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庄的精神修养方法

合集下载

试析庄子的修养方法

试析庄子的修养方法
种 由外 而 内 的哲 学 思考 , 个人 保 持 自我 真性 、 造超 所 谓“ 性 ”就是 修治 本性 。 为 塑 缮 , 春秋 战 国时期关 于人 性 的 迈 的人 格 , 提供 了重 要方 法 。本 文不 揣 浅 陋 , 前人 研 问题 讨论 , 在 主要有 孟子 的性 善论 和荀 子 的性 恶论 。 而庄 究 的基 础上 , 庄子 的修 养 方法 进行 简 要分 析 , 对 以求 在 子则站在更高的角度 ,从人类社会 自身发展的历程来 激 烈 的社会 竞争 下 , 世人 提供 消解 紧张 与压 力 、 为 提高 讲人性 ,认为人类之初的本性应是随顺 自然并与 自 然 心性 修 养 的方法 借鉴 。 界 万物具 有 同样 的本 性 , 人类 应该 通过 对 “ ” 道 的把 握 ,
C N SN A GA G



曲 修 暮
董 向红
摘 要 庄 子是 战 国时期道 家著 名 的思 想家 。庄 子 以道 为基 础 , 过 心斋 、 忘 、 通 坐 主观求 安 的方 法 ,
塑造 了其超迈 、 高洁的个性。 庄子的这些修养之法简单易行, 对其展开分析阐释, 可以为今人 自我修养的 提高提 供 方 法借 鉴。
关键 词 庄子 道 修 养
战 国时期 的庄 子 面对 社会 转 型期 的 阵痛 ,亲 见 战 争 的残 酷 、 生 的 困顿 、 性 的异 化 , 出了对 异 化 社 人 人 发

茬. 拳 科 演漱
会的批判。在对现实社会否定的同时表达 了对远古传 统社会 的追思以及个体面对异化社会的精神超越 。这 庄子 的修养方法 , 被庄子称为 “ 缮性 ”J庄 .性 。 【《 子缮 3 ‘
物的发展变化 , 人认识 了这种道 , 就是实现了“ 对真理 子 ・ 间 世》 人 中有这 样 的描述 , 回日 :敢 问心 斋 。 ” “ 仲尼

庄子的修身与自我完善思考

庄子的修身与自我完善思考

庄子的修身与自我完善思考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名字,也是他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庄子的思想深受道家的影响,强调个体的修身与自我完善。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庄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发展和心灵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庄子强调的是内在的修身与自我完善。

他认为,人应该通过内心的修养和调适来达到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在庄子的眼中,修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觉察和调整。

他提出了“养生”、“养性”、“养心”等概念,强调通过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来实现修身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在的修身,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和社会地位,导致了心灵的空虚和不安。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内心的修养和调适,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的觉察来实现真正的自我完善。

其次,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自然的认同和顺应。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应该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摆脱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和欲望的束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关系,过分追求物质的利益和个人的欲望,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困境。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心灵的成长。

再次,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干涉和控制他人,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个性的发展,过分追求集体的一致和规范的标准,导致了个体的压抑和人类的困境。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自由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心灵的成长。

最后,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和认识。

他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运,人应该对生命和死亡保持平和和淡然的态度。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养生之道也是受到广泛
的关注和学习。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心境平静
庄子认为,心情平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人的身体
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神压力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他主张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心境平静,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2.注重放松身心
庄子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了身心放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身体需要
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才能够真正健康。

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平时生
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疲劳和紧张。

3.保持适度的运动
庄子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注重内心的调节,还包括了对身体的锻炼。

他认为,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代谢,同时也可以提高心情的愉悦感。

4.饮食要清淡
庄子在养生方面也对饮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辛辣的食物。

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
负担,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他认为,身体和心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保持良好的
心态,才能真正健康。

总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主张平和、自然、协调的生活
方式,强调调整心态、掌握身体的自主功能,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完美
的平衡,真正达到长期的健康和幸福。

总结一下老庄思想

总结一下老庄思想

总结一下老庄思想老庄思想,又称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流派,由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构成。

它强调返璞归真,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和自身境界的提升。

老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将从哲学、政治、社会以及个人修养四个方面来总结主要内容。

