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
史铁生
个人生活
个人生活
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史铁生妻子是陈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后成为出版社编 辑,在2012年创作了散文集《让死活下去》,表达对史铁生的怀念。
个人作品
电影剧本
出版图书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 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2018年10月19日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的 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著名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 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 义——王又平评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 于**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史铁生
中国作家、散文家
01 人物经历
03 个人作品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个人生活 04 获奖记录
基本信息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 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 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 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 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 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 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 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 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 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 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 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 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 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人不是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墙下短记》 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肢体有 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与爱吗?—— 《我的梦想》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 的美好· 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 静而又激动的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好运设计》
上帝爱我——《好Βιβλιοθήκη 设计》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想念地坛》 “爱命运”也是爱众生——《扶轮问路》 此处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 处景观,一处寄予,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 之路.——《扶轮问路》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 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 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 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地坛只是 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史铁生生平
史铁生对死亡的看法
史铁生,面对命运三番五次的捉弄,面对病 魔重重的考验。他对着地坛,用一颗翻滚 着热血的青年的心发誓:“我要活下去。” 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 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上,他放飞了梦想与 希望,让智慧替他驰骋于知识的蓝天 。 甘甜总在辛苦的背后,史铁生似水,穿 越了荆棘,收获了甘甜美枣。谢谢大家 Nhomakorabea铁生生平
1967年中学毕业 后到陕北插队
期间几次寻死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1972年双腿瘫痪 回京
1979年开始 发表作品
命运将他限定在 轮椅上,他只得
脚往 ,内 越心 行走 越去 远, 。用 思 想
史铁生对死亡的看法
•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 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 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 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制作人:zjl hubeiligong
添加二级标题
• 史铁生生平简介
1
永远的 铁生
2
史铁生对死看法
3
•史铁生人生态度
•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 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 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 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 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 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 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 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 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 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 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
史铁生
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 从课文第8段所讲的合欢树之由来来看,合 欢树可谓是母亲关爱儿子的象征;从合欢 树几经磨难却终成正果的经历来看,和作 者的命运多舛相类似,可以说是作者的象 征;同时它又是儿子寄托哀思的载体。然 而,归根结底,合欢树终究是母爱的象征。
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 作者行文过半才出现合欢树,显示了作者 结构文章的技巧,前面大量的铺垫为合欢 树铆足了劲,蓄足了情。并且,在前面6段 的记述中,作者很巧妙地选取了人生中的 三个时间段,来说明自己成长的过程,来 塑造刻划母亲的形象,可谓良苦用心,显 示了作者选材的高超。
史铁生
•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 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 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 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 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 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 被译为日、英、法、德 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 为人低调,严于律己, 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 楷模。
•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 唤。 ——但丁 •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 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 心。 ——惠特曼 •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 女人固然是最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 国) • 母爱的真正体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出生婴儿 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 埃利希· 弗洛姆
