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危机与预防

合集下载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防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防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防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一、前言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对大学内部的和谐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引起外部媒体的广泛关注,影响到大学生的形象和口碑。

因此,探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加强预防和控制,是推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1.社会心理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

比如,在学习方面,大学生需要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科知识和应试压力;在社交方面,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同伴的社会评价和期望,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这些社会心理压力往往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波动,进而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2.个体认知偏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认知偏差。

大学生处在一个非常年轻和不成熟的阶段,在处理问题、认识世界和社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特定的情境下,大学生的个人认知偏差容易被放大并影响到其行为的合理性和文明度,进而引发一些冲突。

3.社交网络的影响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关系密切。

通过社交网络,大学生可以迅速得到和传递各种信息,同时也可能受到某些言论、行为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社交网络上出现涉及敏感话题的讨论,容易引发极端化言论和反感情绪,从而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据上面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强调积极心态的培养大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需要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并同时注重培养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社会心理压力的能力。

2.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和认知偏差,不同的教育形式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可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策略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策略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策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策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在我国校园中频繁发生,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校园安全稳定和学术秩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仅仅依靠事件发生后的处置和惩罚,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预防和干预是更为重要的方向。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策略。

一、探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基础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学成分,其背后的心理基础值得探究。

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最常见的症状是“群体思维”,即集体行为方式的同质化,从而导致集体决策的错误、不理性和盲目,甚至发展成集体恐慌。

其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也常伴随着“群体归属感”的加强,即团队意识的加强,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共同的目标、价值和意见,从而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

但是,如果面临困难和荣誉的共同挑战,群体归属感也会变成“群体竞争感”,导致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排斥甚至冲突。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基础具有复杂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

二、探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如何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是预防和干预的重点之一。

首先,建立完善的校园监测系统,对校园事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统计,如校园情绪服务热线、学生管理微信群等,可以快速掌握校园事件的发展动态,及时制定预防策略。

其次,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学生行为、情绪和态度进行分析,建立大数据模型和算法,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测和预判。

此外,也需要通过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设置和完善意外奖励和经济支援机制,及时反映和回应学生的需求和意见,避免因细小问题和不良情绪的累积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三、探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干预策略一旦出现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及时有效的干预成为制止事件发展、保障校园安全和稳定的关键。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作者:尤勇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6期摘要: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高校已经出现多发态势,引起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

本文深刻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缘由及特征,从思想教育、制度完善、预案制定、组织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预防及应对措施,以期为高校的和谐稳定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69-02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mass incident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ly growing, which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mass incidents, and propo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ol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plan making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ass incidents; principle method近年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抗激烈、暴力程度高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预案

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预案

将军路校区学生群体事件处理预案为了维护将军路校区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预防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将军路校区学生群体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学生处副处长、研究生院学工部副部长副组长: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主任、将军路校区党工委书记、将军路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保卫处副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组员:保卫办主任、管委会党政办主任、学生处教育科科长、后勤集团质监办主任、学院辅导员2.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2.1日常预防学生工作部门及各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预防不稳定事件的发生,防止别有用心的敌对组织及其成员在学生中策动政治事件。

2.2敏感时期的预防2.2.1在国内外重大事情、突发事件发生时期,“6.4”“3.15”等敏感时期,随时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有关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

2.2.2驻校区学生工作人员采取24小时工作制,深入学生宿舍开展工作。

3.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现与报告3.1公寓楼管理员、校卫队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情况应及时拨打校园报警电话(52112110、52119000)。

3.2报警台接到报警电话应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同时通知校区医院(52119819),并将情况报告管委会领导(晚间及节假日报告校区行政值班员,电话:52119005)、保卫办负责人(晚间及节假日报告保卫值班员)、学生工作值班人员。

4.学生群体事件的处理4.1保卫值班员及校卫队员赶赴现场后立即控制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如有学生需要就医,需立即联系校区医院采取措施。

4.2学生工作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联系相关学院学生工作人员。

相关学院副书记负责组织学生辅导员深入学生一线,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4.3学院副书记、辅导员配合保卫办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以书面形式交将军路校区管委会及学生处(研究生院学工部)。

4.4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调查报告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意见并报学校相关部门。

浅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长效机制网络舆情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多元化和教育改革,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对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从学生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网络舆情和校园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以便应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

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多元化趋势渐趋明显,社会关系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

同样,在高等教育战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环境、教育理念以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特点等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会在校园内产生、积累和爆发。

