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4章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被称 为“第二次诞生”“自我的发现”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大学生自我意 识突出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性意识 的觉醒以及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对自己的认 识 不断加深,甚至出现自我意识的迷惘和困惑。大学生只有积极 做好自我调适,通过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学会认识自己,才能 不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忸怩、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
的内倾性。 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
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
消极的方面,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
成就的高低。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气质类型,
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的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筑工程学院 刘 玥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 识与培养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遇到关于学 业、情感、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等 方面的各种问题,虽然每个人的情 况差别会很大,但所思考的核心问 题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些方面:“我 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适合做什么”“我 应该做些什么”“我今后的目标是什么” 等,这些在心理学中都属于自我意 识的范畴。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你认识你自己吗?这样简单的问题却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回答的。事实上, 很多人并不真正的了解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完全了 解自己,真的很难。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它是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和独特性。
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优势和不足,制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并衡量自己的进步。
自我评价的方式
自我评价的方式包括反思、提问自己、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寻求专业帮助。它可以促进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 三章: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指了解自己的内在特点、优势和不足,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使命, 以及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什么是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的渴望、需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了解。通过自我反思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 己。
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角色的看法。自尊是对自己价值的评价 和尊重。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了解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发挥潜力,并在个人和职 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不足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学习和发展弥补它们, 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如何避免过度自我评价
1 客观看待自我
避免过分夸大或低估自己 的能力和成就,保持客观 的评价。
2 与他人互动
寻求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意见和反馈, 以便获得更全面的自我认 识。
3 持续学习与成长
不断学习和成长,拓宽自 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 自信心。
自我实现的道路
目标设定
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积极思维
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并保持前进。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验,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外部环境对自我认识的影响
家庭、朋友、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对个人的发展和自我认识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急风暴雨”式的“大动荡”时期。可以说, 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分化所带来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特有的“专 利”。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人逐渐 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解决自己 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的问题。自我体验的内容主要包 括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分化的出现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不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问题,在此期间表现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矛盾
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被动的,对自我的控制是不果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2.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4.满足感与空虚感的矛盾 5.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矛盾 6.自我封闭与渴望友谊的矛盾 7.自大与自卑的矛盾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大学生自我经过一段矛盾冲突,便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统一可归纳为以下
5种类型:
1.自我完善型
2.面对现实型
3.自我安慰型
(自我否定型)
4.自我反差型
(自我扩张型)
5.消极补偿型
这类学生在自我意 识出现矛盾时,会主动 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 我自觉改变现实自我, 扬长避短,使现实自我 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 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3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认识自己
2.独立性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独立性增 强。在他们心目中,“我” 的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 “中学时期的孩子”,而是 一个有一定知识才能和人格 的大学生,成年感特别强烈。 因而,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 他们强烈要求独立和自主, 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3.1.3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特点
【阅读材料】
自我同一性的 4 种状态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概念,指个体把自我的需求、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 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让自己从内到外保持一致的情感、目标等,拥有自我认同感。确定了自我同一性, 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 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建立 自我同一性。有些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如果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则可能产生角色混乱。 美国心理学家玛西亚根据青少年遇到的冲突及他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划分出自我同一性的4种主要状态:同 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过早自认(Identity Foreclosure)、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和同一 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这4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来源于对 “个体积极参与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活动 吗?”“个体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了吗(例如,对价值观、学校、职业生涯,对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及对自 我同一性的其他方面的选择)?”两个问题做“是或否”回答的结合,由此得出了表3-1所示的结果。
2.社会性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与中 学生相比明显提升,变得较 全面、客观和主动。
4.结构性
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与他人对 自己的观点分离,即个体的 自我描述并非与其他人对自 己的看法完全一致。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探索的途径和工具1.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讨论彼此的共同点和差异自我反思: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认知问卷或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力第二章:自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鼓励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2.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和分类人生目标的设定方法和技巧目标管理的策略和实践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目标规划:学生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并学会如何管理和实现这些目标第三章:自我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压力应对的策略和实践3.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压力经验和应对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情绪调节问卷或进行压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第四章: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制定自我提升的计划和目标4.2 教学内容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4.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自我提升目标和计划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自我提升经验和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第五章:自我沟通和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教授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2 教学内容自我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倾听和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沟通场景,学会表达和倾听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人际交往问卷或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第六章:自我责任感和自律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6.2 教学内容自我责任感的定义和重要性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自律的培养和实践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目标讲座:介绍自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技巧第七章:自我推销和职业规划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推销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7.2 教学内容自我推销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规划的制定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价值的策略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面试或演讲场景,学会自我推销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第八章:自我健康和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2 教学内容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身体和心理健康关注的方法和技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实践8.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和生活方式,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思考和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第九章:自我反思和成长记录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反思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记录实现自我成长9.2 教学内容自我反思的定义和重要性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成长的策略和实践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成长记录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目标讲座:介绍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实践技巧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10.2 教学内容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策略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应用计划和下一步成长目标讲座: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准确地认识自己,需要引导他们通过日常观察、自我反思和接受他人反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不足。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舒伯生涯彩虹图(P84) 自我成长、发展的动因 ——拱门模型理论
(二)自我意识的主体——主我 1、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P2,P66)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情绪情感的 自我体验
意志行为的 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 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如 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核心。
(2)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效 能感、成败体验、自豪感与羞愧感、内疚等。自我认识主要 解决“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
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最重要的。
(3)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 我完善等。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 样的人?”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自我意识
第二节 人格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二、气质
三、常见自我意识问题及对策 三、性格
四、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四、常见人格问题及对策
五、人格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引入
每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 下尽可能多的关于自我描述的 句子:“我是…..”
