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中的瑞典学派

西方经济学中的瑞典学派

西方经济学中的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他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大卫·达维逊、古斯塔夫·卡塞尔和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赛尔是这一学派的主要奠基者。

20世纪20-30年代内,伊里克·林达尔、冈纳·缪尔达尔、伊里克·伦德堡和柏替·奥林等瑞典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了维克赛尔等人的经济理论,正式形成了瑞典学派,并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以阿萨·林德贝克为代表的瑞典经济学家对瑞典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瑞典经济学家外,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雷格纳·弗瑞希和沃德·奥克鲁斯特也是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中弗瑞希、缪尔达尔和奥林曾分别荣获了1969年、1974年和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为西方经济学中一个独立的学派,瑞典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在沿袭传统的一般均衡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基础上,首创了分析经济现象的一些新概念,并运用了宏观总量的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建立起了一个动态经济理论体系。

此外,瑞典学派关于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和关于“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同凯恩斯主义一样,得到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界的日益重视。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萨缪尔森曾将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划分为三代人,在第一代的三位瑞典学派的奠基人中,维克赛尔被认为是一位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主要理论渊源是维克赛尔的经济学说。

缪尔达尔曾经这样说过:“在瑞典,我们是在克努特·维克赛尔的传统中成长的,凯恩斯的著作是作为沿着熟悉的思想方法的有趣而重要的贡献被阅读,而不是作为革命的突破而被阅读”,“……维克赛尔理论的存在使我们有可能稍先于我们的英美同僚们提出新的理论和制定政策的指导方针。

”1维克赛尔(1851—1926年)是—位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学家。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将维克赛尔与瓦尔拉和马歇尔并列称为1870年到1914年时期内在经济学纯理论上作出最大贡献的经济学家。

维克赛尔生前已对斯堪的纳维亚、中欧等国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瑞典和挪威等国的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几乎都出于他的门下。

维克赛尔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价值、资本和地租》(1893年)、《利息与价格》(1898年)和《国民经济学讲义》(上、下卷,1901-1906)。

维克赛尔的经济学理论可分为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与货币利息理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理论的特点是高度娴熟而精炼的综合,后一部分理论以独辟蹊径的创新而见长。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维克赛尔在货币利息理论上的独创性贡献在从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过渡时期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维克赛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维克赛尔累积过程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了他的货币利息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反映了他对经济理论最重要的贡献。

它是维克赛尔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来的。

在1898年维克赛尔的《利息与价格》这部著作问世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是彼此分离的、相互间没有逻辑顺应关系的两个独立部分,即所谓“二分法”。

在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价值理论是—种相对价格理论,是以边际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而货币理论是讨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理论,是以货币数量理沦为基础的,与相对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第十三章 瑞典学派

