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条件与趋向

合集下载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分析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变化中的发展中国家,小到社区,大到全国,都处于不断增长和进步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显得非常激烈和有趣。

本文旨在对这种竞争进行一次深入分析,探究两种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发展。

这种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它们的壮大。

民营企业竞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灵活性:在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可以更灵活、更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

因为它们不用像国有企业那样要经过政府的批准,更不用考虑它们的利益分配,所以可以更加自由地调整业务方向、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甚至在短时间内做出更迅速的判断和决策。

2. 创新能力: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经营方式,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想象一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里,你可以更加轻松地制定业务计划、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和创新的产品方案,同时也可以更加积极地追求效益,所以它们在竞争的道路上更具有优势。

第二部分: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优质的资本、垄断的市场、广泛的产业支持、长期的战略规划……国有企业拥有的这些资源,让他们在竞争中具备了一些重要的优势。

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 资本实力: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财务支持和资源协作,所以他们在拓展市场、制定战略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时,可以做到更加稳健、更具有长期规划性。

2. 明显的品牌优势:另外,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中一般有更好的口碑和形象。

这既得益于其历史、底蕴和国家的品牌形象,也是由于其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更高的质量标准造成的。

在国内市场中,这一点为国有企业争取了一定的地位和优惠条件,同时也为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优越的资源。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测虽然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来自于它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入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能力。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一、引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现代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优势国有企业具有以下优势:1.资金实力强:国有企业可以依靠支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2.政策优惠:国家往往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这也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3.重点产业支持:国有企业往往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使得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4.社会责任感强:国有企业往往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更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员工权益,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劣势1.市场机制不灵活:国有企业的决策体系较为庞大,决策过程相对繁琐,相比于民营企业,市场机制不够灵活,反应速度较慢。

2.利益驱动不强:由于国有企业往往获得支持,其利益驱动不如民营企业强烈,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可能缺少积极性和灵活性。

3.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相对较弱,往往倾向于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缺乏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四、民营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1.灵活的决策机制:民营企业通常决策层次较少,决策速度快,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商机。

2.资源配置效率高: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更加有效率,这是因为其决策过程相对简单,可以更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3.创新能力强: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加注重创新,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4.灵活的用工机制:民营企业在员工用工方面具备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五、民营企业的劣势1.融资困难: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融资压力,往往很难获得大额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企业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的企业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类型。

这两种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同,也有一些共性。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势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企业类型的发展现状。

一、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资金稳定国有企业和政府关系紧密,拥有国家支持和政府资金的优势,因此在融资方面更加稳定。

(2)技术实力国有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和人才培养。

(3)强大的人脉关系由于承担的是国家战略性任务,国有企业在政府关系方面的优势明显。

在市场竞争以及政策、法规调整等方面,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大。

2. 劣势(1)创新能力较低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略显官僚化,创新能力较低。

这种企业类型更多以执行国家政策为主要目标,而非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2)高额的行政成本国有企业的行政成本较高。

宏观管理层次多,管理模式较为繁琐。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尝试对其进行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稳定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企业自主性高民营企业的经营政策更加自主,对市场的敏感度更高。

在市场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更加容易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2)灵活性强民营企业在运营中的灵活性更高,更容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民营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

(3)创新能力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强,灵活的企业机制使其更容易开展创新和研发工作。

2. 劣势(1)资金不稳定由于在资金来源上没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财政扶持,民营企业存在资金不稳定的风险。

资金不足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倒闭和经营不善。

(2)缺乏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缺乏政府支持,获得政府资源和扶持相对较少,更难以融入国家经济体系。

(3)难以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由于国家安全、重大项目等任务需要国家支持和保障,民营企业的能力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三、两种类型企业共同的发展问题1. 用人成本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和民营企业在招收人才和人才培养上面都会存在一定的成本。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强,但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各种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关对策。

一、政策环境不公我国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的制约,即政策环境不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其在获得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

例如,国有企业可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领域拥有优先权,并且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发债等途径来获得融资支持。

而民营企业则面临政策支持不足、融资难等障碍。

其次,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必须进行财务公开,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部分国有企业不愿意进行财务公开,而民营企业更容易面临财政公开的困难。

