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1.直接测量法:即通过对产业的产出、利润、销售额等关键数据进行测量,来评价产业的竞争力。
这种方法直观、具体,能够反映产业的实际情况,但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难以准确评估。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状况进行比较,来评价产业的相对竞争力。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可能受到相对评价的局限性。
3.综合评价法:将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通过建立评价模型来评价产业的竞争力。
这种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但需要建立合理的加权模型。
1.产品优势指标:包括产品技术含量、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等指标,反映了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力。
2.生产要素指标: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等指标,反映了产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和效率水平。
3.产业结构指标:包括产业的组织结构、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内部的协同效应等指标,反映了产业的结构性特征和协同发展能力。
4.市场需求指标: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市场份额等指标,反映了市场对产业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潜力。
5.制度环境指标:包括政府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指标,反映了产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
6.企业竞争力指标: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水平。
以上仅是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一部分,实际评价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和评价目的进行具体选择和补充。
此外,产业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
同时,评价结果的解读和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和提升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方法
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方法产业竞争力评价是指对一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弱程度进行客观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评价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方法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证方法,以帮助分析和评价产业竞争力。
1. 综合评价指标法:综合评价指标法是一种常见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取一系列反映产业竞争力的定量指标,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以得出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能力等。
通过建立适当的权重体系,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2.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产业在某些关键指标上的表现来评价其竞争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跨行业或跨地区的竞争力比较。
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来比较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发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3.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竞争力评价的方法。
SWOT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该方法通过评估产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来全面分析和评估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SWOT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调整策略,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实施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方法,结合产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产业竞争力评价不仅仅是对当前状态的评估,更重要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提升竞争力的能力。
因此,实证方法的选取和分析结果的解读都需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的长远目标和发展需求。
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长 更 快 , 而 使 占 全 国 份 额 有 所 下 降 , 1 9 年 的 从 由 97 75 .%下 降 为 l 9 年 的 69 %。 99 .5 北 京 工 业 的 发 展 对 高 技 术 产 业 的依 存 性 最 高 。 高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工 业 增 加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2 .2 , 年 来 也 有 较 快 的 增 长 . 1 9 年 比 较 , 00 % 近 与 97 高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增 长 了2 .3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52 % 近 年来 北 京 的高技 术产 业 各 行业 开 始 受 到其他 地 区 的 挑 战 , 高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全 国 的 份 额 比 19 9 8年 下 降 14 .2个 百 分 点 . 本 回 到 了 19 基 9 7年 的 水 平 。 19 9 8年 北 京 地 区 的 计 算 机 和 办 公 设 备 制 造 业 占全 国 的 份 额 曾 达 到 2 .6 。仅 次 于 广 东 排 在 85 % 第 二 位 ,但 1 9 9 9年 由 于 其 他 地 区 计算 机 及 办 公 设 备 制 造 业 增 加 值 的 提 高 , 使 北 京 的 份 额 下 降 为 1 .0 , 名 也 下 降 为 第 三 位 ; 9 7年 北 京 航 空 航 53 % 排 19 天 制 造 业 的 份 额 为 1 .3 ,排 在 陕 西 之 后 的 全 国 29 % 第 二 , 19 但 9 9年 份 额 下 降 为 79 % . 在 第 六 位 ; .9 排 电 子 及 通 信 设 备 制 造 业 排 序 未 变 ,仍 为 第 五 位 , 但 较 19 9 7年 份 额 下 降 了 05 2个 百 分 点 ; 药 制 造 业 医 19 9 7年 排 在 广 东 、 苏 、 海 之 后 , 居 第 四 , 9 9 江 上 位 19
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摘 要 :高 新技 术 产 业是 国 民 经 济 的战 略 性 先 导 产 业 , 已成 为 各 国和 地 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战略 重 点 。 选 取 了 高新 技 术 产 业 从 业人 员数 等 1 2项指 标 ,构 建 了高 新技 术 产 业 竞 争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并利 用 因子 分 析 法 和 聚 类 分 析 法
.
n t n la d rg o a c n mi .T i p p r h o e 2 id c tr oe tb i ih—tc n u t c mp ttv n s v l a ai a n e i n l o o c hs a e o s s 1 n iao st sa l h a h g o e c s e h i d s y o eiie e se a u r
2 年 2 0 第期
s 瑟 霪 。 R , 。。 i d 喜 。 。 。n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1 2— 0 6— 5 0 0— 65 2 1 )0 07 0
我 国 省域 高 新 技 术 产业 竞 争 力 评价
陈 良,孙 红梅
( 西科 技 大 学管 理 学 院 ,陕 西 西安 陕 7 02 ) 10 1
. .