第十三章 瑞典学派

三、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
——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 萨缪尔森曾将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划分为三代: 在第一代的三位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中,维克塞尔 被认为是一位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瑞 典学派的主要理论渊源是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
• 维克塞尔(1851-1926)是一位在近代西方经济学 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学家。曾经到过英 国、奥地利、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留学,深受 李嘉图、庞巴维克和瓦尔拉斯等人的影响。回国 后长期在隆德大学任教。
• (2)倡导动态经济学,反对静态经济学,提出了货 币均衡论。
• (3)引入了一系列经济分析的新方法、新概念、新 工具,将经济动态分析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 (4)强调预期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瑞典学派的特点
• (5)注重从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中引出政策建议, 指导实际经济工作和政府政策的制定。
④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自然利率”—— 是与货币利率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如果不使用货币、一 切借贷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的供求关系所 决定的利率”。实际上就是指物质资本的收益率。
⑤假定所考察的是一个抽象对外贸易的经济体系,各 生产单位完全从银行借入资本从事经营活动;促使企业增 加投资、扩大生产的刺激因素是利润动机;并假定各生产 单位生产时期是无差异的
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 瑞典近百年来,尤其是二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 派的理论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的 经济思想。
二、瑞典学派的特点
• 瑞典学派是对当时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种革新, 其主要的贡献和理论方法特点表现在:
• (1)最先在实际上批评了“萨伊定律”为代表的传 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摈弃了“二分法”, 首创了将货币与实际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的货币 经济理论。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
此外,这一模型还研究了世界通货膨胀影响的传 此外, 递机制。 递机制。
(2)混合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混合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所有制: 所有制:公私混合 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运行机制: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
(三)俄林
伯蒂尔·俄林( 伯蒂尔·俄林(Bertil Ohlin) Ohlin) 1969年——1975年 1969年——1975年,俄林担任诺 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 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主持颁 发这项资金的评选工作。 发这项资金的评选工作。
赫克塞尔—俄林定理( 赫克塞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定理)
1、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两国家、两要素和两商品。生产要素初始水平给定, (1)两国家、两要素和两商品。生产要素初始水平给定, 各不相同。 各不相同。 (2)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3)两国技术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6)完全竞争 (7)要素可以在国内、但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要素可以在国内、 没有运输成本、 (8)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9)充分就业 10) (10)贸易平衡 内容: 理论: 2、内容:H-O理论:一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 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 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 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3、理论观点。 理论观点。
提出了预期和计划、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 提出了预期和计划、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 预期和计划 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 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均衡分析和不均衡 分析等一系列方法论概念, 分析等一系列方法论概念,建立起完整而 系统的宏观动态均衡方法论。 缪尔达尔讨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贫者愈贫, 缪尔达尔讨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 富者愈富,收入不均与经济停滞相互作用 揭示了其制度根源, 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揭示了其制度根源, 提出只有通过农地改革、教育改革、 提出只有通过农地改革、教育改革、政治 农地改革 改革等制度创新,才能摆脱恶性循环, 改革等制度创新,才能摆脱恶性循环,走 向良性循环。 向良性循环。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
The Swedish School
简介
瑞典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又
称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于19~ 20世纪之交,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带有社 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小国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
背景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瑞 典在发展中受到两方面的困扰:一是周期性经济衰 退和社会动荡;二是长期的资本积累和垄断资产阶 级大量攫取高额利润引起劳资矛盾的尖锐化。 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所宣扬的自动充 分就业均衡论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现实面前已渐 趋破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不得不在理论上另辟 蹊径,以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瑞典学派就是 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对瑞典福利制度的影响

瑞典学派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是瑞典福利制度的 理论基础。
时间 阶段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起源
维克塞尔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优越;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有缺陷
政治上保留资产阶级专政;经 济上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主张 建立福利国家,坚持市场经济, 信贷货币政策,人力资源政策, 福利政策

理论渊源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是维克塞尔的“累积过
程理论”。这一理论将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利 息率的差异及其相对变动视为宏观经济变动 的基本决定因素。根据这一理论,维克塞尔 提出控制利息率以维持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 主张。 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和宏观货币政策主 张,不仅是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而且开启 了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先河,成 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之一。
奠基

瑞典学派课件

瑞典学派课件
• 伊莱克斯的目标是在所有产品领域中成为其中 的2/3领域的世界第一或第二,实际上这样的领 域已达到90%。
瑞典学派
• 沃尔沃集团(AB volvo,又译“富豪集团”) 创建于1927年的是世界最大的卡车、客车 及建筑设备的生产商之一,在海洋及工业能源 系统方面和飞机发动机元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该集团是北欧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60家大 公司之一。其业务包括沃尔沃卡车、迈克卡车、 雷诺卡车、沃尔沃客车、沃尔沃建筑设备、沃 尔沃发动机、沃尔沃航天航空和沃尔沃金融服 务。
瑞典学派
• 源自瑞典的知名跨国企业有: 爱立信ERICSSON、
伊莱克斯ELECTROLUX、
沃尔沃VOLVO(富豪集团)、
萨伯(绅宝)SAAB、 ABB
SAAB即瑞典飞机公司)原先是一家军用飞机制造公司。后来瑞典飞机有限公司
合并了只生产载货汽车的斯堪尼亚(SCANIA)公司,成为一家生产轿车、卡车、 飞机、计算机等产品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ABB 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致力于为工业和电力行业客派
瑞典学派
• 爱立信公司1876年成立于斯德哥 尔摩的爱立信公司 (Telefonaktiebolaget LM ricsson) 是瑞典最大的一家从事电子、通信等 业务的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电信生产 企业,其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移动电 话及信息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在 国际电信业中居领先地位。
瑞典学派
纲纳·缪达尔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的 开创性贡献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内在 依赖性进行的精辟分析,1974年和哈耶克一起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四章
瑞典学派
学派概述 理论体系
瑞典学派
一、瑞典简介
• 瑞典是北欧一个只有918.3万人口,45万平方公 里土地的小国,同时又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 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瑞典是北欧一个只有850多万人口,4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国,同时又是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对外高度开放型的国家。瑞典学派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国度 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环境之中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萌芽于20世纪初。当 时正值资本主义已逐渐由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统治阶段,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 日趋尖锐,以致爆发世界大战和严重经济危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 1920年,便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随即又进入长期 的慢性萧条。到1927年左右,经过短暂复苏后,1929年更爆发了在资本主义世 界史上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失业总数超过3,000万人,至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之前,即使在所谓经济高涨时期,失业人数也大量存在。与此同时,随 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小撮金融寡头利用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日益加强 了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借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新 古典经济学所宣扬的自动充分就业均衡论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现实面前已渐 趋破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不得不在理论上另辟蹊径,以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的统治。瑞典学派就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2)购买力平价理论
• 瑞典经济学家 卡塞尔在其《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1922)一书中正式提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两种形式:
•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 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 决定因素。 •
经济学说史瑞典学派
•俄林的主要著作: •《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1); •《货币政策与公共工程解决失业的工具》(1934); •《国际经济重建》(1936);《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易政策》(1955)。 •第九届获奖者贝蒂尔·俄林——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之父 • 贝蒂尔·俄林以其经典研究——《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而被公认 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种指出有哪些因素决定对外贸 易模式和分工格局以及说明对外贸易对资源配置、价格关系和收入分配影 响的理论。俄林还论证了区际(国内)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异同和国际贸易 与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章 瑞典学派

