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鸿彬《中国石拱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图片背景为钱塘江大桥
作者茅以升
1896-1989 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
中科院院士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 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 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 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 并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 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 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他为我国桥梁设计、 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教育界工作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 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并撰写 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著有《中国桥梁史》等。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拱桥:gŏng
弧形:hú
洨河:xiáo
陡坡:dŏu
暴涨:zhăng
匀称:yúnchèn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石拱桥的外形(第一段)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 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 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
拱开桥头形把容石为拱“桥长的虹卧桥波洞”比。作虹,什么说明方法,
赵州桥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部编人教版《中国石拱桥》PPT3
朗读课文4、5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的?作者的写作思路怎样?用了什么说明结构?
四段: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 修整。 五段:首先,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 接着,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其特点。
部编版八上《中国石拱桥》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中国石拱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因此,他写下了这篇科普说明文。
二、作者简介茅以昇(1896一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记载zǎi:把事情写下来。
残损sǔn:(物品)残缺破损。
古朴pǔ: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桥墩dūn:桥梁下面的墩子,起承重作用。
推崇chóng:十分推重。
序幕:喻指重大事情的开端。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惟妙惟肖xiào: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二、主题概述课文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总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第二部分(3~8):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阐述我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9):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10):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四、鉴赏品读1. 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作者为什么先说外观,再说性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形式优美”是介绍桥给人的直观印象,“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介绍,作者先介绍桥的外观,再按逻辑顺序进一步介绍了桥的性能。
部编8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旨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
文章选取了许多例子,以便更好地说明石拱桥的特征。
为了说明早期石拱桥的特点,文章列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和卢沟桥等例子。
其中,旅人桥是有记载的最早石拱桥,建造于约282年。
这座桥历史悠久,巧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
赵州桥建于隋唐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这座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卢沟桥建于1189-1192年,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文章还介绍了江东桥、长虹大桥和双曲拱桥等现代石拱桥。
江东桥建于800年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典型代表。
长虹大桥是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建于1961年。
双曲拱桥是一种新型的石拱桥,采用双曲线形状的拱体,结构更加稳定。
为了更好地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例如,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特征,富有形象性。
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
既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又显示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将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相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的坚固。
引用,如引用唐朝___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___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___,___”,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的和感染力。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整修情况
整体:长、宽
赵
州 结构特点
大拱:当时最长、没有陡坡
桥
局部
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拱圈:独立承重
由 主 到
外观: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配合和谐 次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合作探究
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1)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2)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 (3)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 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 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打比方,描绘了赵州桥的大拱的 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 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深入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卢沟桥的特点?有何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 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 台区的卢沟桥。
举例子,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 真实料省、结构巧、强度 高的优良传统
富有各种石料就 地取材
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拱桥有哪些新的发展?
长虹大桥
双曲拱桥
合作探究
从整体看,本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中
石
国
拱
石
桥
拱
桥
赵州桥 卢沟桥
解
各放
逻
种后
辑
拱兴
顺
桥建
序
的
一般
特殊
深入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有何作用?
深入探究——品析语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 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 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演讲稿
首先介绍小组成员回顾前四组总结各个教育家?对宁鸿彬进行简短介绍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宁鸿彬既是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典范的中学语文教师,从1978年直到1995年的17年间,他共进行了六期语文教学实验:第一期:1978年秋~1981年夏。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为手段,创造了“卡片辅助教学法”,“常规训练教学法”和“文言文四行对洋法”。
第二期:1981年秋~1984年夏。
提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这一教改课题。
让“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语文教学程序。
”第三期:1984年秋~1986年夏。
在前一阶段教改实验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的目标是:探索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开拓性人才。
第四期:1986年秋~1989年夏。
这一期的实验,是以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研究重点。
在实验期间,他先后提出了“跨世纪人才",“使学生突破教师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等观点。
第五期:1989年秋~1992年夏。
实验研究的课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问题,实验的目的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第六期:1992年秋~1995年夏。