Ke wor y ds: hg — tc n usr, o eiie e s ; i d x s se ;f co n lss; cu l ra ay i ih e h i d ty;c mp ttv n s n e ytm a tra ay i l se n lss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 (率)评析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指本年 度高新技术产业比上年度产业的增加 量,它主要体现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 进步水平,这种进步包括整体进步水 平和具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步水 平。从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数据不 难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上 升幅度。(具体指标见表2)
医药制造业
411.51 432.91 514.86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98.12 87.41 92.0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728.70 869.75 1122.2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80.94 265.95 241.42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20.69 129.31 136.58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资料编绘
High-Tech Zone Diagnose
诊断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诸 多领域发言权和主导权的关键。单项关键指标评价法具有直观、简捷、客 观实用的特点,可以将系统理论具体化,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最佳途径。 本文运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十年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及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直接创造财富、高新 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能力 等六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十 年发展无论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内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国际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427.22 443.51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汇编
1999 2000 2001 2002 60887 71401 82127 97452 10878.4 14110.8 17082.6 21065 1783.75 2217.52 2646.3 3167.17 347.75 407.76 502.98 615.29 6619.58 8482.42 10286.4 12080.3 1646.36 2407.18 2985 4437.5 480.98 595.94 661.89 765.05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
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和专用科学仪器设备 制造业 5 产业确 定为高技术产业 。我 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 类 定参考 了经济合作 和发展组织 20 年的标 准, 01 在遵循 国际可 比原则 的基础上 , 尽量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 , 将研发投入 占工 业 增加值 的比例 为制造业 平均 比例( . 的 1 以上 的产 26 %) 倍 业划入高技术产业 的统计范 围 , 即这一 比例应达到 5 %。按 . 2 这一划分标 准,02 7 , 国家统计局《 2 0 年 月 列入 高技术产业统 计 分类 目录》 的高技术产业有 : 航空航 天制造业 、 电子及通信 设 备制造业 、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 设备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医 疗设备及仪器 、 仪表设备制造业 。
穆荣平 (o 0 对我 国高技术 产业 国际竞争力评价方 法 、 2
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 四个方面对高科技 产业 国际竞争力进行 研究和评价, 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 , 一级指标 4个 , 二级指标 1 , 7个 三级指标 3 个, 4 指标的设计比较全面。并对通信设备制造业 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分析。但由于目
三、 高技术产 业 竞争力 的 内涵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要素构
成 的有机整体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i对产业竞争力的认识 目f i 『 理解 和定义很不一致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竞争力进 行 了定 义。中国社会科学 院工经所 的金碚博上对产业竞争力 的定义作了详细 阐述 :在 国际 间 自由贸易条仲下 ( “ 或在排除 了贸易肇垒因素 的假设条 件下)一 因特定产业 以其相对于他 , 国的更高生产力 , 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 包括生产性f 肖 费者1 或购买者需求 的更多产品 , 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数 分 析
实 水 平 。发 达 国 家 出 口量 的 相 对 减 少 很 大 内容 摘 要 : 文 章 立足 于 高技 术 产 业 的 特 有 属 性 , 不 仅 采 用 传 统 的 竞 争 力 指
数 来 进 行 规 模 竞 争 力 的 分 析 ,还 引进 技 术 舍 量 竞 争 力 概 念 从 技 术 水 平 角 度 对我 国 高技 术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水 平 进 行 测 度 和 评 价 ,使 得 测 度 的 结 果 更 加 客
高技术产业 国际市 场占有率是指 高技 术产 业出 口数额 占世界 高技 术产 业总出 口 数额的比重 ,是衡量一 国高技术产业 出口 竞争优势的常用指标。国际市场 占有率越
高, 则 表 明 该 国 该 产 业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越强 。