第二十八章  瑞典学派
第二十八章 瑞典学派
3
在《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中,林德伯克从新古典综合派 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观念出发,全面地评述近年来在 西方世界影响迅速扩大的激进派经济学的理论观念。他 认为“新左派”在政治上没有统一的纲领,在经济学上 也构不成一个严谨而独立的学派。同时,他还全面阐述 了自己带有强烈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新古典综合派的 经济思想。他指出现代经济制度应该是一个至少包括七 个方面的多维性概念,而不应简单地分为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类。 在《瑞典经济政策》中,林德伯克从瑞典经济政策目标、 战后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战后瑞典经济政策的成就与 失败三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战后瑞典实行社会民主主义 的混合经济政策。他试图对货币和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 做出贡献,强调微观基础对厂商行为、家庭和各种利用 财政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机构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上, 他强调将政治家的行为内生化,而不是把分析的范围仅 仅局限在假设的政策后果上。
第二十八章 瑞典学派
4
二、林德伯克的经济学说
林德伯克提出了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其要点如下: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林德伯克认为现代经济制度是一个 多维性问题,应当用多维性概念去描述它。因此,他给出的 经济制度的定义是:某种经济制度是在一定地域内对生产、 收入和消费进行决策和实施这种决策的一系列机制和机构的 总和。 (二)经济制度的七个方面: 林德伯克认为,对经济制度的 多维性至少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描述:1)在决策过程中是 集权还是分权;2)在资源配置方面是用市场机制还是用政 府管理机制;3)在商品分配过程中是用均衡价格还是实行 配给制;4)在所有制方面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5)在调动 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是用经济刺激还是用行政命令;6) 在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方面是竞争还是垄断;7) 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是国际化还是闭关自守。 (三)理论上存在的经济制度模式 林德伯克认为,在理论上,当代经济制度至少存在五种形式: 1)无政府主义方案;2)自由放任方案;3)社会民主主义 方案;4)市场社会主义方案;5)非市场公有制方案。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

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 20世纪70年代初期,瑞典陷入危机,,提出了应对措施。 • 理论与实践形成良性互动,支持和指导瑞 典福利国家的改革。
“瑞典模式”的经验 瑞典模式”
• 瑞典发达的生产社会化,为国家准备了雄 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国家加强和完 善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 克服了单纯的市场调节和过分的垄断缺陷, 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实际上也 是一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民 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企业的管理,政府对收 入的再分配,社会福利措施的发展,拉平 了贫富的差别,促进了社会和谐。为中国 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走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人道主义救济, 济贫,特殊人群 有限保护,地方 政府和宗教
瑞典学派简介
•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 瑞典学派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是瑞典福 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时间 阶段 代表人物 威克塞尔 Knut Wicksell 主要思想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优越,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有缺陷 政治上保留资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制度, 主张建立福利国家,坚持市 场经济,信贷货币政策,人 力资源政策,福利政策 19世纪末—20世 起源 纪初 20世纪30年代
瑞典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概览 世纪-20世纪 年代) (18世纪 世纪 年代) 世纪 世纪70年代
工业 革命 产业革命深化 劳资矛盾加剧 全球经 济大危 机,社 会民主 党上台 石油危 机,经 济“滞 涨”
贝弗里奇 报告
18世纪末期之前 19世纪40年代 20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40年代 70年代 新“济 贫法” 逐步 设立 一些 社会 保障 项目 受福利经济 学、凯恩斯 主义、“福 利国家论” 和瑞典学派 的影响,逐 步建立福利 型国家 推行 普遍 和全 面原 则 开始 逐步 调整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

