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概念教学.doc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是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一、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
对于物理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大纲中这些关于物理概念的精辟论述,应作为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南。
具体的说应认真钻研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弄清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事实(包括实验事实),既弄清物理概念的依据。
第二,要明确这些物理事实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既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第三,研究中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
第四,对概念的意义要逐字逐句的推敲,从而全面准确的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特别要明确概念的适用条件。
对其中物理量的定义式、单位等也要有所掌握。
第五,弄清关系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材中的地位,它是否为重点、难点或关键。
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
这样,物理概念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概念就是概念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它既是联系物理基础知识的纽带,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例如力、加速度、速度、能、场等,这类概念的要求比较高,要多花力气多给课时,多安排实验,多做练习。
使学生能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二、生动直观地引入概念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引入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对正确理解和掌握要领有着直接影响。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形成的。
引入概念时也应依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
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应首先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
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超前预计及其有效对策论文
试论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超前预计及其有效对策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其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概念的教学,可以说是每个物理教师备课、施教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物理概念是将大量的物理事实和复杂现象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
一方面,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有力工具。
借助于这种简约、概括性的思维形式,人们找到了支配复杂的物理世界的简单规律,建立了假说、模型和测量方法体系,从而筑起了规模宏大的物理学理论大厦。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学基本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是物理学大厦的砖石。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教学的基础。
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字词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可见,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概念教学,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容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智能水平和思维特征,超前预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预先设想有效对策,以便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超前预计及其有效对策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
二、估计学生思维障碍,疏导接通学生思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对物理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却不一定深刻,特别是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阅读课本后,常常是茫然不知其涵义。
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思维障碍,想方设法消除障碍,接通学生的思路。
论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物 理 概 念 是 物 理 知识 体 系 的最 小 单 位 , 是
教
对 电流 的阻碍作用 , 与导 体两 端 的 电压及通 过 导 体 的电流 没有关 系 。 体 两端 的电压 与通过 导 体 导
的 电流仅是 测量 电阻 的“ 工具 ” 被测 的物理 量 与 。 测量工具本 身 没有关 系。 如密 度 、 又 电场强 度 、 电
构成 整个 知 识体 系的重 要 元 素 , 确 理 解 、 确 正 准 h
P
学 把握 物理 概念 是学好 物理 的必备 基础
。 高 中物 在
探
理教 学 中 , 教师 要使学 生充分 了解 要建立 怎样 的
簧模 型 的 “ 缩 、 伸 ”二 种 状 态 及 “ 端 受 约 压 拉 一 束 ”和“ 两端 受 约束 ”的两种情 景 。 同时 也要 注 意
比较模 型 问 的细微 差别 。 如绳 、 、 杆 弹簧都 能 够提
电势具有 相 似性 , 以用高 度 类 比电势 , 定 义 可 用
L 1
高 度 的方法 h一 .类 比定 义 电势 = K ; “ I U p = g 用 等 :p
原理来 定 义另一 个不 熟悉 的物理 量 的方 法 。 运用 类 比法 的前 提是两 个物 理 量间必须 具有相 似 性 。 如磁场 与 电 场 , 们 都 具 有 力 的 性 质 和 能 的 性 它 质, 都对 其 中的运 动 电荷 和 电荷 有力 的作 用 , 因 此磁场 和 电场具有 相 似性 , 以用 磁感应 强度 类 可 比电场 强度 。 “ 感线 ’类 比“ 场线 ” 物 体 和 用 磁 ’ 电 ; 电荷都 具有 势 能 、 力 势能 类 比电势 能 , 量类 重 重 比电量 , 度 和 电势 都 具有 相 对性 , 高 因此 高 度 和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下面就物理概念的引入、理解、深化和巩固几个过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1、阐明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讲授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应当明确指出不引进新概念,就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初中物理“压强”概念的引入,可先从“压力”演示实验出发,通过揭示大小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的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的矛盾,来说明“压力”已不能反映这个“不同效果”需引入新的概念即“压强”。
2、纠正原有的错误概念,引入新概念纠正学生从经验出发产生的一些错误概念,同时引入新的概念,能使学生对新概念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师提问:某人从a地出发沿直线ab走到b地和从a点出发沿着某一曲线走到b地,所走的路程是否相同?此时个别学生可能回答“相同”;但大多数学生肯定回答“不同”。