的贸易竞争优 势指数 ,X 表示 i 国i 产品的 出1 3 数额 ,M. 表示 i 国i 产 品的进 1 2数额 。 计算结果显示 ,从T C角度看我 国高技 术产 业的国际竞争 力正逐步 得到增加。瑞 士、 爱尔兰等国家T C指数 1 2 年来一直都是 正数 ,说 明其高技术产业的出 1 2额一直都 大于进 口额 ,处于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的 优势地位。2 0 1 1 年,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 C 指数 为0 0 8 5 , 爱尔兰的T C指数却为0 5 5 6 , 我国的台北也 高达 0 . 3 2 5 , 显然我 国的高技 术产业虽然已经达 到顺差 ,但仅 具有低比 较优势。 根据 图2 可 以看出 , 我国电子计算机及
不均衡的弊端。 ( 二 )高技 术产业 贸 易竞争优 势指数
分辘
贸 易 竞 争 优 势 指 数 是 一 国某 行 业 进 出
我国三大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解
令 () 表示 时期某 区域 i 产业的产值 ,则 :
( = : ( J 1, , ∑: ) 。 ) =,… 2
F = ( J 1,, ( ∑ ) ) =,…m 2
( 1 )
( 2 )
上式 () () , () 1、 2中 表示 7时期 城市 i ’ 产业 的产值 ,
第 2卷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_ -7NO. 0 2 l 8
Ap . 01 r2 0
Sce e& Te h l yPr grs n lc inc c noog o e sa dPo iy
我 国三大 经济 带高技 术产业 竞争 力分解
蔡 莉 , 2
为城 市个数 ; T 表示 时期某 区域所 有产业 的总产值 ; F( )
l 概 念 和 方 法
11 高 技 术 产 业 .
为行业数 ,令 T=t为基 期 , T=t o 为报告期 。现将式() 1
进行分离 ,结果如下 。分离 出结 构分量和竞争 分量。
△ = ( 一 ,0 , () ) ,
19 9 4年 经合 组 织 对 其 1 成 员 国 的 2 0个 2个 产 业 部 门 的
研究 开发经费 占销售 额 的比例作 了研究 ,凡是超过 71 .%的 产业 称为高技术 产业 , 过 27 超 . %的定义 为中技术产 业 ,.% 27 以下 的为低 技术产 业 。我 围 的高 技术概 念 主要 针对 的是促 进 高新技 术产 品的商 品化 、产业 化 和国际化 的火炬计 划所 确定 的 9个领域 :电子信 息产业 、新 材料产业 、生物技术
使 用 的 高 技 术 产 业 是 对 上 述 9个 领 域 的 统 称 。
中国地区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进 口总额 ,n 表示地 区数 。一般认 为,T CI 值在 1 05之间表示该地 区具有很强的竞 — 争实力 ;05 0之 间表示该地 区有较强 的 .— 竞争实力 ,一 .— 05 0之 间表 示该地 区竞争 实力弱 ,一 .—1之 间表 示地区竞争 实力 05 很 弱。
( )竞 争 实 力 的衡 量 一
一
的竞争潜 力的变化 ,E 表示效率 变化 ,即 一
由于研发 活动 中研发效率 的增加而 引起 的
个 国家或地 区的某一产业在商 品贸
竞 争 潜 力 两 个 方 面 对 我 国 各 地 区 高 科 技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我 国 高 科 技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水
进 出 口数 据 ,同 时 又 能 很 好 地 表 现 出某 一
替代 ,两种投入可 以反 映投 入的质量和数
量 ;产出指标上我们选 用了高技术产业规 模 以上企业增加值 、专利 申请 受理量 、发 明专利受理量和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 , 多种指标可 以充分反映高科技产 业的各种
产 出状 态 。
品进出口总额 占商品进 出口总额的2 l%, 92
高技 术 产业 在我 国经济 中已 占有 重要 地
位 。国家对 高科 技产业越 来越重视 ,但是 对于该产业 的经 济学研究 明显不足 。现有
文献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往往侧 重于讨论 高科技 产业 的地位 、作用 和发展战略 ,对 高 科技产业竞争 力的研究 则较 少 。为此本 文对这一课题做 出一点努 力 , 构建 了一个
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变换转换成 一组新 的、 线性无关 且相互正交 的变量 。 这组 新变量 ( 主成
分) 是 原 始 数 据 向量 的线 性 组 合 。根 据 方 差 最 大 化 原 理 , 在 保 持 变 量 总 方 差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把 具 有 最 大 方 差 的新 变 量 称 为 第 一 主 成 分 , 具 有 次 大 方 差 的 新 变 量 称 为 第 二 主成 分 。 依次类推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消 除 了 指 标 间 相 关 对 被 评 对 象 的重 复 信 息 。 使之成为相 互度量的分景 。 并 对 原 变 量
仁l
的6 , 归一 化 , 则 得 出各 项 指 标 的 权 重 。
三、 实证 分 析
主观 赋 权 法 是 评 价 主 体 根 据 自己 的 知 识 、 经验 、 信 息和价值 观, 直 接、 主 观 地 赋 予 各 项 指 标 权 重 的方 法 。 客 观 赋 权 数 法 是 直 接 根 据 各 个 指 标 的原 始 信 息 经 过 一 定 数 学 处 理 后 获 得 权 数 的 方 法 。本 文 采 用 客 观 赋 权 法 中的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 对 我 国各 省 份 高 技 术 产 业 指 标 权 重 进 行 赋 值 , 并根据综合得分模型进行评价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是 一 种 数 学 变 换 方 法 。把 给 定 的 一 组 变 量 通 过 线 性
的手 段 , 也是对地 区调整经济结构 、 带动产业 技术升级 、 实 现 高 技 术 产 业 化 的重 要 举 措 。 我 国 近 几 年 高技 术 产业 保 持 高 速 稳 步 发 展 . 因 而 对 这
一
产 业 的发 展 进 行 评 价 是 有 必 要 的 二、 评 价 方 法介 绍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浅析——基于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视角
型产业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 型, 提出提升我 国技术密 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路径。因此 , 目前关于高技术 产业竞争力评价 的分析研究大都 忽略了产业发展 和竞 争力提升是为 了增加利润创造 能力的根本 目 的。本文从垂直专业 化和利润创造 能力 两方面对 我 国高 技术产 业 的 国际竞 争力进 行分 析 。
k  ̄ 1 . / I q牛 z月 弟 1期
第2 7卷
总第 1 5 7期
我 国高技术产业 竞争 力评价浅析
基 于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视 角
董翔 宇 王 明友
( 沈 阳大 学经 济学院 。沈利用我 国高技术产业 2 0 0 0 -2 0 1 1年相关截面数据 , 通 过构 建 垂直专业化 、 价值增值 能力 、 产 品盈利 能力、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 高技术产 业; 提 升对策
1 高技术产业竞争 力理论研 究综述
