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06-利水渗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6利水渗湿药

中药6利水渗湿药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甘、淡,寒。利尿通淋,渗湿泻, 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利水通淋,清解暑热, 收湿敛疮。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本品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 为治黄疸要药。凡肝胆湿热蕴结,即使无黄疸出现, 亦可应用。现临床常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病。
三、注意:1、常与行气药配伍。 2、易耗伤津液,阴津亏损致小便短少者忌用。
利水消肿药
茯 苓 : 甘 、 淡 , 平 。 利 水 渗 湿 , 健 脾 , 安 神 。
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 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
猪苓:甘、淡,平。利 水渗湿。
泽泻:甘、淡,寒。利水渗 湿,泄热。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一、定义:凡能通利小便、渗泄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二、分类、性能及适应证: 利水消肿药-甘淡、平(寒)-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茯苓
利水渗湿药 利尿通淋药-苦(甘),寒-清热利湿 -淋证-车前子、滑石
利湿退黄药-苦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湿热黄疸-茵陈蒿、金钱草
亦可用于湿温,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茵陈蒿:苦,微寒。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金钱草:苦,微寒。利水通淋, 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柽为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水气凌心等,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

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经。

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灯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车前子、车前草、木通、滑石、金钱草、连钱草、海金沙、石苇、萹蓄、瞿麦、萆薢、赤小豆、玉米须、葫芦壳、冬瓜皮、冬瓜子、泽漆、蝼蛄、茵陈蒿、铃茵陈、地耳草、垂盆草...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利水渗湿药功能有偏于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通淋以及利湿退黄之不同,应跟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

二、水湿病症,有兼热兼寒之分,应用时需配合清热药与祛寒药同用。

如兼有脾虚不足,肾阳亏损者又应配合健脾、补阳药同用。

三、为加强利水效能,如膀胱气化失司,可配伍通阳化气药同用,肺气失宣者可配宣畅肺气药同用。

四、利水渗湿药效能有强有弱,质地有轻有重,故用量须适当掌握,个别药物用量过大可致伤正,尤宜慎用。

五、凡细小种子或研成粉末者,入汤煎服应于包煎。

六、利水渗湿药,对于阴虚不足者应慎用。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1.利水渗湿: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地龙(平肝息风药)、槟榔(驱虫药)、茅根(止血药)、白朮(补虚药)2.清热利水:鸭拓草、竹叶、西瓜皮(清热药)3.利湿退黄:栀子(清热药)、虎杖(祛风湿药)4.利水消肿药:麻黄、香薷、浮萍(解表药)、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药)、郁李仁(泻下药)、防己、五加皮、接骨木(祛风湿药)、路路通、大腹皮(理气药)、泽兰、马边草、益母草(活血祛瘀药)、葶苈子、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药)、黄耆(补虚药)。

5.利水通淋:白花蛇舌草、白薇(清热药)、牛膝(活血祛瘀药)、琥珀(安神药)、苎麻根(止血药)。

中药学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用量用法】
用量:10~15g。 用法:煎服。
萆薢
地肤子
【药用来源】
地肤子
• 蓼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地肤子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地肤子
地肤子
【性能特点】
地肤子
功效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临床应用】
• 1. 用于淋证。
地肤子
利水通淋 清热利湿 止痒
• 2.用于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药材瞿麦
药材瞿麦(石竹)
【处方用名】
瞿麦
瞿麦 瞿麦穗
【性能特点】
功效
瞿方治热淋之有血
瞿麦
【相似药物比较】
瞿麦 苦寒
心小肠
利水通淋
偏清心与小肠火,尤适于 治热淋;
又活血通经,治疗闭经及 月经不调。
萹蓄 苦微寒
膀胱
湿热淋证
又杀虫止痒,治虫积腹痛, 湿疹,阴痒。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A) 金钱草(A) 虎杖(A)
水龙骨科草本植物庐山石苇、石韦或有柄石苇的 干燥叶 。
庐山石苇
石韦
有柄石苇Biblioteka 庐山石 韦植 物 形 态

植 物 形 态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石韦
石韦 石苇
【性能特点】
功效
石韦通淋于小肠
石韦
【临床应用】
石韦
• 1.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 。 尤宜于血淋,可与蒲黄同用;
热淋、石淋,~滑石、海金沙、茅根等。
– 1)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滑石、通草等; – 2)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杏仁、
蔻仁、竹叶、木通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 3)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茯苓、白朮、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第六章利水渗湿药概述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谓之利水渗湿药。

