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备课】2013年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二 第7课 师说

合集下载

【新学期备课】2013年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三 第9课 想北平

【新学期备课】2013年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三  第9课  想北平

应用角度:“思乡”、“爱国思想”、“知识分子与
民族忧患意识”等。
鲜活素材 澳大利亚“思乡猫” 走3 000多千米回老宅
人们总是喜欢怀旧,对过去的事无法忘怀。其实动物 也是如此,近日在澳大利亚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只小 猫或许由于不适应环境、难忘旧地,竟然离开主人的新家 走了1 900多英里(约合3 058千米)回到老宅。
姆比照顾着。
[热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物犹如此,
综合国外媒体11月6日报道,这只小猫名叫杰西,是一
只虎斑猫。去年3月,它随主人希尔· 加莱从南澳大利亚州的 艾尔半岛搬到了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市北部的百丽泉,但是 搬到新家不久后这只小家伙就不见了。
“它在这里待了两三个星期,我们以为它已经适应周 围的环境了。”31岁的护士希尔说。谁知后来它就失踪了, 一年多以后,它又离奇地出现在希尔老房子附近。在希尔 搬走后,让· 胡姆比(Jenn Humby)就住进了那所老宅。胡姆 比说:“我看到一只陌生的猫咪经常在附近出没,就拍了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并不在北平,而是在
山东的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 “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告急,北平告急。 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 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老舍决定写
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
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
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睛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 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梁实秋《北平的冬天》
2.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这与平剧 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 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引领学生对自己人生 价值的正确判断,完成 情感目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持续学习
背诵《沁园春· 长沙》,用课堂所学方法预习《水调歌 头· 游泳》。
深入文本 品读鉴赏
活动一:理清思路,寻找画面 。
立 看 问 忆 记
独立寒秋图
默读圈点:找出塑造主人公“我”的形
象的关键词语。(动词)
讨论想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选 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描述。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来自说反思教学过程
深入文本 品读鉴赏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 文 全册优质课件
沁 园 春 长 沙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学 情 分 析
由 浅 入 深 由 易 到 难
困 难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1.通过朗读,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 品味关键词语的传神之妙。
教 学 目 标
2.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诗歌 的意境。 3.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培养 学生开阔胸襟,树立远大志向。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湘江秋景图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过程
说反思
教学过程
深入文本 品读鉴赏
活动二:以图带文 探求诗“媒”
景物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
生机盎然 色彩绚丽 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
整幅图的意境是怎样的?

优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专题《师说》(共48张PPT)

优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专题《师说》(共48张PPT)

代词,他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Hale Waihona Puke 代词,表领属关系,他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表远指,那 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 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 指学生的
导入新课
•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 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 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 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 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 “耻学于师” 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 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唐 代 古 文 运 动 倡 导 者
韩 愈
唐 代 古 文 运 动 倡 导 者
柳 宗 元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 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 “议”相比,随便些。 •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 的道理。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 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
六.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 学于余(耻学于师) 趋向,向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师说》精品教案

(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师说》精品教案

师说●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 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难点: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设计思想《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一2相信未来——刺穿阴云的一束阳光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一2相信未来——刺穿阴云的一束阳光

导记·晨读晨练
5.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 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著;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 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 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 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 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 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 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 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生活》
导读·边学边思
3.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 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含意 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 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 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 行翻译,但是作品不是很多,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 这一名称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开始使用。现 代诗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1)摇曳:指摇荡。 (2)轻蔑: 轻视;不放在眼里。 (3)惆怅: 失意;伤感。 (4)不屈不挠: 比喻在压力、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
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2.近义词辨析 (1)寄予·给予 辨析:“寄予”既可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寄托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也指给予同情、关怀等。
导读·边学边思
2.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示 作者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
革命运动正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尽管当时毛泽东也面 临着险境(指当时军阀赵恒惕要捉拿毛泽东),但他却 能泰然处之;尽管他面对的也是秋天,但他关注的不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是衰败、肃杀之景,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 文人,只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所以他的诗词 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牺牲自己利益的场合。“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 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往往指精神 状态。 例句:①朋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酒,本该联络感情、增
意气 用事,因为开玩笑言语不和居然 进友谊。关某却________
把朋友打成重伤。
义气 ,需要团结、友善,寻 ②人在社会之中,要讲求________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 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 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 浮”的问题。
找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1
(2)独立·独力 辨析:“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单独地站立;脱离原来所属 单位,成为另一单位;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 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 而“独力”侧重于单 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例句:①我实习了一段时间,虽然非常辛苦,但收获不少,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师说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