此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环境也不够公平,如税务、商检、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支持政策,完善税收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管,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融资环境不良融资环境不良是目前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民营企业在获得融资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途径。

股权融资以流动性和收益性高、资本利得大等特点,对企业发展的长足起支撑作用。

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均无法进入境内或境外资本市场;而债权融资则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又或者是融资渠道不明等问题,均影响了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其二,银行贷款制度方面也存在不足。

民营企业在接受银行贷款时,通常需要提供抵押物或者担保,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其三,民营企业在获得政府支持方面不如国有企业那么优势,例如,在获得国有企业投资和财政补贴方面,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难度。

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新趋势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新趋势的研究
现 的 国 有 企 业 的 民 业等企业的民营化 。 营化 是 时代 发展 的 潮流。其原 因: 第一,
企业 的债务 由国家承担 , 强制性地 处
( 法 国的民营化 。法国是传统 理 大量的职工 l 二) 第三 , 地方政府 、 民间 的经济 占主导地位 , 一直 强化 国家对 和 民间团 体的企 业 形成 公私合 营 的
从 9 9年到 19 年经过 三个 阶 化法 律 之后 ,结 束 了 10年历 史 的 91 0 李 本主义时代、 垄断资 性 , 17 ,开辟 了民营 化时 代 。 段, 实现了对航空、 油炼、 通信、 汽车、 “ 社体 制 ” 公
辑 姜 妻
公路运输 、 银行 、 煤气 、 电力 、 钢铁 、 自
避 免 或 缓 和 财 政 危 经济 的介入 , 相当长 的时期 国有企 业 民营 化 ; 第四 , 过广域行政 , 通 促进地
机 。实施市场 经济 , 抑制 国有 企业 的 在 经济 领域 里所 占比重相 当高 。可 方 国有企业 的民营化 。
独 占, 就产生 国有企 业 的亏损和过重 是, 出现了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性和政
( 韩国的 民营化。韩国的国有 四)
的负责 。因此 , 多资本主 义国家 发 府 资金 的短 缺 ,国 家的负 担 越来 越 企 业 历史 是 自韩 国政府 从 回收 日本 许 起 国有 企 业 的 民营 化 的 出发点 和根 重 。因此 , 通过政府的指令 . 强制执行 帝国主义统 治时代运营 的铁路 、 通信 本动机 , 是减 少政 府对企业 的重复性 了国有企业的 民营化。法 国的大规模 及专卖等其 他归属企业 之后开始 的。 91 投入和财政 赤字 。第二 , 国有企业 的 民营化经过 1 8 96~18 年 和 19 ~ 98 9 3 1 6 年起实施 了经济发展五年计 划 , 韩 非效率 性。庞大的国有 企业而造成 的 19 9 6年两个 阶段 。18 96年 的第 一阶 在 民间资本非常薄 弱的情况下 , 国 特别 法” 对 改建 、 , 新建 了国有企 业 于是 , 国民 在 非效 率性 是成 为 国有 企业 民营 化 的 段 是依照关于 民营化 的“ 石 银 金 保 影 第二个动机 。第三 , 史观念 的要求 。 制造 、 油 、 行 、 融 、 险通 信等 经济 中国有企业的成 分越来越多 , 历 5家 对 多 年的 实践 中发 现 了解决 国有 企 业 6 国有 企 业进行 了 民营 化 。到 了 响面 也越来越广 阔 , 整个国 民经济 存在 的低效 率性的基本途 径是 “ 民营化” 1 9 9 3年 7月 制定大 规模 民营化 法规 的 发展 起了积极 的作用 。但是 , 之路 , 是形成 了一种牢 固的观念 。第 之后 , 行 、 险 、 银 保 电子 、 石油 、 钢铁 、 诸如认 识的缺乏 、竞争力度 的衰 退 、 为 航 海 防卫等 2 家 国 环境 适应力的不 足等 问题 , 了解 决 1 四, 已达 到国有企业 目标的要求 。国 汽车 、 空机 、 运 、 国有企 业的 民营化 是成 了 有 企业 的 目标 已经达 到 或有 必要 转 有企 业实 行 民营化 ,到了 1 9 9 7年 5 这 些问题 , O家企业完成 了 民营化 。 移 时 , 了更 有效 的管 理 , 为 有必要 实 月 ,又有 1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重点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重点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及重点方向分析[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三十余年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犹如一幅沧桑的历史画卷:“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政企分开”“股份制”“上市”“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层收购”“外资并购”等,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每个事件都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

