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论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幻灯片
合集下载
12-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12-利水渗湿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1d2eb6ddccda38366baf11.png)
包煎
2021
21
车前子 目。
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
利尿通淋
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2021
22
木通 苦寒.有毒.心小肠膀胱.藤茎
2021
23
川木通 淡苦寒心肺小肠膀胱
一、清热利尿——淋证,水肿。善治热淋。 二、清心火——口舌生疮。如导赤散。 三、通经下乳——经闭,乳少。
煎服,3~6g。 孕妇忌用。 今之木通,就是古之通草(宋以前通草就是现在
劳淋:淋证反复发作,遇劳即发,小便淋漓不已。多见于 慢性肾衰。
2021
17
车前子
甘微寒 肝肾肺小肠 种子
2021
18
车前子 甘微寒 肾膀胱肝肺
一、利尿通淋——淋证,水肿。
热淋要药。如八正散。用后不仅缓解湿热尿痛症 状,还有明显利尿作用。
二、渗湿止泻——泄泻。
渗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之水泻。
苦寒.心小肠.地上部分
2021
27
瞿麦 苦寒心小肠
一、利尿通淋——淋证。
为治淋证常用药,尤宜于热淋。
二、破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2021
28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果实
2021
29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
一、利尿通淋——淋证。多用于热淋。 二、清热利湿,止痒——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为止痒常用药。
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2021
16
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有灼热感。
血淋:小便疼痛夹有血丝或血块。
石淋(砂淋):排尿时突然中断(因为疼痛),尿痛,尿 中带有砂石,兼腰腹疼痛难忍。
2021
21
车前子 目。
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
利尿通淋
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2021
22
木通 苦寒.有毒.心小肠膀胱.藤茎
2021
23
川木通 淡苦寒心肺小肠膀胱
一、清热利尿——淋证,水肿。善治热淋。 二、清心火——口舌生疮。如导赤散。 三、通经下乳——经闭,乳少。
煎服,3~6g。 孕妇忌用。 今之木通,就是古之通草(宋以前通草就是现在
劳淋:淋证反复发作,遇劳即发,小便淋漓不已。多见于 慢性肾衰。
2021
17
车前子
甘微寒 肝肾肺小肠 种子
2021
18
车前子 甘微寒 肾膀胱肝肺
一、利尿通淋——淋证,水肿。
热淋要药。如八正散。用后不仅缓解湿热尿痛症 状,还有明显利尿作用。
二、渗湿止泻——泄泻。
渗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之水泻。
苦寒.心小肠.地上部分
2021
27
瞿麦 苦寒心小肠
一、利尿通淋——淋证。
为治淋证常用药,尤宜于热淋。
二、破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2021
28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果实
2021
29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
一、利尿通淋——淋证。多用于热淋。 二、清热利湿,止痒——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为止痒常用药。
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2021
16
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有灼热感。
血淋:小便疼痛夹有血丝或血块。
石淋(砂淋):排尿时突然中断(因为疼痛),尿痛,尿 中带有砂石,兼腰腹疼痛难忍。
最新1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最新1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40ae15aa00b52acec7ca64.png)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生用或 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利小便实大便,清肝肺热)
【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淋病。本品甘而滑利,寒凉清热,有 利尿通淋之功。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
暑湿泄泻。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亦即利小便 以实大便,以治湿盛引起的水泻为宜。
金钱草
要点:治石淋要药(泌尿系结石)。
过路黄
金钱草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制作
网络课程功能设计与实现
29
网络课程功能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网络课程的监控设计 网络课程的安全设计
30
网络课程功能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31
交互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交互是教师和学习者中的两 个或多个人之间为了解决问题和解释观点等目的 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双向交流
定义4
社会互动是在共同的活动背景中,人们之间心理 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依赖、作用和制约
34
(长于泻肾经相火,渗膀胱之湿) 【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证。 本品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为水湿证 所适用。
泄肾经虚火与膀胱湿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用法用量】煎服,6~9g。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本类药多苦寒或甘淡寒,苦可降泄,寒能 清热,走下焦,尤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 淋为主,主要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 石淋,膏淋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0~20g。外用适量。
木通:干燥藤茎。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治湿热淋、口舌 生疮、心烦尿赤、经闭、乳少。 通草:茎髓。通淋、下乳。 木通通草比较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ppt课件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ba7a6d0d233d4b14e69d8.png)
ppt课件
24
茯苓、猪苓、泽泻
鉴别用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利水
消肿 渗湿
补泻兼备,健脾,安神 功专利水,利水作用强 泻而不补,泄热作用强
痰 饮 泄 泻
水 肿 淋 证
ppt课件
25
薏苡仁《本经》
源: 为禾木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药。 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薏米、生苡仁、炒苡仁。 来
ppt课件
26
薏苡仁《本经》
ppt课件
27
薏苡仁《本经》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ppt课件 28
