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介绍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珍藏版。

本标准旨在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伦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课程内容根据本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和网络技术-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 编程和软件开发- 多媒体和图形图像处理- 信息安全和伦理课程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笔试-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教学资源和支持为了帮助教师有效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 教材和研究资料- 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工具-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研究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和项目实践- 创造丰富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合作与分享-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结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是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和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选修科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选修科目)

普通⾼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选修科⽬)⾼中信息技术必修、选修⾼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在必修部分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信息技术科⽬的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络技术应⽤》、《数据管理技术》及《⼈⼯智能初步》等五个模块。

----------------------------普通⾼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第⼀部分前⾔信息技术是⼈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鞭策⼒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物技术等新技术,正迅猛⽽⼜深刻地影响着⼈类的临蓐和⽣活⽅法,影响着⼈们的社会关系和⼈们对天下的认识,⼀⽅⾯,技术在科学常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历程中的转化做⽤、在同国经济增少和⼈们⽣活提⾼中的鞭策做⽤、在增长⼈们的沟通与理解、减速不同平易近族⽂化融会中的促进做⽤更加显著;另⼀⽅⾯技术发展中所产⽣的负⾯问题也⽇益凸现,实践证明:⼀个⾼速发展、⾼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因此,在普通⾼中设⽴技术进修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切推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计谋决议计划、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接连发展的需要。

(配景)普通⾼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学⽣的技术素养、促进学⽣全⾯⽽⼜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标,着⼒发展学⽣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

技术课程不仅重视学⽣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活松密联系的基础常识与基本操做妙技的进修,⽽且重视学⽣对技术的思想和办法的领悟与应⽤,重视学⽣对技术的⼈⽂因素的感情与理解,重视学⽣技术进修中的商量、试验与创造,重视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的发展,为学⽣应对未来挑战、实现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科学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社会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和应用的基本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合理、规范、安全地利用信息技术;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像处理与制作-网络资源获取与整理-网络搜索与筛选-网络信息发布与分享-多媒体资料的编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3.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能力-分组协作实践-项目开发实践-程序设计和编码-网页制作和排版-多媒体技术创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网络安全实践-信息技术创新实践4.信息技术伦理与安全-信息技术伦理概念与原则-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网络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规范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跨学科整合教学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在线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页制作工具-编程开发工具第四部分:评价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实验评价、项目评价等,形成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水平考核。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送审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2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4)(一)课程性质 (4)(二)基本理念 (4)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6)(一)学科核心素养 (6)(二)课程目标 (7)三、课程结构 (8)(一)设计依据 (8)(二)结构 (8)(三)学分与选课 (9)四、课程内容 (10)(一)必修课程 (10)模块1 数据与计算 (10)模块2 信息系统与社会 (13)(二)选修I课程 (16)模块1 数据与数据结构 (16)模块2 网络基础 (18)模块3 数据管理与分析 (21)模块4 移动应用设计 (25)模块5 三维设计与创意 (28)模块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31)(三)选修Ⅱ课程 (34)模块1 算法初步 (34)模块2 智能系统初步 (37)五、学业质量标准 (39)(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39)(二)水平说明 (43)六、实施建议 (43)(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44)(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命题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水平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内涵与表现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1、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2、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开课⽬的:是使学⽣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般规律和⽅法,进⾏信息教学技能的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提⾼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所学到的⼀切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本学科⾃⾝发展的需要。

第⼀章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的和任务1、素质包含的四个⽅⾯:1.思想道德素质:是⼈在⼀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2.科学⽂化素质:⼀般是指了解必须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法、树⽴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定的应⽤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

3.⾝体、⼼理素质:包含:⾝体素质:形态发育⽔平、⽣理机能⽔平⼼理素质:感知能⼒、情商、意志、毅⼒以及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4. 劳动技能素质: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2、⾼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的?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建设有特⾊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解决问题、倡导运⽤信息技术进⾏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化。

