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101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一零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试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务必将试题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提起“人工智能”,人们总是想到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的虚构情节。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只是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把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人是常见的误解。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这个容器不见得非得是人形。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大脑的话,机器人就是身体,这个身体不一定是必需的。
比如智能手机里的语音助手,控制它的软件和数据就是人工智能,它发出的说话声音是这个人工智能的拟人化体现,但是语音助手本身并没有机器人的外形。
人工智能是个广义的概念。
从手机里的计算器到无人驾驶汽车,再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人工智能分为三类。
擅长某方面单一功能的叫弱人工智能。
例如有可以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它只会下象棋,你若问它明天的天气,它就不知怎么回答了。
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称为强人工智能。
教育学家弗雷德森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理解复杂理念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第三种是超人工智能。
著名的人工智能思想家波斯特罗姆这样描述超人工智能:“它在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科学创新和社交技能,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
”现在我们的世界中弱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
你的手机里就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系统。
当你用地图软件导航、接受音乐电台推荐、查询明天的天气时,其实都是在利用弱人工智能。
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也是一个巨大的弱人工智能,背后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排序方法和内容检索。
军事、制造、金融等领域也早已广泛运用各种复杂的弱人工智能。
创造强人工智能则要难得多。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中描绘了将士们虽遭受重创,仍舍生忘死奋勇当先的场景:“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
”②杜甫在《蜀相》中以“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叹惋诸葛亮功业未竟,壮志难酬;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恣肆的想象,写出了梦境的绮丽诡谲。
④杜牧的《阿房宫赋》警示后人要借鉴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论语》中记载了曾皙所向往的盛世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咏而归。
”【答案】霾两轮兮絷四马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迷花倚石忽已暝秦人不暇自哀风乎舞雩【解析】故答案为:①霾两轮兮絷四马(重点字:霾)②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重点字:襟)③迷花倚石忽已暝(重点字:暝)④秦人不暇自哀(重点字:暇)⑤风乎舞雩(重点字:雩)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
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
二是注意难写字。
《论语》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
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北京市101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江南的明确概念,晚至唐代才算形成。
江南最确切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
该地区的繁盛富庶,有唐以来已然十分显著。
白居易曾有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他讲的是江南的优美风光。
韩愈则不同,他深刻地认识到,唐王朝的赋税重地已在江南,全国赋税比重“江南居十之八九”。
至北宋,太湖平原的苏州、常州、湖州、秀州(即嘉兴),是宋王朝的粮仓,还有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江南社会经济地位在全国的奠定,南宋是一大关键时期。
靖康之乱后,大量移民南迁,给江南的发展带来了绝佳的社会政治条件。
而且在南宋以后,江南的农业仍得到了持续发展。
千余年来的发展使得江南形成了人文、自然诸方面具有共同特性的区域,其核心就是人们熟知的太湖平原。
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诸府地区,已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
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江南是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府。
苏、松、常、嘉、湖五府地区,在明清两代被列入了“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依重。
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也承认:“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
”经济意义上的“江南”,则越来越明确地转指长江以南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
(取材于冯贤亮《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材料二我把粉黛叫成“苏州色”。
我走过一些地方,也见过些粉墙,比较起来,还是苏州的粉墙最幻,这种幻,除了“年代的长短,位置的阴阳”等等因素外,我想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忘记,这就是黛瓦。
黛瓦在粉墙头上不露声色地一压,粉墙的白就白得如此从容、谦虚、内敛、谨慎。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昆曲中的“竹肉相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早出自房玄龄等撰《晋书》中的《孟嘉传》。
丝,指的是弦索乐器;竹,指的是笛子;肉,则是美妙的歌喉。
通俗地说,这句话是指在戏曲舞台上,弹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唱的—音乐的本然状态是最难能可贵的。
昆曲界历来主张“竹肉相发”。
伴奏的笛声与歌唱的嗓音和谐相配,足以居诸乐之上。
回顾昆曲史,昆山腔在萌芽时是“不被弦索”的嘌唱,即干唱。
在魏良辅、张野塘改良后,开始有了伴奏乐器。
三弦(曲弦)就是因昆山腔而诞生的。
再后来,在为昆曲演唱伴奏时,于弦索中合以箫管,又将原本没有主次之分的丝竹乐器,渐渐变成以曲笛为主奏。
曲笛讲求笛色,在伴奏中音色嘹亮却不掩盖唱腔,尺幅..舒展却不影响剧情,连中有断,断中有连,将曲子中的顿挫转折表现得恰到好处。
以笛子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以及本身受吴地民歌的影响,具有流丽悠远的特色,因而昆山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同样,谙熟传统乐器的知识阶层雅好笛、箫,将此引入主流社会的音乐生活,大加推崇,也就促使伴奏乐器逐渐变为以笛、箫为主。
不少原来擅长北曲的乐师都转而重视南曲吴音,为了与腔调相协,纷纷以笛、箫伴奏昆山腔。
到了晚明时期,昆曲清唱已经形成了以笛、笙、鼓板、三弦相结合的小型丝竹乐队演奏模式,竹笛也因此定名为“曲笛”。
明末沈德符所说的“今吴下皆以三弦南曲合南曲,而又以箫管叶之”,可以作为佐证。
在职业性的昆剧演出中,曲笛更是专门司职于随腔伴奏,成为标识..性乐器。
江南丝竹的演奏,素来以轻快、活泼、细腻、儒雅见长。
这是由它所用全部乐器的演奏风格决定的。
然而在与昆曲相伴时,演奏的技艺要求则更高。
笛子必须使用不同的技巧与声腔配合默契,于是产生了颤、叠、震、打、赠、唤等细腻的手指演奏手法。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北京101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
”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
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
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
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
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
“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
“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
”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
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
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
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
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
“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
“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