甘淡渗湿,性凉可 清热,甘能补脾土 之弱,故可利水渗 湿,健脾,清热。
薏苡仁《本经》
临床应用:
利水消肿, 健脾
1、尿少水肿,脚气。 尿少水肿常配茯苓、白术、黄芪等药; 治疗湿邪下注脚气可配木瓜、苍术、防 己等药。
ppt课件
6
利水渗湿药
使用注意:
1.阴虚津亏之尿少忌用,(大汗无尿,失 血尿少者) 2.梦遗滑精,尿频失禁等滑脱证忌用。 3.久服伤正。
ppt课件
7
茯苓《本经》
来源: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的干 燥菌核。野生 或栽培。主产 云南、四川等 地。
ppt课件 8
茯苓《本经》
处方用名: 茯苓、茯苓 皮、赤茯苓、 白茯苓、茯神。
1、尿少水肿。 茯苓利水作用平和,可通治各种尿少 水肿,无论因寒因热,因实因虚,邪之在 表在里;亦可用于淋证。
ppt课件 11
茯苓《本经》
脾虚 2、 诸证
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 虚,亦可用中湿,更 宜于脾虚兼湿之证。
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中药系列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中药系列利水渗湿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dd4f63eefdc8d377ee324b.png)
单用有效。
▪ 3.用于血热出血 。
利水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40
滑石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41
【药用来源】
滑石
▪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Mg3·(Si4O10)·(OH)2]。
42
【性能特点】
功效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 收湿敛疮
31
车前子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32
【药用来源】
车前子
▪ 车前科草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
33
【性能特点】
功效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祛痰止咳
车前子
34
退出
【临床应用】 车前子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祛痰止咳
▪1. 用于湿热淋证,水肿。
4
3. 分类、性能特பைடு நூலகம்及适应证:
▪ 1)利水消肿药 : 多淡,平或寒。入肺、脾、肾、膀胱经。 善淡渗利湿消肿。 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内停诸证。
▪ 2)利水通淋药 : 多苦,寒。入肾、膀胱经。 善清热利湿通淋。 治热淋、血淋、石淋、膏淋等湿热淋证。
5
3. 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
3)利湿退黄药 : ▪ 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 ▪ 善清热利湿退黄。 ▪ 治湿热黄疸证。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1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2
▪ 3.用于血热出血 。
利水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40
滑石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41
【药用来源】
滑石
▪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Mg3·(Si4O10)·(OH)2]。
42
【性能特点】
功效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 收湿敛疮
31
车前子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32
【药用来源】
车前子
▪ 车前科草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
33
【性能特点】
功效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祛痰止咳
车前子
34
退出
【临床应用】 车前子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祛痰止咳
▪1. 用于湿热淋证,水肿。
4
3. 分类、性能特பைடு நூலகம்及适应证:
▪ 1)利水消肿药 : 多淡,平或寒。入肺、脾、肾、膀胱经。 善淡渗利湿消肿。 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内停诸证。
▪ 2)利水通淋药 : 多苦,寒。入肾、膀胱经。 善清热利湿通淋。 治热淋、血淋、石淋、膏淋等湿热淋证。
5
3. 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
3)利湿退黄药 : ▪ 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 ▪ 善清热利湿退黄。 ▪ 治湿热黄疸证。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1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煎服,5-10g
猪苓 茯苓 泽泻 薏苡仁
相同点: 均有利水消肿,渗湿作用,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泽泻尚有泄热作用,能泄肾及膀胱经邪热; 薏苡仁尚有健脾、清热排脓、除痹的作用
冬瓜皮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猪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五、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猪苓 茯苓
猪苓
相同点: 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泽泻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
块茎
泽泻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苓。
猪苓
三、临床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
利水渗湿
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配苍术、厚朴、茯苓等
水湿泄泻
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
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
利水消肿
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等
煎服,15-30g
香加皮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
根皮
别名:北五加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辛,微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主治病证
利尿消肿
功 效
祛风湿
强筋骨
水肿,小便不利 风湿痹证
香加皮
三、用法用量:
煎服,3~6g 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四、使用注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泄热
主治病证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歌括:泽泻甘淡,渗湿功专,下焦湿热,痰饮晕眩。
泽泻
三、临床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利水渗湿,泄热
常与猪苓、茯苓、薏苡仁等药同用
与白术配伍
水湿痰饮所致的眩晕
四、用法用量:
薏苡仁
⒈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利水渗湿,健脾
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
单味煎服
清利湿热