在哲学方面,老庄思想赋予了“道”以重要地位。

道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超越一切的至高存在。

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无欲无为的,是自然的本质。

而庄子进一步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其自然,坚守自己的本性。

他认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应该悟道归真,修炼自己的性情,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政治方面,老庄思想反对儒家的道德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人为法令,民多盗竊;剪除禁令,民自至善。

他认为政府过于干预社会会导致社会混乱,他主张“以无为而治天下”。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君主应该追求“聖人无为之德”,让百姓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发展,不受束缚。

在社会方面,老庄思想强调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去干扰它的自然规律。

他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主张“微言大义”。

庄子进一步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摆脱功名利禄的约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无欲而无不欲的理念,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到最初的自然状态。

在个人修养方面,老庄思想主张追求无为而生的人生境界。

老子认为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通过无欲无求、虚心谦和的态度来修养自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走上“无为之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他认为人要“离奇泰然”,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他主张通过让心灵与世界一体化来达到超脱尘世、获得自由的境界。

综上所述,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它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和自身境界的提升。

庄子的修养方法

庄子的修养方法

庄子的修养方法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以下是庄子的一些修养方法:
1. 无为而治: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放弃过度的欲望和追求,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然状态,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2. 心灵自由:庄子认为,人们的心灵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任何约束和限制。

只有在心灵自由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超越自我: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自我,不为个人的利益和欲望所左右,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和升华。

4. 顺应自然: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与自然对抗,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5. 养气修身: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养气修身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总之,庄子的修养方法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通过无为而治、心灵自由、超越自我、顺应自然和养气修身等方法,达到身心健康和精神升华的状态。

1。

老庄智慧与同人生修养

老庄智慧与同人生修养

老庄智慧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提供人生哲学指导
老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 体系,帮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老庄智慧,我们可以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状 态,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幸福感和满 足感。
激发内在潜能
老庄智慧鼓励我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激发我们的内在潜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价 值和梦想。
和谐相处
老庄智慧提倡和谐相处,尊重他人,不争斗、 不计较。
真诚待人
老庄认为真诚是待人的基础,只有真诚才能 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宽容大度
老庄提倡宽容大度,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 错误,不斤斤计较。
谦让有礼
老庄强调谦让有礼,懂得尊重他人,礼让他 人,以和为贵。
如何运用老庄智慧提升处世能力
学习与实践
学习老庄智慧的经典著作,理解其思想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 践。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目录
• 老庄智慧概述 • 老庄智慧与人生观 • 老庄智慧与处世之道 • 老庄智慧与心灵修养 • 老庄智慧与个人成长
01 老庄智慧概述
老庄智慧的起源与背景
01
老庄智慧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思 想。
02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老庄智慧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自然无为
老庄主张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规律发展。
虚静恬淡
老庄提倡内心保持平静,不受外界干扰,追求内心的 宁静与和谐。
返璞归真
老庄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本真,摆脱世俗的束缚, 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老庄智慧对心灵的滋养
减轻压力
01
老庄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让心灵得

庄子的修养之道与心灵解放

庄子的修养之道与心灵解放

庄子的修养之道与心灵解放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与研究。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讨了《庄子》这部经典著作,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养之道与心灵解放的思想。

一、修养之道的核心观点庄子的修养之道以“道”为核心,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摒弃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不去追求权力和名利,而是顺应自然的道,像水一样无为而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他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告诉人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才能真正领悟自然的真谛。

二、心灵解放的实现途径庄子的心灵解放思想强调通过修养和觉悟来实现。

他认为人的心灵被社会和功利的束缚所困,只有通过修养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

首先,庄子主张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他认为内心的平和是修养之道的基础,只有在内心平和的状态下,人才能真正体悟生命的意义。

他通过“大庙之墙,患者越之;大庙之宇,患者越之”这个比喻,告诉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达到心灵的解放。

其次,庄子主张要超越功利和欲望的束缚。

他认为功利和欲望是人心灵的枷锁,只有超越这些束缚,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放。

他通过“胡蝶之梦”这个寓言,告诉人们要超越自我,超越功利和欲望的追求,才能真正体验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最后,庄子主张要追求真我与自然的统一。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只有在与自然的统一中,才能实现心灵的解放。

