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12.3汽化与液化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2. 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掌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难点: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夏天,为什么我们要喝冰镇饮料?(引导学生思考液体蒸发吸热的现象)2. 知识讲解:(1)蒸发和沸腾:介绍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解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液化:讲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实验演示:(1)蒸发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2)沸腾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 随堂练习:(1)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汽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吸热?5. 课堂讨论:讨论液化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6. 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汽化吸热。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7. 作业设计:(1)液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列举生活中利用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了解了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新课
一、冰雾霜的形成,
(一)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12.3 汽化和液化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学法指导: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情分析:课件设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打开的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察,过一会儿会发现酒精很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二、新课教学象这样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出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结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共同来探究沸腾现象。
演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引导学生提问:①、为什么要用热水?为什么要用硬纸板盖住?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严禁用酒精灯互相对着点燃,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总结: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HPLC 蓄积泵超压1. 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环境等领域。
在HPLC系统中,蓄积泵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流动相,并控制样品的注入和分离过程。
然而,蓄积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压的问题,这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稳定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HPLC蓄积泵超压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2. 超压原因2.1 流动相选择不当流动相的选择对HPLC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流动相的粘度过高,会增加蓄积泵的工作负荷,导致超压现象的发生。
此外,流动相的溶解性能也需要考虑,过饱和的溶液会在蓄积泵中形成气泡,进而引发超压。
2.2 柱堵塞柱堵塞是HPLC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导致流动相在柱中流动受阻,增加了蓄积泵的背压。
当柱堵塞严重时,蓄积泵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产生超压。
2.3 气泡形成气泡的形成是蓄积泵超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气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溶剂中的气体溶解度变化、流动相中的气体释放、泵中的空气进入等。
这些气泡会阻塞泵的流动路径,导致超压发生。
2.4 蓄积泵故障蓄积泵本身的故障也可能导致超压。
例如,密封件损坏、阀门不正常工作等都会导致泵的背压增加,进而引发超压。
3. 超压的影响3.1 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超压会导致流动相的流速不稳定,进而影响分离效果和峰形。
这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使得定量分析和组分鉴定产生误差。
3.2 设备的损坏风险超压会使蓄积泵承受超过其设计范围的压力,长期超压可能会导致泵的损坏,甚至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修理或更换蓄积泵将增加额外的成本和停机时间。
3.3 实验室安全隐患超压可能导致蓄积泵泄漏或爆炸,从而对实验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及时解决蓄积泵超压问题对实验室的安全非常重要。
4. 超压解决方法4.1 检查流动相首先,需要检查使用的流动相是否合适。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 详细内容:a. 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b. 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c.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d.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热效应。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露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a. 介绍汽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b. 讲解液化的概念,介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c. 讲解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强调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a. 演示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过程及温度变化。
b. 演示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c. 演示液化实验,让学生观察液化过程及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a.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汽化还是液化的过程。
b. 分析实验中的热效应表现。
5. 课堂讨论:a.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心得。
b.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 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实验现象。
b. 分析生活中一个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不需加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和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及其区别;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风机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和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过程;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汽化与液化1. 汽化:蒸发、沸腾2.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区别;(2)举例说明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结合实例,运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解决问题。
2. 答案:(1)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实现;(2)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3)实例:夏天,空调通过液化的方式制冷,将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排放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如蒸汽机车、液化天然气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汽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跃迁到气态。
3. 汽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汽化过程是吸热的。
4.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5. 液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凝结成液态。
6. 液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液化过程是放热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沸腾、蒸发,以及冰棍融化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如水沸腾时温度升高的原因,冰棍融化时吸热的原因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12.3汽化与液化》沪科版初中物理 市级优质课教案
3、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
4、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12.3-4
过程和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12.3-5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征
学生喜欢发现,对周围事例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实验与验证。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2.3-1
12.3-2
12.3-3
知识和能力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B
B、E
A、C
E
J
E、H
B、H
B、F
G
E
汽化与液化概念
使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沸腾,从实验操作中了解沸腾
简单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充实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巩固联系
2分
5分
2分
2分
自制
自制
网上
下载
下载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和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杯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夏天喝冰饮料时冰块的融化、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2. 探究活动1: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蒸发时水蒸气的产生和冰块融化时液态水的形成,引导他们记录观察结果。
3. 探究活动2:让孩子们用彩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然后观察卡通人物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如出汗、融化等,引导他们思考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5.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用学具创作一个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场景,如夏天海边玩耍、冬天堆雪人等,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
2.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现象。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如雨后的彩虹、冬天的雾凇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2017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条件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汽化的条件:提高温度和增加表面积。
4. 液化的条件: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5.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冷水、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过程。
4. 例题讲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空调的制冷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热现象第二节汽化与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条件:提高温度、增加表面积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应用:生活中的各种液态物质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熟悉的液化和汽化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制冷设备(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并阐述其与汽化和液化的关系。
答案:1. 例:冬天,室外的水管会冻裂。
这是因为水在低温下发生液化,体积减小,导致水管破裂。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闫培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沸腾现象(2)知道沸腾的条件(3)知道什么是沸点(4)知道蒸发与沸腾的区别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用具】1.电教器材: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热水、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纸盖。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什么是蒸发?学生:集体回答二、进行新课(一)探究水的沸腾(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经常烧开水,水烧开就说水沸腾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1)水沸腾有什么特征?(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2)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3)水越来越少(熬干了),水去哪里了?(3)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到空气中去了;(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4)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
按图3.3-2安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4.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
(1)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3)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4)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5)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部分是否透明?5.分析现象。
沸腾时: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其过程2. 汽化与液化的条件3. 汽化与液化的实例分析4. 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过程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及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容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热水蒸发、冰块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条件:升高温度、增加表面积、降低压强。
(3)分析汽化与液化的实例:蒸发、沸腾、冰块融化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验证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制冷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过程。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与液化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3. 讨论:汽化与液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汽化与液化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下节课分享调查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汽化与液化的认识。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的生活联系密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道理。