在这三十年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基本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以及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是空前艰巨的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并且问题都很严重。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明晰产权激励约束机制民营化国退民进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一)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数量不断缩水,国有经济比重不断降低,但是资产总量大幅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1999年到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数量从21.7万下降到11万,数量下降了49.31%;而企业资产总额却从145288.1亿上升到了416219.2亿,年均增长18.6%;利润总额由1145.8亿上升到13335.2亿,根据国资委李荣融主任的讲话,2002年至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进一万户,但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

(二)根据美国杂志?财富?公布的201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出香港和台湾外,中国内地共有43家企业入榜,其中上榜的中央企业达到30家,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61家,但在61家中上榜的民营企业仅2家,其中很多企业都是垄断型企业,获取的是超额垄断利润,仍然存在着国进民退,大而不强的局面。

(三) 2011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日均赚18亿元,2011年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日赚7.5亿元,不过这些看似骄人的经营业绩,招致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质疑不断。

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探讨

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探讨

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针对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展开讨论,探寻其中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的国有化。

国有化是指将原本由私人所有或经营的企业转为国家所有或经营的过程。

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可能出于公共利益或市场监管的考虑,通过国有化手段来控制或干预某些行业的发展。

国有化的优点在于,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此外,国有化还可以通过国家投入资金进行改革和提升企业绩效,使企业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然而,国有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使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限制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腐败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的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将原本由国家所有或经营的企业转为私人所有或经营的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私有化可能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提高企业效率,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

私有化的优点在于,可以激发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此外,私有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私有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可能导致企业管理不善或虚拟经济等问题,使企业陷入恶性竞争,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求适合自身国情和市场环境的发展道路。

政府在开展国有化和私有化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法治为基础,依法保障企业和市场的正常运行,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以及展望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以及展望

东是非常分散 的, 即使持股 比率最大 的股东所 占比例 也非常小 , 因此 , 普通股东对企业 的影 响非常弱。
单单从形式上来看 , 国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区别 跨 是非常小的。正如同公有制下 , 一个公民尽管在名义
上拥有公有资产的一部分 , 他却不能干预企业 的经营 管理活动。同样 , 西方一个股民也拥有上市公众公司
其经 验主要 有 :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但却选择了一条相对温和的经济 改革道路 , 结果中国经济在二十多年中保持 了转型中
的高速增长, 以至于被某些西方学 者归结 为某种“ 中 国模式” 。
( 在经济转型期, 一) 国家保 留大量的 国有企业
是 非常 必要 的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完全是在全
化改革步伐。国企的改革重点应转移到完善政府作为出资人所享有各项权利, 合理解决政府作为出资人和企业经 理之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上, 同时应积极培育完善促进交易的各种中介市场。
关 键 词: 经济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 ;经验 ; 展望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 1 (06 0 0 8 0 0 2— 5 9 2 0 ) 1— 0 8— 5
中圈分类号 :26 1 F 7 .
在经济发展史上 , 作为解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 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问的尖锐矛盾而创立 的一种财产
制度 , 生产资料的全 民所有制在许多国家中进行 了长
的。如果和西方私有财产 制度 为基础的经济进行 比
较, 如此长时问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下 的经济增长 , 会 对我们进一步深化关于 中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国有
知, 转型经济一般也是欠发达经济 , 欠发达经济 中, 政 府的财力一般是 比较弱的。这样 , 必须 由政府外 面的 代理人来代替政府施行某些社会公共职能。国有企 业 的身份及其 自身性质决定 了这一角色 由国有企业 来承担是非常 自 然的。 ( 大规模 民营化也许并不是 经济体制保持 完 二)

