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 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 考问题、解决矛盾。必须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 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 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 取向;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 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 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 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民公 诚 人充 安主平 信 与满 定法正 友 自活 有治义 爱 然力 序和谐相处
愿才依 积 调 到 善 社 就全望能法极,正,会是就体就就得得治因人确社保生就是人是是到到国素民处会持产是能民社社尊发方得内理秩安发全够平会会重挥略到部,序定展社使等主个组,,得广矛社良团,会一友义方织创创到泛盾会好结生互切爱民面机造造切调和公,。活帮有、主的制活成实动其平人富互利融得利健动果落。他和民裕助于洽到 益 全得得实社 正 群,、社相充得,到到,会义众生诚会处分到社支肯各矛得安态实进。发妥会持定方盾到居良守步扬善管,。面得切乐好信的,协理创业。,创完造,造 实维护和实现 。
(1)社会管理理念不科学 (2)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 (3)社会管理法律政策不完善 (4)社会管理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
三、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3.把握创新社会管理领域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定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探索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实践路线。

这条道路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来,经历了无数个阶段和实践的探索,形成了独特而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一、初创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基础(1949-1978)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成立后,面临着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推广。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打下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进程(1978-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面对内外困境和挑战,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主要经历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农村经济改革包括了土地承包制度的引入、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企业转型和创新的进程,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的引入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着全球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进程。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党的领导力量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pt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pt
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
(三)、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四个阶段(主线)
1、1978——1982 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 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就
其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中国总体上进 入小康社会。
10
4、2002——2008
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纲领。经过十六届三中全会到 2007年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 大战略思想。
21
收入分配改革阻力重重
《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 则》(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2004年已经启动, 2007年-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 的草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制订。 2010年3月曾上报国务院,后被退回,目前仍在修 改过程中。目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国民收入分 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出,尽快出台收入分配 改革方案。
——十七大报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 (三)、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四个阶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
4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
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20
收入分配结构的理想模式:橄榄型分配 结构——中间大,两头小

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

(4)地位确立: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问题: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历史地位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
3、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时间: 香港:1984年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
澳门:1987年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回归的意义:
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 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 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
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政府停止炮轰金门实现了 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两岸“三通”的逐步实现。两岸交流特别是民间交 流日益频繁。
1992年,大陆“海峡会”和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 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法制化: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一国两制”成为基本国策。
2、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港、
澳实行资本主义。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关系: 联系: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
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2011广东佛山质检)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A到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2011浙江杭州一模)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C.到l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4.(2011广东珠海测试)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2011东北四校二模)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6. (2011湖南永州一模)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的封建 统治,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 结束了中国半殖 和国的成立 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
十一届三中 我国进入社会主 全会的召开 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维护共和制度,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的政权,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发展生产力,实现 四个现代化。
①国际方面 A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 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②国内方面
A 文革结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B 邓小平等领导人出访西方国家,认识到必须通过对外开放, 才能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果断决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复习
银川一中 马建云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有利: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已经建立起来
1、 政治上 不利:各种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阴谋颠

覆新生政权

表现: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交通阻塞;
之 经济上:
物资缺乏;通货膨胀。
初 面临崩溃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面 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内容
第一次 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 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 村包围城市。 村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 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 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上。

小专题二 道路选择

小专题二 道路选择

小专题中苏道路选择一、基础知识梳理1、中国革命道路及原因、过程(1)从走西方之路到以俄为师①走西方之路的表现及不成功的原因表现:1、地主阶级:学习器物,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掀起辛亥革命;激进派学习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

不成功的原因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统治阶级并不想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思想:封建思想束缚;群众: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②从西方路到以俄为师以俄为师表现: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国共合作;建立中国共产党原因:各阶级走西方之路失败;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成功;五四及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2)从城市中心路到走自己的路①城市中心路表现:在城市领导工人暴动。

不成功原因:人民群众主要在农村;农村面积大;中国革命力量是农民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小。

②中国的井冈山道路的含义及原因含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敌人力量弱;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群众基础好;城市道路受挫;2、中国建设道路及过程:从走苏联的路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新中国成立后走苏联道路的表现及原因表现: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推行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两极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底子薄;借鉴苏联经验;外交上一边倒。

②50年代开始探索自己道路的结果原因: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苏共二十大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结果:出现失误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92南方谈话解放思想,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7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21世纪初初步形成。

2023国开《中国近代史专题》形考任务二

2023国开《中国近代史专题》形考任务二

.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单选题 (4 分)..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2..针对1977年至1978年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单选题 (4 分)..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单选题 (4 分).. A.1971年10月.. B.1972年2月.. C.1973年1月.. D.1979年1月..4..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是.单选题 (4 分).. A.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5..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单选题 (4 分)..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不断趋于成熟。

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要达到的目标是.单选题 (4 分)..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020年,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7..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单选题 (4 分)..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提出了.单选题 (4 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9..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梳理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梳理

