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上的维度并行随机吸引策略萤火虫算法

合集下载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
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是一种用于多标签分类任务的机器学习算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
训练过程中只考虑必要的样本,而忽略不需要的样本。

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并降低计算复杂度。

然而,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其计算效率仍然较低。

为了提高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的计算效率,研究者提出了采用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的
方法。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算法,模拟了萤火虫在寻找食物和交配时的行为。

它可以
在不依赖于先验知识和参数设置的情况下,自适应地找到最优解。

因此,将萤火虫算法与
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性能。

具体来讲,在融合萤火虫方法的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中,首先需要从训练数据集中获
取必要的样本,用于训练分类器。

这一步可以利用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中的近邻筛选技术
来完成。

接着,利用萤火虫算法对分类器进行优化,以提高分类精度和计算效率。

萤火虫算法的优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计算每个萤火虫在当前位置附近的
亮度值,用于评估该位置的适应度。

亮度值越高,表示该位置越接近最优解。

接着,根据
亮度值大小和当前位置的差距,调整萤火虫的移动方向和步长。

移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萤
火虫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以保证全局最优解的搜索。

通过融合萤火虫方法,多标签懒惰学习算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解,同时还
能兼顾高分类精度的要求。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泛化能力,适用于各类
大规模数据集的多标签分类任务。

烟火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烟火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烟火算法的原理和应用简介烟火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自然现象中的萤火虫行为而设计的优化算法。

它模拟了萤火虫在寻找伴侣时发出的光信号的行为,通过交互和调节光亮度来搜索最优解。

本文将介绍烟火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算法原理烟火算法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萤火虫个体:每个萤火虫个体表示算法中的一个解,它的光亮度表示该解的适应度。

2.光亮度:萤火虫个体的光亮度决定了其在搜索空间中的吸引力,较大的光亮度意味着更好的适应度。

3.吸引度:萤火虫个体的吸引度由其光亮度和与其他萤火虫的距离决定,距离越近,吸引度越大。

4.移动操作:每个萤火虫个体在每一次迭代中都会通过计算吸引度来更新自己的位置,接近具有较高光亮度的萤火虫。

烟火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萤火虫个体,为每个个体分配一个初始位置和光亮度。

2.计算吸引度:根据每个个体的光亮度和与其他个体的距离,计算出每个个体的吸引度。

3.更新位置:根据吸引度调整每个个体的位置,使其接近具有较高光亮度的个体。

4.更新光亮度:根据位置的变化重新计算每个个体的光亮度。

5.收敛判断: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应用领域烟火算法在许多优化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领域:1.智能优化:烟火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优化问题,如函数优化、组合优化、约束优化等。

它的并行性和全局搜索能力使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有优势。

2.机器学习:烟火算法可以用于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问题,如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权重优化、特征选择等。

它可以在搜索空间中自适应地调整参数,提高模型性能。

3.数据挖掘:烟火算法可以用于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数据挖掘任务中。

它能够找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决策。

4.图像处理:烟火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任务中。

它可以优化图像处理算法中的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和处理效果。

5.任务调度:烟火算法可以用于任务调度问题,如作业车间调度、路径规划等。

萤火虫算法(精华版)

萤火虫算法(精华版)

3. 算法公式
4. 算法实现优化的过程
(1)先将萤火虫群体随机散布在解空间,每一只 萤火虫因为所处位置不 同 发出的荧光度也不同, 通过比较,亮度高的萤火虫可以吸引亮度低的萤火 虫向自己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主要取决于吸引度 的大小。 (2)为了加大搜索区域,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 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增加了扰动项,根据位置更新公 式计算更新后的位置。这样通过多次移动后,所有 个体都将聚集在亮度最高的萤火虫位置上,从而实 现最优。

7. 算法优缺点


优点:萤火虫算法不仅可以优化单峰函数和多峰函数,而 且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可以在一个娇小的区域 内找到该区域的最优解。操作方便、实现简单、参数较少、 而且参数对算法的影响较小。 缺点:萤火虫算法必须要求感知范围内有优秀个体向其提 供信息,否则个体将停止搜索,这种搜索方法对优秀个体 的依赖程度太高,从而降低了收敛速度;而且,当个体距 离峰值非常近时,由于步长可能大于该距离,将导致个体 在峰值附近发生震荡现象。
图3 F1(x)的三维效果图
图4 萤火虫算法对F1(x)寻优的结果
图6 F2(x)的三维效果图
图8 萤火虫算法对F2(x)寻优的结果
6. 适用领域
Krishnanand, K.N. 和 Ghose, D. 已将该算法成功应用于多信号源探测和多 模态函数优化领域。 2006年,Krishnanand, K.N. 等人将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应用于集体机器人、 多信号源定位和探测多辐射源领域,并给出了带有动态局部决策范围的 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寻找多个源位置的理论推导。 2007年,Krishnanand, K.N. 等人将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应用于追踪多个移 动信号源位置领域和寻找多个气味源位置的网络机器人系统领域。 2008年,Krishnanand, K.N. 和 Ghose, D. 给出了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应用 于多定位领域的理论基础,并用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捕获多极值函数的多 个局部最优值,此外,还将基于多机器人系统的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应用 于信号源定位领域。 2009年,Krishnanand, K.N.和 Ghose, D. 用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来优化多极 值函数,并捕获多极值函数的多个局部最优值。此Krishnanand, K.N. 和 Ghose, D. 还用基于多种群的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来检测环境中普遍存在 的危险之源。 但在国内,对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的研究还刚起步,可参考文献少。