浅谈中国国有企业

浅谈中国国有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并不是现代的产物,早在《盐铁论》中就已经论及国家垄断重要产业的意义,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安全、应付危机和平衡市场。历史发展到今天,所有这些功能还继续需要。实际上,就应付危机来说,这种功能需要不断强化。全球化在大大推进了国际市场的形成的同时,并没有使得国际市场更为强大;相反,国际市场变得越来越脆弱。既然没有国家能够逃避全球化,那么所有国家也要考虑如何应付日益增多的危机。这些都是中国国企的存在的理由。但是,国企必须改革,如果像今天那样任其发展,就会后患无穷。在西方,当“看不见的手”(市场)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政府缺失规制能力的时候,危机必然发生。中国则相反。当国有部门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市场无从发挥其作用的时候,危机必然发生。要避免危机,进一步的改革是唯一的选择。
国企要保持开放性。目前日渐增加的封闭性对国企有百害而无一利。国企要管理得好,就需要同其他企业竞争人才,而开放性是保持和提升人才品质的唯一办法。通过关系网而形成的封闭性只会把人才排挤在外面。越是没有人才,国企越是会依赖其它资源,包括行政和政治权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真正的人才才是国企的竞争力之所在。
问题:国企内部变相私有化现象非常严重,国家管理国企的“代理人”对国企具有无限的权力,这种权力甚至具有排他性质,即国企成为了独立的王国。简单地说,国企很容易演变成国企管理者的企业,而和社会甚至是政府无关。很多年里,国有企业盈利了,国企的管理者可以自行支配,进行内部分配。社会上的一些经营群体现在纷纷离开私企,甚至是待遇优厚的外企而进入国企,并非没有道理,即国企内部的待遇已经大大超越所有其他的企业。但是,如果一旦国企发生亏损,那么就会向政府伸手,需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
更为重要的是国企必须“国有化”。现在国企已经演变成为国家代理人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毫无关系。政府必须建立各种制度机制让社会监督国企,让民众参与国企。这在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在很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具有很高的制度性保障的透明度。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这个部门,也可以有议会对这个部门的运作进行监督和规制。不管怎么说,公共部门必须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没有这个环节,国企就很难产生出其社会责任来。没有社会责任,这个部门就会成为社会抱怨的对象。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国有企业。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在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目标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发展的优势和方式。

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优势1. 资源互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具备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国有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广泛的市场渠道和政府背景;而民营企业灵活机动,创新能力强,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双方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2. 风险共担: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可以分担风险,降低单方面承担风险的压力。

例如,在开展新项目或者进入新市场时,国有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政府背景支持,而民营企业则可以提供创新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承担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3. 拓展市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着不同的市场渠道和客户群体。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拓展市场,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高效的销售。

例如,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其政府关系和品牌影响力,帮助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或者开辟新的市场。

而民营企业则可以提供市场反馈和需求,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

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1. 资本合作: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注资、股权投资或者收购等方式,参与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升合作双方的整体实力。

同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资源支持,快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2. 技术合作:国有企业往往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而民营企业则更加灵活和创新。

通过技术合作,双方可以借鉴和学习彼此的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和升级。

例如,国有企业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自己的技术平台和研发成果,共同研发新产品或者新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

国资进入民企实施方案

国资进入民企实施方案

国资进入民企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资本在民营企业中的投资和参股已成为一种趋势。

国资进入民企不仅可以促进国有资本的有效流动和配置,还可以带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更好地实施国资进入民企的方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落实。

首先,建立健全国资进入民企的政策体系。

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国资进入民企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操作规定,为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依据。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资进入民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本的安全和合法性。

其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补贴,鼓励国有资本进入民企。

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为国有资本进入民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再次,加强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交流。