3、⾼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材编选原则:(⼀)编写建议:1)要强调实⽤性;2)要体现科学性、通⽤性和前瞻性;3)要联系实际,培养学⽣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4)要突出特⾊,强调创新;5)渗透⼈⽂精神,贯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一、导言本文档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最新版本,旨在规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标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详细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背景与目标1-课程背景详细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背景,包括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推动等因素。

2-课程目标详细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等。

三、核心内容与课程标准1-核心内容详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课程标准细化每个核心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学习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详细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

2-评价方式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

五、教材与资源1-教材选择推荐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包括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介绍和推荐。

2-资源准备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学习材料。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1-课程计划提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范例,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课程管理提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要点,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参考教材目录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指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评价方法。

根据最新的教育发展需求和技术趋势,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使用。

2. 培养学生信息搜索、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获取和评估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

4. 培养学生信息创造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和设计。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信息技术项目和任务。

6. 培养学生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遵守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程序设计与开发:包括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3. 数据库应用与管理:包括数据库原理、SQL语言、数据安全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4. 网络技术与应用: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包括图像处理、音视频技术、多媒体设计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6. 信息系统与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原理、信息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巩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

2. 实践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影响。

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让我们从概念和目标出发,简单了解一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基本维护知识、基本应用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

这些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在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具体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网络基本知识、信息处理基础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标准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定,这些内容的详细设计和规定,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总结回顾: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影响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该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将为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也将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引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可以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按照不同的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2. 能力与素养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课程标准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指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标准。

3. 实践与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三、如何有效应用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应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教师应该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了解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学习和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项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信息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的意识,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信息筛选、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

2.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具备信息加工、表达和传播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

3.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实践和研究,具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的基本能力和相关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信息技术应用:包括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和设计、图像处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技能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信息技术项目实践、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1.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引言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而制定的教育标准。

本标准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为进一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能够辨认信息的真伪,合理运用信息进行学习和生活。

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工具,能够独立进行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表达,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该模块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网络的原理和常用协议,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2. 网络与网络应用该模块主要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网络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的相关术语和网络的组成结构,以及网页设计和网页制作技术。

3.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该模块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语言,以及如何进行信息的管理和检索。

4.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该模块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

学生需要了解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和制作流程,以及多媒体在教育、广告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5. 程序设计与开发该模块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编程语言,以及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能够用程序解决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安排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安排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信息获取(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二)信息加工(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管理(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课时安排。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前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普通高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以适应当下的教育需求和技术发展。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利用和传递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等内容。

2.编程与应用开发。

包括基本的编程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开发和网页设计等内容。

3.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

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分析技术和信息安全意识等内容。

4.多媒体技术应用。

包括图像处理、视频制作和音频处理等内容。

5.信息技术与社会。

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和信息伦理等内容。

四、教学要求1.突出实践性。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注重跨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强调综合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评价,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4.关注现实需求。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关注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接受义务教育的普通高中学生。

2. 课程性质与任务2.1 课程性质信息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习平台。

2.2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应用。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项目学习、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认识信息技术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行为。

4. 课程内容4.1 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网络技术与应用- 数据管理与处理- 程序设计基础4.2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与生活- 信息技术与科学- 信息技术与艺术- 信息技术与社会4.3 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获取与处理-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信息伦理与法律- 信息技术与社会责任4.4 信息技术创新- 创新思维与方法- 创意设计与实现- 创新项目管理与评价- 创新能力拓展与提升5. 课程实施建议5.1 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采用项目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联系生活、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是指为普通高中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文件。

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介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

一、课程设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信息科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与社会等六个方面。

1. 基本知识与技能该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2. 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在这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与信息相关的原理、方法和理论,包括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工程、信息与系统科学、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的数字表达与处理等。

3.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等内容。

4. 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方向。

在这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应用、全球信息网络、网络安全等内容。

5. 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处理与管理是指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技术与方法。

学生将学习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内容。

6. 信息与社会信息与社会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延伸部分,将介绍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学生还会学习信息伦理与法律等知识。