具有主从结构的并行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具有主从结构的并行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

tr. mp tr n ie r ga dA piain , 0 2 4 (4 :33 . u e Co ue gn ei n p l t s2 1 , 8 1 ) 3 -7 E n c o
Abs r c :Si e g o tat nc l wwo m wa m p i z ton ago ih i a y o f l nt o a p i iai n a st O r s r o tmi a i l rt m S e s t a li o l c lo tm z to nd ha he 1 W s e d ofc v n e i ut o wa d ap r le l ww o m wa m p i z to t se -lve sr cur i i — r s r o tmi ai n wih ma trsa tu t eby d v d
时问过长依然是制约人工萤火虫算法应用 的一大难 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 本文运用并行原理思想 , 采用 “ 雇主/ 工人”】 的主从式结构 , 出了一种具有主从结 提 构的并行人工萤火虫算法 , 在减少人工 萤火 虫算法 的运行时间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方面都取得了较好
的效 果 。
年提 出的一种新型群智能优化算法 , 该算法越来越 引起人们 的关注 , 逐渐成为计算智能研究领域一个 新 的研 究热 点 。随 着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算 法 已成 该
基金项 目: 广西 自然科学基金( .9 1 8 ) No 9 0 6 。 0
广西民族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南宁 5 00 306
S h ol fM ahe tc nd Co u e ce c , c o t ma isa mp t rS in e Gua x i e st o to lte , a n ng53 0 , i a o ng i Un v r i f rNai naii s N n i 0 06 Ch n y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萤火虫算法是一种著名的算法,由美国数学家和数学大师帕森斯在1965年提出。

该算法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其方法是先进行一个初始条件的求解,并将原始的求解结果,以“最小化函数”等形式保留下来。

此算法可用于各种数学计算领域,如:智能电网、自动驾驶等。

在传统优化问题中,人们一般采用的多项式权重方法存在计算时间长、结果不稳定、计算量大、不可预测等问题。

而萤火虫计算方法不但能够求得最优解,还能将每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先进行一个初始条件的求解,并将原始的求解结果以“最小化函数”等形式保留下来。

其中, x i (i=1)=0表示在初始条件下,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对于不同的种群,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一个种群没有达到某个状态时,其求解方法是先使用对这个种群影响最大的状态值(x i=1)来求解这一状态;如果种群的所有个体都处于这一状态时,则求解其最终状态为: x i=1求最优解的平均路径长度。

具体方法如下:其中b i=1为该种群的最小路径长度; c i=1表示该种群是一种具有适应能力的种群; d i=1表示种群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e j (i为种群个体数)表示为当前种群的最小迭代次数; j为全局优化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权重因子; x i (i为种群状态值)表示该基因表达能力的全局相关系数或局部相关系数(x i— n)=1/2; z s为个体数。

2、然后通过随机抽取某些变量并将结果计算出一个可行值,该值与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小,因此选取权重得到最优解;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数理”的优化方法,它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学者将该算法归为一类机器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数理”的优化方法,因此也有了许多其他学者将它归入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

但总体上来说,萤火虫算法仍然属于机器学习的范畴,而这与其复杂程度与广泛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简介多峰优化问题是指在优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的问题。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现象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它模拟了萤火虫的行为和交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多峰优化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的研究。

萤火虫算法原理萤火虫算法基于萤火虫群体觅食行为的启发。

萤火虫通过发光来吸引同种萤火虫,进而形成群聚现象。

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萤火虫群体中萤火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之间的均衡。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萤火虫种群和问题相关的参数。

2.计算每个萤火虫的亮度值,亮度值越高表示越优秀。

3.萤火虫向亮度较高的方向移动,同时受到其他萤火虫的引力影响。

4.更新萤火虫的位置和亮度值。

5.重复执行步骤3和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萤火虫算法在多峰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多峰优化问题中,需要找到所有局部最优解。

萤火虫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的相互吸引和移动行为,能够在解空间中搜索多个局部最优解。

下面是萤火虫算法在多峰优化问题中的应用步骤:1.定义适应度函数: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定义一个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解的优劣。

