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的一致性研究
大学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大学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他们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市场需求及个人发展等因素。
本文将研究大学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决策,以及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一、就业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是指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条件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
就业选择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在做出就业选择时,大学生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职位,能够激发个人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有助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2. 专业背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优先考虑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
专业背景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个体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3. 市场需求:就业选择需要考虑行业或职位的市场需求情况。
选择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助于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
4. 个人发展:就业选择需要考虑个人的长期发展规划。
选择一个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的职位,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如何做出合适的就业决策大学生在做出就业决策时,应该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自己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自我评估: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弱点等。
同时,深入了解职业的要求和职位的特点,与自身情况进行比较,看是否匹配。
2. 职业咨询:寻求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或相关人士的帮助,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他们可以给予你关于职业选择的专业指导,并且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3. 实习经验:通过实习经验,深入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或职位,切身体验工作的内容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为将来的就业决策提供参考。
4. 灵活性和机会把握:在做出就业选择时,要保持灵活性,不要被固定的观念或条件限制。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理 论 回 顾
因 素 . 用 克 朗 巴 哈 系 数 考 察 问卷 的 信 度 比较 合 适 . 表 l可 采 从 知 ,本 问卷 的 a系 数 为 09 9 .1 ,各 分 量 表 a系 数 分 别 为 O9 1 .l 、
职业 选 择 的 目 的在 于 使 自身 能 力 素 质 、 职业 价 值 观 与职 业 需 求 特 征 相 结 合 . 过 对 以往 研 究 的 回顾 可 以 发 现 . 论 是 特 通 无
质 因 素 论 、 格 类 型 论 、 要 论 、 理 动 力 论 、 业 发 展 论 、 为 人 需 心 职 行
2 1. O 1 1
职业 咨 询
高职学 生职业选择 影 响 因素调查研究
基 于对 广 东 省 三 所 高 职 院校 的调 查 分 析
刘 雨 涛
( 州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3 ) 广 14 0
摘 要 : 于对 广 东省 三 所 高职 院校 的调 查 数据 , 用 SP 基 运 SS1 . 行 实证 分 析 , 以发 现 , 同高职 院校 的学 生 在 60进 可 不 择职 关 系 、 业声 望 、 职 择职 机பைடு நூலகம்会 、 业 保健 、 业技 能 、 职 职 择职 指 导等 职 业选 择 影 Ⅱ 向因素 方面 存 在 显著 差 异 , 同性 别 的学 不 生则 在职 业 技 能影 响 因素 方面 具 有显著 差 异。 关键 词 : 职 学 生 : 业 选 择 ; 响 因素 高 职 影 ’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常常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多个因素。
而在这些因素中,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就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专业认同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的认同与情感投入程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认同感对其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专业认同感能够增强个体对专业的投入度。
当大学生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相符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和探索专业知识。
这种投入度的增加有助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培养个体的专业素养。
一个具备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通常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他们会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与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积极的行为能够提高个体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专业认同感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满意度。
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专业,那么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得心应手地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职业发展对专业认同感的反馈作用除了专业认同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外,职业发展本身也对个体的专业认同感产生着反馈作用。
首先,职业发展的变化可能会对个体的专业认同感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市场对于某些专业需求的变化较为频繁。
如果个体选择的专业在职业市场中不再受欢迎,或者其所从事的职业不再具备潜在的发展空间,那么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产生怀疑和不安,从而降低了专业认同感。
其次,职业发展的个人成就可能会增强个体的专业认同感。
当个体在从事某一专业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或者在该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专业地位和声誉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会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一)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一)摘要:以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为切入点,结合访谈,对择业观念、择业心态、就业去向、择业渠道、影响择业因素、对学校工作满意度几方面加以分析,总结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问题。
因此,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均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江苏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高校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由样本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考察两部分构成。
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分析方法调查问卷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与卡方显著性分析方法。
结果分析择业观念的调查笔者设计的问题分别涉及就业目的、择业标准、职业定位等几个方面。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就业目的有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
毕业生对就业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
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生计需要(32.6%)、实现自身价值(27.7%)、享受物质生活(11.0%)等。
这表明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等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专业水平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4.6%,这表明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
女生在就业目的中选择“生计需要”的高达40.0%,而男生则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就业目的的首选因素。
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研究——以L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2023年12月第26卷第2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3Vol.26,No.23的发展步伐,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如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数字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企业转型升级与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伴随着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对于复合型财务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摇篮,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数字化发展与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主要存在四点问题,分别是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不重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对于以上四点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点建议,分别是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复合型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重视实践课程,增强校企合作;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期为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助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1]柴广成,李蔷.