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6种莲座蕨顶生小羽片形态变异研究

合集下载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一)松叶蕨多年生附生草本,地下茎匍匐,二叉分枝,仅有假根。

叶退化,极小厚革质。

产于秦岭南坡以南广大地区;泛热带其他地区,喜高钙环境。

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全草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吐血、风湿麻木。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三)小石松矮小草本,主茎匍匐地面。

叶钻状密生,覆瓦状排列,通常单一。

产于广东、福建、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加尔格达、马达加斯加、非洲西部、北美洲。

生于湿地、溪边。

是湿地中非常少见的植物,孢子粉可做润滑剂。

(四)七指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亚热带其他地区。

生育低海拔潮湿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嫩叶可做蔬菜;根状茎入药,可治疗咳嗽、哮喘、外敷治毒蛇咬伤。

濒危种(五)带状瓶尔小草附生植物,根状茎短,肉质粗跟。

产于台湾、海南、热带亚洲、大洋洲、夏威夷、马达加斯加等地。

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树干上。

单种属植物。

濒危种(六)福建观音座莲大型草本,根状茎直立,块状,状如莲花台。

叶簇生,叶片阔卵形,二回羽状;顶生小羽片与侧生小羽片同形。

产于香港、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日本南部。

喜生于阴湿的林下沟谷和溪边。

是现存的真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株型美观,多做园林植物。

(七)尖叶原始观音坐莲中型陆生植物,叶簇生,叶柄长,淡绿色,叶片阔卵圆形,远短于叶柄。

产于海南五指山、越南北部。

生于山谷密林下溪边阴湿处。

极危物种,该属是莲座蕨科的进化类群,以中国为分布中心。

(八)粤紫萁草本,根状茎短粗,直立。

叶簇生,坚硬,叶片卵状长圆形。

产于广东、香港,喜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水边。

极危物种,本种为香港、深圳特有种。

云南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云南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云南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
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云南莲座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云南观音座莲的根茎。

【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m。

根状茎肥大,直立。

叶二回羽状,纸质,干后褐色或褐绿色,下面光滑或沿中肋下部疏生少数线状鳞片;叶柄粗2-2.5cm;叶片宽大,羽片互生,长约20cm,下部羽片较短,宽20-24cm,长圆形,基部略狭,羽柄粗壮,直径约2cm,位于先端的羽轴有翅;小羽片约20对,近平展,下部的相距约2cm,对生,上部的相距约3cm,略互生,基部的较短,长8-9cm,中部的较长,12-13cm,宽2cm,具短柄,先端渐尖,边缘近全缘,基部近圆截形;叶脉多数分叉,近开展,倒行假脉纤细。

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线形,近叶缘生,由14-20个孢子囊组成,不育的边缘平坦或稍反卷。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左右的林下沟中。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清热消肿;散瘀。

主肺痨咳嗽;咯血;痈疖;痄腮;蛇咬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面就是云南莲座蕨的一个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活常识分享。

八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

八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
第 三 十 卷 第 六 期
2 0 1 5年 6月









V0 1 . 30 NO. 6
J OURNAL OF CHUXI ONG NORM AL UNI VERS I TY
J u n . 2 01 5
八 种 蕨 类 植 物 叶 表 皮 形 态 特 征 的 比较
梁 晓 华 , 王 云 虎 ,李 学 梅 。 ,徐 成 东 1 , 2
p l e n i u m p r o l o n g a t u m) 、石 生 铁 角 蕨 ( A .s a x i c o l a) 、细 裂 铁 角 蕨 ( A .t e n u i f o l i u m) 、铁 角 蕨 科 的 鸟 巢蕨 ( A .n i d u s ) 、凤 尾 蕨 科 的 溪 边 凤 尾 蕨 ( P t e r i s e x c e l s a) 和凤尾 蕨 ( P .c r e t i c a v a r .n e r v o s a) 、 蕨科 的 野 稚 尾 金 粉 蕨 ( O n y c h i u m j a p o n i c u m )和栗柄金粉蕨 ( 0 .1 u c i d u m) 8种 蕨 类 植 物 的 叶表 皮 微 形 态 特 征 ,分 析 总 结其 异 同点 ,说 明 叶表 皮 微 形 态 特 征 在 蕨 类 植 物 分 类 中 的 作 用 。 至 今 通 过 观 察 蕨 类 叶 表皮 微 形 态 而对 蕨 类 进 行 分 类 的研 究 也 有 相 关 报 道 ,主要 体 现 在 1 9 9 9年 张 耀 甲等人 对 我 国本 土 的水 龙 骨科 蕨类 植 物 的气 孔 器 类 型及 系 统 学 意 义 做 了 一 定 的研 究 ¨ ;随 后 ,李 艳 晖 等 人 也 对 我 国不 同地 区不 同蕨 类 植 物 的 叶表 皮 也 做 了一 定 的研 究 ;在 这 些 研 究 中 ,对 铁 角 蕨 科 及 铁 角蕨 属 植 物 叶表 皮 的微 形 态 特 征 研 究 是 比较 少 的 ,其 中有 2 0 1 0年 王 任 翔 等人 对 我 国 西南 地 区铁 角 蕨 科 蕨 类 植 物 叶表 皮 微 形 态 特 征 做 了相 关 的研 究 ,同时 也 研 究 了其 系 统 学 意 义 等 J 。 植 物 组 织 临时 装 片技 术 是 植 物 学 研 究 的基 础 性 技 能 和 重 要 工 具 ,在 观察 植 物 叶 表 皮 细 胞 及 其 周 围组 织 有 重 要 的意 义 。蕨 类 植 物 叶表 皮 的形 态 特 征 在 不 同种 、不 同 属 、不 同科 之 间 存 在 很 大 的差 异 ,通 过 观 察 比较 不 同蕨 类 植 物 的叶 表 皮 的形 态 特 征 ,可 以初 步 判 断蕨 类 植 物 之 间 的亲 缘 关

211162628_云南地区营养繁殖蕨类植物资源分析

211162628_云南地区营养繁殖蕨类植物资源分析

蕨类植物过去称羊齿植物,也有人称之为维管隐花植物[1]。

石松类和蕨类都是一种维管束植物,在生活史方面有相似之处,常常被归类于广义蕨类植物。

在整个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蕨类植物介于较低等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较高等的种子植物之间[2]。

中国共有蕨类植物63科231属约2600种(严岳鸿等最近的统计,中国蕨类植物实际为63科221属2451种),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省区。

云南素有“蕨类王国”之称[3],其蕨类植物有60科193属1530种,占中国蕨类植物的一半以上。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虽然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其输导组织不发达,也不产生种子。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始性,决定了它与其他高等植物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4]。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两大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