期
岁
成人 18-25 前期 岁
自我统合←→角色混乱 (identity vs. confusion)
友爱亲密←→孤独疏离 (intimacy vs. isolation)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黎兆跂)第三章
这四个部分在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及生活 经历的增加,这四个部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相应地,人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当 一个人公开的自我的范围扩大,其生活会变得更真实,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在独处时, 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当盲目的自我的范围变小,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在生活中 更容易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社会自我主要受他人看法的影响,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对待 个体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社会自我的形成。
第 14 页
三 自我意识的类型 (一)从内容上划分
3.心理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心理品
质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 好、人生观、价值观、情绪、性格、气质、能力 等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心理自我是随着社会自 我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三 自我意识的类型 (二)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第 18 页
3.理想自我 是个体想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 理想自我对个体的认识、情绪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三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说
获得的品质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关心 智慧
第7页
二 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包 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及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观念,主要涉及“我是谁?”“我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等问题。
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核心部分,集中反映了个体 自我认知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 我控制的前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章_了解自我意识_全面提升自我[1] 2
悦纳自我 二、 影响大学生悦纳自我的认知偏差
案例分析: 点击返回 个别同学的议论后,一下子就像掉进了冰窖,脑海里 不停地萦绕一个问题:我真的是小人得志么?张龙本 来不在意自己的家庭出身,而现在,却让这从来没想 过的问题困扰住了。他的心乱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原本还满健谈的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也不再参加 集体活动,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了。
认识自我
三、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资料导读: 网络中的自我 的不断交往中必须保持一致,而要突破日常生活中的这 些限制,获得更大范围的经验又有很大困难。然而,互 联网做到了这一点,放松了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可以 用匿名的方式在网上表达新的兴趣或探索新的观念,而 不必要担心在现实中会发生的后果,也不需要自己做出 根本的变化,人们可以在网上扮演各种可能的自我,这 些自我与其理想自我可能更为接近。 此外,匿名登录使人们更多的表现自我,不仅仅是他 们愿意表现的,而且,当人们进行情绪宣泄时,对身体
自我意识整合产生的结果:
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 消极自我的建立——自我毁灭与自我夸大 自我冲突 ——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
认识自我
三、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生理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 响
学校因素
个体的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他人的影响
认识自我
三、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资料导读: 网络中的自我 当人们坐下来准备上网时,大多数人都会问自己一 个迫切的问题:今天我要是谁?互联网生活丰富多彩, 其中之一就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新身份。当人们进入 聊天室,她可以决定自己是一个男人,而不是女人; 是一个成功的理人员,而不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互联网把各种可能的自我,生动地带入日常生活。接下 来讨论的是这些网络自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的一面。 现实中,人们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范围来表现自我, 使他们感到很沉重:在和家庭成员、朋友、老师、同事
第三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自我意识能促进个体个性的自我完善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个性也随之相 应地发展和完善。1-3岁儿童出现自我意识的第 一次飞跃,开始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到了青 春期,个体出现了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能认 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 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个性的发展水平,要培养 个体优良的个性品质,就要不失时机地提高个体 的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体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的能力,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 产生的一种态度和情感体验,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 生的,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豪感、成功感、自卑感、 愧疚感等方面。自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自尊指 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及伴随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对个体 的思维、情绪和行为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要求高 自尊和低自尊的人在思维逻辑性、聪慧性、人际吸引性 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各方面 的评价普遍较低,他们的自我感准确度较差,更容易给 人以对自己了解不多的感觉,缺乏自知之明致使他们难 以预测自己是否能经过努力取得成功。
成长烦恼——两个“我”
请看这个案 例
案例描述:周某,21岁,某理工学院四年级学生。他相貌堂 堂,一表人才。四年来,他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从事 一些兼职工作,显得很成熟,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在别人眼 中,他是一个自信、开朗、有幽默感、坚强而有头脑的人。但他 说这不是他,他在心底藏着另一个胆小、懦弱、自卑的自我,他 认为这个自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那个外在的“我”不过是表 面现象而已,从未真正在他身上存在过。 案例分析:周某始终能体验到两个“我”的斗争,一个要求 他自信坚强,一个要求他自卑懦弱。他觉得自己每天都戴着面具 生活,外在的“我”只不过是个虚假的外罩,所以他总是被真正 的“我”打击着,经常产生危机感和不安全感,担心这种不一致 的状况。他越努力表现自己,就越有压力。总觉得外在的“我” 和内在的“我”不能统一起来。这就是青年时期容易遇到的自我 同一性的问题、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问题。 建议:加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外在 “我”还是内在“我”,都是自我构成的一部分,接纳自我,整 合自我,既要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也不要贬低内在“我”,通 过实际行动提升内在的“我”,从而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三(自我意识)2