“工匠精神”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改革[J].现代企业,2021(12):176-177.[2]柴广成,朱佳玮.高校财务课程改革与财务管理专业设计优化[J].现代企业,2022(1):174-175.[3]于晓红,李晶晶,宋荷.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21(17):106-108.[4]毛慧颖,刘从虎,张学春.“数字化+新商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149-152.[5]刘静,刘舒萌.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以四川大学为例[J].中国商论,2020(23):190-192,198.[6]段莎.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10):190-192.[7]张肖飞.“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商业会计,2020(14):117-120.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研究——以L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温 波,靳晓曼(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以L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同整体以及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视角分析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现状,在学生性别、生源地、年级等个人因素方面进行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的差异分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8.17•【字号】浙人社发[2011]274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7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申报踊跃。
经专家评审,共有 277项被确定为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2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1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1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吴玮联系电话:0571-******** 88399038传真:*************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一年八月十七日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一般项目)L2011A001 加强劳动保障领域的社会管理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1A00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刘骏,嘉兴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一般项目)L2011B001 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崔万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2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周烁,温州医学院L2011B003 大学毕业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问题研究,马小辉,浙江农林大学L2011B004 大学生就业预测分析的贝叶斯网决策评价体系研究,冯志林,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05 舟山国际海员回归创业研究,孙峰,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6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周秋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7 城乡统筹发展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研究,姜义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8 用工结构性短缺、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宋树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09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吴玉霞,宁波工程学院L2011B010 "十二五"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研究,吴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1 平等就业权的保障与反就业歧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魏丽,宁波大学L2011B0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调查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王燕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3 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胡怡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4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黄晓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5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朱亚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6 农民工代际差异对浙江省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孙玺慧,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7 高知识群体失业预警与城镇失业率预测研究,付艳茹,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1B018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郑书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B019 大学教育模式对浙江省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研究,于永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1B02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高林洲,浙江科技学院L2011B021 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石声波,浙江树人大学L2011B022 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刘巧芝,嘉兴学院L2011B023 浙江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研究,唐林俊,嘉兴学院L2011B024 高职院校毕业生立体化就业渠道的实践探索,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B025 高职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一致性研究,张荣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6 浙江省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朱宇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27 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证研究---以园艺专业为例,吕伟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8 浙江省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L2011B029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姚海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B030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黄胜,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模式研究,陈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2全程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阮美飞,宁波大学L2011B033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4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徐艳,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5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张龙,丽水学院L2011B036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视野下的诚信就业问题探析,张利军,温州人事局L2011F037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法制化与标准化研究, XXX,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L2011B038 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促进微小型创业,黄小昶,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1B039 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路径和对策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社会保障(一般项目)L2011C00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探索--以浙江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为例,张建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L2011C002 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研究,覃闻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博弈分析,李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4 浙江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发展道路和政策选择研究,王明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5 社会保障的经济促进功能研究,张树新,浙江工商大学L2011C006“民工荒”倒逼机制下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研究,王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L2011C007 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以温州为例,刘芸,温州大学L2011C008 城乡统筹视角下浙江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骆勤,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09 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张雪平,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10 建筑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宋晓刚,宁波大学L2011C011 浙江大中型企业完善企业年金的研究,宋洁,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2 