2.初始化萤火虫种群:根据问题的维度和范围,初始化一定数量的萤火虫,并随机生成初始位置。

3.计算亮度值: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萤火虫的亮度值。

亮度值越高表示解越优秀。

4.选择亮度高的萤火虫:根据亮度值降序排列,选择亮度高的萤火虫作为种群的领导者。

5.相互吸引和移动:根据领导者的位置信息,其他萤火虫向亮度高的方向移动,并受到领导者的引力影响。

6.更新位置和亮度值:根据移动后的位置,更新萤火虫的亮度值。

7.终止条件判断:根据预设的终止条件,判断是否终止算法。

如果满足条件,则输出所有局部最优解;否则返回步骤4。

优化算法评价指标评价一种优化算法的性能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评价指标:1.收敛性:算法是否能够快速收敛到最优解。

2.多样性:算法是否能够发现多个最优解,而不是陷入局部最优解。

萤火虫算法目标函数

萤火虫算法目标函数

萤火虫算法目标函数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是一种仿生算法,受到萤火虫的光信号通讯行为启发而发展起来的。

通过模拟萤火虫在光亮强度下的交流行为,将解空间中个体的位置当作萤火虫在二维空间中的位置,个体适应度值当作光的亮度。

在每一代中,通过改变个体位置的方式来寻找最优解。

在萤火虫算法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目标函数,包括连续型单目标优化问题、离散型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等。

下面以连续型单目标优化问题为例,来解释目标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连续型单目标优化问题可以定义为:min f(x),x ∈ R^n其中,f(x)为目标函数,x为解向量,n为变量的维度。

目标函数的作用是根据给定的解向量x,评估其在空间中的性能。

在萤火虫算法中,目标函数通常是问题特定的,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进行定义。

目标函数的设计应该符合问题的特性,并具有对问题解进行评估的能力。

在萤火虫算法的迭代过程中,个体的适应度值即为目标函数的计算结果。

适应度值越小(或越大,根据问题的定义而定),个体的性能越好。

通过适应度值来评估个体的表现,可以对解空间中的个体进行排序,并选择性能最优的解进行后续操作,如光吸引度更新、位置更新等。

萤火虫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之间的光信号强度和距离的关系,来更新个体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最优解。

具体而言,个体的位置更新规则包括光吸引度因子、光信号强度和个体的移动速度等。

通过不断迭代,萤火虫算法能够自适应地到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的解。

总之,萤火虫算法的目标函数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评估个体的性能和定义合适的适应度函数,能够帮助算法更好地最优解。

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其特性来定义合适的目标函数,以获取最优解。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第八章萤火虫算法8.1介绍萤火虫(firefly)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大多数萤火虫在短时间内产生有节奏的闪光。

这种闪光是由于生物发光的一种化学反应,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因种类而异。

萤火虫算法(FA)是基于萤火虫的闪光行为,它是一种用于全局优化问题的智能随机算法,由Yang Xin-She(2009)[1]提出。

萤火虫通过下腹的一种化学反应-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发光。

这种生物发光是萤火虫求偶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雄性萤火虫和雌性萤火虫交流的主要媒介,发出光也可用来引诱配偶或猎物,同时这种闪光也有助于保护萤火虫的领地,并警告捕食者远离栖息地。

在FA中,认为所有的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无论性别如何,它们都互相吸引。

该算法的建立基于两个关键的概念:发出的光的强度和两个萤火虫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的程度。

8.2天然萤火虫的行为天然萤火虫在寻找猎物、吸引配偶和保护领地时表现出惊人的闪光行为,萤火虫大多生活在热带环境中。

一般来说,它们产生冷光,如绿色、黄色或淡红色。

萤火虫的吸引力取决于它的光照强度,对于任何一对萤火虫来说,较亮的萤火虫会吸引另一只萤火虫。

所以,亮度较低的个体移向较亮的个体,同时光的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可能因物种而异,在一些萤火虫物种中,雌性会利用这种现象猎食其他物种;有些萤火虫在一大群萤火虫中表现出同步闪光的行为来吸引猎物,雌萤火虫从静止的位置观察雄萤火虫发出的闪光,在发现一个感兴趣趣的闪光后,雌性萤火虫会做出反应,发出闪光,求偶仪式就这样开始了。

一些雌性萤火虫会产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闪光模式,来诱捕雄性萤火虫并吃掉它们。

