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_51-186-93_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修订)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2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修订)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目 录
1 项目背景............................................................................................................ 5 1.1 任务来源................................................................................................. 5 1.2 工作过程................................................................................................. 5 2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7 2.1 国家及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7 2.1.1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7 2.1.2 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9 2.2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1 2.3 现行地方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2.4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2 3 标准修订的依据、原则和方法思路.............................................................. 14 3.1 修订依据............................................................................................... 14 3.2 修订原则............................................................................................... 14 3.3 修订方法............................................................................................... 15 3.4 修订思路............................................................................................... 15 4 行业发展、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7 4.1 行业发展............................................................................................... 17 4.2 典型行业产污环节和排放特征........................................................... 18 4.2.1 皮革制品制造业........................................................................ 19 4.2.2 制鞋业........................................................................................ 20 4.2.3 木制家具制造业........................................................................ 20 4.2.4 印刷业........................................................................................ 21 4.2.5 炼油和石化行业........................................................................ 22 4.2.6 农药制造业................................................................................ 23 4.2.7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 23 4.2.8 医药制造业................................................................................ 24 4.2.9 橡胶制品业................................................................................ 24 4.2.10 汽车制造业.............................................................................. 25 4.2.11 电子产品制造业 ...................................................................... 26 4.3 典型行业特征污染物分析................................................................... 27 4.4 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8 4.4.1 VOCs污染防治技术................................................................... 28 4.4.2 典型有毒有害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关键技术............................ 29
四川省现行有效地方标准目录
四川省相关标准及排放标准
发布时间:2005-5-10 点击次数:517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2002年7月2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使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农机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环境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制度。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由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第八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在15日前向原申报部门办理变更申报手续。
排污单位闲置或拆除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予以批复。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056-2013
2
DBXX/ XXXXX—XXXX
表1 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m3
燃料类型
颗粒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氨a
天然气、人工煤气 b
5
75
800
2.5
沼气等其他气体 c
—
250
1000
—
a 适用于内燃机烟气脱硝使用含氨还原剂的情况。
b 燃柴油及其他液体燃料内燃机执行燃天然气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内燃机(以下简称“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供应等系统中的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 理,以及使用内燃机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A —内燃机每年总运行时间,h; B —脱硝系统每年总停运时间,h。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1 烟气监测孔和采样平台
应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设置规范的永久性烟气监测孔、采样平台和排污口标志,并应符合相关规 范要求。
3
DBXX/ XXXXX—XXXX
5.2 监测负荷 内燃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负荷应按照HJ/T 397的规定执行。
限值 ≤10 ≤11
4.4 操作规范
脱硝系统运行管理应符合HJ 562的要求,按公式(1)计算的脱硝系统可用率不应小于98%。
脱硝系统可用率= (A − B) ×100% ...........................................................(1)
《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202-2015)
ICS13.040.40Z6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202—2015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wooden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industry2015-05-13发布2015-07-01实施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5监测与检测 (4)6实施与监督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 (6)前 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北京市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木门窗、地板制造以及木质容器制造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亦执行本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5月13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北京市建材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涛、郑再洪、邵霞、聂磊、任培芳、袁勋、高喜超、闫磊、李国昊、何万清、王敏燕、王海林、高美平引 言为控制木质家具制造业以及木门窗、地板制造以及木质容器制造业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引导木质家具制造业以及木门窗、地板制造以及木质容器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本标准。
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检测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木质家具制造生产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木质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db11_501-2007_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剂压制而成的板 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细木工板、实木复 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等。 3.9 印刷 printing
18483-2001)外,其它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本标准发布后,若本市再行发布新
的适用相关行业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行业执行相应的新发布的排放标准。
本标准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相比,主要修改如 下:
