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放大镜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节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性,探索放大镜的原理,以及了解放大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放大镜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性,发现放大镜的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放大镜的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材料。
2.学具:放大镜、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放大镜的特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放大镜观察实验材料,验证放大镜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1.1放大镜-教科版(共26张PPT)
常见能放大物体的仪器
放大镜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
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
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物体的像--物体并未变大
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 或纸张
谢谢
用放大镜观察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
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 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 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放大镜的特点
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 较大呢?
用三个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 体,找到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镜。
我们的研究成果
放大镜镜片特 点是透明、中 央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响,最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网点 放大物体的像--物体并未变大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显示器屏幕――由色彩点(红绿蓝三色)组成 用三个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想一想:这些物品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用放大镜观察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 1、老爷爷看报需要购买哪种镜片?( )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A、 B、B、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 放大镜 显微镜的结构和实用》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 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实用》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1 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实用》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原理,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工具,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2.难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
3.学习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4.探究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放大镜显微镜结构:———–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调焦装置遮光器原理:———–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实用:———–观察微小物体———–进行生物实验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正确描述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结构。
2.学生能熟练掌握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1 放大镜 -教学课件
放大镜中间、边缘厚度不同与放大 镜的倍数有关系吗?
放大镜中间厚度、边缘厚度不 同,和放大镜的倍数有关系。
中间和边缘的差越大,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中间和边缘的差越小,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小。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先测量同一个物体放大前的大小。 2.用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放大镜放大同一个物体。 3.测量放大后物体的大小。 4.测量出每个放大镜最厚与最薄处的差。
测量数据
透镜 A B C D E F 放大镜 2.6 7.8 10 7.8 2.6 普通玻璃 2.8 2.8 2.8 2.8 2.8 近视镜片 2.4 2.2 1.9 4.4 3.4 2.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中间厚、四周薄
普通玻璃镜片的特点
中间和四周一样
近视镜镜片的特点
中间薄、四周厚
放大镜
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所以放大镜具有放大功能。
放大镜的特点
1
2
3
汇报
透明
汇报
汇报
不同放大镜它们中间的厚度和 边缘的厚度都不相同。
透镜
像放大镜镜片这样,透过 镜片能看到镜片后边的物体, 这样的镜片叫做“透镜”。
凸透镜
像放大镜镜片这样, 中间厚,四周薄的透镜, 叫做“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 有中间厚,四周薄的特点。
1 1.3厘米 2 1.5厘米 3 1.8厘米
中间最厚
8.1毫米 9.2毫米 10.9毫米
四周最薄
3.6毫米 3.3毫米 2.6毫米
相差
4.5毫米 5.9毫米 8.3毫米
发现
放大镜最厚处与最薄处差越 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放大镜
放大镜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它具有放大功能呢? 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镜片
其他的镜片是不是也具有放大功能呢?
玻璃片
近视镜片
这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呢?
1 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放大镜片
玻璃片
近视镜片
提示 用手摸一摸,并用它们来观察一下物体。
放大镜片
玻璃片
近视镜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中央的 厚度与边缘的厚度的差不同。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镜片中 央的厚度与边缘的厚度的 差有关。 放大镜中央的厚度与边缘 的厚度的差越大,放大镜 的放大的倍数越大。
提示
也 也就是放大镜的凸度越大,
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1.选什 集 气
么材料? 瓶
塑 料 薄 膜
1.几种物体的比较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能否放
能
大物体
不能
不能
中间厚 四周和边缘 四周厚
特点
边缘薄
薄厚均匀
中间薄
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镜片是透明 的,具有中间厚,四周薄 的特点。
放大镜片
像放大镜这样,透过镜片能 看到镜片后边的物体的镜片叫做 透镜。
像放大镜这样,中间厚,四 周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放大镜片
提示
放大镜中间厚度和边缘厚度
的差叫作放大镜的凸度。
2 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请记录下来。。
2.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放大__5___倍 放大__1_0__倍
放大__2_0__倍
镜片侧 面特点 (用简 图表示)
我们通过视频对照来验证一下我们的实验结论
《1.1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放大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放大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物体细节;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自然的好奇心;4. 锻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观察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家中的日常物品(如:水果、植物、文具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
在记录中,学生需使用描述性语言,如“这个苹果表皮上有细小的凹凸纹理”等。
2. 创意绘画作业:根据所观察的物品,用画笔将物品的细节以创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在绘画时,应使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将细微的纹理和颜色变化细致地表现在画布上。
3. 写作练习:学生需写一篇短文,描述使用放大镜观察某一物品的经历,并表达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短文应注重细节描述,并反映出科学探索的乐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内容。
2. 基础观察作业中,记录应详细且具有描述性,家长需协助检查观察的准确性和描述的完整性。