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多是珠芽繁殖。

蕨类植物中有的种类可以在其叶片上产生与母体相同遗传物质的小植株珠芽(不定芽),有的种类所产生的珠芽生长于很长的鞭状尖叶上,就像鞭毛或者触须一样(鞭叶体),珠芽和鞭叶体前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由母体提供,等发育成熟后接触地面,可形成新的完整植株[5]。

而且通过珠芽或鞭叶体进行繁殖的蕨类植物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生态适应性强等特征[6]。

人为干预蕨类植物营养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压条繁殖、块茎繁殖[7]。

随着人们对蕨类植物的关注度增加,蕨类植物以前只是单一的药用,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利用,引发人们不顾后果的肆意采挖,对其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蕨类植物产量降低,迫切需要进行人工培育蕨类珠芽和鞭叶体进行繁殖,大面积商业化种植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整理分析营养繁殖蕨类植物种类和生态分布,以期为开展珠芽或鞭叶体等营养器官培育,保护或人工种植蕨类植物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中国云南省蕨类植物》(新编)[8]、《云南植物志》(第二十卷、二十一卷)[9]为基础,以《Flora of China 》、软件(云南高等植物词典)和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补充,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云南蕨类植物能够以珠芽或鞭叶体等营养器官进行营养繁殖的蕨类植物资源数据,并对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以秦仁昌的方法进行排列[10],以及探讨这些蕨类的开发利用策略。

植物学蕨类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蕨类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蕨类植物知识点总结一、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属于植物界蕨纲,包括了大约10000种不同的植物。

它们可以被分为两大类:真蕨和裸子蕨。

真蕨包括了有胚珠被包裹在被子孢子囊中的植物,如水蕨、铁角蕨等。

而裸子蕨则是指胚珠平面裸露在叶面的植物,如石松、蕨类植物等。

此外,蕨类植物还包括了大量的古老植物,如蕨类植物等。

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它们一般为多年生植物,植株呈匍匐状或直立状,茎部多为地下块茎或匍匐茎,叶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有时为单叶。

在叶片背面,叶子上密生着许多小点,这些小点中蓄积了孢子,并且叶子背面还能看到裂片,这些裂片是成熟孢子囊的外围块。

另外,蕨类植物的根系发达,有的具有气生根或者肉生根。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类植物的生活史经历了两个不同的世代,即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由孢子生长形成,配子体世代则由配子生长形成。

孢子体世代是一种雌雄同体的、不依赖于水的生殖体,它通过有芽孢子囊分裂形成千節片孢,冒出了雌、雄生殖器官,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体上的配子。

而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世代是一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形态和生殖细胞,形成数量不等的配子体和不等的四!细网得大“交”。

配子萌发后形成多个几世代后分别长成卵莖(雌)和小叶莖(雄),它们发育成卵果和微莖,在垂直壁上长出胚扇和褐疣细胞。

褐疣细胞顶端分裂形成鞍型苞片细胞。

从豆茎发育成豆蕨植体,经过实物生长,开发分化成为成熟豆蕨,最终发育成豆上孩儿孢子囊。

孢子囊内孢原细胞分裂成四个体细胞,它们 undergo meiosis(减数分裂)to produce four haploid spores(孢子。

孢囊最后分裂其中的孢子,在叶片背面裂片处冒出。

这样,在两个世代中来回交替,完成了一生的生殖。

四、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属热带山地森林和亚热带地区。

它们喜欢湿润的环境,生长在森林、草地、山地等地方。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王晖;魏奇;吴菲菲;苟光前【摘要】为探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含石松类植物,下同)的区系特点,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的方法,调查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种类,并分析了梵净山蕨类植物属与种的各种区系成分.主要结果有: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87属,324种,7变种和3变型.2)属的区系分析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属一级上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成分对本区区系也有一定影响.3)种的区系分析显示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种一级上具有温带性质,处于东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东翼及我国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热带亚洲成分向北扩散也对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造成影响.【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2)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特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作者】王晖;魏奇;吴菲菲;苟光前【作者单位】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0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

由于在中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发育了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且有完好的保护历史,梵净山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也包括了丰富的蕨类植物。

之前,曾有多位专家、学者对梵净山的蕨类植物做过广泛且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涵盖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的种类[1]、生态[2]以及区系[3]等方面。

随着调查的深入,梵净山的蕨类植物资源进一步被理清,物种组成也逐渐明确。

在这一情况下,对梵净山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对于探明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丰富我国西南蕨类植物的区系资料都有一定的意义。

此即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植物学 蕨类植物

植物学  蕨类植物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松叶蕨亚门 第三节:石松亚门 第四节:水韭亚门 第五节:楔叶蕨亚门 第六节:真蕨亚门 第七节: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六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一、主要特征 具根、茎、叶的分化 1、根:不定根 2、茎:除树蕨具明显的直立的地上茎外均为根状茎,匍匐或直立; ¾ 中柱类型复杂,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多环网状中柱,除原生中柱外均具叶隙; ¾ 木质部多为管胞,茎表皮往往具鳞片、毛,起保护作用。

桫 椤 科 黑 桫 椤3、叶:大型叶,幼时拳卷,长大后伸直。

有单叶和复叶。

具复杂 的脉序。

ƒ 单叶:叶片不分裂或仅浅裂具单一叶脉的叶。

ƒ 复叶:叶片多分裂或叶柄上生有许多分离小叶的叶。

¾ 叶轴:叶片中轴。

¾ 羽片:第一次分裂出来的小叶。

¾ 羽轴:羽片的中轴。

¾ 小羽片:羽片分裂的出来的小叶。

¾ 小羽轴:小羽片的中轴。

¾ 主脉:最末次小羽片或裂片上的中肋。

ƒ 叶脉式样多种:单一不分枝,羽状、叉状,网状, ƒ 叶脉联结情况:分离型,中间型,闭合型(网结型)。

蕨 类 植 物 脉 序 类 型4、孢子囊:ƒ 孢子聚集成各种形式的孢子囊群,有或无囊群盖。

着 生于叶缘、叶背或特化的孢子叶上。

ƒ 孢子囊群形成多种多样:条形、线形、圆形、肾形、 杯状等。

• 原始类型:囊壁多层细胞,无环带。

• 进化种类:孢子囊壁1层细胞,具环带。

及蕨 囊类 群植 盖物 的的 主孢 要子 类囊 型群不 同 类 型 的 孢 子 囊 群真蕨的孢子囊孢 子 囊 群 的 解 剖 结 构孢 子 的 散 布 机 制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环带类型5、配子体形‹配子体绝大多数为具背腹性的叶状体,有假根,绿色 自养,心形,雌雄同体;‹精子器、颈卵器生于腹面, ‹精子螺旋状,多条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受精过程二、主要类群ƒ 真蕨亚门是现存蕨类中最繁茂的一群,约1万种 以上,我国56科2500种。