药性味以甘淡或苦为主,性多寒凉或平,主归肾、膀胱、脾、小肠、肝经。

药性沉降。

分类、作用及适应证1.利水消肿----性味甘、淡平或微寒偏于利水渗湿,通过利小便,增加尿量使能潴留的水邪从小便排出水肿,小便不利,腹水,及痰饮。

2.利尿通淋----性味以苦寒或甘淡而寒利水兼有清热作用主入肾、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证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等淋证。

3.利湿退黄----性味苦寒主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湿热黄疸,以及湿疮、湿疹。

此外,利水渗湿药中的部分药还可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尿浊、带下、结石等。

配伍:①兼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②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者,配补脾药;③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配温补脾肾药;④治湿热证,常配清热药,或清热燥湿药等;⑤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当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阴亏津少者慎用或忌用。

考点:关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各类的药性特点及适应证,关注配伍原则。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一、茯苓★★★★、猪苓、泽泻药性味均甘、淡,茯苓、猪苓性平,泽泻性寒。

功效共同点: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泄泻。

各药特点:茯苓性平,利湿作用较平和,为利湿之常用药。

又可健脾:①通过利湿,而达健脾之功,脾喜燥而恶湿,湿困于脾而致脾失健运,所以这种情况下,去湿可以健脾。

②本身也具健脾之功,可补益脾气。

所以既可治湿困于脾。

又可治无湿之脾虚证。

还可治脾虚不运。

水湿停滞之疾。

又可(宁心)安神,用治心脾虚所致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猪苓利湿作用较茯苓强,且适应症同茯苓,若为阴伤而之小便不利者,常配阿胶等同用,也又可治淋浊带下,只是没有健脾及安神作用。

泽泻利水渗湿作用比猪苓强,又能泄热(泄肾,膀胱经之热),用于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等。

内有湿热及滑精者忌用。

考点:关注茯苓的功用,特别是其既补又利的特点;关注三药的功用特点。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海金沙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海金沙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海金沙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本品气微,味淡。

以色黄棕、质轻、手捻光滑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甘、咸,寒。

归膀胱、小肠经。

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5g,包煎。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海金沙寒,淋病宜用,湿热可除,又善止痛。

三、临床应用
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治热淋涩痛,《泉州本草》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普济方》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砂糖水送服;治石淋,与鸡内金、金钱草等配伍;治膏淋,可与草、滑石、石菖蒲等同用。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多与泽泻、猪苓、防己等配伍,以加强利尿作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脂肪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8-羟基十
六酸等。

其还含金沙素等。

2.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海金沙还有利胆及降血糖作用。

五、海金沙藤
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功效与海金沙相似,兼能清热解毒。

除治淋证涩痛外,亦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和黄痘。

煎服,15~30g。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中药药理学 第十四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 第十四章 利水渗湿药

〔3〕抗肝硬化
• 采用复合因素〔皮下注射CCl4、高脂低蛋白 膳食、饮酒〕刺激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在 肝硬化形成后,皮下注射茯苓醇5ml/kg〔含 茯苓醇75mg〕,连续3周,给药组实验动物肝 硬化明显减轻、肝内胶原含量降低、尿羟脯 氨酸排出量增多,说明茯苓醇具有促进实验 性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促进肝内 纤维组织重吸收作用。
【药理作用】
1. 与成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清泄泻、心神 不宁、惊悸失眠等。
〔1〕利尿
•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影响。 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性和 合性水肿病人作用显著。
• 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 化学结构,可能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免疫调节
• 茯苓多糖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
巴结的重量;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并能对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 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对抗60Co照射引 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增加ANAE阳性 淋巴细胞数。
• 特异性免疫: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PHA 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小鼠脾 脏抗体分泌细胞数〔PFC〕明显增多。
2. 抗病原微生物
• 茯苓、猪苓、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钱草、木通、篇 蓄、半边莲等具有抗菌作用;车前子、 茵陈、地肤子、篇蓄、木通等具有抗真 菌作用;茵陈抗病毒。
3.利胆保肝
• 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等具有利胆 作用。
• 泽泻、茵陈、猪苓、垂盆草等有保肝作用。
4.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 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作用,能抑制多种实验性移植性肿瘤的 生长。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6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6章 利水渗湿药
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虞,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泽泻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水渗湿
泄热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泽泻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性能特点
既利水渗湿,又清泻肾(相)火与膀胱之热。
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
主治病症
(3)心悸,失眠。
性能特点
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配伍
茯苓配白术
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
白术甘补渗利,苦燥性温,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两药相配,既利水渗湿力强,又健脾燥湿,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微寒而泄降清利,能缓通大便,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地肤子
性味归经
甘、苦、辛,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尿通淋
祛风止痒
1.热淋。
2.风疹,湿疹,阴痒,湿疮。
灯芯草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1.热淋。
2.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用法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功效
主治病症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2)脾虚泄泻。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挛。
(5)肺痈,肠痈。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
利水渗湿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类药物或方剂具有促进水液代谢、排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病理因素,它可以由外界入侵或由内部产生,导致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利水渗湿药是指那些能够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或改善水液循环的药物。

