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5
人教版九下语文(15)曹刿论战
(2)必以分人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3)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4)战于长勺
倒装句,状语“于长勺”后置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何”前置
6.划分句子节奏。
(1)肉 食 者/鄙,未 能/远 谋
(2)忠 之 属/也,可/以 一 战
(3)公/与 之/乘,战/于 长 勺
(4)下/视 其 辙,登 轼/而 望 之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作者作品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名师复习计划
-16-
7.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判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 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课文内容探究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名师复习计划
-12-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遍”,遍及、普遍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作者作品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名师复习计划
-13-
第一部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作者《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专题04《曹刿论战》知识汇总-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曹刿论战》知识汇总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后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春秋三传: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谷梁赤《春秋谷梁传》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指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亦称“微言大义”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文本解读《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它着重体现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如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争过程中把握战机,战略攻防中以逸待劳等。
战争中正确运用这些原则,便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一战例对后世军事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看,作者选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
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
文章开篇交待了时间,战争起因,作战双方;接着写了战前的政治准备,战争过程中双方的对峙、攻防,最后写到战后的总结。
但作者没有平均用力,更没有详细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集中笔墨写曹刿的“论战”。
第一段,战前论战。
重点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围绕着“何以战”这一中心问题,鲁庄公“三答”,曹刿“三评”。
庄公先提出“衣食”的分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但在否定中又有肯定,肯定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
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需要人民的支持,于是有了第三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充分肯定了这一点,指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战前论战可以看出曹刿对民心所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础。
第二段,战中论战。
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就表现出了曹刿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沉着冷静,表现出曹刿对战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三段,战后论战。
是从道理上对第二段战事实况的分析和论述,论述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展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进攻和追击两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要以弱胜强就必须把握战机的军事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内容预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想要深入的去了解一这个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用。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曹刿(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望其旗靡( )2、朗读课文(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
品读课文
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 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 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课文
研读课文第三段。
教师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 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品读课文
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 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 识。并用“从……中可以看 出……”的句式说话。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3.请:请求(曹刿请见)
所以(故逐之)
允许(战则请从)
2.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 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
按照(必以信)
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
把(必以分人)
整体感知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整体感知
文体常识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 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 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
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小信未孚(名词,信用)
必以信(名词,实情)
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之、于此,在那里)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句意。
鲁庄公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学习本单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强调一些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义,疏通句意、文意;二是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诗文的意境;三是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妙处。本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意在锻炼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创新意识。名著导读意在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外国小说《简·爱》,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的技巧。
3.感受先贤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九年级语文课件《曹刿论战》
字
资料
一、广开言路 二、唯才是用
三、亲临第一线
资料
四、用人决心坚定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
字
性格急躁,不懂军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
张鲁莽,总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不能够冷静的
思考与分析问题,抓不住事情本质
资料
明君?
字
“一鼓作气”在文中的意思: 第一次击鼓能使士气大振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再衰三竭
(三)
字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指曹刿
鲁国地名
庄公与他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摆开了阵势。庄 公将要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大败
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 “现在可以了。”齐国的军队大败。
资料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于是,就 追赶,追击 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又登 上车子前面的横木向远处眺望,说:“可以追击了。”于 是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古义:可以凭借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福气、幸福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古今异义
字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古义:诉讼案件,罪恶)
资料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古义: 实情)
(今义: 感情)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一词多义
字
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 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 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
资料
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 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 智,善于把握战机,详查敌情,计 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 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 指挥家形象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曹刿论战
第篇曹刿论战(《左传》)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课;◎语文八下第课;◎苏教九下第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à)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但一定以诚心判断。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第①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①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②层: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教案(优秀5篇)
《曹刿论战》教案(优秀5篇)《曹刿论战》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本文选自《左转·庄公十年》。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此篇需背诵。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主题概述本文记叙了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间隔,空隙。
3.肉食者鄙.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4.衣食所安.古义:安身;今义:平安,安全。
5.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6.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7.必以情.古义:诚,诚实,文中指诚心;今义:感情,情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左传》相传是时期所作,《左传》原名或,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与、合称《春秋》三传。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弗敢加也:古义:今义:(4)必以信:古义:今义:(5)牺牲玉帛:古义:今义:(6)肉食者鄙,古义:今义: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 属予作文以记之二、阅读训练(一)《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侧而描写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立有间.B. 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 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 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赏析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主题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背景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
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
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
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
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
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
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指导
5、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六、请试 一试: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披靡 望其旗靡——所向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辙 重蹈覆辙
故克之——克敌制
观其辙 ——南辕北
总结全文
文章思考问题,既 赞颂长勺战争舞台上的 主角曹刿,也肯定了历 来被人们否定为“未能 远谋”的鲁庄公。希望 同学们提出学习提出自
曹刿论战
《左传》
文山县平坝中学 何春道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义,试背全文。 2、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 事。 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 桓公。
一 、简介《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 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 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 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 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二、试译文章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
3、又何间焉? 4、小惠未 。目光短浅。ຫໍສະໝຸດ 间:参与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猪、牛、 羊等。加:虚报。 必以信。
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 福:赐福,保佑 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 狱:案件。虽:即使 能察,必以情。 可以:可以凭借 8、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军事才能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 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 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 丰富的军事经验。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 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 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 ,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 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赞鲁 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 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 争的规律。
四、解析课文
10、一鼓作气,再 作:振作。再:第二次。 而衰,三而竭。 11、夫大国,难测 测:估计。伏:埋伏 也,惧有伏焉。
三、分析人物形象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政治远见
何以战——取信于民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军事才能
下视探望——遂逐
美剧下载 美剧下载 嶅吘莒
论战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