专题十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西学东渐(一)新思想萌发1、背景:(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2)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3)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编译成《四洲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情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在书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几千年来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体用之争”——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4、思想内涵: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7.评价:(1)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其实践促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3)局限性: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

(三)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背景:(1)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3)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张:(1)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第I卷(选择题)1.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探索民主革命道路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

”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低音”有()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4.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6.图8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9.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①手工工场→工厂制②手工生产→机器生产③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④国内市场→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增强 企 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发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建设天 津滨海新区、加入世贸组织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
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意识形 态挂帅,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60年代外交关 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外交
【练一练】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 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只要 1959 年达到 2 500 万吨,我们钢 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 的是( ) 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
7、中外改革史
(1)阿里改革:创办近代工厂,保护民族工业 (2)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先创办国营模范工厂, 后扶植私人企业
【知识拓展】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政治 经济 学术 教育
“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民 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 “教育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 育造成严重破坏。
(1)《论十大关系》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3)中共八大 (4)八字方针 (5)“左”倾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国民经济建设遭严重干扰和破坏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破坏、严重倒退
(1)总体特征: 曲折发展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文革 时期

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②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在各地发动叛乱。

③苏俄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困难,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④目的:应对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

时间:1918—1921年。

(2)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③流通:取消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3)影响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反映出党在主观上存在着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愿望。

2、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专题16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运用(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专题16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运用(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当主体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大脑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利用某种契机,对相 关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产生回忆,在触类旁通的探索中寻求问题的解决。
由蝴蝶飞在花丛中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乱联想到设计出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方案; 飞机是由鸟有翅膀能够飞翔而发生联想,通过人类的不断探索而发明创造的; 从变色龙能够适应环境色彩变化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性中产生联想,研发出了军队使用的伪装服; 等等。
4 注意:联想思维的“畅想”不包含着梦想和理想。
幻想:(1)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2)这样的想象:这是一个美丽的~。 构想: ①构思:~巧妙ㄧ这部小说,~和行文都不高明。);
②形成的想法:提出体制改革的~ 畅想: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曲。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 以达到的情况,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甚至其可以视为一 种信仰。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 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02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单元】复习
二 轮 专 题 十六
复习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运用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般 个别
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社会主义→未来趋势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必修1、3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必修1
党的 领导
坚人历 持民史 和的的 加选选 强择择
4、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 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 5、提高联想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 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

高考历史专题16第1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高考历史专题16第1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 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 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 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 误。 【答案】D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右图漫画题为 《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 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案例二】(2011· 江苏)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 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 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 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 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B C D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4.主要内容
农业 国家指令性计 划 国家的权力 领导 斯大林 高度集中 思想文化 政局稳定 社会生产力
轻工业 地方和企业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5.基本特点: 经 济 、政治与 思想文化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 。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 营中小型企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 行按劳分配
工业 内容 流通
把大中小工业企业 收归国有
禁止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平 均主义配给制
分配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取消商品和货币,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 特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 济建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 点 分配产品 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有利于集中力量战 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成 胜敌人,但在战后 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 效 引起社会动乱 权 认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 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识 渡的正确途径

高三历史寒假特训班精品课程

高三历史寒假特训班精品课程

五、培训形式:
1、小班教学与一对一相结 合 2、课标解读与学生互动 答疑相结合 3、金路教育与 家长教育相结合 4、习惯教 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六、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
1、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课时) 2、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1课时) 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课时) 4、专题八:欧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课时) 5、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课时) 6、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课时) 7、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1课时) 8、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课时) 9、专题二十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1课时) 10、为了帮考生更好地把握大考命脉,减轻复习负担,我们帮 你把脉出题者意图,将根据高频核心知识点总结了一套原型题、 典型题、类型题、相似题,精心命制的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3课时)
七、承诺:
3分钟吃透一个必考点, 2分钟掌握一个必考题型,5 分钟学会一种解题高招。即 使是偏科生最差的科目,通 过12小时突击,也可以轻松 提升几十分,以解决历史学 习的瓶颈问题,让同学们大 大节省学习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八、附专题内容(教案与学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专题四: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 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一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专题八:欧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 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二十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二、培训主题:
历史高考“高频核心考点 难点与易错点突破”特训 课程

中共十六大:继往启后康庄道

中共十六大:继往启后康庄道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进的大会。

中共十六大:继往启后康庄道十六大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和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本刊记者 余玮6600多万党员的重托与12亿人的愿望2002年11月8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晨曦格外美丽。

沐浴在霞光中的天安门城楼流光溢彩,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耸立,“热烈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标语振奋人心。

上午9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江泽民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共有59页。

在讲话中,报告不时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万人大礼堂的璀璨灯火和主席台上的芬芳鲜花见证着新世纪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铿镪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宏伟的人民大会堂。