高二语文试卷北京一零一中高二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一零一中高二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炫耀舷窗离弦之箭玄妙绝伦B. 歼灭虔诚潜移默化阡陌纵横C. 委蛇颐养怡然自得甘之如饴D. 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振撼放诞无礼敛声屏气安详B. 必竟幅员辽阔视若草芥焦燥C. 迂讷莫衷一是迷天大谎至使D. 潦倒仗义执言貌合神离申诉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读书能一个人,不读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然要读好书。
②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③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④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________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电话。
A. 造就艰涩轻盈乃至B. 造就艰深清莹乃至C. 成就艰深轻盈以至D. 成就艰涩清莹以至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B. 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对死亡却讳莫如深,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C. 20世纪,在人类深入广泛地探讨科学奥秘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巧夺天工的技术奇迹。
D.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签订包税制的契约,结果弱中央强地方的格局开始出现,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遗憾的是,雷锋、焦裕禄这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雄,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是那么邈远、陌生了。
B. 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时间拖得越久,侦破工作的麻烦就越大,专案组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C. “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的登陆成功,标志着太空的人类探索进入一个新阶段。
D. 为繁荣杂文创作,本刊届时将邀请界内嘉宾举行庆典暨杂文笔会,切磋杂文创作、杂文编辑工作及其市场走向。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20道小题。
2.请将试题答案和作文写在“答题卡”上。
I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文一经过3.6亿年的进化,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种子在母株上成熟并脱落时,绝大多数获得了忍耐干燥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很多农作物种子需要贮藏过冬,来年春天才能播种。
不过,有人可能不知道,自然界有些种子需要经历一次寒潮或大火,甚至需要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才能萌发;有些种子在土地中埋藏数十年都不萌发,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破土而出。
上述情况,都与种子的休眠习性相关。
休眠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抵抗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种子本身没有完全完成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即使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也不萌发,叫做自然休眠。
种子已经具备发芽的能力,但是由于环境达不到种子萌发所必须的条件,种子被迫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强迫休眠。
种子处于体眠状态时,新陈代谢十分缓慢,因此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种子生活力,并在外界条件适宜时萌发。
体眠是植物寻求最佳萌发时间、调节分布空间、保证后代存活率的生存策略。
由于种子具有会休眠、体积小、易保藏等特点,种质(子)库应运而生。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种质(子)库约1750座,共收集保存约740多万份植物种质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地区特有植物、重要经济植物、重要农作物和重要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子。
建立种质(子)库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就地保护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手段。
但是,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使得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物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另外,通过植物园、种质圃等迁地保护措施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还需要摸索相关的栽培、引种、驯化等技术。
而建立种质(子)库则有效地降低了就地保护的潜在风险和迁地保护的技术难度,有利于长期、高效、安全、便捷地保护植物多样性。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作文一位中国演员在国外出席大型活动时,从来都是穿中山装、唐装,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中国人身份。
他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哲学:“千万不要学人家,不要认为你跟这个世界一样,世界会接受你,你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世界才会接受你!”他的人生哲学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做人要与众不同花在草丛中显得与众不同;海鸥在蔚蓝的大海上显得与众不同;白云在蓝天下显得与众不同。
做人也是如此。
要想成功,就要做到与众不同。
材料中的穿中山服、唐装出席国外重大会议的人做到了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
如果我们亦步亦趋,随声附和,去炮制别人的成功,那么最终我们也泯然众“沙”矣。
我们也就最终变成邯郸学步的人,自己可能连路都不会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和别人与众不同的人,这样你的机会就会变多,成功就会离你更近。
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被更多的人发现,即使在一堆沙子中,如果你是一颗普通的石子,那么你也是与众不同的,你也会被人发现。
“鹤立鸡群”讲得就是这个道理:鹤在鸡群中是与众鸡不同的,如果你要找的仅仅是一只鸡,那么试想一下你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把握更多的机会。
赢得了被别人发现的机会,就赢得了更多工作的机会。
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
某大学毕业时简历做得与众不同,就先得到招聘人员的亲睐,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
你只有做到和别人不同,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与众不同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当我们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责骂,枪打出头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时候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慢慢地去赢得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变他们的态度的目的。
北京市学年度一零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2页,12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请将1-9题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B.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C.空以身膏.草野恩惠,恩泽D.羝乳.乃得归生于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B.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义安所见.乎?D.相如顾.召赵御史曰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衡乃诡对而.出顺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武父子)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武置酒设乐D.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④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⑤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谦让⑥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⑦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告别⑧衡少善属.文属:连缀A.①⑧B.②⑥C.③④D.⑤⑦5.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C.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D.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6.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盛景。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把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2分)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基础知识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数.(shuò)见不鲜纤.(qiān)夫俨.(yǎn)然间.(jiàn)或B. 嫉.(jí)妒重创.(chuàng) 木讷.(nè) 炽.(chì)热C. 果脯.(fǔ) 隽.(juàn)永酩.(mǐng)酊应.(yīng)届D. 血.(xuè)泊.(pō) 曲高和.(hè)寡绯.(fēi)闻参与.(yǔ)【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本题,A项,“纤夫”的“纤”应读“qiàn”。