云南的蕨 常见种250

云南的蕨 常见种250

序号中文名1松叶蕨2蛇足石杉3马尾杉4石松5垂穗石松6扁枝石松7藤石松8细瘦卷柏9垫状卷柏10疏叶卷柏11兖州卷柏12澜沧江卷柏13翠云草14块茎卷柏15缘毛卷柏16云贵水韭17披散问荆18犬问荆19笔管草20节节草21粗壮阴地蕨22绒毛假阴地蕨23云南假阴地蕨24心叶瓶尔小草25瓶尔小草26披针莲座蕨27紫萁28大叶瘤足蕨29粉背瘤足蕨30大芒萁31芒萁32大里白33海金沙34毛蕗蕨35蕗蕨36长叶蕗蕨37细柄蕗蕨38圆锥蕗蕨39细叶蕗蕨40华东膜蕨41瓶蕨42漏斗瓶蕨43皱叶假脉蕨44金毛狗45桫椤46中华桫椤47大叶黑桫椤48岩穴蕨49大叶稀子蕨50稀子蕨51碗蕨52长托鳞盖蕨53多毛鳞盖蕨54阔叶鳞盖蕨55鳞始蕨56乌蕨57姬蕨58蕨59密毛蕨60指叶凤尾蕨61蜈蚣草62井栏边草63狭叶凤尾蕨64凤尾蕨65粗糙凤尾蕨66狭眼凤尾蕨67西南凤尾蕨68溪边凤尾蕨69紫轴凤尾蕨70栗蕨71小叶中国蕨72裸叶粉背蕨73硫磺粉背蕨74银粉背蕨75棕毛粉背蕨76白边粉背蕨77多鳞粉背蕨78粉背蕨79阔盖粉背蕨80戟叶黑心蕨81三角羽旱蕨82毛旱蕨83滇北旱蕨84旱蕨85大理碎米蕨86薄叶薄鳞蕨87绒毛薄鳞蕨88狭叶金粉蕨89栗柄金粉蕨90黑足金粉蕨91高山珠蕨92普通铁线蕨93团扇铁线蕨94鞭叶铁线蕨95铁线蕨96毛足铁线蕨97水蕨98滇西金毛裸蕨99金毛裸蕨100普通凤了蕨101美叶车前蕨102书带蕨103亮毛蕨104禾秆亮毛蕨105冷蕨106膜叶冷蕨107羽节蕨108大叶假冷蕨109三角叶假冷蕨110疏叶蹄盖蕨111宿蹄盖蕨112多变蹄盖蕨113日本蹄盖蕨114岩生蹄盖蕨115匍匐蹄盖蕨116薄叶蹄盖蕨117川滇蹄盖蕨118毛翼蹄盖蕨119蒙自蹄盖蕨120介蕨121峨嵋介蕨122昆明蛾眉蕨123毛轴假蹄盖蕨124昆明假蹄盖蕨125密果短肠蕨126浅裂短肠蕨127鳞柄短肠蕨128毛柄短肠蕨129菜蕨130肿足蕨131耳羽钩毛蕨132方秆蕨133延羽卵果蕨134紫柄蕨135薄叶凸轴蕨136长根金星蕨137假毛蕨138普通假毛蕨139西南假毛蕨140齿牙毛蕨141渐尖毛蕨142披针新月蕨143星毛蕨144浅裂溪边蕨145圣蕨146水鳖蕨147巢蕨148云南铁角蕨149毛轴铁角蕨150胎生铁角蕨151北京铁角蕨152变异铁角蕨153细裂铁角蕨154东方荚果蕨155滇蕨156密毛岩蕨157苏铁蕨158乌毛蕨159单芽狗脊蕨160狗脊蕨161滇南狗脊蕨162红腺蕨163滇红腺蕨164弯轴假复叶耳蕨165有盖肉刺蕨166金冠鳞毛蕨167大羽鳞毛蕨168半育鳞毛蕨169凸背鳞毛蕨170硬果鳞毛蕨171粗齿鳞毛蕨172四回毛枝蕨173日本复叶耳蕨174石盖蕨175芽胞耳蕨176长叶芽胞耳蕨177尖齿耳蕨178斜羽耳蕨179倒叶耳蕨180圆片耳蕨181鸡足山耳蕨182分离耳蕨183尖羽贯众184小羽贯众185贯众186刺齿贯众187台湾贯众188顶囊轴鳞蕨189虹鳞肋毛蕨190毛叶轴脉蕨191大齿叉蕨192地耳蕨193中华刺蕨194云南舌蕨195肾蕨196高山条蕨197圆基条蕨198膜叶假钻毛蕨199假钻毛蕨200长片小膜盖蕨201小膜盖蕨202宿枝小膜盖蕨203鳞轴小膜盖蕨204大膜盖蕨205半圆盖阴石蕨206雨蕨207中华双扇蕨208纸质石韦209石韦210毡毛石韦211有柄石韦212西南石韦213篦齿蕨214细根水龙骨215友水龙骨216尖齿拟水龙骨217扇蕨218盾蕨219毛鳞蕨220二色瓦韦221粤瓦韦222西藏瓦韦223扭瓦韦224大瓦韦225带叶瓦韦226丽江瓦韦227长瓦韦228骨牌蕨229滇鳞果星蕨230肉质伏石蕨231星蕨232膜叶星蕨233康定节肢蕨234节肢蕨235多羽节肢蕨236光亮瘤蕨237三出隐子蕨238大果隐子蕨239尖裂隐子蕨240尾尖隐子蕨241紫柄隐子蕨242黑鳞隐子蕨243断线蕨244石莲姜槲蕨245虎尾蒿蕨246中华剑蕨247棕柄剑蕨248蘋249槐叶蘋250满江红拉丁名Psilotum nudum (L.) Beauv.Huperzia serrata (Thunb. ex Murray) Trevisan Phlegmariurus phlegmaria (L.) Holub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Palhinhaea cernua (L.) Vasc. et Franco 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 Holub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 (Spring) Holub ex Dixit Selaginella vardei Levl.Selaginella pulvinata (Hook. et Grev.) Maxim. Selaginella remotifolia SpringSelaginella involvens (Sw.) SpringSelaginella gebaueriana Hand.-Mazz.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Selaginella chrysocaulos (Hook. et Grev.) Spring Selaginella compta Hand.-Mazz.Isoetes yunguiensis Q. F. Wang et C. W. Taylor Equisetum diffusum D. DonEquisetum palustre L.Hippochaete debilis (Roxb. et Vauch.) Holub 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 Boern. Sceptridium robustum (Rupr.) LyonBotrypus lanuginosus (Hook. et Grev.) Holub Botrypus yunnanensis (Ching) Z. R. He Ophioglossum reticulatum L.Ophioglossum vulgatum L.Angiopteris caudatiformis Hieron.Osmunda japonica Thunb.Plagiogyria gigantea ChingPlagiogyria media Ching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Dicranopteris pedata (Houtt.) Nakaike Diplopterygium gigantea (Wall. ex Hook. Bauer) Nakai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Mecodium exsertum (Wall. et Hook.) Copel. Mecodium badium (Hook. et Grev.) Copel.Mecodium longissimum Ching et ChiuMecodium blumeanum (Spreng) B. Nayar et KaurMecodium paniculiflorum (Presl) Copel.Mecodium polyanthos (Sw.) Copel.Hymenophyllum barbatum (v. d. Bosch) Bak.Trichomanes auriculatum Bl.Trichomanes striatum D. DonCrepidomanes plicatum (v. d. Bosch) ChingCibotium barometz (L.) J. Sm.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Alsophila costularis Bak.Gymnosphaera gigantea (Wall. ex Hook.) J. Sm.Ptilopteris maximowiczii (Bak.) HanceMonachosorum davalloides Kunze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Dennstaedtia scabra (Wall. ex Hook.) MooreMicrolepia firma Mett. ex KuhnMicrolepia pilosissima ChingMicrolepia platyphylla (D. Don) J. Sm.Lindsaea odorata Roxb.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 Kuhn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 ex Heller Pteridium revolutum (Bl.) NakaiPteris dactylina Hook.Pteris vittata L.Pteris multifida Poir.Pteris henryi ChristPteris nervosa Thunb.Pteris laeta Wall. ex ettingsh.Pteris biaurita L.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Pteris excelsa Gaud.Pteris aspericaulis Wall. ex Hieron.Histiopteris incisa (Thunb.) J. SmSinopteris albofusca (Bak.) ChingAleuritopteris duclouxii (Christ) ChingAleuritopteris veitchii (Christ) Ching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Aleuritopteris rufa (D. Don) ChingAleuritopteris albomarginata (Clarke) ChingAleuritopteris anceps (Blanford) PanigrahiAleuritopteris pseudofarinosa Ching et S. K. WuAleuritopteris grisea (Blanford) PanigrahiDoryopteris ludens (Wall. ex Hook.) J. Sm.Pellaea hastata (Thunb.) PrantlPellaea trichophylla (Bak.) ChingPellaea mairei BrausePellaea nitidula (Wall. ex Hook.) Bak.Cheilosria hancockii (Bak.) Ching et ShingLeptolepidium dalhousiae (Hook.) Hsing et S. K. Wu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 (Hook.) Hsing et S. K. WuOnychium tenuifrons ChingObychium lucidum (D. Don) SprengOnychium contiguum HopeCryptogramma brunoniana Wall. ex. Hook. et Grev.Adiantum edgeworthii Hook.Adiantum capillus-junonis Rupr.Adiantum caudatum L.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Adiantum bonatianum Brause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 Brongn.Paragymnopteris delavayi (Bak.) ShingParagymnopteris vestita (Wall. ex Hook.) Shing?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Antrophyum callifolium Bl.Vittaria flexuosa FeeAcystopteris japonica (Luerss.) NakaiAcystopteris teunisecta (Bl.) TagawaCystopteris fragilia (L.) Bernh.Cystopteris pellucida (Franch.) Ching ex C. Chr.Gymnocarpium remotepinnatum (Hayata) ChingPseudocystopteris atkinsonii (Bedd.) Ching Pseudocystopteris subtriangularis (Hook.)Ching Athyrium dissitifolium (Bak.) C. Chr.