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采桑子欧阳修教案5篇
采桑子欧阳修教案采桑子欧阳修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欧阳修教案1【自学指导】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领略其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
2、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现得优美可爱。
3、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课文提示】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2、欧阳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4、《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
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中学语文在线()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栊lóng【朗读课文】【课文简析】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写景物。
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
这几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人事。
先写郊外景。
“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写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采桑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采桑子》,理解词句含义。
2.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词牌名“采桑子”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赏析词中的名词、动词,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 学会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词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学习,领悟作品的情感意蕴,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一)词句理解1. 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在词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词牌名“采桑子”的文化内涵1. 了解词牌名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一)词句赏析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情感意蕴的领悟1.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西湖美景图片(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自然风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美景。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如轻舟、绿水、长堤等,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2. 激发学生兴趣(1)提问学生对西湖的印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采桑子》这首词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 引入课文主题(1)简单介绍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2)引出《采桑子》这首词,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朗读课文(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展示词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跟读,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二)新课呈现1. 导入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湖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的情感基调奠定基础。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采桑子》,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学生跟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秀教学设计
《采桑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中的美景。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3、感悟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词句中的美景,感悟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到西湖,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杭州西湖,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有“四大西湖”的说法,除了杭州西湖名气最大,还有广东惠州西湖、安徽颍州西湖、江苏扬州瘦西湖,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的作者欧阳修对颍州西湖却情有独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首先一起来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颍州西湖的美妙图片。
颍州西湖美不美?退了休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面对如此美景,写下了《采桑子》十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出示课题二、学习诗词(一)了解词牌名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下面是采桑子的正体的具体格律。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二)走进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了解写作背景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9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等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节课学生们不同程度地伴有轻松、满足、喜悦等体验。
5.引写作背景
介绍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不解之缘,了解其创作了《采桑子》十首的背景。
6.抒作者之感
思考:本首词表达了怎样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反复进行朗读训练。
学生根据反复朗读的感受,梳理本词所描绘的西湖美景。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根据要求现场进行练笔。
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
3.理解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4.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源自感;2.初步鉴赏品味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
理解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读韵律之声
指导诗词朗读技巧,训练朗读时的停顿、语速、重音、语气、语调等。
2.说西湖之好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欧阳修眼中的哪些“西湖好”?
3.品西湖之春
小组讨论:
上片中,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写西湖之美
写一写: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课题
课外古诗词阅读《采桑子》语文八年级上册(新课标2011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采桑子》的诗意和抒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采桑子》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朗读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听力、视觉、口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通过展示西湖的美景和采桑子的图片,营造课文的情境。
2. 诗歌朗读教师先朗读一遍《采桑子》,要求学生跟读。
然后分组让学生朗读一遍,再进行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3. 师生导读教师主导对诗歌进行理解和分析。
重点讲解句子、词义和抒情。
注重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诗歌,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4. 解读意境和文化内涵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表述诗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5. 艺术特色的分析从诗歌的体裁、语言和表现手法入手,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评价设计有关启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诗歌朗诵、文化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采桑子》和中华诗歌文化的内涵。
适当运用小组讨论、思考与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启示性提问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第一首。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文学常识积累1、作家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2、写作背景: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作者:欧阳修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wēi yí,芳草长堤dī,隐隐笙shēng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lián yī,惊起沙禽掠lüè岸飞。
2、视频朗读,读准韵律3、教师范读,注意节奏4、自由吟读,读出感情5、全班齐读,读出诗味四、赏读,感受意蕴美1.解释下列词语。
八年级上册优质课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采桑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美读全词,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情感之美。
2.用心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品词析句中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集合学生智慧,运用再造想象,想象词的画面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词中的西湖美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一、闯关,开启“穿越”之旅1. 激趣导入:近年来,“穿越”剧特别流行。
剧中的男主角、女主角由现代穿越到古代,又从古代穿越回现代。
今天让我们也来过一把“穿越瘾”吧!2.想要玩“穿越”,得先闯关。
每组派一个代表,闯关胜利组,才能过一把“穿越瘾”。
哪位同学作为代表来试试呢?第一关:()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又叫“”、“”、“”等。
(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第二关: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朝:宋朝:第三关:正确标注拼音,并准确读出短棹逶迤长堤笙歌涟漪3.设置情境:(播放古筝曲),让学生进入意境中。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颍州的西湖畔,此时的你是何种身份?你到底是谁呢?请看屏幕——二、知人,了解作者及背景如何创作这些词的?下面让我们进入“名人访谈”。
三、吟咏,感受景物之美1.感情朗读这首词。
2.提问:词的上阕选取那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3.学生讨论,明确:轻舟短棹绿水长堤沙禽四、赏读,领略氛围之美1.提问: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学生赏读后,交流。
3.明确:词人调动多感官,运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氛围。
五、品读,体会情感之美1.提问: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带着问题再品读,体会词人情感之美。
3. 明确: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
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8
《采桑子》教学设计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或吟唱这首词。
2.积累一点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3.学会赏析品味词。
4.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山水的悠然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富于表现力地吟、诵这首词。
2.用文学的语言品味诗词之美,大胆发表见解。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预习。