中西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其启示,王健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3 浙江省社会保障基金运作问题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4 浙江省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李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5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运行与实践研究--以教师年金计划设计为例,朱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6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7 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研究,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L2011C018 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建设研究,曹涌,杭州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L2011C019 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C020 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四、职业能力建设(一般项目)L2011D001 技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王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2 现代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3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殷锐,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4 高校后勤员工教育培训新体系的研究,陈先建,温州医学院L2011D005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6 企业转型升级下技工培训创新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7 浙江省退役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践研究,姚光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8 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谢志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0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陈国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10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陈宇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1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廖忠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2 基于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陈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3 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提升机理研究,卢兰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4 基于杭州汽车产业园的汽车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5 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皇甫姣,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16 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能力培育策略研究,杨扬,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7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8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胜任特征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周佳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9 外贸职业能力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王婧,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0 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唐小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1 需求分析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蒋景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2 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3 数字化环境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气行业为例,马羽安,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L2011D024 客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金柏正,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L2011D025 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期高端翻译人员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吕琳,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26 基于“和谐职业人”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俞步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效果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阮晓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8 经济转型背景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理财人员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任俊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9“点面”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郝文静,嘉兴学院L2011D030 浙江会展业人力资源培育和管理研究,张万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3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陶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2 基于关系匹配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选人标准的实证研究,陈芳,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3 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匹配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研究,王绍让,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4 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与高职教育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温州为例,李小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5 基于需求分析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研究,王海杰,嘉兴学院L2011D036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职业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朱文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7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策略研究,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和工资报酬的实证研究,俞玲,浙江财经学院L2011D039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技能人才开发匹配研究--以宁波为例,唐雪莲,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40企业培训的管理评价及政策机制研究,周文婕,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41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金迪,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D042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傅剑,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储建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4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浙江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研究,张东志,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45 浙江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问题研究,杨国强,杭州轻工技校L2011D046 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建设对策研究,张政,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收入分配(一般项目)L2011E001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王一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2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研究,吴慧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3 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设研究,罗美娟,宁波工程学院L2011E004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国胜,嘉兴学院L2011E005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徐新清,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E006 浙江大学生毕业起薪与职业成长关系研究,张铁墨,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E007 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赵俊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六、劳动关系(一般项目)L2011F001 民工荒背景下中小企业劳资双方责权关系新解构,贾昕昕,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2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标准,金荣标,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3 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吴红列,浙江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4 