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 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
砂石热淋
⒉湿痹拘挛
渗湿,除痹
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
风湿身痛发热者
薏苡仁煮粥服 与滑石、连翘同用
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 湿郁热蒸,蕴于经络
香加皮
本品有强心利尿作用,有毒, 不宜多用
泽漆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
利水消肿
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
化痰止咳 散结
痰饮喘咳 瘰疬,癣疮瘙痒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有毒,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蝼蛄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水肿喘满,小便不利等实证 石淋
歌括: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
三、临床应用:
⒈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与猪苓、白术、 泽泻等同用
茯苓
利水渗湿 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 水肿、小便不利
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
与附子、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水肿
⒉脾虚诸证
健脾
茯苓
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薏苡仁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
成熟种仁
别名:米仁、苡仁、苡米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薏苡仁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健脾 效 除痹
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
歌括:苡仁渗利,消肿除痹,清热排脓,内痈可医。
三、临床应用:
偏于健脾
茯神:中间有松根穿过者
偏于安神
偏于利湿
茯苓
土茯苓、茯苓的来源及主要功效相同吗?
来源不同: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入药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主要功效不同:
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对于梅毒、汞剂中毒 而致肢体拘挛者效佳,为治梅毒要药。也可用于淋浊、带下, 湿热疮毒等证 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对于各种水肿、脾虚诸 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用
各论第十三章利水渗湿 药
概述
一、利水渗湿药定义:
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主要作用: 功能
主治病证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 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 各种病证
二、利水渗湿药的配伍应用:
水肿骤起有表证
宣肺发汗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
薏苡仁
薏苡仁 茯苓
共同点: 两药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 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 不同点: 薏苡仁药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止痛之效,为治肺痈、肠痈和 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
茯苓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猪苓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
菌核
猪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薏苡仁
⒊肺痈,肠痈
清热排脓
与芦根、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消痈
与败酱草、丹皮、桃仁配伍
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清肠热,解毒排脓消痈
肠痈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五、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
清热药
寒湿相并 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
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健脾、芳香化湿、 清热燥湿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 以提高疗效
茯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效
健脾安神
各种水肿 脾虚诸证 心悸,失眠
与桂枝、白术同用 脾虚停饮 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脾虚湿泻
⒊心悸,失眠
健脾安神
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
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
水气凌心之心悸
茯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
功专行皮肤水湿
赤茯苓:茯苓除去外皮,外层呈淡红色者 备注
白茯苓: 内层白色者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偏有热者为宜)
煎服,15-30g。
附药:冬瓜仁(白瓜子、冬瓜子): 性味与冬瓜皮同
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煎服,10-15g
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 白浊等
玉米须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水消肿 利湿退黄
水肿,小便不利或短赤,淋痛等症 湿热黄疸
煎服,30-60g
葫芦
甘,平;归肺、小肠经
猪苓 茯苓 泽泻 薏苡仁
相同点: 均有利水消肿,渗湿作用,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泽泻尚有泄热作用,能泄肾及膀胱经邪热; 薏苡仁尚有健脾、清热排脓、除痹的作用
冬瓜皮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猪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五、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猪苓 茯苓
猪苓
相同点: 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泽泻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
块茎
泽泻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苓。
猪苓
三、临床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
利水渗湿
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配苍术、厚朴、茯苓等
水湿泄泻
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
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
利水消肿
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等