宁老师集中精力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宁鸿彬老师在语文教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为他的“三观”——未来语文教育观、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和高效语文教育观。
而他却把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定为“放开学生手脚”和“发展学生思维”。
他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放开学生手脚”的语文教育观里,具体的表现就是“宁氏教学原则”的“三个三”。
三不迷信:1.不迷信古人。
允许对古人的观点有所补充和发展,允许提出异议。
2.不迷信名家。
允许学生发表与名家不一致的见解。
3.不迷信老师。
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学生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二)三个欢迎1.欢迎质疑。
就是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题。
宁鸿彬《中国石拱桥》[技巧]
宁鸿彬《中国石拱桥》[技巧]主题:《中国石拱桥》教学案例3 宁鸿彬分类: 教案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中国石拱桥。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或默读,也可以教师范读)。
提出要求:认真听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三解决学生读课文中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
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什么意思, “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
2.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弄明白。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其中“28道拱圈拼成”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古老的……世界著名的……美丽而坚固的……造型奇特的……巧妙绝伦的……有优良传统的……多姿多样的……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说明,这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阅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2021年第08期317教学管理《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潘煜城江西省抚州市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江西抚州344000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严谨周密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课上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讨论,分享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于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桥梁等)的深切热爱与赞许。
2、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感受作者科学性与文学性交织、严谨性与可读性并存的语言特色,并且尝试模仿与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3、课程准备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内容包括: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且注音。
除去以上两个部分以外,还可以选择性的要求学生做以下工作:尝试查找有关说明文这一文体的资料并阅读,尝试自己对课文进行划分段落。
本课出于教学导入的考虑,还会要求有兴趣的学生准备有关自己与桥的经历或故事进行分享。
4、教学过程4.1课程导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关中国石拱桥的图片,简单的谈谈这些桥的外观与特征,然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所见过的桥、自己与桥有关的经历或见闻。
随后总结学生的分享,由同学们的经历可以看出,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桥梁遍布在我国的天南地北,在这众多桥梁中,有一个成员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那就是石拱桥。
由此引出课文《中国石拱桥》。
4.2作者背景《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说明文,原本刊载于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后入选语文课本。
它的作者是我国的著名桥梁专家以及教育家茅以升先生。
茅以升先生曾主持修建过我国多座重要的桥梁,包括钱塘江大桥以及武汉长江大桥等。
而且茅以升先生不经在桥梁建筑领域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一名专家,同时在文学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创作了许多与桥梁有关的学术报告与文学作品。
《中国石拱桥》一文,就是茅以升先生的桥梁专业知识与文学造诣结合的一部精品。
宁鸿彬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艺术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March 20212021年3月第18卷第03期Vol.18No.03读与写杂志宁鸿彬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艺术梁诗曼(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宁鸿彬老师善于以几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有效避免了浅层次的“碎问碎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以宁鸿彬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这三个课例为例,探讨其主问题的特点与设计原则,可以获得教学启示。
关键词:主问题;特点;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3-0007-01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提问来实现课堂对话,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但是,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
上世纪90年代,余映潮、宁鸿彬等提出“主问题”教学,主张“以一问抵十问”。
余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该用关键性的提问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地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1]。
通过对宁鸿彬老师三个经典课例的分析,可以探讨其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特点和设计原则,由此获得“主问题”设计的启示。
1宁鸿彬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特点1.1紧扣文本,提纲挈领好的语文阅读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提炼,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
许多教师设计问题时急功近利,希望通过问题将文本的所有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往往效果不佳。
再者,如果语文课堂有太多的问题,学生就难以在思考问题中获得思维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宁鸿彬老师的“主问题”设计则避免了上述的提问误区。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课堂上,他提出三个“主问题”:(1)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讲中国石拱桥?(2)引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否具备这些特点?(3)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什么自身的特点?这三个题目设计精妙,体现了对文本内容的整合提炼,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引起学生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兴趣,也能充分展现文本内容的重难点。
名师同题课: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钱梦龙第一课时(教师拿着一块贴站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的小黑板走进教室,小黑板的反面对站学生。
)(上课,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一篇课文,同学们知道吗?生:(一二人接话)知道!师:咦,你怎么知道的?生:刚才,我看到你拿了一幅挂图。
师:你们真聪明……生:(七嘴八舌)我们不知道,我们没看到图。
师:哦,看来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那我还想“保密”一下。
在宣布课题之前,先请同学们帮我把一句话说完:假如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去请教某某同学,这位同学就要把这道题的做法向我详细地——生:(齐)说明!师:就是说明。
说明,跟记叙、议论一样,也是一种用用途很广的表达方式。
有的人说明的本领大,一说就明;有的人越说越叫人糊涂。
可见说明要讲究什么?生:(齐)方法。
师:对!今天我就要看看同学们说明的本领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要学什么课文了吧?但请你们不要看书。
(手指挂图)这上面画的是什么?生:(齐)石拱桥。
师:“拱”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看。
(学生查字典,解决“拱”的音义。
)师:(手指挂图)这是一个什么?(生:大拱)这四个是什么?(生:小拱)好,现在就请你们来说明一下这个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看你们越说越明白呢,还是越说越糊涂。
谁先来说?生: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师:我来照你的说明画画看。
师:你说的桥跟挂图上的桥不太像吧?小拱的位置不对。
生: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
师:究竟是两边还是顶部?如果顶部有四个小拱,应该画成这样。
师:好像也不对吧?生: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
师:那就是这个样子了。
师:你这样说,一共只有两个小拱了。
生:在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师:唔,两瑞,那得这样画了。
生:不是这样,我的意思……师:两端就是两头。
根据你的意思,只能这样画呀!(生尚欲辩,语塞。
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气氛越来越活跃。
)生:大拱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
师:那得画成这样。
课堂教学跟着理念变--我教《中国石拱桥》的四个版本