2、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之间的矛盾。 3、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 的自我评价。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我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看别人像一朵花,看自己像豆腐渣”。人际交往 模式一般是“别人都好只有我不好”或“别人都 行只有我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 的不足,感到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 还可能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1、自我意识的形象性,强烈关注自我形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自我”的概念 。他 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找出他面前人的 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 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 有关……我们在自己的映象中,努力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 目的、行为、性格、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是怎样反映的, 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
自我肯定型
这是积极的统一类型,表现为正确的理 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矛盾 斗争达到统一。 这是自我再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其特 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延续时间比较 长,新的统一的自我久久不能建立。
自我矛盾型
自我再统一
自我否定型
这是消极的统一类型。特点是对现实自 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 距过大,心理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
你了解你自己吗? 你有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吗? 你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吗? 你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吗?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16学时 1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日臻成熟的人格。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通过体验和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课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管理情绪和压力、挫折应对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1)介绍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上课方式、管理与考核(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重、难点提示(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章心理咨询(2学时)1.教学内容(1)心理咨询的内涵;(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意义;(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2.重、难点提示(1)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意义;(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学时) 1.教学内容(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2)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2.重、难点提示(1)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第三章大学生生命教育(2学时)1.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与生命;(2)大学生生命教育。
2.重、难点提示(1)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概念等。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我意识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通过对内在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的观察和评价,对自己进行认识和理解。
自我认知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思考和观察来实现。
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需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大学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对自我的认识:•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过去的经历和行为,思考自己的表现和反应,从中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发展制定更好的计划。
•自我观察: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方式,从中分析自己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征,并与他人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自己。
•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表现和成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2.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所持观点和态度的评定和判断。
大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需要具备客观和准确的评价能力,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大学生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客观性:尽量基于事实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的干扰。
•真实性:勇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隐藏和美化自己的真实情况。
•目标性:根据个人的目标和期望,评价自己在实现目标方面的表现和进展。
•动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评价也会不断变化和调整。
3.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的总体呈现。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多元化的,包括了个人的身份认同、自我价值和自我定位等方面。
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在形成自我概念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认同: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如学生、朋友、子女等,从而明确自己在不同场合下的责任和角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1.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2.空间上的“自主性”
(一)他人的反馈
• 通常,他人会对我们 的品质、能力、性 格等给予清晰的反 馈,从而增强我们对 自己的了解。
(二)反射性评价
•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 们的生活无关紧要 的人有时并不会给 予我们清晰明确的 反馈,但我们可以从 他们的态度与反应 中来了解自己。
(三)影响自我意识的社会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 参照群体等。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的转变包括:从依靠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转向自我 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依靠表面现象与行为效果的评价转向动机与 效果统一的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三章
PART
03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 说”, 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 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意识相对 应的是 “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做比喻: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 是潜藏 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
1.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 制”;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见表3-1。
自我意识与培—认识我自己_大学生心理健康_[共2页]
第3章 自我意识与培养
—认识我自己
我是一个教师之家的孩子,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在父母的关爱中,随着自由而轻松的心情,我慢慢地成长,从小成绩优异的我相继读完重点小学、初中、高中,而且我的内心一直坚信我是属于全国一流大学的。