提高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路径研究,沈央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5 转型期浙江省劳资冲突的困境与应对,张永亮,浙江农林大学L2011F006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与农民工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建筑业为例,何兴,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7 合理利用劳务派遣资源问题研究,金献珍,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8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研究,李杰义,浙江师范大学L2011F009 劳动雇佣关系下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王宁,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1F010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用工荒”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以员工援助计划角度,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F011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维护问题研究,潘美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3 劳务派遣现状与激活劳动力市场效用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4 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建构与融入城市研究,徐建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5 就业协议书的定性及制度完善,黄柯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6 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构建研究,叶家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7 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问题研究--以温州为例,钱叶芳,温州大学L2011F018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与公司价值研究--基于杭州上市公司的实证,任家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1F019 《劳动合同法》实施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张妮,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0 转型期高校教师岗位聘任中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冯东红,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1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杭州评估,王朝霞,浙江大学L2011F022 “五大劳动关系”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3 构建适应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的劳动关系研究,余青,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L2011F024 司机劳动用工与劳动关系处理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徐东明,宁波市北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虞争鸣,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七、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一般项目)R2011A00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郑晓哲,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1A00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黄纯,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R2011A00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4 推进人才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斯嘉平,临安市人事局R2011A005 浙江高层次人才专项保障房制度安排研究,马先标,南开大学R2011A006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地区级人才网站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康粟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07 高校创建人才工程的机制体制研究,冯剑,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8 基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SNS系统平台研发,尹志,宁波工程学院R2011A009 长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扩散机制及一体化政策研究,张海霞,浙江工商大学R2011A010 宁波创新型人才发展与交流平台的研究,李丽,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1 宁波人才创新载体研究,杨厦,宁波大学R2011A012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吴丽,中国计量学院R2011A013 高校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徐文英,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14 国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彭兵,丽水学院R2011A015境外人员社区融入的社会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以浙江义乌市为例,程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6 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A017 基于杭州经验的浙江省领导干部甄选培养机制研究,张建伟,浙江理工大学R2011A018 政府公共部门组织沉默行为的研究,张锦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9 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老娘舅式”社会调解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胡行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0 谣言的社会心理分析及政府应对策略,叶星,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1 浙江农村空巢老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王占坤,温州医学院R2011A022 地方慈善事业发展与政府角色探讨,缪立懿,温州医学院八、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一般项目)R2011B001 国际化平台“英-中-澳”高端文创人才开发中心的研究与实践,丁继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1B002海外人才引进、开发与交流研究--以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为例,沈国琪,湖州师范学院R2011B003高职院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在杭高职院校为例,王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4浙江省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研究,孙春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5信息化管理在人才引进中的应用研究,陈国海,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06浙江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王佳,浙江万里学院R2011B007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8有效人力资源结构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适配度研究,孙惠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09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对策研究,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10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中小企业为例,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11依托技术联盟构建人才平台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周欢怀,温州大学R2011B012浙江省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实证研究,王璟,中国计量学院R2011B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董玉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14浙江涉外法律人才开发政策研究,孔德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培养,周明宝,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6基于浙江外贸转型的国际化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贺华丽,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7欠发达地区商务英语人才职业适应性研究-以衢州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8长三角会展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张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B019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研发人才开发对策研究,郑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20杭州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郑健波,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1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机制研究,罗润峰,绍兴文理学院R2011B022地方高校高级人才评价研究,夏志芳,浙江海洋学院R2011B023边缘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4温州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调研,刘贤奎,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5浙江民企“走出去”跨国经营人才开发研究,郝新蓉,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26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特点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王丽辉,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27义乌市场经营户国际化经营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XXX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