国有资本进入民企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交流活动,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加强对国资进入民企的评估和监测。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国有资本进入民企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估和监测,才能确保国资进入民企的实施方案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国资进入民企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可以促进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国资进入民企的评估和监测,从而推动国资进入民企的实施方案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各级政府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为国资进入民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民营化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民营化对策分析
维普资讯
【 国经 济 】 中
国有 企 业 民 营 化 对 ” 与“ 营 ” 对 的一 种 经 营方 式 , 有企 业 民营化 是 指 国有企 业 的控 制 权与 经 营权 从 政 府手 民 是 官 相 国 中逐 渐转 移到非 国有经 营 实体 手 中的过 程 , 这 个意 义上 讲 , 切改 变 “ 有 国营” 营模 式 的举 措都 可 以看做 从 一 国 经 国 有 企 业 民营 化 , “ 有 民 营 ” “ 私 合 营 ” “ 有 民 营 ” 。 因 此 , 革 开 放 以 来 . 简 单 的 放 权 让 利 , 改 如 国 .公 和 私 等 改 从 利 税 ・ 承 包 经 营 责 任 制 . 到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 司 股 份 制 改 造 , 有 企 业 民 营 化 从 外 围 的 制 度 加 际 调 逐 渐 发 到 再 公 国
者 由 政 府 任 命 , 业 始 终 无 法 摆 脱 来 自政 府 方 面 的 行 政 干 预 ( 少 无 法 在 制 度 上 得 到 保 证 . 为 政 府 有 经 济 动 企 至 因
机 进 行 干 预 ) 政 企 不 分 的 弊 病 仍 然 无 法 得 到 真 正 解 决 。 因 此 改 变 国有 独 资 的 企 业 组 织 形 式 成 为 深 化 国 有 企 业 .
二、 国有 企 业 民营 化 改 革 的 路 径 选 择
整 ,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 营 ” 虽 然 民 营 只 是 一 个 经 营 层 面 上 的 概 念 . 任 何 一 种 经 营 方 式 都 不 能 完 全 孤 立 而 民 。 但
于 所 有 制 形 式 。 由 于 缺 乏 来 自 民 间 资 本 的 制 衡 . 府 做 为 唯 一 的 出 资 人 在 企 业 内 部 拥 有 绝 对 的 权 威 . 业 经 营 政 企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分析与展望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分析与展望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分析与展望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与展望。

一、历史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有了发展的机会。

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

在现代化建设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于是成立了一批国有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行业和经济高度集中化,使国家实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规划。

相对而言,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发展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从起步不久到现在的30多年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企业所有权在企业所有权方面,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国家所拥有和控制。

虽然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政府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股东。

国有企业通常都是反映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是由私人投资和控制,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但主要是靠市场竞争得到生存和发展机会。

这种性质意味着民营企业自主性更强,创新性更高,同时更加注重效率和市场变化。

三、企业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在管理上通常采取官僚体制,管理人员的职位是由政府任命的。

他们通常被要求服从政府的指示,为实现国家利益提供服务。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稳定的发展,但通常会束缚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管理上通常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

管理者通常是企业的拥有者或从业人员自己,他们更加注重效率和市场变化。

民营企业在内部结构上通常更为扁平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作者:李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4期摘要:对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标志是1979年英国保守党执政后,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大刀阔斧的国有企业改革。

这项改革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改革的影响也迅速波及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学者对于民营化提出了很多独有见地的思想,并在改革的进程中总结出了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而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高度国有化和垄断等问题,实行民营化改革是变革现有经济体制的有效出路,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政府也应给予高度配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民营化必要性重要性中图分类号:F276.1一、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关于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学术界内有以下集中观点:王俊豪认为英国从国有化到私有化的政策转移的原因,可以追溯到70 年代中期所发生的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这两大并发症,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凯恩斯主义实行宏观调控,能达到供需总量平衡的信念。

在70 年代末,英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变化,而政府为增强供给效能的战略思路是使经济适应市场规律,这就要求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强化竞争机制。

毛锐在其《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私有化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弊端,成本高、低效率导致英国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工业关系极度紧张与失衡。

可以看出,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失效,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严重的问题,货币主义应运而生,能够有效解决凯恩斯困境。

但是,还有学者提出了除此以外的观点:赵雪梅在《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探析》一文还提到了私有化是英国财政上的需要,是工党与保守党斗争的产物。

侯珺然在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文中还强调了缺乏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营自主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高度国有化的弊端使得政府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是同时财政需要、政治斗争等原因也不可忽视。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巨大。

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上市企业却面临着国有化的问题。

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就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的动因和绩效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二、动因分析1. 政策调整一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但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国有化的政策,作为对部分行业的风险控制和战略支持。

这些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一些民营上市企业被迫国有化。

2. 资本市场压力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压力,一些民营上市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化可能是一种获取更多资源和资金的策略。

3. 资源配置需求部分行业的资源配置需求,也成为了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的一个重要动因。

例如,能源、金融和交通等关键行业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协调,国有化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三、绩效评估1. 经济绩效国有化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关键问题。