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

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二3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二3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4)所以师圣者人,之所所..以以..传为道圣受:业…解…惑的也原:因用来……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5)师吾师巫.从道医而之乐师不师..传之百:也工久之名矣人词::的名动意词词动,,用有从法专师,门学以知习…识…、为技师能的人
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吾从而师.之_名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为__耻__。__
栏 目
(4)孔子师.郯子_名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师__。_
本 课 栏
(2)贤师其不贤.必不贤及.于孔弟子子:名:词形,容才词能,,高学明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huán),动词,传授
(3)传师六道艺之经不传.传皆.也通习久之矣::
(chuán),动词,流传 (zhuàn),名词,传记,解释
六经的著作
导记·晨读晨练
多么
导记·晨读晨练
5.句式积累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判__断__句__。
(2)不拘于时。_被__动__句__。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省__略__句__。_
课 栏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目 开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判__断__句__。__

课 孩子书和断句的老师不是他所讲的“师”,他所讲的
栏 目
“师”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道”即儒家思想,
开 关
“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惑”就是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二课相信未来.ppt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二课相信未来.ppt
3.学有余力的同学力争做好“拓展提升”。
合作探究(8分钟左右)
• 内容: • 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 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
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 组内集中讨论。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展示内容 探究一1
探究一2 探究二1
高效展示
展示方式 分工
展示要求:
①书面:书写认真,展 示迅速。
②口头:声音洪亮,语 言简洁,表达清楚、条 理。
……
其他同学:讨论结束后
继续思考相关问题,并
关注展示内容,准备点
评、质疑、补充。
展示内容 展示方式 探究一1 探究一2 探究二1
……
精彩点评
分工 点评
观点二:是动词。诗人手指天边排浪,朝大海上冉冉升起 的太阳挥动手掌,意象宏大,壮阔无比,表现了诗人的满 腔豪情。
探究三:鉴赏评价
2.诗中多次出现“相信未来”有何作用?
本诗的前三节多次出现“相信未来”,使用了反复 的手法,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 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
三案导学·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
第一专题 第二课 相信未来
制作人:孟爱秀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 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 路难》,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 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时隔1200年后,又 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 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请同学用4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带着 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 1.本诗前后的意象有何不同? 2.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为什么要反复出现“相信自己”? 4.诗人借助这首诗要说明什么呢?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课堂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1苏教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课堂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1苏教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堂教学设计苏教必修1苏教《师说》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受、闻道、师、道、耻、不、羞、乃、欤、〞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本文所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法等。

理解本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翻译文本的能力,通过朗读指导来背诵文本,理清文章结构。

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尝试配乐诵读。

理解比照论证对表达主旨的重要作用。

3、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从师的重要性,要学会尊重老师。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掌握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句的翻译,背诵课文。

渗透学法指导,读出文章的韵味。

教学难点:背诵文本,体会尊师从教的重要作用。

理解比照论证对表达主旨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本堂课,我主要采用朗诵指导法不断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在把握了语言等方面之后,熟读成诵,培养他们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继而在背诵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全文的主旨。

继而来突破重难点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我们首先来看一篇柳宗元的文章〔节选〕:幻灯展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考译文: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嘲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代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

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高一语文配套:专题一-导学7-苏教版必修1 PPT课件

高一语文配套:专题一-导学7-苏教版必修1 PPT课件



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

的区别。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7
7.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
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

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
课 栏
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目 开
8.即使是一块苦胆泡过的黄连,长久的咀嚼,也会


维持生存。
(5)不露声色: 不动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
脸色上显露出来。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7
(6)一如既往: 完全跟过去一样。
(7)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
呆的样子。

课 (8)清丽绝伦:清雅秀丽,独一无二,没有可比的。

目 (9)愁肠百结: 比喻郁结愁闷的心绪,重重相结。
栏 目
量。
开 关
2.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
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
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
3.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
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7
4.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5.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