高技术产业 是资本 、 技术、 知识 高度 密集的产 业, 具有高附加值 、 高增长率和高风险等特点 , 已经 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经济 和科技 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 志。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起 步较 晚, 虽然 近几年发展 比较迅速 , 但有其严 重 的不合理性 。在此形 势下 , 认清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 , 探索提高
算 公式 为 :
CST ,
度进 口中间 品的 系数矩 阵 , 是r t X1 维度 的各 产业 出 口向量 , t表示 产业部 门数 量 , I A 。是 r t x t维度 的 I 国内直 接消耗 系数 矩 阵 , , 是n x n 维度 单位 矩 阵 , ( ,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综合评价研究
体系。 时, 同 考虑到 对数 据采 集 的可行性 , 以及不 同地 区 同 指标 计算 口径 的一致 性 。 我们 主要 依据 国家科 技部 的科 技 指标 数 据 , 据 高新 技 术产 业 的产 出 、 技 资源 和社 会 根 科 经 济环 境 3个 大类 建立 指标 体系 。
() 科 技产 业 的产 出指标 。 1高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是 否 具 有 很 高 的 竞 争 力 , 终 应 该 充 分 最
技 产 业 进 行 评 价 .而 且 进 一 步 找 出 各 个 地 区 高 科 技 产 业
( ) 科技产 业 的科技 资 源指标 。 2高
1 指 标 体 系的 建 立
要 客 观 了解 一 个 经 济 系 统 , 要 进 行 多 因 素 的 分 析 评 需
动 力 和 源泉 , 且 能够 产 生 前 向 效 应 、 向效 应 、 而 后 旁侧 效
应 , 动 其 它 产 业 部 门 发 展 , 利 于 在 国 际 和 地 区 经 济 中 带 有 争 取 主 动 权 . 界 各 国纷 纷 把 这 一 产 业 置 于 优 先 发 展 的 战 世
自改 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经 济 蓬 勃发 展 , 但科 技 的总 体
水 平 同世 界先 进 水平 相 比仍 有较 大 差距 。 国 20 我 0 3年 高
科 技 产 业劳 动 生 产 率 为 l . 美 元 .而 美 国 2 0 27千 0 0年 就
达 到 1 7千 美 元 , 1 日本 2 0 年 就 达 到 了 8 . 美 元 。 中 01 98千 国 高 科 技 产 业 的 发 展 面 临 许 多 难 题 ,如 自主 创 新 能 力 不
出 口额 ( ) 。
评价 ,试 图 为地 区高科 技 产 业 的发 展 与 国家 高 科技 产 业
全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复杂程度来界定 高技术产 业 的, 根据 20 02年 7月国家统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关于 加速科 学技术 进步 的决定》 明确
指出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先导产业” 国家产业 “ 。“
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 展高技 术产 业摆到 优先位 置 , 在
20 04年的 2 159 亿元增长到 20 74 .9 09年的 52 28 98 .7亿元 ,
个经济数 据组成的竞争力评 价体 系及模型进行测评 , 目前 , 国高技 术产业 已形成京 津粤 三分天 下的鼎足之 全
势, 特别是随着 中西部崛起 , 湖北和广 西均 已跻身于 国家高技 术产业方阵 中的“ 第一梯队” 。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 实证分析
[ 中图分类号]F6 . 02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2 8{000 O 6 02 80 2 1)4一 O6—0 3
年 , 总 体 来 看 , 技 术 产 业 仍 获 得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纵 但 高
过度依赖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因为高技 术产业是一个 集高风险 、 高投入 、 收益和 高外部 性为一 体的产业 , 高 所
以, 十六大报告针对我 国经 济建设 中存在 的突 出问题 , 提 出要 大力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成 以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形
20 我 国高 技 术 产业 遭 受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 09年 发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 明 , 国民经 济可 持续增长 不可 能 建立在拼劳动者体力 、 拼资 源和拼资金上 , 只有发挥 高技 术产业对经济增长 的带 动作 用 , 能摆 脱对 自然 资源 的 才
展相对较慢 。上半 年 , 高技术产 业 的多项 指标 曾经 一度 出现 了负增 长 , 了 8月份 以后 才逐 步 呈现 由负 转 正 。 到 尽管 20 09年是新 世纪 以来我 国经 济发展 最为 困难 的 一
浅议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及
浅议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及一、各省科技竞争力分析1. 分析各省科技创新投入现状2. 探讨各省科技人才发展情况3. 比较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4. 研究各省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5. 评估各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1. 各省科技创新投入现状科技创新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各省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省份的科技创新投入现状。
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整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23%,而各省份的投入比例差异较大。
例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比例均超过了3%,而贵州、甘肃、宁夏等地的比例则低于1.5%。
此外,不同省份在政策扶持、科研机构建设、产业引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各省份的政策制定情况、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省份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优劣势。
2. 各省科技人才发展情况科技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各省在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引进等方面的情况差异很大。