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Athyrium drepanopterum (Kunze) A. Br. ex Milde Athyrium nipponicum (Mett.) HanceAthyrium rupicola (Edgew ex Hope) C. Chr. Athyrium biserrulatum ChristAthyrium delicatulum Ching S. K. WuAthyrium mackinnonii (Hope) C. Chr.Athyrium dubium ChingAthyrium roseum ChristDryoathyrium boryanum (Willd.) Ching Dryoathyrium unifurcatum (Bak.) Ching Lunathyrium dolosum (Christ) ChingAthyriopsis petersenii (Kunze) ChingAthyriopsis longipes ChingAllantodia spectabilis (Wall. ex Mett.) Ching Allantodia lobulosa (Wall. ex Mett.) Ching Allantodia squamigera (Mett.) ChingAllantodia dilatata (Bl.) Ching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 J. Sm. ex Moore et Houlst. Hypodematium crenatum (Forsk.) Kuhn Cyclogramma auriculata (J. Sm.) Ching Glaphyropteridopsis erubescens (Wall. ex Hook.) Ching 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ee Pseudophegopteris pyrrhorachis (Kunze) Ching Metathelypteris flaccida (Bl.) ChingParathrlypteris beddomei (Bak.) Ching Pseudocyclosorus tylodes (Kunze) Ching 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 (Ching) Ching Pseudocyclosorus esquirolii (Christ) Ching 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hing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Pronephrium penangianum (Hook.) Holtt. Ampelopteris prolifera (Retz.) Copel.Stegnogramma asplenioides (C. Chr.) J. Sm. ex Ching Dictyocline griffithii MooreSinephropteris delavayi (Franch.) Mickel Neottopteris nidus (L.) J. Sm.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Asplenium crinicaule HanceAsplenium yoshinagae MakinoAsplenium pekinense HanceAsplenium varians Wall. Ex Hook. et Grev. Asplenium tenuifolium D. DonMatteuccia orientalis (Hook.) Trev. Cheilanthopsis indusioda (Christ) ChingWoodsia rothorniana Diels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Blechnum orientale L.Woodwardia unigemmata (Makino) Nakai Woodwardia japonica (L. f.) Sm.Woodwardia magnifica Ching et P. S. Chiu Diacalpe aspidioides Bl.Diacalpe christensenae ChingAcrorumohra diffracta (Bak.) H.Iot Nothoperanema handersonii (Bedd.) Ching Dryopteris chrysocoma var. chrysocoma Dryopteris wallichiana (Spreng.) Hylander Dryopteris sublacera ChristDryopteris pseudovaria (Christ) C.Chr.Dryopteris fructuosa (Christ) C.Chr.Dryopteris juxtaposita ChristLeptorumohra quadripinnata (Hayata) H.Ito Arachnides niponica (Rosenst.) OhwiLithostegia foeniculacea (Hook.) Ching Polystichum stenophyllum (Franch.) Christ Polystichum attenuatum Tagawa et K.Iwatsuki Polystichum acutidens ChristPolystichum obliquum (Don) MoorePolystichum yuanum chingPolystichum cyclolobum C.Chr.Polystichum jizhushanense ChingPolystichum discretum (Don) J. Sm.Cyrtonium hookerianum (Presl) C.Chr.Cyrtonium lonchitoides (Christ) ChristCyrtonium fortunei J. Sm.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ex Hook.et Grev.) PreslCyrtomium taiwanense TagawaDryopsis apiciflora (Wall. Ex Mett.) Holttum et Edwards.Ctenitis rhodolepis (Clarke) ChingCtenitopsis devexa (Kunze) Ching et C.H.WangTectaria coadunata (Wall.ex Hook.et Grev.) C. Chr.Quercifilix zeylanica (Houtt.) Copel.Egenolfia sinensis (Bak.) MaxonElaphoglossum Stelligerum (Wall.ex Bak.) Moore ex Alston et Bonner 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Oleandra wallichii (Hook.) PreslOleandra intermedia ChingParadavallodes membranulosum (Wall.ex Hook.) Ching Paradavallodes multidentatum (Wall.ex Hook.et Bak.) Ching Araiostegia pseudocystopteris (Kunze) Copel.Araiostegia delavayi (Bedd.ex Clarke et Bak.) ChingAraiostegia hookeri (Moore ex Bedd.) ChingAraiostegia perdurans (Christ) Copel.Leucostegia immersa (Wall.ex Hook PreslHumata platylepis (Bak.) Ching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Hook.) Ching ex Tard.-Blot et C.Chr. Dipteris chinensis Christ.Pyrrosia heteractis (Meet.ex Kuhn) Ching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Pyrrosia drakeana (Franch.) Ching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Pyrrosia gralla (Gies.) ChingMetapolypodium manmeiense (Christ) ChingPolypodiodes microrhizoma (Clake ex Bak.) ChingPolypodiodes amoena (Wall.ex Mett.) ChingPolypodiastrum argutum (Wall.ex Hook.) Ching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Bak.) Christ Neolepisorus ovatus (Bedd.) ChingTricholepidium normale (D. Don) ChingLepisorus bicolor (Takeda) ChingLepisorus obscure-venulosus (Hayata) ChingLepisorus tibeticus Ching et S. K. WuLepisorus contorus (Christ) ChingLepisorus macrosphaerus (Bak.) ChingLepisorus loriformis (Wall.ex Mett.) ChingLepisorus likiangensis Ching et S.K.Wu.Lepisorus pseudonudus Ching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 Ching Lepidomicrosorum hymenodes (Kunze) L. Shi et X. C. Zhang Lemmaphyllum carnosum (J.Sm.ex Hook.) Presl Microsorium punctatum (L.) Copel.Microsorium membranaceum (D.Don) ChingArthromeris tatsienensis (Franch.et Bureau.) Ching Arthromeris lehmanni (Mett.) ChingArthromeris marirei (Brause) ChingPhymatodes cuspidatum (D.Don) J.Sm.Crypsinus trisectus (Bak.) TagawaCrypsinus griffithianus (Hook.) Copel.Crypsinus oxylobus (Wall.ex Kunze) SledgeCrypsinus stewartii (Bedd.) Copel.Crypsinus crenatopinnatus (Clarke) Copel.Crypsinus ebenipes (Hook.) Copel.Colysis hemionitidea (Wall.et Mett.) PreslDrynaria propinqua (Wall.ex Mett.) J. Sm.ex Bedd. Ctenopteris subfalcata (Bl.)KunzeLoxogramme chinensis ChingLoxggramme duclouxii Christ.Marsilea quadrifolia L.Salvinia natans (L.) All.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

