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节 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节  为什么要证明

例 4: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1)32-4×12=5 ① (2)52-4×22=9 ② (3)72-4×32=13 ③ …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2=( );
(2)写出你猜想的第 n 个等式(用含 n 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
解:(1)4,17 (2)第 n 个等式为(2n+1)2-4n2=4n+1.∵左边=4n2+4n+1-4n2=4n+1= 右边,∴第 n 个等式成立.
练习:下列问题你不能肯定的是( D )
A.一支铅笔和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 B.三角形的内角和 C.八边形的外角和 D.三角形与矩形的面积关系
课程导入2:
代数式n2+ n+4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 5试一试,你能否 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2+ n+41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 n=1,2,3 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 n 为 任意正整数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解: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为:当 n=6 时,n2-6n=62-6×6=0;当 n> 6 时,n2-6n=n(n-6)>0.
练习:观察下列各式的计算过程: 5×5=0×1×100+25, 15×15=1×2×100+25, 25×25=2×3×100+25, 35×35=3×4×100+25, …
请猜测,第 n 个算式(n 为正整数)应表示为 100n(n-1)+25 .
证明的必要性
1.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
解:小明的猜想正确,理由:因为 n 为奇数,所以可设 n=2k+1(k 为自然数), 所以 n2﹣1=(2k+1)2﹣1=(2k+1+1)(2k+1﹣1)=(2k+2)×2k=4k(k+1), 因为 k 为自然数,所以 k,k+1 是相邻的自然数, 所以 k,k+1 中必有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所以 k(k+1)必定是 2 的倍数, 所以 4k(k+1)必定是 8 的倍数,故当 n 为任意正奇数时, n2﹣1 的值一定是 8 的倍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定义与命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定义与命题
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请你举出你所熟知的一些定义例子.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 义;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 离” 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是“无理数” 的定义.
结论
⑵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 条件
结论
⑶ 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
结论
定义与命题
定义 命题
概念:判断一个事件的句子 结构:如果……那么……
分类:真命题、假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就相等.
(3)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直线也互相平行.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 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例如,下列句子都不是命题: (1) 你喜欢数学吗? (2) 作线段 AB = CD. (3) 清新的空气. (4) 不许讲话!
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
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
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总结归纳 命题的组成: 题设的事项
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
结论
例2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 如果 a>b,b>c,那么 a = c; (3)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1) 条件:两个角相等. 结论:它们是对顶角. (2) 条件:a>b,b>c. 结论:a = c. (3) 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 相等.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它们的面积相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
(4) 你能肯定上述发现吗? 分析:由于∠AOB、∠COD 均与∠BOC 互余, 故可根据∠BOC 的度数求得∠AOB 与∠COD 的度数,进而归纳出两角之间的关系.
(1) 若∠BOC=30°,求∠AOB 和∠COD 的度数; (2) 若∠BOC=54°,求∠AOB 和∠COD 的度数; 解:(1) ∵ OA⊥OC,OB⊥OD, ∴∠AOC=∠BOD=90°. ∵∠BOC=30°, ∴∠AOB=∠AOC-∠BOC=90°-30°=60°,
(1) 图①中的实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 (2) 图②中两条线段 a 与 b 哪一条更长? (3) 图③中的直线 AB 与直线 CD 平行吗?
解:通过观察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1) 实线是弯曲的. (2) a 更长一些. (3) AB 与 DC 不平行. 而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后发现: (1) 实线是直的. (2) a 与 b 一样长. (3) AB 平行于 CD.
【方法总结】验证特例是判定一个结论错误的最好方法.
【类型三】举出反例 例3 如图,从点 O 出发作出四条射线 OA、OB、OC、
OD,已知 OA⊥OC,OB⊥OD.
(1) 若∠BOC=30°,求∠AOB 和∠COD 的度数; (2) 若∠BOC=54°,求∠AOB 和∠COD 的度数; (3) 由 (1)、(2) 你发现了什么?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1 为什么要证明
观察与思考
两图的中间圆大小一样吗?
是 静 还 是 动 ?
平行线:不敢相信图中的横线是平行的, 不过它们就是平行线!
你觉得观察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数学的结论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靠观察、猜想、 实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讲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讲义