8.3萤火虫算法萤火虫算法模拟了萤火虫的自然现象。

真实的萤火虫自然地呈现出一种离散的闪烁模式,而萤火虫算法假设它们总是在发光。

为了模拟萤火虫的这种闪烁行为,Yang Xin-She提出了了三条规则(Yang,2009)[1]:1. 假设所有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因此一只萤火虫可能会被其他任何萤火虫吸引。

lesson-群智能-萤火虫算法

lesson-群智能-萤火虫算法

J x t 其中 i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所在位置的目标函数值,
l t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荧光素值
i
3.3 寻找萤火虫邻居
选择荧光素值比自己亮 的个体组成其邻居集
Ni t j : xj t xi t rdi t;li t l j t
其中 Ni t 表示萤火虫i在t时刻的邻居的集合
人工萤火虫算法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仿生 群智能优化算法。
① 在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每只萤火虫被视为解空间的一 个解,
② 萤火虫种群作为初始解随机的分布在搜索空间中,
③ 然后根据自然界萤火虫的移动方式进行解空间中每只萤火虫 的移动。
④ 通过每一代的移动,最终使得萤火虫聚集到较好的萤火虫周 围,也即是找到多个极值点,从而达到种群寻优的目的。
当您坐在小船上轻柔的划过水面时,抬头就可欣赏到成千上万的萤火虫 闪耀着如同繁星般的光芒,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怀托摩萤火虫洞。
• 2005年,印度学者K.N.Krishnanand和 D.Ghose在IEEE群体智能会议上提出了 一种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人工萤火虫 群优化 (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 GSO) 算法。
萤火虫的移动方式是:
Ø每个萤火虫在各自的视野范围内 寻找邻域,
Ø在邻域中找到发出荧光较亮的萤 火虫从而向其移动。
Ø每次移动的方向会因为挑选的邻 域不同而改变。
萤火虫的移动方式是:
Ø另外,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也会 根据邻域中萤火虫数量的不同而受 影响,
当邻域中萤火虫数目过少时,萤火 虫会加大自己的决策半径以寻找更 多的萤火虫;
Swarm intelligence Inspired Computation -人工萤火虫群优化(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萤火虫粒子群算法(Firefly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FPSA)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萤火虫行为的优化算法。

该算法以萤火虫的闪烁行为为模型,通过模拟萤火虫间的交互行为,实现寻优问题的求解。

萤火虫是夜晚中特别美丽的昆虫,它们通过自身发出的光来吸引异性。

这种闪烁行为寄托着萤火虫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种延续的重要意义。

借鉴这个行为,研究者们提出了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上。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和追逐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在算法的初始阶段,每个萤火虫代表一个解空间中的潜在解,并具有一个发光强度(适应度值)用于表示其优劣程度。

根据萤火虫之间的距离和发光强度的差异,萤火虫具有不同的移动性和吸引力。

发光强度越高的萤火虫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其他萤火虫则朝着亮度更高的方向移动。

通过模拟萤火虫的吸引和移动行为,萤火虫粒子群算法逐步搜索最优解。

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萤火虫通过更新自身位置和优劣程度来逐渐接近全局最优解。

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相比,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在许多优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优化问题中,通过萤火虫粒子群算法可以优化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方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此外,该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学习中的特征选择、神经网络训练等问题中,帮助提高模型性能和减少计算复杂度。

总之,萤火虫粒子群算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和追逐行为,实现了寻优问题的求解。

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中,为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萤火虫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和优化,以满足更多实际问题的需求。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

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研究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自然界中萤火虫的交互行为而发展的优化算法,能够解决众多优化问题,特别是在多峰优化问题中表现出色。

本文将针对面向多峰优化问题的萤火虫算法进行研究。

一、多峰优化问题多峰优化问题是指在最优解的搜索过程中,目标函数存在多个峰值,这些峰值之间可能存在相对较大的距离。

此时,传统的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在达到局部最优解后无法跳出,进而找不到全局最优解。

因此,如何解决多峰优化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萤火虫算法介绍萤火虫算法于2008年提出,是一种模仿萤火虫的互相吸引和聚集行为的优化算法。

萤火虫聚集程度和亮度成正比,亮度越大的萤火虫被其他萤火虫吸引的概率越大。

在算法中,亮度可以看成目标函数的值,每个萤火虫会根据当前亮度和其他萤火虫的亮度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以求达到某一个最优的位置。

三、萤火虫算法解决多峰优化问题的方法针对多峰优化问题,萤火虫算法有如下优势:1、全局搜索能力较强:传统优化算法容易被多峰问题限制,陷入局部最优解。

而萤火虫算法利用亮度作为确定吸引力的因素,使得全局搜索能力更强。

2、适应性强:在多峰问题中,萤火虫算法可以让亮度高的萤火虫吸引整个群体前往移动自己的位置,从而适应当前环境。

3、参数设置简单:相比其他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的参数设置较为简单。

在使用萤火虫算法解决多峰优化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初始位置的确定:初始位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算法的效果。

应考虑不同维度、不同区域之间的均匀分布,确保算法是全局性的搜索。

2、参数设置的合理性:萤火虫算法需要合理设置参数,包括亮度、吸引度、随机步长等。

合理设置这些参数可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果,减少局部最优解的出现。

3、算法停止的条件:为避免算法迭代次数过多造成计算资源和时间的浪费,需要设置算法停止条件。

通常采用迭代次数或者目标函数值的变化率小于预设阈值为停止条件。

四、总结萤火虫算法的互相吸引和聚集行为能够很好地解决多峰优化问题。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 -回复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 -回复