8温州中小企业商贸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李永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9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与启示,吴后宽,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0校企联合培养BPO技能人才的优势及对策研究,沈音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1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彦,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32产业转型过程中海洋经济价值链前端人才体系及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模式研究,曾琻宁,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33杭州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蒋淑丽,浙江财经学院R2011B034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陆宇荣,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问题研究,王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6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为例,XXX祥,绍兴广播电视大学R2011B037城市社区管理人员胜任力状况与对策研究,许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8高校管理队伍培训机制研究,戈芝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1B039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视角,沈洁颖,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九、人事工作与人事制度改革(一般项目)R2011C00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其发展研究,吴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2 我国高职院校薪酬管理的研究,王慧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3在浙江省高校设岗聘任后绩效工资改革的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4 基于分层分类的高职教师激励问题研究,杨俊杰,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1C005 浙江省普通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深化改革研究,王瑜,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视角下的高校职员制度研究,赵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7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研究,郝海涛,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8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毛建青,浙江工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就业岗位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的偏好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在就业岗位选择上的倾向以及影响这种选择的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偏好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社会需求等。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就业岗位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偏好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
由于大学期间接受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更注重岗位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大学生会更加关注该岗位的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机会,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再次,大学生更看重岗位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
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是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学生希望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和完善的福利待遇,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最后,大学生更注重岗位的社会影响和责任感。
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岗位选择上越来越注重岗位的社会影响和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的因素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内部个人因素。
以下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岗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 个人兴趣爱好: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岗位,以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 专业背景:大学生的专业背景是影响其就业岗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以发挥专业优势。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然而,职业发展不仅与个人的能力和机会有关,还与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密不可分。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职业道路上的选择和发展。
因此,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和提高职业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发展与职业选择紧密相连。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不同职业的偏好和倾向。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参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个人发展目标。
例如,对于追求公益事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与社会服务有关的职业,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管理者等。
而对于具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创业或与创意产业相关的职业。
因此,职业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次,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感知情况之间的一致性会影响他们的职业满意度。
如果一个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他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那么他会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份有意义,并且自己内心认同的工作。
这种一致性可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满意度,促进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动力。
相反,如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实际从事的职业不相符,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失望甚至厌倦。
这种不一致性可能导致他们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和情绪,从而降低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的动力。
此外,职业价值观还与职业发展的意向和规划有关。
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的思考和制定,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
一个拥有明确职业规划和相符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实现这些目标相符的职业发展路径。
相反,缺乏职业意向和规划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负面因素的干扰,并较难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最后,职业发展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影响。
论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论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论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文/ 谢刚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未来从事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
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及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职业理想反映了主观和客观的要求,是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职业理想既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人们为了这个要求而奋斗的主观愿望,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构不成职业理想,若两个方面无法统一,也不能构成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
职业是多样性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
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
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别特征、身体状况等生理特征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
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二是职业理想具有发展性。
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
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有的人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职业理想具有时代性。