实用文档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一、思维导图⎪⎪⎪⎪⎪⎪⎪⎪⎪⎪⎪⎩⎪⎪⎪⎪⎪⎪⎪⎪⎪⎪⎪⎨⎧⎪⎩⎪⎨⎧︒⎪⎪⎩⎪⎪⎨⎧⎪⎩⎪⎨⎧⎪⎪⎩⎪⎪⎨⎧的内角。

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推论角的和。

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推论。

等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平行线的性质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平行线的判定的例子。

,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反例:具备命题的条件分类:真命题、假命题部分组成。

结构:由条件和结论两句子。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命题平行线的证明21180二、考点聚焦考点1 定义与命题例1 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④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 ⊥b ,b ⊥c ,则直线a 与c 不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1-1:对假命题“任何一个角的补角都不小于这个角”举反例,正确的反例是()A.∠α=60°,∠α的补角∠β=120°,∠β>∠αB.∠α=90°,∠α的补角∠β=90°,∠β=∠αC.∠α=100°,∠α的补角∠β=80°,∠β<∠αD.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考点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例2 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变式2-1:如图,直线l∥2l,∠A=125°,∠B=85°,1则∠1+∠2= ()A.30°B.35°C.36°D.40°变式2-2: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FAC=72°,∠ACD=58°,点D在GH上,求∠BDC的度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