据统计,2020年我国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900万人,但不同省市之间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相对发达的省市高层次人才比例较高,而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比例则较低。
此外,各省在科技领域的人才结构也存在差异。
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才结构较为集中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而省份研究人员数量较多的省份如山东、江苏等则更偏向于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
3. 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
各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8%,而各省之间差异很大。
例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超过了20%,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则不足5%。
此外,各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品牌建设、产业链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及一个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更是经济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竞争和比较分析,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机遇挑战,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建设性对策建议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级政府准批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它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它依托于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及开放的环境,并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经营手段,通过实行优惠的税收和贷款政策及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建设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符合国情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竞争力不断提高。
当下,国内的科技园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为国际化提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不断提高,产业的增长势头总体比较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衍生并茁壮成长。
2、高新区的集聚作用明显,产业集群化趋势增速。
高新区的集聚优势凸显,产业的竞争力增加。
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成为推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参与国际竞争力与合作的产业集群。
3、高新区发展优势因素较多。
有经济发展基础优势;人力资源和质量密集优势;政府及政策扶持优势;高新区“孵化器”与创新优势。
三、我国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较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新竹科技园区为例,来阐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分析发展中相同点及差异共性:1、集群内促进其发展的主导产业集中。
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高科技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投入,希望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因此,构建适合各国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对于引导政府和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资源指标1. 研发经费投入:创新活动的核心是研发,研发经费的投入是评估一个国家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可以体现政府在创新领域的重视程度和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情况。
2. 人才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科技产业创新的基础。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科研人员的数量、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等。
二、创新活动指标1. 专利申请量和质量: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评估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可以借助专利申请量和质量等指标。
2. 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科技论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和地位,评估指标可以考虑科技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等。
三、产出与转化指标1. 高科技产品输出比例:高科技产业创新的结果应该是高科技产品的产出。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高科技产品的输出比例和国际市场份额等。
2. 技术转化率:创新的目的是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评估指标可以考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实际应用的情况。
四、科技创新环境指标1. 政策支持和法律制度:政府制定的创新政策和法律制度对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政府对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度和创新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等。
2. 创新合作和交流平台:科技创新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和交流过程,评估指标可以考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科技交流的活跃程度。