——本标准增加规定了国家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 (试行)》中未规定的 14 项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II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 -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固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 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 本标准不适用于锅炉,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炼油与石油化 学工业、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前述固定污染源执行本市或国 家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6157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川环发[2014]213号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川环发〔2014〕213号)各市(州)环境保护局:为规范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依据《关于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办〔2014〕43号),我厅制定了《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四川省环境保护厅2014年10月21日附件四川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依据《关于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办〔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各级财政投资建设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管理。
第三条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质自动监测和空气自动监测,具体包括水质自动监测子站和空气自动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房、质量管理实验室等。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省环境保护厅对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制度和规范制定和完善本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考核与培训;对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管理工作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条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监测质量技术监督。
设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运行维护、人员上岗、信息传输、数据处理与审核、监督检查等技术管理制度和规范,编制自动监测运行作业手册;受省环境保护厅委托,对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上岗考核;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控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量质溯源与传递、手工比对、质控考核以及质量检查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和监测数据实时发布平台。
四川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川府发[2008]18号
四川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正文:---------------------------------------------------------------------------------------------------------------------------------------------------- 四川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四川省环保局制订四川省人民政府2008年7月1日以川府发[2008]18号批转)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1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川府发[2007]60号)(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各市(州)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的考核。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三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
第三条“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县级人民政府,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第四条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和《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确定主要污染物年度削减目标,制定年度削减计划。
年度削减计划应于当年1月15日前报省环境保护局。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_50_418-2016)
ICS13.030
E61
备案号 xxxx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 50/418-2016
代替 DB 50/418-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
(发布稿)
2016-01-22 发布
2016-02-01 实施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3 5 排气筒高度要求 ................................................................ 5 6 污染物监测要求 ................................................................ 6 7 实施与监督 ....................................................................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环境空气 汞的测定 巯基棉富集-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暂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暂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2015
ICS XXXXXX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186—201X代替DB 51/186-9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公开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5 污染物监测要求 (4)6 实施与监督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行业受控工艺设施和污染物项目 (7)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计算 (8)附录C(规范性附录)监测方法适用性检验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固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和实施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四川省的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
本标准未做规定的控制指标,且国家或四川省有相关标准的,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名称修改为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要求,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取消原标准中标准限值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规定;——保留了原标准中锰及其化合物、氯丁二烯2项污染物,增加了20项污染物;——规定了22项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大学。
本标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201□年□月□日批准。
新建企业自201□年□月□日、现有企业自201□年□月□日起执行本标准,《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186-93)自201□年□月□日废止。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监测报告格式(试行版)的通知-川环办发[2008]209号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监测报告格式(试行版)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监测报告格式(试行版)的通知(川环办发[2008]209号)各市(州)环保局: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环境监测管理,省环保局开展了我省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报告格式统一工作。
今年3月,省环保局将监测报告格式讨论稿印发各地,并组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业务室和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眉山市监测站就监测报告格式开会进行了研究讨论。
根据各地的返回意见,省环保局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川省环境监测报告(试行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环境监测报告(试行版)试行期一年,在试行期内,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各地环保局、监测站以书面形式向省局科标处反映。
本试行版从2008年10月开始执行,四川省环保系统所属2级和3级环境监测站均按此要求执行。
四川省环境监测报告(试行版)电子文档模板上传于四川省环保网,请自行下载。
附件: 1、监测报告编制要求2、监测报告格式3、监测报告审查记录表4、监测报告示例15、监测报告示例2二○○八年九月九日附件1:监测报告编制要求:本监测报告编制原则和编写内容的各项要求适用于四川省环保系统所属环境监测站出具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新建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验收监测报告(表)、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报表和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表不在此要求之列。
一、报告封面1.项目名称、监测单位及委托单位名称要规范书写,不能用简称。
2、监测报告按年度编号,包含年号和序列号,必要时在序列号前注明监测因子(如:水、气、声、固废等)3、监测类别分为: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委托监测、其它等。
四川省固定污染物有机挥发物排放标准