教师可先肯定“不同”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从生活经验出发,a地到b地的不同路线的路程就是不一样。
然后说明“相同”的答案对另一个新引入概念却是成立的,即物理学上的“位移”,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想,“位移”是什么?为什么“相同”的答案对它是成立的,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3、利用旧概念的深化,引入新概念在旧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已有的物理现象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过的概念,加以引导深化,从而引入新概念。
例如,利用“速度”引出“加速度”来。
学生对公路上速度不同的车辆,都能做出某车速度快,某车速度慢的判断,但对汽车、火车起动或刹车时“速度”的变化只能是“起动很快或慢慢减小”来描述,显然,学生对速度的变化已有所认识,但还不能确切反映速度变化的情况。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要描述这一类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就必须认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
于是,自然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
4、运用旧知识进行类比,引入新概念如“浮力”概念的引入。
物理概念教学
探究物理概念教学摘要: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关键词:物理概念新课程效果一、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1、传统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物理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
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以书本为载体的间接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2、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影响,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
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
二、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1、物理概念教学应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是认知主休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休,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
一是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使认识产生飞跃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
物 理 概 念 是 整 个 物 理 学 知 识 的核 心 ,它 是 学 习
样学生在理解 时不至于产生歧 义 ,并能建立起多方
联系。
“ 人在利 用概念进行思维 时都需要具体 形象 的 帮助和支持 ” , 所以, 只给学生 一个准确 的文 字表述 还不够 , 还应给学生一些典 型的事例 , 帮助学生将抽 象的概念 和具体 的事例联系起来 , 建立范例模 型 , 这 也是呈现概念及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
2 . 清 楚 阐 述 建 立概 念 和 形 成规 律 的 思路
巩固 。 ຫໍສະໝຸດ 在学 生有一定 的需要和积极 的准备 状态下 , 教 师要利用各种适宜 的方法 ,如实验探索 、理论推导 等, 向学生 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 建立新 旧知 识 的链接 。 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 , 对斜面 小车实验现象进行充分 的分析 :在小车运动 的方 向 上受 到的阻力越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 再用外推 法分 析和介绍历 史上科学家对 此问题 的研 究结果 , 逐步得 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 认识就有 了一个清 晰的过程 。 在知识学 习中 , 这样的方法能让 学生知其 “ 所 以 然” , 为他们正确 理解 、 灵 活运用概 念和规律奠 定基 础, 而且印象深刻 , 记忆牢 固, 学习效 果较好 。“ 物理 教 学 中常 听到 教 师 埋 怨 ‘ 学 生 学 得不 活 , 只 会 死 记 硬 背, 遇到实 际问题一筹莫 展 , 物理知识支离破 碎 ’ 等 等 ,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 历经概念获得 的全过程 。” 另外 , 概念和规律的建立 般都含有一定 的物理思维方法 ,在 阐述它们的建 立过程时学生也学会 了一定 的思维方法 ,如牛顿第 运动定律 中的外推法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的控制 变量法等等 ,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有 帮助 。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探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掌握物理规律使他们的能力和智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没有这个物理概念行不行。
如何建立一个概念,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1.创造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新颖的、有趣的现象,能产生好奇心。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有意识的注意,能提出问题、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顺利进行。
①通过实验。
对于学生而言,因缺乏建立物理概念所需的足够的感性经验,要学好某一个物理概念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应该通过一些典型实验,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知识,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从而形成概念。
如,讲“浮力”概念,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物,再用手向上托住重物,使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小;把重物放人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也变小了,由此对比引人“浮力”的概念。
②利用已有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样也可以创设一定的学习物理概念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引人“压强”概念之前,先列举一些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到汁液的?大漠中为什么只有骆驼才堪称‘沙漠之舟’?在雪地里行走为什么要穿上雪橇呢?”等,并通过分析这一类现象来引人“压强”概念。
③按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展开。
新概念与旧概念、旧规律之间往往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抓住这种相关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逐步展开,自然地引出新的概念,也是创设有效学习物理概念情境的好方式。
例如,以一定的实例为依据,由速度到速度的变化,再由速度变化的快慢到加速度,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引人这个概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是学生原有知识的继续。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主导地位及其教学论文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其教学探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而基础知识的构成,又以概念为主。