他通过“鱼游于渊,乐莫大焉;狸室逐臭,乐莫害焉”这个比喻,告诉人们要放下功利和欲望,顺应自然的道,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放。

三、庄子的修养之道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的修养之道与心灵解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庄子的思想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繁忙的生活所困扰,内心常常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哲学流派,老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在研究老庄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独特而深刻的智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老庄研究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目标,是可以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庄思想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和悟道的方式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自由。

在世俗社会的喧嚣和繁杂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可,而忽略了心灵的追求。

老庄思想提醒我们,道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可以带来真正幸福与满足的根本所在。

通过修炼和悟道,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超越世俗的喜怒哀乐,体验到生命的真实和美好。

其次,老庄思想强调自然和自由。

自然是老庄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对于真实和本真的追求。

老庄思想认为,人应该追随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受到种种利益和社会压力的约束,难以保持自由和本真的状态。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自主。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到内在的平和和满足。

再次,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自我放逐。

无为而治是老庄哲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强调人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对待生活和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急于追求功名利禄,争权夺利,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道德的约束。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无为而治,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社会的挑战。

此外,老庄思想还强调自我放逐和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是指摆脱外在的束缚和社会的约束,回归到自己内心的世界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各种限制和压力而失去了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通过自我放逐,我们才能够发现真正的自己,找到内在的平和和满足。

自我解放是指摆脱思维的固化和模式的束缚,开拓思维的边界和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通过自我解放,我们可以获得新鲜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老庄思想心得体会总结

老庄思想心得体会总结

老庄思想心得体会总结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是老子和庄子。

其思想主张包括虚无主义、自然观、无为而治、道德观等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学习老庄思想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老庄思想的总结,总共1000字。

首先,老庄思想告诉我们要秉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老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无的,世界本不存在对象的界限,万物都是流动不定的,没有固定的本质。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对人事物持有开放的态度,不要过于执着于固定的观念和价值判断。

在面对繁杂的现实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将事物分得过于绝对,而是要以一种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对待。

其次,老庄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

老庄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存在,自然界是一切造化的根本。

他主张人类应该站在自然的角度去认识和对待世界,而不是将人类作为世界的中心。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自然,从中汲取智慧,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三,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老庄认为宇宙万物自有其规律,人类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去面对它。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的发展趋势,而不是人为地去干预和改变。

这种无为而治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权力和控制,但是老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放下欲望,顺其自然,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第四,老庄思想关注道德观。

老庄认为道德不可言说,超越了善恶的对立。

道德是一种自然的本性,而不是一种人为的制约和规范。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追求道德的自由和真纯,而不是被道德所束缚。

这一思想对我而言是一次颇具启发的经历。

道德并不是催人奋进的工具,而是一种内在的自觉,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正所谓“道法自然”,只有追求道德的真纯,在行为中做到无为而治,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老庄思想教会了我虚无主义境界下的智慧快乐观。

老庄思想认为,世界万物虽然虚无,但并不是一片混沌和无序,而是一个幻世,一个有序、变幻莫测的美丽世界。

老庄思想文档

老庄思想文档

老庄思想简介老庄思想,即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因此被称为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强调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生、道德和修养的重要观点,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老子是老庄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的观点,意味着道无法被言语所描述,只能通过无言无为的境界来感悟和修行。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个人的欲望和努力,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和谐。

老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无不治”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放弃权力的争夺和人为的干预,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他主张“无为而治、无欲而止”,反对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和权力的执着,主张以淡泊无欲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社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庄子的思想庄子是老庄思想的重要发展者,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与老子一样,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不同于老子的是,庄子更加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心态的培养。

庄子提出了“大道废”和“大音希声”的观点,意味着追求真正的道并非简单的行为和言辞,而是通过人的内心去感悟和修行。

他强调以“道德为主”而非“法令为主”,认为真正的道德是源于内心的修养和自觉的追求,而非外在的约束和惩罚。

庄子还提出了“变化无穷”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和演化,人们应该学会适应和接纳这种变化,避免埋怨和争斗的情绪。

他主张“自在无知”,通过放下执着和欲望,以自由自在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并在生活中追求灵感和境界的提升。