然而,事与愿违,我在高考中的失误,使我不得不面对现实,虽然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了我,却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在接到通知书的一刹那,我哭得天昏地暗,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害怕听到同学接到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我担心高考的失利成为同学的笑柄。
当九月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兴奋地莘莘学子脸颊时,我的心情始终处于最低谷的状态。
虽然有老师、同学们的耐心细致的开导,我的心结却并未因此而解开。
我的学习失去了动力,生活失去了目标,正如大海上漂泊的小舟,完全失却了原来的方向。
我在茫然徘徊的状态中,迎来了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期末考试,结果其中一门科目挂起了红灯,在失望之余,我将这一切统统归咎于高考失利,归咎于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控包括 自主、自立、
自律、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 等方面。
六、 自我意识的内容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 质、兴趣、信念、世界观 等个性特征的认识。
对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 面的认识。
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 健康状况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认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一)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 (二)自我体验敏感、强烈,
具有客观性
具有丰富性
主要 特征
(三)自我调控主动、持久, (四)自我形象设计强烈、丰富,
具有积极性
具有完善性
(一)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
通过种种问题的不断反思反省, 借助于各种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 累,大学生对自己就逐步形成了比较 完整、丰富的、客观的认识。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四)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
19周岁以上
盾、统一和稳定时期
12~18周岁 (三) 心理自我的 快速发展期
3~12周岁
1~3周岁
(二)
(一)
生理自我 的形成期
社会自我 的形成期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生理自我的形成期(1~3周岁)
自我意识的萌芽 主客体尚未分化
生理自我的形成
此时,幼儿已经把自己从一 个客体的我逐步转化为一个 主体的我来认识。一般对自 己的身体、动作以及个人的 所有物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所以人们把此阶段称为生理 自我的形成期。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社会性
意识性
自我意识 的特性
能动性
同一性
意识性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 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 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
自我意识的艰难觉醒
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社会性
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 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动性
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 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心灵预热
我是谁
(1)我是:_______________ (2)我是:_______________ (3)我是:_______________ (4)我是:_______________ (5)我是:_______________ (6)我是:_______________ (7)我是:_______________ (8)我是:_______________ (9)我是:_______________ (10)我是:_______________ 。。。。。。。。 你能写出多少?
五、自我意识的结构
①
自我认识
②
自我体验
③
自我监控
心理学界把自我意 识归入个性的调节系统, 作为个性结构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成为个性自 我完善的心理基础。
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包括个体的 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等方面内容。
自我体验包括 自尊、自信、 自卑、自负、 自责、自豪感 等方面内容。
Company Logo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己本身的一种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
主体我(I)
以“主体我”的身份去 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 —此时的“我”处于观 察地位。
客体我(me)
以“客体我”的身份被 认识、被改造——此时 的我处于被观察地位。
每个人都是“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体 你对自己的了解全面吗?
从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 意识
镜 中 自 我
现实自我
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 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镜中自我
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 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 的基本看法。
理想自我
则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 的形象。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
人
个体在对自我作出正确认识、合理规划的基础 上,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情感、道德、行为、时 间、精力等加以控制,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内省作用
当面临挫折时,个体 自我意识就会对自己的认 识、情感、意志、能力、 行为、社交等方面进行反
思反省,努力寻找受挫 的主客观原因,并重 新调整原来的认识,形
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 使这其种与内现省实和自归我因趋是于一统种一积。成长背后的一面镜子——内省 极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社会自我的形成期(3~12周岁) 该阶段个体尚未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
也能认识自己的行为,但是不了解情绪是自己的一 种主观感受,他们通常依靠成年人的评价或观 点,来认识外部世界。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心理自我的快速发展期(12~18周岁)
①逐渐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心世界,如对人的性格、 气质、能力、爱好、理想等内在品质产生了兴趣, 渴望了解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心理特点;
②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使个体的思想 和行为涂上个人色彩;
③有较高的追求,产生了与价值观或社会要求一致 的理想自我;
④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对一些具 体事物或情景,做出一些理性思考。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周岁以上) 主体我与客体我分离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
过于理想化 自我期望值
偏高
学习 实践
自我意识 矛盾
(焦虑痛 苦)
达到自我意识的稳定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周岁以上)
大一是自我意识分化时期。 大二和大三是内心矛盾冲突 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的 时期。 大三、大四是自我意识趋于 稳定和统一的时期。
同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 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比较 稳定、成熟。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 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
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 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 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 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 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导航作用
四、自我意 识的功能
自控作用
目标)
应当建立在全面正确地自 我认识的基础上,能对个 体的认知、情感、意志、 行动、品德等方面产生较 大影响,是个体活动的动 力。
自控作用
自我控制是自我 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
缺 乏 行
一个重要表现,它是 动
目标的保护神,是成 的
功的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