本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题,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取新知。
同时应用多媒体画面展现生活中的实例来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教材分析《汽化与液化》是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的沸腾和蒸发是两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节课在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温度和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后,对物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如学习物态变化就是要掌握发生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发生物态变化时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联系或应用等,虽然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实例非常多,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认识并不是太了解,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还有些错误认识。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12.3 汽化与液化 教案
(一)学生自主编题
(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
(三)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第3题
板书设计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3、水沸腾时的特征
4、沸点及影响沸点的因素
课后反思
个性补充
课题
汽化与液化
课时
1
备课人
审核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道汽化的定义,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不同点和相同点。
会做水的沸腾实验并能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及条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常见的汽化现象,知道汽化(蒸发)吸热。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小了。但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深度变小了,所以外界的压强变小了,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相对而言,前者对气泡体积变化的影响要比后者大,所以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实际表现出的现象是其体积变小。
而在水沸腾以后,由于对流,水的上下部分的温度都达到沸点,继续加热,与水沸腾前一样,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一方面,与沸腾前相似,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这两方面的影响是一致的,最终的现象也是气泡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综上所述,气泡体积的变化情况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看是否有更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还是不断地有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另一方面就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其所处的深度变小了,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而且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气泡所处深度的变化对其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小。所以,水沸腾前后,其体积的变化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空调制冷原理、冰雪融化等。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如雨雾的生成、冰棍的融化等。
4.掌握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2.3 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2.3 汽化与液化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物质的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能够解决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理解;•条件对物质汽化和液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
3. 教学准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演示实验装置,包括烧杯、酒精灯等;•实验材料,包括水、冰块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4.2 导入实验(10分钟)利用烧杯、酒精灯等实验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取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2.将酒精灯点燃,将火焰放在烧杯底部加热水;3.观察烧杯内水的变化。
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3 讲解新知(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
重点包括:•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汽化和液化的条件;•通过加热和降温调节物质的状态。
4.4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并回答以下问题:•温度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什么影响?•压强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什么影响?•加热和降温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如何发生的?4.5 相图的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相图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包括恒温条件下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相图的意义和应用。
4.6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7 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5. 课堂延伸本节课的延伸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学习:•深入研究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探究其他条件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教案节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自主预习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3、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4)沸腾: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2.阅读教材:“小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知识点二:蒸发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汽化与液化》教案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其异同点。
2、技能目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图象这种直观的方法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3、情感目标:了解有关“坎儿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及汽化要吸热。
2、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水沸腾,描绘图象。
分析、推理、归纳出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课的类型]: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介绍有关资料。
2、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学生探讨:生活中除了蒸发这一种方式能使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还有其它方式吗?学生提出生活中“烧水”这一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水的沸腾。
(密切关注:水泡生成情况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沸腾后持续2~3min 并要求观察酒精灯熄灭后1~2min 的情况。
)学生记录数据,描绘图象。
学生归纳: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沸腾共同点(1)汽化现象 (2)需要吸收热量 (1)汽化现象 (2)需要吸收热量区别(1)体表面发生汽化(2)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3)缓慢的汽化(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气流的大小。
(1)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3)剧烈的汽化(4)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液面上气压的大小教师: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练习:判断如图两种情况: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教案: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教案:1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明白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明白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明白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明白得沸点的概念,明白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点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看实验明白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来源:1]3、通过观看实验明白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明白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来源:Zxxk ]2.通过探究明白得沸点的概念,明白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明白得沸点的概念,明白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课前预备[来源:1]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教学过程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出“水”字,过一会,“水”字不见了。
问:水哪去了?(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提问:你能举出哪些汽化现象?教师从学生举例中提取例子引出:[来源: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演示实验1、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刻短,可见度大的作用)。
【情形图片】教材上第18页图12—29图示几种日常生活中晾衣服的情形(也可另选择)。
引导学生归纳出阻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阻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邻近的空气流淌越快,蒸发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汽化与液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会分析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蒸发的定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说出液化的定义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请学生思考气态与液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
【图片展示】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
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二)讲授新课
1.汽化-蒸发
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
【演示实验】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间短,可见度大的作用)。
通过回答唤起学生小学学过的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特点。
它是液体的汽化形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液体分子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碰撞,有的运动速度减慢,有的运动速度加快,那些处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而成为液态分子,因此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图片展示】
如果你想尽快将衣服晾干,应该怎样做?
【引导】影响蒸发快慢的诸种因素:液面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周围空气流动快慢等。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
b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c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蒸发吸热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
【提问】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
2.汽化-沸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
水的沸腾特征
【学生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a、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b、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
c、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瓶(杯)铁架台石棉网直尺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
②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③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④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⑤数据分析。
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气泡;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
从上面数据可以分析出:当水达到沸点时开始沸腾,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也就是水不能继续吸热),那水还能不能继续沸腾? 不能.所以水(液体)沸腾的条件应该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结论】
②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4.气体的液化
(1)、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雾、露
【过渡】我们知道雨水来自于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水蒸气是如何变回液态水的呢?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举例】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
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
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
(2)发生液化的条件:
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两者兼用
【应用】将气体燃料液化,可使体积减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如,液化气的制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难点精讲
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二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1)蒸发
①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②蒸发的特点: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④蒸发的应用
(2)沸腾
①沸点
②沸腾现象
③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④沸腾图像
⑤沸点表及其应用
二、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是汽化的逆过程。
2、液化的特点:水蒸气遇冷放热。
3、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
4、液化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