四川省固定污染物有机挥发物排放标准一、四川省固定污染物有机挥发物排放标准1、环境空气中固定污染物有机挥发物的排放标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醛类和酸类),以容积分压法(VOCs)表示,其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15mg/m³以下。
2、固定污染源是指以污水、废气、废水为主要排放物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使用燃料、废弃物或固体原料引起的污染排放源,在范围内,其对环境的排放(排放量,水、空气的污染物及信息)应满足四川省污染源排放标准。
3、关于有机挥发物排放的行业标准:金属冶炼企业、有机化学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汽柴油加工行业、医药行业、木材及家具行业、造纸行业、电子行业、水处理行业、焦化行业、染料涂料行业、橡胶行业、污水处理行业以及建筑工地固定污染物有机挥发物排放标准均应满足四川省有关《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每立方米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年均浓度不得超过15mg/m³。
4、关于挥发物排放的计量标准:企业建立计量表,将每个月实际发生的污染物每立方米浓度进行统计,按照每月排放浓度总量单位排放定量标准划分一个年度常数,这个年度常数将作为排放有机污染物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出每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每月每立方米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四川省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五、防止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措施:1、污染源要加强原材料的选择和购买,要求供应商建立明确的材料质量标准,对使用的物质进行精确的检测,以判断其污染特征;2、企业安装流量计和分析仪,不断监测其产品的排放量,加强材料的管理,降低排放;3、安装先进的净化设备,对排出的废气及废水事先进行净化,以减轻其污染;4、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对有机挥发污染物进行恒定控制;5、定期进行污染物的抽样,对超标污染物循环再净化;6、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艺条件,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7、设立健全防治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管理和经济措施,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DB11-2017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
DB11-2017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2 3 4 5 6 7 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3)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5)技术与管理规定 (8)监测要求 (9)标准实施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污染源受控工艺设施和污染物项目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计算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污染控制的记录要求 (18)前 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有关规则起草。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和《冶 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237-2004)。
适用于下列标准的污染源应 执行以下相应标准:DB11/ 139 DB11/ 206 DB11/ 207 DB11/ 208 DB11/ 447 DB11/ 502 DB11/ 503 DB11/ 847 DB11/ 914 DB11/ 1054 DB11/ 1055 DB11/ 1056 DB11/ 1201 DB11/ 1202 DB11/ 1203 DB11/ 1226 DB11/ 1227 DB11/ 1228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检测规范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固定式燃气轮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铸锻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水卷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整车制造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除上述污染源执行北京市地方行业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执行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 行)》外,其他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
最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全
3.9 无组织排放源
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 排放的建筑构造 ( 如车间、工棚等 ) 。
3.10 排气筒高度
指自排气筒 ( 或其主体建筑构造 ) 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 的高度。
4 指标体系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
4.1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4.2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 放速率。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 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 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物 尘、石英粉 20 禁 3.7 30 排 14
尘、矿渣棉
40
25
尘)
无组织排 2.0
3.1 放源上风 ( 监控点
5.3 向设参照 与参照点
21 点,下风 浓度差
37 向设监控 值)
点
15 2. 4.1 5.9 无组织排 5.0
150
20 1 6.9
10 放源上风 ( 监控点
( 其它 )
30 3. 27 40 5 46 50 14 70 60 24 10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按国 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执行。
8.3 监测工况要求
8.3.1 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性监测中,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 当时的运行工况相同,排污单位的人员和实施监测的人员都不 应任意改变当时的运行工况。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征求《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征求《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2.05•【字号】川环函〔2015〕188号•【施行日期】2015.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征求《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川环函〔2015〕188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我厅决定修订《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186-93)。
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将该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认真组织研究,并将书面意见及其电子版于2015年3月10日前函告我厅科技标准与产业发展处。
如无意见,也请及时函告。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电子文本可登录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网站“科技产业/环保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栏目(/cs/kjbc/)查询和下载。
联系人:科技标准与产业发展处王宇澄通讯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号 610041电话:(028)80589107(传真)邮箱:****************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2.四川省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3.《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略)4.《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略)四川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2月5日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1.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3.四川省公安厅4.四川省建设厅5.四川省交通厅6.四川省商务厅7.四川省卫生厅8.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9.四川省各市(州)环境保护局10.四川大学11.西南石油大学12.西南交通大学13.四川省机械设计院14.四川省轻工设计院15.中国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16.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17.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18.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19.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四川省环保产业协会22.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3.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24.四川省轻工协会附件2四川省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其他意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提出意见单位:(盖章)2015年月日。
DB51-186-93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DB51/186-93四川省技术监督局1993-10-28发布 1994-04-01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有效地控制四川省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生态破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要求1.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辖区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简称“排污”,下同)的一切单位。