因此,他是宏观经济均衡体系的最早创始人。
维克塞尔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第三,维克塞尔首次把利率区分为货币利率与自 然利率。 义。 这个区分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
瑞典学派的发展
瑞典学派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阶段
时期:20世纪30年代
发展阶段
时期:二战后到现在
代表人:维克塞尔
瑞典学派的发展
瑞典学派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阶段
时期:20世纪30年代
发展阶段
时期:二战后到现在
代表人:维克塞尔
思想:批判旧的货币数 量论,提出累积过程原 理——把利息率区分为 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 率两种,从区分这两种 利息率的差异出发说明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瑞典学派奠基人—维克塞尔
思想:批判旧的货币数 量论,提出累积过程原 理——把利息率区分为 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 率两种,从区分这两种 利息率的差异出发说明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代表人:缪尔达尔
思想:在传统的静态均 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加 进预期因素,强调企业 家对未来的主观预期及 丌确定性和风险等因素 在价格形成理论中的重 要性。
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 1851-1926)是瑞典学派的创始 人,幵且对奥地利学派、剑桥学派 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20世纪初 期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也即累积 过程理论,首先突破了此前经济学 家普遍持有的“货币面纱”论,试 图将货币不实际经济结合起来,幵 且对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理论 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主要 学术思想出现在1898年的《利息 不价格》一书中。
有人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在评奖时,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

北欧学派

北欧学派

北欧学派北欧学派也称瑞典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该学派经济学家在分析方法、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有着同一的学术渊源和共同的基本特色,他们又大都是瑞典籍的经济学家,因此,在经济学界人们称其为瑞典学派。

作为一个独立的派别,瑞典学派的早期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纳特·威克赛尔(Wicksell,Johan Gustaf Kunt) 和古斯塔夫·卡塞尔(Cassel,Karl Gustav)。

著名经济学家纳特·威克赛尔一般被认为是瑞典学派最重要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20 世纪30年代以后,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冈纳·缪尔达尔(Myrdal,Gunnar)、伊里克·林达尔(Lindahl,Erik)、伯特尔·奥林(Ohlin,Bertil) 和伊里克·伦德堡(Lundberg,Erik Filip)。

其中缪尔达尔和奥林分别为1974 年与1977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60年代之后,阿萨·林德伯克(Lindbeck,Assar) 成为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1)瑞典学派经济学家经常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总量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

威克赛尔的货币理论就是采用了一般均衡的方法,他不仅考察产品市场的均衡,而且也考察了资产市场的均衡,他的货币均衡理论探讨了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后来,大多数其他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也都继承了威克赛尔的传统。

除此之外,卡赛尔的相互依存理论和奥林的国际贸易理论所采用的也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他们的分析不是局限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而是着眼于若干市场的共同均衡。

其次,瑞典学派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从总体上进行研究,它的对象是总的国民产量、总就业、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储蓄等总的经济变量。

威克赛尔在他的货币均衡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中就是以总投资和总储蓄的均衡和失衡以及它们与一般利息率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与波动的关系作为考察对象的。