古生物化石描述

古生物化石描述

Damesella Walcott 德氏虫
头甲横宽,头鞍长,向前收缩,鞍沟短;无内边缘,外边缘宽, 头甲横宽,头鞍长,向前收缩,鞍沟短;无内边缘,外边缘宽, 略上凸;眼叶中等大小,固定颊窄。尾轴逐渐向后收缩,末端浑圆; 略上凸;眼叶中等大小,固定颊窄。尾轴逐渐向后收缩,末端浑圆; 肋沟较间肋沟宽而深;边缘窄而不显著,具长短不同的尾刺6 肋沟较间肋沟宽而深;边缘窄而不显著,具长短不同的尾刺6-7对。 壳面具瘤点( 30,5)。中寒武世晚期。 )。中寒武世晚期 壳面具瘤点(图4-30,5)。中寒武世晚期。 Shantungaspis chang山 东盾壳虫 chang山 头盖横宽,头鞍向前微收缩, 对鞍沟;具颈刺;内边缘宽, 头盖横宽,头鞍向前微收缩,具3对鞍沟;具颈刺;内边缘宽, 边缘沟深、 外边缘窄而凸,中部宽,向两侧变窄。眼叶中等大小, 边缘沟深、宽;外边缘窄而凸,中部宽,向两侧变窄。眼叶中等大小, 以平伸的眼脊与头鞍前侧相连,因而眼前翼和内边缘宽度一致( 以平伸的眼脊与头鞍前侧相连,因而眼前翼和内边缘宽度一致(图430,6)。早寒武世晚期。 )。早寒武世晚期 30,6)。早寒武世晚期。 Bailiella Matthew 毕雷氏虫 头鞍锥形,前端浑圆;内边缘宽;无眼,但有时可见微弱的眼脊。 头鞍锥形,前端浑圆;内边缘宽;无眼,但有时可见微弱的眼脊。 固定颊极宽,活动颊极窄。尾小,横宽,分节清楚;尾缘显著( 固定颊极宽,活动颊极窄。尾小,横宽,分节清楚;尾缘显著(图430,7)。中寒武世。 )。中寒武世 30,7)。中寒武世。 Drepanura Oezdikmen 蝙蝠虫 头盖梯形,头鞍后部宽大,前部较窄,前端截切;前边缘极窄。 头盖梯形,头鞍后部宽大,前部较窄,前端截切;前边缘极窄。 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前部,并十分靠近头鞍; 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前部,并十分靠近头鞍;后侧翼成宽大 的三角形。尾轴窄而短,末端变尖,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 的三角形。尾轴窄而短,末端变尖,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其间 为锯齿状的次生刺( 30,8)。晚寒武世早期。 )。晚寒武世早期 为锯齿状的次生刺(图4-30,8)。晚寒武世早期。