——《心灵七游戏》,这是毕淑敏的第一部心理指导丛
书。书中的七个游戏都直指人生的重大问题,深入浅
出,梳理过去,指导现在,昭示未来。《我的五样》便
是《心灵七游戏》其中一篇。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7
写出疑惑 将你阅读时的疑惑以及准备与同学、老师讨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了
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评当时社会上 轻视师道的风气。 D.作者深挖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点明师道不复
的原委,对巫医乐师百工的愚昧表示慨叹。
解析:本文中“巫医乐师百工”是作者赞赏的对象, “君子”、“士大夫”的做法才是愚昧之行。 答案:D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11.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作《师说》以贻之 .
结构助词,的 指示代词,这些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代词,他们,指古之圣人 12.其 代词,他的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
解其惑者也(“非„„者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三)省略句 1.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四)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为介词结构作状语)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为介词结构作状语) 3.生乎吾前(“乎吾前”为介词结构作状语)
(五)宾语前置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所以 圣人之所以为圣 ..
用来„„的 „„的原因
名词,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吾从而师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 5.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学习 . 名词,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齐师伐我 . 名词,军队
师不必贤于弟子 . 而耻学于师 . 9.于 不拘于时 . 其皆出于此乎 .
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被 介词,在
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 .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假设 . 连词,表并列 10.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连词,表修饰 . 则群聚而笑之 如是而已 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当时轻
视师道不良风气的一组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小学而大遗 ⑤位卑则足羞 (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则群聚而笑之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解析:①强调不从师风尚的时间之久;③批评今人本
末倒置,轻重混淆;⑥说明君子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
C.作者推尊儒学,他所说的“道”就是儒家思想;
“业”是儒家的经典。在佛、老盛行的唐代,此观点表 现出较强的进取精神。 D.本段最后再次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 凡是学问高深的人皆可为师。颇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 的思想。 解析: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是指儒家思想,
而非文化知识或学问。
答案:D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
美国某个小镇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李开复《人生成功三部曲》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步入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本文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我国古代
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 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 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长大就 可以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
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 为什么要从师和从什么人为师的道理。 B.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
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
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
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
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从师学习“群聚
而笑之”。《师说》就是韩愈借为文送李蟠来批判当
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 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 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 《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 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之人,间接体现轻师风气。 答案:B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作者感慨“师道之不传”已经很久,提示了全段内 容。举出时弊,批评不良风气,议论转到现实问题上来。 B.本段中以给孩子择师与自己耻师作对比,为下文指
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彰显“众人”的糊涂埋下伏笔。
求学之道
1.老话说,“三十而立”。30岁时立功立业可谓早, 至于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点。年轻人,在 二十五六岁时如果还没拥有相对稳定的职业,会急的。所以, 务必在你刚刚成为公民的那个年龄就得着眼于未来。不要荒 废时光,毋贪眼前之乐,年少尽量多学点文化,打开眼界, 拓宽思路,培训智慧,年稍长后才有在生活的夹缝里游刃的
资本。不要自卑自贱,也不要好高骛远。人活在世,懂透了
一部书抑或精于一件事,就不用心慌,就是有挫折,
也是暂时的。社会机制本身必然为学有所专技有所长 的人提供机会。要相信这个,因为社会的运转需要这 样的人。 ——郭碧良《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
2.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 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 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
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形容词作动词 位卑则足羞 .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 .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3)不耻相师 .
感到羞耻
以„„为耻 以„„为耻 以„„为耻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示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示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同“ 授 ”,教授 同“ 否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义: 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 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不仅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明人尊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 有《昌黎先生集》40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 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 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 一项是 ( )
A.本文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传师道,“必有师”
三字有力度,把古代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 学习的结果。 B.作者指出老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和“解 惑”,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并以不从师的危害来论述从师
的必要性。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6.道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道相似也 .
名词,儒家之道 名词,风尚 名词,道德,学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7.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条件关系,就 副词,表判断,就是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语气词,呢 8.乎 介词,相当于“于”,在 生乎吾前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词,相当于“于”,不译 .
[结构概览]
提出论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对比)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 (对比) 反面论证:自比 于其身,则耻师焉 自恃高贵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于从师 分析论证(2~3) 耻相师 横比 (对比) 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 笑之 正面论证: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等人(举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用) 交代写作缘起,激励后学者: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 (4)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能体现择师标准的一
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①强调老师的重要性,②说明老师的作用,④ 说明从师的必要。③⑤均能体现择师标准。 答案: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惑”为宾语前置,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固定句式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难 道„„吗”)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表结果,“因此”
“所以”)
[内容提要]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 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 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择师标准,从师学 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等。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 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在当时具有移风易俗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