研究表明,国有化的企业往往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经济绩效提升,但长期来看,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约束和政府干预,其效率可能不及民营企业。

2. 创新绩效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往往滞后于民营企业。

国有化可能加重了创新的障碍,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

3. 员工绩效国有化可能对企业员工绩效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国家背景和福利保障通常吸引了一些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员工绩效;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体制性问题和行政化管理可能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4. 社会绩效企业的国有化对社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国有化可能增加了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一些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和社会安全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和体制问题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失衡。

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

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

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其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这些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优势包括:1.资源优势:国有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资金。

这些资源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供应,并支持其业务的发展。

2.规模优势:国有企业往往拥有较大的规模,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这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并实现更高的利润。

3.市场定位优势:国有企业往往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市场,并与政府合作开展项目。

4.技术优势:国有企业通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科技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高科技产业中取得突破。

民营企业的优势包括:1.创新和灵活性: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它们可以迅速调整业务模式,并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高效运作:民营企业通常注重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企业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3.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民营企业通常由创业者创立,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使得企业能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并快速做出决策。

4.市场适应能力:民营企业通常更接近市场,具有更好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

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和互补。

在国有企业方面,它们可以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

通过借鉴民营企业的创新思维和灵活性,国有企业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和资源优势,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例如,国有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品质。

在政府层面,应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经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1978年,政府首次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口号,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0年代初,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些法律为外资和民营企业提供了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工商户法》,这些法律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平等保护、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原则,要求各级政府要坚决克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鼓励和支持、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及2000年代至今的政策完善和优化。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国企民营企业改革方案

国企民营企业改革方案

国企民营企业改革方案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企和民营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为了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国企改革被提上了议程。

为了满足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改革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企民营企业改革方案的相关问题。

国企改革方案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合作,共同出资或设立新公司,共同经营一家企业。

2013年,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了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未来方向。

2015年,国务院发布《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特别明确提出将混改推广到汽车、船舶等领域,并推出试点方案,为混改制度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混合所有制企业有以下好处:•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经营格局,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人才流动,提升制度内部的合作和协调;•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国企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持有股份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

当前,股份制改革已经渗透到国有企业的改革脉络之中。

在保留国有资产股权的前提下,推行股份制改革可以为国有企业注入更多的市场化要素,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股份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转让一部分国有股权,发行优先股或普通股,引进社会资本,增加经营活力;2.设立股份激励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3.完善股权监管机制,加强股份制企业的信息披露和规范经营。

民营企业改革方案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是保证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提高办事效率;2.降低企业开办成本,降低行政费用;3.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增加企业融资渠道;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创新创造的权益; 5.加强公正执法,杜绝不合理的处罚。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

英国撒切尔夫人主导的国企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德国对原东德国企进行改革,也引起了严重失业、犯罪增加等严重问题,至于俄罗斯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过多的委托代理环节和过长的代理链条,其低效率性质并不会因其所在行业的竞争性的不同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研究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享受的政府补贴和因行政垄断所导致的超额利润扣除,还原国有企业真正的经营绩效。

通过对账面利润中应缴纳的资源租与地租、低估的融资成本、政府补贴和行政性垄断利润的扣除以及对企业成本的还原,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要远远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尽管表面上看国有企业的增值空间不断增大,但是这种增值主要通过垄断资源和垄断的稀缺价值的上涨实现的,其真实的经营绩效不高。

因此,国有企业的这种低效率的固有特征以及它在基础性或资源性领域的存在与扩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2.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在市场竞争方面不具优势,所以就更倾向于借用公权力,长期垄断着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与部门。

国有垄断行业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挤占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同时国有垄断企业也显现出对规则和制度的漠视,例如联通和网通的合并,中石油的触角延伸到下游燃气市场等行为均无视《反垄断法》。

如此漠视规则的做法危害极大,如果关乎国人命脉的行业被漠视规则的垄断性国企控制,整个市场环境、市场规则会遭到破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相对的低效率,而且国有资本在营利性领域的继续存在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的充分性和公正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显得越发重要。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实践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实践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实践
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背景、动机、实践和影响等方面,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背景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性、制度性问题,导致效率低下、利润减少等困境。