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人们追求的职业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因为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如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等职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研究1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所在所谓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1]由职业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涉及的知识面较全,它包括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关于职业规划的知识则是欠缺或不完善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各个方面知识就存在了不足,导致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职业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辅导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正确的制定职业规划。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在职业生涯中,所谓”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
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实践证明,那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从小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的是什么;[2]通过职业规划能让学生弄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二)为未来职业打好基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自身的因素更是占有更大的成分。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能力较低,择业面狭窄。
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认识自己,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完成态度与意识的转变,最终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兴趣等等,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明确就业的方向,消除盲目求职的行为,有效提高就业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个人成就。
在职业选择之后,职业发展则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帮助大学生做出明智的决策,实现职业成功。
一、职业选择的重要性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未来的道路。
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以及职业市场的需求。
只有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使其在职业发展中有所依据和方向感。
二、职业选择的方法与技巧1. 自我认知: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通过自我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
2. 职业调研: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接触职业导师、参加职业讲座等方式来了解各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发展前景以及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3. 职业规划:在职业选择中,大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大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职业发展。
三、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发展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阶段,它涉及到大学生在职场中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建立人际关系,以便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成功。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的机会。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步成长为行业的专家。
同时,职业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职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 学习与成长: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应该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选择与定位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选择与定位职业选择和定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进行职业调研和规划,以确保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本文将从个人认知、职业调研、规划实施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选择和定位。
一、个人认知职业选择与定位首先需要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工作领域,从而更容易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提高工作幸福感。
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评估自己在不同职业领域中的竞争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对个人价值观符合的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职业调研职业调研是指对不同职业领域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职业调研,如参观企业、实习、参加职业培训等。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全面评估不同职业的优缺点,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规划实施在对自己进行认知和职业调研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进行职业规划和实施。
职业规划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旨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职业规划中设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推销和面试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和成功率。
职业选择与定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个人认知、职业调研和规划实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运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只有在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定位后,大学生才能顺利踏入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
关键 词 : 高职 ; 学生; 大 职业倾 向
中图分 类号 : 4 9 G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7 1 ( 0 8 0 .0 3 0 10 .5 6 2 0 )3 09 .3
向研究 的仅 4篇 , 现有公开发表的有关高职学生职 《 中国教育 报》 曾针对 大学毕 业生 的一项调查 业倾向的研究对象均 以毕业班学 生研究为主 , 而我 显 示 , 五分 之 一 左 右 的 大学 生 直 到 大 学 毕 业 也 尚 们 的研 究 以大 一 、 有 大二 学生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积极 探 索 未 形成 比较 明确 的职业 理 想 。这暴 露 出 当前 高 等教 职 业指 导 的提 前介 入 , 力求 提 高职 业指 导 的有 效性 。 育 中存在 的一 个 突 出 问题 : 视 学 科 教 育 而 忽 视 对 重 二 、 究对 象 和方 法 研 大学 生 的职业倾 向 的研 究 和职 业价 值 观 的教育 。 ( ) 究对 象 一 研 近 几年 随着 国家劳 动就 业 制度 和 毕 业 生就 业 制 随 机抽 取 温 州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2 0 大 一 ) 和 0 7( 级 度 的改 革 , 为毕 业 生就 业 “ 向选 择 ” 造 了 良好 的 20 ( 二 ) ( 院 为筹 建 院 校 , 双 创 06 大 级 我 尚无 大 三 学生 ) 学 条件 , 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 了选择主体 的巨大压 生为 研究 对 象 。专业 包 括工 商企 业 管 理 、 场 营销 、 但 市 力和竞争 的严峻挑 战。“ 大学生就业难 ” 这一现 象 电子商务 、 会计 、 国际商务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电子信 的出现使大学 生的就业 问题逐渐 成为学校 、 长及 息工 程技 术 、 子 生 产 与 经 营 、 施 农 业 技 术 、 色 家 种 设 绿 学者 关 注 的话 题 , 成 为 社 会 的焦 点 问题 之 一 。造 食 品生 产 与检 测 、 品 花 卉 、 并 商 园林 技 术 、 牧 兽 医等 畜 成“ 大学 生就 业难 ”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是 比较 复 l 专业 , 试 以班 级 为单 位 。 的 也 3个 测 杂 的 , 大学 生 的就业 去 向 、 业标 准与 社会 需 求 存 而 择 ( ) 量工 具 二 测 在矛 盾 , 是造 成 “ 大学 生 就 业 难 ” 的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采 用 MB I My r T ( es—B ig y eIdct ) 格 r sT p n ia r 性 g o 原因。为此 , 高职 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 门 了解学 自测 问 卷 、 oad职 业倾 向量 表 和 学 生就 业 意 向调 Hln l 生的 就业倾 向 , 清学 生 的择业 意 向 , 强对 学 生 的 查 表 。 摸 加 就业 指 导 , 使学 生更 好地 树立 正 确 择业 观 , 立 较 好 确 ( ) 究方 法 三 研 的择业心理定位 , 帮助他们就业 , 是一项具有现实意 采用问卷调查 和软件测试 相结合 、 集体辅 导和 义 的重 大课题 。 个 别 辅导 相结 合 的方 法 。 总的看来 , 国外 有 关 职 业 倾 向的 研 究 对 象 侧 重 在本 次调 查 中 , 我们 要 求 参 加 调 查 的学 生 对 于 于企 业 管 理 人 员 和 研 发 人 员 , 少 涉 及 高 职 学 生 。 很 自己所 学 的专 业 与其 职 业 倾 向是 否 匹 配进 行 评 价 , 而 国 内对 此研 究 也不 多 。我 们 通 过 万 方 数 据 以 “ 职 这是因为考虑到每个专业都有一定 的就业 范围 , 同 业 倾 向” 为关键 词 在 19 2 0 9 8— 07年公 开 出版 的 刊物 个 专 业 的学 生对 于本 专业 培养 目标 的理解 也 不 一 中检索, 仅检索到 1 4篇论文 。有关高职学生职业倾 样 , 以 , 学 生 自己评 价 比研究 者 评 价 所学 专 业 与 所 让
大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与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
大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与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普及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开始迈向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大学期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将其与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相匹配,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与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所面临的专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决策过程。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常常会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职业前景等因素。