瑞典学派经济理论共85页文档

瑞典学派经济理论共85页文档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产生和 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 一、瑞典学派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 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最初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正式形成一个派别则是在本 • 世纪20至30年代。瑞典学派比起英、法等国资
产阶级经济学派来说是明显的晚者。二战 • 后,其影响也远不如作为新正统的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那么,它为何在纷杂的现代西方经 • 济思潮中成为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呢?这就
• 1935年才出版英译本。该书第一卷主要研究货 币抽象后的实物经济理论,第二卷研究货币
• 经济理论。该书第二卷和《利息于价格》所指 导的货币经济理论,给凯恩斯,哈耶克等西
• 方经济学者在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研究上的一 大潮流。
• 维克塞尔接受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这构成了他
• 缪尔达尔在《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一书 中,在传统的静态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
• 加入预期这一因素,强调企业家对未来的主观 预期及不确定和风险等因素在价格形成理论中
• 的重要作用。他在《货币均衡论》一书中,提 出的把一些经济变数,加资本价值,所得,储
• 蓄,投资``````等区分事前估计和事后计算两种, 这两个概念成为瑞典学派进行所谓动态分析
• 其分配方式以克服社会分配中的“不公正”现 象,从而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
• 1927年,瑞典政府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危机和 失业,成立了失业委员会。一些著名瑞
• 典经济学家相继参加了该委员会。委员会发表 的《失业委员会最近报告书》(1931~1935)
• 对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些总体性政策主张,并且 更明确化提出:国家应通过货币(利率)和
• 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他对利息,货币,价 格,经济周期等问题的分析,就是从边际效用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一、概 述 瑞典学派也叫斯德哥尔摩学派或北欧学派,是当代西方
,这一阶段的主要经济 学家是维克塞尔、卡塞尔和达维逊(1864—1942)。其 中,维克塞尔对瑞典学派的形成影响最大。他在1898年 提出的“累积过程”原理,成为瑞典学派的理论基础和 出发点。 20世纪20—30年代是瑞典学派的形成阶段,代表人物主 要有:缪尔达尔、林达尔、伦德伯格、俄林。其中,1931 年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的出版标志着瑞典学派的 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瑞典学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 即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是林德伯克他是瑞典学派的 集大成者。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3
二、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 1.生平与著作 .
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1851—1926)是瑞典学派的主 要创始人。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68年进入乌普萨拉大 学学习,毕业后任一专科学校教师。1885—1890年,他先后去英 国、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国留学,深入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和边 际效用学派经济学。他特别崇拜李嘉图、庞巴维克和瓦尔拉斯, 受他们的影响极大。维克塞尔在18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任乌 普萨拉大学讲师,1900年转入隆德大学任副教授,1904年任教授, 191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18年退休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价值、资本和地租》(1893)、《利息与价格》 (1898)、《政治经济学演讲录》(两卷本)(1901—1906)。 维克塞尔学说的中心是累积过程理论。这一理论既是他的货币价 格理论,也是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为30年代缪尔达尔和林达尔的宏观动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他的分配制度改革论为缪尔达尔和林德伯克所继承,并把它发展 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学说。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瑞典学派经济 理论最基本的传统特征。

瑞典学派评介

瑞典学派评介

作者: 宋承先
出版物刊名: 世界经济
页码: 73-77页
主题词: 瑞典学派;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自然利率;威克塞尔;市场利率;西方国家;资本;通货膨胀;物价
摘要: <正> 瑞典学派,亦称北欧学派,有时也叫斯德哥尔摩学派,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者包括许多瑞典的知名经济学家。

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瑞典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校任教的达维·达维逊、古斯塔夫·卡塞尔、纳特·威克塞尔等人一般认为是瑞典学派的奠基人;三十年代以来,伊里克·林达尔、甘纳尔·缪尔达尔、贝特尔·。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一、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利率理论的研究,强调利率政策的作用,是瑞典学派的传统,也是瑞典学派的特色。

当代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瑞典作为一个开放型小国,其经济由四个部门组成,即居民、企业、政府和世界市场,这四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家经济运行的轨迹。

现实的经济运行是一个不间断的社会经济循环过程,在此买彼卖,漏出注入的循环全过程中,利率对这四个部门的经济行为起着直接和间接的决定性作用,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运行。

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企业如果要扩大生产或投资规模,首先需要有一笔新的资金用于购买投资品和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这笔资金可以有二个来源:一是从信贷市场借入;二是自有资金积累。

无论是哪种来源,利率都构成投资的成本。

企业家在决策时都会对运用这笔资金扩大生产和投资规模是否合算作事先估计,由于生产和投资收益是可以预期和较为稳定的,因此,关键在于利率。

若利率越高,成本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小,企业家不仅不会扩大生产和投资,反而会缩小原有的生产和投资规模。

因此,利率与投资成本成正比,与投资量成反比。

高利率因加大投资成本,致使投资量下降,缩小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使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2.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加大,居民就会一方面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量;另一方面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

