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和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和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当代大学生面临职业的选择问题,如何权衡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利弊因素,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出发,坚持人职匹配原则,就职业选择的主体和职业环境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人职匹配;因素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日益凸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鉴于此,对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日益呈现出诸多问题,具体表现有多样性、务实性、区域性等特征。
1.多样性。
大学生职业选择呈现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职业选择考虑的因素很多。
既要考虑自我发展的因素,又要考虑经济实惠因素,还有职业的地位,声望、稳定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其二,职业选择的途径很多。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中,网络占50%,学校公告21%,报纸、杂志、电视14%,熟人介绍9%,单位公告6%。
[1]依赖这种间接渠道获取职业信息,往往存在信息不容易鉴别,信息失真等问题。
这两个方面与现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竞争性密切联系。
2.务实性。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更加务实,主要表现在择业时注重经济利益,追求社会声望两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择业时注重经济收益。
经调查,当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出现不少令人关注的变化,其中反映在“选择工作单位”,“选择职业”等方面,许多人对功利标准(收入和福利待遇)的追求强于对事业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愿望。
第二,大学生择业时追求社会声望。
目前,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成为学生择业的热门。
机关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单位,两者的社会声望很高,而且工作稳定,没有风险,收入、福利又都不错,故而深受大学生青睐。
此外,一些三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同样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3.区域性。
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和一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发区;其次考虑沈阳、重庆等大中城市,对于中小城市和本人家庭所在地有较好职业的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考虑,而对于县城、边远落后地区则几乎无人问津,从总体上显示出了由大到小、由中心到四周、由沿海到内陆的层次性。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个体诊断的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主要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特点来分析,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性格和能力等。
当代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的发展阶段,择业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心理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一,个性与兴趣。
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出40%。
兴趣产生职业的内在驱动力,若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动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基础。
第二,能力。
能力(技能)在职业选择中起决定作用。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就是大学生的技能。
大学毕业生应该借助一些成熟的测评工具,测试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还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分析自己的成功故事来发掘自己的技能。
第三,素质。
进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是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个体间综合素质的比较。
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自身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环境诊断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还受周围职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环境,高校专业的结合与设置以及家庭环境等,充分诊断职业环境的因素能为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提供有效信息资源。
(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有广泛的内涵,具体包括社会的就业政策,择业的经济形势与用人单位需求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第一,就业政策。
大学毕业生必须熟悉有关就业的政策法规,正确面对就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就业政策是毕业的动力和约束条件。
国家劳动人事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大学生择业直接的影响因素。
二者是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
从现在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与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运行和发展情况来看,毕业生择业的动力机制增强,但竟争激烈,约束条件的性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第二,就业制度的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
毕业生应根据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要求,做出合法、合理的就业选择。
[2]第二,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社会职业的需求。
第一,经济形势对职业选择影响的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职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职业结构的调整。
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今后从事环境农业以及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业种类和人员必然得到逐步调整和提高。
第二,人才市场的就业供求状况。
要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前人才市场的就业供求状况,多方寻求就业信息,要认识到就业的总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希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第三,用人单位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用人单位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因此越来越重视引进人才。
但是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考虑人才的质量。
再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动态变化的。
因此,要想顺利实现就业,就要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设计,用过硬的本领。
(二)高校专业的结合与设置
目前,社会职业的发展日益影响着高校专业的发展,高校专业的发展也在进一步适应社会职业的发展需要,二者密切联系而且互动也明显增强,为当代大学生有效择业提供有利帮助。
第一,职业发展与专业化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已经出现多元化,打破了以往每个职业都有相对固定范围的限制,向职业的综合化、多样化发展。
企业竟聘人员倾向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人才。
第二,职业与专业的互动性。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职业有着内在的联系,专业为社会职业提供专门人才,而职业的发展与需求又对专业提出新要求。
目前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宽厚的基础,知识面广,具有创造性且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必须把握这种趋势,争取做到一专多能,以增强就业时择业的竞争能力。
(三)家庭环境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工作技能有限,社会资源缺乏,做出职业选择的决定与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家庭背景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择业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经济地位状况好的大学生往往有较好的工作机会, 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特别关注单位的经济效益,家在农村或边远地区的更重视单位地理环境,而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在各方面的期望值都较高等。
第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通过言行、经验和教训影响着子女的职业选择。
现在人们提倡的是民主式的教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个人素养都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侧面反映,这些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有长远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个互动的过程,大学生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看到社会发展积极的方面,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树立科学,理性,可持续的职业选择观念。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注意事项
当代大学生由于个体因素和社会职业环境的复杂性,在择业过程中应树立良好心态,认识到全面地理解职业的内涵是正确择业的前提,以此来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一)全面地理解职业的内涵是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
大学毕业生应从选择职业的层面定义找工作。
职业不仅仅解决个人及家庭的生存问题,它会涉及到四种关系: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职业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
从事一定的职业,人们就以一定的方式介入社会,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二是知识和创造的关系。
即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一定的职业需要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性越强的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就越不容易介入;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
工作是责权利的统一,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选择挣钱多的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承担更大的责任,履行更多的义务”;四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明确,
工作就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的工作才是对个体更有意义的职业。
(二)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当前企业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行业背景经验。
因此,大学生初涉职场时,要考虑职业是否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
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应该认真地做好职业定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总之,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体诊断和客观环境分析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不可避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心理误区,职业选择的对策分析等。
参考文献
[1]刘秀然.张瑞春.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J].职教研究,2005,(4).
[2]蒲伟晖.大学生的职业设计与影响择业的因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4).
[3]赵效.青年职业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苗旭.职业选择理论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5]李维.社会心理学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韩晓峰.关于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导向对策性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1).
[8]萧成勇.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探讨与引导[J].河西学院学报,1997,(1).
[9]雷腾.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评价与职业选择标准的理性思考[J].当代大学生就业,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