阴生观赏蕨类新品种——奇羽鳞毛蕨

阴生观赏蕨类新品种——奇羽鳞毛蕨

孢子快繁优势
奇羽鳞 毛蕨属典型 阴生植物, 从孢子萌发到快 繁 苗定植于露天全程为期1 2 个月。 阴生蕨类 孢子 快繁 的 优 势有如下几点。 ]节省野生植株, 快繁数量较大。 本次试验仅采集 了 一株 野生植株上的1 0 余片小羽片, ~次可成功繁殖园 艺苗] 0 0 0 余盆。
小苗分株定植 , 故对于当地 英 有很好的适应 。 4 孢子快繁中, 成苗定植之后 的分株和 分蘖均生
长 良好 。
养护注意事项
阴生蕨类孢子快 繁苗对当地气候适 应良好, 分株
前的幼孢子苗 需进行 遮荫处理, 园林造 景移栽初期需
注意保持湿度。 阴生 蕨 类 孢 子 快 繁技 术 , 很 好地 解 决 了野 生 观 赏
耐阴又耐热, 因此适合作 为林下大面积布景植物 常用于填补树下
弱光 区的空白, 被广泛应用于国外 的园林布景中, 在国内的园林应
用尚待 开 发。
造景建议
奇羽鳞 毛蕨植株 较矮/ j 、 易鲅
耐 阴、 耐 热 因此 既可 单株 点 缓
栽培方法
孢 子采集和土壤 的准备 笔者于2 0 1 4 年_ , 月 在云南昭通 大关
求, 不仅价格 昂贵, 而野生植株也较 难适 应当地气候条 件, 成活率 低, 极 大浪 费了野 生资源。 为满足 野生蕨类的园林 园艺需求, 寻找 合适 的快繁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奇羽鳞毛蕨 ( O l y o p t e r l s s 旧 D D ) 是优 良的林下用苗, 叶形奇特, 株型优美, 耐热耐阴, 亟需解决该种类的
于通风干燥处3 ~ 5 天, 待用或置于冰 箱中保存。 用1 m r n u d E 一 径 的细筛
腐殖土进行除杂和晾晒, 放置于培养皿中, 制成l c m 厚土层备用。

玉龙蕨

玉龙蕨

玉龙蕨作者:冯倩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08期芸芸众生中,有一类从不开花的植物,它们不产生种子,而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这些植物从远至约4亿年前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在地球上繁茂生长,它们就是蕨类植物。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万~1.2万种,中国有2200~2600种,占世界的22%。

由于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少数热带科属外,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其中有6个特有属,玉龙蕨属就是其中之一。

该属只有玉龙蕨一种,是中国特产的珍稀蕨类植物。

1884年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附近被人们首次发现,以后植物学家又陆续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上部高寒地带发现它们的身影。

玉龙蕨的拉丁文是orolepidium glaciale,为鳞毛蕨科玉龙蕨属植物。

其种附加词glaciale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冰雪中生的”。

形态特征玉龙蕨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

叶柄和叶轴遍体密被覆瓦状红棕色(老时苍白色)鳞片。

叶一回羽裂或二回羽裂,边缘具细锯齿状睫毛,羽片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常向下反卷,两面密披小鳞片,鳞片披针形。

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但被大鳞片所覆盖,无盖。

分布玉龙蕨分布于我国西藏东部波密,云南西北部丽江、香格里拉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稻城等地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地带,是我国所产蕨类植物中耐寒性最强的一种,常零星生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

在玉龙蕨分布的高山冰冻荒漠带,那里海拔较高,山上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恶劣,仅有短暂的暖季(7~8月)。

因而当地表解冻消融后,在碎石中零星散生的玉龙蕨才开始茁壮成长。

保护价值虽然玉龙蕨是一种稀有植物,但植物学界对玉龙蕨属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

但不论如何分类,玉龙蕨对研究亚洲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都有重要价值。

同时,其独特的生态习性还是研究蕨类植物的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样本。

强壮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

强壮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

强壮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强壮莲座蕨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人对健壮莲座蕨并不很清晰,因此在对健壮莲座蕨挑选的情况下,需要开展掌握,促使在服用它的情况下能够安心,有益于疾病治疗。

特异来源于生产
中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绿色植物健壮观音座莲的地下茎。

特异原形状生产
健壮观音座莲,大中型际生蕨类,主茎达到2m以上。

具站立而肥厚的根状茎。

叶二回掌状,厚纸版;叶茎粗约3cm;羽全片环形,约长60cm,中间宽约20cm,羽柄粗大,约长4.5cm;有小羽片约14对,共生,往下渐变小,尖部着生的小羽片生约8.5cm,进行,中间的约长12cm,顶端的约长12-15cm,宽2-2.5cm,披针形,顶端渐尖,尖部近环形或近截形,顶生小羽片分离出来,与下边的同形,全缘,向顶端渐尖并具不夫同则锯齿状;叶柄下
边显著,具苗条的倒行假脉,其长短与孢子囊近相同。

孢子囊群线型,相互不密接,长2-3mm,由20-30个孢子囊构成,距叶缘约1.5mm处着生。

特异环境要素遍布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生在海拔高度约250M排沟丛林下。

特异茯苓功效生产
味道微苦;性凉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消结。

主水肿;瘰疬;痄腮;痈疮;蜈蚣咬伤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口服:煎汤,15g。

外敷:适当,捣敷。

特异摘抄生产
《中华本草》
坚信根据这篇文章内容对健壮莲座蕨的详解,大伙儿能够掌握到有关健壮莲座蕨的作用和药效。

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奥赛辅导:植物生物学蕨类植物部分

奥赛辅导:植物生物学蕨类植物部分

孢子囊和孢子
• 孢子囊: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
性生殖器官
• 厚孢子囊:由一群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壁为多
层细胞
• 薄孢子囊:由1个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壁仅为1
层细胞
松叶蕨类为2或3个孢子囊聚合成聚囊,生孢子 体2叉状小叶叶腋中的短侧枝的顶端
石松和卷柏孢子囊单生孢子叶叶腋,且许多孢子 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多具囊群盖 • 配子体多为心形,绿色自养 • 10000余种,全世界广布
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蕨孢子体各部分
蕨根状茎横切面
蕨孢子叶局部
薄 囊 蕨 孢 子 囊 群 切 面
蕨配子体
其它真蕨代表:瓶尔小草
观音座莲
紫 萁
芒萁
肾蕨
金毛狗
胎生狗脊
巢 蕨
桫 椤
有柄石韦
水 蕨
田 字 苹
槐叶苹
满 江 红起源于4亿年前志留纪末期出现的裸蕨植物 • 多数学者认为裸蕨很可能起源于绿藻 • 古代蕨类:莱尼蕨、裸蕨、星木属、鳞木
属、封印木属、芦木属等 • 蕨类器官演化:
莱尼蕨
叶 片 起 源 图 解
配子体(原叶体):由孢子直接萌发产生,n
小,生活时期短,无根、茎、叶分化,具单细胞假根 楔叶类配子体为垫状,具许多直立的叶状条片 真蕨类配子体大多为心形的叶状体
营养方式:
不含叶绿素,埋生土中,与真菌共生,靠真菌获取营养 绿色,光合自养,可独立生活
配子体(原叶体)
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江 南 卷 柏 的 孢 子 叶 穗
楔叶亚门代表种类
• 识别特征: • 孢子体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 • 小型叶,鳞片状,轮生 • 具节中柱 • 形成孢子叶球 • 孢子具弹丝 • 1科29种,中国产9种

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

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

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蕨类植物是植物中最多的一种,也是最原始的植物,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蕨类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特点吧!蕨类植物有哪些峨眉耳蕨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