五、国际竞争力指标1. 技术创新对比指标:评估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时,需要将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指标可以考虑该国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高端产业链能力: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不仅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高端产业链的建设。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些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随着政府支持,高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规模正在以每年约25%的速度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024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3.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7%,比上年增长6.8个百分点。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显著提升,在全球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比如,在制造业中,中国占据了全球50%的机器人市场,成为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
三是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布局更加完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据估算,截至202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6.3%。
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就业活力也越来越强,直接就业人员为2.37亿,占到了就业总人数的35.2%,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分析如何评估或地区的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分析如何评估或地区的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评估和提高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以及如何评估地区的竞争力。
一、评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各国或地区的GDP,可以看出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经济发展的竞争力通常与GDP的增长率和总量密切相关。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
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充足的有技能的劳动力将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相关。
评估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可以考虑科研经费投入、专利数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因素。
4. 商业环境:良好的商业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评估商业环境的竞争力可以考虑法律法规的透明度、贸易自由度、市场准入的便利性等因素。
一个透明、公正、稳定的商业环境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5.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将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评估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力可以考虑交通网络密度、通信设施覆盖率等因素。
二、评估地区的竞争力1. 区位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区位条件是评估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势将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评估地区的竞争力可以考虑主导产业的多样性、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3. 人力资源: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竞争力。
评估地区的竞争力可以考虑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 科 技 论坛
(09 5 第 5期 20 年 月)
然而 比较 优势仅 仅 。2 O世纪 9 代初 , 0年 迈 克尔 ・ 波特在 比较 优 势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竞争优 势
的概 念 ] 。波特 认为 自然 资源 禀赋差 异表 现 的是各
投入等四个方面选取了产业 R &D人 员投入强度 等共 计十项指标构建了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 争力的评价体系 ,利用因子分
析对 2 0 0 7年我国除西藏外 的 3 0个省市 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 了评价 , 得到影响我国高技 术产业竞 争力的三 大因子 : 产 规模
出、 政策支持 、 术创新 , 中产 出水平对竞争力影响程度最大 。最后针对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 展提 出 技 其
原因在于各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 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简单来说 就是资本 ( 劳动) 富裕的国家生产资本 ( 劳动 ) 密集型 产 品在 国 际市 场上就 会 获得 优 势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保持 经济持续 增长的经济政策机制宏观调控模式 的计量研 究” 项 目编号 :6J 7 0 1 ) 国家社会科学 ( 0 JD 9 0 3 , 基金项 目“ 经济增长 、 经济结构 与就业 的互 动机理 和互动模式研究” 项 目编号 :7 J 0 0 资助 。 ( 0 BY 2 ) 收稿 日期 :0 9 1 0 20 一O — 5 作者简介 : 方毅( 96一)男 , 17 , 湖北武汉人 , 量经 济学博 士 , 数 讲师 ; 研究方向 : 量经 济学。 数
用。
主 要 因素 ,并对 地 区 高技 术产 业 的发展 提 出对 策建
议。
2 高 技 术 产 业 竞 争 力 理 论 与 实 证 研 究
综 述
2 1 理 论 基 础 .