萤火虫算法应用场景-回复什么是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萤火虫的行为模式而设计的优化算法。

萤火虫算法由英国学者Xin-She Yang于2008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是一种新兴的群智能算法。

它模拟了萤火虫在自然界中的个体行为,通过不断的迁移和聚集来寻找最优解。

该算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实现、计算效率高,并且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

萤火虫算法的原理是基于萤火虫的交互行为。

萤火虫通过以固定频率闪烁的方法来吸引其他萤火虫。

他们的闪烁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距离越远,闪光强度越弱,吸引力越小。

在算法中,每个萤火虫表示一个解,并且通过改变位置来改善解的质量。

通过模拟这种行为,萤火虫算法可以在搜索空间中在全局和局部最优之间进行动态平衡,从而找到更好的解。

所以,萤火虫算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的问题求解,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其应用场景。

1. 优化问题萤火虫算法在优化问题求解中表现出色。

优化问题是在给定约束下寻找最优解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工程、经济学等领域都广泛存在。

萤火虫算法可以应用于函数优化、组合优化、约束优化等各种类型的问题。

例如,在机器学习中,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而萤火虫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用于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

2.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寻找从一个起点到达目标点的最优路径的问题。

在交通规划、物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路径规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萤火虫算法可以模拟萤火虫在寻找食物时的交互行为,用于解决路径规划问题。

通过萤火虫算法,可以找到最短路径或最佳路径,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减少时间成本。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传感器节点可以收集环境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心节点。

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对网络性能有重要影响。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辐射能耗。

基于萤火虫算法获取新型点阵结构的方法

基于萤火虫算法获取新型点阵结构的方法

基于萤火虫算法获取新型点阵结构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点阵结构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许多领域,如显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光学设计等,点阵结构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点阵结构的性能和效率,人们一直在寻求新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算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新型点阵结构获取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点阵结构的重要性点阵结构是由一系列平行或交叉排列的数据点组成的二维或三维结构。

在显示技术中,点阵结构被用于生成图像或文字,可以呈现出高清晰度的效果。

在传感器技术中,点阵结构被用于接收和转换外部信号,可以实现精准的测量和检测。

在光学设计中,点阵结构可以控制光的传播和分布,实现光学器件的各种功能。

二、萤火虫算法的原理萤火虫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中萤火虫行为的优化算法。

萤火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种行为,可以通过发出光信号吸引其他萤火虫,也可以通过调节亮度来排斥其他萤火虫。

基于这种行为特点,萤火虫算法模拟了萤火虫的搜索和优化过程,通过寻找最优解来解决复杂问题。

三、基于萤火虫算法的点阵结构获取方法基于萤火虫算法的点阵结构获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萤火虫群体: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萤火虫,并随机分布在设计空间中。

2. 计算光强度:根据点阵结构的设计目标,计算每个萤火虫的光强度。

光强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来设置,如显示图像的清晰度、传感器的精确度等。

3. 更新萤火虫位置:根据萤火虫的光强度和距离,更新每个萤火虫的位置。

光强度高的萤火虫具有更大的移动概率,可以吸引其他萤火虫向其靠近。

距离近的萤火虫可以通过光信号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4. 优化过程:重复执行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或达到迭代次数。

在每一次迭代中,萤火虫的位置和光强度都会发生变化,经过多次迭代,最优解逐渐趋于稳定。

5. 结果评估:根据最优解的位置和光强度,评估生成的点阵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则可以将该点阵结构用于实际应用。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原理
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是在2008 年由英国剑桥学者Yang 提出的一种新型启发式智能优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来源于萤火虫成虫利用发光的生物学特性而表现出来的觅食、求偶、警戒等社会性行为。

该算法根据萤火虫的位置刻画萤火虫个体的自身亮度和对其它萤火虫的吸引度的大小,萤火虫的亮度越高,说明其所处的位置越好,吸引度就越大。

每个萤火虫根据其邻域结构内同伴的亮度和吸引度进行移动更新,从而实现位置优化的目的。

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这些发光特征理想化为以下三条规则:
所有的萤火虫都是不分性别的,所以一只萤火虫会被其他萤火虫吸引,而不管它们的性别是什么;
吸引力与它们的亮度成正比,因此对于任何两只闪烁的萤火虫,较弱的那只会向较亮的那只移动;吸引力与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如果没有比萤火虫更亮的萤火虫(亮度相同),它就会随机移动;
萤火虫的亮度或光强受要优化的目标函数的影响。

对于最大化问题,亮度可以简单地与目标函数成比例。

该方法性质简单,适用于求解连续数学函数。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群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群算法

