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件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ppt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ppt复习课件

5.《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
“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
C 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
地方( )
A.“坊”中
B.“市”中
C.“瓦舍”中
D.“夜市”中
灿烂的宋元文化
科技发明
1.战国:司南 2.北宋末年: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意义: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产物,议和避免了战争,促进了
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
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
宋夏和约
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的对峙
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 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 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金议和
内容
评价
评价①
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
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
B 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2.有历史学者认为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能
D 够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是( ) ①读书人在宋代普遍受到尊重 ②士农工商四大阶层能有序合理 地流动 ③国家大一统,社会安定 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3.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文化
巨著
1.司马光《资治通鉴》 2.记述:战国到五代
3.体例:编年体通史
宋元都市文化繁荣
原因
A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市坊界限打破,还出现夜市、早市)
B
市民阶层壮大
1.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 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 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 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 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 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哥窑鱼耳炉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 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景德镇白瓷
景德镇瓷器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宋朝时,我国 是世界上造船 水平最先进的 国家,东南沿 海的广州、泉 州、明州等地, 都有发达的造 船业。那时候 的船,抗风力 强,能在惊涛 骇浪中前行。 而且,船上还 装有指南针, 能够准确地辨 别方向。北宋 时,还大量使 用战船来对付 辽军和金军的 侵扰。这就是 北宋的战船。
(宋朝时)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苏湖熟, 天下足”。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 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 北方移到了南方。
说一说: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分别描述西汉前期的江 南、东晋南朝的江南、唐朝时的江南和南宋 以后的江南,你会用哪些形容词呢? 西汉前期:荒凉的江南 东晋南朝:开发的江南 唐朝时期:繁荣的江南 南宋以后:锦绣的江南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发展
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相互妥 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 民族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后中原先进的生产方 式逐步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 速的发展;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中原的制瓷 技术和印刷技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量南 下移民更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 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 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再见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秦朝 西晋 隋朝
大都附近设中书省; 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行 省或省)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澎湖巡 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一 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积极影 响? 元朝的统一,结束 了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 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 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 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 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 家交流一下吗?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和冲突, 但是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是主流。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
单元大练兵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 B ) A.元宵节 B.元旦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重点难点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有 了快速发展;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 战乱连绵,南方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到了宋代, 南方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 方,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表现: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 完全超越北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优秀PPT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优秀PPT课件

