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性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判定平行线的方法2.知晓平行线间的性质,尤其是错角相等和内错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3.能够熟练解决平行线的相关练习题目二、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间的错角相等和内错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三、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四、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课时1. 导入•思考题:什么是平行线?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铺设两条平行线,介绍平行线的概念2. 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同旁内角、同旁外角3. 练习•答题讨论:利用同旁内角和同旁外角的知识,找出两组平行线和一组平行线的对应关系第二课时1. 导入•思考题:为什么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永不变化?•用尺量出平行线的距离2. 教学•平行线的错角相等的性质及其证明•平行线的内错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及其证明3. 练习•练习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练习题目第三课时1. 导入•思考题:如何利用已知的平行线,证明另外的一组线是平行线?•列出几组线的示例,让学生尝试证明它们是否平行2. 教学•平行线的证明方法:即证明同旁内角或同旁外角相等3. 练习•练习题:给出几组线,让学生证明它们是否平行,并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五、教学方法讲授、练习、小组讨论六、教学评估练习题、小组讨论、考试七、教学资料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黑板、白板、彩笔、尺、量角器等八、拓展阅读•平行线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平行线处理有关线的问题•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及其证明。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平行线的性质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平行线的性质课件

总结
知3-讲
1.求角的度数的基本思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由角的数量 关系得到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直线的 位置关系得到角的数量关系,通过上述相互转化,从而 找到所求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关系.
2.两直线平行时,应联想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由两条直 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个相关角的数量关系,由角的 关系求相应角的度数.
∠1=35°,则∠2等于( ) A.35° B.45° C.55° D.65°
知2-练
3 如图,已知AB∥EF∥DC,EG∥BD,则图中与 ∠1相等的角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2个
知识点 3 “同旁内角”的性质
知3-讲
“同旁内角”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表达方式:如图, ∵a∥b(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知1-练
3 如图,AB∥CD,∠A=50°,则∠1的大小是( ) A.50° B.120° C.130° D.150° 如图,直线a∥b,∠1=60°,∠2=40°,则∠3
4 等于( ) A.40° B.60° C.80° D.100°
知识点 2 “内错角”的性质
知2-讲
“内错角”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表达方式:如图,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知2-讲
总结
知2-讲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其关键是根 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一般都从两直线平行 或垂直这两种特殊情况去思考.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3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3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教学课件