第七章萤火虫群优化算法7.1介绍萤火虫(Glowworms)是一群能发光的昆虫,也被称为闪电虫,它们使用一种叫做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的过程来发光。

然而,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类似发光行为的生物,如水母、某些细菌、原生动物、水生动物等,事实上,大约80%到90%的海洋生物是由发光生物组成的。

萤火虫流行的原因是它们很容易被发现且数量巨大。

看到萤火虫在夏夜忽明忽暗地眨眼,要比看到它们的群体行为容易得多,大量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同时发出闪光,在目睹了这些美丽的景象之后,人们不禁想知道萤火虫这种发光和聚集行为的“原理”和“原因”。

这种发光行为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它们不知情的猎物进入陷阱,并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既可以观察到个体的求偶也可以观察到群体的交配。

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然后从卵变成蛹,蛹变成幼虫,幼虫变成成虫,萤火虫只需要几周的时间就可以成年,因此,以保留物种为目标,寻找交配对象进行繁殖是当务之急。

7.1.1闪光模式随着进化,萤火虫已经进化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光的发射,从而产生不同的交配信号。

它们通过改变如下参数来产生不同的信号:•发光的颜色;•发光的亮度;•雄性闪光和雌性闪光-相位差;•每次闪光持续时间;•每周期闪光次数;•闪光时间;•连续发光或闪光脉冲序列。

Kaipa和Ghose (2017)用不同的例子来描述这些闪光模式,例如使用Lampyrus萤火虫,一种在欧洲常见的萤火虫,只有雌性才有发光的能力。

她在草地上扭动着身体,把光线从一个方向扫到另一个方向,以吸引四处游荡的雄性萤火虫的注意。

对于Lamprophorustenebrosus萤火虫,雄性和雌性都具有发光能力,但雌性没有翅膀,其类似于Lampyrus,利用光线吸引配偶。

在一些物种中,雌性使用不同的模式,如长闪光发光,在间隔时间内并不完全熄灭。

当雄性在10英尺远的地方能感觉到这种模式时,它们就会飞向雌性。

萤火虫扰动算法

萤火虫扰动算法

萤火虫扰动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萤火虫群体行为的优化算法,用于解决优化问题。

这个算法最初由Xin-She Yang在其2010年的研究论文中提出。

萤火虫扰动算法通过模拟萤火虫在搜索食物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光信号交流来实现优化。

以下是萤火虫扰动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基本原理:
1.吸引度:萤火虫的光亮程度被称为吸引度,与其所在位置的适应度(即解
的优劣)有关。

适应度越高的解,其吸引度越大。

2.运动:萤火虫根据其吸引度和与其他萤火虫的距离来调整其位置,目标是
向适应度更高的解靠近。

3.扰动:为了增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引入了随机扰动,使得萤火虫有概
率在搜索空间中随机移动。

算法步骤:
1.初始化群体:随机生成初始萤火虫群体,并计算每个萤火虫的适应度。

2.迭代:对于每一代,按照吸引度和距离调整萤火虫的位置。

即,每个萤火
虫根据其他萤火虫的吸引度和相对位置来移动。

3.扰动:对群体中的每个萤火虫,有一定概率进行随机扰动。

4.适应度评估:计算新位置的适应度。

5.更新:根据适应度的改变更新萤火虫的位置。

6.终止条件:根据预定的停止条件(迭代次数、适应度阈值等)决定是否终
止算法。

代码示例(简化):
以下是萤火虫扰动算法的简化代码示例,其中假设优化目标是最小化的: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调整参数,或者在更复杂的问题中使用更复杂的扰动和移动策略。

“萤火虫2号GPU”中像素cache的设计与实现

“萤火虫2号GPU”中像素cache的设计与实现

“萤火虫2号GPU”中像素cache的设计与实现
杨铮;韩俊刚;刘欢;李卯良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17(34)4
【摘要】为了提高"萤火虫2号GPU"中的指令和数据的传输速度,设计了一款连接段操作FOP模块、2D图像加速器与帧缓冲区之间的像素cache.它采用了最近最少使用(LRU)的替换算法和二路组相连的映射方式,成功地接收来自段操作和2D图像加速器发送的指令、数据以及地址,并且作为高速缓存将数据传递给存储管理器(MMU).
【总页数】5页(P98-101)
【关键词】GPU;像素cache;LRU;二路组相连映射
【作者】杨铮;韩俊刚;刘欢;李卯良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2.1
【相关文献】
1.集成萤火虫2号GPU的片上系统设计和实现 [J], 杜慧敏;王涌钢;李涛
2.GPU 像素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J], 丁振青;熊庭刚;秦信刚
3.集成萤火虫2号GPU的片上系统设计和实现 [J], 杜慧敏;王涌钢;李涛;
4.统一渲染架构GPU中可配置二级Cache设计 [J], 杜慧敏;康浩然;王可
5.统一渲染架构GPU中可配置二级Cache设计 [J], 杜慧敏;康浩然;王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萤火虫算法