’
亚 当 ・ 密 的绝对 优 势理 论认 为 各 国在 参 与 国 斯 际市场 的竞 争 中应 该生 产适 宜 于本 国生 产条 件 的特 定 产 品 ,以使 得 实 际 成 本 小 于 其 他 国 家 的 同类 商 品。 而 随着 国 际贸易 的范 围不 断扩 大 , 然 斯密 的绝对 优 势理 论并 没 有 正 确地 描 述 国 际市 场 的 地 域分 工 , 许多 具有 绝对 劣 势 国家 的产 品也 参 与了 国际 贸易 。 大卫 ・ 嘉 图根 据这 一现 象指 出 ,各 国并 不一 定要 李 生 产 其具 有绝 对优 势 的产 品 ,只要 一 国的 某种 产 品 的生 产效 率高 于该 国生 产 另一 种产 品 的效 率 ,那么 该 国就 可 以 向国 际市场 提供 这种 具有 “ 比较优 势 ” 的 产 品 。比较 优 势理 论很 好地 解 释 了国 际贸 易 中的现 象, 但并 没有 指 出产 生这 种生 产 效率 差异 的原 因 。 到 了 2 纪 , 克歇 尔和 俄林 指 出 了产 生效 率 差异 的 0世 赫
第 5期 (09 5 ) 20 年 月
中 国 科 技 论 坛
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方 毅 , 光瑞 徐
(.吉林大学数 量经济学研 究中心,吉林 长春 10 1 ; .吉林 大学商学院,吉林 长春 10 1 ) 1 302 2 3 0 2
摘
要: 高技术产业是技术 、 人才 、 知识高度密集的产 业 , 其竞争力的高低决定 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实力 。 本文从产业
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现实态势 ,是在比较优势的基
础 上 多种要 素综 合作 用 的结果 。 比较 优 势强调 在 国 际产业 分工 上 的优 势 及产 业互 补关 系 ,竞争优 势 强 调 各 国同类 产业或 产 品问 的替 代关系 。 比较优 势和 竞争 优 势从 内在 与外在 、潜在 和现
低不仅表现在高技术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产出等指
标 上 , 表现 在技 术创 新 能力 上 , 更 这是 高技 术产 业和 其他 产业 相 比其 独有 的特 征 。 我 国高技 术产 业经 过 十几 年 的发 展 ,地 域之 间 的差 异很 大 。本 文 的 目的不 仅在 于 量化 这种 差异 的 大 小 ,并且 找 出影 响我 国地 区 高技术 产业 竞 争力 的
竞争力在逐步提升 ,作者验证了劳动生产率是我国
航 空 航天 器 制造 业 出 口竞争 力 的 Gagr 因 ,因 rne 原
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竞
争 力具有 重 要意义 。 国 外 近 期 的 研 究 是 D rk Badm 和 K i ee rdo eh t
国在资 源禀 赋上 的有 利地位 ,而竞争 优 势才是 各 国
高技 术产 业是 资本 、 技术 、 识和 人才 高 度密 集 知
的产业 , 具有高附加值 、 高增长率等特点 , 但同时也 伴随着高风险性 。 当然 , 风险和收益一直都是同时存
在 的 ,由高风 险 所带 来 的高收 益 推动着 高 技术 产业 不断 发展 。经 济 的竞 争 力表现 在 国家或 地 区 的产 品 在成 功 占领市 场 的 同时能够 不 断提 高 国家或 地 区人 均收 入水 平 n。产 业竞 争 力则体 现 了特 定产 业 的产 品所 具有 的开 拓市场 、 占据 市场 并 以此获 得 比竞 争 对 手更 多利 润 的能 力 。而 高技 术产 业竞 争 力的 高
了对 策 建 议 。
关键词 :竞争力;高技术 产业 ;因子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0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 F 6 . A
1 引 言
竞 争产 生效 率 ,市场 经 济通过 竞 争使 得稀 缺 资 源得到 了优 化配 置 。 有竞 争才 有竞 争 力 , 激 烈的市 在 场 竞争 中生 存下 来 的企业 或产 业是 具有 竞争 力的 。 产业 竞 争力作 为联 系微 观 层面 的企 业竞 争 力和 宏观 层 面 的 国 家 竞 争 力 的 纽 带 ,具 有 重要 的 地 位 和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