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人口普查 (3)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人口普查》
先分级,再读数。
569200 108000 9040303
40080500 9003080 10000000
370600 30200
40000 45800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用5、5、5、5、0、0、0、0、这八 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不同的数,并写 出来。
A、一个零也不读。
衢州市现在约有 2448300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柯城区现在约有 410000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万 十
亿 亿亿 亿 在个级上的数,表示多 少个一。1382读作:一 千三百八十二(个)
千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1 1 3 8 2 0 3 0 8 2
0 0
在万级上的数,表示多 少个万。1382读作:一 千三百八十二万。
……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万十
千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万万 万
亿亿亿
1 2 5 9 3 4 2 6 0 4 4 1 1 2 4 2 9 6 8 3 1 8 3 6 4 9 0 8 8 1 0
读一读
2010年我国进行的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3 5 0 4 0 0 8 读作:三百五十万四千零八 1 0 0 3 0 0 9 5 读作:一千零三万零九十五
4
2
0
3 6
0 读作:四十二万零三百六十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人口普查》。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第36页例1和第37页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人口普查的调查工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人口普查的资料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普查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2. 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我通过展示一些人口普查的资料和图片,向学生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3. 练习人口普查:我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人口普查的调查工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些关键词,如“人口普查”、“意义”、“方法”等,通过这些关键词,让学生能够对人口普查有更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设计一份人口普查表,并填写完整。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2. 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情况,设计一份人口普查表,并填写完整。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对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课后,我打算让学生们多做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人口普查能力。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下,人口普查的结果如何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对人口普查的认知水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人口普查》。
本单元主要围绕亿以内的数进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并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亿以内的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教学难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2)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认识更大的数的第3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亿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但是,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说出亿以内的数,并强调亿以内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亿以内的数,例如10000000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方法,逐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3. 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普查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人 口 普 查》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7424600 800010000 32155095
9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 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 40076千米;马里亚 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 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北京市约有19610000人,香港约有709000人 。
《 人口普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人口普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写数时,从( )位写起,哪个数位上 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在该数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 位上写( )占位。 4.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 )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或 “亿”字。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 )不读,每级中间数位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 只读( )个“零”。
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交流 研究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 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 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 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 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 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会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
•意识到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理解并掌握调查问卷的基本用途、制作和应用方法。
•能够简单地预测数据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表格和图表的目的。
•掌握制作简单调查问卷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调查数据制作合适的图表和表格。
•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人口普查的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比如,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男女比例、来自哪些地区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因此,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活动设计活动1:制作调查问卷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们了解问题的设置和答题方式。
然后,让学生们重新组织一份问卷,让学生们想一下,都需要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可以被简单描述或者量化,然后制作出一份调查问卷。
活动2:数据收集老师让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拿到街上去收集数据。
收集完数据后,老师让学生归纳问卷中的问题,告诉学生需要将问题归类,以便于后面的展示和分析。
活动3:数据整理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回到教室后,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整理和比对数据。
如果有重复的数据,则需要进行筛选和合并,以此去除重复的数据。
活动4:数据表格和图表的制作老师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展示给学生如何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描述数据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表格和图表。
活动5:预测数据规律在完成数据表格和图表制作之后,学生们要利用数据规律,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并且讨论人口普查数据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用。
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问卷、图表等手段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预测数据规律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让我们发现了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普查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对真实世界的关注。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难点:- 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 讲解:对统计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
- 练习: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和巩固。
-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 展示一张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2. 探究: 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收集和整理一个特定区域的人口数据。
- 学生通过访问家庭、社区等,收集数据。
-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统计表。
3. 讲解: 10分钟- 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练习: 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 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并讨论其意义。
5. 总结: 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课后作业-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家庭成员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 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1.3人口普查(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1.3 人口普查(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教学难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探究新知(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a. 人口普查是什么?b. 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2)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a. 人口普查数据是如何收集的?b. 人口普查数据是如何整理的?(3)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a. 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分析出哪些信息?b. 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人口普查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会分析人口普查数据,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班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同步备课】第3课时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学习素材,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完成学习素材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对人口普查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 教师重点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三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⑵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⑶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开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⑴快速读出下面各数。
2000,4500,4523,6005⑵写出下面各数:老师口述学生写数。
⑶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20080,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读法⑴亿以内数的读法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示地图。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你能读出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数吗?学生尝试后报告。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⑵亿以上数的读法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⑶练习读法试一试第一习题;练一练第一习题。