第八章萤火虫算法8.1介绍萤火虫(firefly)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大多数萤火虫在短时间内产生有节奏的闪光。

这种闪光是由于生物发光的一种化学反应,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因种类而异。

萤火虫算法(FA)是基于萤火虫的闪光行为,它是一种用于全局优化问题的智能随机算法,由Yang Xin-She(2009)[1]提出。

萤火虫通过下腹的一种化学反应-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发光。

这种生物发光是萤火虫求偶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雄性萤火虫和雌性萤火虫交流的主要媒介,发出光也可用来引诱配偶或猎物,同时这种闪光也有助于保护萤火虫的领地,并警告捕食者远离栖息地。

在FA中,认为所有的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无论性别如何,它们都互相吸引。

该算法的建立基于两个关键的概念:发出的光的强度和两个萤火虫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的程度。

8.2天然萤火虫的行为天然萤火虫在寻找猎物、吸引配偶和保护领地时表现出惊人的闪光行为,萤火虫大多生活在热带环境中。

一般来说,它们产生冷光,如绿色、黄色或淡红色。

萤火虫的吸引力取决于它的光照强度,对于任何一对萤火虫来说,较亮的萤火虫会吸引另一只萤火虫。

所以,亮度较低的个体移向较亮的个体,同时光的亮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可能因物种而异,在一些萤火虫物种中,雌性会利用这种现象猎食其他物种;有些萤火虫在一大群萤火虫中表现出同步闪光的行为来吸引猎物,雌萤火虫从静止的位置观察雄萤火虫发出的闪光,在发现一个感兴趣趣的闪光后,雌性萤火虫会做出反应,发出闪光,求偶仪式就这样开始了。

一些雌性萤火虫会产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闪光模式,来诱捕雄性萤火虫并吃掉它们。