然而,近年来,很多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偏离了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导致了专业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不匹配,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困惑和困难。
首先,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而个人职业规划则是将这些认知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形成一个可行的规划方案。
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确保其与所选专业方向的一致性。
其次,学校和家庭的指导对于学生选择专业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
家庭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专业选择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共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此外,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应注重实践经验,以增强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认识。
通过参加实习、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机会,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判断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并将其与所选专业方向进行对比。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选择来提高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
选择一些与个人职业规划相符合的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学术活动和竞赛,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与个人职业规划的一致性是确保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倾向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倾向性分析大学时期是大多数人开始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性非常重要,因为它将指引我们决定何种职业道路最适合自己。
本文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倾向性分析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职业倾向性理解职业倾向性是一个人在特定职业领域中表现出的偏好和天赋。
它包括对特定职业的兴趣和潜在能力,以及适应该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
职业倾向性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培养所需的技能并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职业倾向性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愿望。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而提高就业的满意度。
其次,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可以帮助我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并评估个人和职业目标的一致性。
最后,职业倾向性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职业选择和困难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部分:职业倾向性的评估方法为了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评估方法。
首先是职业兴趣测试,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测试可以揭示我们对不同职业领域的兴趣程度。
其次是人格特质评估,人格特质与特定职业的匹配性有一定关联,测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以及与职业路径的契合度。
最后是测评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能力,通过评估我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确定哪种职业更适合我们发展。
第四部分:职业倾向性的具体分析在职业倾向性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来分析。
比如对于对人际交往兴趣较强的学生,他们可能更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等与人接触密切的职业;对于对数据和分析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更适合从事市场研究、金融分析等需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职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自身爱好和价值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考虑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相关职业。
第五部分:职业倾向性与发展规划在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
高中生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研究
高中生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研究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是高中生在选择未来职业方向时的两个重要考量因素。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探究高中生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并讨论相关因素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一、职业兴趣对职业规划的影响职业兴趣是个体对特定职业类型或领域的倾向或偏好。
高中生的职业兴趣通常会受到个人性格、爱好、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职业兴趣对于职业规划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1.1 激发动力和热情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激情和动力。
当一个人对某个职业充满兴趣时,他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
1.2 指导决策和减少迷茫职业兴趣可以为高中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职业决策。
如果一个人对特定职业充满兴趣,他可能会更多地了解相关职业的要求和前景,并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规划。
而对于不确定的未来,职业兴趣可以减少迷茫感,让高中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1.3 增加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符合个人职业兴趣的职业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高中生在选择职业时,如果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并将其与职业规划相结合,那么未来的工作生活将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二、职业规划对职业兴趣的塑造与职业兴趣相辅相成的是职业规划,它是对个人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目标、计划和行动的规划。
职业规划不仅对于确定职业方向至关重要,同时也对职业兴趣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2.1 提供职业知识和信息职业规划过程中,高中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和了解各种职业的信息和要求。
这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了解不同职业类型和领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发掘自己的职业兴趣。
2.2 培养自我意识和职业认同通过职业规划,高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从中形成对自己职业目标的认同。
这样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认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沉淀,将有助于塑造个人的职业兴趣。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匹配度分析与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匹配度分析与研究1.引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匹配度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匹配度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助其就业顺利并适应社会需求。
2.职业岗位匹配度的定义和意义职业岗位匹配度是指毕业生的专业背景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对应程度。
一个良好的职业岗位匹配度能够使毕业生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职业岗位匹配度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教育教学及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目前,面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4.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匹配度的原因4.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是依据过去的行业需求进行制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就业需求下降甚至消失,新兴行业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4.2 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滞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往往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迭代。
一些老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困难。
4.3 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欠缺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对就业的认识和准备,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机会。
这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了解市场需求,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也无法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5.改进措施5.1 联合企业,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开设新兴行业的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5.2 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和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浅析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