所以,认定概念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握概念教学的原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 概念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1、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物理概念是人们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分析,将其共同特点即本质抽出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分析现象,抓住本质,形成理形认识的过程。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清晰地、准确地、深刻地把握基础知识。
因此,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而概念的教学则是基础知识教学的主要途径。
例如:比热这一概念就是在相同条件下,对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加热,通过对它们吸收的热量和上升温度的观察、分析而概括出来的。
在这一实验中,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是物理现象;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是本质。
从而认识到物质的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进而形成了比热这一概念。
2、概念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物理现象的解释,实际、应用的求解,都是先从物理概念入手的。
例: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为什么较沿海地区大?把电阻从电路中拆下来,它的阻值为零吗?前者用比热的概念解释,而后者则直接用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说明。
例:如图(1)所示,用20n的力,把质量是0.5千克的物块a 压在墙上匀速下滑,则a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合力是()n。
图(一)此题虽小却用了三个物理概念:重力公式、二力平衡和合力,且计算与讨论交叉进行。
先根据重力公式计算物块a的重力,即g=mg=0.5×9.8n=4.9n。
再根据题中“匀速下滑”这一条件和二力平衡的概念,得出物块a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等于重力,再根据合力的计算方法确定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零。
3、念是排除思维障碍、提高解题质量的保证。
所谓思维障碍就是不上思路,思路中断或受其某种现象的干扰引向错误思维,其结果是:百思不得其解,或绕大圈,走弯路。
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教学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一)物理概念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
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
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
例如:如果学生对力、质量和加速度这几个概念搞不清楚,那就无法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到正确应用了;如果没有对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也就不能学好电学的一系列知识。
(二)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物理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概念建立以后,要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要用一系列科学方法。
在概念的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些概念还要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表达,反映出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物理的过程要发展能力,而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掌握方法,所以学习概念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的一项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一)物理概念1.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概念是表示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
3. 理解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第一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引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总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第二节: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1. 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教授学生掌握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3. 练习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和计算,让学生熟悉单位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物理学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1. 分析物理学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如运动规律、力学原理、电磁现象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和科学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理解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第六章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根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本章需要阐述的内容。
近几年来国外理科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在理科课堂里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下面的图片是在美国近期出版的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材中突出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科学探究的教学对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和即将加入物理教师行列的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在此列举几个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案例。
1.速度——比较物理运动的快慢说明:定性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同时启动两小车向同一方向前进,看哪一辆小车跑在前面;在桌上划两条线,同时启动小车,看哪一辆小车经过两道线所用的时间短。
定量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应当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对应该路程的时间,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即用每秒钟经过的路程来比较。
这个值越大,表明运动得越快。
也可以用通过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如用通过 1 米需要多少时间来比较。