中共十六大会场关注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会场内,2100多名代表凝神静听,心潮澎湃;1300多名中外记者记录着拍摄着,捕捉着历史的画音;会场外,在电视屏前,在电波声里,亿万中国人的心,随着报告的铺展跳跃而激动。

十六大报告关于先进文化的论述,在我国理论界、文化界引起热烈反响。

他们认为,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代表们备感方向明、信心足、责任重。

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

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

专题四一、单选题1,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陈云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上提出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二届三中全会3,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二届三中全会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A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5,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统一于()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比重B 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C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D 控制力7,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 初级阶级的国情8,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 初级阶级的国情9,()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A基础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10,()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A基础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11,()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D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2,()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A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乡风文明 D 村容整洁13,()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A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乡风文明 D 村容整洁1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A发展新型产业 B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D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15,()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A集成创新能力 B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能力C 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能力D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力16,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关键A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17,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核心A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18,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基础A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1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B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 发展循环经济D 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0,坚持(),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A岗位责任制 B 劳动者自主择业C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D 市场调节就业21,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 多党合作制度C 民主协商制度D 民主主义制度2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 实现工业化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无产阶级专政2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A农民 B 工人C知识分子 D 人民24,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协商制度C 党政领导会议制度D 各种联席会议制度25,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最高法院 D 政治协商会议2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 B 人民当家作主C 公正、公平、公开D 依法治国2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A临时政策 B 基本政治制度 C 权宜之计 D 重于一切的制度2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 B 反对党 C 在野党 D 参政党2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A临时性制度 B 过渡性制度C 可有可无的一项制度D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0,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方针 B 基本政策 C 基本方略 D 指导思想3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A方针政策 B 根本保证 C 基本活动 D 大政方针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社会主义道路 B 人民民主专政C 人民当家作主D 市场经济3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A改革开放 B 发展市场经济 C 四项基本原则 D 办好教育34,民主、自由、人权是()A超阶级的 B 资产阶级的 C 无产阶级的 D 人类的普遍追求35,民主是()A一种国家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文化事业 D 意识形态36,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是由()决定的A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C 阶级性 D 人们的意愿37,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A社会的产物 B 法律的产物 C 经济的产物 D 生产的产物38,人权的基础是()A经济发展 B 社会进步 C 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D 发扬民主39,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A发展民主 B 依法治国C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D 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40,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A人权 B 自由 C 民主 D 权利41.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构成。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启示

专题十六 │ 专题知识重构

例3 [2012•江苏卷] 1969年5月11日, 《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 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 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 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 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2010天津
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选择题
T9
高频 考 点 新时 期 的 经 济 体制 改 革 对外 开 放 格 局 的 形 成
高考试卷
2012全国 2012安徽 2011上海 2011安徽 2011课标 全国 2011山东 2011浙江 2012江苏 2011福建
试题情境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表 生产队与一个个农户签订的合同 2011年《农民日报》关于农机化进程的材料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 题的通知》中的一项规定 1980年的一份营业执照 邓小平关于证券的谈话 1969年5月1日报道与1979年第一批贷款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专题十六 │ 专题知识重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式题 1979年上半年,正当蛇口(位于 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机器轰鸣、劈山填海 之际,有位抗战时期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 的老战士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地说:“革 命先烈流血牺牲得来的土地,给你们一下 子卖掉了。”这实际上折射出( )
A.老干部对当初经济特区的殖民地化倾 向坚决抵制

【备考策略】 • 1.抓住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 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梳理主要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 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 3.联系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 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相互 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3·临沂期中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A“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2.(2013·盐城调研)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理解。

据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故选D项。

3.(2013·南京调研)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解析】解答采用排除法,②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分析得出,增长较快的可能有基数较小或者工业中的某一方面增长;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①正确;1952年至1957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③正确。

4.(2013•郑州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

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答案】D【解析】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工业发展情况说明的是一五计划,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取得巨大发展成就。

故选D。

13.(2013•株洲质检)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克服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

5.(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6.(2013·如东县调研)“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

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夸大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用。

7.(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答案】B【解析】据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8.(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土地改革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 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 项。

9(2013·济宁模拟)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轻工业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总产值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是对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

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

故答案为B 。

10.(2013•杭州质检)《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11. (2013·广东六校联考)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

本题须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阶段特征,可知五十年代早期和七十年代后半期后国家政府在经济的调控作用,对经济发展的推;须认清中国是计划经济。

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2013·大连质检)“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

山羊打了个大喷嚏,轰隆一声震天响。

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

”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盛行A.浮夸风B.“共产风”C.高指标D.瞎指挥【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公社的羊比非洲的大象还厉害,这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A项13.(2013·梅州五华县质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B.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C.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

1962——1970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受到影响的,如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4.(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

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15.(2013·广东六校联考)“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

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未,2020年中国可实现小康社会,可排除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