与此同时,企业因高利率而缩减生产规模,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也会随之减少。

当经济已经发生萧条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的结果必然加重经济的萎缩和市场的疲软。

当货币利率较低时,情形正相反,有利于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3.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瑞典学派认为,政府作为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在当代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

政府的公共开支为经济运行注入相当的购买力,但这些开支的来源只有三条渠道:一是税收;二是举债;三是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10
EFO模型的数学表达 EFO模型的数学表达
这一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π = π w + a c ( λo − λc )
式中的 π 表示该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w 表示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π 率, 下标 o 表示开放式经济部门, 下标 c 表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
λo 和 λc 分别表示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放式经济部门的劳动生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三 、 开 放
二 、 一 维
生 克 塞 平 尔 与 著 的 作 累 维
小 国 开 发 经 周 期 发 开 国
小 塞 尔 的 购 买 力 平 价

分 配
克 塞 尔 的 经 济 学 述


经 济 理 论
论 革 改 度

说 经
积 过 程

2
一、概 述
瑞典学派也叫斯德哥尔摩学派或北欧学派,是当代西方 经济学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渊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经济 学家是维克塞尔、卡塞尔和达维逊(1864—1942)。其 中,维克塞尔对瑞典学派的形成影响最大。他在1898年 提出的“累积过程”原理,成为瑞典学派的理论基础和 出发点。 20世纪20—30年代是瑞典学派的形成阶段,代表人物主 要有:缪尔达尔、林达尔、伦德伯格、俄林。其中,1931 年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的出版标志着瑞典学派的 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瑞典学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 即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是林德伯克他是瑞典学派的 集大成者。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6
二、开放经济理论
1.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 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古斯塔夫·卡塞尔(1866—1945)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曾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1895年毕业于乌普萨拉 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04—1938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政治经济学 和财政学教授。1920-1922年,他曾多次参加国际经济会议,并于19 22年出任苏联新开办的国家银行顾问。他曾任瑞典财政部的顾问。 1922年卡塞尔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金质奖章,1926年担任该院院长。 1929—1932年,他担任国际联盟金融委员会的委员。 他的主要著作有:《利息的性质和必要》(1903)、《1914年以后 的货币与外汇》(1914)、《社会经济理论》(1918)、《世界货 币问题》(1921)、《世界货币制度的危机》(1923)、《经济学 的基本思想》(1925)、《经济学中的数学思想》(1935)、《金 本位的崩溃》(1936)。 塞尔最著名的两本书是《社会经济理论》和《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 外汇》。在《社会经济理论》中他首次提出了“价值论无用”论; 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中他从货币数量论出发,系统阐述 了汇率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5
3.分配制度改革论
维克塞尔提出了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缩小劳资之间的贫富差 距,并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总效用的水平。因为从富人那 里取走一小部分货币对富人而言,其损失的消费的边际效 用是很小的,但是将从富人那里取来的部分货币转移给穷 人,那么穷人所增加的消费的边际效用将是很大的,所以 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是增加的。维克塞尔主张实施收入平等 化、规定最低工资和最大工作时数、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 件等社会改革措施,以便给所有人带来“尽可能大的幸 福”。但是,他的改革是严格局限在分配领域的,维克塞 尔强调:“需要救治的弊端仅只与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有 关,而与经济上最为优越的生产方式无关” 。 维克塞尔理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 上,维克塞尔以利息率为纽带,将过去互不联系的价格论 和货币论加以沟通,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价格理论,并用来 解释经济周期现象;在经济政策上,维克塞尔提出通过调 节利息率来克服经济周期波动的宏观货币政策主张。Leabharlann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4
2.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维克塞尔把利息率分为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前者是金融市场上的 实际利息率,后者是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他认为在实物经济下,一切借 贷不使用货币而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这种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 就是“资本的自然利息率”,它决定于实物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维克塞尔把与自然利息率相一致的货币利息率称为“正常利息率”。正 常利息率实质上是自然利息率的货币表现。这时的金融市场与实物资本 市场上的供求正好相等,则投资和储蓄相等,价格和生产稳定不变,整 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自然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此时增加投资有利可图,因而投资增 加,社会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种扩张带有累积 的性质,直到经济扩张对货币贷款的需求把市场利息率拉到与自然利息 率相一致的水平为止,即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与市场利息率相等,经济回 复到平衡状态。如果自然利息率低于市场利息率,此时资本的边际利润 率为负,于是投资减少、收入下降、消费缩减、物价下跌,从而开始了 经济活动的累积收缩过程,直到货币需求减少到使市场利息率下降到与 自然利息率相等时为止,经济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恢复了均衡状态。这 是一个与上述向上的累积过程相反的向下的累积过程。 维克塞尔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时,商品市场上的供求才 能平衡,价格水平也就稳定了,换句话说,只有在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 息率相一致时,货币才是中性的。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9