根状茎短,边同叶柄有疏生鳞征。

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荷叶铁线蕨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

高5-20cm。

根状茎短而直立。

叶椭园肾形,宽2-6cm,上面深绿色,光滑并有1-3个同环纹,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缘具圆锯齿,长孢子叶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

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生于叶缘,中国特有变种。

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c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

截基盾蕨水龙骨科,草本蕨类,高约36cm。

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稀疏淡棕色鳞片。

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色绿色宽带状。

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连珠蕨水龙骨科,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

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

叶长50-60cm 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

在中国仅公布于台湾。

菲律宾也有分布。

蕨类植物怎么养施肥: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宜施重肥。

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

生长期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或根外追施。

一般7~10天一次,浓度不超过1%。

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时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

水分:蕨类植物怎么养?必须随时保持盆土湿润,不可让盆土干燥,但要保持盆土良好的排水性,不可使根部积水,以防烂根。

换盆:当根长满容器时需换盆,许多种类的幼株生长力旺盛,可能每年都要换盆,换盆适期为春季。

换盆时不可将植株芽冠的部分埋于介质中,只需依原来的深度种植即可。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李学梅;陆树刚;徐成东【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plant classification,the floristic analysis of fern in Yunnan Province was studied.We made Flora of Yunnan (Vol.20 and Vol.21)complete,which was the principal research material,by using the list of local ferns inMt.allaoshan Nature Reserve,Xishuangbanna,Yuengling Nature Reserve,Dulong River and so on supplementing the list of pteridophyte in Yunnan,through routin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floristic geography study of ferns in Yunnan,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Yunnan ferns,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act area of the surrounding area.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fern flora of Yunnan consisted of 60 families,193 genera and 1 530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and forms),and the family,genera and species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ferns in Chinese were58.8%,83.9%and 95.2%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families contalning more than 30 species was 13 and the number of families contalning more than 5 genera was 11 in this 60 families,these genera and species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ferns in Yunnan Province was 56.5% and 79.2%,especially the Dryopteridaceae,Athyriaceae,Polypodiaceae,the-lypteridaceae,there were 761 species of ferns belonging to 70 genera in 4 families,accounted for 36.3% and 49.7%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genera contalning more than 30 species was 11,accounted for 5.7% and 41.7% respective-ly,and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Dryopteris,Polystichum,Athyrium,Asplenium,Selaginella,the five genera had 403 species which accounted for 26.3%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this area;the peteridophyte florae did not contaln the fami-lies endemic in YunnanProvince,but had four endemic families inAsia:Peranemaceae,Monachosoraceae,Davalliace-ae,Gymnogrammitidaceae;The floris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maln elements wer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in na-ture,the familie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s accounted for 66.6% in the family areal type and the tropi-cal distribution type had 112 genera,which accounted for 68.7% of the total genera (excluding the Cosmopolitan);The fern flora of Yunnan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st Asia,there were 31 genera distributed in East Asia and 6 genera in China alone,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9.0% and 3.7% of the total genera in addition to the cosmopolitan;The fern floras of Yunnan,Tibet and Talwan ,China shared common floristic elements,and origin,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of species differentiation,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genera was about 70% and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species was about 30%,their common origina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At the genus level,tropical flo-ristic composition accounted for 68.7%,temperate floristic elements 27.6%,there was a certaln degree of floristic transition;The intensity of floristic differentiation at family level was 3.2 and at genus level was 7.9.The flora differ-entiations both at family and genus levels are strong.【总页数】9页(P273-281)【作者】李学梅;陆树刚;徐成东【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昆明 650091;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云南楚雄 675000;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昆明 650091;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云南楚雄 675000; 云南省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楚雄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5;Q949.36【相关文献】1.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J], 蒋仁菲;徐成东;冯建孟2.海南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 [J], 杨逢春;胡新文;尤丽莉3.上海城市森林区系组成及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差异 [J], 罗心怡;郭雪艳;高志文;常铭阳;张希金;宋坤;达良俊4.广西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与分类研究 [J], 周厚高;黎桦;黄玉源;谢义林5.四川及重庆蕨类植物区系组成、特有现象和珍稀种类 [J], 何海;高信芬;刘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濒危植物原始观音座莲

濒危植物原始观音座莲

濒危植物——原始观音座莲原始观音座莲原始观音座莲仅产于云南东南部局部地区 ,属濒危种。

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环境 ,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成分 ,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 ,也较高大。

株高80-120厘米 ,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芽 ,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 ,11月成熟后孢子飞扬。

本种系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 ,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它的姿态奇异、叶片翠绿 ,是优美的荫生欣赏植物。

目前人工繁殖较为困难。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高80-120厘米;根状茎短 ,近直立肉质 ,直径2-3厘米;根粗壮 ,肉质 ,光滑。

叶簇生 ,叶柄长40-60厘米 ,上面有宽沟糟 ,绿色 ,草质 ,中央稍下处有节状膨大;鳞片多数 ,狭披针形 ,棕色 ,宿存;叶片长40-60厘米 ,宽17厘米 ,草质 ,卵形 ,一回羽状;羽片2-4对 ,顶生一片与侧生的同形而较大 ,长达30厘米 ,宽6.5厘米 ,侧生羽片对生 ,斜出 ,具柄 ,基部1对长12-15厘米 ,宽3厘米 ,其上1对长17-20厘米 ,中部最宽处4-5厘米 ,宽披针形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羽柄长1厘米 ,膨大 ,具鳞片;叶边全缘或略波状 ,顶部具锯齿。

孢子囊群线形 ,通直 ,长10-20毫米 ,由60-160个孢子囊组成 ,位于中肋和叶边之间 ,彼此被等宽的间隙分开 ,隔丝红褐色 ,细长 ,节状 ,分叉 ,较长于孢子囊群。

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生活习性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环境的生境 ,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的成分 ,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 ,也较高大。

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 ,pH值4.5-5.5。

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 ,嫩时卷曲成球状 ,叶柄逐渐伸长 ,新叶也随之开展 ,逐渐成长。

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 ,11月成熟 ,孢子飞扬 ,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原叶体。

保护价值及措施保护价值:本种系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 ,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等有一定的价值。

云南20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云南20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云南20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徐成东;陈艳萍;冯建孟
【期刊名称】《植物研究》
【年(卷),期】2012(32)1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云南20种不同科、属的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它们的叶片表面存在不同的附属物,而有的种类无附属物;20种蕨类植物共具8种气孔器类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辐射状细胞型、双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它们在气孔器组成上具多型现象,气孔均为下生型,分布方式及大小多样;叶表皮细胞的微形态在科属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不规则型、多边型或规则条状,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纹状、深波状或波浪状。