课堂小结
类别
农业 手工 业
粮食作物
发展成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发达 ,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 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 空前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泉州 、 明州是大商港;并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经济作物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
商业都市
货币
海外贸易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D)
A.魏晋南北朝 C.北宋 B.唐朝 D.南宋
2.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
能力拓展
3.读图回答问题: ⑴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
造船业发达,罗盘针开始运用于航海; 丝织业有显著的发展,蜀地的丝织品 “号为冠天下”; 棉织业成为一项新兴的手工业。景德镇瓷器源自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窑 青白瓷鸟形钮 香炉
定窑孩儿枕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河北 · 定县 河南 · 临汝 河南 · 开封 浙江 · 龙泉 河南 · 禹县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
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 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 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 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 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 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 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 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 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 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 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 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 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 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 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 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 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宋代以来,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娱乐生活。东京汴梁首次出现 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瓦 子内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供表演的“看棚”(又称“勾栏”),内设戏台、后台、观 众席等。瓦子、勾栏的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临安 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便成为人们出游 的理想去处,这里游船如织,游人聚集。娱乐服务是以赚钱为
部编版
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B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单元考点演练
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檀州城下,威 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 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 融。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课堂总结 拓展提升
时间5分钟
12、 、古这代节经 课注方济 你重法重 学对的心 会学总习 结南了移哪对些今方天法经和济技建巧设?有何启链体务史示接现于鉴现历现功?实史实能,服的
3、动手设计板书。要求:形式不限,体现知识间的
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三个具体问题引 导学生谈感受,实现高效课 堂中的有效总结。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 设计问题,抓住重难点, 培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难点突破 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 “(西汉时)江南
地广,人们刀耕火
1、七年级上
册第21课,南 方经济发展的 原因是什么? 2、对中国经
自然方面(天时) 地理方面(地利) 政治方面(人和)
为经济重心南 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 了解经济 重心南移
融多 经元 济文 高化 度碰 发撞 展交
1 说教材-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手工业的 发展
商业的繁荣
12、 、列理解举宋宋农代代业展的南中发方国农经业济南发、重方展手心经表工南济现业移和的商过业程海的外繁和兴贸盛荣原易 的因史。实。
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
教学重南点移:过通程过学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南的移史原因实,理解经
济重心的南主移要。内容
比较抽象,学 生难理解,是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第重心南移的原因。难点
十 二 课
说设计 说模式
说说学学情情
说教材
流程
重经 心济 南发 移展
说板书 说评价 说开发
2 说学情
知识
能力
思维
七年级上册第 21课,对南方 经济发展的原 因、表现有了 初步的认识。 对经济重心的 南移有了一定 的知识储备。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ppt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ppt课件
的水利工程和生产技术,而南方则是:“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由此可知: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北移,导致了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有很大的差异性。
(1)在国家分裂战乱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突出,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
观点: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差异性
(1)江南蛮荒之地: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关中地来江南经济得到初步的开发,而隋朝时由于关心地区人口的过度增长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首都长安依赖江南的稻米,为
了解决南粮北运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故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通余杭。
高频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1(、4)经济南重方心自南然移条的件过优程 越;唐代诗人分布图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据开此始南表移,呈南现宋时的经济变重化心南可移完推成知;
南方
2000
2500
B
B.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性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高考模拟演练: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隋朝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 年)开凿通济渠,直
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
通涿郡,连同公元 584 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运河系统。元朝运河开凿的重
南迁临安(杭州),南宋朝廷重视江南的发展, ”可见,当时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江南蛮荒之地: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关中地区,该地土壤肥沃,有先进 的水利工程和生产技术,而南方则是:“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即形成“苏湖熟,天下足” ”可见,当时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共12张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共12张PPT)
(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八
2.概况 (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中期,安
(3)第三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靖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①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
1.原因 2.过程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孙吴、东晋、南朝 中唐以后 南宋
实时训练
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 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 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 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 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谢谢
经济区 山东 山西
地理位置
崤山以东,包括现在 的河南、山东、河北 等地,史称中原
崤山以西,包括关 中、河西、巴蜀等
特点
传统农业区,为全国 经济重心。其中山东 为当时最重要的粮食 产地,经济最为发达
江南 长江以南
多为原始森林覆盖, 地
经济实力较弱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2.过程 3.表现
4.影响
①进一步推动全国人口比重变化 ②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使古代中国后期各王朝经济重心与政
【小结】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特
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最 政治重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 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
朝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21张PPT

c.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d.回族开始形成
蒙古人 畏兀儿
(2)意义: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宋 代
农业的发展

济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自然 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1)传入占城稻

经 济
表现
(2)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
重 心
粮仓
商业贸易的繁荣
▪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 (2)都市繁荣的表现:人口百万;店铺增加; 到处开设;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市镇商贸 区;商品琳琅满目。
▪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 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 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 川地区。
战国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交融时期
建 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战国--秦 ----西汉--隋唐--北宋 发展--强化皇权--进一步强化 元朝---明朝 ---清朝
民族政权并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916年)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60年
汉族
11世纪前期 (1038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请为下列地点找到合适的“归属”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由越南引进占城稻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丰饶粮 仓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北推江 淮、川蜀
(4)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因等。
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南宋与金的对峙: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 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 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 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北宋的建立史实: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拥立 为皇帝,建立北宋。
重文轻武
目的: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 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 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金 蒙古 蒙古
想一想:请画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式图及南宋与金南北对峙 形势图
二:辽宋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战与和)
北宋与
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 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 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宋朝海船特点:
船体大,装载多;
结构坚,御风强; 指南针,辨方向。
泉州湾出土的南宋远洋海船 是当时造船技术的重要物证。
三、商业的发展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在港口设立 市舶司 管理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明晰表
政权 契丹(辽) 宋(北宋)
大夏(西夏)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上京
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