CO
D
∴∠EOD +∠OEB = 180°.
∴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1.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 a∥b
的是 ( D )
定理证明
如图,∠1 和∠2 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内错
角,且∠1 =∠2. 求证:a∥b. 证明:∵∠1 =∠2 (已知), ∠1 =∠3 (对顶角相等),
c
a
3
12
b
∴∠2 =∠3 (等量代换).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
c
a
1
2
又∵∠3 +∠2 = 180° (平角的定义), b 3
∴∠1 =∠3 (同角的补角相等).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 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 +∠2 = 180° (已知), ∴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5
7 8D
F
练一练 根据图形完成填空: ① ∵∠1 =_∠__2__(已知),
CF 13
E
∴ AB∥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1 +__∠__3_= 180°(已知),
∴ CD∥B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③ ∵∠1 +∠5 = 180°(已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平行线、运用平行线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总结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判定方法、性质应用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演绎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程度,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c.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性质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教室墙壁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探究的兴趣。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7-1 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7-1 为什么要证明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为什么要证明典型例题题型一实验验证结论例1观察,再验证.(1)图1①中黑色的边是直的还是弯曲的?(2)图1②中两条线段a与b,哪一条更长?①②图1分析:先观察得出结论,再实验验证.解:对于(1)题,直接观察图1①可能得出结论:黑色的边是弯曲的.但实际上,黑色的边是直的.对于(2)题,直接观察图1②可能得出结论:线段b比线段a短.但实际上,这两条线段同样长.点拨: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给出严格的证明或实验验证.例2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n=1,2,3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n 为任意正整数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分析:因为n2-6n=n(n-6),所以只要n≥6,该式子的值都表示非负数,所以猜想不正确.解:(方法1:利用反例证明)不正确.理由:例如当n=7时,n2-6n=7>0.(方法2)不正确.理由:n2-6n=n(n-6),当n≥6时,n2-6n≥0.特别提示:通过此题可说明一点: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能太片面,而要全面考虑问题.题型二推理的应用1.图形中的推理例3如图2所示,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沿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段.图2点拨:从简单、特殊的情况入手,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探究内在的规律.2.数学式子中的推理例4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①1×7+2×9=52;②2×8+2×10=62;③3×9+2×11=72;…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第4个等式;(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解题关键: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数字变化情况,找出每个式子与序号之间的关系.解:(1)根据题意得,第4个等式为4×10+2×12=82.(2)猜想的第n个等式为n(n+6)+2(n+8)=(n+4)2.验证:左边=n(n+6)+2(n+8)=n2+6n+2n+16=n2+8n+42=(n+4)2=右边,所以n(n+6)+2(n+8)=(n+4)2.3.假设论证例5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解析:∵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假设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丙的车也是红色的,和只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矛盾.假设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的是实话,而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有两人说的是实话,与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实话矛盾,∴只有甲的车是红色的.∴甲说的是实话,丙说的不是实话.∵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乙和丙的车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银色的.∵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且甲说的是实话,∴丙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综上,甲的车是红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答案:C4.推理论证例6某球赛小组比赛规则:四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队赛一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小组比赛结束后,甲、乙、丙、丁四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名,各队的总得分恰好是四个连续奇数,则与乙打平的球队是()A.甲B.甲与丁C.丙D.丙与丁解析:∵甲、乙、丙、丁四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名,各队的总得分恰好是四个连续奇数,∴甲得分为7分,2胜1平,乙得分为5分,1胜2平,丙得分为3分,1胜0平,丁得分为1分,0胜1平.∵甲、乙都没有输球,∴甲一定与乙平.∵丙得3分,1胜0平,乙得5分,1胜2平,∴与乙打平的球队是甲与丁.答案:B拓展资源哥德巴赫猜想两百多年前,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哥德巴赫曾研究过“将一个数表示成几个素数的和”的问题,他取了很多数做试验,想把它们分解成几个素数的和,结果得到一个断语:“总可将任何一个数分解成不超过三个素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不能证明这个问题,甚至连如何证明的方法也没有,于是他写信给另一名彼得堡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欧拉,他在1742年6月7日的信中写道:“我想冒险发表下列假定‘大于5的任何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说:“我认为‘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两个数学家的通信内容传播出来之后,人们就称这个猜想为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哥德巴赫-欧拉猜想.完整地说,哥德巴赫猜想是:大于1的任何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命题A:每一个大于或者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命题B:每一个大于或者等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的和.人们在研究命题A的过程中,开始引进了“殆素数”的概念.所谓“殆素数”就是素数因子(包括相同的和不同的)的个数不超过某一固定常数的自然数.我们知道,除1以外,任何一个正整数,一定能表示成若干素数的乘积,其中每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正整数的素因子.相同的素因子要重复计算,它有多少素因子是一个确定的数.例如,从25~30这六个数中,25=5×5有2个素因子,26=2×13有2个素因子,27=3×3×3有3个素因子,28=2×2×7有3个素因子,29是素数有1个素因子,30=2×3×5有3个素因子.于是可说25,26,29是素因子不超过2的殆素数,27,28,30是素因子不超过3的殆素数.用殆素数的新概念,可以提出命题D来接近命题A.命题D: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素因子的个数不超过m与n的两个殆素数之和.这个命题简化为“m+n”.这样,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证明的方向就更明朗化了:如果能证明,凡是比某一个正整数大的任何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两个素数相乘,或者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素数,就算证明了“1+2”.当然如果能证明“1+1”就基本上证明了命题A,也就基本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了.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国数学家拉代马哈证明了“7+7”.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8年,苏联数学家布赫雪托布证明了“5+5”.1938年,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全体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即几乎所有偶数“1+1”成立.1940年,苏联数学家布赫雪托布证明了“4+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数.1956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3+4”,稍后证明了“3+3”和“2+3”.1956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3+3”.1957年,中国数学家王元又证明了“2+3”.1962年,中国年轻数学家潘承桐证明了“1+5”,这是证明了相加的两个数中,有一个肯定是素数的成果,而另一个殆素数的因子小到不超过5.1962年,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也证明了”1+5”.1963年,中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桐及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分别证明了“1+4”.1965年,维诺格拉多夫、布赫雪托布证明了“1+3”.1965年,意大利数学家朋比尼也证明了“1+3”.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宣布证明了“1+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