上述研究结果为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10-16)
【关键词】蕨类植物;气孔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作者】徐成东;陈艳萍;冯建孟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大理学院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5
【相关文献】
1.鳞毛蕨科8种蕨类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J], 梁晓华;贺彪;李璐;金银宝;徐成东
2.18种(1变型)鼠尾草属植物叶表皮及表皮毛微形态特征研究 [J], 王涛;刘世勇;王龙;王红玉;张利
3.八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 [J], 梁晓华;王云虎;李学梅;徐成东
4.5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J], 梁晓华;李春燕
5.乐山绿心公园十种蕨类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J], 王杰;黄娇;李苏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毛茛科新分类群

云南毛茛科新分类群

云南毛茛科新分类群
王文采
【期刊名称】《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年(卷),期】2008(030)005
【摘要】描述了云南高黎贡山毛茛科银莲花属1新变种,铁线莲属2新种和毛茛属2新种.
【总页数】6页(P519-524)
【作者】王文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
【相关文献】
1.云南虎耳草科新分类群 [J], 庄璇
2.云南葡萄科植物新分类群 [J], 李朝銮
3.云南色球藻科新分类群 [J], 田友萍;陈建群;张捷;李升峰;包浩生
4.西藏毛茛科新分类群 [J], 郑维列
5.云南毛茛科新分类群和一新记录变种 [J], 钱义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

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

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本节,知种植网为您介绍用于花卉栽培的观音莲座属蕨类植物有哪几种?怎样识别它们(1)观音莲座蕨株高150厘米,根状茎块状直立生长。

羽叶互生,小叶平展,披针形,具短柄,叶缘有三角形浅齿。

叶柄肉质粗壮,基部扩大呈蚌壳状并相互搜食成莲座形。

(2)金毛狗株高100一300厘米。

根状茎粗壮,平卧生长,先端翘起,露出土面的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金毛狗头。

叶丛生于根茎顶端,叶柄长120厘米,粗2一3厘米,棕褐色,基部有一丛垫状的金黄色柔毛,有光泽。

(3)树蕨有主干,干高100一300厘米。

叶着生在干顶,叶柄粗壮,深棕色,上面长有密刺。

叶片大而薄,长达300厘米,为3回羽裂,裂片披针形,有稀齿。

(4)鸟巢蕨株高100一120厘米,附着在枯树干上生长。

根状茎短粗而直立,顶部密被条形鳞片。

叶片呈辐射状簇生于根状茎的顶端,中央下凹,状似鸟巢。

单叶阔披针形,无齿;叶柄长仅,5厘米,棒状。

(5)崖姜株高80一100厘米。

根状茎短粗多肉,横卧生长,上面密被鳞片,它们盘结在一起形成一大块垫状物。

从这个垫状物上长出一簇无柄而开展的叶片,中央空旷似鸟巢。

叶长圆状披针形,厚革质,有光泽,无叶柄。

叶长80一100厘米,叶缘有缺刻,基部以上叶片为羽状深裂。

(6)卷柏为小型地生旅类植物,株高仅5一巧厘米。

茎直立,顶端簇生小枝,小枝扇形有分权,呈辐射状展开,变干后向内卷合如握拳,遇到水湿又能展开,故名九死还魂草。

中间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厘米,两侧叶片披针状钻形,长3厘米。

(7)翠云草为蔓性植物,株高30一60厘米。

甸甸茎纤细横生,节部可萌生不定根。

分枝向上展开,小枝互生,呈叉状分歧;叶片排列呈平面状,碧蓝色。

知种植网友情提示:请广大花农及时登录知种植网的资讯栏目,了解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羽片形态存在丰富变异。该研究对莲座蕨属 的 分 类提供 了一些基础资料。
关键词 : 莲座蕨; 顶 生小 羽片 ; 变 异 中图分类号 : Q 9 4 9 . 3 6 6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S t u d y o n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Va r i a t i o n o f Ap i c a l
Pi nn ul e o f 6 An g i o pt e r i s Sp e c i e s f r o m Yu nn a n
CAO S h u — y o n g, HE Z h a o - r o n g’
(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o f 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Y u n n a n K u n mi n g 6 5 0 0 9 1 , C h i n a )
g y f o a p i c a l p i n n u l e v a ie r d a l o t .Th i s s t u d y c o u l d a d d b a s i c d a t a t o t h e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o f An g i o p t e r i s .
云 南 6种 莲 座 蕨 顶 生 小 羽 片 形 态 变 异 研 究
曹书勇, 和兆荣
(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0 9 1 )

要: 使用 5个形态性状对云南 6种莲座蕨顶生小羽片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 种莲座蕨顶生小 羽片形态多样, 差异 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显; 食用莲座蕨长度 变异最大( cn% =2 7 . 1 0 ) , 楔基莲座蕨长度变异最小( c . . % =1 7 . 9 5 ) ; 云南莲座蕨宽度变异最大 ( c . 口 . %= 3 2 . 8 2 ) , 楔基莲座蕨宽度变异最小 ( c . . % =2 0 . 7 3 ) ; 长宽 比总变异系数为2 2 . 2 9% , 相对较稳定。综上表明, 云 南6种莲座蕨顶生
下, 侧 生小 羽片 和 顶 生 小 羽 片形 态变 化 多样 … , 尤
Ab s t r a c t : T h e 5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s r o f a p i c l a p i n n u l e o f 6 A n g i o pt e r i s s p e c i e s f r o m Yu n n a n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Ke y wo r d s : A n g i o p t e r i s ;Ap i c l a p i n n u l e;Va r i a t i o n
莲座蕨 属 ( A n g i o p t e r i s ) 是 1 7 9 6年 H o f f ma n n根 据 采 自塔 希 提 岛 的 A n g i o p t e r i s e v e c t a( G .F o r s t . ) H o f m. 建 立 的属 。该 属植 物 在 不 同年 龄 、 不 同生 境
a p i c a l p i n n u l e m o ph r o l o g y o f 6 s p e c i e s d i v e s r i i f e d a n d d i f e r e d a p p a r e n t l y ; A . e s c u l e n t a v a r i e d m o s t l y i n l e n g t h( c . F .% =2 7 . 1 O ) ; A . k r / a i r a v a r i e dl e a s t i n l e n g t h ( c . .% =1 7 . 9 5 ) ; A . y u n n a n e n s i s v a r i e d mo s l t y i n w i d t h( c . .% =3 2 . 8 2 ) ; A . h e f l e r l a n a v a r i e dl e a s t i n w i d t h ( c . . %= 2 0 . 7 3 ) ; v a r i a t i o n o n l e n tht g o w i d t h w e r e s o m e w h a t s t a b l e . i t s t o t l a c . . %w a s 2 2 . 2 9 .A 1 l 0 f t h e a b o v e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m o ph r o l o -
西
7 5 0





2 0 1 3年 2 6卷 2期
V0 1 . 2 6 No . 2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4 8 2 9 ( 2 0 1 3 ) 0 2— 0 7 5 0—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