3. 创意绘画作业中,学生应大胆发挥想象力,将观察到的事物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绘画工具不限,鼓励使用多种绘画材料。
4. 写作练习中,学生应注重细节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发现。
短文应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包括完成度、准确性、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创意程度。
2.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过程。
3. 教师将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描述和表达上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指导。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教师将与家长保持沟通,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1《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1《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放大镜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样品。
2.制作放大镜的材料。
3.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放大镜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外观和作用。
然后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放大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
作业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展示。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兴趣较浓。
但在观察方法、合作交流等方面还需加强。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接触过放大镜,但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样品:用于展示和讲解。
2.制作放大镜的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显微镜片等。
4.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放大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
同时,展示制作放大镜的步骤,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制作的放大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片,让学生观察微小的物体,体会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新教科版2021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
新教科版2021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光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
2.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2.学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光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放大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1.1 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掌握使用放大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任务:学生利用提供的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文具、书本、纸张等,发现并记录放大镜下的新奇世界。
要求观察细致,并拍照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2. 实践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清单,动手制作简单的放大器,如纸杯、纸板、放大镜等,并尝试使用自制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
3. 探索任务:学生利用自制放大镜在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寻找新的观察对象,如昆虫、植物等。
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放大镜来解答。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拍照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2. 实践任务:学生需按照材料清单制作出简单的放大器,并正确使用自制放大镜进行观察。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需思考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3. 探索任务:学生需在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寻找新的观察对象。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放大镜来解答。
同时,学生需注意安全,遵守学校和社区的规定。
4.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的照片或画图作品,以及一篇总结报告。
报告需阐述自己在观察、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观察记录是否细致、准确;制作过程是否合理、实用;探索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报告是否清晰、有条理、富有感悟。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分,并结合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结果: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和学校内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1.1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放大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放大镜》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其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放大镜》的相关内容,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 观察实践:学生需在家中准备一个放大镜,选择家中常见的物品(如硬币、植物叶片等)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
3. 制作观察报告:学生需将观察到的细节整理成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使用放大镜的倍数、观察到的细节以及自己的感想。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报告,互相交流使用放大镜的经验和感受,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必须完成预习任务,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知识。
2. 学生需在家中使用提供的物品进行实际观察,并保证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3. 观察报告需字迹清晰,内容详实,能够反映出所观察对象的细节特点及个人感想。
4. 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充分交流,互相学习。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如下:1. 预习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提前预习了相关内容,对放大镜有基本的了解。
2. 观察实践:是否在家中进行了实际观察,并准确记录了观察到的细节。
3. 观察报告:报告内容是否详实,字迹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反映出所观察对象的细节特点及个人感想。
4. 小组讨论: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小组成员充分交流,互相学习。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如下: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其作品。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改正错误并提高完成质量。
4. 师生将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对作业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微小世界1.1放大镜优盐件教科版
知识讲解
3.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 活动目的:探究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 活动材料: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
放大镜
玻璃片
近视眼镜
知识讲解
活动步骤: (1)选择相同的使用方法,分别用这些镜片观察书上的文字, 观察各种镜片的放大情况并记录。 (2)用肉眼观察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再 用手摸一摸,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 (3)分析表格内记录的情况,得出结论。
目不动 镜不动 物动
我们要掌握爱护放大镜的方法,如 不用手指直接触摸镜片,使用完毕 装入盒子,避免镜片与尖锐物体接 触等。
知识讲解
放大镜是怎样把物体放大的
知识讲解
2.放大镜的功能。 活动目的: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 的功能。 活动材料:放大镜、照片、报纸、布料、电脑屏幕。 活动步骤: (1)用肉眼观察照片、报纸、布料、电脑屏幕,并及时记录。 (2)用放大镜观察照片、报纸、布料、电脑屏幕,并及时记录。 (3)比较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讲解