这个值越小,表明运动得越快。
案例评析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概念的案例。
它有如下特点:⑴运用玩具小车来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趣味性比较强。
⑵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定性比较到定量比较;从相同时间或相同路程,到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逐步地构建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并学习形成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⑶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实验卡的形式,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案例中情景的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以用纸片下落替代小车运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为保持纸片水平释放后平稳地下落,可将正方形纸片的四边折转90°角。
让两张不同的纸从同一高度下落,再让它们从不同高度下落,想想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谈谈物理概念教学
谈谈物理概念教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如何把握好大纲的要求,搞好物理课教学,使学生把课本要求的基本知识真正学到?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几乎都与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深有关。
平时注重概念的规律的教学,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学习中的差错,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水平。
一般说来,物理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度。
任何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反应敏捷,思路开阔,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逼真的情景又能引起学生集中注意,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的记忆。
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可用实验演示,图表,幻灯机,或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等。
例如可先唱一首电影插曲:“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接着设问:如何理解“青山”之”走”,青山会“走”吗?是歌词出错了吗?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由“淹不死人的海”这一故事引出“密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然。
2 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的共性,通过抽象、概括形成物理概念。
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分析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要尽可能地选择典型的、最能突出本质特征的现象和实验,并从这些现象和实验出发,经过分析、抽象概括,从而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我们观察到了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行,车辆在前进,机械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我们撇开它的具体形象,从它们的共性去考察时,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抽出来,又反映着着一系列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就是“械运动”3 充分阐明概念的物理意义。
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物理概念教学摘要:物理概念是对本质属性的认识,通常很难让人发现,只有通过对表面现象由表及里的学习才能去伪存真,掌握真正的内涵。
本文从认知能力和心理机制、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多方面提出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对以后的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概念教学认识一个物理概念要有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提高的过程。
”教法有则,教无定法”教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拘一格地把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等灵活地运用于概念教学过程之中,从最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入手,用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进行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之本质、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机制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物理的关键和基础。
它是表述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思维形式,在进行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由感性思维的阶段过渡到理性思维的阶段,但是在物理学科等初步涉及的领域,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学生还是会对物理学科停留在最为初级的感性认识。
尽管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物理现象,但是,学生还没有物理的理性认识和学科认识。
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提出,人的认识,必须由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达到质的飞跃后,在认识上,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感性阶段。
所以,教师必须遵循”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以形象的教学工具作为支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感性认知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挂图、模型、实物、图像、图表、实验、视频、动画、课件等显而易见的教学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在讲解”功率”概念时,我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包括三个主要场景:沙滩上,父子二人堆沙;单元楼里,胖子和瘦子二人同时爬楼梯回家;工地上,工人们用起重机吊起重物,而旁边有很多工人抬起一块重物。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的知 识 能 力有 时估 计 过 高 , 自 己 常 常 觉得 有 些 物 理 概 念 很 简
单, 学 生 自 己一 看 就 懂 , 没 有必要 花费时 间去探讨 、 挖 掘 物 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造 成 学 生 在 最 初 就 没 有 真 正 理 解 有 些 概 念, 致 使 学 生 不 易 建 立 各 个 物 理 概 念 之 间 的联 系. 为 了更 有 效
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 中常用 的方法 , 在 物 理 学 中 不 少 的
概念 是 用 类 比推 理 方 法 得 出 的 , 让 学 生 借 类 比事 物 为 “ 桥” , 从 形 象 思 维 顺 利 过 渡 到抽 象思 维 , 有 助 于 接 受 理解 新概 念.