煎服,15-30g
香加皮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
根皮
别名:北五加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辛,微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主治病证
利尿消肿
功 效
祛风湿
强筋骨
水肿,小便不利 风湿痹证
香加皮
三、用法用量:
煎服,3~6g 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四、使用注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泄热
主治病证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歌括:泽泻甘淡,渗湿功专,下焦湿热,痰饮晕眩。
泽泻
三、临床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利水渗湿,泄热
常与猪苓、茯苓、薏苡仁等药同用
与白术配伍
水湿痰饮所致的眩晕
四、用法用量:
薏苡仁
⒈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利水渗湿,健脾
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
单味煎服
清利湿热
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 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
砂石热淋
⒉湿痹拘挛
渗湿,除痹
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
风湿身痛发热者
薏苡仁煮粥服 与滑石、连翘同用
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 湿郁热蒸,蕴于经络
香加皮
本品有强心利尿作用,有毒, 不宜多用
泽漆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
利水消肿
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
化痰止咳 散结
痰饮喘咳 瘰疬,癣疮瘙痒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有毒,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蝼蛄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水肿喘满,小便不利等实证 石淋
歌括: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
三、临床应用:
⒈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与猪苓、白术、 泽泻等同用
茯苓
利水渗湿 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 水肿、小便不利
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
与附子、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水肿
⒉脾虚诸证
健脾
茯苓
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薏苡仁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
成熟种仁
别名:米仁、苡仁、苡米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薏苡仁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健脾 效 除痹
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
歌括:苡仁渗利,消肿除痹,清热排脓,内痈可医。
三、临床应用:
偏于健脾
茯神:中间有松根穿过者
偏于安神
偏于利湿
茯苓
土茯苓、茯苓的来源及主要功效相同吗?
来源不同: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入药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主要功效不同:
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对于梅毒、汞剂中毒 而致肢体拘挛者效佳,为治梅毒要药。也可用于淋浊、带下, 湿热疮毒等证 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对于各种水肿、脾虚诸 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用
各论第十三章利水渗湿 药
概述
一、利水渗湿药定义:
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主要作用: 功能
主治病证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 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 各种病证
二、利水渗湿药的配伍应用:
水肿骤起有表证
宣肺发汗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
薏苡仁
薏苡仁 茯苓
共同点: 两药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 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 不同点: 薏苡仁药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止痛之效,为治肺痈、肠痈和 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
茯苓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猪苓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
菌核
猪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薏苡仁
⒊肺痈,肠痈
清热排脓
与芦根、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消痈
与败酱草、丹皮、桃仁配伍
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清肠热,解毒排脓消痈
肠痈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五、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
清热药
寒湿相并 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
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健脾、芳香化湿、 清热燥湿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 以提高疗效
茯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效
健脾安神
各种水肿 脾虚诸证 心悸,失眠
与桂枝、白术同用 脾虚停饮 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脾虚湿泻
⒊心悸,失眠
健脾安神
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
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
水气凌心之心悸
茯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
功专行皮肤水湿
赤茯苓:茯苓除去外皮,外层呈淡红色者 备注
白茯苓: 内层白色者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偏有热者为宜)
煎服,15-30g。
附药:冬瓜仁(白瓜子、冬瓜子): 性味与冬瓜皮同
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煎服,10-15g
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 白浊等
玉米须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水消肿 利湿退黄
水肿,小便不利或短赤,淋痛等症 湿热黄疸
煎服,30-60g
葫芦
甘,平;归肺、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