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人们生活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老庄思想为儒家思想的过于功利主义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反思和补充,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心灵自由和道德修养的道路。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n 水的七种德性: n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n 居善地:人立身处世应像水一样安于谦下、甘于 处后;
n 心善渊:心境应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 默;
n 与善仁:品格应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生命; n 言善信:说话应像水一样汛期而至、准确有信; n 正善治:立身处世应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n 事善能:做事应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n 动善时:善于把握机会,做到如水一样应时而动、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n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 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 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n 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怎么不 学习水的德行呢?”孔丘说:“水有什么德 行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 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 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 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玄德
n 最契合“道”虚静本性的德行,并不使人 感觉其特别崇高伟大,令人自然随顺后, 却认为是自己本性如此。这才是真正的无 为玄德。 并未完全“契入”的普通德行, 则有迹可循,使人充分感受其高尚无私, 进而感动追随。这不算真正的无为玄德。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善水七德”
n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应时而止。
老庄智慧与人生修养
不争、处下之德
n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n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n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 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 私。

浅谈庄子的修养方法

浅谈庄子的修养方法

本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庄子的修养方法学生姓名田伟专业名称历史学指导教师刘晓燕2010年5月22日目录一、庄子之道 (1)(一)阐明社会现实和老子思想对庄子的影响 (1)(二)阐明庄子的“道”的涵义 (2)二、庄子的修养方法 (2)(一)阐明庄子的修养方法之一“心斋” (2)(二)阐明庄子的修养方法之二“坐忘” (3)(三)阐明庄子的修养方法之三“直觉求理” (5)(四)阐明庄子的修养方法之四“主观求安” (6)三、庄子思想及修养方法的现代意义 (7)(一)阐述庄子修养方法在古代的影响 (7)(二)阐述庄子修养方法对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 (8)(三)需要注意庄子思想中消极的方面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附录1.论文任务书 (13)2.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15)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16)4. 论文结题报告 (17)5. 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19)6.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21)浅谈庄子的修养方法田伟(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他在“道”的哲学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追求无知无欲、自由纯朴、清静无为的理想人格,又通过“心斋”、“坐忘”、“直觉求理”、“主观求安”等一系列修养方法来实现其对理想人格的超越。

关键词:庄子;体道;心斋;坐忘;修养方法A few words on Zhuangzi′s cultivation methodsTian Wei(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anxi Baoji 721013) Abstract:In times of Warring states,The Vassal State was at war with eachother.Zhuangzi put forward a new ide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nfucianism、Legalism and Military Tactics. On the base of Taoism,Zhuangzi try his best to structure a kind of ideal personalit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imple、freedom and The Temperance.Zhuangzi transcend his ideal personality by a series of cultivation methods such as “Shinsaibashi”“sitting in forgetfulness”“Intuition for nous”and “subjectivity for com p osed”.Key words: Zhuangzi; The apperception of tao; Shinsaibashi; Sitting in forgetfulness; Cultivation methods.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动荡的社会形势,敏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文化局面。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修身与养生的思考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庄子的著作中,他对于人的修身与养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内外合一的养生观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外合一的养生观。

他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庄子提倡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只有内在的修养才能真正影响到外在的健康,而外在的养生方法只是辅助手段。

二、自然无为的修身方法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然无为的修身方法。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要以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自然一样,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生的目的。

三、心境的调整与养生庄子强调人们的心境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的心境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和养生效果。

庄子提倡人们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和宁静,不要过于焦虑和烦躁。

他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说道:“心安则身静,身静则神定,神定则道得。

”可见,庄子非常重视心境的调整和养生效果。

四、修身与养生的方法庄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身与养生的方法。

首先,他主张人们要保持适度的锻炼和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他强调人们要注重饮食的调理,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健康。

此外,庄子还主张人们要注重精神的修养,通过修炼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五、庄子的养生思想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庄子的养生观强调内外合一,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养生方法,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内在的修养,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论《庄子》中心灵修养的三重境界

