悟的全过程,提高创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项脊轩志》,让学生理解韩愈通过描写景致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掘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对比、归纳,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表达技巧的把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3.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对《项脊轩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分析文中复杂的修辞手法。
3.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勾画出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 分析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词语解释、句式分析、修辞手法等。
5. 欣赏感悟: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亲情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翻译《项脊轩志》。
2.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3. 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故乡和亲情的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项脊轩志》中的具体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作品的不同之处,拓宽学生的视野。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项脊轩志》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并分析《项脊轩志》中的重要文段。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手法。
2.理解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态度。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呈现一幅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分组阅读《项脊轩志》,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项脊轩志》的作者是谁?他的背景和主题是什么?(2)文中的“项脊轩”是什么样的地方?它与作者的思想和生活有哪些关联?(3)选取两至三个精彩段落,分析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4)学生对于作者对于理想人生和生活态度的看法。
3.表达与交流:邀请学生就他们对于《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书面表达或口头演讲。
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激发艺术和创造力。
4.拓展:让学生扩展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忆红楼”等,通过比较分析来加深对于“理想人生”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思考质疑:提出一系列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如: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我们能否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理想?等等。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阅读和分析《项脊轩志》,进行问题讨论,互相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见解。
2.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由表达观点和分析,鼓励互相交流和互动。
3.表达与交流:学生通过书面表达或口头演讲进行自我表达和分享,增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项脊轩志》的课文材料和相关解读资料。
2.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及其他相关素材。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书面表达或口头演讲的评估:评价学生自我表达的准确性、深度和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新探
《项脊轩志》的语言质朴,真切感人,归有光运用生活中的小事便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情感。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名篇,被编入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多版教材之中。
对于该篇文章的解读很多教师是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文章,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挖掘得不够深入。
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而古代文言作品正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
在《项脊轩志》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归有光的情感进行解读,还要深入挖掘文章中所
蕴藏的文化内涵,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核。
通过对文化解读在文言文教学现状中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现有的《项脊轩志》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是以悲情的角度解读该篇文章,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文人士子精神的解读都涉及的较少,不太利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
针对这种问题,本文对《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探索,在原有的情感解读基础之上,加入对文中蕴藏的文化符号
与文人士子精神的解读。
首先,从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切入,使学生理解归有光的书斋虽然“室仅方丈”,但是在古代文人士子的眼中,书斋却是生命依托之所、精神畅游之室,是文人士子心中的精神据点。
其次,通过对庭院文化的解码,使学生理解作者在庭院中种植兰、桂、竹等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要通过这些植物所具有的植物特征反映自己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志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
世界。
最后,通过对古代文人士子的思想观念、人生志向、骨肉亲情等文人士子精神的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