活动记录: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照片
图像平整
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报纸
直观的图片
由一个个小点组成
布料
光滑平直
有纤维和纹理
画面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红、绿、 电脑屏幕 是完整的图像
蓝三种颜色的微小色彩点组成的
知识讲解
活动分析: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我们发现:用放大镜 观察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比用肉眼观察看得更清楚,而且还 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如电脑屏幕画面图像是由微小色 彩点组成的。这表明用放大镜观察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 能发现许多细微之处。 活动结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 许多细节。
教科版科学六上1.1《放大镜》1.2《怎样放得更大》一课一练
教科版科学六上1.1《放大镜》一.填空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2.放大镜的特点是()厚,()薄。
二.选择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A.1毫米B.二分之一毫米C.五分之一毫米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透明塑料3.水滴()放大物体A.能B.不能三.简答题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教科版科学六上1.2《怎样放得更大》一、选择题1.下列观察工具中,不能看到原子结构的是()。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 B.2000 C.200万3.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4.科学家一般选用()来观察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5.组装简易显微镜的步骤:①找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②固定镜片;③上下调整镜片距离。
正确的顺序是()。
A.②③①B.③①②C.①③②6.笑笑想做一个简易显微镜,以下组合中视野最大的是()。
A.5×,3×B.10×,3×C.10×,5×7.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8.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组成的。
A.B.C.二、填空题9.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_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并且他发现了___________。
10.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简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之___________(填“和”或“积”)。
1.1《放大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是否主动提问、参与讨论、完成实验等。
- 评估学生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如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结果。
- 关键词:观察、焦距、稳定、操作技巧
- 句描述:使用放大镜时,要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同时保持放大镜的稳定,避免图像模糊。
③ 放大镜的观察结果分析
- 知识点:观察技巧、记录方法、结果分析
- 关键词:观察技巧、记录、分析、详细描述
- 句描述: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运用观察技巧,详细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进行结果分析。
4. 作业完成情况
- 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如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准确性等。
- 评价学生对作业中问题的思考和解答,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发言、提出观点等。
- 评价学生对放大镜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来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随堂测试
- 设计一些关于放大镜原理和观察技巧的测试题目,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测试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通过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物体,可以看到 放大的物体的图像。( x ) 6、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 体的图像放大。( √ ) 二、选择题。 1、( C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C D)
A
B
C
D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用透明玻璃杯装上水 透明的可乐瓶装满水后,再盖上瓶盖。 用保鲜袋装满水,然后扎紧袋口 你还有其他自制放大镜的方法吗?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 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观察放大镜后,我们发现: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其它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 样能放大物体呢?
下面的器皿有没有放大作用?说说自己 的理由,然后实际验证一下。 广口瓶 玻璃杯 烧瓶 烧杯 水滴
塑料袋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现 在你知道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了吗?
我的发现: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 数也越大,由此推断 球形 的透明物放 大倍数最大。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 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 2、使用放大镜能观察物体更多的细节,使 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 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一定越大。 (x )
精密仪器 修理工 农业科 技人员 公安 放大镜 考古 人员 学家 老年人 看报
汇聚 光线
老妇人
你会使用放大镜吗?
观察方法一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 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 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目不动
镜动 物不动
观察方法二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 至图像大而清楚 目不动 镜不动 物动
通过原色光能够匹配出成千上万种颜 色,而原色光是不能由其他颜色光匹配 出。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 的荧光粉,构成荧光屏。荧光屏在后就产生对 应的红、绿、蓝色光。
制造荧光屏时,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 三种荧光粉一点一点地互相交替地排列 在荧光屏上。你无论从荧光屏什么位置 取出相邻三个点来看都一定包括红、绿、 蓝三小点。每个小点只有针尖那么大, 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来的。由于他们那 样小,又挨得那么紧,在他们发光的时 候,用肉眼就无法分辨出每个色点发出 的光了,只能看到三种光混合起来的颜 色。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皿 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镜片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现在知道了吧,为什么人们把 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实验:
用放大倍数不一样的两个放大镜去观 察书本上同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观 察这两个放大镜的镜片,你又发现了什 么? 用滴管分别在桌面上滴两滴高低不 同的水滴,然后透过水滴观察报纸上的 字,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物体名称
报纸 布料
肉眼观察的现象 放大镜下的新 发现
用放大镜看 看计算机和电 视屏幕图像 你发现了什么?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 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个小点是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入人或 景物的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 3路,由3个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 绿、蓝三种原色光。
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 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 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 物体。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 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 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拆除危 险物品
拆装细 小零件
观察植物的 花或种子 观察 病虫 害 研究 文物 放大 针眼
观察案 发现场 找到的 纤维和 指纹等 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