因而,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环境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和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积极展开“五早”工作(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早解决),对于我们维护高校的稳定,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新特征高校群体性事件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特点,如今,在新环境和多种新因素的影响下,高效群体性事件表现出新的特点:(一)隐蔽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渐趋网络化和泛空化,网络成为高校学生赖以生存的交流方式。

因网络具有相当的自由性、匿名性和隐蔽性,利用网络发泄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不满,或纠集群体性行为的联络手段,成为高校群体性矛盾表现的最显著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和电子化的时代,网络舆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的导火索。

(二)敏感性高校学生群体事件的主体是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动向和发展更为关切和敏感。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性事件也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这些事件可能是抗议、示威、暴乱等,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和公民,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群众性事件。

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政府可以加强对公民法制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其明确自身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此外,公民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遵纪守法,不轻易参与或引发群众性事件。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对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不良的社会情况,指导公安、保卫等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

同时,还应当加强与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群众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多方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第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力度,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对人员和机构的安全防护,防止任何暴力或恐怖分子攻击。

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和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推进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完善对群体性事件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培养,建立健全的责任主体认定和处理机制,对参与暴力和非法行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法律惩罚,以达到惩治者,警醒者的目的。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参与公共事件的人员的准备、疏导和救助,做到及时、有效地对事件进行处理,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合作,共同推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断地完善,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和保障。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与处置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与处置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与处置摘要: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石。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特点,并从加强改进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以人为本及时化解矛盾、加强信息管理、活跃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进行了分析。

同时,就如何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提出了对策。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出现了改革不断深化和持续稳定的政治局面。

但是一些影响高校稳定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影响各异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动摇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石,危害和谐社会的建立。

因此,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保持高校稳定已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特点1.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利用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认识上产生偏差。

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不但形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流动,而且使高校真正成为了各种信息的集散地。

境内外敌对势力把我国的高校作为他们推行“西化”、“分化”的重要目标,他们利用公开或秘密手段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侵袭。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时兴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却觉得没有意思;喜爱美国大片,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这些都足以说明西方文化在逐渐占领大学生的头脑。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各种观点之间的摩擦、思潮的冲突、信息的交汇,青年学生极易受到影响。

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生在如何过“圣诞节”等问题上与学校产生分歧,一些学生往往拿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比对,以“民主”、“自由”作为同学校管理对抗的理由。

2.由于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变化,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等国际问题易于引发群体性事件。

青年学生精力充沛,不甘寂寞,思想活跃,交流广泛,属于容易受到情绪,观点感染的“易感人群”。

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处理与预防

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处理与预防

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处理与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导致生命伤亡。

如何做好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置这些危机事件,成为了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危机事件的分类大学校园危机事件有很多种类。

按照危害程度的严重性分类,可以分为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两种。

一般事件是指影响面不广,严重性不大,只对个别师生有影响的事件。

比如窗户破碎、漏电等等。

重大事件是指对校园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比如火灾、暴力伤害、疫情等等。

这些事件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处理和预防,容易引起严重后果。

二、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任何危机事件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但是,无论何种情况,都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依法依规处理。

大学校园是公共场所,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同时,处理危机事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来操作。

第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需要依据事件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得当有效的措施。

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师生生命财产的保护和维护,同时注重平衡所采取措施带来的后果。

第三,积极主动地防范危机事件。

处理危机事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可能会引发危机的因素,要提前进行预防和防范。

三、危机事件的预防要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关键在于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学校应该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向师生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

特别是在学生新生入学时,要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让学生明白安全是大家的责任。

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建设,包括消防、光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设施和措施。

同时,做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监管,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

在学生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加强监管,防止活动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浅析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

浅析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
件 的 内涵 及 原 因
1 . 大 学 生 群 体 事 件 的 基 本 内 涵
入深水 区 , 政治、 经济、 社 会 等 各 领 域 的改 革 全 面 进 入 攻 坚 阶 段 . 当代 大 学 生 思想 和 价 值 观 念 也 发 生 了很 多 变 化 。近 年 来 . 在 高等 学 校 出 现 了越 来 越 多 的大 学 生群 体性行为 , 比如 : 集体罢课 、 静坐 、 非法游行 、 聚众 斗 殴 、
wh i c h c a n b e u s e d t o p r e v e n t a n d d e a l wi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g r o u p e v e n t s .Ho w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d i s p o s l a me c h a n i s m o f u n i v e si r t y s t u d e n t s ’g r o u p e v e n t s i s a l s o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e p a p e r . Ke y w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 g r o u p e v e n t s ;i d e o l o g y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打砸哄闹等 . 它 们 已经成 为 严 重 影 响 高校 稳 定 和 社 会 和
谐 的 重 大 隐患 。新 形 势 下 , 在 加强 和推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管 理工 作 创 新 的进 程 中 . 探 讨建 立 健 全 大 学 生 群 体事 件 预 防和 处 置 工 作机 制 . 针 对 突发 事 件 采 取 行 之 有 效 的