( 3 ) 逻 辑 推 理 法
的搞好概念教学 , 需 关 注 以下 几 个 环 节 . 三、 引 入 物 理 概 念 的 常 用 方 法
( 1 ) 实 验 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 科 , 大 多 数 物 理 概 念 是 通 过 实 验 演
示, 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 的, 学 生 通 过 直 观 观察 形 成 深 刻 印象 , 强 化 了对 概 念 的 理 解 和 记 忆 . 例 如 在 引 入
理事 实本质 在人 脑 中的反 映. 任 何 一 个 物 理 概 念 的 学 习 又
会与 其他 概 念 相 联 系 , 概 念 之 间 的 这 种 关 联 着 的 逻 辑 关 系, 是 构成 物理 规 律 和公 式 的 理 论 基 础. 在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时, 常 常 表 现 选 择 题 选 不 全 , 计 算 题审 题 时 . 南 于 对 某 些 概念 理解 不到 位 , 导致 挖 掘 不 出 有 效 信 息 、 不 能 快 速 建 立 未知 量与 已知 量之 间的联 系 , 解 题 效率 低下 , 因此, 在 中 学 物理 教学 中 , 概念 教学 是一 个重 点 , 也是 一个 难 点 , 搞 好 物 理概 念 的教学 , 使 学 生 的认 识 能 力 在 形 成 概 念 的 过 程 中 得 到充 分发 展 , 是 物理 教学 的重要 任务. 二、 影 响 高 中物 理 概 念 学 习的 主 要 因 素
物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高中
物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高中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力的分解和合成。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力的概念(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力的计算公式,并提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四、整理总结(10分钟)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教师进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惑。
五、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力的计算题目。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和计算。
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
1. 定义: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上的一种作用。
2. 分类: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计算公式
1. F = m * a
2. F = G * (m1 * m2) / r^2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应用力的公式进行计算,加深对力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论文
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基石,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
如果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就难以准确把握物理定律,更谈不上学好物理。
结合我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一些做法:(一)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历史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有时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对于物理概念,只有了解了它们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
例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
如果只讲述定义,即使详细罗列两者的区别,学生仍旧不能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会混淆不清。
17世纪笛卡儿和莱布尼兹等人作为量度运动量的物理量提出这两个概念,直到19世纪中期,才由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特别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从运动转化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
恩格斯指出,如果运动的变化只局限于机械运动范围,不发生运动形式的转化,那么作为机械运动的量度,动量是适用的,当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动量可以传递,系统动量的变化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机械运动消失,而以等量的其它形式的能量(势能、热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出现,动量在这里就不能正确地反映运动的量的变化,机械运动的量度必须用动能来表示,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准确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本质。
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即“量度方式”和“量度单位”)。
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现象或事物。
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江 波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江波发表时间:2014-03-28T10:15:09.4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江波[导读]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江波江西省莲塘一中物理组330200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
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
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
2.学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
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谈物理课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了学生主动探 究新 知 的精神 。‘
三 、 学 点 拨 。 握 策 略 教 掌
这里 的 “ 拨” 点 有别 于对 方法 、 结论 的 直接 传授灌输 ,而是先 用一定 的时 间鼓励 学生 积极 向老师置疑 提 问, 萌发学 生 问题意识 , 了解 学生 思 维障碍的关键所在 。然 后对症下药 , 有的放矢
间的联系 , 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从 ( ) 三 合理运 用概 念 。 分析概 念间的相互 联系。 用物理概念进 行分 运 析 , 决实 际问题 , 是深化认 识 的过程 , 解 既 也是 检验学 生对概 念认识 是 否正确 的主要 标志 。 物理 概念之所 以有用 , 不仅在 于它是对具体 的物理 现象 的概 括和抽象 , 而且 在于它 的与其他概念 的联 系。 如复习“ 电功 、 电 功率” 这一章 时 , 生 比较 电功 和 电热计 算公 式时 , 学 发现有 时公式 形式 是相同 的, 时就应引导学 生分析 : 这 电流做 功的实质 是什么 ?两个物理
作 , 利于调动 学生 多种感 官参与 教学过 程 , 有 学 生情趣 昂然 , 并且 在观 察 、 考 、 思 协作 能力 等方
面都得 到了培养 。 ( 者单位 陕西省神 木县 尔 作
林兔镇石板 太小学)
各种各 样的物质 , 以及 这些物质 的变化规律 。 中物理 中的概念主要有 初
两类 : 关于物质基 本属性 的概念 。如质量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 比热 、 电阻
实验中各种物理现 象, 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 的个别特征 。 而且要发现特征
在每一个步骤 中 , 教师 的作用都 有所不 同 , 如采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研究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研究一、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性理解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物理概念是指物理学中基本的、抽象的和普遍适用的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