♦名家教艺丨课堂丨 本版编辑/张志刚课堂教学跟着理念变r H'•我教《中国石拱桥》的四个版本◎宁鸿彬石(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朝阳区摘要:课堂教学随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 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宁鸿彬《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第一个版本践行的是“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和“加强双基,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第二个版本是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第三个版本是在“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新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实践;第四个版本是在“语文教学要渗透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中国石拱桥》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指导,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而且课堂教学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15年间,我执教过的《中国石拱桥》有四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版本教学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一)教学理念当年,语文教学界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是“文以 载道,文道统一”,二是“加强双基,培养能力”。
所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指语文教学既不能脱离语言形式而空洞地讲解思想内容,也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地讲解语言形式,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课文语言形式的领会,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继而通过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掌握课文语言形式的运用。
所谓“加强双基,培养能力”,是指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力求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即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不可脱离语言运用孤立地讲解语文知识,并通过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第一次设计并执教了《中国石拱|34 |语文敉学讯•初中| 2018.1桥》。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件
精读研析
朗读第4、5段,思考下列问题。
赵州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形式优美——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结构坚固——历经1300多年仍保持原有雄姿
精读研析
赵州桥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根据这个特点画 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出数据吗?
突出特点:全桥只有一个拱,长37.4米,桥 洞像一张弓,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 拱由28道拱圈拼成。
2.第1、2自然段说的是石拱桥的特点,第3自然段 说的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 不同的地方,所以不重复。
整体感知
明确:
3.文章着重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还介绍了旅人 桥、江东桥、长虹大桥、双曲拱桥等。
4.先总体概说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然后指出 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再分别以赵州桥、卢沟桥为 例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性,再说明中国 石拱桥成就辉煌的原因,最后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 其是拱桥的新发展。
采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作析
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 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精读研析
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 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
限制性词语,主要作用是使表述准确严密。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类似的限制性词语,说一说 文章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严谨的。
精读研析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 界上最长的石拱。
“在当时”是时间上的限定,“可算是”是程度上的限定。 这样表述符合实际情况,说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在当时可 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石拱桥 的拱长都超过了赵州桥大拱的长度。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 准确严密的特点。
初中四册《中国石拱桥》_八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四册《石拱桥》_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拱桥》.教案ﻭ(2003—04—2613:51:14)宁鸿彬教学目的ﻭ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拱桥的特征。
ﻭ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ﻭ教学设想ﻭ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ﻭ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ﻭ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ﻭ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和内容ﻭ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石拱桥。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或默读,也可以教师范读)。
提出要求:认真听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石拱桥")。
ﻭ三解决学生读课文中的疑难。
ﻭ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
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什么意思?“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ﻭ2。
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弄明白。
ﻭ“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其中“28道拱圈拼成”是怎么回事?ﻭ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ﻭ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古老的……ﻭ世界著名的……ﻭ美丽而坚固的……ﻭ造型奇特的……巧妙绝伦的……有优良传统的……ﻭ多姿多样的……ﻭ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ﻭ[说明]这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阅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二课时教学重点ﻭ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中国石拱桥》经典课例分析
《《中国石拱桥》经典课例分析》摘要:说明文教学,《中国石拱桥》之所以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是因为它有许多值得研究学习的地方,钱老师将侧重点放在“如何精确说明一个事物”上,”这个问题一针见血,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从书本中找到“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代表着“联拱”和“独拱”的答案李宇彤摘要: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经典之作《中国石拱桥》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
宁鸿彬和钱梦龙都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们执教的《中国石拱桥》各有千秋,本文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分析两位名师的课例,发掘名师执教《中国石拱桥》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中国石拱桥》课例比较说明文教学《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作者运用准确周密又不失生动的说明语言重点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两座桥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对今后我国的桥梁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两位名师课例呈现(一)宁鸿彬《中国石拱桥》课例这是1996年的一堂公开课,宁鸿彬秉承“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过程比结果重要”这两个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说明文课堂。
1.初读感知,了解特点宁鸿彬先简单介绍作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可以给标题加上什么修饰语”,在此之前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学生就此讨论发言,宁老师总结回答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分析难句,质疑解难这一环节,宁鸿彬要学生提问在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师生一起讨论分析难句。
在讲解“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时,老师运用肢体动作形象地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
3.把握重点,学会举例宁鸿彬运用问题“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来引起下文,让学生明确举例的共性和个性。