它们常被用于治疗由湿气引起的疾病,如水肿、浮肿、黄疸、小便不利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利尿作用:利水渗湿药物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功能,增加尿量,从而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常用的利尿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2. 渗湿作用:除了促进尿液排泄外,利水渗湿药物还可以通过改善水液循环,减少局部或全身水湿的积聚。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渗透作用,能够促进体液的流动,如瞿麦、薏苡仁等。

3. 调节湿气:利水渗湿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湿气平衡,改善湿热和湿寒等病理状态。

这些药物常常具有辛温或苦寒的性质,如陈皮、苍术等。

利水渗湿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灵活选择。

在中医
临床实践中,常常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此外,饮食调节、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治疗湿气疾病的重要辅助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利水渗湿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对于有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萆薢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萆薢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萆薢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福州薯蓣、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前两种《中国药典》称“绵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后一种《中国药典》称“粉萆薢”,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秋、冬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片大而薄、切面色黄白、质松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苦,平。

归肾、胃经。

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萆薢甘苦,风寒湿痹,腰背冷痛,添精益气。

三、临床应用
1.膏淋,白浊,白带过多
本品善于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

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蒲等同用,如革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亦可用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者,可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

2.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本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

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威灵仙、独活等同用;属湿热
者,则与黄柏、忍冬藤、防己等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萆薢含薯皂苷等多种体皂苷,总皂苷水解后生成薯蓣皂苷元等。

本品还含有鞣质、淀粉、蛋白质等。

2.药理作用
粉草水提取物有抗痛风作用,绵草水提取物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绵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肿瘤作用,薯蓣皂苷有抗真菌作用。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的病证(即尿频、尿急、尿痛)。多见于现代医 学的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 ②分类及其特点: • 石淋——尿中有砂石,排尿突然中断; • 血淋——尿色紫红,或夹有血块; •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劳淋——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 气淋——少腹胀满疼痛; • 热淋——小便短赤,兼有热象。
喘。
毒蛇咬伤。
3.凉血止血:血热出
血。
煎服,15~60g。鲜品加 倍。
宜包煎
萆薢
运用
• 1.利湿去浊——本品“治湿最长”,善利湿
而分清别浊,为治膏淋、白浊要药。
• 2.祛风〔湿〕除痹——风湿痹痛。尤善治着
痹。
§3 利湿退黄药
• 代表药 • 茵 陈 Yinchen • 虎 杖 Huzhang
茵陈
仁、苡米
猪苓
泽泻
鉴别用药
猪 苓 Zhuling
※泽 泻 Zexie
利水〔消肿〕渗湿——水肿,小便不利。
力强,为利水渗湿之专药。
泄热:清膀胱之热,又泄肾经之虚
火。用治湿热淋证,及肾阴不足,相
火偏亢之遗精。
§2 利尿通淋药
•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淋证。 • ※ 淋证概要
• ①含义:淋证,通常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
运用
• 1.〔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 • 2.解毒疗疮——湿疮瘙痒。内服、外洗均可。 •※
• ①本品虽属蒿类,经冬不死,至春则因旧苗
而生新苗,故名;
• ②采集: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
月当柴烧”的说法,说明采集时间尤为重要。
虎杖
• 1.〔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 2. 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中药学)

利水渗湿药(中药学)