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 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 “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 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 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 痛苦;②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③自己当年不 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④想看合欢树也没 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 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 体验;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生平简介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 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969年插队延安清平湾务农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务虚笔记》、小说《插队的故事》、小说《夏日的玫瑰》散文《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散文集《记忆与印象》、散文集《病隙随笔》、散文集《灵魂的事》、散文集《我的丁一之旅》。
主要成就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作家报》十佳小说奖。
《老屋小记》同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
他的243则写于重病中的《病隙碎笔》出版发行。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05年,完成长篇小说《我的丁一笔记》,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
2007年,第三届北京文学节给史铁生颁发杰出贡献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史铁生
作 品风格
语言质朴,简洁,却用意很深。
作者的语言特色显而易见,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无论是描摹 心态还是抒发感悟,语言的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语言的运用在平缓沉般中, 还往往透出睿智与机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比如:“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 很近。”“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些诗 一样的语言,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2)新鲜而奇崛的语言。史铁生在写作中体现出了在语言运用上的创新精神 。作者创新地使用了拟人、移用和转换词序等手法,写出了许多鲜活的句子。如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些句子对动词的特殊使用,写出了 地坛的沧桑变化和破败相,淡化了地坛当年富丽的面貌,却突出了其现在剥蚀、 淡褪、坍圮、散落的情状,而荒园的破败又烘托了落魄者的精神状态。
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 作家之一
史铁生
许钰琦
吴婕
吴涛
吴雪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 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 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 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 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 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 溢血逝世,享年59岁。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 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 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 届鲁迅文学奖。
史铁生的故事
史铁生的故事
史铁生,原名史振华,生于1933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也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史铁生的成名作是《史铁生诗选》,这部诗集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广受好评。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让他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除了诗歌创作,史铁生还以其小说作品《黄金时代》而闻名。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广受好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史铁生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史铁生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还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育家。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史铁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总之,史铁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刻而真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用自己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史铁生文档
史铁生史铁生(1907年-1947年),原名史东山,字季非,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觉而著称,被誉为“现代诗歌完全明心见性之第一人”。
一、生平简介史铁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早年在家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文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现,成为朋友圈子里的佼佼者。
史铁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活跃于文学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现代化的触感和深刻的思考,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批判。
二、文学创作史铁生以诗为主要创作形式,尤其擅长写现代诗。
他的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著称,常常借用诗意比喻来描述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灵的沉浮。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史铁生的代表作品包括《春之声》、《梦想之船》等。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写作能力。
他的作品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通过诗意的表达来揭示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除了诗歌创作,史铁生还涉猎散文和小说等领域。
他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散发着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而闻名,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的小说作品则运用小说的形式来展现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多样性,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三、社会影响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声名远播,成为了许多后来者的楷模和榜样。
他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使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思考和对文学有了更高的追求。
他的文学创作也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史铁生不仅对文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揭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通过文学,传递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切,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的途径。
史铁生十大经典名言
史铁生十大经典名言1.善,其实仅指完善自我,但自我永无完善。
——史铁生2.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灵安家落户。
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
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