论《庄子》中心灵修养的三重境界

第 5期 朱松苗:论《庄子》中心灵修养的三重境界
85
对于《庄子》而言,不是所有有心的人都能成为 否定的主语,因为心灵自身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 “成心”“机心”“?心”“忮心”“蓬之心”等,很显然 它们并不能成为否定的主语,因为它们带有自己的 欲望或意见,其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有 ”心,所 以 这 样 的 心灵不可能通达“无”的本性———在此意义上,“无” 并不是心灵的意愿,而是事情本真的存在形态。
这个问题 又 可 具 体 化 为:一,“无 ”的 主 语 是 什 么?二,“无”的宾语是什么?三,“无”是如何实现 和完成的?在此基础上,我们甚至还可以追问,这种 “无”是人的主观意愿,还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第 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无”的宾语就是生 活世界中包括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有”,这意味着 如果我们要回归于“无”,就需要无“有”。所以问题 的关键在于,“无”的主语 是 什 么?一 般 认 为 就 是 人,但是这种不证自明的回答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 是想当然的,即便不是如此的话,这种不证自明也会 掩盖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如“无”的主语为什么是 人,而不是动物?即便是人的话,它究竟是指人的身 体,还是指人的心灵?如果是人的心灵的话,它又是 一种什么样的心灵?
收稿日期:2019-05-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山西省高等学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7265);运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 项目“理想缺失背景下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国化研究”(YQ-2017012) 作者简介:朱松苗(1980- ),男,湖北宜昌人,博士,运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研究。

2024年老庄思想总结(2篇)

2024年老庄思想总结(2篇)

2024年老庄思想总结____年,老庄思想依然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思想。

虽然这一思想诞生于古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内涵和思想触角依然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____年的老庄思想进行总结,从哲学、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老庄思想的哲学内涵老庄思想包含了众多哲学概念,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道”。

道,被认为是宇宙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普遍规律。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道,不要追求个人功利,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以达到和谐的境界。

庄子则认为,追求道的人可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摆脱世俗的束缚。

在____年的当代社会,老庄思想的道观在许多领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科学领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意识到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领域,传统的追逐利益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反思追求无限经济增长的可行性,转向追求生态平衡和人类幸福的发展模式。

二、老庄思想与社会建设老庄思想强调的是自然和谐,个人自由,这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契合。

____年的社会开始呈现出对传统权威的批判,以个人的自由为核心,更注重平等、公正和包容。

政府开始推动社会治理的方式转向更加民主、平等的方向,注重社会各界的自主发展和协作。

同时,文化界也开始重视个人的内心成长和自我实现,倡导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老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的分裂;另一方面,缺乏自觉的个人也容易被社会和舆论的趋势所左右,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____年,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三、老庄思想与个人修养老庄思想注重个人内心的变革和修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____年,个人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等健康,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养生思想研究

庄子养生思想研究

庄子养生思想研究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涉猎广泛,其养生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养生思想,以期对于现代人的养生之道提供一些启示。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养生方面,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顺从自然,注重内养,即通过修炼内心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具体而言,庄子提出了以下养生方法:首先,庄子强调人们应该注重培养虚静之心。

虚静是指心无杂念,宁静致远的状态。

庄子认为,只有心境虚静,才能达到内养的目的。

因此,他提倡人们应该摒弃杂念,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其次,庄子主张饮食有节制,避免过度。

他认为,饮食过量会导致身体负担过重,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他主张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度,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再次,庄子提倡人们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

他认为,适当的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

但是,他同时强调运动要有节制,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庄子还主张人们应该注重精神养生。

他认精神养生是养生的核心,人们应该通过修炼内心来达到精神的愉悦与平衡。

具体而言,庄子提出了以下精神养生方法:一是“心斋”。

庄子认为,心斋是一种通过修炼内心来达到精神养生的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心中保持虚静,摒弃杂念,使心境清澈。

同时,要注重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二是“坐忘”。

庄子认为,坐忘是一种通过打坐冥想、内视内省来达到精神养生的方法。

通过坐忘,可以使人们摆脱身体的束缚,进入一种空灵、虚无的境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和愉悦。

三是“与世无争”。

庄子认为,与世无争是一种通过摆脱名利、权势等世俗纷扰来达到精神养生的方法。

人们应该淡泊名利,内心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成长,避免为世俗所累。

四是“逍遥游”。

庄子认为,逍遥游是一种通过随遇而安、不拘小节来达到精神养生的方法。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为世俗所拘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与当代生活的繁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对策。

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强调了人们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而不应被外界的繁杂所困扰。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和社交应酬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庄子的思想,通过修身养性来应对繁忙的生活。