,
∴AD∥BE(
).
,即∠
栏目索引
=∠
,
答案 BA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E;等量代换;∠1;∠2;BAE; DAC;D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6.如图7-4-6,已知∠1+∠2=180° ,∠A=∠C,DA平分∠FDB,试证明∠3= ∠4.
图7-4-6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解析 (1)∵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D∥BC, ∴∠1+∠2=180° , ∵∠1=110° ,∴∠2=70° . (2)由折叠的性质得∠D'=90° , 若D'C'∥BC,则有∠EGF=∠D'=90° , ∵AD∥BC, ∴∠2=∠EGF=90° , 则当∠2等于90度时,D'C'∥BC.
图7-4-8
4 平行线的性质
证明 ∵AD⊥BC,EF⊥BC(已知), ∴∠ADC=∠EFD=90° (垂直的定义),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平分∠BAC(已知), ∴∠BAD=∠DAC(角平分线的定义), ∴∠E=∠3(等量代换).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3.(2016四川资阳安岳期末) 是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其中蕴涵着许多 几何知识.如图,已知BC∥AD,BE∥AF.
(1)∠A与∠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若∠DOB=135° ,求∠A的度数.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解析 (1)相等.理由:因为BC∥AD(已知),所以∠B=∠DOE(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因为BE∥AF(已知),所以∠A=∠DO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所以∠A=∠B(等量代换). (2)因为BC∥AD(已知),所以∠B+∠DO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又因为∠DOB=135° ,所以∠B=180° -135° =45° ,又∠A=∠B,所以 ∠A=45°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4 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 同位角相等 2. 内错角相等 3.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思考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平行线的性质
合作探究
问题1: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A
2
C E
1
43
D
4. 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 第
一次拐的∠B 是 142°,第二次拐的∠C 是多少度?
为什么?
C
B
解:∠C = 14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 = 100°,
∠B =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1 =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 ∠D(已知)
∴∠1 = ∠B(等量代换)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C
例2 已知:如图,AB∥CD,∠B =∠D.
求证:AD∥BC. 证法三: 如图,连接 BD (构造两组内错角). ∵ AB∥CD (已知),
A
12
B
D
3 4
C
∴∠1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同旁内角互补 角的关系
素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点击播放及下一步操作)
1. 下列图形中,由 AB∥CD,能得到∠1 =∠2 的是 ( B )
2. (1) 有这样一题:如图 1,若 AB∥DE,AC∥DF,试
说明∠A =∠D. 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

平行线的证明+思维图解+++知识考点梳理+课件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平行线的证明+思维图解+++知识考点梳理+课件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课标领航·核心素养学段目标1. 探索并ຫໍສະໝຸດ 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Ⅰ: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定理的证明.
3.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

线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于 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
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线





线
平行线
的判定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FA,∴∠DAF=90°,
∴∠FAB=∠DAF-∠2=52.5°.
综合与实践
[点拨]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锻炼和提升
学生的推理能力,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平行线
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平行
综合与实践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通过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给定条件出
发,依据规则推出结论,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AB E P DC F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命题(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2)公认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①.若a>b ,则ba 11 . ②.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一个角的邻补角大于这个角. ⑤.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 )A.甲B. 乙C.丙D.丁知识点2:平行线(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2).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___. 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__.典型练习:1、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2.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3、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 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4.如图,某湖上风景区有两个观望点A,C和两个度假村B,D.度假村D在C的正西方向,度假村B在C的南偏东30°方向,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距离都等于2km.(1)求道路CD与CB的夹角;(2)如果度假村D到C是直公路,长为1km,D到A是环湖路,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等于度假村D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求出环湖路的长;(3)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能够判定DC∥AB吗?若能,请写出判断过程;若不能,请你加上一个条件,判定DC∥AB.5.与平行线有关的探究题(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探究: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小明同学在研究∠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时,利用图1,过点P 作PQ∥BD,得出结论:∠APB=∠PAC+∠PBD.请你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2)当动点P落在第③、第○4部分时,在图3、图4中画出图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形加以证明.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2)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____________________.(3)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1)图(1)中是一个五角星,求∠A+∠B+∠C+∠D+∠E;(2)图(2)中的点A向下移到BE上时,五个角的和(即∠CAD+∠B+∠C+∠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把图(2)中的点C向上移到BD上时,如图(3)所示,五个角的和(即∠CAD+∠B+ ∠ACE+∠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 中,O 是∠AB C 与∠A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 =90°+21∠A,理由如下: ∵BO 和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1=21∠ABC ,∠2=21∠ACB ∴∠1+∠2=21(∠ABC+∠ACB)又∵∠ABC+∠ACB=180°—∠A∴∠1+∠2=21(180°—∠A )=90°—21∠A ∴∠BOC=180°—(∠1+∠2)=180°—(90°—21∠A ) ∴∠BOC=90°+21∠A 探究2:如图2,O 是∠ABC 与外角∠ACD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试分析∠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O 是外角∠DBC 与外角∠E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则∠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1.如上图,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对.2.如上右图,已知AB ∥CD ,∠1=100°,∠2=120°,则∠α=_____.3.如右图,DAE 是一条直线,DE ∥BC ,则∠BAC =_____.4.“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二、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内错角相等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三条直线相交 ,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3. 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B.对顶角相等;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如右图,已知∠1=∠B ,∠2=∠C ,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AD ∥BCB.∠B =∠CC.∠2+∠B =180°D.AB ∥CD5.如右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 )A.∠A+∠E+∠D=180°B.∠A-∠E+∠D=180°C.∠A+∠E-∠D=180°D.∠A+∠E+∠D=270°三、解答题1.如图,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2.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3.如图,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70°,∠B=38°,AE是∠BAC的平分线,AD⊥BC于D.(1)求∠DAE的度数;(2)判定AD是∠EAC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若∠C=α°,∠B=β°,试猜想∠DAE与∠C—∠B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E的度数.(∠C>∠B)4.如图,y轴的负半轴平分∠AOB,P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OA、OB 于点M、N.(1)如图1,MN⊥y轴吗?为什么?(2)如图2,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AB与y轴的交点处,其他条件都不变时,等式∠APM=(∠OBA﹣∠A)是否成立?为什么?(3)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图3处(Q为BA、NM的延长线的交点),其他条件都不变时,试问∠Q、∠OAB、∠OBA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若存在,请写出其关系式,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吕晓娟 学生:王雨 日期:2014.8.23 星期: 时段: 课 题
学习目标与分析
学习重点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教师分析与批