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史铁生3.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
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史铁生4.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史铁生5.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史铁生6.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史铁生7.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史铁生8.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史铁生9.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史铁生10.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史铁生。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语录
史铁生语录史铁生语录11、史铁生的意思很明确,世上的事,该执着的执着,该放下的放下,不分不青红皂白把一切放下是虚无主义,结果活得毫无意义,分明是糊涂虫。
2、如果挫折不带来苦恼,成功也就不带来快乐了。
3、有人拿“放下”之类的话劝史铁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史铁生对“放下”“执着”之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索4、史铁生问得好,放下,放下什么?责任能放下吗?义务能放下吗?我们有粮食吃是因为有执着于稼穑的人;我们有房子住是因为有执着于建房的人。
5、作家史铁生说过一句话:“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6、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过的那句话“大多数时候的放弃,是你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命运。
”7、把事业视为自己的幸福,它不仅仅意味着心血的付出,它更意味着精神的收获。
8、道德的最高尚的原则,就是使最多的人最大程度的获得自由、幸福、快乐的生命过程。
9、寻找也可以算是一种事业,尝试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
10、史铁生说,常有人劝他放下、放下、放下,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了。
他对此并不苟同。
他想:放下什么呢?放下烦恼,也放下责任吗?放下怨恨,也放下爱愿吗?放下差别心,难道连美丑、善恶都不要分?放下一切,既不可能,也不应该。
11、他主张,人生“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12、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佛的光辉,当不在大雄宝殿之上,而在他苦苦地修与行的过程之中。
1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倘能扬长避短谁都能有所作为;相反如果弃长补短,天才也能成为蠢材。
14、人要是不能从过程中体味幸福和欢乐,生命就成了一场荒诞的苦役,死就一直具有诱惑力。
15、所有情绪的崩溃与破裂,所有执着的放下与割舍,从某种程度上看,都是一种“不可得”,生命的存在要求我们要“得”,得到食物,得到衣饰,得到方便,得到爱16、要是你发现你确实不适合干某一行,你还得敢于回头,及时回头。
史铁生的故事
史铁生的故事
史铁生,原名史振华,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散文之父”。
史铁生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人生传奇。
他的成长经历饱
含着传奇色彩,少年时代的他饱受家庭困苦和社会动荡的煎熬,却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生活的艰辛中历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自己的文学梦想坚定不移地奋斗着。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著称。
他的散文
作品《我与地坛》、《人间草木》等,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和事,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诗歌作品《北方的孩子》、《南方的孩子》等,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
史铁生的人生信念是“坚持、奋斗、创新”,这也是他一生的写作追求。
在他
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看到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信念的执着。
他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璀璨之星。
史铁生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奋斗和坚持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文学创
作的真谛,用自己的作品感染着世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愿我们都能从史铁生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史铁生
命运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命运对一 个读者爱戴的作家又是公平的。因此 才有了《我与地坛》、《我那遥远的 清平湾》、《病隙碎笔》等等。史铁 生是一个人,又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 学现象。
史铁生走了。离开那个承载他一生宿 愿的静园,他留下的精神产品还在, 他的清平湾还在,他的地坛还在。据 说有人要募捐在地坛公园给他建一座 碑,但是地坛的管理者还没有研究作 最后的定论。地坛还在地上,铁生却 已到天上去了。史铁生的气质是厚重 的,他的作品在读者心中也拥有足够 的分量。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 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史铁生活的有滋有味,尽管他饱受磨 难,心理的,肉体的。有人说他的作 品具有宿命的观念,蕴涵了他一生的 思考,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为什么活着?他的文字简洁而又 质朴,平淡却又深刻,这也许就是他 独到的风格和特色。 。
人的命运是不可预知的。特别是在一 个容易躁动和上火的时代。你无法知 道中学毕业后,会舟车劳顿,来到一 个叫“清平湾”的黄土高坡的山凹凹 里插队。也不知道刚刚有了返城的曙 光你就病了,而且是一点点的失去了 站立的知觉,但是你并没有倒下,你 在和命运抗争。直到死亡一寸一寸的 吞噬了你的身心。
?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残疾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残疾的,肢 体残疾仅仅是一部分, 体残疾仅仅是一部分,许多人的心灵是残疾的
无 法 体 验 —— —— 毕 淑 敏 的
经 历 是 想 象 所 永 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 人 —— —— 何 立 伟
贾小卜 艺设103 2010093305
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动人的散文。 我被那富有哲理的文字吸引了,我跟 在他的轮椅后边,在秋天静园的甬道 和古柏中穿行,阳光覆盖着我们的身 体,鸟鸣牵引着孤独的灵魂……他对 命运的思索和抗争是看不见的,还有 他早逝的严历的父亲和美丽的母爱是 看不见的。用他的话说: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 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 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史铁生十句经典名言
史铁生十句经典名言
1.人这一生,最难看清的是自己。
最难读懂的是命运。
2.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
3.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
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4.人不能因为命运不公平而灰心。
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有人天生下来就是要受苦受累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沮丧、气馁、绝望,更不能因此就自暴自弃、随波逐流、逆来顺受、任人
摆布。
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坚强地活着,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
己的命运
5.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
理得。
6.当我们“看到”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时,不要忘记,这
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比你更不幸。
7.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
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8.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圈在自己设定的圈子里出不来。
— 1 —