又由“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文章中按类型举例的特点。
最后,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卢沟桥、赵州桥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中国石拱桥》导读
《中国石拱桥》导读
作者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30年代,他设计和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他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热心向广大群众介绍桥梁与其他科学知识,写过大量科普读物。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
内容主要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知识。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
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单拱石桥赵州桥和联拱石桥卢沟桥,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石桥,作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它是一份很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卓越才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赵州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
古老的……
世界著名的……
美丽而坚固的……
造型奇特的……
巧妙绝伦的……
有优良传统的……
多姿多样的……
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
二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是:
因为这两座桥最著名。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特点。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代表性。
因为这两座桥集中了中国石拱桥的一些特征。
因为这两座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逐一引导他们弄明白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学生研究这两座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征”。
(表示程度——最)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这一步骤实际是又扣住前面“整体感知”的环节和内容,将那时学生没有明确的内容给以明确,即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那时是用添加定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特征的,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理解到这一步了。
三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这是中国石拱桥的共性。既然是共性,那么赵州桥、卢沟桥都应该体现出这些特征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这些特征。
总结全文。
1.借助板书带着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内容。
2.强调本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
(1)这篇课文为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特征,能够达到比较准确客观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的特征和目的。
(2)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一定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例子。代表性包括具有自身特征和共同特征两个方面。
4.教师提出第四个问题:赵州桥和卢沟桥除了一个是独拱,一个是联拱的特点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其它的特点吗?
明确:抓主要的方面: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卢沟桥的柱头上有千姿百态的狮子。
(板书:拱上加拱28道拱圈拼成石狮百态)
[说明]在上面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理解两座桥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辩证法告诉我们: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每个事物既具有个性,也包括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同样,也没有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正因为如此,设计的这一步骤,既让学生弄懂举例说明方法的要点,也是引导他们学习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对课文说明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解。
[说明]这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阅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
3.指出本课重点词语:
推崇匀称古朴惟妙惟肖绝伦
[说明]总结要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落实词语教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七题。
附第三题、第四题、第七题及参考答案
三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引用古籍,或列举数字,或使用比喻,或加以摹写等。分析下边例句,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例句说明了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课文中举了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只有这两种形式。这样说对不对?
要求:引用课文里的句子作根据回答问题。
明确:这样说是不对的。课文里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说明]学生能答出这样话是不对的。教师引导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来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什么意思?
“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
2.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弄明白。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其中“28道拱圈拼成”是怎么回事?
卢沟桥面两旁的石柱上“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马可·波罗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盛景之一。”
两座桥都是最著Biblioteka 的。注意:学生不太注意两座桥在形式上所代表的独拱、联拱两种类型。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认真看书,从书中找到确切的回答。
明确: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因此,必须都要介绍,才能说明得全面、准确。说明文中举例子一定要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说明]这一步已经进入到学习举例说明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进行说明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典型,才能说明清楚问题。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
2.引用古籍,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
3.列举数字,传播卢沟桥结构知识。
4.引用古籍和运用比喻,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
5.运用解说,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
6.运用摹写,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5.教师提出第五个问题: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征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先请学生再看看书,想一想再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两座桥一个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一个说明结构坚固。
赵州桥优美、坚固,卢沟桥具有历史意义。
举一个例子太单调,举两个例子能说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主题:《中国石拱桥》教学案例3宁鸿彬分类: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即表示估计,表示程度,表示限制),并把它填写在句后的圆括号内。
1.(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参考答案]
(表示限制——当时,表示估计——可算)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参考答案]
(表示估计——大约、可能,表示程度——最)
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参考答案]
(表示程度——比较)
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参考答案]
(表示程度——几乎)
5.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参考答案]
(表示估计——左右)
6.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参考答案]
3.结构坚固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看出:
“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拱桥。”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培养认认真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明确:
1.历史悠久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余年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
2.形式优美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中国石拱桥。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或默读,也可以教师范读)。
提出要求:认真听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三解决学生读课文中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