a′
(2)直线a′ 和直线b是什么位置关系?
(3)过点O有几条直线与直线b平行?
a
过点O有两条直线a、a′与b平行,
b
这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说明假
设不成立,所以∠1=∠2
O 11′ P2
l
2
a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已知)
b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精选]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精选]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及垂线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3. 了解平移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交线1.对顶角、邻补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对顶角有一个.2.垂线及性质、距离(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1所示,符号语言记作: AB ⊥CD,垂足为O.要点诠释: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只需看它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角是直角,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2)垂线的性质: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2:PO⊥AB,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PO的长.要点诠释: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要点二、平行线1.平行线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3,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间的距离.要点诠释:(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分别是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种距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区别是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与之平行的另一直线的距离.(3)如何理解“垂线段”与“距离”的关系: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它们之间不能等同.要点三、图形的平移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交线1.(2015•凉山州一模)我们知道两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2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6对,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12对,…(1)10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对.(2)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对.【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①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2对对顶角;如图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对对顶角;如图③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90,故答案为:90;(2)由(1)得: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n(n﹣1).故答案为:n(n﹣1).【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以及图形变化规律,本题是一个探索规律型的题目,解决时注意观察每对数之间的关系.这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COE=40°,求∠BOD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如图1,直线AB,CD相交后,∠BOD是锐角,∵OE⊥AB, ∴∠AOE=90°,即∠AOC+∠COE=90°.∵∠COE=40°, ∴∠AOC=50°.∵∠BOD=∠AOC ∴∠BOD=50°第二种:如图2,直线AB、CD相交后,∠BOD是钝角,∵OE⊥AB, ∴∠AOE=90°.∵∠COE=40°,∴∠AOC=90°+40°=130°,∴∠BOD=∠AOC=130°.【总计升华】本题属于无图题,首先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画图时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BOD是锐角,第二种情况是∠BOD是钝角.此外关于两条直线相交,应想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举一反三:【变式】(2015•河北模拟)如图,已知点O在直线AB上,CO⊥DO于点O,若∠1=145°,则∠3的度数为()A.35°B.45°C.55°D.65°【答案】C.解:∵∠1=145°,∴∠2=180°﹣145°=35°,∵CO⊥DO,∴∠COD=90°,∴∠3=90°﹣∠2=90°﹣35°=55°.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如图所示,AB∥CD,∠1=∠B,∠2=∠D,试说明BE⊥DE.【思路点拨】这是初学几何时较为复杂的题目,通常是过“拐点”(拐角处的顶点)作平行线为辅助线,把一个大角分成两个角,分别与两个已知角建立起了联系.【答案与解析】解:过E点作EF∥AB,因为AB∥CD(已知),所以EF∥CD.所以∠4=∠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D=∠2(已知),所以∠4=∠2(等量代换).同理,由EF∥AB,∠1=∠B,可得∠3=∠1.因为∠1+∠2+∠3+∠4=180°(平角定义),所以∠1+∠2=∠3+∠4=90°,即∠BED=90°.故BE⊥DE.【总结升华】解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构造平行关系,即过哪一点作哪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逐步达到熟练解题的目的.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BED=∠ABE+∠CDE或∠BED=∠ABE-∠CDEB.∠BED=∠ABE-∠CDEC.∠BED=∠CDE-∠ABE或∠BED=∠ABE-∠CDED.∠BED=∠CDE-∠ABE【答案】C (提示:过点E作EF∥AB)【变式2】如图,两直线AB、CD平行,则∠1+∠2+∠3+∠4+∠5+∠6=.【答案】900°4.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C做CK∥FG,并延长GF、CD交于点H,∵ CD∥EF (已知),∴∠CHG=∠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CK∥FG,∴∠CHG+∠2+∠BCK=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BCK=180°(等量代换).∵∠1+∠2=∠ABC(已知),∴∠ABC+∠BCK=180°(等量代换).∴ CK∥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GF(平行的传递性).【总结升华】反复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见到角相等或互补,就应该想到判断直线是否平行,见到直线平行就应联想到角相等或互补.类型三、图形的平移5.(吉林)如图所示,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④的变换,组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A.18 B.16 C.12 D.8【思路点拨】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图形平移后面积不变,则⑤面积可求.【答案】B【解析】图①到图②是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由下方平移到上方.图③到图④是将右边的小长方形平移到左侧,所以图④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图⑤是由4个图④组成的,所以图⑤的面积是4×4=16.【总结升华】平移是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平移的性质是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类型四、实际应用6.手工制作课上,老师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那样,若折痕与一条边BC的夹角∠EFB=30°,你能说出∠EGF的度数吗?【思路点拨】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AD∥BC,可得∠DEF=∠EFG=30°,又因为折后重合部分相等,所以∠GEF=∠DEF=30°,所以∠DEG=2∠DEF=60°,又因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EGF=180°-∠DEG,问题可解.【答案与解析】解:因为AD∥BC(已知),所以∠DEF=∠EFG=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GEF=∠DEF=30°(对折后重合部分相等),所以∠DEG=2∠DEF=60°.所以∠EGF=180°-∠DEG=180°-60°=12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山东滨州)如图,把—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个角.为了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刀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A.60° B.30° C.45° D.90°【答案】C。

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平行线的性质

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平行线的性质

∠B =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D
C
所以∠A 与∠D 互补,∠B 与∠C 互补.
于是∠D = 180°-∠A = 180°-100° = 80°,A
B
∠C = 180°-∠B = 180°-115° = 65°.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80°、65°.
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相_等_. c
21 a 34
65 b 78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 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 的猜想还成立吗?
d
a 成立
b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不成立
总结归纳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AC∥DF ( 已知) ,
∴∠D
+
_∠__C_P_D__=180°
B
A 图2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D=180° (等量代换).
课堂小结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得到
判定 性质
得到 两直线平行
已知
如图,已知 a∥b,那么 2 与3 相等吗?为什么?
解 ∵ a∥b(已知),
∴ ∠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 ∠3(对顶角相等),
∴ ∠2 = ∠3(等量代换).
a
1
3 2
b
c
总结归纳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交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特征、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交线,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将平行线的性质用几何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画法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要点诠释:(1)平行线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2.平行线的画法: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通过已知点.④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要点二、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要点三、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答案】D【解析】平行线定义中三个关键词语:“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总结升华】本例属于对概念的考查,应从平行线的概念入手进行判断.类型二、平行公理及推论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2 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