首先,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顺其自然地生活。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使得他们不断地忙碌于工作和竞争中。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就只会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松心态,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其次,庄子主张“养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如道德修养、智慧和情感的培养等。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内在的成长,而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养性,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智慧,以应对繁忙的生活。

此外,庄子还强调了“逍遥游”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外界的束缚和约束。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规则和制度所束缚,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逍遥游,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解放自己,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综上所述,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对于当代生活的繁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庄子的思想,通过无为而治、养性和逍遥游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庄子精神

庄子精神

庄子精神庄子哲学1、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2、无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

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

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

不绝对反对功名.而把“无为”当作最大的功名3、哲学主体“无为而治”(《天道》篇中说:“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属唯心主义范畴,是一种消极的治世思想。

4、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

事物在对立统一中还可以互相转化。

转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具有了明确的辩证法因素。

(《天道》篇中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秋水》篇中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5、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不持有任何立场)。

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人为即伪,因此庄子主张无为)。

三曰理想,追慕泽稚(“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

四曰修养,紧守心斋(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伦理思想天人关系:继承了孔子的宿命论倾向,抛弃了强调人事的思想,同时否定了老子所承认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继承了孔子的宿命论倾向,抛弃了强调人事的思想,同时否定了老子所承认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点。

)天人合一:顺从自然,不能改变自然。

只有认识了一切事物的发生,而且都是必然发生的,才可对任何事物变化,都不动激情。

(在《大宗师》中说:“天与人不相胜也”。

)人性:朴素,保持无欲无知的状态。

主张要消除对回归自然本性的干扰,复归到纯真无为的自然性中来。

既然人性属自然属性,同自然没有差别,那么人就应该回归自然,应该保持内心中的宁宁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瑏 瑢 庄子说 ” : “荃者所以在鱼, 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 瑣 意的含义可以由语言表达出 瑏 ” 得意而忘言。 在意,
பைடு நூலகம்
浅论老庄的精神修养方法