宋(南宋)
10世纪初 辽太祖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宋太祖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李元昊 (1038年)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宋高宗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东京 (今开封) 兴庆 (今银川)
会宁(后迁中都)
(今哈尔滨、北京)
临安 (今杭州)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 阅读史料,想想这些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 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史记》
• (意思——《史记》记载:江南一带地广人稀,以稻做饭以鱼为肴,有时火烧 耕地灌水除草……大多数是物少而没有积攒。所以长江淮河以南既没有挨冻 受饿的人,也没有粮食满仓的富裕之家。)
岳飞墓——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五个字
两侧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右侧——正邪自古同冰炭 左侧——毁誉于今判伪真
第9课
• • • • • • • •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6.宋金议和 ①南宋向金称臣,并付给金岁币; 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两族此后长期和平。 ③标志着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7.为了巩固对中原汉人地区的统治,金将都城从 会宁 迁往了更 靠南的 燕京(今北京),并将其改名为 中都 。 8. 认识: ①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古代中国出现的民族政权,民族 之间的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却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②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民族友好,民 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主流。 ③澶渊之盟、宋金议和虽然都是汉族政权的一种屈辱,但却给各 族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客观上促进了少数 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为契丹族和女真族开发东北提供了物资 条件)和中华民族的融合进程。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政治: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军事:边疆战事屡战屡败,大量送出钱物。 经济: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1069年,宋神宗时期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 法等(P31)
通俗化 大众化
《窦娥冤》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王实甫
五、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三)《资治通鉴》
作者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内容 记述了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体裁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史记》,并列为中国 地位 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
称为“史学两司马”
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四、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成吉思汗像
忽必烈像
易错点: 铁木真建立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
(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蒙古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 统一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元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建立 后迁都大都(今北京)
时 1276年,灭南宋
南针。
三、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宋代经济发展
商业 城市
①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 ②经商时空:出现早市和夜市(打破时 间限制)、形成草市(打破空间限制)
①大商港:广州、泉州
商 海外 ②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 业 贸易 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上丝绸之路)
③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 ①原因:商贸繁荣,金属货币不便,印
失败(但收到了一些成效)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0.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 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区)。
交子
5.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_临_安___。 6.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 元朝(蒙古族)。 7.最早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朝代——_元_朝___。 8.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时期__毕_ __昇_。 9.指南针最早被用于航海——___北宋__。
二、人物类
第二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单元时间轴
考纲点对点
【重点解读】 辽宋夏金元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 一步加强的时期。 1.经济繁荣。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 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民族融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 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 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民族关系发展等。
强调这些历史现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历史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1. 历史理解:深入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关联。
2. 史料实证: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学会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对史料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时空观念:建立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通过时间线和地图等方式,把握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时空特点。
5. 题型五:历史解释与分析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解答:
影响:
1. 元朝统一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各组代表的表现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此外,课后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让我对教学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了尊重多元文化、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创新性观点和思考。
-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早约400年。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 ,领先世界800 多年。 (5)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 300年。
著作
发明活字印刷术
处于世界领先地
指南针用于航海 位,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的必要前提
学 明
技 术 药

广泛用于军事、
管形火器 沈 《梦 溪笔谈》 郭 授时历 总结宋以前,特 别是北宋科技 在我国世界科技 史上地位重要 比现行公历早约
综合
括 天文历

守敬
三百年
类别 史 编年史 学
代表人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意义、地位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元 铁木真 蒙 忽必烈 古 1——1368 统一多民族国家 1206——127 元灭南宋 行省制度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原 因
1、经济因素: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 经验,并增加了劳动。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南方适宜农 作物生长。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定。
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 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 已 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 中国,同汉族、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 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 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 错杂居的局面。
图二、金、南宋、西夏、蒙古时期
图三、元时期统一
政 建立者 权 辽 存在时间 与宋关系 重要制度
与北宋和战
契 丹 西 夏 元昊 党 项 联北宋灭辽 金 灭北宋(靖康之变) 女 完颜阿骨打 真 宋金和议 与南宋对峙 1115——1234 用兵南宋 1038——1227 宋夏和议 与北宋和战 耶律阿保机 916——1125 澶渊之盟
第二单元(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政治
1、从分裂走向统一

916
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1125 1206 1271
辽(契丹)
907
五代 960
十国
891
北 宋
1038
金 1234 蒙 西夏 1227 古 南宋
1115 1127

1368
979
1276

图一、辽、北宋、西夏时期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 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 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 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 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 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巨著 拓展内容,开创风
苏轼 豪放派 词 辛弃疾 婉约派 文 学 元 曲 李清照
念奴娇水调歌头 格 《菩萨蛮》 两宋文学的主流
揭露封建统治腐朽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 黑暗 元代剧作家的杰出代表
散曲
元朝对我国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 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 省的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③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占城稻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表 现 粮食作物 农业 经济作物 苏湖粮仓
水稻产量首位
丝织业
纺织业 手工业 制造业
棉织业 江南重心 哥窖冰裂纹 景德镇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 泉州
代 类别
代表 主要成就 意义、地位
表人
印 刷术 三 大 发 科南针 指 昇 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