附药:茯苓皮、茯神
1.茯苓皮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右菌核的干燥外皮。性味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煎服15〜30g。
2.茯神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 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性味甘、 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 惊悸,健忘,失眠。煎服10〜15g。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 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 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根据利水渗湿药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 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 三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利水渗湿药大多具有 不同程度的利尿、抗病原体、利胆、保肝、 降压、抗肿瘤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血 糖、降血脂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使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相应的药物, 并作适当配伍。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 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 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 饮、湿温、黄疸等,则常与健脾、芳香化湿、清热 燥湿等药物配伍。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鉴别用药】
薏苡仁与茯苓均归脾经,都能健脾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盛之证, 常相须应用。但薏苡仁性凉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 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为常用。而茯苓性平和缓,为利 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 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 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有宁心作用,常 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本品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 失眠,健忘,多与黄荘、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 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 齿、远志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本经》
来 源: 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幼
苗入药。生用。 处方用名:
茵陈、茵陈蒿。
茵陈蒿《本经》
茵陈蒿《本经》 苦寒清利,善入肝胆,
清利肝胆湿热利湿退
黄。寒凉之性可清热
性味归经:
疗疮
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疗疮。
茵陈蒿《本经》
临床应用: 1、黄疸。
阴利茵黄陈湿性可退寒与黄能温清里热药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或血虚萎黄忌用。
茵陈蒿《本经》
歌曰: 茵陈味苦气微寒,清肝利胆效通仙, 黄疸诸证为主剂,随证佐使更灵验。
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来 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
草入药。生用。 处方用名:
金钱草、大金钱草、过路黄。
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滑石《本经》
来 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矿石入药。
本品打碎或研粉内服,外用多水飞, 称飞滑石。 处方用名:
滑石、滑石粉、飞滑石。
滑石《本经》
滑石《本经》
通草
甘、淡、微寒,性质 平和。 利尿通淋 下乳 鉴别:今之木通,古 书称为“通草”;今 之通草,古书称为 “通脱木” 。
萹蓄
利尿通淋——小便淋 沥涩痛及血淋。(善 治湿热淋证) 杀虫止痒—— 1、湿 疹阴痒;2、虫积腹 痛。
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鲜品加倍。外
用适量。
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总之,金钱草以清利化石为主,其中报 春花过路黄长于入肝胆,而清利胆肝湿热,化 胆石以退阳黄,唇形连钱草长于入肾,膀胱而 清利肾,膀胱,化尿石以通淋。

中药学实验课-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实验课-利水渗湿药
饮片性状鉴别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 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 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 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 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 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 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功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 煎汤熏洗。
LOGO
来源
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饮片性状鉴别
绵茵陈 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 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 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 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花茵陈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 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 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 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 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 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利尿通淋药-木通
功效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用法用量
3~6g
LOGO
来源
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 藤茎。
饮片性状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06-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病证。

临床应用时,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交蒸者,配清热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甘、淡,平。

归脾、心、肾经。

本品甘淡渗利,性平不偏,并兼补虚,入脾、肾、心经。

既能渗湿利水,又能健脾宁心,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诸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3、心悸,失眠。

茯苓配猪苓: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猪苓甘淡性平,功专利水渗湿。

两药合用,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安神常以朱砂拌用。

本品有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胃肠功能、保肝、镇静、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薏苡仁
禾本科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经。

本品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

生用微寒,能渗利水湿、清热,兼除痹排脓,水湿兼热者宜投。

炒用平而偏温,主以健脾,兼以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者宜用。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2、脾虚泄泻。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挛。

5、肺痈、肠痈。

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泽泻
泽泻科泽泻的干燥块茎。

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泄,入肾与膀胱经。

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清泻肾与膀胱之热,故为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所常用。

利水渗湿,泄热。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本品有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减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等作用。

车前子
车前科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寒。

归肾、肝、肺经。

本品甘寒滑利,入肾、肝、肺经。

既能利水清热而通淋,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等证;又能利小便、分清浊而止泻,治暑湿水泻;还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及痰热咳嗽。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1、湿热小便不利、淋痛,水肿兼热。