3.小国开发经济通货膨胀理论
一战后瑞典经济的特点是就业水平高、国际收支比较均衡,但通货膨 胀率却很高,并且深受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瑞典经济学家用部门 结构和世界通货膨胀传导机制来解释这一现象,并建立起独特的通货 膨胀理论。该理论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沃德·奥克鲁斯特提出,后为 瑞典经济学家埃德格伦、法克森和奥德尔三人在《小国经济的建设》 (1970)一书中发展而成。所以该模型通常称为EFO模型。 该模型把小国开放式经济体系分成两大部分: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 放式经济部门。开放式经济部门主要由商品生产部门组成,其产品进 入国际产品市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主要由服务性部门和建筑部门组 成,其产品不进入国际产品市场。 在模型中,世界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传递的:(1)国际贸易。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开放式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随世界通货膨胀率 的增长而增长;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等于该产品的国际价格。(2) 货币工资增加率。假定不考虑利润的变化,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币工 资增加率取决于该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生产率,即该部门的工人 根据该部门产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提高货币工资。(3) “看齐”作用。非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向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 币工资看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是防止该部门劳动力外流所必不 可少的手段,同时也将通货膨胀传递给了非开放式经济部门。
产率增加率, ac 表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在该国经济中所占的比 重。该公式的经济学意义是: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等于世界通货 膨胀率加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劳动率的差额与 权重的乘积(权重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在全部经济中所占的比 重) 。最后,将这两个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分别用两部门在该国经 济中所占的比重加权相加,就可以得到该国的通货膨胀率。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8
2.小国开放经济周期理论
瑞典经济波动深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波动机 制也有其独特的特征。瑞典经济周期的上升通常开始于 出口的增加,当国际市场对瑞典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时, 瑞典出口增加;随着出口的增加,本国(瑞典)的生产 扩大、利润上升,生产的扩大进而扩大了对劳动的需求, 因而个人的工资也随之上升,所以整个社会收入上升, 增加了国内需求。需求的增加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国 内库存投资和固定投资增加,二是价格上涨。国内商品 一时不能满足扩大了的国内需求,于是进口增加。进口 的增加在繁荣阶段的晚期往往会超过出口的增加,因而 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在繁荣阶段的高峰时期,由于国际 市场对瑞典出口商品需求的降低,会导致瑞典出口的下 降,因而国内生产增长率变缓,国内投资下降,利润和 工资下降,社会需求减少,进而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得 到改善,价格水平也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于是萧条阶 段开始,直到国际市场上出现新的景气,对瑞典出口商 品的需求增加,才开始新的一轮周期。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11
四、俄林的经济学说
伯蒂尔·戈特哈德·俄林(1899—1979),瑞典经 济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瑞典克利班的一个律师 家庭,15岁考入大学,求学于隆得大学和斯德哥尔 摩大学,1919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士学位。19 22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 该校博士学位。1925—193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任教,在此期间,他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 大学做研究或任教。1930年受聘为斯德哥尔摩大学 教授,1965年退休后聘为该校名誉教授。他曾任美 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其主 要著作有:《贸易理论》(1924)、《世界经济萧 条的过程与阶段》(1931)、《国际经济重建》 (1936)、《就业稳定问题》(1949)、《对外贸 易政策》(1955)等。其名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 贸易》于1933年出版。该书的出版使他成为现代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77年,俄林和英国的 米德因对“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做出创 造性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7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 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16年 提出这一主张,并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 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后,购买力平价理论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 价。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 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 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 外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 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了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即汇率。卡 塞尔认为,世界各国实现自由贸易,国际价格(即不同货币的 相对购买力)保持稳定时,国际收支将趋于平衡,因此,可以 从两国物价水平求得均衡汇率。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购买力平价 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把汇率的升降归因于物价或货币购买力 的变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 内两国物价水平(或者是通货膨胀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相对购买力平价 是以平价为轴心,用物价指数求得均衡汇率, 汇率随物价涨落而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