浅析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关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毕业生择业意向,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向。
关键词:高职学生;择业意向引言高职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一致性较低,这个现象也使得高职院校在招生环节出现以下现象:报考学生专业选择和专业兴趣匹配度很低。
这是造成学生入学后学习缺乏动力,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影响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因素,并提出树立正确择业意向的建议。
1 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相关职业倾向是职业观中的行为成分。
指人们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
有以下五点:(1)献身倾向,是人们政治理想、职业理想高度发展的表现,以天下为己任、不图名、不图利、顾全大局、分配、忠于职守、勇于献身。
(2)成就倾向,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为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往往忽视职业收入和社会声望等需求。
(3)兴趣倾向,从兴趣出发选择职业,在青年人中常见。
(4)衣食倾向,只把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讲实惠、重收入。
(5)交往倾向,重视人际关系,在性格外向或人际关系受过挫折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对职业倾向的关注渐趋明显,影响到继续专升本学习、就业的选择。
职业价值取向,就是个体对什么职业有价值或无价值的固定态度与看法。
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
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
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个体的价值观念,是他对外在事物与他的工作之间所存在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的认识。
一般说来,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工作,会被他认为有价值,而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工作,会被他认为没有价值。
因此,同一工作,需要不同的人对它的价值判断也会不一样。
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观、生活态度、人生目标等方面的结合,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学生学科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学科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学生在选择学科时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的学科选择与其未来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和技术类学科在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教育机构和决策者更好地指导学生选择学科以及为其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支持。
1.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学科选择的重要时期。
学科选择不仅决定了学生大学专业的方向,也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高中学生学科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混合方法。
我们在某高中随机选取了500名高中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外,我们还选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了解其对学科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看法和体验。
3. 结果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和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学科选择与兴趣爱好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在确定学科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个人的兴趣爱好。
学生在选择学科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学科。
这也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学科选择与未来就业岗位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高中学科选择与未来就业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擅长学科相关的职业。
例如,在科学和技术类学科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更有可能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3.3 学科选择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学科选择不仅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特定学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4.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中学生的学科选择与其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帮助学生做出更准确的学科选择和更好地规划未来职业,教育机构和决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学科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科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职业前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科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 高职学生 职业选择 和职业倾 向的一致性 研究这
一
问题 。不 同的 职 业 选择 理 论 强调 了 职 业 选 择 的 不 同 方 面 。
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 高
有 的强调周 围环境及其 对职业选 择的影响 , 另一 些则 把个
人 行 为 置 于 职业 选 择 的 中 心地 位 。现 在 比较 流行 的有 以下 几 种 职业 选 择 理 论 :金 兹 伯 格 的 职 业 选 择 发 展 过 程 论 、 克
生 13人 , 2 女生 7 2人 ; 艺术类 院校共 9 7人 , 中男生 3 其 6 人, 女生 6 人 ; 1 经济类 院校 1 1 , 1 人 男生 5 人 , 7 女生 5 。 4人
2问卷设计 。 . () 1 职业倾 向测试。霍兰德( ln ,9 9 提 出, Ho ad 16 ) l 大多 数 人可分为六种 职业倾 向类型 : 实际 型 、 调查 型 、 艺术型 、 社会 型 、 事业型和常规 型 , 他根 据这一理论 编制 了一 套职 业 倾 向测验 , 以测试 出被试 者是哪种 职业倾 向类型 , 适合
众说 纷纭 , 内容 差别 很大 , 且都没有 全面地 阐述 明 白这一
市 场营销专业 ( 社会型 )工 商管理专业 ( , 事业型 )会 计专 ,
【 作者简介 】 张荣路(9 2 )男 , 17 一 , 安徽滁州人 , 浙江机 电职业技术学 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 讲师 , 法学硕士 , 研 究方 向 : 思政党建 。
【 摘
要】对浙江 多所 高职 院校的高职学生进 行调 查研 究 , 在调查数据和 已有理论 观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
高职生职业倾 向、 职业选择的特点以及影响因子, 对职业选择与职业倾 向三者的一致性进行探讨 , 根据 以上理论
分析结合实证研 究对高职学生择 业和 高职院校就业 管理工作提 出建议和对策。 【 关键 词】高职学生 ; 职业倾向; 职业选择 ; 一致性 【 中图分类号】 G 1 【 7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3 0 3 — 3 0 9 3 3 (0 2 0 — 18 0
一
伦 波尔的职业选择学 习过程论 、达海姆 的职业选择 配置 论、 霍兰德等人 的职业选择个性——职业匹配理论 。
二 、 验设 计 实
、
相 关 理 论 研 究
1 .被试 。对杭州市滨江高教 区内多所 高职 院校共 4 3 0 名被试施测 , 共收 回有效问卷 3 8份 , 9 工科院校 15份 , 9 男
工作绩效影 响 , 主要运用 于人 力资源管理等学 科 , 但对高 职学 生的职业倾 向相关研究 较少 。
2职业 选择。职业选择是一 个复杂的过程 , . 对于其 概 念, 国际上 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 的认识 。但基本上研 究者
从事 哪方面 的工作。该测验从兴趣 、 能力 、 喜好和 自我评定 四方面确定被试的职业倾 向, 具有较好 的信度和效度 。 本 I 实验在霍 兰德职业倾 向的基 础之上 ,增加 了个 人信息项 目, 该项 目有关性别 、 年级 、 专业 、 源地 、 中毕业类 型等 生 高
为考察高职学生在六种职业倾 向类 型上的年级差异 , 分别 以高职 学生在实际 型 、 究型 、 研 艺术型 、 社会 型 、 事业
型和常规型六种职业倾 向类型上为因变量 , 以年级 因素 为 自变量 , 进行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 , 表明多数职业倾向 类 型中年级 差异不显著, 实际型 、 研究 型 、 艺术 型和常规型 没有显著差异(> . )仅有社会 型 、 p 00 , 5 事业型的职业倾 向存 在 显著性 的年级差异 ,且社会 型得 分的方差分析结果为 :
职教育从某 种意义上说 就是 就业教育 , 就业情况是判断一
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 准之一 , 职业倾 向是 学 生就业主要影响之一 。其次 ,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 了解 自己 的性格 特点 , 据 自身 的职业倾 向来进行 职业选择 , 今 根 对
后的职业满意度程度起到了主导作用 。
1 . 职业倾 向。 职业倾 向是一个人的职业愿望 , 是对职业 的一种 自我表现概念 , 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 取 向, 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 。在我国 , 是
职业倾 向的理论研 究较少 , 主要是关注职业选择与发展过 程受到 的内部 、 外部 影响 因素 , 研究 职业 选择 与发 展对其
21 0 2年 0 3月 总第 16期 第 0 7 3期
黑 河 学 - ? l 】
Heh o r a ieJ u n l
M a .0l r2 2 S ra . . e i lNO 1 No03 76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的一致性研究
⑨ 张 荣路 , 于施 佳
( 浙江机 电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杭州 3 05 ) 10 3
兴趣 、 爱好 等 , 是一种从 主客观多方 面进 行综合考 虑后做 出的实实在在的价值判断。【 业选择的理论 , 一 职 国际上也是
Hale Waihona Puke 因素 , 于探索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倾 向的因素。不 同职业 便
倾 向的学生适合学习不同的专业 , 以选择 被试 的六个专 所 业, 对应六种职业倾 向类型 。分别选择 了机械制造专业 ( 实 际型 )生物技术专业 ( 、 研究 型 )工业设计 专业 ( , 艺术 型 ) ,
都认为 , 职业选 择是一个 个人与环境相互 作用 、 促进人 们 从事不同职业 活动 的过程 。我国的汪庆春和孟东方提 出了 具体 的概念 , 他们认 为职业选择是 指人 们受到主体的需求 动机 、 自身条件制约 , 既要 考虑职业 的声 望 、 地位 、 会意 社 义、 经济报酬 、 劳动强度 、 晋升机会 , 也要考虑 自身 的才 能 、
【 基金项 目】 2 1 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科学研究课 题论文 (2 1B 2 系 01 L0 1 05 o
・
1 38・
业( 常规 型 ) 六个专业 。为了确保这六 个专业 的选择 有 等
效, 采用 S S I 对 6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分 P S3 析后发现在本 研究 中的六种职业倾 向类型 问卷 的内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