和谐社会情境下的高校危机预防和管理

和谐社会情境下的高校危机预防和管理
维普资讯
20 0 8年 3月
M a . 00 r2 8
桂林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 校学报
J u n l fGul r l le e o r a i n No ma lg o i Co
第2 卷 2
第1 期 ( 总第 7 期 ) 3
学习受到不同程度 的影 响和干扰 , 也使 高校 的声 誉和形
在高校校园 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 , 在事先未预警的情 况下突然爆 发的 , 可能严重威胁 到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 与管 理工作 , 并可能带来不 良后果的事件 。这 种情况需 要学校领导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 内做出决策 , 并迅速采 取行动 , 尽可能把危害减少到最低。 ( ) 二 高校危 机的表现 形式 认清高 校危 机事件的表现形 式 , 高校树 立危机 管 是 理意识 , 加强危 机预防 , 构建和谐校 园的基础性环节。 总 结近年 来高校发生的危机事件 , 一般有 如下几种表 现形
Vo . 2 No 1 ( u No 7 ) 1 2 . S m . 3
和谐社会情 境下 的高校危机预 防和管理
畏 主 方 袁 玉 芳
( 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工 会 ,广西 桂 林 桂 510) 4 1 0
[ 摘
要 ] 和谐、 稳定的校园是和 谐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危机事件 的爆发 , 不仅严重威胁到广大师
[ 文章绾号] 10 —7 7 (0 8 0 一o 9 —o 01 0020)1 o l 3
高 等院校是培育合 乎时代要求 的接班 人与 建设者 的重要 场所 , 定、 谐的校 园环境与 教学 秩序 是完成 稳 和 任务的基本保证 。 随着改革 开放与 经济发展深度与广度
高校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伴随着校园内外 环境的变化 , 自身可能引发危机或受到外界危机影响 其 与冲击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 。 所谓 高校危机就是指发生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 ★ ★
中国冶金教育
20 年第 4 09 期
大 学 生群体 性 事件 的预 防对 策
张 兵
( 淮海工 学院 . 江苏连 云港

220 ) 2 0 1
要: 大学生群 体性 事 件越 来越 引起 人们 的广泛 关 注。 效预 防和妥 善 处置 大 学生群体 性 事件 . 有
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 定有着毒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考察 , 分析其形成原
因 , 出预 防和 处置 的对 策 , 以有 效地 预 防此 类事件 的发 生。 提 可 关键 词 : 学生 ; 体性 事件 ; 大 群 对策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深 入 , 类 矛 绪 和狂 热 的群体 意识 支 配下 ,大 学生放 弃 了应 遵从 各 盾 日益 凸显 , 为人 口聚集 的大学 校 园 , 学生 的群 的社会 规范 和学 校纪 律 ,经 常会做 出一 些 过激 的行 作 大 体 性事 件 时有发 生 ,已经 严 重影 响 了学校 的正 常教 为 , 比如群 殴 、 坏学 校公 物 、 破 罢课请 愿 等 。 学、 生活 秩序 , 响 到社会 的 和谐 与稳定 。 影
常会 使 学校措 手 不及 。
( ) 为 的过激 性 三 行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进一步深化 ,在经济和社
会转型过程 中暴露 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 其中一些“ 热
点” 问题特别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 如若不 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中,大学生正常的组织管 及 时有效 对学 生进 行疏 导 ,很有 可能 演 变 为学 生群
性 突发事件 的主观 因素 。现在 的大学生 多数是 独 生 懈 , 防范工作 有 的放 矢 。学 校党 委 、 政 以及 保卫 使 行 子女 ,他们 中的一些人 以 自我为 中心 的思想 比较严 部门、 学生工作部门, 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门队 重 , 自我 的价 值判 断作为衡量 事物 是非 的标准 。 以 有 伍 , 要配齐配强力量 , 优化装备 , 加强专业培训 , 确保