9.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10.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
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欺负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 2 —。
史铁生十大经典名言
史铁生十大经典名言1.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就像春天花会开,秋天叶会落一样自然,我们何必对死亡那么恐惧呢?比如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去,是不是应该更坦然一些呢?2. “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起的思绪和梦想而成就了我。
”这不就像一幅拼图嘛,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那一块拼图,最终拼成了独特的我们呀!想想你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经历,是不是这样呢?3.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要有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就像运动员努力训练去追求冠军,不就是在拉紧自己的“琴弦”吗?4.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哎呀,这就如同太阳每天会升起一样确定呀!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拥抱和欢迎呀,不是吗?5.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这就好像在黑暗中给你点了一盏灯啊!当你觉得生活艰难到不行的时候,想想这句话,再努力一把试试呢?比如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顽强的人们。
6.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嘛,就像小鸟欢快地歌唱一样。
你看那些总是面带笑容的人,是不是感觉生活都美好了许多呢?7.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这和我们的屋子不是一样嘛,如果长时间不打扫就会乱七八糟。
我们的内心也需要时常清理呀,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忽略过给心灵“打扫”呢?8.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这就好像和更糟糕的情况相比,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就是幸运呀!想想那些遭遇更大不幸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当下呢?9. “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这多像我们的记忆宝盒呀,有些东西就好好地放在里面。
比如你曾经的一段美好回忆,是不是有时候就只适合自己悄悄回味呢?10.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史铁生的故事
史铁生的故事
篇一:史铁生和他的童年
史铁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围城》、《红楼梦谈》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但是,他的童年并不如意。
他的父母在他4岁的时候离婚了,他和哥哥被父亲抚养,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很早就独立起来。
虽然这段经历让史铁生的童年充满了辛酸,但同时也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和过人的才华。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史铁生的童年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他个人成长及作品创作的影响。
用词分析:用了较多的情感词汇,如“不如意”、“艰苦”、“辛酸”等,表现了史铁生的童年不幸。
又如“坚强”、“过人的才华”等,反映了他个人的优点。
篇二:史铁生的成就
史铁生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在于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平和的心态。
他认为自己创作的小说能够带给读者欢乐与启示,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声名和利益。
这样的人生态度让史铁生在众人眼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一个崇高的文化人。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史铁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崇高的人生态度。
用词分析:用了较多的正面词汇,如“伟大”、“纯真”、“平和”等,表现了史铁生的优点。
又如“欢乐”、“启示”、“崇高”等,强调了史铁生创作的意义及他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
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旋》等《务虚笔记》《舞台效果》等多篇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
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
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
协会。
代表作有小说等。
还有
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
话》、《好运设计》、《病隙碎笔》
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
《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
他的小说创作的许多作品表现出对于残障人命运的关注。
他的散文更是集中地展示了有关残障人运命的思索。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作家史铁生说:“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呆了二十多年、每隔几年都要去医院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道:是敬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是“敬重”而不是“恐惧”和“厌恶”呢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史铁生解释说:“这绝不是说我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
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
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
智慧,选择什么不是明摆着吗”
写作四谈--史铁生
写作四谈
1•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便用笔去找。
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我的写作因此与文学关系疏浅,或者竟是无关也可能。
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唠叨;走得孤单寂寞,四下里张望;走得怵目惊心,便向着不知所终的方向祈祷。
我仅仅算是一个写作者吧,与任何“学”都不沾边儿。
学,是挺讲究的东西,尤其需要公认。
数学、哲学、美学,还有文学,都不是打打闹闹的事。
写作不然,没那么多规矩,痴人说梦也可,捕风捉影也行,满腹狐疑终无所归都能算数。
当然,文责自负。
2•我想,何妨就把“文学”与“写作”分开,文学留给作家,写作单让给一些不守规矩的寻觅者。
文学或有其更为高深广大的使命,值得仰望,写作则可平易些个,无辜而落生斯世者,尤其生来长去还是不大通透的一类,都可以不
管不顾地走一走这条路。
没别的意思,只是说写作可以跟文学不一样,不必拿种种成习去勉强它。
3•写作者,未必能够塑造真实的他人,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
————前人也这么说过。
你靠什么来塑造他人?你只可能像我一样,以史铁生之心度他人之腹,以自己心中的阴暗去追查张三的阴暗,以自己心中的光明去拓展张三的光明,你只能以自己的血肉和心智去塑造。
那么,与其说这是塑造,倒不如说是受造,与其说是写作者塑造了张三,莫如说是写作者经由张三而有了新在。
4•因此我向往着这样的写作———史铁生曾称之为“写作之夜”。
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我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
很可能是第五只眼睛,第三他不是外来者,第四他也没有特异功能,他是对生命意义不肯放松的累人的眼睛。
如果还有什么别的眼睛,尽可都排在他面前,总之这是最后的眼睛,是对白昼表示怀疑而对黑夜素有期盼的眼睛。
这样的写作或这样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缕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种种可能的去向,看重那徘徊所携带的消息。
因为,在这样的消息里,才能看清一个人,一个犹豫、困惑的人,一个受造者;比如说我才有可能看看史铁生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对他的未来保持住兴趣和信心。
幸亏写作可以这样,否则他轮椅下的路早也就走完了。
有很多人问过我:史铁生从20岁上就困在屋子里,他哪儿来的那么多可写的?借此机会我也算作出回答: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是辽阔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