。“知 者 不 言, 来, 但是 其 真 实 性 是 相 对 的 言者不 瑤, 瑏 “忘言” , 知” 所以要 不要执着于语言。 “得道” “得道者 ” 第四, 强调自身的 的 也是道之 表现之一, 是道之一偏, 而真正得道之人体悟到道的 。“古之善为士者, 普遍性, 所以与常人无异 微妙玄 瑥 瑏 ” 如果强调自身是得道者, 深不可识。 以自己为 通, 是、 为彰、 突出自己就是“饰知以惊愚, 修身以明污, 瑦 瑏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 这恰恰是没有体悟道, : “凡物无 而陷入道之一偏。 庄子在《齐物论 》 中讲 成与毁, 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 为是不用而寓 用也; 用也者, 通也; 通也者, 得也。 诸庸。庸也者, ” 适得而几矣。因是已, 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成玄 : “故成功不处, ” 英疏曰 用而忘用, 寄用群材也。 2. 知与恬交相养 “古之治道者, 以恬养知。 知生而无以知为也, ” 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 而和理出其性。 郭 : “恬静而后知不荡, 象注曰 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夫 无以知为而任其自知, 则虽知周万物而恬然自得也。 知而非为则无害于恬, 恬而自为则无伤于知。 斯可 瑏 瑧 ” 谓交相养矣。二者交相养则和理之分岂出佗哉。 “知与恬交相养 ” 也是老庄的精神修养方法 之 一。 这包含三方面含义: : “恬, 第一, 要 以 恬 养 知。 成 玄 英 疏 云 静 也。 古者圣人以道治国者, 必以恬静之法养真实之知使 ” 不荡于外也。 成玄英认为恬就是静。 我们认为是 精神修养主体的平和的心境。精神修养主体如果心 境恬静, 则精神会让所有的事物以本来的面貌显现 , 并且随物的变化而迁移。这可以防止认知对认知对 象与其他事物的分离和对认知对象本身的条块分 精神修养主体如果恬静, 则不会有很强的 割。同时, 自我欲望, 就不会以自己的看法为对, 认为别人的看 法是错误的。这样, 以恬养知则防止了由于出于己 意而引起的认知的片面性。 。“生而无以知为也, 第二, 要以知养恬 谓之以 ” : “率性而照知生者也, 知养恬。 成玄英疏云 无心而 知, 无以知为也。 任知而往, 无用造为, 斯则无知而 知, 知而无知, 非知之而知者也。 故终日知而未尝 知, 亦未尝不知。 终日为而未尝为, 亦未尝不为, 仍
瑨 在认知 瑏 ” 以此真知养于恬静, 若不如是, 何以恬乎。 的过程中, 不把知作为有意为之的一件事情 , 也不要
” : “夫不能恬静则何以生彼真 出其性。 成玄英疏云 知, 不有真知何能致其恬静, 是故恬由于知所以能 静, 知资于静所以获真知, 故知之与恬交相养也。斯 则中和之道存乎寸心, 自然之理出乎天性, 在我而
②每 ” 武丁, 奄有天下, 乘东维、 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一事物从道那里获得了自己的规定性, 而道则体现
在每一事物的规定中。 同时, 道在横向数量和范围上也遍在于万物之 。“大道汜兮, 中 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③“夫子曰 ” : ‘夫 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④ 所以, ’ ” 道, 于大不终, 于小不遗, 故万物备。 道是 最广的普遍。
其次, 道的普遍性也表现为万物自然而然地各 “ ‘何谓天 ? 何谓人 ? ’ 得 其所。 北海若曰: ‘牛马四
作者简介: 郑淑媛, 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 锦州 121000 ) 。
131
中州学刊 2012 年第 6 期
⑤“无为为 ’ ” 足, 是谓天; 落马首, 穿牛鼻, 是谓人。 ⑥ 天应该是天然 、 ” 之之谓天, 无为言之之谓德。 无人
收稿日期: 2012 —04 —23
的一开始分化, 即为命。之后有物生出, 就有了具体 的形。有了形体才有神。每个有形有神的物有自己 的特征和规定性, 这就是性。这一个生出的系列, 是 。“昔之得一 道向下灌输到每一个具体个体的过程 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 ①“狶韦 ”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盈, 氏得之, 以挈天地; 伏戏氏得之, 以袭气母; 维斗得 , ; , 之 终古不忒 日月得之 终古不息; 勘坏得之, 以袭 昆仑; 冯夷得之, 以游大川; 肩吾得之, 以处大山; 黄 帝得之, 以登云天; 颛顼得之, 以处玄宫; 禺强得之, 立乎北极; 西王母得之, 坐乎少广, 莫知其始, 莫知其 终; 彭祖得之, 上及有虞, 下及五伯; 傅说得之, 以相
2012 年 11 月 第 6 期( 总第 192 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v. , 2012 No. 6
【 易学道家研究】
浅论老庄的精神修养方法
郑淑媛
摘 要: 老庄认为通过修养人的精神可以回到道的世界 。 其所致思的取向不是改造个人所处的现实境遇, 而是改
瑏 瑩 不能恬静的心境就不会生出真知 , ” 已, 岂关他哉。 没有真知不能使人心境恬静。恬静的心境使人的认