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 创造和谐校园环境

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 创造和谐校园环境

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创造和谐校园环境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确保高校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防治策略,认为应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学生信访制度建设等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群体事件,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标签:大学生;群体事件;产生原因;防治策略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理想与朝气的群体,但因为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对现实和历史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被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极易引发具有一定规模和危害性的大学生群体事件,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可能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如何開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高校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产生原因(一)内部原因1.大学生自身素质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常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有的大学生惯于意气用事,将法律观念、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抛于脑后;有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对家庭经济贫困的无奈,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疑惑,对就业前景的迷茫等。

这些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问题导致的冲突和矛盾日趋明显,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推动群体事件的发生。

2.群体心理因素诱导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

大学生大部分是在校集体住宿,年龄一般为l7~23岁,具有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年龄特点。

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追新求奇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情感上容易冲动,自我约束力差,行动上缺乏深思熟虑,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只凭直觉的心理体验而选择不顾一切地盲目从众,在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不自觉地融入到群体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二)外部原因1.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缺乏有效路径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最高级形态,即公民对参与政治有兴趣或意愿。

如何防范和处置大学生群体事件

如何防范和处置大学生群体事件

如何防范和处置大学生群体事件作者:陈晓静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12期摘要:高校办学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生源素质降低、学生住宿紧张、师资配置紧缺以及教育资源被稀释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突发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预防;处置;群体事件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于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而言一项非常严峻的工作任务。

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高校内部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等。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特点1.目的比较单纯。

虽然部分高校群体事件是由于高校学生利益受损引起,但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出发点是为了表达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并没有社会群体性事件那样明显的利益诉求。

2.行为较少暴力性。

在有些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有学生采取了打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等比较极端的做法,但是总的看来,出现这些行为并不是大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只是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学生受现场情绪感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模仿、升级、并逐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发泄。

3.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方面,大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性格和心理还不成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有时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易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行动。

因此,大学生尤其要提高理性认识群体性事件并合法合理维权的能力。

大学生不能忽略自己作为主人的责任,看待网络言论,也要学会辩证分析,不能让自己的现实行为跟着网络情绪走。

二、校园群体性事件的预防1.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过程。

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例如:2015年巴黎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或者校内发生了较有影响事件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决策、早平息”。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教育作者:李亚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13期预防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要求高校更新观念,“居安思危”,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变“用猛药”为“打预防”,具备“超前工作”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预防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建设更健康、更美好、更和谐的校园和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将其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各种价值观念确立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以“人权”“个性”“民主”“自由”为幌子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渗透,甚至试图进行“和平演变”,利用台独等话题进行反华活动,激发了大学生以极端的方式表达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极易爆发群体突发事件。

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思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性爱国、爱校,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法制观教育法制观就是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观念认识,使人们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能较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大学生学法、懂法是预防群体突发事件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较强,但是他们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懂得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致出现偏激冲动行为。

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特征及防范措施

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特征及防范措施

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特征及防范措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校学生由于受校内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爆发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正常运行。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主要包括高校社会化改革转型不到位,校内外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以及事件的特征,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标签: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校学生由于受校内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爆发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正常运行。

所谓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的诸如群体打架斗殴、饮食问题、集会游行甚至冲击党政机关等突发、导致严重后果现象。

如何有效预防高校群体性危机事件,是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此,分析了高校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根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些高校内不安定因素逐渐凸现,时常发生一些群体性危机事件。

例如:2006年5月31日,河北大学旧校区发生的学生集体腹痛、呕吐事件;2008年发生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的火灾事件,给学生的生命财产、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高校带来极大的混乱;2010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地反日游行。

这些群体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正常秩序和地区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近些年来高校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群体性危机事件呢?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第一,高校社会化改革转型不到位。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人们的传统思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高校在整个改革进程中暴露了很多的矛盾,校内外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不同地位、不同层面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价值判断标准不同。

这些都导致高校在应对不同群体性危机事件时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不够彻底。

第二,校内外蕴含着不稳定因素。

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的变动,不仅使原来的各种冲突集聚,也滋生着新的冲突。

浅析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

浅析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

浅析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地影响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还会危及和破坏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从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和高校安全情况调查分析,近几年我国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易发性和破坏性,而高校又普遍存在忽视校园危机预防管理的倾向。