二、教学要求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教学要求分为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1. 知识要求学生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网络基本原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等。

2. 能力要求学生需培养信息技术运用与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使用计算机基本工具进行信息处理、能够使用网络资源查找、选择、评估和整合信息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信息获取和筛选的方法,能够准确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其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

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本知识、多媒体技术等内容;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能力;在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方面,学生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网络文明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此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系统设计等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2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1.3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1.4 网页设计与开发1.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信息技术应用2.1办公自动化应用2.2 数据分析和处理2.3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2.4 Web应用开发2.5 移动应用开发3.信息安全与道德3.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3.2 个人隐私保护与风险防控3.3 网络伦理与道德规范3.4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防范4.信息技术与创新4.1 信息技术与工程实践4.2 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4.3 信息科学与技术前沿5.课程实践5.1 计算机实验5.2 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三、教学模式1. 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促进自主学习和远程教育。

3.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1. 综合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

2. 强调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实践任务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Peer评价,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五、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权威性和适用性的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配套教材的使用。

六、课程的网络支持与开发1. 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辅助材料。

2.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支持。

3.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教师的培训与发展1.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

2.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创新。

3. 建立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八、课程的实施与改进1.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总结评估课程实施情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通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方法和技能,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等。

2.信息处理技术:文本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

3.信息管理技术: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信息检索等。

4.信息网络技术:网络通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

5.信息应用技术: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制作、网站设计、程序设计等。

三、课程要求
1.注重实践,强调能力培养。

课程重点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

2.注重综合素质,加强信息素养培养。

课程不仅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注重实际应用,强调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课程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场景和需求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培养,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技术文化素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信息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2.信息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安全应用-网络应用3.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4.信息技术与创新-信息技术下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案例分析5.信息技术实践-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进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实践-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三、课程要求1.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应用。

2.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要求具备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了解,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健康、安全、积极地参与。

4.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活动。

5.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实践技能,能够灵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学习交流。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

拓展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创新等内容。

2.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2)二、课程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6)四、内容标准 (7)信息技术基础 (7)算法与程序设计 (10)多媒体技术应用 (13)网络技术应用 (15)数据管理技术 (18)人工智能初步 (20)五、实施建议 (23)教学建议 (23)评价建议 (25)教科书编写建议 (30)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2)六、案例 (33)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该模块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

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前沿进展的适度反映,同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专题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所有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

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时间,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三、四学期或以后。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应在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或以后开设。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所应涉及的其他内容,如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考虑到课程管理的原因,放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置;而通信技术等,考虑到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自行开发相应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 学分。

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使维持学生的持续经历,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两个短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

同样,若学生仅修4个学分,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图:2、标准体例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相结合并附以例子的形式。

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

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是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是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整个阶段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化。

考虑到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往往比较概括,为方便理解使用例子给予提示。

但例子的作用仅仅是提示,不说明内容标准以此为局限。

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长期发生效用。

3、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使用为帮助理解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掌握水平,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行为动词的使用大致分类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 2 学分 选修 2+(x )学分xxx xxssXxxXχχχχχ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标准中将信息素养概要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四、内容标准信息技术基础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线索,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一)信息获取1、内容标准(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1 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活动建议(1)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

但是,并不是所有做天气预报的网站都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

试就这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网站上天气预报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1、内容标准(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

例1 可使用的软件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

(2)合乎规范地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应用,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认识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的异同。

例1 使用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设计下列程序:一个简单的“小时钟”;比较两个学生身高和体重;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探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的前景。

例1 模式识别类: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

例2 自然语言对话与机器翻译等。

2、活动建议:(1)开展个人主页设计与制作竞赛。

要求同学从描述制作个人主页的基本目的开始,上网浏览相关网页,观察网页的基本构成和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归纳网页设计的一般规律,完成设计。

利用从各种渠道(合理合法地)收集的与设计需要相符合的素材,使用自己熟悉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