1.了解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关于颍州西湖。
《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
3.欧阳修与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于颍州做知州,喜爱这里的山水民风,与梅尧臣相约在此买田,以便日后退居。
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致仕(交还官职,退休)后,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他写的一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4. 了解一点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诗的别体,繁荣于宋代。
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5. 熟读并背诵《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自学)6.请以小组为单位朗诵或吟唱《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二)课堂探究活动。
1.体味《采桑子》的音乐美。
活动1:小组展示朗诵或吟唱《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附小组展示评价表)活动2:请简单点评你喜欢的一组展示。
2.美译美读《采桑子》。
活动3:请依据《采桑子》的注释,先自己讲说这首词的大意。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5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意,初步了解欧阳修词风婉约、深挚的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理。
3.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感受欧阳修当年美好的心境和惬意的情怀,体会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中国“四大西湖”导入。
二、读出韵律之声: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慢慢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女生读。
3、男生读。
提醒重音、停连、语气、语调。
三、读出西湖之美:1、学生朗读,读对节奏。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教师朗读,读出轻重缓急的变化。
3、学生齐读体会。
4、说一说:你发现了欧阳修眼中的哪些西湖之美?5、写一写: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读出言中心声:词中哪个字或词能表达情感?请说明理由。
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五、感悟诗情,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1、必做:背诵、默写《采桑子》。
2、建议:观看《百家讲坛:诗歌里的春天15》(欧阳修如何别样咏春、欧阳修的“醉意”人生、欧阳修的颍州情结)板书设计:采桑子欧阳修。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一、教材分析这首词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诗歌阅读与分析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首词写得恬静优美,读来令人心情愉悦,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景物背后人物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意,初步了解欧阳修词风婉约、深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人的恬淡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游玩时的恬淡安适,以及写景手法的细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晚年退隐至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记游写景词,本节课所学为组诗第一首。
3.写作背景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ji)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7
成功教育课堂教学观摩课《采桑子》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欣赏颍州西湖优美图片导入:这一组优美的图片就是颍州西湖美景,在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笔下颍州西湖是“满地落红,濛濛飞絮,依依垂柳,呢哝飞燕”。
她就像是一幅幅幽美的画卷耐人寻味,令人神往。
这里是欧阳修休憩身心的地方,是他安顿灵魂,眷念衷爱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一首词《采桑子》,和欧阳修一起欣赏西湖美景……二、揭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三、了解作者“欧阳修”:(请一生介绍——师出示投影——生齐读)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亲近诗词,读一读导语:想要品诗必先会读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并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听配乐朗诵——生评(语速缓慢而柔美,读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生自由诵读——请一女生读——生评——齐读——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动笔写写五、品读诗词,赏一赏导语:赏其诗,必先知其义,请一个学生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再次齐读这首词导语:在欧阳修的眼里颍州西湖是悠远的,唯美的,娴雅的。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和词人一起去赏一赏西湖美景。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好——好在哪里?——景美——景,美在哪里?——绿水逶迤、绿草如茵、湖面如镜、鸟儿惊飞——除了景美,有没有写到人?——有——他们在干什?——驾轻舟,划短桨(轻舟短棹);听美妙的音乐和悦耳的歌声(笙歌悦耳)——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会有怎样的感受?——人闲(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背景课件)。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6
题目:采桑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词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揣摩其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3、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诗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揣摩其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会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自然之美、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2、难点:领会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们一起和诗人欣赏了杭州西湖早春明媚风景。
今天我们一起和欧阳修欣赏颍州西湖美景。
观赏视频和欣赏图片,初步领略颍州西湖的美。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指名学生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字词注音(指名学生注音)短棹(zhào)逶迤(wēi yí)长堤(dī)笙歌(shēng)涟漪(lián yī)三、诗词解读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听录音,正音正字,把握节奏和感情2、小活动:随机抽人比赛谁读的好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4、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词牌特点和韵律美,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美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词。
2.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3.关注全体学生,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诗句意境及表现手法分析:把握诗句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诗句“轻舟短棹西湖好”,通过简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西湖画卷。学生需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诗词的朗读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诵: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举例: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分析“轻舟”、“短棹”等意象,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描绘的西湖美景。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诗词的韵律和词牌特点,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如“绿水”、“芳草”等,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7.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描绘自然景色,培养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采桑子》,让学生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分析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采桑子》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它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美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通过韵律、意象等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采桑子》。通过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体会作者如何捕捉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3.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诗词意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增强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诗词的美,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通过诗词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此外,关于课堂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效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分工不明确。为了提高课堂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分组讨论的指导,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确保讨论能够高效进行。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理解词的内容以及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重点)3、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积累语言,学习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课前古诗词背诵《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课程导入教师出示三幅词配画,《天净沙秋思》、《关雎》、《蒹葭》,让学生根据图画配上古诗词,并说明理由。
三、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创作背景: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在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
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
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五、自读课文,处理好字音棹zhào 逶迤wēi yí长堤cháng dī琉璃liúlí笙歌shēng gē涟漪lián yī六、全班齐读七、同桌对读八、词配画给采桑子做一幅词配画,小组讨论完成1、总领全文的三个字;2、画的意境应该是什么样的?3、你要画哪些景物?九、听读《采桑子》十、朗读提示,同学们自由练习十一、朗读展示请2-4名同学展示朗读十二、背诵《采桑子》十三、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多读古诗古词,感悟诗词里的意境美,也将他们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十四、课堂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二、朗读诗词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四、翻译理解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五、探究主旨
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
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