公共危机的有效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危机管理。

本文着重分析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层次的成因,以及这种背景和成因对大学生、校园危机管理的影响和冲击,针对目前高校在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中普遍存在风险意识薄弱、学生心理失衡干预不力、校园文化建设薄弱、预测评估和预警预案薄弱等问题,研究提出坚持预防第一,增强风险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失衡干预、坚持综合治理,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坚持科学态度,完善风险评估预测和预警预案体系、坚持从严治校,建设过硬队伍的对策措施,从治本着手构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机制。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摘要: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考察,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置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作为人口聚集的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考察我们要有效地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首先必须研究探讨此类事件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一)诱因的复杂性高校与国家政治环境、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各种思潮和矛盾的汇集点。

国际国内、校内校外凡是大学生广泛关注的、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事件或热点问题,一旦引导或处置不当,就有可能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

(二)事件的偶发性事件发生的起因经常是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一些小事,比如突然停电、停水、停网络等,激起学生不满,导致情绪突变,从而发生起哄、砸酒瓶等群体性事件。

由于诱因突发,在学生中酝酿急,速度快,经常会使学校措手不及。

(三)行为的过激性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大学生正常的组织管理功能丧失,师生之间得不到有效沟通。

在激烈的情绪和狂热的群体意识支配下,大学生放弃了应遵从的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经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群殴、破坏学校公物、罢课请愿等。

(四)事件的扩散性高校是大学生非常集中的地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控制,事件的发展就可能迅速蔓延和扩散。

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参与其中,如果在高校间学生中产生共鸣,很容易波及其他高校,出现跨校、跨省甚至全国范围的学生联动,进而波及社会。

(五)后果的危害性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几点思考

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几点思考

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几点思考
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群体性事件不仅与各类高校师生紧密相关,也与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

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各类高校和政府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积极预防和妥善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应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快,社会矛盾也愈来愈尖锐,各类社会冲突与群体性事件也随之而来。

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中最活跃、最敏感、最易动、最不稳定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和谐、稳定的基石。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都以人们难以预见的方式或不经意的诱因爆发出来。

因此,预防和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每个高校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高校群体性事件一般是指高校中的部分师生,因某种共同利益临时聚集,为了表达共同的要求或是宣泄某种共同的情绪而构成一定破坏性的行为。

剖析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学校群体事件防范处置方案

学校群体事件防范处置方案

学校群体事件防范处置方案学校群体事件是指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冲突,如学生之间的争执、打架等。

这些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处置,可能会对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学校应制定群体事件防范处置方案,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预防措施1.教育引导:学校应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环境改善: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整洁、安全,提供舒适的学习场所和寄宿条件。

3.人员配置:学校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巡逻和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4.建立规章制度: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生行为,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和约束。

二、处置原则1.及时报警:一旦发生群体事件,学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请求帮助,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处置。

2.快速反应: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对发生的群体事件立即展开处置,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3.组织协调:学校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置,包括教师、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心理教育专家等,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4.全面调查:对群体事件的原因、过程、责任等进行全面调查,确保处理结果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三、处置步骤1.事件发现和报告:一旦发现群体事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专人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2.事件处置:学校应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处置,包括控制现场、保护当事人安全、调解冲突等,同时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和公正。

3.信息通报: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学生和教职工等发布事件信息,向公众公开信息,并提供必要的安抚和帮助。

4.事后处理:学校应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教育、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0 1一l 2 1 O一1 2
基金项 目: 1 年度 河北省教 育厅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项 目“ 2 0 0 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 事件预 防与 处理” S2 16 6 的阶段性 成果 (Z003 )
作者简 介 : 成晓曼(92一 , , 18 ) 女 河北保 定人 , 河北 师范大 学汇 华学 院讲 师 , 硕士 , 究方 向: 研 思想政治教 育、 克思主义哲 学; 马 姜浩 (91 18
关键词 : 大学 生群体事件 ; 危机 ; 和谐
中图分类号 : 6 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70 (0 1 0 04 0 G4 A 10 6 5 2 1 )6— 0 9— 4
高校 的稳定 发展 是 国家政 治 环境 稳定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近些 年 来 , 学 生 群 体 事 件不 断发 生 , 而 大 且 有 日益上 升 的趋 势 , 严重 影 响社 会 的和谐 。因此 , 在 奏响 和谐 的 主旋律 下 , 防大 学 生 群 体 性 事 件 的 发 预
体事件的一般特征 。除此之外 , 还有 自己独特 的特
征。
也是受新 闻媒体 、 社论 、 社会意见 、 专栏作家 、 电台名 嘴、 意见领袖等所引导 , 集体建立某种社会价值文化 判断 , 发行 动 方 向、 引 回应 或 引 发 社 会 运 动 大 潮
流 。 』 ’ 学 生运 动” ” ( 由“ 的概念 不 难 推 知 “ 学 生 大
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 的现实诉求。