8.3萤火虫算法萤火虫算法模拟了萤火虫的自然现象。

真实的萤火虫自然地呈现出一种离散的闪烁模式,而萤火虫算法假设它们总是在发光。

为了模拟萤火虫的这种闪烁行为,Yang Xin-She提出了了三条规则(Yang,2009)[1]:1. 假设所有萤火虫都是雌雄同体的,因此一只萤火虫可能会被其他任何萤火虫吸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
! $ G R @ H C LF 5 3 5 C C L 3 5 P 3 C 5 P C & ! 1" # X !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 S A A[?
# $! $ $$ $ % ' ' ' *% ( &C # &! # &! &! $ 其中 " $ 和% $ 分别是萤火虫# 和萤火虫$ 的 % ' ' # &! &! $
% ' 7 + 3 0 , 6 3 0 = CM 3 L C M Q Q G L 3 H = R! U /$N 3 H =L > 5 T G R> H H L > P H 3 G 53 4> R C H > = C @ L 3 4 H 3 PG H 3 R 3 V > H 3 G 5> Q G 6 J> A S A " C T @ P C 4 H = CP G R @ H > H 3 G 5H 3 R CP G R Q C W 3 H 5 T 3 R L G O C 4 H = CG H 3 R 3 6 L 3 H = R% 9 HG H 3 R 3 V C 4 H = C4 H > 5 T > L TU / L S S J> S S S V > H 3 G 5> K 3 Q 3 H M H = C4 H > 5 T > L TU /% ? G Q O 3 5 3 = 6 T 3 R C 5 4 3 G 5 > QA Q G K > QG H 3 R 3 V > H 3 G 5S L G K Q C R3 4H 3 R CP G 5 4 @ 6 JG A= A S " R 3 5 % ? GH GL C T @ P C H = C H 3 R C M G L4 G Q O 3 5 3 = 6 T 3 R C 5 4 3 G 5 > QA Q G K > Q G H 3 R 3 V > H 3 G 5S L G K Q C R 4 N C4 3 R Q 3 M = C A A= A S S JH " M 3 L C M Q Q G L 3 H = RN 3 H =L > 5 T G R> H H L > P H 3 G 5M @ L H = C L > 5 TS L G G 4 C>T 3 R C 5 4 3 G 5 6 > L > Q Q C Q M 3 L C M Q Q G L 3 H = RN 3 H = S S J> A J> A L > 5 T G R> H H L > P H 3 G 5G 5* + ,% F W C L 3 R C 5 H > Q L C 4 @ Q H 44 = G NH = > H H = CS L G G 4 C T> Q G L 3 H = RP > 5L C T @ P C H = CP G R 6 S S A @ H > H 3 G 5H 3 R CC M M C P H 3 O C Q = 3 Q CL C R > 3 5 3 5 = C4 > R CG H 3 R 3 V > H 3 G 5> K 3 Q 3 H 4 H = C M 3 L C M Q Q G L 3 H = RN 3 H =L > 5 6 S JN AH S J> J> A T G R> H H L > P H 3 G 5% % 8 ) % 0 $ + M 3 L C M Q Q G L 3 H = R# ,. /# > L > Q Q C Q 3 V > H 3 G 5 J> A S .5
) $ )) * 蚁 群 优 化 算 法( * 人工蜂群 括粒子群优化 算 法 (
9 引言
许多现实世界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连续空间或 者离散空间的 优 化 问 题 ' 目 前 有 许 多 基 于 群 体 智
!) "" #) 能的算法 ( " 用来解决这些现实世界的问题 ( " 包
1) ') 算法 ( * 杜鹃算法 ( 和萤 火 虫 算 法 U /! U 3 L C M Q Q 6 J/ ( X) 等' G L 3 H = R$ A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基于对萤火虫发光和趋光
的萤火 虫 所吸引 " 这 种完全 吸引 策略 导致标准 U / 的时间复杂度 较 高 ' 为 了 降 低 标 准 U / 的时间复
() 杂度 " 王 晖( 提出了随机吸引策略萤火虫算法
+ *
第 & 个分量 # + # $是 两 个 萤 火 虫 之 间 的 笛 卡 尔 距 离# 即光源处! 吸 引 度# +`&$ 为光 & 是最强吸引度 " 强吸收系数 # 上 的 常 数# &" !) 是( # & 是关于萤火虫 第& 个 分 量 在 ( 上 的 高 斯 分 布 的 随 机 数# &" !) '是 种群代数 ' 标准 U 每 个 萤 火 虫# / 采用 了 完 全 吸 引 策 略 " 都会和群体中其它萤火虫进行比 较 " 萤火 虫# 将 会 被群体中所有其它亮度更高的萤火虫$ 所吸引 " 并 完 全 吸 引 策 略 的 时 间 复 杂 度 很 高" 且朝向$ 移动 " 若种群 大 小 为 , " 则标准 U / 的时间复杂度为 ! " ! '为 了 减 少 吸 引 次 数" 理 想 化 处 理 得 到 的 元 启 发 式 算 法 ' 在 标 准 亮 度弱的 萤火 虫会被 种群 中所有 亮度更 强 U / 中"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 & ! ) 6 & ) 6 " X# " & ! ) 6 ! & 6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南通市科技局应用研究 1 ! # & ) ! ) &" 1 ! # 1 $ & " )" 1 ! & ' & & & X$ " & ! $ " Y / Y " ! ' & " &$ 项目 ! $ Y I " & ! $ & ) ' 通信地址 $ # & & ' "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 " " ' $ $ 0 ) + + ? H > H CI C > K G L > H G L M? G M H N > L CF 5 3 5 C C L 3 5 ;@ = > 5, 5 3 O C L 4 3 H ;@ = > 5$ # & & ' "" E @ K C 3 +% Z% = 3 5 > J8 JG A A J
文章编号 $ ! & & ' 6 ! # & 7! " & ! 1 ! & 6 ! ( 1 ! 6 & 1
! " # 上的维度并行随机吸引策略萤火虫算法
" " 刘 金! 吴志健! 吴双可" 王 晖# 邓长寿$

!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湖北 武汉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 湖北 武汉 $ !% # & & ' "# "% # & & ' "# 南昌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江西 南昌 # 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江西 九江 # $ #% # & & ( (# $% # " & & )
中" 每一个萤火虫# 随机地选择另外一个萤火虫$" 如果萤火虫$ 优于萤火虫#" 则萤火虫# 被萤火虫$ 吸引 " 并且向萤火虫$ 移 动 'Z > U / 的时间复杂度 为 !! " 很大程度地 降 低 了 标 准 U ,$ / 的时间复杂 度'与 此 同 时" 为 了 降 低 过 早 收 敛 的 可 能 性" 对每 一代 的最 优 个 体 进 Z > U / 还引入了柯西跳跃 " 行柯西跳跃操作 ' 经过一定次数的交叉 * 变异和选 择的迭代操作 " 两种算法可以得到近似最优解 ' :; : 基于 < # = '的 ! " # 编程 统一计算 设 备 架 构 ,. /! G R @ H C, 5 3 M 3 C T S $ 是 D\ . C O 3 P C/ L P = 3 H C P H @ L C 9 . 9 / 在" & & '年提出
() 复杂度 " 王 晖( 提出了 Z " & ! # 年" > U /' 在 Z > U /
Z > U /! U 3 L C M Q Q G L 3 H = R N 3 H =Z > 5 T G R / H H L > P 6 J/ A $ ' 在 中 " 种 群 中 的 萤 火 虫 随 机 选 择 另 H 3 G 5 Z > U / 外一个萤火虫作为参考点 " 通过比较两者亮度判断 是否发生 趋 光 行 为 'Z > U / 的时间复杂度较标准 U / 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