4.2 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

练3 如图所示, AB ∥ DE ,∠1=130°,∠2=36°,求 ∠3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 C 作 CM ∥ AB ,则 CM ∥ DE ,
∴∠ MCD =∠2. 又∵∠2=36°, ∴∠ MCD =∠2=36°.∵ AB ∥ CM ,
∴∠ MCB +∠1=180°.∵∠1=130°, ∴∠ MCB =50°,∴∠ BCD =∠ MCB +∠ MCD =50°+ 36°=86°.

练1-2 如图, AD ∥ BC ,∠ B =60°,∠1=∠ C ,那么 ∠ C = 60° .

归纳: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 相等.
练2 【华师七上P194“习题4.2”第3题】如图,已知∠2= ∠4,∠1=∠3,在下列解答中,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1)∵∠ 2 =∠ 4 (已知), ∴ AB ∥ CD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2 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
学 1.掌握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习 2.探索并证明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
目 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新课学习
知识点1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1 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同位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 a 与直线 b 平行,直线 l 与直线 a , b 分别 交于点 O 和点 P . 试说明:∠1=∠2.
知识点2 图形的平行移动 例4 【华师七上P191“例6”】将如图所示的方格图中的图 形向右平行移动4格,再向上平行移动3格,画出平行移动后 的图形. 解:如图所示.
练4 【华师七上P195“习题4.2”第6题】如图,将方格图 中的图形向左平行移动3格,再向下平行移动4格,画出平行 移动后的图形. 解:如图所示.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平行线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平行线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平行线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相交线、平行线学习要求:1 理解垂线段的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的性质;2 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 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并会应用;4 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区别;5 会识别三线八角;6 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画法;7 理解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8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掌握识别平行线的方法。

知识内容:一相交线部分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P。

2 对顶角的定义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就叫做对顶角。

如图:和,和都是对顶角由此可见,对顶角具有三个特征:(1)有两个角(2)有一个公共顶点(3)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所以两条直线相交,就构成了两对对顶角3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 关于垂线在垂线定义中,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中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垂直。

反之,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个角都是直角。

5 垂线的性质(1)过直线上或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这条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作一条;(2)垂线段最短。

6 点到直线的距离这里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而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7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与下方),在另一条直线的同侧的角是同位角,如图1中,同位角有和,和,和,和内错角:在两条直线的内侧,在另一条直线的两旁的角是内错角,如图1中,和,和都是内错角。

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的内侧,在另一条直线的同旁的角是同旁内角,如图1中,和,和是同旁内角。

图1就是三线八角。

二平行线部分1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图2:图2理解此概念关键有两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