2、暑湿水泻。

3、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配补肝肾药)。

4、肺热咳嗽痰多。

本品有保肝、降胆固醇、祛痰、镇咳、预防肾结石形成、缓泻、抗炎等作用。

滑石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的矿石,含水硅酸镁。

甘、淡,寒。

归胃、膀胱经。

本品甘淡性寒,入胃与膀胱经。

内服滑利清解,既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而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又解暑清热,为治暑湿、湿温之佳品。

外用清热收敛,治湿疮、湿疹常用。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

1、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2、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

3、湿疮,湿疮,痱子。

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偏凉,能清热、益气和中。

两药合用,既清利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烦渴。

块者宜打碎先煎,细粉者宜包煎。

木通
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苦,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本品苦寒泄降,药力较强,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

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导热下行,功善利尿通淋与泄热,既善治湿热淋痛,又善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此外,还能通经下乳,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等证。

利尿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1、湿热淋痛。

2、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3、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4、湿热痹痛。

金钱草
报春花科过路黄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甘、淡,微寒。

归肝、胆、肾、膀胱经。

本品甘淡渗利,微寒清热。

既入肾与膀胱经而善利水通淋、排除结石,为治砂
淋、石淋之要药;又入肝胆经而善除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还
能解毒消肿,为治疮肿、蛇伤所常用。

利尿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1、热淋,砂淋,石淋。

2、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治热毒痈疮或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汁服,以渣外敷。

茵陈
菊科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本品味苦降泄,微寒清热,且兼疏理,入脾、胃与肝、胆经。

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经配伍,亦常用于寒湿阴黄证。

此外,亦可治湿疮、
湿疹瘙痒,内服外洗皆宜。

清热利湿,退黄。

1、黄疸。

2、湿疮,湿疹瘙痒。

本品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
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甘、淡,平。

归肾、膀胱经。

本品甘淡渗利性平,主入下焦肾与膀胱经。

专于利水渗湿而力强,主治小便不利及水湿内停诸证。

利水渗湿。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

通草
五加科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甘、淡,寒。

归肺、胃经。

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热,入肺、胃经。

既能利水清热,治小便不利、热淋、湿温病及小便短赤;又能通气下乳,治乳汁不下等证。

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1、小便不利,淋痛。

2、湿温病,小便短赤。

3、产后乳汁不下。

萆薢
薯蓣科粉背薯蓣、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燥根茎。

前者习称粉萆薢,后两种习称绵萆薢。

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

本品苦降泄,平偏凉,入肝胃与膀胱经。

既善除下焦之湿热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又善祛筋骨肌肉之风湿而通痹止痛,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

利湿浊,祛风湿。

1、膏淋,白浊。

2、湿盛带下。

3、风湿痹痛。

石韦
水龙骨科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苦、甘,微寒。

归肺、膀胱经。

本品苦甘泄利,微寒清热,入肺与膀胱经,为清利凉血之品。

既能利尿通淋,治淋痛(最宜血淋);又能清肺止咳,治肺热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1、血淋,热淋、石淋、水肿。

2、肺热咳喘。

3、血热崩漏、尿血、吐血、衄血。

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甘、淡,寒。

归膀胱、小肠经。

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热,入膀胱与小肠经。

功善通利小便而止痛,兼能排石,故为治淋证涩痛与水肿所常用。

利尿通淋,止痛。

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

2、水肿。

包煎。

瞿麦
石竹科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本品苦寒清泄通利,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

既善利尿通淋,治湿热淋痛;又能破血通经,治瘀血经闭。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

2、瘀血经闭。

萹蓄
蓼科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微寒。

归膀胱经。

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

既善清利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又兼杀虫而止痒,
主治湿热淋痛、蛔虫病及湿疹、阴痒等。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1、热淋,血淋。

2、蛔虫病,蛲虫病。

3、湿疹,阴痒。

本品苦寒泄降,有缓通大便作用,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地肤子
藜科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寒。

归肾、膀胱经。

本品苦寒清利,入肾与膀胱经。

既利尿通淋,又祛风止痒,主治热淋及疮疹湿
痒。

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1、热淋。

2、湿疮、湿疹、阴痒。

灯心草
灯心草科灯心草的干燥茎髓。

甘、淡,微寒。

归心、肺、小肠经。

本品甘淡渗利,微寒清热,既入心、肺经,又入小肠经,虽能利尿通淋、清心
除烦,但药力和缓,可治热淋、口疮及心烦失眠。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1、热淋。

2、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