三、多位数的写法⑴亿以内数的写法(1)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老师引导写澳门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
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应交流结果。
⑵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标题: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① 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 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 反应写数结果。
④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呈现结果“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2)呈现标题:“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① 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 能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人口普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难点:-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 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人口普查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人口普查有什么意义?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人口普查?需要收集哪些数据?3. 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收集一个班级的人口数据。
-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4. 数据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得出结论。
5. 案例学习(10分钟):- 分析一个实际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口普查?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自己家庭成员的人口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 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2. 拓展作业:-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普查历史和现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听、说、读、写“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并掌握相关词汇;3.能够按要求记录并分析人口普查数据;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或调查的方式了解身边的人口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熟练掌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等词汇;3.培养学生记录与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的能力;4.通过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人口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记录与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运算能力;3.让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懂得观察和总结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入新课程,从课后练习册中的题目开始。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掌握人口普查存在的必要性与意义。
2.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直观呈现人口普查数据对社会发展的内容。
通过图表,简单介绍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领域。
2. 学习新知识1.通过课件和视频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点“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含义和作用。
2.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人口普查,如何采集和处理数据。
3. 提高操作技能1.给学生展示如何按照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维度对人口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
2.让学生操作课件或练习册中的数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分析数据,练习数据运算。
4. 综合应用1.分角色进行模拟人口普查,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
2.让学生利用分组的方式,对所在班级同学的基本人口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人口数据的应用,了解人口数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册的完成度:评价学生在课后练习册中所完成的相关习题;3.组织调查报告:评价学生调查报告的编写和汇总情况;4.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和答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普查——读数
一、课前系统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课要讲述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8页。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掌握这些大数的读法,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分析本课教材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要让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的读法,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这一课的内容在整个第一单元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学好了本课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值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学好下一课《写数》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①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已有读万以内数的经验,知道了“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万以内数的直接经验,这就为把读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②学生处于信息多样化的社会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周围的各种学习渠道,已使大部分学生接触并且会读亿以内的数,甚至是亿以上的数,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①一些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低。
②有个别学生遗忘率高,要重新学习。
③学生在学习个级的数时理解不够透彻。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①与二、三年级的学生相比,四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等方面均有所增强。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
②以前后两桌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以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及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既独立思考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由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探索使学生学会读亿以内的数,并且自己归纳出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说出大数的意义,掌握大数的读法。
②技能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常见的大数,会用大数来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②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能有提出疑问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法。
②教学难点: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二、课堂系统
(一)教学安排:本节内容计划用一节课完成。
(二)教学方法设计:本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模式进行,步骤如下:第一,导入;第二,学生分组互助合作学习;第三,教师分析讲解;第四,课堂测试;第五,课堂小结。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展示出全国、北京、天津、香港、澳门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出思考题:①从以上这组数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②你会读这些大数吗?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读出这些大数。
2、分组互助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共同探索多位数的读法。
①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各数:1382 1001
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总结:从高位读起,一位一位往下读。
②探索亿以内数的读法。
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约有13820000人”。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读一些更大的数。
像13820000这个数你们会读吗?(学生一起试读)
教师:哦!看来大家都是根据数位来读的。
(出示数位顺序表,在表中填上这个数,教师对照顺序表来指导学生读)其实,我们除了借助数位顺序表,还可以用分级方法读这个数,例如:1382 0000
教师: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伙伴讨论讨论:①这些数与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②在读法上又与原来的数有什么不同?
3、分析讲解:让各小组的学生充分汇报后,教师及时分析讲解、补充说明、进而小结。
教师:像这样既有个级,又有万级的数,我们就说它是含有两级的数。
万级的数是表示多少“万”,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教师:现在来讨论中间、每级末尾有0的读法,请同学们在数位顺序表中填上“32700500”。
(让学生先分组探索,尝试读一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中间、每级末尾有0的读法)
①先读万级上的“3270”
“3270”读作:三千二百七十万。
(按个级读,后添“万”)
②再读个级上的“0500”
“0500”读作:零五百。
③整个合起来读。
3270 0500读作:三千二百七十万零五百。
让学生明白上面这个数中的各个0的读法。
教师小结: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教师:你能读出全国的人口数吗?含三级的数怎么读?请同组之间的同学互相读这个数,并交流你为什么这样读?(这时学生有亿以内数的读法经验,会很快借助这一知识读出这个数)
出示答案:12 9533 0000读作: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
教师小结:亿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一样,只是添一个“亿”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多位数的读法。
(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教师补充:①读数时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添上“亿”或“万”字。
②级中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时,都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4、课堂测试:巩固深化,注重应用。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多位数的读法,下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自主选择练习的内容
①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教师:你们为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②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其中1个人读1个人判断)
830000000057800000020700600
100010000006203004000004600800000
教师在这里要重点提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教师:下面进行矫正学习,在“级中、级尾有0”的两种情况中,选择你认为自己还不是很熟练的一组进行练习,多读几遍。
①级中有“0”的数:
7040 8035 8 0027 5004
11 2004 7005 4 2004 0003
②级尾有“0”的数:
600 5400 400 7100
(鼠标点击“读出”,电脑自动跳出正确读法。
)
5、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学习心得体会之后,教师点拨:今天我们掌握了大数的读法,我们要明确两点内容:第一,先分级,四位一级。
第二,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每一级上的数都按个级。
三、课后系统
(一)课后作业:完成第8页第1题。
(二)课后活动建议:请同学们回去后再找一些多位数来读读,用我们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跟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三)教学反馈:
1、自我反思: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讨论、谈话、提问等方法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敢于质疑、大胆回答,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好。
②手段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突破了难点,强化了重点。
2、收集信息:分发表格给学生
①亲爱的的同学,你认为你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③请各小组互相打分,共四个项目,每项满分为10分,共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