因此,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成为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2. 动机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动机主要包括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企业活力、吸引社会资本等。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能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3.1 民营资本引入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核心是引入民营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或者合作等方式与国有企业合作,实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3.2 资产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还包括资产产权改革,即国有资产转为民营资产,实现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3.3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民营化改制过程中,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对于企业和整个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其次,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国企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

结语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民营
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
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实践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条件与趋向
国有民营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其正常运行必须具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必须要求在体制、制度、法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一)深化国有资产体制的改革
推行国有资产的民营化,实质上就是要使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彻底分离,以真正确立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经营.这就要求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推行国有资产民营化,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成三个中心:①资产管理中心,即国有资产管理局,它拥有固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其职责主要是制定法规,监督法规的执行,保障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的流失.②资产经营中心,即国有资产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中介组织,它拥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其职责主要是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产在宏观计划调控下按市场价值的优化配置.③资产增殖中心.即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生产或流通的企业,它拥有国有资产的使用权,其主要职能是利用从事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实现国有资产的增殖,并有责任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二)深化企业改革
深化企业改革.当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进一步在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以集体租赁形式实行国有民营的企业,应推行企业管理委员会(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以竞争招标方式,直接在企业内外招聘.上级主管部门不得干预,厂内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三铁”.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

承租人在用人方面也应当拥有自主权,但这种用人的自主权必须建立在维护民营企业职工正当的劳动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可通过劳动仲裁形式,协助解决劳动合同中的纠纷问题,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当前应允许“民营企业”在不突破国家工资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有权确定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重奖重罚的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国家也应当逐步放宽或取消工资总额的限制。

(三)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国有企业民营化后,随着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必需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以便从企业外部约束企业的经济运行,并从法律上来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

一是要废止或修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

二是对已经颁布的合理法规应加快其贯彻的步夜,如产品质量法、统计法等.三是加快一系列目前尚缺而又必需的经济法规的建立,如国有资产管理法、合同法、银行法、工商行政管理法等,以便对侵吞国有资产、合同履行不严肃、随意拖欠银行贷款、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不良现象做到有法可依,坚决打击。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国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很多,其中主要有:①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这既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正确决策,也可以防止企业为逃脱和取得银行贷款而隐瞒收入,截留利润或虚列成本,虚增利润等。

②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增加盈利。

③强化人员素质控制。

④强化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融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把购料关、生产关和出厂关,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促进市场销售。

⑤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使其真正做到企业领导经营决策的参谋和经营监督的助手作用,以确保企业财产和物资的完整。

(五)转换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
国有资产实行民营化后,国有资产从各级政府和部门收归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这样国有资产就从政府的权力部门分离出来。

企业也就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中摆脱出来了,作为国有资产终级所有者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企业之间也不应是上下级的行政关系.而应是法律形式规定的商品性交换关系和契约关系。

在契约期间,国有资产管理局除按利息率收取国有资产的利润额,并对企业进行常规管理外,一般不应干预企业法人的自主经营的活动,这样.企业就可以从多头的行政干预下解放出来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商品生产者。

目前,在我国有不少城市已经逐步进行了国有民营的探素,政府部门关于国有民营有关问题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政策.确定了民营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国有民营正显露出勃勃生机,但运行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

例如:①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数额价值上如何确定?②民营者应拿多少风险抵押金合适?③民营者每年应向国家上交多少资产租赁费合适?④承租合
同应具备哪些内容?⑤如何搞好民营职工的统筹、保险问题?⑥如何处理民营企业原有债务及贷款偿还问题?⑦关于税后利润分配问题,新增资产的归属及处理问题?⑧民营者及民营职工的身份问题等等。

这一系列具体问题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国有企业民营化作为一种新的改革方式,目有在于对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使企业开放搞活,更具竞争力.但并非对所有企业均适用,也并非搞活中小企业的唯一办法,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下指标,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慎重从事,因地制宜,在模式上不能千篇一律,但必须依法办事,照章执行。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壮大,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植。

综上所述,国有民营在扭转中小型亏损企业局势,遏制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归根到底是其形成的资产经营形式和企业制度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研究和分析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及经验,可以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使企业走向开放、发展的正确道路。

转自:无忧网作文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