知识点: 1.推理证明的必要性:
我们认识事物,可能有偏差,有时是“想当然”,过于草率,有时是“乱花迷人眼”,观察产生了错觉,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没有严格的证明都是不能令人放心和信服的。

例1:当x 为任意实数时,542++x x 的值都大于零吗?
2.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
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实验验证法、举例反例、推理论证等。

例2:如果y x ,那么一定有x>y 吗?
3.定义的概念:
对一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例3: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等角的补角相等
D.线段是直线上的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
4.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含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常为陈述句;(2)命题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例4: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过点O 作线段MN 的垂线
5.命题的结构: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例5: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若a >b ,b>c ,则a>c
6.真命题、假命题、反例的概念: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例6: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

(1)两个角的和是180度,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2)同位角相等
(3)如果22b a ,那么a=b
7.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例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证实命题正确与否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B.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C.公理的正确与否必须用推理的方法来证实
D.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8:指出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碎玉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被2整除的数,一定能被4整除;
(3)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

例9:如图所示,在直线AC 上去一点O ,作射线OB ,OE 和OF 分别平分AOB ∠和BOC ∠,求证:OF OE ⊥.
8.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0:如图所示,若65∠=∠,能否确定21//l l ,为什么?能否确定43//l l ,为什么?
9.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1:如图,,,BOD D COA C ∠=∠∠=∠求证:BD AC //
10.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12:如图,若 35=∠B , 145=∠CDF ,则AB 是否与CE 平行?为什么?
例13: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 18021=∠+∠,求证:a//b
例14:在一次加工中,王师傅切割了一块如图所示的铁板,按要求,这块铁板应为平行四边形才符合标准,经测量,发现其中 38142=∠=∠=∠=∠D B C A ,,王师傅切割的这块铁板符
合标准吗?说明理由。

例15:如图所示,已知 360=∠+∠+∠D C B ,求证:AB//ED 。

1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6:如图,在ABC ∆中,D,E,F 分别为AB,AC,BC 上的点,且DE//BC,EF//AB ,求证:EFC ADE ∠=∠
1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1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c//d , 1151=∠,求3,2∠∠,的度数。

13.平行线的性质定理(3)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18:如图所示,直线a//b,且与直线c 相交,求证:
18021=∠+∠
14.证明的一般步骤:
解答证明题一般有一下三个步骤:
(1)画出图形---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表上必要的字母;
(2)写已知、求证---用字母、符号表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写证明过程---用“ ”,“ ∴”,再注明相应的依据,写出证明过程。

例19:求证: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例20:如图,A,C 两地之间要修一条公路,在A 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50度,如果A,C 两地同时开工,那么在C 地应按什么方向开始施工,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
例21:如图所示,已知AB//DE, 140=∠CDE ,求BCD ∠的度数。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需要优化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要优优化
教师签字:
综合评价
本节课解决学生问题:
本节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节课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语):
下节课初步安排:
家长反馈:
教导主任(签字):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