B项,“重创”的“创”应读“chuāng”。
D项,“参与”的“与”应读“yù”。
故选C。
【点睛】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1)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去吧;从词性上去吧;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关注一下常考的字。
2.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A. 寒喧屠戮烟霭情投意和B. 轻歌缦舞别出新裁一筹莫展与日剧增C. 不径而走老骥伏枥首曲一指义气用事D. 殉私舞弊惹事生非脍灸人口裨官野史【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
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
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
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
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
”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
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
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
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
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
“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
“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
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
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
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
”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
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
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
《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
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
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
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
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
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
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
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
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
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
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
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
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B. 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C. 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D. 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2.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B. 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C. 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D. 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3.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人道迩.:“迩”读作ěr 意思“近”B. 服膺.:“膺”读作yīng 意思是“反对”C. 中.肯:“中”读作zhōng 意思是“适合”D. 皓.首穷经:“皓”读作gào 意思是“白”4.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B. 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C. 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D. 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5. 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 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B. 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 D 2. B 3. A 4. C 5. B6. 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
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
③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
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察学生筛选文本内容,理解文意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理解文意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D项,“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错,原文说“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不废诵读,不倚诵读”不是不赞成诵读圣贤书,而是要求学既不能废弃读书,也不能完全倚仗读书。
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本题中,B项,“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错误,原文是说“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这句是说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可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常用排除法。
B.“膺”读作yīng,意思是“胸”。
C.“中”读作zhòng,意思是“适合”。
D.“皓”读作hào,意思是“白”。
故选A。
【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本题中,C项,原文“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而不是选项说的“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理解诗意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先通读语段,抓中心词句,把握语境。
本题中,空格前的语境是“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空格后的语境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提示抓住学习关键时期的重要性,比较四个选项,B项,“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从而强调学习要抓住学习关键时期。
A项,“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强调学习要不断重复知识;C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说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D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说学习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故选B。
【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概括归纳要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归纳、概括的方向,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答题任务是“概括”,答案内容要点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回到文本里筛选概括整合:材料一中可从有关信息筛选出“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可以提取概括归纳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