与“ 大学 生群体 事 件” 有关 的几个 概念
正常上访 、 围堵围攻党政军机关或要害部门、 公众聚 集场所 、 阻断交通设施或阻挠重点工程建设 、 聚众械 斗等 , 可能或 已经严重妨害社会正常秩序 和公共安 全 的学生群体性行 为。具有从众性 、 突发性 、 扩散
建。大学 生群体事件 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学生运动 , 危害性较大 , 不具备存在 的合理 性 , 不具备存在 的合法性 , 有效预 防大 学 生群体事件就 成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现 实诉 求。要善于运用 矛盾原理 、 能与现实关 系原理 、 可 系统论 原理 、 量 变和质 变关 系原理 、 必然性和偶然性 关系原理认 识和处理大学生群体事件 , 到防患于未然。 做
从大学生群体事件与大学生运动的概念 比较 ,
可知大学生运动是大学生学生群体 的运动 , 但是二
者 的影 响是 不 同的 。大学 生运动会 带来 社会 的深 刻 变革 , 大学 生群 体事 件 因其 危 害性 , 社会 力 图避 而 是
免 发生 的事 件 。
运动 ” 的概念 。大 学 生 运动 具 有 自发性 、 响 大 、 影 扩
稳定 的情 况 下 , 因受 了某 种普 遍影 响或 刺 激 而 发 生
深层次问题在高等教育机构的集 中体现。
从几个概念 比较 , 可知大学生作为具有共 同利 益的一个群体, 由其引发的大学生群体事件 已经成
为 突发 性群 体事 件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具有 突发 性 群
的行为。 [‘ ”] 巧
散性 、 组织 性 等特 征 。
再次就是大学生群体事件。大学生群体事件一
般是 指 由各 种矛盾 或 问题 引发 , 参与学 生人 数较多 , 自发地 或通 过一 定联 络 组 织 方 式 聚集 在 一 起 , 备 准 实 施或 已经 实施 非法集 会 、 游行示 威 、 静坐 、 罢课 、 非
主要表现为集体上访 、 围攻 、 静
坐 、 断 交通 、 阻 冲击 党 政 机 关等 形 式 。具 有 突 发性 、 松散 性 、 危害性 的特征 。 其 次是 大 学生运 动 。学 生 运 动 “ 一 种 以学 生 是 为主要 成 员 的社 会 运 动 。可 能 是 自发 的 活 动 , 然 当
二 、 谐社 会视 角 下大 学 生 群体 事 件 的合 理 性 和
而存在 , 因此 , 我们应竭力避免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
生。
与 合法 性分析
( 大学生群体 事件 的合理性 分析一 与大学 一)
生 运 动பைடு நூலகம்的 合 理 性 比较
2 从 两 者产 生 影 响 的方 式来 看 , . 大学 生运 动更 强调 其政治 l 通 过 打破社会 旧平衡状 态 , 生, 建立社 会 新 平衡 , 以此 来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 现 自身 的 政 治 诉 实
性、 破坏 性 的特 征 。它 是 整个 社 会 发 展 变革 过 程 中
首先是 突发 性群体 事件。突发性 群体性 事件 “ 是有某种共同利益 的一群人 : 他们组织在一起 , 试 图藉此向政治机构和决策者提出要求来满足他们的 利益 。 1 ’ ” J 它往往是 “ ( 在相对 自发 、 无组织 和不

) 河北沧州人 ,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讲师 , 硕士 , 究方 向: 研 思想政 治教 育; 杨鑫 (9 4一) 女 , 18 , 河北邯 郸人 , 河北师范大 学
附属 民族 学院, 硕士, 究方向: 研 伦理 学。

4 ・ 9 d n a d x e h n a gd i a u s e g
21 年 1 01 1月
山 东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
N v2 1 o ,0 1
第6 总第1 期总第2 卷) 期( 5 4 7
Jrl a o u — ryf t ! !! o ao h d g oh neio i u S n nY tUi s _ c n f v t | !
! ! : ! : : :! : !!
和谐 社 会 视 角 下大 学 生群 体 事 件 的危 机 与 预 防
成晓 曼, 姜 浩, 杨 鑫
( 河北 师范大学, 河北 石 家庄 0 0 9 ) 50 1
摘要 : 高校是 人才培养和精神生产 的主要组织, 近年来大 学生群体 事件 频频发 生, 重影 响和谐社会 、 严 和谐校 园的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