只有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们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1)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描述物理概念;3)学生能够应用物理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1.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物理概念的学习应该从现象开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些物理现象,从而引出物理概念的产生。
2.概念定义与解释在引出物理概念之后,教师应该对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
概念定义应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扰。
解释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例子或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探究学习学生在理解概念定义之后,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物理概念的特性、变化规律等。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4.形象化表达物理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形象化表达手段,如图表、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5.多元化练习学生在理解了物理概念之后,必须通过多元化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习题,包括选择题、解答题等,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练习题要涵盖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定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漏洞,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总结:。
浅谈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
形式 地 提 出问 题 ,象 征性 地 说 明 目的 ,
否相 等 , 师 可 引 导学 生冉 适 当 选择 一 象 。 学 生 列 举 一 些新 的 同类 物 理 事 实 教 给
是不能使学生 很好地理解 即将 要建立 两组物体进行实验 , 而让 学生 得出相 或物理现象 , 从 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解
平 , 导 他们 讨 论 得 出 怎 样 用 这 架 天 平 生 讨论怎样定 量地表示 出这种 特性 的 能 更 深 入地 理 解 物 理 概 念 本 质 , 可 让 引 还 去 定 性 或 定 量 两 种 方 式 解 决 刚 才 的 这 不 同, 能否用这两种物质铜和铝单位体 学 生 在 应用 概 念 时 进 行 类 似 思 考 , 触类 个 问 题 , 出 可 以 通过 把 两 个 圆 柱 体 分 积 的 质 量 来 定 量地 表 示 出 这 两 种 物 质 旁 通 , 得 轻松学 习 , 避免 错误 ;5 把概念 ()
( 作者单位 : 川公 司第六中学) 金
否相等这样一个问题 , 并统计讨论 的猜 确 密 度 的 大 小 不 同就 表 示 了 相 同体 积 这样可 以让学生区分相似概念 , 找到这 想结果 , 大家都知道 。再提供一架天 的不 同物 质 的质 量 不 同这 种特 性 。 学 些概念的相 同点 和不 同点 , 让 让 可以让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理概念教学
理学论文是对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是对理学方面现象深入分析的结果。
撰写理学论文目的在于,在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地理地质、农林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分别对社会生活中的理学现象加以深入分析,继而得出理性的结论,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不断扩充理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扩大理学研究范围和领域,可以学以致用,去解决社会理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更重要的是,撰写理学论文可以使作者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水平,论文将体现出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同时,一篇优秀的理学论文还可以使作者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得以展示和传播,与理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互相借鉴,有助于扩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业界、学术界的影响力。
摘要:学生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是不完全、不深刻的,需要通过联系实际、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扎实,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概念。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联系实际;运用概念
一、提出的实际问题应当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必须遵循感性到理性、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认识规律。
当学生刚接受了某个物理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片面的,如果这时马上向学生提出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被复杂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把所学的概念与实际问题很好地联系起来,既不能运用概念认识实际问题的本质,又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就会使概念教学陷入混乱的状态,因此概念教学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应当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认知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搞好物理概念教学。
二、在运用概念中,注重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注重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如在得出了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些概念后,让学生通过荡秋千、蹦蹦床、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滚摆实验等实际例子,区分动能和势能,分析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转化。
对一些类似的有关概念要进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反复深化概念。
如: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
通过比较,就可以使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激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理解概念的过程。
严格来说,学生弄懂了某个物理概念不应该是由教师教懂的,而应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想懂的,思考促进了概念掌握,而联系实际用概念又将发展思维能力。
实际问题丰富多彩,各种物理概念交错其中,要弄清现象起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就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怎样才能在运用概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悟出道理,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学生留有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发展。
四、结语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掌握概念要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具体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将抽象、概括过程中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