2标准分类、分级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将本标准适用区域划分为三类,分别执行四级标准。
2.1 特别保护区域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和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
2.2 重点保护区域2.2.1 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
2.2.2 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3 一般保护区域2.1、2.2以外的地区: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4 本标准所称“新建”排污单位,系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立项的建设项目;“现有”排污单位,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立项,建设及建成的排污单位。
3标准值3.1 以排气筒(烟囱等构筑物)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其热电厂出口处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不得超过表1、表2的规定。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2019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2019ICS XXXXXX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1地方标准DB 51/ 186—201X代替DB 51/186-93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公开征求意见稿)201X - XX - XX 发布 201X - XX - XX 实施布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发目次前言 ...........................................................................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1)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2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4 6 实施与监督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典型行业受控工艺设施和污染物项目 ................................ 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计算 .................................. 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监测方法适用性检验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DB51/186-93四川省技术监督局1993-10-28发布 1994-04-01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有效地控制四川省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生态破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要求1.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辖区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简称“排污”,下同)的一切单位。
2标准分类、分级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将本标准适用区域划分为三类,分别执行四级标准。
2.1 特别保护区域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和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
2.2 重点保护区域2.2.1 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
2.2.2 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3 一般保护区域2.1、2.2以外的地区: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4 本标准所称“新建”排污单位,系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立项的建设项目;“现有”排污单位,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立项,建设及建成的排污单位。
3标准值3.1 以排气筒(烟囱等构筑物)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其热电厂出口处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不得超过表1、表2的规定。
3.2 表1、表2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排放源的建筑物地坪面起至排气口处的垂直距离。
3.2.1 排气筒实际高度位于表1中所列两个高度之间时,标准值用内插法确定,计算式为:Q2-Q1Qx=────(Hx-H1)+Q1 (1)H2-H1式中:H1、Q1—较低排气筒的高度及其标准值(m,kg/h)H2、Q2—较高排气筒的高度及其标准值(m,kg/h)HX、QX—排气筒实际高度及其标准值(m,kg/h)3.2.2 排气筒实际高度低于表1、表1所列相应的最低高度,视为无组织排放,新建排污单位严禁无组织排放,现有排污单位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标准值用高度平方外推法确定,计算式为:Q3 Q4────=──── (2)(H3)2 (H4)2式中:H3—表列相应最低排气筒的高度(m)Q3—表列相应最低高度的标准值(kg/h,mg/m3)H4—无组织排放源的高度(m)Q4—无组织排放源的标准值(kg/h,mg/m3)3.2.3 排气筒实际高度高于表1所列相应最高高度时,以最高排气筒高度对应的标准值为基础,按增加高度5米,标准值增加8%确定。
3.3 不得用瞬时一次监测使用本标准。
4其它规定4.1 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它大气污染物,以及放射性废气、噪声、汽车尾气和其它流动污染源等,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执行。
4.2 散发恶臭气体的装置,应采取防护或治理措施,不得污染环境。
4.3 未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不得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燃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的物质。
5标准的实施5.1 本标准是进行各项环境管理的依据。
5.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5.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站,负责排污单位的监督监测。
6采样与监测6.1 本标准所列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执行(见表3)。
6.2 污染源监测的布点、采样、有关参数的测定、计算、数据处理等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按国家环保局等编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1990年12月第一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表1主要有毒气体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排放源排气筒高度(m)标准值(kg/h)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 二氧化硫燃煤电站4560801001201501802102401503006009001200170022002800340020040080013001800240032004000480028050010001500220028003800600080004808001600230030004000500070009000天然气工业2030507090120—184367114182122458901522431430741202063321840100160290468 化工20305080—9245051233677164385920541056(以氟计)(不包括钙镁磷肥)4060901200.962.706.0010.001.303.508.0013.001.604.3010.0017.002.005.5013.0023.007 二硫化碳2030456080100—0.802.403.806.0010.000.471.073.205.008.0014.000.561.243.706.0010.0018.000.711.564.507.4013.0023.008 硫化氢20305080100—0.300.902.003.600.120.411.232.704.800.150.451.433.205.700.190.541.804.007.309 硫酸(雾) 20304060—0.400.961.500.200.601.262.000.400.901.602.500.701.302.003.0010 铬酸雾(以六价铬计)2030405060—0.9×10-32.3×10-34.3×10-36.6×10-30.8×10-31.4×10-33.1×10-35.7×10-38.8×10-31.1×10-31.9×10-3×4.410-38.0×10-312.4×10-31.5×10-32.7×10-36.2×10-311.5×10-316.8×10-311 砷化物(以砷2030406080—0.040.060.200.380.030.060.090.250.520.040.080.200.380.680.050.110.350.550.8718 苯胺20304060—1.202.507.000.781.703.409.000.982.104.3011.001.312.705.8015.0019 硝基苯20304060—0.100.230.600.060.150.300.800.080.190.401.100.110.250.501.5020 苯乙稀20304060—0.100.230.600.060.150.300.800.080.190.401.100.110.250.501.5021 苯20304060—1.244.3211.800.942.135.7715.801.453.068.1623.002.174.4811.8132.0022 甲苯20304060—0.842.887.000.601.423.8510.000.972.045.4614.001.402.907.8720.0023 二甲苯20304060—0.732.165.900.421.062.887.800.731.534.0811.501.082.245.9016.0024 锰及其化合物(以二氧化锰计)2030406080—0.300.802.404.100.200.411.103.205.400.260.31.404.107.000.350.711.905.509.0025甲 醛20 30 40 60 80— 0.40 1.16 3.10 5.25 0.31 0.61 1.54 5.20 7.00 0.40 0.79 2.00 5.50 9.00 0.54 1.08 2.70 7.60 12.00 26丙烯醛20 30 40 60— 0.60 2.14 5.33 0.41 0.95 2.85 7.11 0.57 1.30 3.75 9.64 0.83 1.82 5.16 12.00 27甲 醇化 工20 30 50 80— 20 30 45 20 30 45 68 28 40 60 90 40 55 85 120 28 光 气 化 工 60 80— — 0.014 0.017 0.017 0.020 0.020 0.024 29氨化 工20 30 50 80— 2.5 5.0 10.0 1.5 4.0 8.0 16.0 2.0 5.0 10.0 22.0 2.5 6.0 12.0 30.0 30氯丁二烯化 工20 30 50 80— 1.5 2.5 6.51.52.5 6.5 15.02.03.8 9.0 20.02.3 4.5 10.5 25.0附加说明本标准修订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修订主要起草人:孟孚、李鸣平、高天福、周宁。
本标准由1982年12月首次发布,于1993年10月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