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三、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要点诠释:(1)“对应点所连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2)要注意“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3. 作图: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作PM∥AB,交AC于点M,如图:∵AB∥CD∴∠CAB+∠ACD=180°∵PA平分∠CAB,PC平分∠ACD∴∠1+∠4=90°∵AB∥PM∥CD∴∠1=∠2,∠3=∠4∴∠2+∠3=90°∴∠APC=90°【总结升华】平行线与角的关系非常密切,平行线的性质都是以角的关系来体现,在求角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会使问题的解决显得简便快捷.举一反三:【变式】(2015•泰安)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A.122°B.151°C.116°D.97°【答案】B解:∵AB∥CD,∠1=58°,∴∠EFD=∠1=58°,∵FG平分∠EFD,∴∠GFD=∠EFD=×58°=29°,∵AB∥CD,∴∠FGB=180°﹣∠GFD=151°.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答案】图3,图2【解析】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答案】35类型三、平移3.如图所示,①、②两图中,哪个图形中的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答案与解析】解:图①DE和AC平行,但不相等,DE和BC相等,但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特征,无论怎样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也得不到另一个三角形.图②符合平移的特征,三角形PQR沿射线PM方向移动PM长即可得到三角形MNO.所以,图②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总结升华】平移变换的实质是图形沿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否则就不是平移变换.举一反三:【变式】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填写序号).(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答案】(2)(6).解:(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4. (苏州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因种植花草部分比较分散,且有的是不规则的图形,所以直接求其面积较困难.因小路都是宽度相同的长方形,所以可想到把小路平移到一起,这样种植花草部分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问题便迎刃而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②把几条2米宽的小路分别平移到大长方形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则种植花草部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显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0-2=48(m),宽是22-2=20(m),于是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为48×20=960(m2).【总结升华】若分步计算则较繁琐.但采用“平移”的手段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便迅速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 ( )A.600m2 B.551m2 C.550m2 D.500m2【答案】B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5. (2015春•南通期末)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AED=∠ACB.理由:∵∠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总结升华】本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难度适中.【高清课堂:平行线的性质及命题403103 平行线的性质练习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答案】115°6.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 P2N与∠MP1 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答案与解析】解:(1)75°;(2)结论:∠AMP1+∠P1 P2N=∠MP1 P2+∠P2ND证明:如图,分别过P1,P2作P1Q1∥AB,P2Q2∥AB.又∵ AB∥CD,∴∠AMP1=∠1,∠2=∠3,∠4=∠P2ND.∴∠AMP1+∠P1 P2N=∠AMP1+∠3+∠4=∠1+∠2+∠P2ND=∠MP1 P2+∠P2ND.(3)∠BMP1+∠P1 P2P3+∠P3 ND=∠MP1 P2+∠P2 P3N.【总结升华】通过作平行线,问题便迅速得到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 )A.120° B.130° C.140° D.150°【答案】D。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第2课时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了1个例题,主要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进行推理和计算,展现了完整的推理过程,不过这里只要学生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所求角的度数即可.此例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感受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完整的文字推理过程,感知几何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打好基础.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其前提是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因此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通常需要首先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教科书练习第2题就是先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DE∥BC,然后再由DE∥BC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所求角的度数.教科书上一节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是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很容易将它们弄混,怎样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重点就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2.重难点突破(1)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突破建议:①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应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明确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哪些元素可以抽象为直线,其中哪两条直线平行,例如,操场上的平行线、棋盘上的平行线等.②其次,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必要的说理,明确要求的对象及其合理性.③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目前不要求严格规范的推理和书写,学生只要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解答即可.但是作为几何证明的准备,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每一步计算或推理的依据,尽可能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逐步养成说理有据、言之有理的逻辑习惯.例1.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骑车,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的∠B是,则第二次拐弯的∠C应是多少度?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由题中“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可以得到,图中AB与CD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2得,∠C的度数与∠B的度数相等.由题意得,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C=∠B,而∠B=,所以∠C=.(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突破建议:①准确、全面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根据“三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由“数(角的度数之间关系)”到“形(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而平行线的“性质”则是已经知道两条直线平行,推导由“三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是由“形(两条直线平行)”到“数(角的度数之间关系)”的推断.②结合具体习题巩固理解成果.一方面,解题需要明确每一步推理或求解的依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还是判定,是什么性质、什么判定;另一方面,选择一些既用到判定,又用到性质的简单综合题进行训练.如利用教科书练习第2题,让学生切实感知同一问题中,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体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例2.如图,已知:∠1=∠2,∠A=∠C,那么AE与BC平行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在进行分析、推理时,需要说明每一步推导的依据,到底是平行线的性质,还是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或判定.要步步有理、有据.本题答案是:AE∥BC,推理过程如下:因为∠1=∠2,所以根据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DC∥AB.因为DC∥AB,所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A.又因为∠A=∠C,所以∠3=∠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E∥BC.。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知识解题。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1的推导以及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由生活的情景,引入出平行线的性质
提出问题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各自之间的关系
很多结论都是由猜测开始的
探究
度量法验证
∠1=
∠2
探究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如图,直线a∥b,∠1和∠2在位置上是什么角?你测量∠1和∠2的大小有何关系?
学生用量角器验证:∠1=∠2
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表述:∵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学生归纳回答平行线的性质1
提高学生的几何书写能力
教师提问
猜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有怎么关系呢?(学生举手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并回答
类比思想,和知识的迁移
第一小组证明平行线的性质2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解:∵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培养学生对几何语言的书写能力。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板书。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a∥b(已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直线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1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721,求2∠。