知全面完整, 没有个人的偏见。 全部的认知主体都 以恬静的心境来认知, 很容易达到共识, 达到普遍性 的认同。 这就是真知。 在真知与恬静的相互修养 中, 普遍性的道也就被体悟。 3. 心之虚静 虚静是老庄精神修养的重要方法 。老庄利用心 的虚静呈现万物以及自我中蕴涵的普遍性的道 , 以 : “致虚极, 呈现真正的道。老子说 守静笃。 万物并 瑐 瑠 虚不是没有和无 , ” 作, 吾以观复。 而是精神修养主 要随物而应。 体不执着某一处, 首先要排除执着于耳目等感官的感觉 。所谓耳 目等感官感觉执着也是道之一偏 , 偏执一偏, 很容易 : “若一志, 被感官引入外物而不返, 所以庄子说 无 瑡 瑐 ” 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 其次, 要排除执着于心的意识状态 瑢 心有意 瑐 ” 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 心止于符。 为之, 也容易被目标所引而忽视其他, 引起片面性。 。“涤 老子认为心要如镜子一般, 不加自我的看法
体。个体要通过各种精神修养方法在精神中重新体 悟道。这些精神修养方法包括齐物、 知与恬交相养、 虚心、 安命、 修德、 化等。 其方法的核心是在具体个 体的精神中寻求普遍性的道。 1. 齐物 事物实际上没有彼此 齐物是指从道的角度看, 具体的差别。万物之所以有差别的原因在于每一个 个体都用自我的视角看待事物。不同的自我有不同 的视角, 不能达成普遍认可, 万物则出现差异。作为 精神修养方法的齐物就要从更多的视角看待事物与 不偏执于一物, 而是认为万物都是道的体现, 是非, 从而体悟到普遍性的道。 第一, 要从多视角看待万物。 从单一视角看待 , “天下 事物是不能得到普遍性的道的。 老子认为 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 ⑦ “祸 兮, 和, 前 后 相 随” , 福 之 所 倚; 福 兮, 祸之所
⑧ 。正因为这样, 伏” 我们看事物时, 不仅要看到向 自己呈现的一面, 还要看到向其他人呈现的相反一
为之意。有人为, 就打破了原初世界的整体性, 就有 一偏, 就不再是具有最大的普遍性的道。 从万物的 角度来看, 实际上就是保持自己在形成之初所形成 不彼此侵犯, 各得其所。这也就是最大的个体 的性, 性, 同时也是最大的普遍性的表现, 也是道的状态。 2. 为道与精神修养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每个个体的一生来看, 这 是一个从混沌合一到分崩离析, 从道到个体, 从原初 这 本性到逐渐丧失原初本性的过程。 在老庄看来, 可能是当时各种社会问题和个人困惑的最根本的原 因。要想解决当时这些社会问题和个人困惑, 老庄 认为要从分崩离析回到混沌合一 , 从个体到道, 从丧 。 失原初本性回到原初本性 这种返回可以分为两个 , 方面: 整体人类的历史重返: 如老子的“小国寡民 ” “至德之世 ” ; 个体人的历史重返: 从形体返 庄子的 回神, 返回德, 返回道, 回到混沌世界。实际上, 这两 个方面的原封不动的返回不大可能 。虽然老庄认为 、 在统治者的带领下, 可能最终会实现“小国寡民 ” “至德之世” 这样的理想; 也可能在个体修炼过程中 会回到道而成为神仙。但是, 我们认为, 老庄实际上 并没有执着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追求 。老庄是面对社 会现实生活的,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现实社 会具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基础, 处于其中的每一 个具体个体都因为这个广阔的社会价值基础而解除 自身的偏见。这是老庄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前一个问题是从上而下的理论问题, 后一个问题是 。 从下而上的精神修养问题 所以, 老庄对道的探讨, 实际的目标是如何在个 体精神中呈现和体悟道。 没有对道的体悟, 道的先 在的普遍性只不过是一个悬空和虚设 。在个体成长 具体的时空环境与经验凸显了个体 , 个体经 过程中, 过精神修养才会由显入隐地逐步在个体的特殊性中 一步步体悟道的普遍性。 没有这个修养过程, 道的 普遍性始终是外在于个体的。只有最大多数的个体 体悟道, 这时道的世界才会真正形成。 所以在老庄 这里, 从探讨道的问题转向了个体如何在精神中体 悟道的问题。 二、 精神修养方法 道生成了万物, 也包括生成了具体时空中的个 132
面。庄子则把老子相反的两个方面变为多个视角 , 。“天下 认为每个视角都有不同的事物面貌的呈现 莫大于秋毫之末, 而太山为小; 莫寿于殇子, 而彭祖 ⑨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 为夭” , 鳅然乎哉? 木处则 惴栗恂惧, 猿猴然乎哉? 三者孰知正处? 民食刍豢, 麋鹿食荐, 蝍蛆甘带, 鸱鸦耆鼠, 四者孰知正味? 猿 猵狙以为雌, 麋与鹿交, 鳅与鱼游。 毛嫱丽姬, 人之 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 四
而精神修养则为人回到道 造自身的精神使个人在精神上回到道的世界 。道成万物为精神修养提供了目标和前提, 提出了可行的途径。其精神修养方法有齐物 、 虚心、 知与恬交相养、 安命、 修德、 化等, 其方法的核心是在具体个体 的精神中寻求普遍性的道 。 关键词: 老庄; 精神修养; 道 中图分类号: B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0751 ( 2012 ) 06 —0131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