例2 已知:如图直线MN的同侧有三个点A、B、C,且AB∥BCMN,∥MN,求证: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234A CBM NE1 23A BC DEF G例3 如图所示,∠ABC=∠ADC,BF、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AB。

例4 如图,若∠1=∠4,∠1+∠2=180°,则AB、CD、EF的位置关系如何?例5 已知:如图AB∥CD,求证:︒=∠+∠+∠360BED例6 如图,已知,∠B=140°,∠D=150°,∠E=70°,求证:AB∥CD。

A BDEF1 23C DEBAA BC DEF1.已知,如图1,∠1=∠ABC=∠ADC ,∠3=∠5,∠2=∠4,∠ABC+∠BCD=180°。

(1)∵∠1=∠ABC(已知)∴AD ∥ ( )(2)∵∠3=∠5(已知)∴AB ∥ ( ) (3)∵∠2=∠4(已知)∴ ∥ ( ) (4)∵∠1=∠ADC(已知)∴ ∥ ( ) (5)∵∠ABC+∠BCD=180°(已知)∴ ∥ ( )2.如图2所示,已知∠1=∠2,∠3=∠4,由∠1=∠2, 可判定_______∥_______;由∠3=∠4,可判定_____∥_____.3.如图3所示,,填空:①∵∠1=∠2,(已知)∴_____∥_____.( ) ②∵∠2=∠3,(已知)∴_____∥_____.( )③∵∠4=∠7,(已知)∴_______∥________.( ) ④由②③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AC ∥DE ,∠1=∠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5.2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推荐】.doc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推荐】.doc

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三、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要点诠释:(1)“对应点所连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2)要注意“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3. 作图: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作PM∥AB,交AC于点M,如图:∵AB∥CD∴∠CAB+∠ACD=180°∵PA平分∠CAB,PC平分∠ACD∴∠1+∠4=90°∵AB∥PM∥CD∴∠1=∠2,∠3=∠4∴∠2+∠3=90°∴∠APC=90°【总结升华】平行线与角的关系非常密切,平行线的性质都是以角的关系来体现,在求角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会使问题的解决显得简便快捷.举一反三:【变式】(2015•泰安)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A.122°B.151°C.116°D.97°【答案】B解:∵AB∥CD,∠1=58°,∴∠EFD=∠1=58°,∵FG平分∠EFD,∴∠GFD=∠EFD=×58°=29°,∵AB∥CD,∴∠FGB=180°﹣∠GFD=151°.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答案】图3,图2【解析】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答案】35类型三、平移3.如图所示,①、②两图中,哪个图形中的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答案与解析】解:图①DE和AC平行,但不相等,DE和BC相等,但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特征,无论怎样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也得不到另一个三角形.图②符合平移的特征,三角形PQR沿射线PM方向移动PM长即可得到三角形MNO.所以,图②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总结升华】平移变换的实质是图形沿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否则就不是平移变换.举一反三:【变式】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填写序号).(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答案】(2)(6).解:(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4. (苏州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因种植花草部分比较分散,且有的是不规则的图形,所以直接求其面积较困难.因小路都是宽度相同的长方形,所以可想到把小路平移到一起,这样种植花草部分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问题便迎刃而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②把几条2米宽的小路分别平移到大长方形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则种植花草部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显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0-2=48(m),宽是22-2=20(m),于是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为48×20=960(m2).【总结升华】若分步计算则较繁琐.但采用“平移”的手段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便迅速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A.600m2B.551m2C.550m2D.500m2【答案】B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5.(2015春•南通期末)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AED=∠ACB.理由:∵∠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总结升华】本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难度适中.【高清课堂:平行线的性质及命题403103 平行线的性质练习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答案】115°6.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P2N与∠MP1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答案与解析】解:(1)75°;(2)结论:∠AMP1+∠P1 P2N=∠MP1 P2+∠P2ND证明:如图,分别过P1,P2作P1Q1∥AB,P2Q2∥AB.又∵AB∥CD,∴∠AMP1=∠1,∠2=∠3,∠4=∠P2ND.∴∠AMP1+∠P1 P2N=∠AMP1+∠3+∠4=∠1+∠2+∠P2ND=∠MP1 P2+∠P2ND.(3)∠BMP1+∠P1 P2P3+∠P3 ND=∠MP1 P2+∠P2 P3N.【总结升华】通过作平行线,问题便迅速得到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A.120°B.130°C.140°D.150°【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性质(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
3.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
(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
(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要点诠释:
(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要点三、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
(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
(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性质:
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
(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
要点诠释:
(1)“对应点所连线段”的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平移的距离.
(2)要注意“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应线段”的区别,前者是通过连接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得到的,而后者是原来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上本身存在的.
3. 作图:
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具体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步曲”——定、找、移、连.
(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
(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4)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
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作PM∥AB,交AC于点M,如图:
∵AB∥CD
∴∠CAB+∠ACD=180°
∵PA平分∠CAB,PC平分∠ACD
∴∠1+∠4=90°
∵AB∥PM∥CD
∴∠1=∠2,∠3=∠4
∴∠2+∠3=90°
∴∠APC=90°
【总结升华】平行线与角的关系非常密切,平行线的性质都是以角的关系来体现,在求角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会使问题的解决显得简便快捷.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泰安)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
A.122°B.151°C.116°D.97°
【答案】B
解:∵AB∥CD,∠1=58°,
∴∠EFD=∠1=58°,
∵FG平分∠EFD,
∴∠GFD=∠EFD=×58°=29°,
∵AB∥CD,
∴∠FGB=180°﹣∠GFD=151°.
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
【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
【答案】图3,图2
【解析】
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
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
【答案】35
类型三、平移
3.如图所示,①、②两图中,哪个图形中的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
【答案与解析】
解:图①DE和AC平行,但不相等,DE和BC相等,但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特征,无论怎样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也得不到另一个三角形.图②符合平移的特征,三角形PQR沿射线PM方向移动PM长即可得到三角形MNO.
所以,图②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
【总结升华】平移变换的实质是图形沿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否则就不是平移变换.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填写序号).
(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
(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答案】(2)(6).
解:(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
(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
(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
(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
(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
(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
∴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
4. (苏州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 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
【思路点拨】因种植花草部分比较分散,且有的是不规则的图形,所以直接求其面积较困难.因小路都是宽度相同的长方形,所以可想到把小路平移到一起,这样种植花草部分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与解析】
解:如图所示②把几条2米宽的小路分别平移到大长方形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则种植花草部分汇集成一个长方形,
显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0-2=48(m),宽是22-2=20(m),
于是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为48×20=960(m2).
【总结升华】若分步计算则较繁琐.但采用“平移”的手段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便迅速求解.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
A.600m2B.551m2C.550m2D.500m2
【答案】B
类型四、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
5.(2015春•南通期末)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解:∠AED=∠ACB.
理由:∵∠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2=∠4.
∴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B(已知),
∴∠B=∠ADE(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总结升华】本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难度适中.
【高清课堂:平行线的性质及命题403103 平行线的性质练习1】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
【答案】115°
6.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
(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
(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 P2N 与∠MP1 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答案与解析】
解:(1)75°;
(2)结论:∠AMP1+∠P1 P2N=∠MP1 P2+∠P2ND
证明:如图,分别过P1,P2作P1Q1∥AB,P2Q2∥AB.
又∵AB∥CD,∴∠AMP1=∠1,∠2=∠3,∠4=∠P2ND.
∴∠AMP1+∠P1 P2N=∠AMP1+∠3+∠4=∠1+∠2+∠P2ND=∠MP1 P2+∠P2ND.
(3)∠BMP1+∠P1 P2P3+∠P3 ND=∠MP1 P2+∠P2 P3N.
【总结升华】通过作平行线,问题便迅速得到解决.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
A.120°B.130°C.140°D.150°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